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自然流露优秀作文

2024-11-19

让真情自然流露优秀作文(15篇)

1.让真情自然流露优秀作文 篇一

晚上,倒在床上,回想着以前在校园里的一幕幕。突然,脑海里突然闪进了一个场景,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

“你先走吧,我得留下来干活。”“要不我帮你?”“不用,不用……”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突然被老师叫去办点事情,那天我和一个同学约好一起放学回家,但是看这样,估计得晚点回家。我就告诉他:“你先走,我有点事情要干。”“什么事啊?”“没啥事。””用不用我帮你?”“不用,不用,你赶紧从侧门坐公交吧。别让你爸妈着急。”“嗯。”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把手上的活给干完了。

我撑了撑腰,走出教室,把门锁好。此时夕阳已经西垂了。我走出教学楼,看到侧门已经锁上了,我只好从正门走出去,边走边想:唉!今天又是自己坐公交,真没劲……走出大门,我向四处瞟了一眼,突然看到那个跟我约定好的同学正站在正门外。这让我非常惊讶,而且大门离侧门也有一段距离。我急忙跑过去,问道:“你在这干吗?你不是从小门坐公交吗,这么跑到这来了。”“你不说放学咱俩一起回家吗?所以我就到正门等你。等你半天,可算出来了。”

我根本就没有盼望他能来等我,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那好,快走吧。”“嗯。”我和他边走边说,终于走到站点。我们坐在长凳上休息。过了一会儿,笛声响起,我站起来一看,却有点失望,因为这根不是到我家的车,现在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我的爸妈应该很着急了。跟我约定做一个车的同学的家长也应该很着急了。我就对他说:“你赶紧坐这趟车回家吧,这路车直通你家,要不然你坐那路车还有点远。”但他却回复:“咱俩约定好的事。

就得执行到底。所以我还要陪你一起坐那路车回家。回家我自己跟我爸妈解释。”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他宁可走远路,也不违背他的承诺,这让我十分赞许他,约定好的事,他从来不会不信守承诺,这让我感到自愧不如。在此同时,公交车也来了,他就拉着我上了车。在坐车的途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直到他下了车,跟我说再见,我才回过神来,跟他挥手告别,直到看不见为止。

他未必是最聪明的,未必是最优秀的,未必是最让人夸赞的。但他一定是最朴实,最有担当,最信守承诺的人。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突然醒悟过来。这,正是最淳朴的真情。

2.让小学生习作真情流露 篇二

关键词:习作目的;习作内容;习作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只有让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才能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观课议课、反思实践,谈谈自己让小学生习作真情流露的做法,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

一、习作目的要明确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而作,为了让教师满意而写。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感知、情感,致使作文远离生活、缺乏体验,缺乏真情。“说假话”“抒假情”不仅是作文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做人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炼。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让学生思想自由,无拘无束,性情率真地抒发自我,表达真情实感,张扬个性。教师自身也要具备一颗不同一般的“心”——童心、爱心、真心的复合体,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习作真情流露打下基础。教师还要多和学生说真心话,多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言为心声”,用自己榜样的力量去鼓舞和激励学生求真,做真人。

二、习作内容生活化

1.在习作命题上注重与生活的对接

胡适就命题所提的条件是:“第一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第二要能引起学生去搜寻材料,第三要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学识。”来自于生活的题目,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有主动写作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能时刻关注生活的热点,是引领学生再现生活的乐趣作为写作的主要动因。例如,在中央电视科教频道今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中,各地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的美食引起了热议。于是,在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是: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时,我搜集整理了《舌尖上的韶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后,拟了这样一道题:你最喜欢吃妈妈煮的哪个菜?按“食材—做法—感受”的顺序推介给大家。当天学生想说的欲望十分强烈。虽然只是六年级的学生,但在片段写作中也尽情展现自己的真实感情。

2.习作内容应以学生有体验的生活中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以写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为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大力进行观察作文,实物作文,生活体验作文,活动作文、游戏作文,应用文等的训练,只有这样从生活中摄取和积累习作的素材,才能为习作开拓源头活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热情和兴趣。我的孩子从小我就教他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例如《怎样去上学的调查报告》、《第一次跳水》《校规——小白鼠事件》《她笑了——探望小怡同学》《养小鸭子》《爸爸智斗手机骗子》等,由于从有体验的生活中来,因此习作语言流畅、有感而发,作文内容真实,孩子活泼可爱的性格就跃然纸上,作文成了孩子童年美好生活的写照。

