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

2024-07-20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共8篇)

1.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 篇一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体会参考

作为一名小学社会学科青年骨干教师,我有幸得到了这本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人员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程。因为,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太渴求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提高了。因此,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又一次充电的机会。

这本教材中,有许多相关理论与操作知识,让我能够细细研读,从书中得到了很多的指点和帮助,收益很多。

首先让我认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时尚,也不仅仅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方式,还不能完全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之后,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并力求实践,才能有所突破。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系统地学习了:怎样进行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和作用,常用教学目标分析的理论及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与选择,知道哪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以及学科特定的教学模式(如“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发现是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等的特点与环节)与教学策略(如“主导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以及表现形式);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评价理念、设计方案;怎样进行教学资源素材的`收集与加工、集成与整合;怎样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应用、评价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分类(如“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及意义、方法等。

书中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学习了他人的优秀案例后,使我在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设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按照书中提示,一步步完成了一份比较标准的教学设计。

虽然掌握的可能还不太好,用起来还不会得心应手,但我相信,有了基础,再加上以后的教学实践,效果会越来越好的。

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我这次的收获也不小:学会了怎样制作“思维导图”,怎样利用“photo story”制作课件,重温了“front page”使用方法,独自完成了一些从前没有尝试过的课件。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我完成了一份原始教学设计的修改,制作了相关的课件,收获颇丰,我想,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会更出色的。

2.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 篇二

1 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以应用为目的,体现学生学过一门综合实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择一部分参考题,学生从中选题或自主选择题目。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相互协作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并且使所设计的结构清楚,正确易读,能上机调试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设计要求,有明确的设计思路;有完整的界面(最好是图形界面);设计内容完整;有图形辅助说明;有适当的帮助功能;实验完成后写出实验报告,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出总结。

(2)实验报告要求。每一项设计要求都要实现过程;每个过程要清楚明了;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有程序清单;做好设计期间的记录;最后要有收获总结。

(3)时间安排。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教学模块之间既相互衔接又相互配合,并逐渐深入。因此,在本专业选择几门主干课进行课程设计时,一方面应考虑其独立性、完整性、实用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教学实施上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可采取“先做再学”、“边学边做”、“学完再做”。例如,“交换机配置”实验设计可采用“先做再学”,先让学生使用现有网络资源,使用虚拟软件构建实验环境,增加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进而组织学生组建小型局域网并调试运行正常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化意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运用。

实验设计应采用“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掌握知识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实践技能,因此.课程设计考核应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考核方式采用虚拟场景考核。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急需不同层次的网络技术人才,使得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快速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是落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因此,抓好“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应构建以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为基本支撑的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我们教育当中的一个突出弱点或缺点。就是动脑的不会动手,动手的不会动脑;教动脑的不会教动手,教动手的不会教动脑。”所以,要真正创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建立完整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对于“双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提高校内专业教师“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真正实施,生产性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也是以往制约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走校企合作、校内校外结合的双轨建设道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按企业模式办,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3 探索

3.1 工学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为此,针对每个实验都精心设计了虚拟现实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内涵。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课程的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

3.2 校企合作

我院依托自主建设的校实训基地,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了思科网络实训基地,锐捷网络实训基地,已经基本保证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同时将教学实习基地与学生就业基地相互结合,同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武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2006,(2):117-119.

3.学习《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总结 篇三

——文县中寨中学教师:邓斌

响应甘肃省教育厅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号召,我参加的为期一周的“陇南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1期,在今天将结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我不但学习了以前没有见到和学到的新知识、新概念。还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和他们的交谈中同样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4.入党教程学习心得 篇四

以下便是我对参加此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进行学习和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测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 通过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使我认识到,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但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会议精神,不断充实思想理论知识,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当前,学习和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对于做合格党员,出色完成各项工作,推进党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坚定地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发展,以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紧跟形势,不断转变和更新思维模式,用科学世界观指导个人实践,自觉摒弃不合时宜,不利于发展的思想和行为;要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政治方针和决策部署上来;要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三、 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党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与日俱进、充满自信、头脑清醒、镇定自若的党。

四、 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在此次培训后,我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党的内涵,深深地感受到入党不仅光荣,更意味着承担责任和使命。端正的入党动机,是党的本质、宗旨、奋斗目标所决定的,是纯洁我们党组织的需要,青年入党的内在需要,同时也为了保证党员的质量。也只有端正的入党动机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随时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五、 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此次学习,

