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想遇上现实(共10篇)
1.当梦想遇上现实 篇一
一直以为,生活的艰难只在与金钱,现在明白,金钱,只是一部分原因。
小时候觉得,有梦就会实现,就算遇到阻碍,也能咬牙坚持,然后实现梦想。现在想来,那时太过纯真。
渐渐长大,当梦想与现实相遇,在困难面前,我们总是低头,换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却总也没有实现任何一个。
再后来,我们总算学会如何坚持,即使梦想被现实打的落花流水,梦想总能留着一口气,坚强的活着。
痛苦总能不定时的拜访你,将你折磨的欲死不能,但不经历痛苦,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坚强。
以前从不觉得自己懦弱,可经历过才发觉,自己并不坚强,我想,受过磨难过后,总是会变得坚强,于是咬牙坚持,最终还是成了那个期望的自己。
当梦想与现实相遇,请不要让梦想死掉,你总能依靠着梦想给你的期望,去拼搏,去成长,最后长成了你自己期望的模样。
2.当梦想遇上现实 篇二
2015年1月,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收藏与投资》以160页的全新面貌示人,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收藏与投资》承载重任, 整装待发。2015, 我们不做先知, 我们只做艺术的领路人;我们不做传话筒, 只还原最真实的艺术声音;我们不推荐画匠, 我们只推荐艺术家;我们不做井底之蛙, 只为将视野放于最广阔的全球;我们不被表象所迷惑, 只呈现最客观的市场。虽然艺术的起源仍然是“斯芬克斯之谜”, 艺术收藏的脉络也无从考究, 艺术投资的未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但我相信《收藏与投资》会为您拨开迷雾, 打开探启艺术的大门。我们很“贪心”, 因为我们的梦想是让中国的艺术家成为世界的, 让世界的艺术成为我们的。但我们的努力告诉我们, 2015, 梦想会照进现实。
2015, 我们希望自己不仅仅是艺术文化的传播者, 更是领航者;不仅仅是艺术“教科书”, 更是艺术“藏家通鉴”;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展示板, 更是艺术新人的发现者与培养者。当然, 我们不是盲目自信。因为我们不是孤军作战, 所有中国优秀的艺术批评家是我们的顾问团, 所有有使命感的艺术机构是我们不离不弃相携陪伴的盟友, 所有中国有梦想的艺术家是我们并肩作战的伙伴, 而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 是我们梦想实现的源泉!
我们希望从您买下您人生中第一件艺术品时, 陪伴在您身边的是《收藏与投资》;我们希望从您二十岁到一百岁的漫长又有趣的艺术生涯中, 我们不离左右;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成为您的挚友, 给您最贴心的建议, 最真实的忠言, 带您进入最壮阔弘丽的艺术世界。
3.当梦想照亮现实 篇三
梦想很遥远,现实很骨感。给我一个值得被爱的理由,就必须回答“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刚刚升起的朝阳,是积蓄力量之后等待盛开的花朵,是勃发生命开始梦想起航的发端。不同时代赋予了青春不同的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也给予了青春不同的解读。但决不是你笔下所描写的为了一种还很蒙眬的“爱”——当然,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比方说情窦初开的爱情,比方说对父母、对亲人、对同学的感情等等。心中有爱是温暖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同时爱也是无私的,正因为如此在当下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遗憾的是由于你年龄的缘故,或者你内心一直在渴望得到什么,但现实却没有满足你,或者他人在有意无意间伤害了你,因此你就失魂落魄而怀疑一切,进而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悄悄地舔噬自己的伤口,那无疑是渺小的,也是被人唾弃的。
我值得被爱——是因为我们要有值得被爱的理由。在父母给予生命的轨迹中,走过舒婷的致橡树,掠过顾城的黑眼睛,住过北岛的蓝房子,也亲近过世上许许多多,你永远也无法企及高度的人,最终悟出的是活着不仅仅是活着,当梦想照亮现实的时候,就如同故乡不仅仅是遍地黄花,而且还有宠辱不惊、尊严不倒。如果没有这些,甚至比这还有许多,就无法构成一个《我值得被爱》的理由。至少对一名备战高考的学生而言。
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常被问及的哲学命题。要想回答好这个命题,就必须探究当下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仔细想想,我们的时间是否应该在哀怨中作无谓的消耗,是否在矯情中就看透了人世间的尘烟?还没有开始就想到结束,那是懦夫的表现。时间应该去哪儿?对于学生,时间应该在书香中浸染;对于青年,时间应该在责任与担当中证明;对于父母,时间应该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温暖;对于老人,时间应该在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得到回望。
温暖他人,就是温暖自己;拥抱他人,就是拥抱世界。要常看梦想照亮现实的地方,而不要总盯着阴冷潮湿的角落——那是寄生虫生长的地方。要像那不废江河,大爱无疆;要学那乔丹、科比,还有种种为这个世界创造奇迹,永不言败的人,这才是大“我”之中值得被爱的理由。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胸怀,是走出小“我”,开始大“我”源头,这也是我们达则兼济天下的开始,期待着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4.“一带一路”,当梦想照进现实 篇四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习近平主席在今年首访中东期间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以“一带一路”为绢帛、以创新合作为笔墨、以共谋发展为气韵,中国与世界共同绘制的合作共赢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2014年秋,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晚宴上,习近平主席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介绍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这句名言。
同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
巧合的是,丝路基金投向“一带一路”的首单项目就跟“水”直接相关。2015年4月,位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卡洛特水电站被确立为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之一。习近平主席2015年4月访问巴基斯坦时,双方确定了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要领域的“1+4”合作框架。