3.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引进课堂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语言课堂教学应该是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利用和挖掘习作的主阵地课堂,在课堂里提供真实的习作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真实的习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如,习作课上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让学生触摸生活,通过亲自地观察、感悟,真正做到“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视频、课本剧等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情动而辞发。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科学小制作小实验、游戏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生活,走进习作。

三、习作指导要关注学生创作的心理过程。

1.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习作欲望,打开思路

作文指导要指在关键处,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教师指导审题时,应量拓展习作的范围,从学情出发,深入浅出;解读以单元主题为主,依据教材启发学生的习作题目可以多元化,并自己命题,而且切入点尽可能小,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如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我的一次科学尝试》,“尝试”可以理解为一次科学小实验、小制作,一个小窍门;还可以理解为以前没有做过的一件小事,这里的“科学”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此时,教师指导时就要化难为易,通俗形象的理解为对自己“有启发、有帮助,有提高”的认识,习作就好写多了。

2.作文指导要努力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在人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中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形象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为了“唤醒”学生的心理表象,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运用调查、测量、统计等多种观察方法认识客观事物。教师应注意选择观察的对象要形成悬殊,落差大好比较,要把观察的生活情景(或事件)拉长、放大,让学生看得细,看得清,让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变化等通过我们细致观察实践知觉(感觉)出来,储存在头脑中,再与头脑中自己想说的话联系起来,形成丰富的内部语言,从而使学生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体会最深切的东西,而不是按一种写作套路去刻意虚构。

3.作文指导要着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驱动学生习作的内在动力,情动而辞发,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激起其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共鸣,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为了“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话题作文题目前均有一两段文字作为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考的“饵料”。布置作文题目时,教师可以通过表达的情感,语气来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指导习作时,在描述的事物的过程中,教师要任务驱动:每个阶段你想到什么?心情怎样?把过程中的感情变化描述出来。确实,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学生才有可能写好作文。

4.增强外部语言的表达

语言的表达在小学阶段是需要讲文体特点、文体结构的等一般习作知识的。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几种文体结构,抓住结构的要素来写,就能做到文章的大致条理清晰了。如记事的文章,抓住写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状物的文章,就抓住景物的样子、特点、功能来写等,这样学生习作就能做到言之有序。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内容写具体,就做到言之有物。所以,小学阶段习作的一般规律还是要讲到位,学生的习作才能事半功倍。其次,还要要求学生平时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掌握语言的修辞等,这样表达效果才会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洪玲,陈晓波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3.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三

这是一扇极其老旧的窗,上面的玻璃早已蒙上了一层灰尘,还夹带着些裂痕,应是岁月的创伤吧。这窗,被安装在一间老房子里,成了它“同病相怜”的伙伴。

一位年迈的老人跌跌撞撞地四处行走着,摸索着,使得经过的路人都诧异地打量着他,待到走近时才恍然:原来,这是一位盲人。盲人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但碍于自尊心,始终没有开口寻求帮助。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之中,他似乎沦落为了一个形迹恶劣可疑的人。

老人不时喃喃自语,但谁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其实,大家也都不想知道,他究竟在说些什么。此时正是冬天,伸手可及皆是一片寒凉,老人却丝毫没有停止行动。终于,他触到了那扇窗,轻轻抚摸了一下,在那窗前停下了。

路人问他,为何花这么大功夫寻找一扇窗?老人只是笑而不语。路人呢,也似笑非笑地摇摇头,走远了。一个男孩与众不同,他看看窗户,又充满敬意地看了老人一眼。接下来,那男孩缩在角落里,似乎在等待一个时机。

待到路人都走开后,他走来和盲人说:“您应该听说过‘眼睛是心灵之窗’吧!”盲人见有人和他的意见相同,轻轻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谁知男孩接下来说出此番话:“我知道您失去了眼睛,想用美好的心灵当作眼睛看世界。但是您有没有想过,真正的世界其实和你自己看到的世界差不多啊!”他用手指敲敲窗户,一脸嘲弄地看向盲人。

盲人还是微微点着头,没有收敛自己的笑意:“我认为你说错了。我通过这窗,看出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不是枯燥的。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对,你可以不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的想法。”他顿了顿,又说道,“你可以悲观地看待事物,但我要乐观一些。看来,你比我还要‘不正常’呢!而我之所以在寻找这窗,自然也是在寻找希望啊!”