5.学习刑法教程心得体会 篇五

篇一:教师学习刑法心得体会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一)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较充分地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

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法治观

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教师是教育过程中主导力量,因此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贯彻到实际

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职责概括

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职责中教书一面,而“为人师表”

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人格上。教师职业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做到以德服

人、以身立教,在平凡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

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教师有高度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尊重每学生,用教师爱心去化

解学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

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

共管,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二)今年2月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里开展的学法活动,通过学习《>宪法》、《>民法

通则》等基本大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及有关的>行政法规,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两场学法用法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制理念,依法行政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各级领导干

部、执法和司法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执法、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

要。树立和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这

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动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依法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觉用保障服务大局的成效检验各项工作,不断开

创工作新局面。我觉得,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脑中想着大局、心中装着大局,增强服务大局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学会从大局出发,从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

考、谋划和部署,使各项工作切实体现服务大局的要求。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我们

每个人只有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各自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为大局服好

务。

二、学法律,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我觉

得,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全社会也会关注教师的个人形象和整体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随时注意自己阳光、忍耐、宽容、严谨的形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三、要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

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

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公

务员,平时要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作为

教师,就应该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

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时存在问

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三)一、知法学法

《教师法》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因此,每个教师都应但认识到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和伟大的社会意义,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强,增强对自己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享有六项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

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三、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教师法》第八条规定了教师要履行的六项业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

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

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四、《教师法》对教师的资格制度有何规定? 《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且还规定了获各教师资格的条件

是:“中国公民凡遵守>刑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法规定的

心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由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五、《教师法》对教师的待遇有哪些重要规定?

教师待遇是大家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提高教师待遇是《教师法》的重要内容。为了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社会所尊重的职业,除了精神

上鼓励之外,还必须从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做起,这是推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需要,也是使广大教师安心于教书育人的需要。目前教师队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待遇偏

低,而工作任务又极期繁重,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计,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基于此,《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

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解决教师住房困难也是教师

法的重要内容。《教师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

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

住房提供方便。”

《教师法》对教师的医疗制度进行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

医疗提供方便。“各级政府要下大力解决中小学教师就医难、报销难的问题,建立定期对教师

检查身体的制度,对教师看病、住院、转诊等提供方便。

六、侵害教师合法权益,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教师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

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教师违反《教师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师法,如有违反《教师法》规定下列行为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情

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教育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如果情节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责,已成了教师的败类,承担法律责任是必然的。《教

师法》的内容很丰富,通过认真学习,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履行自己

的应尽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把自己的一

切贡献给这一光荣事业。

二、懂法用法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

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我国于**年**月**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

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

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

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

们基本的权利。

为提高教师对《教师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老师再一起学习了

《教师法》。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教师法》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

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

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 “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

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作

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

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师们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教师们今后的实践!在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

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

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

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

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

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因此,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的!篇二: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

(一)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

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

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 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

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不仅

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

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

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

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

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

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

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

德处理办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

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

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

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今后的实践!我认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

职业道德处理办法》很有实际的必要。尤其是当今法律健全的社会,只有跟多的去了解,才

能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学生。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的意义,我会努力

的去做好自己,教育好学生。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

(二)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

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据媒体报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6月29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这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它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

务性。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轨道。20多年来,我国

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等诸多因素,义务教育推行过程

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此次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代背景。要准确把握此次

义务教育法大修的涵义和精神,必须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二字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比如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上学贵问题,其中固然有部分学校片面逐利等原 因,但财政投入不足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原因。修订后的义务教育

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并要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哪个部门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经费

的规定,就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再比如群众普遍不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上学难问题,其中可能有地区发展不平衡

等原因,但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公民共享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像义务

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更当如此。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

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还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都直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是对义务二字的延伸解读。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和政府的基

本义务。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正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这种义务、落实公民权利

的必由之路。对于广大公民而言,义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适龄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和

义务,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接受

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是现代政府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法,也是切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通过实

施义务教育,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宣布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多方面研究表明,国民的高水平教育对于个

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

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在这个事关

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义务教育中义务二字的科学内涵,此次义务教育法大修才亮点频现;

同样,也只有正确理解这义务二字的涵义,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实践中才能确保真正贯彻

落实到位。篇三: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泉州九中 戴鸿程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

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

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

利。

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

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

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

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

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

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篇二:刑法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文章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

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 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五、正义性

