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共8篇)
1.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 篇一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 1 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号线泰利区间、利台区间、台延区间采用TBM法施工;燕高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4.高架段施工风险
包括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过程中的制、运及架梁等风险。如R1线高架段、R3线高架段等。
5.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工风险 包括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及安装调试作业过程中的机械伤害等操作风险。交叉作业多、风险集中、管理协调难度大。如3号线轨道施工及机械设备安装。
6.其他施工风险
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含施工前场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迁、管线迁改、临建搭建、临电架设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设备倾覆、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脚手架垮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火灾、车辆伤害、爆炸伤害等风险。
(二)自然环境与周边环境风险 1.周边环境风险
包括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设施等风险。
一是下穿建(构)筑物风险,易造成建筑物沉降、变形,甚至倾斜、坍塌。如2号线台延区间下穿海信立交桥、延安三路站旁穿危房、五南区间下穿家乐福通道、枣李区间下穿基督教堂及周边建筑等。
二是下穿市政管线风险,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引发管线断裂,将伴随透水、透气等次生灾害产生。如2号线站前折返线下穿DN1000污水管、利台区间下穿DN1000热力管线、李村公园站下穿DN1200雨水管等。
三是下穿河道、暗渠及海洋风险,易发生冒顶、突水事故。如2号线下穿李村河、张村河等河道,2号线下穿南京路、深圳路等暗渠,1号线下穿胶州湾等。
四是下穿既有线风险,易造成既有线路沉降超标。如2号线 3 芝五区间上跨3号线、枣李区间下穿3号线等。
2.自然环境风险
包括天气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风险以及河海灾害风险等。
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地铁集团积极主动应对,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管控措施:
(一)深化全方位的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逐步完善地铁指挥部综合协调、市安监局宏观指导、行业管理部门专业监管、辖区政府属地管理、地铁集团负总责、各参建单位承担企业主体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是地铁集团及时调整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成立以董事长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严格依法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充足、适任专(兼)职管理人员。
三是依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原则,明确了地铁集团各级各岗位及党工团群安全生产职责,共两大类32项。每年与下属公司、参建单位签订安全、消防、防汛等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安全责任。
四是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实行定期考核,一票否决,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二)健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
一是规划设计阶段,通过线路规划,调整施工工法,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对复杂地质区段重点勘察、重4 点分析,对重大风险及薄弱点进行专项设计、专项评审,以地下管线为重点,开展周边环境调查评估,从根本上规避和降低工程安全风险。
二是施工准备阶段,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险调查梳理,地铁集团、参建单位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理工作,加大线路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管线调查力度。通过建立房屋“查体”制度、落实管线保护“八个有”措施(有制度、有协议、有方案、有交底、有标识、有图识、有检查、有应急),全面摸排掌握周边环境情况,提前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2014年为例,共对29处工程占压的燃气、热力管线及海缆及时采取了迁改保护措施,对线路下穿32栋房屋进行“查体”鉴定。
三是施工阶段,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突出险情事故易发环节,强化重大风险源管控,重视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深入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应急演练力度。
四是动态风险管理,建立“日评估、周简报、月例会、季手册、年总结”的动态风险管控模式,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每日对各工点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每周形成周报总结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专题会议提示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每季梳理下阶段风险源形成风险手册,年终对年度整体风险管控进行深入分析。
五是网格化监管,依托安全风险监控平台,实现风险管理、现场管控、工程进展、监控视频、监督考核等各类信息的快速共享,有效实施安全网格化监管,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快速实施。
(三)推行多环节的安全标准体系
一是推进管理标准建设,联合市城乡建设委,完成了地方性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标准编制,包括安全文明施工、监督检查等6个方面。11月22日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引起住建部质安司的高度关注,并在行业内造成较大反响,为作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效制度依据。
二是推行施工模板化管理,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常规作业管控模板,将脚手架模板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火工品、文明施工等,形成标准化管控流程,明确每道工序作业标准和责任人,参建各方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三是严格暗挖施工“三要素”,从青岛地铁地质条件和工法实际出发,针对工程建设主要风险,总结出暗挖施工“三要素”,将其作为一条铁律,严格推广实施,并对上下台阶距离、作业面安全距离、开挖进尺等进行严格规定,有效预防了塌方等险情事故的发生。
四是强化重大风险管控,按照“一控六专项”流程进行管控,即对于重大风险推行管控模板、专项勘察方案、专项设计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专项监理细则、专项监测方案、专项应急预案。对重要工序进行全程旁站监督和验收,对关键工序,实行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现场验收,业主代表每天巡查、建设分公司每周巡查、集团职能部门重点督查。
五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全国地铁行业中率先开展建设期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使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安全修养,主动自觉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目前已完成安全理念体系、安全文化手册等10余项成果,宣贯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四)完善多层次的安全培训体系 一是企业负责人层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连续4年参加由市安监局组织的教育培训,通过考试获得安全证书,取得上岗资格。同时通过邀请刘铁民等专家授课方式,讲解法律法规、主体责任、安全风险及应急管理等知识,更好的理解法规要求,履行安全工作职责。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层面,2014年组织43名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安全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半脱产、单独办班形式,系统深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结合季节安全生产特点,适时组织集团及参建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暗挖、爆破等针对性培训及警示教育,累计组织100多次、培训人员万余人次。
三是一线作业人员层面,参建单位依据职责,对从业人员认真进行“岗前三级教育”、日常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活动、季节性安全培训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地铁集团创新工作方法,开展“送培训到一线”活动,深入工程一线,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面对面教育,突出事故警示主线,以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将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违规后果充分告知作业人员。2014年共组织34场,培训2000余人,对于提升安全意识、增强抵御“三违”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拓展多手段的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一是加强内部自查,定期开展月度、季度安全检查,范围覆盖所有在建工程,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据“三通报”原则,及时召开安全风险月度例会,对检查情况、复查情况、处罚情况进行通报。以2014年为例,共组织定期检查12次、专项检查13次,召开月度例会12次。组建安全督查大队,全天候对施工 7 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检查长效机制。强化日常巡查,集团领导、职能部门通过突击夜查等方式,不定时开展安全抽查。
