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2024-11-16

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7篇)

1.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篇一

法 治 教 育 活 动 方 案

黑狼口中学

2017/11

黑狼口中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培养懂法、守法的好学生,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活动安排通知、镇教委活动安排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法制教育月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二、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中旬——2017年12月底。

三、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遵纪守法宣传教育并启动系列教育活动。(第13周)

2、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第13周)

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学校依法治校和教师依法执教、公正廉洁执教水平,引导教师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3、通过板报进行宣传教育(第14周)

为了更好的加强法制宣传,校团总支安排、班主任指导,各班制作以“遵纪守法,做合格中学生”为主题的板报,丰富同学们学法的途径,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用法制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生活的能力。

4、通过班会进行学法、守法教育(第14周)

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各班召开以“法在心中伴我行”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守法和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5、召开法制教育讲座(第14周)

邀请我校法制副校长刘福勇同志,再次为我校举办法制教育宣传讲座,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6、写一篇学法心得体会(第14周)

各班在法治教育报告会和法治教育主题班团队会后,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学法心得。

7、读一本法律书或看一部法治教育宣传影视片(第15周)各班适时组织学生参加此项活动,并撰写笔记上传到博客空间。

8、开展一次征文或手抄报比赛(第15周)

根据学法情况,于12月中旬组织开展校级法治教育征文比赛或手抄报比赛,并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加区级评选。

9、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第16周)

进一步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并评选出学法先进班集体。

黑狼口中学

2.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篇二

一、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

1. 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分析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之前, 首先探讨法治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是因为只有确立一定的原则, 才能为今后的活动设定合理的底线, 指明追求的目标, 使我们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些原则不是一种凭空的臆测, 而是很多学者和法律教育、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的总结, 智慧的结晶, 也是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 梳理分析的结果, 是具有合理性的。德国学者G.拉德布鲁赫在分析法律原则的地位和效能时指出:“存在一些法律原则, 它们比其他的法律规章具有更高的效力, 以至于只要那个法律与它们相悖, 那么这个法律就失去其有效性了, 人们把这些法律原则称为自然法或者理性法。的确, 它们在具体方面还处在一些质疑的包围之中, 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规则, 而且广泛协调地集中在所谓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之中。就这些法律原则中的某些部分而言, 只有那些吹毛求疵的疑问才有可能仍然对这些法律原则保持着怀疑。”虽然, 这段话用来说明法律原则的应有地位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 对于其他人类行为原则同样具有确定性价值。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选择, 至少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 因材施教原则。中小学在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同样是依法治国的未来, 中小学生同时又是特殊的群体, 因此, 在选择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时, 必须根据中小学生的特殊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选择, 而不能漫无目的地选择, 至少要区分小学、初中、高中这样不同的阶段, 分别选择切实合适这些阶段的学生法治教育内容, 不应是笼统选择。

第二, 系统性、持续性教育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选择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时, 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小学应当教育哪些内容, 初中教育哪些内容, 高中又选择哪些内容, 各阶段之间的内容如何衔接, 以保证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是一个常态的、可持续的教育, 而不是一种运动式、断代式的教育。

第三,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各地的情况不一, 各个中小学学生的来源、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也不相同, 因此, 选择法治教育的内容, 必须认真考量具体的因素, 在普适性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重点选择法治教育内容, 这是法治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如我省有的学校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违法犯罪、有的是吸毒、有的是网络游戏、有的是学生人身安全等, 所以选择法治教育内容, 必须要有相应侧重点。

第四,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原则。中小学法治教育不同于大学, 所以必须以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 以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标, 切实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需要, 在此基础上, 必须兼顾学校教师。因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很多学校不可能配备专门的法律教师, 那么, 法治教育的重担势必会落在现在的中小学的一线教师身上。所以, 选择法治教育内容时, 必须兼顾中小学的教师, 以教师为主导。

2.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概述。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进行法治国民化教育, 不可能将这些法律全部都进行, 只能选择与中小学学生的利益相关的、对形成中小学法治理念有帮助的、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法律内容, 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小学阶段是接受正确理念的起步阶段, 同时, 也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性阶段, 要培育我国未来社会主体的国民化法治意识, 在中小学阶段首先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入门教育, 为中小学阶段形成良好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建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提炼出核心内容, 用中小学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思维表现出来, 通过合适的方法灌输教育, 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项教育内容。