能源,是激活中巴经济走廊的血液。多年来,缺电是困扰巴基斯坦民生和经济的一大难题,即使在伊斯兰堡,夏天经常每天停电12小时左右。让水能资源丰富的吉拉姆河涌水成金,将大自然馈赠的湍急水流转变为清洁电力能源,是巴基斯坦人勾勒40年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30岁的瓦西·海德尔供职于三峡集团南亚公司。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一项目将使巴基斯坦“通向发展和繁荣的光明彼岸,造福我们的同胞”。
“一带一路”也给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布局海外、升级产业链、打造品牌的梦想平台。三峡集团南亚公司驻巴总代表盛震东告诉记者,作为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在建的最大水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是集团打造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样板,也将为中国水电技术和标准走向海外提供一个典范。
共商、共建、共享,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今年1月15日,巴基斯坦政府决定成立以总理谢里夫为主席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更好地协调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日本外交学者网站评点说,中巴经济走廊将为巴“强力充电”。
上善若水。在通晓中文的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主席、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看来,习主席经常引用的这句话,展示了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真正含义,“就是要像水一样为所有人带来利益,而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回想起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的场景,达伊罗娃副校长至今心潮澎湃,“当时大学半圆形的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大家都为这位和蔼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所吸引,更为他表露出来的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意愿,以及他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激动不已”。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之后,中亚沿线要津翕然响应。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中哈边境重镇霍尔果斯口岸,就见证了新丝路唤醒后的蓬勃生机。201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光明大道”经济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同年12月25日,纳扎尔巴耶夫为“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的启用按钮揭幕。
“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是中哈共建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组成部分。作为哈境内最重要的物流中心,哈方对这一经济特区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它大幅提高哈中贸易额,并扩大中国与里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据统计,自“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投入使用以来,2015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近12倍,贸易额同比增长近10倍;进出区人员接近150万人次。
哈萨克斯坦铁路总公司(哈铁总公司)总裁马明告诉记者,今年哈铁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就是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特区,计划将其建成中亚最大的陆地港,“我们的目标是让通过哈萨克斯坦的中欧间物流量达到海运的1/10。”
支持马明雄心的是红红火火的中哈物流数据。据哈铁统计,尽管2015年受油价下跌和货币贬值影响,哈进出口有较大幅度下滑,但中国经哈萨克斯坦去往欧洲的集装箱货运却几乎增长1倍。哈铁还计划在这一经济特区投资建设220余公顷的工业园,引进先进的原料加工业、制造业、化工业和制药等行业企业入驻,以期打造哈萨克斯坦未来经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方更在万里之外的欧洲腹地。目前,连通中国和欧洲的铁路在霍尔果斯北面穿行数公里后转向俄罗斯,最终目的地是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铁路大动脉的终点。法国《世界报》作者伯努瓦·维特金在实地踏访霍尔果斯口岸后感慨,只要欧洲人开始在回程的列车中塞满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条横贯亚欧大通道的线路有望实现“汽笛一响,黄金万两”。
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副校长达伊罗娃看来,中国领导人倡议的“一带一路”也是民心相通和人文互鉴之路。在她的奔走推动下,该校成立了中国文化中心,“我最大的希望是能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到中国学习,促进中哈文化交流和感情联络,也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三)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道尽古代海上丝路舳舻往来的贸易盛况。经宋元海上丝路贸易胜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后,海禁渐严,海上丝路的帆影离中国渐行渐远。
2013年10月3日,在西行发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到一月后,习近平主席南下“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在印尼国会演讲中首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习主席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利共赢愿景娓娓道来。