二是注重专家支持,联合市城乡建设委,组建青岛地铁检查专家库,储备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监测等多方面人才182名,定期抽调,参照住建部检查模式,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适时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消防、爆破、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主动邀请安全、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工作,组织工程保险安全风险查勘,丰富隐患排查手段。
三是实现全员群查,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设立24小时隐患举报电话,积极拓宽隐患排查渠道,激发全体地铁参建人员积极性,群策群力,实现对安全生产问题隐患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治理。
四是重视整改落实,在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回头看”,巩固检查效果,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严格重复问题治理,建立隐患台帐,定期梳理分析,并依据“责任到人、追究到位”原则严肃处理。
(六)建立多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体系
一是国家层面,根据上级部署,积极开展“安康杯”、“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制定针对性活动方案,广泛宣传部署,认真开展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工作。以2014年为例,集团及参建各方共100余家单位、万余人参与活动。
二是省市层面,积极参加省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及“查保促”等活动,认真部署,积极落实,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根据市政府“每季第一月为安全月,每月第一周为安全周”的部署,结合季节特点,制定活动方案,突出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检8 查,全年4次组织活动开展。
三是集团层面,根据地铁建设实际,自2012年以来,共组织9次“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以防范事故发生为目标,有效调动参建单位作为安全生产主体、主动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取得较好效果。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通过加强降振减噪、扬尘治理、现场管理等手段,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以2014年为例,共有8项工程获得省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四是参建单位层面,依据各自企业文化,有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活动,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七)强化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完善地铁指挥部、地铁集团、参建单位三级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以董事长为总指挥的地铁集团应急指挥部,发挥应急管理中枢作用,明确了各应急救援组织职责与分工,建立了工作流程。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市级地铁工程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地铁集团应急预案、参建施工单位应急预案有序衔接的三级预案体系,强化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推动应急联动体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管线单位、参建企业建立联动机制,明确了应急救援过程中,信息报送、管线抢修、道路封闭、人员疏散等关键环节职责和流程,提高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四是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注重先期处臵和自救能力,组建施工单位应急队伍54支,设立现场应急物资库58个,并按要求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强调专业救援能力,地铁集团成立4支专业抢险队,采购了阿特拉斯全液压钻机等专业救援设备,建立应急专 9 家库,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是推行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应急值班室,由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完善应急联络机制,预警条件下实行“双岗制”,采取“日报告,零报告”,实现了应急值守的全天候、常态化和专业化。完善应急短信平台,针对恶劣气象、重要时段做好预警提示工作,以2014年为例,共发送各类短信17万余条。
六是强化应急演练,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对全年应急演练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按照“注重实效、强化实战”原则,分类分层次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先后举行地铁指挥部、地铁集团级演练10余次,参建单位级演练400余次,有力促进了应急处臵能力的提高。
(八)推进奖罚分明的安全考核体系
一是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形成月检查、季排名、年度奖惩的考核机制,以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和履约为重点,开展严格安全检查考核。
二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对问题突出或重复问题严重的参建单位,及时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在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严格按照“责任到人、追究到人”原则,对相关责任人逐级进行严肃处理。以2014年为例,共罚款200余万元,约谈20余次
三是树立安全生产先进,及时对安全工作优秀单位、个人进行评选表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激励参建单位争先创优,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2015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2015年,根据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针对安10 全风险更加分散和突出的特点,为确保青岛地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将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以安全文明施工等地方性管理标准实施为契机,强力推行标准化建设,狠抓人员配备、作业安全、文明施工、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强化现场执行力,严格督查考核,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二)抓实抓牢安全教育培训
在深入开展全员新安法宣贯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及时组织TBM(盾构)、机电安装等针对性培训,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抓好参建人员岗前培训、持证培训和日常教育工作,并继续以基层人员为重点,开展“送培训到一线”活动。通过定期考核、随机抽查等手段,保障培训工作效果。
(三)强化重大风险安全管控
2015年,随着新线开工建设,重大风险源的数量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抓好风险管控。加强勘察设计,强化源头控制,降低施工风险。开展周边环境调查评估,摸清管线及建筑物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处臵措施。落实“一控六专项”管控,严格暗挖“三要素”,发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作用,保障工程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
(四)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将治理“三违”作为全年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安全文化宣贯、安全活动开展,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以班组长、特殊工种人员、新进人员为重点,强化一线人员安全管理,提高“四不伤害”能力。将暗挖工程、机械设备、脚手架、消防临电、火工品、安 11 全防护等作为现场管控重点,严格“责任到人、追究到人”原则,全面推广模板化管控。
(五)推进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建设
在现有安全监控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推进青岛地铁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及管理平台建设,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远程视频监控、TBM(盾构)实时管理、主体责任履行、应急指挥决策等功能集成。并以平台为依托,逐步完善隐患分级标准与排查要点,建立基础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实现相关工作向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与信息化方向转变,有效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
(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以迎接住建部执法督查为契机,做好定期、专项、季节性、重要时段安全检查,重视重复问题整治,调动全员参与隐患排查。邀请住建部专家,开展3号线机电设备专项检查,吸纳设备安装、轨道施工等方面专家,及时补充专家库,并定期抽调,全面系统开展安全检查。
(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与主管部门、救援机构、产权单位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加大新型应急器材研发、配备力度,针对工程建设实际,以TBM(盾构)、海底隧道、暗挖工程等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突出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处臵能力。
五、面临主要困难及建议
当前,全国地铁建设呈现大规范快速增长态势,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技术力量不断稀释摊薄,专业人才引进竞争激烈。这种背景下,2015年青岛地铁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12 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实现多线路跨越式发展,建设规模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当;但我市在建设经验积累、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与先进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此外,安全生产主要还面临以下困难:
(一)管线基础资料缺失产生安全隐患
我市地下管线管理起步较晚,管线更新改建非常频繁,加之地下管线隐蔽性强,不按规划设计、施工现象时有发生,且竣工后缺少综合集中管理,造成管线数据不准、资料不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铁建设施工风险。如五四广场站“3.11”电力管线事故、江西路站“3.10”洞内局部塌方事件、岭清区间“7.19”洞内塌方事故等,都是由于管线资料缺失,未及时掌握相关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导致险情事故发生。
建议: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管理机构,共同对地下管线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归档等管理。同时对我市现有地下管网进行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对地下管网档案资料逐步进行充实和完善,建利地下管线数据库。
(二)合理工期被挤占增加安全风险
地铁工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工点工期短板都将影响总工期。为保证总工期,必然将压缩土建、设备安装等阶段合理工期,安全风险将大幅度加大。目前对工期影响最大的是房屋征收、施工占地等问题,如火车站综合楼拆迁影响工期近3年;错埠岭站因管迁、调流占地影响工期近2年;李沧区车辆段房屋征收影响工期近2年。上述问题虽已经解决,但已对工期造成巨大影响,且不可弥补,进而增加安全风险。
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辖区政府在房屋征收、施工占地等方面职责,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同时沿线辖区市政府强化房屋征收、施工占地等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进度,避免出现抢工期影响安全的情况发生。
地铁建设关系社会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热切期盼,安全生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青岛地铁将将紧紧围绕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人民满意的安全放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地铁工程建设平稳有序。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月20日
2.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 篇二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管理原则,加强措施
1. 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获利能力低, 经济效益差。
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 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 投资回报率低。从长期而言, 获利能力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实际上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 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金流入, 就无力清偿到期债务, 也就意味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1.2 资金不足, 缺乏偿债能力。
具体表现为资金匮乏, 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 融资能力差。企业适度负债, 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效益。但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 再筹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 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或者实际现金净流量比预期减少, 就会影响到期债务偿付, 甚至发生财务危机。
1.3 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讲, 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 确切地说, 应当与企业速动资产保持一致。当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没有足够的现款时, 可将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 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 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1.4 经营能力不佳, 不良资产比例大。
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质量差, 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滞销存货, 资产周转率低。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预期产生利益的资源, 其周转率体现了企业对资产的运营效率。企业对资产的经营管理能力差, 不仅关系着能否达成预期目标, 而且还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预示着日后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1.5 成长能力弱, 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 业务不断萎缩, 市场占有率下降。成长能力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趋势, 暂时的成长性下降, 也许并不意味着企业财务危机的来临, 但长期的成长性下降, 或是企业进入了衰退期, 或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 都是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体现。
2.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2.1 企业财务风险时间管理原则
在时间层面上, 财务风险的形成分为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和恶化期, 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在前期最为关键, 如果财务风险在前期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治理, 经过一定的累积爆发以后, 就会造成严重的经营风险, 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在财务风险的四个发展时期中, 应当特别重视对潜伏期、扩散期的财务管理措施, 防止财务风险发展到危险的爆发期和恶化期不可收拾的地步。
2.2 企业财务风险空间管理原则
在空间管理层面上,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要从整体的角度统筹管理。风险控制从企业融资开始, 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 准确把握, 妥善处理这些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前提。
2.3 企业财务风险系统性管理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 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 不能把财务风险和企业自身状况分别看待, 这样才能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时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 做到有的放矢。
3. 加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分析
3.1 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 首先必须使企业资本结构得到有效优化。
优化资本结构, 合理筹措资金, 把握好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这一起点, 就把握了企业财务的命脉, 包括: (1) 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 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能为追求财务杠杆效益盲目举债, 致使企业在周转不畅的情况下, 因债务压力过大举步维艰, 甚至陷入危机。 (2) 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 应充分重视负债的长短期限与企业的资金循环是否匹配。 (3) 优化资产结构。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 这需要建立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现状的经验分析基础上。 (4) 优化投资结构。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 选择投资收益相对较大, 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项目或组合, 并不断对其收益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 修正不合理投资。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或在收益和风险中, 让稳健性原则起平衡器作用, 才能合理规避风险。
3.2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形成预警系统至关重要。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 一定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风险的态度, 管理者应把企业的风险控制理论贯穿于全员, 形成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注重风险防范的实效, 提高风险防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任何财务风险的产生, 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危机, 最后导致企业破产, 都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 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 因此它是可预测的。财务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的会计资料为依据, 利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 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 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它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 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