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六、实用性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 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篇三:刑法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心得体会 9月份,在河南省医学会增强法制建设读书学习活动中,我积极、主动的对《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是我对刑法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是我

觉得要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不仅要做一名懂法的公

民,而且要做一名知法、懂法、遵法的员工,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及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工作中

的一员,更应该学法、用法。通过学习使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下面我将小谈一下对本次学习

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一些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规定犯罪

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刑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律,具有以下特征:公法、刑事法、强行法的特征。除此之外,刑罚还是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

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生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法。具体说,有四个方面,即: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法;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和其他权利法;维护社会秩序法。所以,我们对刑法要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

个法制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自身权利,同时也保护他人权利。

二、我应该如何

1.学会自律、自护。学法律,就要首先做到知其文、晓其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

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学习法律还要懂得知其不能而约己,换句话说就是要知法守法。

2.做好法律的宣传者。作为一名跟法律密切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学好法律知识。不单单如此,还要做一个宣传法律普法的一分子,在工作的同

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去学习国家法律,让身边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做有法律素养的良好公

民,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御社会不良影响、预防

违法犯罪的能力。那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篇二:

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简介: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

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正文开始>>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

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

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

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

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

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

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

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

“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

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

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读着这一步步从中间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语,当时即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 这学期的刑法分则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并非那些真实的却曲折

离奇的案件,也不是电视剧上那虚构的狗血剧情,而在于刑法在各大部门法之中,唯一一个

与犯罪有关,且关系无比密切的法律。同时,犯罪,作为一个与暴露人性丑恶有关的行为动

词,集心理、伦理、医学以及科技等于一 身。更准确的界定如下,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

一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

的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刑法学总论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较为抽象的概括,研究刑法的

一般性、共性问题,而刑法各论是在总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所规定的各

类犯罪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犯罪,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体系,即先分类后分种,使其

脉络清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采用的是简明的分类方法,将犯罪共分为10大类,依次是(因为同类客体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从重到轻排列的有次序

关系的,而不是分别是的平等关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

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

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从犯罪的同类客体出发。而对各类犯

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标准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规定的,但存在相对

性,有时还得做具体分析。刑法分则具体条文一般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由于罪状与罪名密切相关,因此对

罪状,罪名及法定刑的研究,是刑法各论的重要内容。而对刑法具体条文的学习理解自认为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家的,例如刑法

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其中的“行凶”的概

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含义十分宽泛而难以确定。一般而言,打架斗殴是行凶,伤害他人是行

凶,杀人行为也是行凶;赤手空拳殴打他人是行凶,使用器械、枪支伤害他人也是行凶。在 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行凶”的概念进行分析,阐明其真实的含义。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行凶是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并列规定的,因此,它们

之间应当具有性质和程度的考量。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是可能导致被害人

重伤、死亡的。所以,只有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可能造成防卫人重伤、死亡的时候,才可以认

定为“行凶”;而打一巴掌、煽一耳光等轻微的暴力行为则应当被排除在“行凶”的范畴之外。因此,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明确了对各类、各

种具体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

体系,这些规范是认定犯罪,规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总则指导分

则,分则是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总则和分则紧密地结

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定犯罪,确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简而言之,总则给予分则精神上的

指导,分则在定罪量刑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则回归总则的原则性规定上进行自由心证。在上学期学习刑法总论时,曾老师讲授了很多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各方面理论

上的指导,为分则学习作出一个先行的铺垫。然而到了这学期上陈老师的课,我方才发现,自己总则上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知识缺陷很大,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犯罪形态、罪刑法

定等往往陷入一个混乱的怪圈。例如故意杀人罪,这是我首次有勇气上台“讲课”的一个罪

名内容,当我自以为预习分析得很透彻的时候,最终的案例分析时,我还是卡在一个犯罪形

态上,究竟是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这暴露的是学习总论时缺乏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司法实践当中具体个案的判决分析,更重要的是,刑法总论知识体

系的 极度不完善,需要在学习刑法分则的过程中加以弥补。现在时过半学期,我自认为比较

理解何以判断犯罪形态: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

犯罪条件等。犯罪预备相对于其他犯罪形态较容易判断,问题不大。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

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

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未遂与犯罪

既遂的实质区别:犯罪有没有得逞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实质区别:犯罪未得逞是不是由于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以外的原因就是未遂,是自动放弃的话就是中止。后三者比

较容易混淆,鉴于各种犯罪行为的行为方式各异,当司法实践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是,犯罪形