4.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四

犹记得小时候,外婆家无论房前屋后,一律种着毛豆、西红柿和清一色的丝瓜、瓢瓜、葫芦瓜。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新鲜的蔬菜经过外婆精湛的厨艺,往往使我们大饱口福。除此之外,种类丰富的蔬菜还可以为古老的房屋增添一丝生机。

在众多蔬菜当中,最有用的还是丝瓜和葫芦瓜了,外婆闲暇的时候,总会站在棚架下细致观察,挑选一些姿态优美果实丰富的留下。

漫长的等候后,瓜熟蒂落,留下来的果实也变成了干丝瓜。我们剥开外皮,它才羞涩的露出干燥厚实的纤维。葫芦瓜也是一样,等它完全熟透在树上,自然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长得特别大而形状不够美的,就切成两半拿来舀水、盛东西。长的形状均匀美丽的,便在头部开口,取出里面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坚硬的空壳,拿来当水壶和酒壶。

那时候,葫芦瓜的使用很广,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必用品。当时,外婆家还没有自来水时,就用山上的竹子引山泉流入水缸,葫芦瓢子常常漂浮在水缸中,永不沉没,似乎是被外婆注入了一种魔力——亲情。

到今天,葫芦瓜的自然传统已经消失,葫芦也成为民间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象它是《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与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

5.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五

那天是我的生日,由于临近考期,对谁也没提生日一事,只想默默地过完。然而,一大早便有几朵雪花待在头发上,给人一个小小的惊喜。来到学校,只有两三位最要好的同学送了我生日礼物,但我已经十分开心了。大课间,老师让我们去操场玩雪,英语科代表却不识趣地把我留下,让我发英语试卷。我只好孤身一人在教室里欣赏窗外的雪景,一片片白如美玉的雪和着微风舞蹈。推开窗,雪花淘气地落在头上,对着镜子看看满是“头皮屑”的我,不由地哈哈大笑。总算发完试卷了。我奔到操场,有的同学在用黑卡纸接雪,有的同学三五成群地在雪中漫步,还有的同学张大嘴巴将一片片雪花吞入肚中,还有……有些同学聚在一起悄悄地议论着什么,我有些疑惑,便走了过去。同学们像是知道我的心思,却又故意放大声音,“你们瞧,雪下得好大啊!”“就是,就是,以前哪儿下过这么大雪。”“真好啊……”我还是有些疑惑。

吃午饭了,我刚刚打了饭,排在后面的同学却一脸神秘莫测地催促我:“快回座位上去。”刚坐下来,我听到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我抬起头,看着大屏幕,这的确不是幻觉。我惊讶极了,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班长彭皓心说:“今天是朱宸君的生日。”同学们纷纷向我送来祝贺,还送了一些他们带的零食,我十分高兴,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

事后我问是谁出的这个主意,大家都不承认,其实也没有必要知道,不管是谁,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她们。

雪越下越大,他们洗去了尘世间的污尘,我希望他们能擦亮每一个人善良的心,这场雪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这首歌让我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

6.作文教学,文字流露真情 篇六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文字 真情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激发作者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作文教学,应该追求语言文字的内化,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一、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幻化做文字,沉淀下来,文章读来自然趣味横生,活灵活现。

二、每天一个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字记录了文化的历史变迁,而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素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十四五岁的青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翻找史料,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追寻着语言文字的内部精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历史,更好的创造未来。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深沉而朴素的爱;如《过零丁洋》中文天祥“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等。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用玉树地震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阳光下傲然的小草,田野间盛开的杜鹃,山谷里飘过的悠悠白云);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结合诗句和成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就是文字的内化。