3.3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 资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是重要一环。
通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并非因为资不抵债, 而是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 利润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账面盈利上, 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企业应把利润和现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做到既能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又能留存一定量的现金以满足正常运营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 同时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同时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企业中的预算是企业实施资金有效管理的模式。必须围绕企业近期的发展目标与年度预算, 对企业的在资金流向、投融资和财务状况等情况, 实施全方位的跟踪和监控, 定期检查企业财务流动, 并及时反馈企业在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及时给予企业预算纠正与处理, 力争确保企业在预算中的确定性, 确保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随着市场环境的调整, 根据市场的发展, 确定企业内部制度, 保证企业内部的机构完整, 岗位权责分明, 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安全。必须严格制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费用报销管理办法与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制定货币资金处理程序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程序, 办理企业的资金支付业务, 保证及时准确入账程序。
3.4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 还应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当前我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 竞争是这个经济市场的灵魂, 加之我国加入WTO, 使得目前我国的企业生存压力空前的巨大。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必须先分析研究环境, 掌握关于财务管理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 积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以创新求发展, 因势利导, 适时调整财务政策。如果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模式, 大胆引进先进机制和战略, 就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J].北方经济, 2011 (10)
3.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 篇三
一、业务外包的主要风险
(一)业务外包管理制度风险
目前,由于业务外包业务在很多企业刚刚起步,企业缺乏完善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对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等相关内容未明确规定,导致制订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无据可依或存在漏洞,可能会导致业务外包失败,甚至会导致企业遭受损失或丧失竞争优势。
(二)业务外包的范围界定风险
由于企业在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时,未能清楚界定企业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重大外包业务与一般外包业务的区别,将不宜外包的业务进行外包所引致的风险。
(三)业务外包的价格界定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未能有效权衡外包成本与预期效益,在对外包业务的价格进行界定时未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导致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以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四)业务外包审核批准风险
由于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而发生的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有:由于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规范;审批不严格或者越权审批,导致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对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未能合理审核,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
二、业务外包的企业内部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降低业务外包的决策风险
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这是业务外包风险管控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应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综合考虑业务运营具体特点、外包市场成熟度、公司管控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同时明确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等相关内容。
其次,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等,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降低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风
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加大对重大业务外包的管控力度,避免因越权进行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财务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于重大的业务外包方案,提交董事会审批;对于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的,应当进行相关责任的追究。
(三)谨慎选择外包服务商,合理规避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性风险
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择优选择承包方。
首先,加强外包服务商的资质审查。深入调查候选承包方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专业人员,是否符合本企业业务外包的要求,并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对承包方可能存在的选择性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其次,引入承包方竞争机制。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签订合法有效的外包合同
确定承包方后,企业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在订立外包合同前,要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在合同中,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范围、价格、违约责任、服务等级和服务标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外包业务需要保密的,应当在业务外包合同或者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五)加强业务外包的实施及过程管理风险控制
企业应当加强业务外包实施的管理,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业务外包,并采取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确保业务外包活动的有效执行。
首先,建立有效的业务外包实施管理模式,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化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采取措施调整改进。
其次,建立有效的承包方履约考评机制,提高实施风险控制能力。根据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及时了解承包方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信息,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
此外,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要求对从合同洽谈、签订、执行、运输、存储等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料要妥善保管,及时入档。
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篇四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电网事故和人身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和省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规定》及市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各单位要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机构与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安全风险类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第三条、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第二章、控制对象
第四条、电网安全风险是指电网在以下列条件情况下存在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遭遇自然灾害、遭受外力破坏、在特殊运行方式下。
(一)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洪水及暴风雪等对电网的破坏,其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程度一般比较大,危及范围具有不确定性。