态的不同对罪刑法定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刑法分则主要规定具体罪名与罪状,数目繁多,在如何把握刑法分则的问题上,我认为

应该从理解以及掌握各个罪名的主要内容和行为方式上出发学习。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是通

过具体条文来确立各种犯罪行为,条文的内容包括罪状和法定刑。通过罪状设计来描述犯罪

行为,确定打击犯罪的范围,是各国刑法的通行作法。罪状的内容主要是对社会现实中具备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由刑罚方法来处置的事实加以记述,这是罪刑法定,在认识论上是定

性认识。法定的罪刑设计要落实到具体的案件中,需要司法定量,具备可操作性。从立法和

司法两个方面来考虑,满足可操作性的最佳状态是:立法对每一个问题的规定不仅有定性因

素,更为关键的是有定量因素。只有在定量的意义上才可以说能够将可操作性落实,仅仅停

留在定性阶段而不考虑定量因素,不符合“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面对具体

个案,处理具体案件时,对刑法的适用解释只能是具体的,根本原因是案件之间的情况是千

差万别的,正如我们高考英语作文经常用的一句话: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每一枚硬

币都有两面,更何况是一个案件,又何止两面呢。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

每个案件在其所具有的特殊之处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案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方,他们永远不可能重复在他们之间引起纠纷的那种行为。我们可以用足以涵盖不同时空下不同

当事人之间的不同纠纷的一般术语,去描述一个案件中的诸般事项。我们也可以用仅仅能够

包含在一时一地的这些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纠纷的特定的法言法语,对他们加以描述。无论我

们怎样描述案件,每一个案件都只发生一次。例如杀人罪是定性描述,具体的杀人行为分别

有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基于故意和过失的程度所反应出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在各个案件

中均有差异。

至于刑法上所说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进入这样的一个思维误区,法条

说什么即是什么,抠字眼,只在于字面上的分析以及在语句上的剖析,而忽

视了其中的内涵以及各个不同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不同的行为结果以及判决结果。经过

学习,我发现刑法总论和分则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总论的指导,单看分则,确实难以作出正

确的判决,由此可知,无论是总论还是分则,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融会贯通,不可厚此薄彼,构建自身完整的刑法知识体系,对分析案件时很有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刑

法法条上所提到的各个行为方式呢?当然,语义理解是最基础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考

虑到法条上没有明确写上、规定上的其他行为,那些特殊的行为方式该如何定性的问题。法

条不可能涵盖所有有可能的犯罪行为方式,人的创造力是无限大的,可是路走偏了,就成了

人的犯罪手段及方式是无限多的。因此,当出现于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时,一是可以依照法

条总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而不必关注与其他具体行为方式的关系;二是可以依照刑法总论

上一些基本的、原则上的规定,再结合相类似的具体罪名,由法官进行自由心证。

刑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正如广州许霆的恶意提款案件,从无期

徒刑改判为五年的有期徒刑,然而同一性质同一行为方式的“云南许霆”则从无期徒刑改判

为八年的有期徒刑,且是借鉴广州许霆案的先例进行上诉。“云南许霆”表示:“2009年7月

的时候,我有一次减刑机会,要减两年零六个月。结果报上去,法院说我不认罪,这个减刑

就没有批。”直到广州许霆案引起了一系列涟漪,方才让这个“云南许霆”有了提前步出监狱

的机会。为什么不同的法院检察院的判决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法律规定的上诉在实际操

作中那么难实施,甚至对于写了很多遍的申诉材料上交到法院,依然是无人问津,这是司法

实践的失误还是司法机关办事效率的低下,不得而知。我记得当初本科专业选了法学的时候,不少人告诫过我,从法学院毕业出来以后,会发现大学四年所学到的跟职业会大相庭径,无

论你是作为律师还是检察官。其实个人认为,不是学的东西大相庭径,而是作为一个人心中

那份正义以及法律理想已经在社会的大染缸之中被染得失去了本来的颜色,看不清其本来的

面目,因此才会造成大相庭径的局面。司法实践当中,理论上的东西相信是相差无几的,由

于法院、检察院以及辩护人的不同而容易造成判决结果出现差异,这也是刑事立法的一个不

足之处,也是刑事司法的一个缺陷所在。

通过这学期学习刑法分则,我深深体会到,要学好刑法这一门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

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过于理想化的思维会导致刑法的学习道路出现偏差,批判性的思维反倒