2010年,东盟成员国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把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减少政策障碍等作为优先行动领域,把提高东盟一体化水平、国际竞争力、民众生活水平等作为主要目标。但总体规划的实施遭遇了资金、制度等众多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正是紧紧抓住了互联互通这把打开梦想大门的钥匙。
海上丝路的宏伟蓝图中,中国轨道交通正在为实现东南亚域内的互联互通梦穿针引线。
2015年12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开工奠基仪式在万象举行,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亲自挥锨,为老挝史上这一最大规模基建项目填土奠基。中老铁路贯穿老挝国内,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承载着老挝从内陆“陆锁国”到“陆联国”的转变之梦。
一周后,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在泰国大城府启动。这是泰国首条标准轨复线铁路,总长度约845公里,也将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中泰铁路项目将与中老铁路相连,实现中国与泰国铁路的互联互通。纵贯中南半岛的泛亚铁路“主骨架”初现雏形。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万高铁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这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首条高铁。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后,从首都雅加达到历史名城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3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这是中国在海外全程参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首条高铁,也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5年7月,由中资企业牵头组建的“东盟制造中心”在马来西亚正式投产。该中心具备每年制造100辆动车组的能力,并兼营电力机车和轻轨车辆等全系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它的成立,标志着马来西亚成为东盟首个拥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的国家。
2015年4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万隆会议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诠释了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计利当计天下利。从雅加达到万隆,从昆明到万象,从中国到泰国……“一带一路”融通的不仅仅是空间和距离,更是“中国梦”与“亚洲梦”的互联互通,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梦想的相融相通。
正如俄罗斯《导报》刊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
(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埃及苏伊士运河之畔,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在广袤的沙漠中拔地而起。城内厂房、街道干净整齐,绿树、花草装点每个角落,大型运输车川流不息,与城外一望无垠、寸草不生的荒漠恍如隔世。这座新城就是堪称中埃经贸和产业合作标杆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的黄金契合点。合作区起始的1.34平方公里早已全面建成,2015年11月30日,埃及政府向承建方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新移交2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今年1月21日,正在埃及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项目揭牌。
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古丝绸之路成为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引导下,2015年9月,中埃两国签署《中埃产能合作框架协议》。
“埃及人可以接受美国大片、美国快餐,但是实实在在的经济项目,我们更想跟中国合作。”埃及经济学家萨义德·阿尔说:“两国具体情况不同,埃及并不一味追求双边贸易数字上的平衡,而是愿意找到与中国共同生产、经营的领域,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合作区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并经受住了当地局势一度动荡考验,起步区已吸引了一批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的中资企业,以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巨石为例,其投资不仅弥补了埃及在玻纤领域的空白,也让埃及跃居世界第三大玻纤生产国。目前,在园区工作的埃及人已有2000多名。
“埃及人将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视为‘埃及梦’,而合作区项目则是‘埃及梦’开始的地方,”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董事魏建青说。
在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冰冰看来,由于阿拉伯国家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各国的对接方式是灵活和多方位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把’钥匙,而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
(五)地中海,诸多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融汇圈,欧洲列邦海洋争霸的舞台,近代环球航海的起点,也曾是古代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的交汇终点。