第二, 宪法意识教育。从小教育和强化学生的宪法意识, 确立内心的宪法权威, 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所在。所以中小学如何进行宪法教育, 必须纳入整个法治教育的头等大事, 选择合理的宪法内容进行教育也就显得十分迫切。课题组对此问题在《论青少年宪法意识培养》文章中进行相对系统分析, 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 犯罪预防的法律知识教育。青少年犯罪问题在我国已经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 法学界和教育界给予关注较多的命题, 中小学阶段, 如何预防犯罪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是任务中的重点所在。选择这类知识内容, 应当根据当下全国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情况现实, 分析总结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容易走向犯罪, 法制宣传的内容就根据这些种类或情形选择, 同时, 考虑我省的特殊情况, 如青少年涉毒、涉黄、涉赌、两抢等问题, 对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相关内容进行筛选, 整理出合适内容, 编辑成专门读本, 以达到通过法治教育而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第四, 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当下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忽视的, 也是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形来看, 我省中小学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特别是人身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如如何防范被拐、被身体伤害、被性侵害、交通安全等, 所以, 在选择这类法治教育的内容时, 必须尽可能细致, 通过这些内容教育, 强化中小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将中小学阶段的人身伤害案件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关注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中小学生真正生活在安乐祥和的社会环境之中。

第五, 与中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关联的其他法律常识教育。这些包括婚姻家庭、伦理、财产继承、简单买卖、租赁、公共责任、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教育。如婚姻家庭中, 中小学生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作为子女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通过这些教育, 使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逐渐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优秀公民, 同时, 通过这些教育, 使中小学生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生代的生力军。

第六, 教育法的教育。所以将教育法单独列出来, 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明白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的重视, 这些主体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承担的责任,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方式分析

1. 基本措施。

这里所说的基本措施, 是强调为保障中小学法治教育所必需的制度、资金、人力等必要的措施和保障, 只有这样, 才能考虑采用怎样的具体方法进行教育, 其实, 也只有具有基本保障, 具体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首先, 制定必要法规。对我省中小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不同于社会普法教育,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撑, 否则, 很多事情可能是昙花一现。我省是经济特区, 在地方立法上具有先试先行的优势, 所以, 完全可以率先制定一套与中小学法治教育相适应的地方法规, 这样进行法治教育就显得于法有据, 而不是盲目的地进行。

其次, 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制度。在法律制定的基础上, 制定一套与之匹配的, 可操作性强的制度, 这是有效保障中小学法治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基础, 否则法律即便制定出来, 也没有办法贯彻实施。

再次, 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撑。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以成本为基础, 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法治教育不能没有成本投入, 各级财政应当将这样的事关未来中国发展的投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同时, 我们建议在每一个学校设立一到两名专职法治教育的教师, 这样能够真正将法治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因为, 没有必要的师资, 教育就是无本之木, 当然, 也可以与当地院校合作, 以合同或其他方式弥补师资不足, 如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讲师团等。

最后, 编写合适我省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读本。目前, 我们见到由海口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口市司法局、海口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写的,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 总体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但是, 在系统化、针对性、重点突出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2. 具体方法。

第一, 故事教育法。从人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接受等方面考虑, 中小学阶段对故事的接受远高于一些理论说教, 也很容易通过故事来认知其中的道理。如国旗设计的相关故事、国歌诞生的故事等, 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将宪法中为什么将五星红旗作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什么作为国歌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学生, 相信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是持久的, 也会让学生不会轻易忘却。

第二, 影视网络教育法。现在电视和电影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内容, 根据中国舆情统计报告, 当代中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接近3个小时, 美国人在2.8小时左右。统计还表明, 中国人上网的时间从6年前的一小时, 提高到近3小时, 与看电视的时间基本持平。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在海南省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达40.1%的学生周末时间安排首选看电视, 在这场针对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中高居榜首。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 我们完全有根据得出这样的结论, 只要我们认真创制出合适的宪法教育的影视和良好的宪法法律内容的信息, 那么, 将对我们的孩子宪法教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学校老师再加以引导, 其效果完全是可以期待和乐观的。

第三, 现身说法和案例结合的法治教育。可以通过现身说法和身边合适案例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的方式虽然不如影视网络更为直观, 但是, 相对教育成本较低, 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进行适当的教育, 其效果还是应当肯定的。

3.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篇三

一、一份调查问卷

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浓厚的崇神活动下,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无奈与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无力感。针对崇神期间学生的任意旷课、日常行为的“迷神”“信神”和崇神等特征,联系现阶段国家提倡法治建设、开展校园法治教育的现实情况,笔者在农村中学开展有针对性、关联性的“农村地区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的调查,调查问卷设计题目18道,主要围绕农村学生对崇神活动与法治教育的认识,深入到农村中学展开调研,调查对象涵盖初高中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0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综合分析,总体上印证了课题研究的精神,也就是从崇神的角度去考察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

