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

2024-09-28

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共7篇)

1.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 篇一

建议书: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

格式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方情况

1.主要投资方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全称、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股权结构、资产负债情况、主要股东情况。

2.主要投资方基本经营情况

包括企业近三年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规模,国内外营销情况。企业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

3.主要投资方相关实力和优势分析,在国内外投资类似项目简要情况 4.其他投资方简要情况

包括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方面情况。

三、必要性分析

1.投资目的

项目相关行业国内外情况,例如产品国内外供求情况及预测,产品进口情况及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等。说明项目对各投资方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项目与投资方国内项目的关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等。2.社会意义

包括与我国相关的产业的发展的关系,与我国境外投资战略和境外投资产业政策的关系等。

四、项目背景及投资环境情况

1.项目背景

包括投资方介入前项目基本情况,外方合作者基本情况,投资方如何介入项目,投资方对外考察、尽职调查、与外方谈判、其他竞争投资者等情况,与所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沟通情况等。2.投资环境情况

包括所在国家及当地政治、经济情况,与项目有关的税收、外汇、进出口、外资利用、资源开发、行业准入、环境保护、劳工等法律法规情况,当地相关行业及市场状况;涉及资源开发的,还应说明所在国家有关资源的储量,品质,勘探,开采情况。3.项目的外部意见及影响

包括所在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当地社区的意见,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五、项目内容

(一)建设类项目 1.建设内容

包括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进度安排、技术方案、建设方案、需要建设的配套设施等;涉及资源开发的,还应说明可开发资源量、品味、中方可获权益资源量及开发方案等。2.主要产品及目标市场

包括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产品目标市场及销售方案。3.相关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项目道路、铁路、港口、能源供应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及安排,项目土地情况及安排,项目满足当地环保要求措施,加工类项目应说明项目原谅来源的情况。4.财务效益指标

包括项目总销售收入、利润、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财务预测指标,以及中方投资回收期及回报率等预测指标。

(二)并购类项目

1.被收购对象情况

股权收购类项目应包括被收购企业全称(中英文)、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生产情况、经营情况及资产与负债情况,股权结构、上市情况及最新股市表现、主要股东简况,被收购企业及其产品、技术在同行业所处地位、发展状况等;资产收购类项目应包括被收购资产构成,专业中介机构确定的评估价,资产所有者基本情况。2.收购方案

包括收购标的收购价格(说明定价方法及主要参数),实施主体,交易方式,收购进度安排,对其他竞争者的应对设想等。

(注:并购类项目同时包括投资建设方面内容的,还应说明建设类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内容,并说明项目综合财务效益指标)

六、项目合作及资金情况

1.项目合作方案

包括项目各方股权比,出资形式,合作方式,收入和利润分配,产品分配,其他合作内容。2.项目资金运用

包括项目总投资,建设类项目的前期费用(中介费、勘探费等),工程建设资金及其使用构成。流动资金的使用等,并购类项目的收购前期费用,收购资金及其使用构成,中方投资额及其使用构成等。3.项目资金筹措

包括项目资本金及各方出资,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融资的构成与来源,项目用汇金额及来源等。

七、项目风险分析

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国别风险、法律风险及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建设风险,外汇风险,环保风险,矿权风险及资源量风险,劳工风险,羡慕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股权收购类项目还应分析企业运营风险。

八、其他事项

1.项目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实施项目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2.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 篇二

关键词:温室,生态餐厅,园林景观,餐饮,环境控制

0 引言

生态餐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 它将现代化智能温室、餐饮设施和园林景观有机融合, 并通过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的有效控制营造出一个绿色的生态型就餐环境, 使人们在品尝健康美食的同时, 又能欣赏别具一格的自然美景, 其自然、幽雅的环境是其它餐厅所无法比拟的[1], 它倡导的是一种绿色、健康的休闲理念。

生态餐厅改变了传统封闭式的就餐环境, 实现了人与景观植物, 蔬果作物的和谐共处, 同时也拓展了智能温室的使用功能, 提高了温室应用的经济效益, 给温室设计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温室生态餐厅的设计理念

生态餐厅的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态餐厅都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 对生态餐厅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部分餐厅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层面上, 与传统餐厅不同之处仅仅是建在温室内, 多了一些景观植物而已。这样的餐厅称其为“阳光餐厅”也许更为合适。

生态餐厅的设计应该以追求“生态化”为核心理念, 致力于改变传统餐厅“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 废弃物循环再生, 人与环境关系协调。

生态餐厅的建设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 应该认识到生态餐厅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风景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 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有利于保护环境, 保护资源。

2 温室生态餐厅的设计要点

生态餐厅由周边环境、温室建筑、室内道路、餐饮设施、园林景观多种元素综合构成, 反映的不是各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 而是相关元素组成的复合效应。下面结合温室生态餐厅的几个构成要素简单探讨一下温室生态餐厅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2.1 生态餐厅的主体建筑——温室