希腊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地中海东端,早在公元前5世纪初就已是古希腊和地中海沿岸主要港口。比港内陆可延伸至巴尔干地区,海运辐射可至地中海、黑海、北非等周边地区。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比港正在迎来堪比昔日辉煌的历史性机遇。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过境希腊期间对希腊领导人表示,中方愿意同希方一道努力,使希腊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和中转站,让两个古老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今年1月20日,负责推进希腊国有资产私有化的私有化基金宣布,当天接受了中国中远集团对比雷埃夫斯港的投标,中远成为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私有化项目的“首选投资者”。如果一切顺利,这意味着中远集团在接手经营比港部分码头5年多后,有望进一步扩大投资和运营规模,将比港打造成“中欧陆海快线”的南大门。
而在中远集团接手之前,受希腊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比港一度破败不堪:集装箱堆场混乱不堪,靠港船舶压港严重,港区门口卡车堵塞长达5公里,绝大部分船东弃港而去……
中远接手后,很快以行动回应了当地关切。中远比港公司2010年6月正式接管二、三号码头的运营权,当年吞吐量为68.5万标准箱,到2015年已增至约300万标准箱。传统海运大国希腊的支柱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债务危机高峰期间,希腊失业率猛增,而在中远接管的两年多内,比港为当地人直接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在希腊近年来此起彼伏的罢工浪潮中,中远码头的工人从未罢工一天。
希腊国际海运联盟前主席阿尔万尼蒂斯说,中国投资增加了比港的运量,对希腊海运业和希腊经济大有帮助,“由于希腊在东地中海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信这一愿景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比港和整个希腊经济的价值”。
历史上,来自地中海沿岸的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均曾带着对丝绸之路起点的憧憬,长途跋涉抵达古老的中国,将当时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叹为观止的中华物产介绍到了欧洲。
如今,“一带一路”正在重新塑造中国和欧洲的地理经济,创新中欧合作范式。欧盟高达3150亿欧元规模的“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探索中欧发展战略对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实践对接。中俄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英国探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和“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与“一带一路”对接,德国筹划“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机制。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义新欧、哈欧……连通中国内地与欧洲的国际班列在欧亚大陆上穿梭。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从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从国际关系视角看,“一带一路”开启了“共赢主义时代”,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
今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在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的注视下,习近平主席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点石成金”,凝聚了大大小小国家合作共赢、梦想成真的共识。
5.当梦想遇上现实 篇五
---对《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赏析“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十八岁,是充满阳光灿烂与美好梦想的日子,刚刚走出了梦幻的花季雨季,青春涌动的我们多么想去探寻一下更为遥远的世界!渴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摆脱所有的约束与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发挥自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带着这种兴奋、好奇,与渴望,十八岁的“我”踏上了出门远行的追梦之旅。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用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初次出远门内心的漂泊茫然,同时也暗示着出门远行并不会一帆风顺。“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 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我”出门远行一天的奔波。以欢快的节奏充分抒发了“我”出门远行的兴奋心情。“你走过去看吧。”是的,远行的路要靠自己探寻,远行的意义要自己去领悟,复杂的社会同样需要自己去闯、去适应。自己不去试过,又怎会甘心。有些事情年轻时决定了就去做。即使处处碰壁也在所不惜,因为那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我”从头至尾都惦记着旅店,虽然偶尔“我还没为旅店操心”。“旅店”象征着“我”心底的希望和力量,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路途中必需的动力。而那没有具体地方的旅店便是“我”生命中所要永恒追寻的理想家园。“我”也许会在快乐时暂时忘记理想,但当迷惘不知所措时,理想又会占据“我”的心房。所以远行的途中不能没有“旅店”。“那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 “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老乡”、“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这是年少初与外界接触单纯的心理,说不清是可爱还是幼稚。其实陌生人之间很容易打开话匣子,因为对彼此的不了解和无所顾忌。这场聊天很可能让你很新奇愉快,但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或知己,却一定是建立在生活中长期磨合互助的基础之上的。“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 眼前的小小功利却令“我已经不在乎方向”,失去了选择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见青春年少的“我”依然不太成熟,极易被所谓的物质利益所左右,难以辨别现实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原以为“我”的远行就要这样继续下去,平淡无奇。然而接下来却发生了一系列悖于常理却又合乎情节的荒诞经历,把整个平常的远行推向了高潮,扣人心弦。