潮汕农村地区的崇神活动在次数和规模上都是闻名全国的。国家一级演员方展荣在他创作的潮汕歌仔《诚心》里唱到“潮汕老爷真家个(真正多),时节一来过唔闲(很没空),我拜你拜人人拜。初一十五拜天公,初二十六地主爷......”歌词里唱到潮汕人民基本每月从初一到三十都要拜神,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潮汕地区神明众多却是事实。在这里有祖先祭拜、历史英雄人物崇拜、风物传说崇拜等各种各样的崇神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潮汕信神之民,一年到头要崇神超过四十天(次)。许多中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深入,长辈们有意的神化灌输与强迫也逐渐使许多学生被洗礼和注入神明信仰。在问及“你的父母、长辈是否会向神明祈求保佑你学业进步、考取功名?”时,有54%的学生回答“会”。与此同时,也有32%的学生在调查中反映,自己生病时,家长会求来一些神符等要求其服用,以求祛病。对于“你觉得当前的崇神活动是否值得提倡?”一问,有67%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而与之相关的题目“你觉得农村地区的崇神活动是否扰乱了社会治安,影响了法治建设?”有45%的学生回答是“不影响”。至于问到“许多农村家庭崇神时,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你怎么看?”有58 %的学生认为“增添活动气氛”,只有12%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违法扰民。从教育的角度来探折,这次调研就是一面镜子,许多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违法现象存在忽视与无知。在问到“你是否赞成有的学生请假回去参加家里的崇神庆典活动?”时,有69%的学生表示赞成,这与“你是否期待家里的崇神庆典?”一题,有60%的学生表示期待相呼应。

二、一些见解看法

从教育的实效性来分析,农村地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会受到本地区的法治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其中崇神活动作为许多农村地区常态化的集体活动,其影响的持续性和长远性是值得关注的。当今社会,崇神已经被逐渐推上合法化的快车道,许多崇神活动也被冠以“民俗”的名号。农村地区的民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狂欢意识正日渐强烈,村民们的幸福感正以各种庆典的形式给予表达。然而,极尽浪费的庆典方式和无视法治法规的粗暴行径,正面冲击了当今社会法治建设的良好意愿,严重地阻碍了法治进程。以潮汕农村地区的调研为例,农村地区的崇神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形成了负面性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治信仰的缺失。当今社会,法治应该被广泛宣传和逐渐接受为社会的共有价值。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应当朝着这个目标发展,这是硬道理。“有困难,找民警”的社会语背后的共识就是对法治的肯定与推崇。在法治之外,开辟或者允许其它与之相左的平行价值存在,本身就是对法治的不敬与蔑视。学生遇事求神拜佛、求符问卦,大大地弱化了学校教育里无数次被重复了的价值观:国家与法律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许多学生认为有神明在保佑着自己的一生,遇到困难可以通过求神拜佛来解决,甚至不少学生在考试前会在家长陪同下去神庙求神问卦。

2. 法治规范的弱化。失去法治信仰必然伴随着法治规范的弱化与怠慢。自初中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已经开展了法治规范的教育,如要求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做一名守法护法的好公民,教育理念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法治规范要有约束性的法治生态环境。例如,教师教育学生不可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但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农村地区,每当逢年过节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燃放烟花爆竹。教育的正能量在此遭遇负物质,换言之,校园里的法治规范宣传与要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崇神行为面前无能为力。

3. 法治人才的缺位。良好的社会公民是应当从小培养起来的,当青少年从小被植入崇神信神的观念,对社会法治法规缺乏敬畏之心,到了中学阶段,依然是法治信仰缺失、法治规范弱化,那么在一个法治环境里他将难以更好地生存,更妄论由这样的年青人去建设美丽的法治中国。转型发展中的国家急需大批青年学生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助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我们对青年学子投注了更大的期待。而现实中如果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交到这些法治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的青年手中,那么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念、政策将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在中学阶段正视学生的法治教育,应当以相当的勇气和魄力去消除一切与法治建设相违背的观念和行为。

三、一点建议策略

教育着眼于未来,但须解决当前问题。崇神作为一种文化如若已经影响甚至是威胁到教育的实效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应有应战的策略与选择。如上所析,当农村地区的崇神活动已然对中学生的法治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本着为未来担当的态度和对社会负责的理想,从当地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程度,围绕中学法治教育开展相关工作。

1. 构建法治教育生态。教育生态环境是教育价值的生长空间,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培育良好的教育价值,良好的教育价值引领教育取得预期效果。中学教育生态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各种元素的多层叠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法治教育有赖于这三重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对称。社会生态与家庭教育生态应与校园教育生态保持一致性,否则教育就面临着被“拆台”的可能性。崇神甚至是封建迷信活动盛行的地区,往往产生许多与现代文明不相符合的社会现象,就农村崇神这一现象而言,其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不言面喻。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理应弘扬正能量,宣传新风尚。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培养他们的法治思想、提高他们的法治水平非常重要,建设一个文明的、现代性的、不被歪风邪气所左右的教育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构建教育生态,尤其是崇神活动盛行的个别农村地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的法治修养,形成文明法治的社会生态环境,助推学校法治教育的发展。