四、教师“下水”,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那是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作文:写一篇状物类的文章。复习了第一单元《石榴》、《白鹅》、《海燕》、《鹤群》的写作特色,又提出了这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本以为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的事物,会写的更有真情实感,可是当作文交上来时,却让我大跌眼镜。大多数学生不但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仔细描摹,更没有真情实感。我们的学生太缺少生活了。看完之后,我决定作文重写。可怎么写?我的心里在画着问号。忽然,窗台上的仙客来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了,就写“仙客来”。这一次,我精心的设计了一下:首先,选择了枝叶茂盛,既有花骨朵又有盛开的花的一盆仙客来,然后是引人入胜的导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语言交流之后,分层次的进行作文片断描写,最后组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充分地利用“眼耳手鼻口”,仔细的观察,认真描摹,写出了赏心悦目的文章。现摘录学生描写茎叶的作文片断:

稍短一些的茎的顶部,长着心形的叶片。这叶片呈庄严的油绿色,上面还装点这素雅的白色斑点,那斑点,乱中有致,再具有时代色彩的画家也是画不出来的。叶子背面与正面截然不同。背面是那种典雅的乳白色,使正面的庄严大打折扣,还显出几分俏皮。那锯齿状的边缘,飘逸逍遥,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鲁班造锯子时的情景。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我们的学习就会变得充满激情与乐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的阳光灿烂,语文课堂教学也会充满乐趣,生机与活力,语文教育就会变成温暖人心的教育。

教师“下水”,除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素材以外,还可以写写下水文。那样学生可能会更信服,教师的体会也会更深,作文会更加的有生趣。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提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如教学作文“爱在细微处”,我写了一篇下水文“无声的字条,无言的师爱”,学生很受启发,写作评改非常出色。下水作文,不但有利于学生感情的激发,思维的扩展而且它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汩汩而出,此时,还担心没有真情吗?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惊惶。

作文教学,让文字成为情感的最真挚的表现形式。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语文出版社,2009年12月

3.陆志平.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七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我的小伙伴玩累了,在家里找吃的。正找着,外婆回来了。她轻轻拉开门,看到我们,笑着说:“在找什么,嘴馋了吧!”她走到柜子前,拿起一个小木罐,扭开盖子,从中拿出两颗糖,说:“来,一人一颗。”我看了看糖,雪白的外表,并没有什么好看的。我张开嘴,把小白糖含在嘴里,好甜!那种甜带有水果的清香,还有很甜的味道却又不腻,似有无尽甜蜜。外婆看着我们吃糖,笑眯了眼,满脸温柔,让人心中充满安全感。

吃完糖,我们就跑出去玩了。小伙伴们在欢快地玩着游戏,而我却没有玩。我想着那颗小白糖,想着它的甜,想着外婆带着笑意的脸。世界上的糖是甜的,而外婆的爱也是甜蜜的。

我每次回家外婆都会给我准备好我爱吃的糖果,并笑眯眯地喊我吃,想到这,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8.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大年夜,我们全家都聚在一桌吃年夜饭,那时候正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我们有说有笑。年夜饭刚吃不久,全家人便会站起来,举起自己的杯子与亲友相碰,并给对方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听着一句句祝福,举起杯子,喝上一口,发现比平日里喝的多了一丝味道,是亲情。

吃完年夜饭,家里的长辈们都会给晚辈发压岁钱,并祝晚辈们学业进步,心想事成。看那一个个的红包都鼓鼓的,那里面一定装满了亲情吧!鞭炮儿炸响了,散发出了淡淡的火药味儿,这火药味儿里,也飘散着亲情。

当然,过春节也要贴春联贴“福”字。春联也叫门对、对联、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到了晚上,我们还会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看到有趣的小品时,我们都会开怀大笑,年会里的亲情也愈发强烈了。

9.用心感受 真情流露 篇九

整个2013年,我几乎把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用在了拍摄老兵的艰苦工作中。行走在村庄、小镇、县城,寻访着一个又一个昔日的抗日英雄。

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老兵生活在条件较差的农村,为了找到一位老兵需要多方求证、反复核实。有时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村庄,却被告知“早已拆迁搬走了”;有时候历尽万苦终于寻到了街巷,却被告知“老人已经去世了”。我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知道老人们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10.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十

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哥哥在家的时候。哥哥很调皮,几乎在宿舍的床上摔过无数次,我很喜欢这个哥哥。爸爸白天上班的时候只有他陪我玩。