早期建设的生态餐厅主要是利用生产型温室辅以景观设计而建造的, 温室外观造型简单, 形式单一, 温室高度、跨度及开间较小, 给餐厅内整体布局和空间利用率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配置大型园林植物, 体现不出景观的层次感, 不利于生态餐厅的景观布置和功能分区。

温室作为生态餐厅的主体建筑, 除具备温室本身的功能以外, 其建筑风格与传统生产型温室应有所不同, 应注重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建筑形式要有利于功能发挥, 体现以人为本的使用理念, 各建筑分部与内部园林景观, 功能分区要协调, 能为各个种类、各种规格的植物生长营造合适的空间。

作为公共场所, 生态餐厅的温室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各种传动机构的可靠性以及覆盖材料的防火阻燃性。温室结构应根据餐厅风格和功能分区的需要分别设计, 覆盖材料的选择不必过分考虑材料对室内的遮光与否, 而应考虑结构和材料对室内景观的贡献, 以及场所内环境对人的适宜性。顶部覆盖材料应以防滴露、保温性能好的P C板为主, 侧立面为美观起见可采用单层或双层中空玻璃幕墙。

温室室内根据不同功能区对光照、温湿度调控要求, 进行分区隔断设计, 合理设计自然通风降温系统, 以降低日常运行能耗, 树立温室绿色节能新印象。

2.2 生态餐厅的点睛之笔——园林景观

生态餐厅是景观主题餐厅, 景观区占整个餐厅面积的35%左右, 是生态餐厅的特色功能区。景观设计与景观植物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餐环境的品位和对顾客的吸引力, 是生态餐厅的点睛之笔。

生态餐厅景观类型主要有园林式、民俗风情式等。园林式景观以小桥流水、竹木假山、飞瀑喷泉、亭台楼榭作为景观基调;民俗风情式则采用某一特定体裁 (如傣族、朝鲜族等) 的典型风格进行餐厅景观的布置。

生态餐厅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与餐饮文化相结合, 景观植物的选择与布置要与餐厅功能分区相协调, 高大的植物如香蕉、椰树类可以布在地势较低的水系边, 喜光的瓜果蔬菜可以布在光线较好的温室四周, 蔓生的绿植可以设支架或爬延于生态雅间之上, 矮小的耐荫花草植物可以配植于架子下和高大植物下, 创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景观。

国内生态餐厅景观设计不乏成功范例, 北京红太阳生态餐厅可谓独树一帜, 设计师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 综合运用叠山、理水、种植等手法将全园划分为八个功能区, 美其名曰:独木成林、竹韵依林、别有洞天、碧水风荷、绿岛风情、四季花城、莺歌燕舞、奇域水帘。每个区各有特色, 又相互联系, 构思巧妙,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3 生态餐厅的核心功能——餐饮

生态餐厅的核心功能是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 生态餐厅的设计必须符合餐饮经营的流程。餐饮服务与业主的经营利益密切相关, 餐饮服务的质量决定了餐厅的经营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讲究吃, 喜欢美食, 餐厅设计的本源是要能很好的激发人的食欲, 同时赋于“吃”一定的文化内涵。生态餐厅提倡“生态文化”, 环境舒适, 优美只是对生态餐厅要求的很小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生态方面的各项要求, 如使用绿色建筑材料, 提供有机 (生态) 食品, 使用可降解原料和餐具, 使用过氧化氢、臭氧等非毒性洗涤剂和杀毒剂预防各类污染, 对残羹废渣、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小型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在设施运转、烹调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2];制定绿色服务规范, 倡导绿色消费等。餐厅也可适时举办“瓜果艺术节”、“珍奇植物展”以及其它主题活动, 顾客能食用温室中生产出的无公害的绿色瓜果蔬菜, 也可以参与其中, 亲自采摘, 增强参与性与趣味性[1], 给生态餐厅赋于新的文化内涵。

餐饮服务在空间布局上, 应仔细分析在生态餐厅内可能进行的各种活动, 按照社交, 进餐, 娱乐, 休闲, 会谈的功能板块安排组合。除景观区外, 生态餐厅通常应设有用餐区、后厨区、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就餐区应占整个餐厅面积的45%左右, 可设置大宴会厅、小宴会厅、生态雅间, 以及分散于景观区中的散客位, 其各占总客容量的比例以3:2:2:3为宜。后橱区一般按接待能力及餐厅的总容客量进行设计, 可不必设在温室内, 按传统餐厅的后厨格局进行布局设计, 以降低不必要的能耗浪费。服务区主要设有总服务台、收银台、点菜区 (菜样区和海鲜水族馆) 以及卫生间等, 服务区占整个餐厅面积的2 0%左右。