(二)外力破坏,是指由于各种建设、施工作业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的人为因素造成电力设施的停电、故障和损坏。外力破坏分为过失损坏、盗窃和蓄意破坏三类,电网遭受的外力破坏主要是过失损坏。过失损坏的主要类型有违章施工(作业)、异物短路、烟火短路、车辆撞杆等。
(三)特殊运行方式,是指电网由于设备检修、改造以及新设备投运,受电网结线的限制,致使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发电厂母线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的情况。
第五条、人身安全风险是指人员在高危作业或设备巡视、检修、施工等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或主观违章或“三措”不落实,造成对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一)高危作业是指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发生人身伤害可能性很高的作业。
1、I类高危作业
(1)变电专业
在220kV变电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作业、220kV主变压器吊装。
(2)输电专业
在220kV带电线路附近进行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220kV线路铁塔、220kV线路大跨越施工放线。
2、II类高危作业
(1)变电专业
在110kV变电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作业。
(2)输电专业
在110kV带电线路附近进行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110kV线路铁塔、跨越高速公路、铁路、运河110kV及以上线路施工放线。
(三)工作疏忽是指无主观违章动机,但客观上已形成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违章行为,如:没有按工作流程与规程要求实施作业,登错线路杆塔、走错有电间隔、安全带没有扣好、误操作等。
(四)主观违章是指存在侥幸心理,故意进行违章作业。
第三章、控制原则
第六条、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分管生产、基建的副总经理是生产、基建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调度中心,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本专业领域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八条、工区(项目部)、班组及个人,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执行者与责任人,负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做细做实。
第四章、控制分级
第九条、公司负责控制管辖范围内220kV变电站全停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一般电网事故。
(一)调度中心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调度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电网设备停电检修计划安排、电网运行监控与调度操作、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防止误整定、误调度。
(二)生产技术部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调度部门、变电运行工区、变电检修工区、输电工区、配电工区做好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安全监察部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变电运行工区负责做好变电运行操作、设备检修许可、重要设备监视等工作,防止误操作及安全措施漏项。
(五)输电工区负责做好重要线路的巡视防护工作,防止线路遭受外力破坏。
(六)调度中心、变电运行工区、输电工区控制管辖范围内220kV变电站全停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一般电网事故。
(七)基层班组控制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真执行“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防止发生人员责任障碍。
(八)个人控制作业安全风险,遵章守纪,规范作业,防止发生个人违章行为。
第十条、公司控制管辖范围内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
(一)生产技术部是生产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做好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发展建设部是基建、技改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做好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安全监察部是人身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是控制高危作业人身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高危作业,落实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与安全措施,加强施工作业过程控制,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五)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控制管辖范围内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
(七)基层班组控制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真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防止发生人员责任未遂与异常。
(八)个人控制自身作业安全风险,按照《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的要求,规范作业,防止发生个人违章行为。
第五章、控制措施
★ 设备管理和成本管控学习心得
★ 费用管控思路和措施
★ 医院成本管控分析论文
★ 企业成本管理措施
★ 管控人员现实表现
★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 物管成本控制途径论文
★ 开发区扬尘管控工作简报
★ 集团公司管控实操:财务管控
5.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资金保障措施 篇五
为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规范煤矿安全风险辨识,预防、管控的费用提取。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财建(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矿情,制定以下资金保障措施。
一、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1.资金来源及提取标准
(1)按原煤实际产量每月从成本中提取安全费用。
(2)提取标准:45元/吨。
(3)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资金保障,从煤矿安全专项资金从吨煤中45元/吨提取的总资金,按100:10比例支出使用。
2.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是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资金,由煤矿企业在规定范围内由企业自选安排使用。专户专储、专款专用,矿财计处和纪监审办监督管理,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使用,不得挪作它用。
3.提取的安全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4.矿井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费用使用计划上报总矿审查,纳入企业全面预算。
5.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要向当地主管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报并备案,接受监督。
6.安全风险管控资金具体使用范围:
(1)矿井主要通风、瓦斯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2)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3)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4)矿井防灭火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5)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6)矿井机电设备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7)矿井供配电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8)矿井运输提升系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9)矿井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10)其他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支出。
7.如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矿井,总矿及相关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使用和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简称维简费)提取和管理,完善煤矿维持简单再生产投入机制,制定以下办法:
1.资金来源及提取标准
(1)根据原煤实际产量,每月在成本中提取煤矿维简费。
(2)提取标准:10元/吨。
2.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由煤炭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自行安排使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提取和使用,应坚持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3.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结余资金允许结转下使用。
4.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具体使用范围
(1)矿井开拓延深工程;
(2)矿井技术改造;
(3)煤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固定资产零星购置;
(4)矿区生产补充勘探;
(5)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支出;
(6)矿井新技术的推广;
(7)煤矿采动范围的搬迁赔偿。
5.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的会计核算问题,按国家统一合计制度处理。