2. 开展课堂法治渗透。如果说教育生态的重建是宏观工程,那么课堂教学的法治渗透则是微观实践。中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承载着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等任务。其中法治教育之难在于法治本身的社会属性,要求形成法治信仰和遵守法治规范。中学的教育使命,尤其是法治教育的社会担当,迫切需要课堂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思想政治课还是其他学科都应该创设条件将法治思想、法治规范等相关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其常态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专门法治教育课程,由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或编制教材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应纳入素质考核的范畴,让普法的形式性转化为真实有效的法治考核,既能引起学生重视,又能保持持久有效。

3. 加强家校沟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与家庭都是子系统。学校教育直接的、显性的,对象是学生本人;而间接的、隐性地还包括对学生家庭,尤其是对学生家长的合理性规约。“家访”在实践中本身就是教师到家对家长形成教育协定,对家长提出家校共建的教育理念及行为规定。如今通讯手段发达,沟通方式便捷,家校应长期保持通话与互动。农村地区多数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法治意识淡薄,在崇神活动与学生法治教育这一教育事实面前,学校应当与家庭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把学校良好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直达学生家长及其成员,避免学校教育遭遇负能量,也可通过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法治宣传讲座,提高学生家长的法治意识和水平,让家长能配合并支持学校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良好的家校沟通,以学生未来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发展旨归,促进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法律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砥柱。”[1]法治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有价值。农村地区崇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现象,其社会作用已经慢慢蜕变成为社会负担。潮汕农村地区的崇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中学生法治教育效果。以潮汕地区为研究范例,顺应社会发展的法治诉求,寻找崇神活动环境下提升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构建法治教育生态、开展课堂法治渗透和加强家校有效沟通等策略为抛砖引玉之念,藉此引发学界对此重视和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唐任伍.拯救社会需要“十个敬畏”[J].人民论坛. 2012(06,下):58.

注:本文为广东教育学会201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潮汕农村地区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基金项目编号:GDXKT6093。

4.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时间

12月至12月.

二、活动安排

主题1:法制宣传活动月(12月)

本月主要任务是配合成都市教育局开展的法制赛课活动,做好学校的法制主题月活动的宣传和准备工作,在校园内营造法制教育活动良好的氛围,主要宣传形式和内容是:

1.由党政办负责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公布“法治教育主题月”活动方案,并定期在校园网上发布主题月活动工作简报,及时反映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阶段性活动的总结.

2.由校团委负责在校园广播站开辟法制讲堂专题栏目,每周一次,固定时段,报导与法治相关的要闻时事与热点话题.

3.由党政办牵头,团委配合在校园橱窗开设法治教育专栏,每月一更新,及时宣传我校法治教育活动的相关信息,让全校师生及时掌握法制月活动的最新动态.

主题2:干部学法月(4月)

学校实施全年常态化的学法制度.4月上旬,学校组织教职工观看成都市教育纪工委要求播放的《廉洁教育公益广告片》,并重温《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承诺书》,遵守承诺,认真履职,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本月组织教职工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访条例》等重要规章,学习《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教育法律法规.4月下旬,重点学习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和将修订完成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重点学习依法治校、校园安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完成一篇学法心得(不少于1000字),4月底前交党政办汇总上交市教育局. 主题3:法治大讲堂活动月(5月)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举办的“法治大讲堂”工作安排,选派教职工参加学习.校团委可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普法漫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邀请法律顾问来学校开展一场全校性的法治大讲堂宣讲活动.本月的书香活动,各班级要将依法治校的相关理念融入活动中.

主题4:遵纪守法考试月(6月)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利用现有的宣传平台,开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召开监考教师考前会,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考试纪律,严格执行考场规定.学校利用班会、课间、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警示案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参考.

主题5:安全法制教育宣传月(7月)

在放暑假前,全校师生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各班级开展一次关于交通事故与意外伤害的周日主题班会,并组织学生干部认真学习《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增强依法依规解决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意识.教育广大学生遵纪守法,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主题6:教师学法月(8月)

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拟修订完成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规范师德师风的制度文件,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主题7:青少年法治宣传月(9月)

重点开展新生入校的普法教育,可利用校园网、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律顾问深入学校,举办法治知识讲座,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并择机组织学生干部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主题8:反腐防渎法制知识学习月(10月)

组织全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刑法》等反腐败及反渎职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内反腐倡廉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增强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的意识,帮助大家增强自律、自警意识.

主题9:法治知识进家庭活动月(11月)

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同学法、共成长”学法活动,重点学习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团委事前筹划,学校主动邀请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学生家长到学校讲解法律知识或举行针对中职学生的“以案说法”讲座.