会让自身更好地认清事实,看清法律不只是维护人的权利,而且牵涉到的还有很多很多或正

或邪的方方面面。刑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法律学科,且与其他部门法比起来,刑法是“第二道防线”,没有刑法做后盾、做保证,其他部门法往往难以得到贯彻实施。因此

我们不是为了学习刑法而学习刑法,而是为了把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解

决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学习刑法。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不能闭门读书,忽视联系实际,那

是高中时候明确高考高分为目标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当把理论学习跟我国的司法实践,特别

是刑事审判实践结合起来。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还要了解、关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带着新问题去学习刑法理论,同时也要关注犯罪学、心理学、刑事诉讼法学等方面的相关学

科。这样不但为学习刑法提供了动力,而且也能使所学的刑法学知识得以检验、充实和提高,并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篇三: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一:学习刑法的心得体会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

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

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

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

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

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

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

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

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读着这一步步从中间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语,当时即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

这学期的刑法分则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并非那些真实的却曲折

离奇的案件,也不是电视剧上那虚构的狗血剧情,而在于刑法在各大部门法之中,唯一一个

与犯罪有关,且关系无比密切的法律。同时,犯罪,作为一个与暴露人性丑恶有关的行为动

词,集心理、伦理、医学以及科技等于一身。更准确的界定如下,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

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

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

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一

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的

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

刑法学总论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较为抽象的概括,研究刑法的

一般性、共性问题,而刑法各论是在总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所规定的各

类犯罪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犯罪,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体系,即先分类后分种,使其

脉络清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采用的是简明的分类方法,将犯罪共分为10大类,依次是(因为同类客体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从重到轻排列的有次序

关系的,而不是分别是的平等关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

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从犯罪的同类客

体出发。而对各类犯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标准 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规定的,但存在相对性,有时还得做具体分析。刑法分则具体条文一般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由于罪状与罪名密切相关,因此对

罪状,罪名及法定刑的研究,是刑法各论的重要内容。而对刑法具体条文的学习理解自认为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家的,例如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

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

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其中的“行凶”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含义十分宽泛

而难以确定。一般而言,打架斗殴是行凶,伤害他人是行凶,杀人行为也是行凶;赤手空拳

殴打他人是行凶,使用器械、枪支伤害他人也是行凶。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行凶”的

概念进行分析,阐明其真实的含义。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行凶是和杀人、抢劫、强奸、绑

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并列规定的,因此,它们之间应当具有性质和程度的考量。而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是可能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所以,只有犯罪人

实施的行为可能造成防卫人重伤、死亡的时候,才可以认定为“行凶”;而打一巴掌、煽一耳

光等轻微的暴力行为则应当被排除在“行凶”的范畴之外。因此,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明确了对各类、各

种具体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

体系,这些规范是认定犯罪,规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总则指导分

则,分则是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总则和分则紧密地结

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定犯罪,确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简而言之,总则给予分则精神上的

指导,分则在定罪量刑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则回归总则的原则性规定上进行自由心证。在上学期学习刑法总论时,曾老师讲授了很多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各方面理论

上的指导,为分则学习作出一个先行的铺垫。然而到了这学期上陈老师的课,我方才发现,自己总则上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知识缺陷很大,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犯罪形态、罪刑法

定等往往陷入一个混乱的怪圈。例如故意杀人罪,这是我首次有勇气上台“讲课”的一个罪

名内容,当我自以为预习分析得很透彻的时候,最终的案例分析时,我还是卡在一个犯罪形

态上,究竟是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这暴露的是学习总论时缺乏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司法实践当中具体个案的判决分析,更重要的是,刑法总论知识体

系的极度不完善,需要在学习刑法分则的过程中加以弥补。现在时过半学期,我自认为比较

理解何以判断犯罪形态: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

6.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 篇六

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几章,请言简意赅描述一下每一章包括的主要内容?(100字)

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四章。第一章内容是学习外语的基础理论,包括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自主学习、学习动机、风格、策略和元认知的内涵。第二章介绍了语言、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语法的界定和测试范围。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的大型测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标准。第四章内容是应用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语境、体裁、话语、言语行为和特殊目的英语的介绍。

你对“语言学习元知识体系”中的哪个章节感兴趣,请详细举例说明你为什么对这一章节的知识感兴趣?(200字)