我们回去的前一天,爸爸带我们去游乐场玩。我们到的时候那里己经人山人海了。

我和哥哥一进去就兴奋地跑向鬼屋,爸爸在外面等。鬼屋里很黑,时不时还传来一声游客的尖叫,我紧张地抓住哥哥的手,怕突然间看到工作人员扮的“鬼”。哥哥看我的样子笑了:“刚才吵着要来的人是你,现在害怕的也是你,既然那么怕,你又干嘛要进来呢?”我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怎么滴?我乐意!”“随便你吧,你开心就好。”

我紧紧地闭上眼睛,扶着哥哥慢慢的往前走。“好了吗?哥哥?”我问他,“没有‘鬼’了吧?我可以睁开眼睛了吗?”

“好了,睁开眼睛吧,已经没有‘鬼’了。”

我小心翼翼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放大的鬼脸,我失声尖叫,一边哭一边拍打哥哥的手臂。终于,我们走了出来,我脸色苍白,再也不敢来鬼屋了,哥哥却笑着跟我说,如果我没有看到鬼的话,那来鬼屋就没有意义了。我恨得牙痒痒,偏偏我还找不到话来反驳他。

“我们去玩这个转盘吧!”哥哥指着一个转盘摩托车兴致勃勃地说。还没等我说出不想去,哥哥就已经把我拉了上去系好了安全带。

还没等我缓过神来,转盘已经启动了。我紧紧地抓住扶手,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转盘的速度逐渐加快,我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怕,不要怕,一会儿就下去了。”不一会儿,转盘就停了下来,当我把安慰自己告诉哥哥的时候,哥哥笑着跟我说:“我也安慰自己了!”

我问他:“那你是怎么安慰自己的呀?”

“我?我是这样安慰自己的:‘不要怕,不要怕,一会儿就死了!’”我笑了,哥哥也笑了,接着我们玩遍了整个游乐场。

11.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十一

“好的,不过……你到底要做什么?”爸爸一手扶着竹子,一手用力的锯着。“这个嘛?秘密!”我说道。

我和爸爸抬着粗而大的竹子走到家门口。“把锯给我。”我打量着竹子。“小心点。”爸爸脸上显出担忧。“嗯。”我小心翼翼地把竹叶去掉,并且把上面细小的部分都给锯掉了。

接下来我选择第一个实验品了,我挑了一块小竹子,由于两边都要堵塞的,所以也应该在竹子两端的线后锯。

“咔嚓咔嚓”我用力的锯着,可进展却很小。我锯了好一会儿才听见一声清脆的折断声。“好了,现在是最最关键的一部分了。”我举着竹筒,满意地看着。我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细小的钉子,用锤子慢慢的敲打,很快竹筒便出现了一个小裂痕,我敲了四次,形成了一个长方形。

“咔喳咔喳……”竹筒有了一个出口。最艰难的一步了,如果失败了的话,那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呀。看来我需要一个小助手了……那就姐姐吧。我冲进房间,叫出姐姐。我扶着小竹筒,姐姐敲打着竹筒。因为我们主要就是弄两个洞,洞很难敲,我们都紧张得很。终于洞通了,我急急忙忙的拿出之前选好的棕色绳子,从洞口穿过。我拿起竹筒,用河水清净干净后,挂在房前。

“这是什么东西啊。”爸爸问道。“竹秋千。”我得意洋洋的望着自己的杰作。

“可并没有什么用处呀。”这时,我被爸爸的言语狠狠地打击了。

姐姐帮我解围:“不如种些植物。”“好!”我们一起说到。

我到处寻找小花,可现在的花儿都没开,只有几个小野花开了,我是失落地走着。突然发现了一些草,这些草形状都很奇怪,让我觉得他们好可爱,好生动。

我便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栽在了竹筒的上面。他们每天都开的格外的茂盛,经过的人都忍不住去瞧一瞧。

12.来自于生活的真情流露 篇十二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课外体验是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升华,是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同生活的内在联系。

《握住母亲的脚》是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的叙述真切又感人:一位考官在接受大学生应聘时,出了一道奇特的考题,要求大学生抱一抱母亲的脚。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回家后,为母亲洗了脚,并将她的脚拥在怀中。他从中体会出了母亲的艰辛,懂得了考官的用意。本课情真意切,让人深受启发。如何引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便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点。我想到,只有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对他们适时地予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的真情得到自然地表露。