2.4 生态餐厅成功运行的保障——环境调控系统

生态餐厅与其它餐厅相比, 最难控制的就是环境条件的调控, 环境控制的运行成本是最大的可控成本。生态餐厅用餐环境是以人的舒适为管理和调控目标的, 可以不要直射阳光和温差, 而景观植物, 蔬果作物则需要直射阳光或漫射光, 需要温差管理。所以环境调控系统宜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设计, 针对餐厅中不同部位, 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控制, 以实现该遮阳的遮阳, 该见光的见光, 该恒温的恒温, 该调温的调温, 从而使植物生长更好, 人更舒适, 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使用目的。

温室餐厅环境主要调控内容为光照、温度、湿度。光照调控主要通过室内外遮阳系统及室内照明、补光系统完成, 作为公共场所, 餐厅还应设置应急照明灯。温度调控包括保温和降温, 重点在降温, 降温措施除配置遮阳系统外, 比较常用的是配置水帘风机降温系统, 系统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低, 降温效果明显, 但水帘墙影响了温室的通透性和立面视觉效果, 且水帘日久会产生绿苔, 滋生细菌, 影响美观和卫生。水帘风机降温系统适合大厅用餐区, 对造型不规则的温室餐厅整体效用不大。中央空调系统能有效调节餐厅的温度, 但前期投入和日常运行费用偏高, 宜作为辅助控温措施, 必要时开启。大宴会厅、小宴会厅、生态雅间宜采用空调独立温控方式, 有利于节能控制。高压喷雾降温系统适合温室净空高、室内空间比较开阔的餐厅, 系统通过高压主机将净化后的水加压, 经由高压输水管道送达特制喷头, 喷出雾粒直径为5~10μm的雾团, 漂浮于餐厅上空, 在下降至设定高度之前便快速蒸发, 起到降温作用。高压喷雾降温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要控制好雾化程度, 雾滴不至于滴落影响顾客用餐, 同时应做好雾化水质检测, 满足卫生防疫要求。高压喷雾降温系统宜布置在景观区、走道和大厅上方。

3 结束语

生态餐厅是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产品, 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温室生产和经营理念, 充分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短短几年内, 全国逐步推广兴建, 它的经营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目前, 在国内的温室及建筑领域, 均没有专业的生态餐厅设计承建商, 我们希望与国内餐饮、园林园艺、建筑界朋友广泛合作, 设计建造出更多生态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生态餐厅, 拓展饮食文化的经营和消费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成.生态餐厅漫谈[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 (4) :30-30.

3.森林生态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建议书 篇三

时间:2009-06-15 10:11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570次

一、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 湖北省太子山国家公园与省太子山林管局两位一体,位于湖北省中部京山县境内,东经 11 2 4 8 11 3 0 3,北纬 3 0 4 8 3 1 0 2,北靠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总面积 113468 亩,森林覆盖率 83%。(2一、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湖北省太子山国家公园与省太子山林管局两位一体,位于湖北省中部京山县境内,东经112°48′—113°03′,北纬30°48′—31°02′,北靠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总面积113468亩,森林覆盖率83%。

(2)地貌特征

公园地貌形态分为岩溶-低山区、低山区、低山丘陵区和岗地等五类,是大洪山余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有明显的喀斯特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40-467米之间。水系多呈东北—西南流向。境内土壤大致分为四类:主要为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黄棕壤。

(3)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1月为最冷月,极端最低温度-19.6 ℃;7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8℃,极端最高温度39.2℃,年平均降雨量1094.6㎜,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一般夏季多雨,冬春少雨。初霜期11月中旬,终霜期3月中旬,无霜期240天左右,日照时数1949.9小时,3-8月相对湿度70-80%。

(4)交通区位

公园地处湖北腹地,老汉宜公路南北两侧,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东距武汉120公里,西距荆州120公里、荆门60公里,北到襄樊230公里;距长(江埠)荆(门)铁路40公里,汉丹铁路115公里,焦枝铁路110公里。武(汉)荆(门)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专设太子山互通一处。林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2、公园历史沿革及社会经济状况

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是湖北省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2001年5月,经省林业局批准建立太子山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将太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升级为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太子山林管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现辖有石龙、仙女、雁门、王岭四个林场及林科所、旅游开发中心、制药厂、派出所、职工医院、子弟小学等16个单位。横岭集为境内主要居住生活地,已初具小集镇规模,街道硬化、绿化,水、电、通讯样样畅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林管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林管局一直以林为主,十分注重林业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原因,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是十分有限。林管局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业,为林管局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2)是发挥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推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管局的发展仅仅依靠林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是求是的必然选择。

(3)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追求时尚、健康、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回归大自然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林管局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开发旅游资源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合适的气候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处于湖北腹地,离武汉、荆门、潜江、天门、京山、仙桃、应城等中心城市均在180公里内,交通便利,客源充足。