6.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维简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应向当地主管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报、备案,接受监督。
6.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 篇六
风险的管控
财务工作思路
一、明确管理目标
在财务管理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总体以及阶段性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在确立管理目标之前先给财务工作有一个定位 财务定位
1、服务:提供会计信息要真是可靠,提高服务质量,否则财务工作难以被他人认同,就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2、管理:梳理、协调、沟通和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
3、监控:利用自身职能对资金、存货、往来、成本、费用
进行监控。
4、参谋:财务人员应当通过分析、建议,对企业的经营、内部控制、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总体目标
1、资本运作:要在现金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使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强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提高资金效益,为本企业建设提供财务支持。进一步发挥公司现金流量的优势,优化资金调度,在保证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充分发挥融资理财功能,提高资金的效益。继续保持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银行授信,选择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为公司建设提供财务支持。
2、分析决策:加强分析决策能力,对不同方案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全面权衡利弊,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3、财务预算:以财务决策的结果为依据,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的过程。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筹资预算、投资预算、成本费用预算、销售收入预算和利润预算等。
4、财务控制:通过财务控制以确保财务预算的完成。财务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筹资控制、投资控制、货币资金收支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和利润控制。
阶段性目标
1、完善销售、采购系统的规范:
(1)加强对合同、发票的规范管理,分类存放归档。(2)加强往来账款的核算管理。
(3)提高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避免出现重大操作失误。(4)严格执行付款审核制度。
2、完善工程核算规范:
(1)加强对合同、发票的规范管理,分类存放归档。(2)加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3)严格执行付款审核制度。
3、完善成本、费用核算规范:
(1)严格控制划入成本、费用核算标准,不准列入成本的开支都不得计入产品成本,注意费用的总额,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
(2)做好存货的统计与结转。
二、财务体系框架清晰,职责明确
1、组织设臵
各财务人员在严守规定规范同时,完成自己本职工作。(1)核算主管:总体把关,财务报表编制、纳税申报、凭证审核。
(2)销售、采购会计:客户供应商往来核算,发票合同日
常管理。
(3)费用会计:严格执行各类报销制度规定,资产管理监督,非往来业务单据核算入账。
(4)工程会计:认真统计工程投入支出,负责工程台账、工程类合同发票、往来款。在建工程以及日后在建工程转固等。
(5)出纳:及时准确进行公司现金收支银行结算,资金日清月结。
2、人员培养
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财务人才工程,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积极实施财务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级财会人员知识结构,选拔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为我公司实现现代化管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3、实行委派制及A、B岗位制
财务部岗位设臵A、B岗应对人员的变化,以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即B岗人员同时也是A岗的预备人员,当A岗人员休息或变动时,B岗人员能够接手A岗的工作。
管控财务风险
一、理解财务风险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对风险所作的定性判,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
(1)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2)投资风险: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2、风险度量
风险度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计量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生地点,风险及发生损失的程度是有差别的。准确地度量风险程度与差别就成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3、主要财务风险监测指标
速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股东权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管控财务风险
1、规避财务风险
通过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程度,预测风险程度对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掌握财务活动予以回避。
2、预防财务风险
严格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与完善往来账款控制制度。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等文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资、销售、采购、结算等。
3、分散财务风险
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时间、融资方式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散。当企业的经营业务发生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多方式融资手段有效降低财务费用。
4、转移财务风险
① 采用保险法:与保险公司进行协商比较保险成本与获得收益觉得是否运用。
② 转包法:对于公司不熟悉的经营活动可由一些专业的机构或部门去完成。
③ 处臵法:对于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项目应及时处臵转移风险。
7.会计信息风险类别分析及管理研究 篇七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风险, 如资金筹划风险、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现金流量管理与使用风险以及会计信息风险等。其中会计信息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质量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所谓会计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会计数据, 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只有依靠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及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所以一直以来在财务管理的各种风险管理当中, 会计信息风险管理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 会计信息风险的发生也似乎从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 作为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同时作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 如何才能对会计信息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就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与财务管理工作者应该广泛关注的。
二、会计信息风险类别分析
会计信息风险虽然是属于财务管理风险中的一个类别, 但
部控制相统一。当前市场风险越来越高, 面对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成果, 而且还要放眼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防范潜在的经营风险。这一系列的要求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完成, 所以, 企业管理者要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存在的威胁, 要有能预测问题的先知, 使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之前就能根据预测做出调整, 用预算管理和科学的内部控制来防范和减少经营风险, 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预算应以现金流为主线, 以成本费用控制重点
企业生产就是从货币到商品, 又由商品到货币的过程。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使现金流动置于企业的监控之下。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一定要抓住资金预算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加快资金流转速度, 充分发挥现金流的作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成本控制是提高利润的主要途径,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也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控制好了成本, 就意味着增加了企业利润, 也就能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在企业日常运行中, 管理者一般也会要求降低成本费用, 这只是对量的一个要求。而我们现在应该将重点放在成本费用控制是否降到合理范围之内。企业职工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成本费用控制有许多独到的见是由于会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中无处不在, 因此会计信息风险也能够细分为许多个小的类别。具体的类别分析如下:
(一)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风险
所谓信息的不对称, 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及活动项目范围内, 参与其中的人员在相关信息的掌握上面存在的多与少、大与小的关系。有些参与者能够在相同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有用信息, 因此此类参与者便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掌握量少的参与者则必然处于不利。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专门针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言的, 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 这类人员也被称为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方, 而外部使用方就是企业之外的政府、市场、商家等。这里说的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指内部使用者在会计信息掌握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处于劣势,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与经济运作。另外, 在“不对称”的问题上, 还包含着内部信息少于外部的不对称、会计信息管理者信息拥有量多于企业高层领导者的不对称以及企业内部基层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又多于高层管理者的不对称。此三种不对称现象必然造成一方的优势及一方的劣势, 从而产生会计信息的不对称风险。
(二) 会计信息的失真风险
会计信息的失真风险就是指会计信息在收集与披露过程中存在账面与事实不符的现象。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主要有人为与非人为两个方面。人为原因失真是指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在进行收集和披露过程中受到个别利益小团体、个人或组织的人为
解和很好的建议, 因此要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费用控制的积极性,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更好的做好成本控制。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 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而企业预算也已经延伸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预算是一种管理手段, 其本身就有着控制作用。所以, 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中, 经济环境日益复杂, 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的完善预算制度和加强内部控制, 才能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发展, 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 才能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高晓娟.走出内控建设两个误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
[2]施俭.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运用浅析[J].财会通讯, 2010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 2008 (07) .
干扰, 他们在周密的安排之下制造虚假信息以实现不为人知的目的, 人为因素的会计失真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造假、各种报表数据造假以及会计账簿造假等。非人为因素的会计失真并不是说没有人的因素在里面, 只是说没有个别组织和个人的故意造假, 而是由于会计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不高以及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因素造成会计信息的账实不符、原始凭证缺失、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承载会计信息的重要资料出现损坏遗失等管理不善问题。虽然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性质更加恶劣, 但是不论何种原因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阻碍。
(三) 非财务信息的会计风险
所谓非财务信息的会计信息就是指不是以财务资料形式存在的, 但是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企业信息及数据。其内容主要表现为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社会各界、其他行业及社会组织、自然环境等所产生的影响及效应。这类会计信息虽然不属于财务信息, 但是对企业的项目投资活动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类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也主要由人为原因及非人为原因两方面。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在企业非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进行人为篡改, 起到粉饰太平或锦上添花的作用。非人为原因同时也是由于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养以及工作态度出现问题而造成的。非财务信息的会计信息虽然不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的内容当中, 但是对于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
(四) 会计信息的管理风险
所谓会计信息的管理风险就是指在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加工处理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而出现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管理工作在程序上相对复杂, 因此也较容易因为出现管理问题而让会计信息发生管理风险。会计信息的管理风险容易存在于以下几个环节上。
1.资料不完整而造成的管理风险, 此类风险多出现于原始资料及数据收集的会计信息的初期收集阶段, 初期收集不完整就会对会计信息的正常使用及数据分析造成严重影响。
2.是在会计信息的管理阶段, 多表现为纸质会计信息的残损、遗失以及电子会计信息及数据的损坏和丢失。
3.会计信息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制度执行不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及管理失控。
4.信息传输时效性差, 虽然在此环节上会计信息本身没有发生丢失和损坏, 但是由于无法将会计信息进行技术传输, 从而造成企业决策者无法掌握充分的会计信息及数据依据, 造成企业发展决策的严重失误, 这种情况下的管理风险往往会给企业总体发展带来更为严重的风险及影响。
三、会计信息风险防范及控制
(一) 不对称信息风险防范
在会计不对称信息风险防范问题上, 首先, 企业要努力加强对各种财务报表中会计信息的披露力度, 并且将财务报表的编制格式、内容进行详细的要求设定, 从而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会计信息的现象发生。其次, 加强财务附表的使用强度, 对于财务报表本身无法说明或者不便说明的信息, 要尽量通过财务附表的形式一一展现。再次, 加大财务报表中重要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尤其是企业往来账目及业务的各种信息、大型投资项目的具体明细、企业固定资产的账目明细、企业库存的项目明细等等。增加各种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再次, 增加预测指标编制强度, 通过预测指标的编制工作来对会计信息获取与披露进行控制监督, 最后, 加强企业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见证与揭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在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加强的同时, 企业还应该积极寻求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帮助, 如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注册会计师等, 以求最大限度减弱会计信息不对称性对企业造成的实际影响。
(二) 信息失真风险防范
首先要严格企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审查工作, 其次要建立与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相配套的企业规章制度与操作细则, 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再次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审查部门, 从专业的角度规范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此外, 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审查管理协助, 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防范网络。再次, 企业要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工作进程, 提升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的自动化水平, 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管理, 同时也能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最后, 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及企业内部其他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与教育宣传工作力度, 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工作理念, 营造良好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氛围。
(三) 非财务信息风险防范
在非财务信息的风险防范工作中, 首先要加大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增加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如企业价值数据、企业与环境关系数据、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数据等等。从而通过对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披露, 向社会各界呈现出企业的真实全貌,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生产决策的正确性, 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披露增强企业与社会各界各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 从而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促使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四) 会计信息管理风险防范