【案例】

在这堂课行将结束之时,为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激发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师:同学们,文中的大学生如果换成了你,当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说呢?请你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同桌讲一讲。

(同桌互讲。)

(学生交流。)

生:我是这样想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母亲永远会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一个孝顺的孩子了解了妈妈平时付出的辛劳,才算是领悟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也要找份好工作来回报自己的母亲。我会这样说:“主考官先生,就把这份工作留给我吧,我一定不忘自己的责任,好好地去干,来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师:你真有责任心啊!我喜欢你这样的学生。

生:这时,我会想:妈妈这么爱我,关心我,为了我早出晚归,辛苦地工作,我会努力学习的。长大后,我一定要让她度过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

师:好孩子,你很有爱心!

生:当时,我会对考官说:“考官先生,在昨天晚上,我握住了母亲的脚,我感谢你給我这样的机会,感谢你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艰辛,我知道了母亲的那番苦心和承受的压力。从现在起,我会更加孝敬妈妈的,尽到一个做女儿的责任,让她天天快乐。”

师:说得好!你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

师:我还想问一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请你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内说。)

(学生交流。)

生: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妈妈在洗头,我就跑过去对她说:“妈妈,平时都是你给我洗头发,今天就让我来给你洗一洗吧!不过,你可不要怪我洗不好哦!”在洗头时,我突然发现妈妈的头上有了一些白头发,心里就非常难过。我想起了她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那么辛苦,我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现在应该用心地读书,以后来报答亲爱的妈妈。

师:你的行动让我敬佩!(师生鼓掌。)

生:说起我的妈妈,有一次她生病了,躺在床上,脸色很苍白。于是,我就自己到厨房去煮粥,一不小心把手给烫伤了,当时,真想不干了。这时,我想:我烧一次饭就觉得烦,而妈妈每天都要做饭菜,那要多烦啊!我做什么事都要让妈妈操心,甚至还惹她生气,想想真不应该!我有点对不起她。我要让妈妈觉得我并没有让她白操心。后来,妈妈吃到了我煮的粥,还不住地夸我懂事呢。

师:你的体验使人感动!你的妈妈应该为有你这个儿子而感到高兴。(师生鼓掌。)

……

【反思】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语文教学,应该带给学生一些什么呢?《握住母亲的脚》这个题材就非常具有教育的现实意义。不是吗?从这个求职的大学生身上,我们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而从那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身上,我们又读懂了要对自己的亲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课堂里,我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孩子的情感激发上。课至尾声,我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文中的大学生是自己,当时会怎样想,会怎样说。一下子,孩子们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不乏入情入理的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情感体验”就成为触动人心灵的“人文情怀”。随后,我又鼓励孩子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类似的感情体验表述出来,来一个真心话大家说。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正可谓情到深处意更浓。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不断形成特有的感悟,加深理解,获得体验。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体验是实实在在的,更是发自内心的,这些真实而独到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是十分可贵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果想促进语文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借助生活的体验来感悟语言的能力,就必须使学生真情流露。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经过对文本的感情阅读后,换了个角色来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体味。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凭借文字自己去体验,通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产生了独特的感悟,自然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实际上懂得了考官的真正用意——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理解生活,明白自己的责任。我觉得,只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就能充分地感悟生活,实践中的体验就能得到内化。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越接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也越容易产生情感,拉近和文本共性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

13.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精选 篇十三

我一想起我们班的那个小胖同学,我就生气,恨不得把他抓起来打一顿。他经常针对我做一些恶作剧,每次他看见我生气,就笑得合不拢嘴。前几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老师告诉我们:“那场大火让300多名太监、宫女、工匠烧死,很惨。”老师讲完后就下课了。