主题10:宪法宣传月(12月)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制定的宪法宣传月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利用周日主题班会举办《宪法》专题学习,并组织开展宪法日晨读、宪法日宣誓等活动.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法治教育主题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振华

副组长:代 杨 张 雯 罗 晨 肖 金 蔺学明

成 员:崔光培 廖惠瑛 吴影蓝 熊德英 赵 军

徐瑞龙 袁 斌 龙春全 张瑞跃 刘 强

唐化文 王雪梅 李开果 魏 云 余 馨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代杨(兼)

成 员:崔光培 邹 茂 李国庆 林 钢 廖 莉

按市教育局要求,“法制教育主题月”活动由校长亲自部署,分管副校长、各科室负责人亲自抓好落实.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会政治学习和教师业务学习安排,认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开展相关活动.各科室负责人每月底前要将学习的情况进行小结,并及时上报党政办.党委中心组和校工会安排的学习内容要将学法的内容纳入其中.年内,在“干部学法月”活动中,教职工每人要完成一篇学法的心得体会.

(二)切实做好配合.校工会、团委、学工部和党政办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搞好“法治教育主题月”活动.尤其有关活动信息要及时掌握,信息互通,要准确及时报导师生学法活动中的亮点,把学法活动信息上报和活动总结落到实处.

5.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2018年春季法治安全教育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安全教育,综合整治校园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以保障学校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师生更快的投入到新的学期学习生活中去,学校安全是第一位,根据教体局工作安排和本校实际情况,开学前两周为我校法制安全教育周。使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熟悉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及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避险能力。

三、组织领导:

进一步确保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 长:李晓艳 副组长:唐晓虎 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

2018年3月5日-3月16日

五、活动主题:‚身边安全我知道‛

六、活动内容: 1、3月3日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安排法制安全教育周的工作开展任务。

2、周一:开展一次‚身边安全我知道‛主题班会,并对上学期安全教 育及寒假安全工作进行总结。

3、周二:常规教育,主要从纪律、卫生、安全、饮食等方面进行教育。

4、周三:交通安全教育,主要从上下学交通安全及乘车安全等内容进行教育,特别强调学生不乘坐‚三无‛车辆。

5、周四:防踩踏安全教育,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班逃生演练路线,将逃生路线与大课间,放学,及其他集体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熟悉这一路线。活动的开展以实践为主。

5、周五:防火防溺水安全教育,重点教育学生不要私自玩火,不要私自去河边等地方玩耍。

6、办一期以法制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三至六年级,每班交10篇)并将学生的‚安全在我心中‛签字张贴在黑板报上。

7、每天利用学校的LED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安全教育标语。①周一:新学期 新挑战 新目标 新形象 新辉煌

②周二:常规教育:进校:穿戴整洁重仪表,上学路上不打闹;备齐用品不迟到,相互问候有礼貌。

早读:勤奋好学争分秒,贵在自觉效率高;语数英语隔天读,书声琅琅气氛好。

升旗:升旗仪式要搞好,热爱祖国第一条;齐唱国歌感情深,肃立致敬要做到。

两操: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上课:铃声一响进教室,专心听讲勤思考;举手发言敢提问,尊敬师长听教导。

课间:课间休息不吵闹,文明整洁要做到;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很重要。自习:各门功课要学好,遵守纪律最重要;预习复习要自觉,环环相扣才生效。

作业:审清题意多思考,合作探究不可少;簿本整洁卷面好,保质保量按时交。

活动:科技文体热情高,体魄健壮素质好;思想觉悟要提高,班队活动少不了。

生活:爱惜粮食要记牢,节约水电要环保;服从管理加自理,遵守纪律觉悟高。

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门关好;横穿马路别乱跑,交通法规要记牢。

目标:日常规范要记牢,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勤勉励,道德情操修养好。

③周三: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转弯车速必减慢,抢行猛拐酿车祸。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出车窗,扶紧把手莫忘记。坚决不乘坐三无车。

④周四:防踩踏安全教育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举止文明不拥挤。不制造恐慌的空气。顺着人流走,不要推和挤。不在人流中系鞋带,不在人流中提鞋提。上下楼梯靠右行,抓住扶手或墙壁。有人摔倒要冷静,大声呼喊不要挤。自己绊倒蜷成球,双手紧扣在颈后。预防踩踏很关键,自我保护是第一。⑤周五:防火安全儿歌

小朋友,不玩火,不让父母吃苦果。不乱动用火和电,自我保护是关 键。火警电话‘119’,发生火灾不乱走。心不慌、意不乱,按照顺序慢疏散。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邻地。防火逃生要记清,老师家长都放心。

8、一次安全大检查:本周组织相关负责人对全校进行一次安全隐患专项大检查,排查校园内外的安全隐患。

9、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开展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及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演练,熟悉演练路线,掌握逃生技能。

10、开展一次‚身边安全我知道‛国旗下讲话。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班级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2、精心组织,确保效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3、各班要及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发布到本校微信公众号和各班微信群中去,做好宣传工作。

留凤关镇中心小学

6.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篇六

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和端正司法指导思想,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政法委及上级法院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这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坚持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院广大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逐步规范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成果,使这项教育制度化、经常化,成为法院日常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任务目标是,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和法院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确保人民法院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