(2)项目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建成了一定规模,并于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相适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追求文明、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主要景点

1、王莽洞

位于公园中部山峰,洞口长约5 m,宽约0.5 m, 垂直入口向下约20米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洞内钟乳石林立,千姿百态,构成十六大景、四十八小景,洞连洞,洞扣洞,洞洞玄奥,其中“冰川瀑布”层层叠叠、“冰雪罗汉”形象逼真、“瑶池仙境”波光粼粼。洞内有暗河,但不知流向哪里。

2、大佛洞

位于公园中部山峰的山腰处,洞口宽约8 m,高约10 m。洞内天然形成一座坐佛,高约6m,宽约3m,栩栩如生。洞顶有一缝隙,每当正午时分,阳光透过缝隙正好照射在大佛身上,宝相庄严,崇敬膜拜之心尤然而生。

3、石仓雨林

位于公园中部的成片石体,满坡的太湖石棱棱角角,如刀砍斧劈,人行其上犹如进入一个天然的足疗场。林木生长于石缝之中,各种藤蔓借缝而生,依石而长,是石头的仓库,树木的天堂,藤蔓的海洋。

4、仙女泉

位于仙女林场的京太公路旁,泉水从山中巨洞中喷涌而出,流入洼地积水成潭,常年流水不断,泉水冬暖夏凉。1994年,经省地矿专家检验,仙女泉水为优质矿泉水。

5、神龙井

位于宋棚,泉水从山中石缝渗出,在洼地形成水源,深2m,面积约为5㎡,甘甜清凉,常年有水。

6、仙女崖

位于公园东北的突出山峰,高约200m,挺立陡峭,登崖远眺,林海茫茫,林木葱翠。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期限、方式

1、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王莽洞景区深度开发。主要建设篡峰寺庙、登山健身道等。

(2)狩猎、拓展训练场等项目开发。主要建设狩猎场、拓展训练中心等。

(3)休闲度假中心建设。主要建设生态型游客休闲度假服务中心等。

2、建设期

24个月。

3、投资方式

合资或独资经营。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王莽洞景区深度开发投资3000万元。

2、狩猎、拓展训练场等项目开发投资2700万元。

3、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投资3000万元。

六、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据初步估算,随着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各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游客的数量可成倍的增长,而且消费水平也将大为提高,根据总体规划及游客增长率,公园建成后,公园游客人数可达3-4万人次,旅游全年总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预计能在9年内收回投资。

2、社会效益分析

(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200人以上常年就业。

(2)提高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能通过旅游带来大量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以旅游形象为代表的优质环境,能提高旅游等各方面知名度,起到吸引人才和资金的作用。

(3)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随着旅游的不断开发,能有效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欣赏水平,激发职工自觉热爱家园,成为社会进步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七、结论

4.绿色生态谷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 篇四

一、目前概况“九润绿色生态谷”项目坐落于北京市怀柔区西部的九渡河镇四渡河村,南离怀柔城区20公里,北距延庆县龙庆峡80公里,东距慕田峪长城20公里,西临昌平区十三陵40公里,项目建设区沿“怀四路”北上至小西湖和即将开发的黄花城长城景区16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01米,四面山石奇特,“怀九”河水四季长流,有4公里的河道环抱该村,植被面积达80%,拥有宜人的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11摄氏度,平均降水600-700毫米,年均日照2980小时,年平均湿度42.8%,无霜期150-180天,四季分明,具有优于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的清新空气,该地区现仍存有古时的尼姑庵、寺庙、道观旧址,村域所属总面积 26415亩,现有人口380户1100人,~年人均收入为4900元,农作物收入的产值占人均收入的25%,主产板栗,农、林品种单一,相当多的果木面临更新换代,粮食产量不够全村人的口粮,荒山、荒滩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二、项目规划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

1、符合镇域总体规划随着九渡河镇党委、政府努力打造“怀柔西部生态绿色富民长廊”进程及镇域总体规划的快速进行,新型九渡河、富民九渡河即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党委、政府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充分在山水资源上做文章,以发展板栗作为主导产业,搞绿色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环保九渡河:集中体现在开展治村、治路和治河“三治”活动,实施怀四路美化工程,加大怀九河的整治力度,提升全镇环境水平,结合黄花城长城的人文底蕴和地区特色文化,加快黄花城长城开发进度。位于四渡河村的九润绿色生态谷工程正是符合这一发展战略的特点,在治河、开通旅游路方面先行,实现治村,农民致富思路明确。

2、符合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内,都涉及农村城市化问题,因为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拓宽市场经济,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走环保的路子,发展便利交通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发展第三产业,合理使用土地,以尽快消除贫困,建立防治自然灾害的系统。为了推进农村经济向农村城市化方向前进,我们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尽快适应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需要;我们为了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从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尽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是与当前的大气候相适应的,符合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三、项目开发的深远意义项目开发是在“三治”的框架下进行的,不仅符合农村城市化发展要求,更切合镇域发展实际,对推动镇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1、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提高该村整体生态环境标准,提高民俗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双重目标。