小胖同学趁我不注意就把写着“大太监”的纸条贴在了我背上,就在我去上厕所的路上,我发现同学们都捂着嘴偷笑,似乎我是一个怪物,正当我莫名其妙时,我们班的潘同学大笑着把纸条拿下来给我看,我立刻红了脸。于是我把纸条拿给老师看,老师气得脸一阵白一阵青。找来小胖同学,把他教育了一顿。还罚他给我写道歉书。没想到第二天小胖同学还是死性不改,这次他做的事情真是过份,根本没有集体荣誉感。上午下课时,老师和我们说:“同学们,快点把垃圾处理掉,一会要卫生检查,不要被扣分。”老师说完,我就马上跑到卫生角把垃圾桶里的垃圾袋扎好,放进一边的塑料箱里,然后又拿个干净垃圾袋套在垃圾桶里,然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等到12点20分时,检查卫生的同学来了,他们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后,就告诉徐老师说:“你们班的垃圾袋没扎好放进塑料箱里,垃圾桶也不套垃圾袋,扣5分。”后来,徐老师对我说:“陈天晨,你怎么搞的,这次卫生检查被扣分了,评不上奖状了。”我委屈地说:“我刚才明明都把垃圾处理好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走到卫生角一看,果然,垃圾袋没扎好,垃圾堆得满地都是,连套好的垃圾袋也不见了。正当我不知所措时,罗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刚才好像小胖同学往卫生角去过了。”徐老师就问小胖,小胖红着脸,低着头对老师说:“是我干的,我下次不敢这样了。”说完,他跑过去把垃圾给装袋了。徐老师看他认错的态度还可以,就训了他几句,就饶了他。从这件事后,小胖同学虽然有时候还会小恶作剧,但是不敢再犯大错了。

14.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篇十四

一片落叶落到了我的手中,在夕阳的照射下反射出了金色的光芒。朴素与华丽,这两个本该矛盾的词语又显得不矛盾了起来。这时我的目光被一棵树下的女孩吸引了过去。那个女孩子跟我差不多大,也留着跟我一样的齐刘海。穿着蓝色连衣裙旁边有着白色的碎花边,就如大海的波浪一样,宽和且温柔着。

树下的女孩,这是一个极为美丽的风景线。可与这风景线格格不入的,是那一个轮椅。一片银杏叶落到她的头上。她用手轻轻地将那片银杏叶拿了下来,别到了自己的腰间上。接着慢悠悠的骑着轮椅走了,在下坡时,那个轮椅抖了一下,我的心仿佛也被揪了一下。轮椅的背面写着几个大字“残疾人协会”。

我久久不能平静,站在原地呆住了。等我缓过神来的时候,天边的夕阳已经染红了整个大地。我捏紧了手中的银杏叶,快步向家走去,更像是踏上了自己的征途。

如果健康是一束花朵的话,那么有的人生来就没有拿到自己的花,如果我能再遇到那小女孩的话,我希望可以亲手将一束花朵递上去,愿她以后可以健康快乐。

15.你不真情流露,怎么营销成功 篇十五

最早的广告,是告诉消费者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值得你购买。但同样好的东西,凭什么买东家不买西家?因为东家有人情在。

这就是情感营销。如今的产品广告都走情感路线,没真情故事都不好意思见人。低端一点的告诉你:“我能满足你的精神需求,让你挣面子,尽孝心,显爱心。”高端一点的引导你:“除了你知道的那种生活方式,你还可以这样选择的。”

电视节目也是产品,同样都是选秀节目,有些就是“告诉”你:看,有一群会唱歌又长得不错的小青年,值得你看看。有些就是“引导”你:还在看那样的节目?你知道什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吗?

先给自己定位,让你觉得处于这一档次的自己,的确需要看高一档的热闹,然后,一档唱歌的节目就要开始对你做情感营销了。

情感营销的最高级是自己先感动自己。演员不入戏,怎么让观众信服演技?所以好声音先把硬件做得很专业,然后逼着导师也变得很专业,虽然他们都不是学院派的,但在那样的环境下会逼着自己把老底都掏空。

好产品还会主题鲜明,音乐节目就只做音乐,但会用真诚的人文情怀来对待选手。前面说的导师诚恳的态度是其一,其二是降低门槛,英雄不论出身。长得好不好看不重要,嗓音是不是主流也不重要,是不是已经出名了更不重要,只要你有追求音乐的梦想就好。

把这些关怀表现出来,就可以包装成故事,来打动更多的观众,情感营销就成功了。

上一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样本下一篇:文秘基础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