我对第一章感兴趣,第一章让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由外到内的信息传输,学习有很大的学问。英语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和听讲老师教授的内容,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人本主义强调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个人正缺少这种积极和主动。我意识到虽然我有学习动机,但学习意志和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缺陷,并且元认知策略还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些基础理论能告诉自己学习到底是什么,最科学的学习原理是什么。让自己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哪一类型,充分利用自己的风格优势。学校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生的知识储备,所以自主学习是必然。这一章正告诉我如何自主学习。

结合你自身的英语学习,请详细举例说明你是如何把你感兴趣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你的英语学习中的?(300字)

7.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 篇七

无为县农委:陈先法

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安徽省人事厅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一书。通过学习,受益匪浅,在整本《教程》众多内容中《公务员心理调试能力概述》一篇最使我震撼,情出笔尖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

公务员在工作中代表国家利益与形象,不断要有公务员必须的综合能力,还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换言之,公务员工作成就就是公务员素质能力、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表现。健康的心理是这种表现的必要条件。

何为健康的心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其标准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要达到上述境界谈何容易,据权威人士调查测算,心理健康四个等级中达一等的不到10%,二等占人群70%,三等占15%,心理健康极差恶化能成为精神病患者要占5%.这是多么一个可怕的数据。又据我国重庆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对一年来心理咨询者进行分析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是男性公务员且40岁左右居首,焦虑、抑郁、失眠、头痛是他们的常病。

本人看了上述数据资料令人吃惊,同时非常认可。基层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有过之而不及。我在和一些同事在平时交流中常听到唉声叹气,有的同志牢骚满腹,究其原因又无所以,这些状态很可能就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近日,在电脑上看见一则新闻:XX省一检察院官员因抑郁症自杀,更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又闻XX县法院一法官无故在其办公室上吊自杀,经查也无其他法律原因。按理这些同志无论在生活条件还是工作环境上都是较好的,为何还自寻短见,通过学习《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概述》,本人找到了答案:这类同志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心态失衡才走上了不归路。

在学到《公务员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时,使我对党内腐败现象又多了一层认识,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恨不能斩其根杀其苗。我有几位老领导曾公正廉洁、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在我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但在近几年中纷纷落马,被金钱这种糖衣炮弹击中。多可惜呀,因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我认为,除了他们党性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综上所述,我深深体会到公务员确实存在下述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压力大。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一些个性突出、能力强、水平高的公务员常会感到压抑;人格冲突、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使少数公务员气馁,阻碍创新能力的发挥,有人思想报怨“不该做的必须做、该做的做不了”。

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公务员用来维持上下级关系和私人小团体关系精力支出大,认为这比作出成绩更重要,过度自我保护。

3、公权意识淡薄。即公权私用,少数公务员乐于结交“大款”相互利用,贪污腐化的风险低,一些公务员的行为处于“灰色地带”,是非观念淡薄。

4、自我意识有偏差。有些公务员在工作中总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怎么办?我认为必须要调适。

二、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是公务员必须的能力

公务员心理健康不只是某个公务员自己的事。首先,是关系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作为基层公务员工作生活环境决定了每天要面向广大群众,肩负服务群众之责,如果你时常

孤僻,怎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怎能联系和服务群众。如果你时常不安、焦虑和怨恨,又如何搞好工作,工作不顺,势必带来各种麻烦与矛盾,如此,你虽然作为一名让人羡慕的公务员,但是你的生活不可能谈的上幸福。其次,公务员心理健康是关系家庭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保障,在上面所述的一些案件中由于某些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直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麻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健康。有心理障碍的公务员比例不断上升,这将是多么可怕的现象,这个问题是社会不安宁的隐患。最后,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是国家素质的具体表现。公务员的形象直接反映国家的形象,形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国家的声誉,公务员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表现在群众都有好坏反映,对社会起示范作用,因此,每个公务员的表现都与社会文明关系密切,是国家素质整体体现。

三、公务员应学会调适心理克服灰色心态。

公务员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属于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其个体也具备一般人的性格,不能将公务员神化而促使其固步自大、傲不可视,从而“弱不禁风”,通过学习《提高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本人从内心觉得如要尽量完善公务员心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务员的人生观我个人理解就是公务员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公务员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首先要把每一天的时光都要看成美好的时光;要把每一天的生活看成美好的生活;把每一天的工作看成快乐的工作;纵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也要学会化不愉快为愉快的本领。在基层我们面对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矛盾,解决群众疾苦,有时苦口婆心、三番五次,从而使群众满意,这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然而有些同志对待自己生活和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却无法解脱,不能站得高、看得远实在可恶。所以我们不但要善待别人更要学会善待自己,不能在别人门前好看戏,而自己门可罗雀。