2、通过项目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地整合项目区内的旅游资源,提高现有旅游资源质量,可以把荒滩治理成林地500余亩,整合零散土地200余亩,优化更新果树品种5000余棵,搞规模经营,规范项目区内各种旅游接待项目的开发行为,使项目区内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达到珍惜保护利用资源的目标。

3、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地推动民俗接待的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改善提高该村民俗旅游业的档次、规模,促进本村农民就地由一产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实现民俗旅游户再增加70户,达到110户。

4、项目建成后,可解除“怀四路”上的交通压力,由于自一渡河至四渡河路段,路窄、坡陡、弯急,是交通事故易发区,特别是主要因该路段的原因,使这条路雪天不能通车,鉴于该段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在项目开发中,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考虑,在沿河道开通一条安全系数高、便于农产品运输、可实现观光旅游具有多用途的旅游公路,既可以缓解该段公路的交通压力,又可以开通四渡河地区的致富路。

四、项目建设思路及内容

1、采取生态治河,保证河道宽90米,形成1.5米深的水面,即涵养了水源,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在河道北岸,沿河道开通一条适合发展要求的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公路,沿途绿化,栽种优质品种树木,即缓解赶路交通,又形成集旅游观赏、采摘为一体的综合区域。

3、结合旅游路的开通,将危害四渡河村的村南河道修建护村坝,打通进山旅游寺庙的道路基础。

4、项目一期建设主要工作量:序号内 容工程量预计投资(万元)1截流堤2个2500立方502旅游路路基1200延米4003大桥1座110米长2104护村坝1400延米32合计69

2五、项目资金筹措整个项目的实施,共需要692万元,镇、村两级自筹资金192万元,需申请上级政策资金500万元。九润绿色生态谷项目的实施,本着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对促进该村农民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可实现人均收入可逐年增加1000元以上;对实现生态综合治理、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将做出积极贡献。所以,该项目是属于就地发展的富民工程,是深入落实中央“三农”精神的深刻体现,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关键环节,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年

5.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 篇五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项目区范围、规模:涉及11000亩山地,2100亩耕地。建设内容:(1)建好路网等基层设施。计划修建4米宽林区道路60公里,作业道路120公里,新建拦河坝1座,蓄水量4000立方米以上。

(2)实行功能分区,分类经营,综合开发。重点开发造林面积11000亩,其中相对集中连片新建名优经济示范项目油茶园7000亩,香椿林500亩,香椿菜园100亩,竹林2150亩,竹笋园500亩;花卉种植300亩;中草药种植400亩;杂树菌50亩)。

(3)发展林下经济和循环经济,开展林下养殖。鸡鸭年养殖量各2万只;特种养殖年出栏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

建设期限:工程于2013年10月开工,2016年10月底竣工,项目建设期限三年。

1.2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8020万元。项目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502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

1.3效益

本项目实行农业与林业结合、长效与短效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机械化与人工结合、售苗与售果结合、种养殖基地与生态旅游结合等生态型、循环型经济模式。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现代农业和中药材、林业育苗等收入,同时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拉动运输、加工、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促进农业、林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4组织领导和管理

项目区成立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实行报账提款制度,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XXX市位于XXX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XXX撤县设市。全市总人口75万,市区常住人口12万,现辖12个镇、3个街道。XXX镇位于XXX市南郊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6

个村民组,总人口6.36万人,劳动力3.4万人。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2.1.2地形、地貌及土壤

XXX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国土面积14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XXX山区土壤属麻石黄棕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发展而成,PH值为5.0——5.7。

2.1.3水资源

XXX位于XXX省中部偏西南,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宜牧、宜渔,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340.1mm。

XXX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年均降水量为1340.1mm,年均径流深为594mm,全市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9.77亿立米。年人均拥有水资源1286立米,年均每亩耕地占有量1289立米。目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水,而地下水资源利用甚少。

水资源在地区和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通过对九个水文站近40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西部山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年均降水量在1300~1400毫米;中部丘陵比山区稍少,平均降水量在1200~1300毫米;东南沿湖圩区,接近长江,年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用水。

2.1.4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山场3.4万亩,开发潜力巨大。

2.2 社会经济状况

XXX镇位于XXX市南郊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33.44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46个村民组,总人口6.36万人,劳动力3.4万人。农业生产环境较好,水利设施较为完善,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5744吨,棉花292吨,同时发展有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经果林种植等一批特色农业。2010年,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财政收入达2500万元。