这次教育活动的参加人员范围是,法院全体干警。

二、基本内容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登陆政法秘书网)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大力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价值观念等思想观念,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和随意性等倾向。

3、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意识,大力破除特权思想和衙门作风,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脱离群众、骄纵蛮横、对群众“冷、横、硬、拖、烦”、“吃、拿、卡、要、报”以及群众告状难、申诉难等倾向。

4、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牢固树立平等保护意识,大力破除封建等级思想观念,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滥用权力、执法不公、超审(执)限、随意延长办案周期、审判透明度不高、对证据和法律把关不严不细等倾向。

5、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牢固树立法院工作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意识,大力破除单纯业务思想观点,始终坚持法律效(登陆政法秘书网)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机械执法、就案办案,把本职工作与服务大局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等倾向。

6、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牢固树立党性意识,大力破除削弱和淡化党的领导思想观念,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等倾向。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1、学习培训阶段(5月至9月)

(1)学习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央、省委和市委及上级法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文件,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政法工作会议、第二十一次全省法院工作会议、全省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会和全市法院工作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及《辅导教材》等。

(2)学习形式。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理论引导与现实教育相结合,注重创新活动载体,力求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3)基本要求。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专题,组织全体干警通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及有关辅导材料,每个专题学习时间1个月左右。每人对每个专题的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少于3000字。每个专题学习结束后,统一组织全体干警考试,以促进学习的不断深入。

2、查摆整改阶段(10月至11月中旬)

(1)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全体法官干警要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从涉法涉诉信访反映的问题中、查处的干警违法违纪问题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中,认真查找在司法指导思想和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向区综治委备案,并向市委政法委和市中院备案。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或调查问卷、设立征求意见箱、走访

案件当事人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梳理、分析、归纳。

(2)形成思想分析材料。全体干警都要围绕司法理念这个重点,结合查摆出来的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思想分析材料。领导班子成员的分析材料不少于3000字,中层以下干警不少于2000字。凡查找问题不认真、思想分析不深刻、整改措施不扎实的,予以补课。

(3)切实抓好问题的整改。针对查摆出来的法治理念、司法思想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整改方案,要在本单位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整改情况要定期向本单位干警通报。整改措施、整改方案、整改情况要建立台帐制度,要经区综治委审查,批准后备案,并报市委政法委和市法院备案。

3、检查验收阶段(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1)全员考试。组织全体干警参加中央政法委统一安排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在全院予以通报。

(2)自查验收。自查的主要内容为:组织工作是否得力,教育措施是否扎实,思想剖析是否深刻,重点培训是否有效,解决问题是否彻底,制度规范是否健全,成效是否明显。11月10日前,各庭室要对本单位开展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写出自查报告;11月15日前向市中院和区综治委写出自查报告。

(3)迎接考核。11月底前,迎接市委政法委和中级法院的全面检查。年底前,迎接省委政法委和省法院的检查。

四、几项具体活动

全院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年活动、荣辱观教育、学习贯彻党章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具体抓好以下活动:

1、收听收看电视专题讲座活动。组织全体法官干警收听收看中央政法委和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专题讲座。此项工作由政治处负责。

2、参加、举办知识竞赛和研讨会。积极参加市中院举办的“规范司法行为”知识竞赛活动,6月份参加全市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会,适时举办本院的研讨会。此项工作由办公室、政治处负责。

3、组织参加并听取巡回宣讲活动。认真参加并听取省市巡回宣讲团和中院宣讲团宣讲活动。此项工作由政治处负责。

4、举办读书会。适时举办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此项工作由办公室、政治处负责。

5、报告会活动。参加专家、学者专题报告会和先模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收看中央政法委制作的辅导报告光盘,并由“一把手”和党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亲自讲课。此项工作由办公室、政治处负责。

6、组织参加演讲比赛活动。组织法官干警积极参加省市政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心中”演讲活动。此项工作由政治处负责。

7、组织参加分层轮训活动。在参加各级举办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对法院领导干部进行重点培训的基础上,分层次对庭室负责人进行集中轮训。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搞好培训。此项工作由政治处负责监督实施。

8、拓展延伸活动。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纳入法官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并列入“五五”普法规划。此项工作由政治处负责。

9、警示教育活动。对市委政法委和市中院通报的司法系统发生的背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件,组织干警对照检查,开展讨论,搞好警示教育。此项工作由监察室负责。

10、评比表彰活动。根据检查考核情况,推荐一批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正司法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市中院评比表彰。此项工作由政治处负责。

五、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及办事机构。成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由以下单位组成:办公室、政治处、监察室。必要时,从有关庭室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全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情况汇总以及与有关部门的联络沟通。创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刊,及时刊发好的经验做法,加强教育活动情况的交流。