在会计信息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中, 首先, 在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增强对有效信息收集的针对性, 集中力量收集有用信息。其次, 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开辟多种渠道, 加强信息追踪力度, 提升信息收集的完整性, 力求通过有效的会计信息收集为企业提供更快更准的会计信息。再次, 在会计信息管理中增强信息鉴别能力、加工核实能力, 力求在短时间内甄选出对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真正有用的会计信息。最后, 要加强会计信息传输和交互的时效性, 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网络建设, 增强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 让会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需要的地方, 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有很多, 其中会计信息风险是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较为巨大的风险类型。会计风险的具体类别有很多, 本文着重阐述会计信息风险的各种类别以及如何更好的对会计信息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9.
[2][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8.
8.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 篇八
【关键词】财务会计 核算风险 风险管理 分析 建议
目前我国仍未颁发实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得参差不齐,正因如此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成为了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着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作者积极的对核算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1],同时提出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是有效降低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之一这一建议。
一、浅谈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其实质上就是指在财务活动进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财务收益没有达到期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风险的产生会使企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财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并且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风险的产生最终会影响企业事业发展的进程。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善变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
二、分析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在对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之时极易产生风险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事业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资产折旧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有深入的了解,此时企业净资产的核算结果就缺乏真实度,此时的核算工作不能将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账面价值不匹配那么就增加了核算风险产生的几率。
(二)投资与核算方面产生风险
在我国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资金浪费的后果,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设置以及更新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效益的分析与评估工作,此时回收的成本就可想而知了,短期或者长期的财政危机就出现了,企业遭受了风险的打击。
(三)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不完善也是导致核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企业信息系统监管的效率直接作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引领下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完成了对大批量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缓解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得并不完善,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此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的保密工作就存在缺陷,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是外泄,此时核算工作处于危机的环境中,风险由此形成。
三、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算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导人物,其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事业发展的面貌。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应用有效的对策协助财务会计人员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理念,在激励制度的辅助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为了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可供采取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法规与技能;当然企业还可以组织重点、专题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借此去强化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对风险的辨别与管理能力,为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重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在《预算法》引导下,参照其拟定、实行、审批与监督等具体内容,以促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规范化的目标,此时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便得以完善,财务人员参照合理性预算执行比例指标,以提高对指标评价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优化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总之,年度资金预算报表、月度资金执行表科学性与完整度的提高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得以健全,避免了资金分配不足或者是资金闲置现象的发生,当然资金占用、挪用的现象发生的几率也大幅度的降低,此时企业的财政实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出来。
(三)设置合理化的风险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三大目标为:实际工作性目标、财务信息性目标、合规合法性目标。实际工作性目标的确立使使资金核算、财务团队组建等财务活动环境更具有序性;而财务信息化目标的设立使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核算信息更具透明度,借此提高了财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所保障;合规合法性目标的设置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立足实际,分析企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环节的实际状况,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借此提高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此时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有规律的运行。总之在目标的正确导向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苗头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达到对风险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为了落实对核算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可选择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2],除了本文提及的几点以外,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体制的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可行的,这是因为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风险预测工作基础之上的;当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是大快人心的,此时企业将会是在合理性监管秩序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毅.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汪海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推荐阅读:
建筑风险分级管控措施07-05
危险源风险管控措施11-01
财务工作思路以及管控财务风险措施09-29
停电事故类别及处置程序08-20
岗位风险及防范措施08-19
担保合同风险及防范措施10-17
税收风险管控08-08
质量风险管控方案10-23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方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