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

2024-10-17

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共3篇)

1.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 篇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是鲁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本单元的话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位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⑴结合文体特点,提纲挈领,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⑶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⑷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⑸走进马克思“跨越时空的美丽”人生,汲取精神营养,提升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

难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设计用一下方法引领学生揣摩语言⑴用心诵读,进入意境。⑵分析手法,品味语言。⑶替换对比,推敲语言。⑷揣摩重点词语,体味语言。⑸看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感情。⑹角色表演,体味语言。

三、说学法:

课前预习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人物,什么样的人物才可以称得上伟大呢?有人这样说,伟大的人物往往开启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才使得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并在全球掀起了无产阶级砸碎旧锁链、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使人类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对于社会形态的最美好的愿望和构想!为实现这一构想,马克思倾尽了毕生的精力—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

2文体及特点

⑴由标题明文体

⑵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内容

。提问、点拨:悼词一般有四部分内容: ①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②介绍去世者的简历(生平事迹)。 ③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④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家属。

3、根据悼词性质,归纳文本内容结构:

开头——述其哀——悼念——悲痛

主体——赞其功——评说——敬仰

结尾——颂其德——悼念

4、学生交流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教师指引,师生讨论,注意阅读,深刻体味,完成结构、过渡、语言、感情等,不要求全,抓住部分认真分析,教给学生方法即可)例如:

⑴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参考: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⑵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参考: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

⑶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等)

参考: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②这是一种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⑷第二段是如何总领全文的?(两个对于)

对于无产阶级 革命家实践贡 献(三、四、五段)

对于历史科学 科学家理论贡 献(六、七段)

⑸“空白”、“不久”的含义如何?

参考:“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时间上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

⑹第三、四、五段是如何写其理论贡献的

理论贡献 :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家) 四、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历史科学) 五、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⑺达尔文类比的作用:

突出划时代的意义。

⑻“豁然开朗”与“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怎样?

明确:构成鲜明对照,衬托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表现了对马克思的热情赞颂和无限敬仰的感情。

⑼第六、七段是如何写其理论贡献的

实践贡 献: 六:概括贡献

(革命家) 七:具体贡献

⑽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总结贡献

⑾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回敬”。

明确:比喻。 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气概。

⑿“而我敢……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参考:对马克思由衷的赞扬和无限崇敬的感情,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毫无私心,人格魅力)

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品质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⒀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5、拓展延伸:

我们这一单元的总标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不错,马克思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马克思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⑴请同学们仿造例句。(陈述主体是马克思)

例句: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仿写: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

⑵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请同学们仿写句子(变换主体)

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

屈原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学,还在于他那深沉的爱国情怀;

鲁迅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笔,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

6、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250字 题目: 我能干什么

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1、时间,哀悼之情

2、概括贡献:⑴理论贡献:3、一般规律 4、特殊规律 5、其它领域

⑵实践贡献:6、概括贡献 7、具体贡献

8、总结贡献

9、哀悼之情

2.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 篇二

任城区接庄镇中心小学 邵秀娟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话形式讲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就能学到本领。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导入新课

我是以让学生说说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导入课题,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既展示了学生自己学会的本领,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又直接导入了课题。

二、初读感悟

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后,我因势利导把这一热情引入课文的阅读,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读文前引导学生讨论:“读课文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三、自主合作,趣味识字

新的课程观倡导建构性学习,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自读生字。然后在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自主选择领读生字和介绍识字的方法,再向学生了解“你认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这样,既使识字教学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又体现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识字的思想。接着四人小组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再反馈。课文分析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在一段话中和生字再一次见面。这样生字在一次次地复现中牢牢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细读体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出示第一幅插图,指导学生细读体悟第一段课文:小鸭看到清清的河水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小鸭请妈妈带它去游泳,当妈妈要它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小鸭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它学会游泳后会怎么想?鸭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自己去吧?当它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看图,看图读文,从多个角度去体验、感悟、想象鸭妈妈教育有方,小鸭的聪明可爱。想象母子说话时的神态、语气,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读出鸭妈妈慈爱中不失严肃,小鸭子礼貌中略有娇气。读、想、议、说,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整篇文章的教学扣住一个“读”字,尤其是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与感染。

3.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册《荷花淀》说课稿 篇三

第二课时

五、阅读品味第二部分 1.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2.第二段以“知道”构成的排比表现的是什么?与后面的“只是不知道”形成对比,体会其中的意味。

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宽容。对比以及后面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和默默支撑的忍耐。

3.读“有一回„„”一段,体会其中的意味。以我的“设想”,描摹母亲在痛苦、担忧、惊恐、不安,默默承担着苦难。我的设想与我的自责,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理解!此段中,作者读懂了母爱,而读者,也读懂了作者。

4.读“在我的头一篇小说„„”两段,思考:儿子终于走出了一条路,母亲且走了,作者的内心受到怎样的触动?是怎样一种心情?

歉意、沉郁、哀怨,还有对母亲痛彻心肺的思念。

5.读“曾有过好几回„„”体会作者在平而淡的叙述中,包含的浓而深的情感。体会结尾出的句号的意味。

为什么不用感叹号?――痛悔、内疚,但是一切真的来不及了,这种伤感是没有什么可以补救的了,彻底的痛苦,彻底的伤感!

6.哪一则材料或哪几句话特别打动了你?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理解。理解:①第一则材料:“空落的、不眠的”等词句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焦虑、空虚和痛苦,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因此“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此段文字,叙述与议论结合,自然渗透深沉的感情,写得既饱含感情,又富有哲理,是对母爱的最至切的理解。

②第二则材料:儿子想着通过写小说回报母亲,这是感受到了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后的希望,而母亲来此世上似乎只是替儿子担忧,她的悲苦太深重了。所以作者说上帝召她回去,也许是对的,因为这对忍受着巨大苦难的母亲而言是一种解脱,而作者也只能以此作无奈的安慰。此时,史铁生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③第三则材料:从清晨到白昼、傍晚直到黑暗,萦绕在作者心头的“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件事:鸟儿归巢了,我还能回到母亲期待的目光中吗?月亮浮起来了,母亲还能“端着眼镜”再来找我吗?“我”懂得了母亲那份毫不张扬的爱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地坛的景色与为人之子的情愫交织在一起,魂牵梦绕,痛彻心肺。

用心

爱心

专心 ④第四则材料:想想我们自己,有时是否也有如此的倔强与羞涩?再想想母亲因为视力不好,而“端着眼镜”在如此大的园子里找我,不禁让我们滑然泪下。假如此时母亲正在寻找,作者定会大声地喊:“我在这里!”然而母亲已离我远去,痛悔之情无以复加。

史铁生从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

苦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坚定地生活下去。

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对待儿子的爱,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所以,母亲是史铁生生命的航标。

7.最后一段叙述,似与前面不相承,其实是随情感的起伏而安排,读来不仅没有杂乱之感,反而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美。

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语句。

六、总结

学完了两部分,回过头来思考,我们能够看出这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告诉我们: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了,是融为一体的。从主题思想上看,两部分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所以,《我与地坛》整部作品虽然写了不少客观的景物和人事,但不是重点。作品构思的关键是在我与对象的关系上,重点在我从对象那儿所获取的生存感悟上。

七、扩展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

用心

爱心

专心 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八、作业

阅读《我与地坛》的其余部分。写一篇读后感。联系自己,说说读了《我与地坛》后对母爱的感受。

用心

爱心

上一篇:初中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下一篇:连锁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