2、加强监督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经常性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活动的经验做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活动开展得好的庭室及时表扬宣传,对活动开展不力的庭室,进行通报批评。

3、加强正面宣传。要抓好正面典型的学习、宣传,树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干警树立榜样。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活动中本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造舆论声势,扩大社会效果。

7.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篇七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通过教育建立中国特色法治观。自此,法治意识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内容之一。推行法治意识教育必明其本质,知其真谛。本文从法治意识教育构成的角度出发,认为法治意识教育的实质在传授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塑造个体行为。与此同时,本文认为应坚持民本法治与专职法治齐头并进的中国法治模式、让专业人才参与教学、实施法治教育评估,以提升法治意识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法治意识教育;法治教育评估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然而,基于法治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社会管理模式,法治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克服我们生而为人的动物本能的同时改变我们基因进化及成长教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心理和社会思维定式。“人治”历史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巨大篇幅,“礼教”文化源远流长,人与人之間的关系多在于“情”、“礼”之间,冷冰冰的法律规则被认为缺乏人情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情”、“礼”在陌生人环境下终难行走天下,法律成为调节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把权力关进笼子”表明了我国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决心。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必须建立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基础之上,因此,实行法治必须在一国领域内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早自198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公民法治教育——“一五普法”,截至2015年“六五普法”已经完成。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并将中小学法治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至此法治意识教育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是人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对全面推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法治意识教育的实质

“法律意识形态的本质在于观念生产与意识形态的作用,从而达到对民众观念的整合,或使制度的运行及有效论证的功能得以发挥。”也就表明,法治意识的形成过程是观念生产和观念输出的过程。法治意识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中小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并能以其法治意识指导行为,使法治能够真正落实。因此,法治教育的实质就是接受法治知识、形成法治观念、指导个体行为,以完成法治社会运行。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法治知识教育、法制观念形成和法治行为塑造相辅相成,三者呈递进式发展,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努力成果,但不可将三者割裂来看。因为,法治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由多种因素组成,每一构成因素的发展不能完全同步(例如权利意识和守法意识都是法治意识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某些个体的法治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权利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甚至可能存在两种意识发展方向截然相反的状况),这需要法治意识教育的持续进行,法律知识传授、法治意识培育和个体行为塑造三者循环往复、相互影响。

(一)教授法律知识

知法是进行法治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得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通晓法律道理是法治教育的第一成果。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宪法和与其生活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知法是守法的基础,是法治建设的先锋。通过课堂进行知识传授是一种组织性强、效率最高、受众最统一、最易掌控的法治教育方式。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权利载体不断更新、紧邻关系日渐疏远、社会形态越来越复杂的今天,青少年与社会的交集越来越多,并且往复杂化趋势发展。思想品德课程传授的法律知识主要倾向于权利保护方面,对法律的禁止性规则、授权性规则以及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以注意的规则并没有涉及。仅仅让某些实体法知识(宪法权利保护、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走入课堂是不够的,还要让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层次和中小学生社会参与角色的程序法内容以及其他重要的法律知识被学生理解,完善中小学生法律认知。

正确的法治认知是法治意识形成的前提。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知识有正确理解之后,由知识内化而成的一种积极的内心立场、观念、信念。如果公民对法治的认知是虚假的、错误的,那么这种“失真”的知识,就可能导致公民对法治的失望、厌恶,从而对法治产生一种消极立场、观念。所以,法治意识之生成,必须以传授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治认知为前提。

(二)培养法治意识

只是进行知识传授是不行的,知识是有遗忘周期的,当知识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意识里的东西,它的运用只能是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法治意识异于法制观念。法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法治观念的字面含义和基本指向是重视法律的作用,要求人们遵守法律。法治从现代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指法在国家、社会、公民生活中处于基本行为指导准则的地位,体现出基本的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基本权益等良法特征,始终保持其绝对权威地位而奉为圭臬。法治意识是法治精神层面,属于观念范畴。法治意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公民基于对法治的价值认同而发自内心地接受法治、支持法治、信任法治,并固化为内在的观念和信念。法治意识是法治的精神品格和观念性要素。相对于具体的法律知识,培养和树立人们的法治精神对于中国贯彻“依法治国”的主张,最终实现法治具有深远的意义。法治教育要经历一个从外化到内化、在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即由知识转化为意识,再由意识反映到行为的转化过程。法治意识培育要完成的任务是将第一阶段处于认知层面的知识教育提升到精神层面的理念教育。

(三)塑造行为习惯

法治意识最终关联到公民行为,是整个法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从知识到行为的纽带。正是由于公民内心里认可、接受国家法律,法律才能真正作用于公民的行为,成为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可见,制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座“观念”的桥梁。如果没有公民在观念层面对法律的承认,法律与行为之间往往会脱节。法治意识虽以观念形式存在,但它却是公民行为的内驱力,是“铭刻在公民内心里的法律”。公民将内化于心的法律作为行为准则约束、评价自身行为以及要求、评判他人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意识将法律的他律成功地转化为公民的自律。此时,公民由遵从法律而行,变为遵从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念而行。