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的原则,打造农业板块经济,沿龙眠河、挂车河以及合安路两侧,大力发展粮、油生产。建立优质水稻示范片不少于3个,优质油菜示范片不少于2个,最终形成3—4个生产基地,复种面积达8万亩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逐年扩大棋盘岭水蜜桃生产基地、朱公板栗生产基地的种植面积,每年增加100亩以上。到2010年基本扩大到1000亩以上,扩大花卉生产规模,年增加花卉销售收入不低于200万元,扩大国外松等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到2010年,经济林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

2.3 基础设施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近年来,XXX市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石 4

南、枧山等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组织实施龙眠河城区段、金神段治理工程,扩挖344口当家塘,增强农田灌溉能力。XXX镇位于XXX市南郊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17个村浇铺了柏油路,2个村浇筑了水泥路,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内水利设施缺乏,工程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

(2)农业基础设施较差。项目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因多种原因,年久失修,利用率低。生产道路建设较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力低,亟待改善提高。

(3)农业机械利用低、效益差。由于项目区内缺乏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人为造成耕作零碎,加之又是山区不便于农业机械使用。

(4)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项目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差。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慢,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对农业增收的贡献低。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高效

农业、林业快速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拉动农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益;有利于农业、林业生产实现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农业、林业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推广应用及生态的改善。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区域面积内的水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形成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输、提、扬、引、蓄相结合的工程优化布局,不仅减少轮灌周期,而且可以根据经济林、竹园、香椿园、中草药等各种经济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进行适度有效的控制灌溉。从区域内面积看,一是该区域属山地,通过整治后非常有利于该项目的操作;二是项目区职工对经济林、竹园、香椿园、中草药等生产有一定的栽植管理经验,从而增加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近几年XXX镇努力发展山区经济,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林、竹园、香椿园、中草药和生态旅游已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继续加强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目前,制约XXX镇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各项农业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项目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因此,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把项目区建设成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林业、养殖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中低产田相对集中,土层较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各类经济林果的种植,利于连片开发。

(2)水资源富集,山泉常年流淌,拦河坝常年蓄水,河道地表径流四季不断。项目区水资源充足,农业综合开发用水均有保障。

(3)项目区交通能源支持力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项目区交通便利,村道路硬化、电力能常年保证农灌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农、林、水、机等服务组织健全,可直接为目区开发提供技术服务。

(4)项目区职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和参观学习,项目区的职工已普遍认识到提高科技含量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的重要性,通过开发可实现规模效益。

第四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4.1建设内容 4.1.1 水利措施

新建拦河坝1座,蓄水量4000立方米以上,加之山泉不断和公司的先进喷灌条设备,可确保建设项目用水。

4.1.2农业措施

(1)建设带状整地梯田20片5000亩;

(2)花卉种植300亩;中草药种植400亩;杂树菌50亩;鸡鸭养殖各2万只;特种养殖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

4.1.3林业措施

(1)新修林道5条共60公里,作业道12条120公里。(2)根据功能分区,实行综合开发。重点开发造林面积11000亩;其中新建名优经济示范项目油茶园7000亩,香椿林500亩,香椿菜园100亩,竹林2150亩,竹笋园500亩。

4.1.4科技措施

科技培训。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林科院和省市林业专家,分别进行优质林果、林业育苗、中草药等新品种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2000人次,建立网络服务体系。

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 5.1.1估算依据

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和原则是:根据建设内容估算投资数额,即以项目定投资,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按照当前同种类型机械设备的平均价格,并考察市场变化情况综合计算,苗木购置费用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其他建设内容的投资均参照本地或外地同类建设内容的投资进行估算。

5.1.2投资估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8020万元,其中:

(1)项目区修建4米宽林区道路60公里需投资600

万元,修3米宽林班作业道路12条120公里需投资720万,林道、作业道总投资1320万元。

(2)带状、穴状、全垦整地造林11000亩,需投资5000万元。

(3)培育名特优苗木100亩,需投资200万元。(4)现代农业种植2000亩,需投资200万元。(5)新建拦河坝1座,蓄水量4000立方米以上。需投资500万元。

(6)建设生产管理用房1000平方米及附属实施投资200万。

(7)鸡鸭年养殖量各2万只;特种养殖年出栏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需投资600万元。

5.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020万元,项目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502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

第六章 综合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土地产出能力得到提高,经测算头两年,主要是现代农业和中药材、林业育苗、生态旅游等收入,预计项目建成后,前三年每年可实现2000万—3000万元,四年后每年可实现4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现将该项目投资效益财务分析如下:

油茶园7000亩,按造林后第五年开始投产,到盛产期后,每亩产茶籽120公斤以上,销售价按12元/公斤,年亩产值可达1440元,纯收入1000元/亩,年收入700万元左右,九年可收回成本。香椿林500亩,香椿菜园100亩,亩均年收入1万元,年收入600万元左右。竹林2150亩,竹笋园500亩,亩均收入1万元,年收入2650万元左右。花卉种植300亩,亩均收入2万元,年收入600万元。中草药种植400亩,亩均年收入1万元,年收入400万左右。杂树菌50亩,亩均收入2万元,年收入100万元左右。现代农业种植2000亩,亩均收入4000—5000元,年收入800—100万元。建设生产管理用房1000平方米及附属实施,需投资200万,建成后生态旅游、餐饮收入20—50万元左右。鸡鸭年养殖量各2万只;特种养殖年出栏10000头;水面养殖50亩,预计共有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6.2 社会效益

项目区内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极大推动项目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安置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年人均增加农民收入近5000元。同时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农产品科技含量与档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带动当地1000—2500人就业,拉动运输、加工、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建成后,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50万元。

6.3 生态效益

开发项目实施后,改善了项目区内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经济林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好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环境面貌。可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真正实现农业、林业、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7.1 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农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缺乏,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生产条件差,投入大,成本高,土地产出效益低,严重制约山区农民收入的增长。

7.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反而对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带来有利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等。通过建设沼气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建设太阳能路灯等发展利用绿色能源。这是一个对生态环境友好、对农业农民农村友好、对城乡居民健康友好的项目。

7.3 对策及措施

鼓励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能耗评价分析

该项目的能耗主要是电耗、水耗。项目建成后,主要能耗是:

(1)50间1000平方米的生产管理用房,每间安装40瓦节能日光灯一盏,共计50盏。40瓦节能日光灯每小时耗电0.04度,平均每天按5小时计算,全年耗电为:0.04×50×5×365=3650(度)。

(2)100亩育苗按正常年份每年浇水10次计算,每次每亩需用水5立方米,全年共需用水: 100×10×5=5000(立方米)。生活及管理房屋用水平均每月20立方米,全年需用水:50×12=600(立方米)。累计全年需用水5600立方米左右。

(3)林业苗木在春季或梅雨季节栽植,主要靠天降雨,遇到干旱时才提水灌溉,平时用水用电量不大。

(4)待生态园建成后,可以在山顶安装太阳能路灯等设备,不仅降低能耗,而且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因此,该项目建成后,能耗较低,是一个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的好项目。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区成立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实行报账提款制度,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公司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董事长兼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决策、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组织管理机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

9.2 管理保障措施

一是施工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及补充规定的要求,对年度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

二是资金管理。对项目建设投资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严禁任何人或单位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全面实行报账提款制。

三是物资管理。项目区建设所需材料、苗木,均由公司办公室、财务部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统一采购、统一贮存、统一供应、统一管理。

9.3 运行管理与项目维护

项目建设要按照“四高八化”的标准,由公司办公室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定建设标准,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1)严格工期。根据项目建设内容,一是栏水坝等水 13

利工程组织专业人员施工,并聘请工程监理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完成年度开发任务。二是梯田土方任务,结合农闲时节使用大型工程机械加快施工进度。三是林网植树任务在次年三月底前完成。

(2)严格标准。各项建设内容都要严格按《XXX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工程的结构材料等符合设计图纸的规范要求,经济林及林网植树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保证成活率。

(3)严格资金检查监督。采取专项审计,对各类开发资金的到位、管理、使用进行检查监督,规范项目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报账提款制度,保证用足用好开发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4)严格验收。所有建设工程,全部制定具体施工检查验收办法。由发改委、财政、农委、林业、水利等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阶段检查与竣工验收相结合,确保工程达到建设标准。

(5)完善运行管理。项目建设完成后,建立健全维护管理组织和制度,保证项目长期有效地发挥效益。

第十章 结论和建议

10.1 可行性研究结论

该项目经过上述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1)经济可行性。项目建成后,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3000万元,前三年每年可实现

1000万—1500万元,四年后每年可实现3000万元以上,所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从财务和国民经济方面来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同时该项目每年能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在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经济实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显著,也证明开发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2)技术可行性。本项目对山区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建设内容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项目体现以经济林、苗木和中药材建设为中心,以新建环项目区生产路、整修梯田为基础的方针,实行农业与林业结合、长效与短效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机械化与人工结合、售苗与售果实结合等生态型循环经济模式,同时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所以该项目在技术上有保证。

(3)组织可行性。该项目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公司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组织实施管理,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

(4)建设资金可行性。XXX省XXX生态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较强。同时,该民营企业主还有大型钢构加工企业,实施以工补农,完全有能力自筹5000万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总之本项目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农业开发政策和精神,切合XXX 15

农业发展实际,体现农民意愿。报告中所述项目区基础情况详实,建设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投资来源可靠,效益分析客观。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而且必将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水平。因此,本项目在经济、技术、组织等方面具备建设的可行性。

10.2 项目建议

6.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 篇六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项目概要