说到价值观,这是当前众多同志头脑糊涂的地方。我认为人生价值并不是一个人工资多少,而是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的认可度,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楚将导致人们走入歧途,这可能经常提到的人生拐点。

就我个人来说,基层工作人员待遇不高,还要培养子女,可以说现在是一无楼房可居、二无储蓄可谈,但是我觉得我在群众中可称为“清白”两字,对社会自认为有点贡献,问心无愧。有了上述认可,我认为人生价值不为太低,所以知足常乐!

(二)、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沟通更要端正生活态度。

“屋漏偏遇连阴雨、人生常有不如意”这大概是一首歌的词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作为公务员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落伍,如何与时俱进,自我调节沟通是必须的。

如何调节是我常想的一个问题,在解放战争年代那些先烈们在那种环境中都能奋发图强、牺牲自己,都不曾有什么郁闷、痛苦、头痛、精神病。解放初期,人们饿着肚子干革命,也精神焕发去争取胜利。而如今大好形势下还存在住着洋楼、坐着轿车----还心烦意乱、百事不爽。我认为公务员首先应该自己跟自己谈谈话,应该问问我是谁?我怎么了?我到底有多大本领?我该做什么?我不该做什么等等。

个人对话是一个方面,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玩世不恭,不能用辨证唯物主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站在自私自利的观点上必然心理不平衡,这是根本原因。

8.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心得 篇八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一

本人于20xx年7月18日至7月22日,在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分别学习了、、、、,以及等课程。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知识广泛实用、与时俱进,教授讲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引人深思,虽然这次培训不涉及专业课程,但这几天的培训将对本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重要作用,是对个人的生活态度,人身素质,工作、学习、研究方法,以及职业规划的一次较全面的指导,本人受益非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

培训前,总以为专业技术人员就应该一心一意学业务,踏踏实实搞建设,认为学好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就行了,其它事有领导考虑,相关人员解决,不用自己管。继续教育心得体会。通过培训知道,作为建设领域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应以专业技术知识为核心,向外延伸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例,一个项目的实施会有各种资源的消耗,我们如果需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就得学习和了解循环经济理论,对比中外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结合施工实际,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在已有经验和实践的基础进行大胆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往往需要一个净化思绪的氛围,艺术往往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工具,可艺术的鉴赏和感知离不

开相关知识的积淀。事实证明,艺术往往能激发一个科技人员伟大的创新灵感,比如这次培训中,老师提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常常在音乐会中灵感涌现,攻克科技难题,从而为中国的科技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在施工实践中发现新方法、新材料,准备分享给业内同行时,就得学习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把你的创新成果明明白白的表述出来,才能让用的着的同行看的懂、能使用。当然,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厚积薄发,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交通建设长期工作于野外,特别在安康这样的山岭重丘区修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可避免,环境恶劣,工作辛苦而繁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年龄渐长,身体机能处于下降周期。继续教育心得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

心态、豁达的精神面貌,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身处一线、心怀全局的眼光

交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一环,看起来干的是很具体的事,却关系全局,修的是路桥,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工程的造价、质量、进度、安全、环保、节约等都涉及国计民生。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只有以全局的眼光为指引,专业知识为基础,用严谨分析比较的方法,做出科学、高效、质优的技术方案和建议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有义务提醒或制止决策层不遵照技术规律的盲目决策。为行业科学发展和创新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四、体制障碍已严重制约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让我们这些工作于基层事业单位,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

员看到了一线曙光。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机制不活,管理教条机械,身份管理重于岗位管理;职称晋升制度缺乏良性循环机制、晋升程序存在严重不公和缺陷;分配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以职称晋升为例,上级人社部门要求必须有空岗证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把空岗证等同职称,对后晋升职称人员造成最大的不公平,这个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先晋升职称的人皆大欢喜,因为竞争者已经被这一制度挡在门外了,所以先进的人干也行,混也可以,反正职称已经晋升了,待遇已经上去了,就等着更高级别的人退休让岗后再晋升,后晋升的人着急也没用,反正干的再好也没办法晋升职称,拿到相应的待遇,所以也混吧,只要资格年限够了,等人家退休了再晋级。如此下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等待和混日子过程

上一篇:行政执法每日一面试题下一篇:环保征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