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动作反应。当然,行为的直接领导者是行为动机。作为行为的内驱力,行为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是难以捉摸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法治意识培育及学生日常教育过程中观察、引导,巩固符合法治要求的动机,转化或消减有违法治要求的动机。 持续法治教育下的行为引导,使受教育者的合法治行为反复进行、增强其惯性,克服内外阻力,逐渐养成合法治的行为习惯。让一个接受了法治教育的人将自己已内化的法治意识转化为外在行为作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将自己的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置于法律的评判之下,服从他所坚信的法律给出的结论,诚然是法治教育应该完成的使命。

二、提升法治意识教育的路径

(一)遵循民本法治与专职法治并行的中国模式

民本法治是要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延伸国家的势力范围,以为法律所到之处就是法治的所到之处。“民本法治”是将发生在上层建筑中的遥远变革深入到与平民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中来的过程。中国民本法治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普法规划”。进行普法不仅是一个个特定的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和事件,而且是贯穿在所有这些活动和事件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意识乃至习性。专职法治是通过法律人权威的增长和实际管辖范围的扩大拓展法律的领地,通过法律人的刀笔来标注法律的疆界。近年来,我国法律专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并且学历要求越来越严格。中国十年法治进程混合了这样两条法治路径。

民本法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树立全民法治观念的必由之路。在中小学设置法治课堂、开展法治意识教育就是推行民本法治的具体措施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庞杂的法律内容及专业化的法律运用使普通民众不能应对具体的法律事务,专职法治成为法治国家的必要构成。专职法治作为民本法治的补充,应取得民众的信任,并能被民众所依靠。在法治教育过中传输专职法治的良好信用及积极意义,对学生形成法治意识、信赖法治机制具有积极作用。在法治治理模式下,民本法治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专职是法治社会的支柱,两者是法治意识形态塑造中国模式的两个方面,是我国推行法治的经验和必然选择。这必将引导法治意识教育的走向,即自我知法守法且信赖法治运行机制,有助于法治的良序运行。

(二)实施专业人才参与教学

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人的思维方式,法学的学科技术和思维定向并不落后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多年的专业学习在思维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本专业的内心信念。所谓: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法治教育的担纲者其本身必须对法律制度抱有坚定的信念,能够在守法方面以身作则,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法律规则信奉者的强烈信念,从而在法治教育体系内形成信任扩大再生产机制。近些年,由于来我国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很多大学开办了法学院或法律专业,造成法科毕业生就业困难,如果能够将一些法科毕业生输送到中小学校法制教师的岗位上,既可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可以缓和中小学校缺乏合格法制教师的矛盾。但是,这些接受了专业法治教育的学生缺乏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因此,为了确保中学法制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中小学校培养大批合格的法制课程任教老师,要进行专业法治教师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教师培养和输出的相关制度、法规,制定教师行业的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第二,准确把握法治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法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有机融合;第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培養的过程中重视教学实践的意义,提升未来教师的实战能力。

(三)建立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评估体系

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旨在完成其使命,理论任务和现实意义。毫不例外法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亦有其自身的使命。本文认为从法治建设角度来看,法治教育效果评估属于法治评估的一部分。目前法治评估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兴起并运用于各地法治建设。专家、学者们在理论钻研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完善法制、发展法治和政府管理职能方面大有裨益。法治评估结果是测评现实、发现问题、揭露弊端,是专家、学者对法治建设中的“拦路虎”提出的一纸“诉状”。这纸“诉状”不能仅仅停留在告状的阶段,它还要经过开庭、辨明、判决,最终目的在于实际解决问题。判决有终局裁决,但法治评估在探究出现行法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提出有针对性意见之后,还要适时的根据法治形势发展设计顺应法治发展的测评指标以追求更高层次的法治,实现法治的螺旋式上升。

同理,法治教育评估也有指导法治教育实践的理论意义和提升法治教育效果的现实追求。法治教育评估需要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教育学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对实现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理论的发展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走出自己的学科堡垒,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寻找新的出口、积累知识经验。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通过第三方组织或机构进行法治教育评估,对实现评估主体中立,保证测评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反映法治教育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法治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更为有益。设置法治教育评估体系将强有力地推进法治意识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敏荣.《市民社会与法律精神:人的品格与制度变迁》,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乔克裕,曹义孙.《法律教育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

[3]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4]具体论述详见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教育反思”,《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7月。

[5]黄辉.《法律意识形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2页。

[6]参见周旺生,朱苏力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288页。

[7]凌斌:《法治的中国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页。

[8]乌申斯基教育名言。

作者简介:

刘凯,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

上一篇:北街小学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高管人员辞职报告与高级会计师工作业绩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