1.1项目编制依据

1.2项目名称

1.3实施单位

1.4项目法人

1.5建设地点

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1.7项目建设期

1.8项目总投资

1.9建设效益

2、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立地条件

2.2土地、水资源利用情况

2.3苗木供应情况

2.4基础设施条件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基础设施条件

3.2苗木供应情况

3.3自然立地条件

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内容

5.1人工造林

5.1.1造林地现状

5.1.2整地

5.1.3苗木

5.1.4配置模式

5.1.5补植

5.1.6幼林抚育

5.2封山育林

5.2.1封育区现状

5.2.2封育类型

5.2.3封育方式

5.2.4封育年限

5.3管护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管护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表4苗木规格、价格表5工程量表6投资估算表7资金筹措表 附图:

7.生态餐厅项目建议书 篇七

第一章概 况 1.1项目概况 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欧亚两洲陆路贸易往来交通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武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道312线改建工程完工,达到了国家一级公路标准;自筹建设了武威至武南宽幅公路;武民公路建成通车,兰新铁路西陇海线武威段建设工程业已开工建设,以上交通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武威的交通状况。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路网林带和相应设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网络。近年来,武威市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农业设施和沙漠探险为内容,以东南西北中五条旅游线路为主的旅游格局。为不断适应现代旅游者的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加快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尽快把我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威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定为我市特色旅游产业,并专门成立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由凉州区具体负责实施。凉州区以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和沙漠探险作为旅游业开发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区域游,规划建立一个以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为主线,历史文化风景区、农业科技示范区、莫高旅游度假区、沙漠绿洲游览区、珍奇动植物观赏区、沙漠腹地探险区、沙漠生态旅游区和农耕饮食品尝区等相对独立、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八区”综合旅游风景区。这里既有迷人的西部戈壁和田园风情、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也有以反映历代诗人有关《凉州词》内容的葡萄长廊和葡萄酒文化。尤其主要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遗址和有“石窟鼻祖”之称的天梯山石窟也坐落于此。在这里,不但可以观赏戈壁风光的雄浑与壮美,感受沙漠绿洲的旖旎与灵美,追寻古代文明的遗踪与旧梦,领略戍边将士的豪迈与风流,还可以品尝葡萄美酒的醇厚与清爽,亲近西部农村的泥土与乡俗,体验沙漠探险的惊险与刺激。国家、省、市先后投资对这里进行开发建设,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这里的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旅游交通条件很差,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景区发展。为此,整修现有道路,提高道路等级,缩短旅游交通时间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经过认真调查,建议对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路网进行改造扩建。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近年来,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的号召,设立了旅游国债基金,在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别对生态旅游、西部旅游和扶贫旅游重点扶持,争取和利用好国债资金来开发建设武威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1.2.2旅游路网改造扩建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关联度高,辐射带动性强的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业在一、二、三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旅游给人们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愈来愈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路网改造扩建会促进区域内旅游业和其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2.3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路网的改造扩建,旨在建立快捷、便利的高标准旅游公路,以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拉近景区(点)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增大旅游者的选择性,刺激旅游消费的目的。1.2.4旅游路网改造扩建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公路的建成,将带动沿线乡镇经济的发展,加之,公路两侧的绿色通道、小康住宅、灯箱广告等风景线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流动”的旅游景观,从侧面丰富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内涵。1.3项目的可行性 1.3.1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现有的路网设施为区内旅游公路改造扩建提供了基础条件,项目实施后,可逐步改造旅游道路等级,提高交通便利,扩大旅游客源。1.3.2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实地调研、规划,并专门成立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管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1.3.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景区(点)建设初具规模,许多旅游景区(点)在本省已家喻户晓,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率,旅游公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省外甚至国外打响旅游区的品牌。第二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1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路网现状 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涉及旅游点23处,沿途道路主要有312国道、凉古公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黄吴公路等8条,公路总里程近150公里,其中:凉古公路(凉州至古浪)前5公里凉州至清水三级公路已于2002年8月建成,清水至长城段38公里已立项待建;白塔寺至312国道2.5公里道路正在建设,2003年7月底可完工;黄羊至王景寨5公里道路为土路;长城乡通往邓马营湖前4公里为沙砾路,其余为土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黄吴公路等均为无等级公路,以上道路路况较差,且年久失修。2.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2.2.1通往黄羊河农场、十八里葡萄长廊的黄吴公路(黄羊至吴家井)全长约20公里,以现路为基础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黄羊河农场──吴家井乡──长城乡道路两侧建成防风固沙宽林网风景线;黄羊镇──黄羊河农场公路两侧建成渠路林配套风景线;长城路段公路两侧主要种植风沙防护林带。2.2.2黄羊河农场至王景寨农场约5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3沙漠公园至兰墩滩原种场约3公里,改造为三级公路。2.2.4沿明长城边沿便道,总长约10公里进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为三级

上一篇:锻炼的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企业支部书记总结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