首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他“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而且还要“我”在车开得飞快时爬出驾驶室到车厢里去拿苹果。当“我”问他到哪里去时,他说“开过去看吧”。其次表现在“我”不知目的地旅行上,“我”对找旅店也“根本不在乎”了,“我”似乎和那位司机一样,“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他在汽车抛锚后“漫不经心”修了一阵后,又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做完以后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接着,五个骑自行车的农民到来,他们似乎是毫无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我”打倒在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无动于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小说的荒诞色彩越来越浓。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被第二批来抢苹果的人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此时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荒诞性的描写呈现的是一个强烈的冲突:“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这是“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司机与其他人一起形成了“我”不能理解、给予“我”狠狠打击的“世界图景”。但正因为其“荒诞”,从某一方面把“真相”浓缩了,使之更醒目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寓示着“我”出门远行遇到的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最终“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 “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虽然“我”被打倒在地的虽显得很无奈,但“我”心里不甘被打败;尽管现实世界极其的冷酷与荒谬,但“我”却绝对不会轻易向现实低头。
虽然“我”在心中把社会美化了,但它残酷的一面仍旧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眼前。社会中人的冷漠与伪善在司机拒载,以及他听说自己的苹果被抢劫时不仅毫不在意,反而对“我”的伤口幸灾乐祸等事件中一览无余;他们的势利与贪婪在“我”连续两次捍卫苹果的战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他们的出击更是在“我”的遍体鳞伤中成为不可
磨灭的事实。尽管社会是冷酷的,但“我感到着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他信我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可见,“我”在遭受挫折后并没有失去希望,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我”寻找的“旅店”其实就是自己的“心窝”,换句话说,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十八岁的孩子就是这样,不论前面有不少艰难险阻,我们总可以看到好的一面,因此我们从不放弃希望,失去信心。虽然有时候我们把世界想的太简单了,但它也同样会磨练我们,而希望则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动力。
以上就是十八岁的“我”在初次出门远行中一些荒诞的经历,以及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透过作者笔下那荒诞离奇的情节和新奇独特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远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到种种的艰难和挫折。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灰心丧气,而应在心里保存一分希望和勇气,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这也是成长中的收获。
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的确,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余华正是用一种极而言之的“仿梦”的方式,生动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无常和青年人在这种荒谬人生面前的深刻迷惘。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其具有了很强的审美张力。小说中给我们的那个事件如此地突然和不可思议以至于我们认为那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然而那正是余华所探寻到的“真实”世界,那就是小说中所要表达出的真实。“我”在十八岁出门远行,接受教育,认识世界,最后长大成人。十八岁在这里当然有象征的意义,意味年轻人进入成人世界,初步认识成人社会的法则,进而渐渐成熟与成长起来。
余华曾坦言:“当我发现以往那种就事论事的写作态度只能导致表面的真实以后,我就必须去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寻找的结果使我不再忠诚所描绘事物的形态,我开始使用一种虚伪的形式。这种形式背离了现状世界提供给我的秩序和逻辑,然而却使我自由地接近了真实。”其实他认为现实中的真实并不真实,他所提倡的真实是现实中的我们认为的荒诞。他是用表面的荒诞来写表面的真实,好让我们看清真正的真实。《十八岁出门远行》不再是模写、再现、反应一个现实的真实世界,而是虚构、想像、创造一个艺术的真实世界。
这篇小说非常简单纯粹,没有一点华丽的词藻,在叙述上平铺直叙,不带有任何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趋近虚无的状态,使得他的文字有了无限的可能。余华使用一种
“虚伪的形式”描绘事物形态。这种形式放弃了常规世界提供的规则和逻辑,而寻求自由自在的更为贴近精神世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在脱离常识的正确逻辑系统下运行的语言形式。这种新奇独特的语言形式,不仅具有自言自语的节奏美,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更描绘出了人物背后隐藏的个人情绪与内心感触。让了你不仅了解了少年初涉人生的热情洋溢、朝气蓬勃又富有幻想以及荒谬世界的冷酷残暴,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个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当然《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妙处不仅体现在它的情节和语言上,它更妙在引起了我们这些同龄人许多的共鸣与思考。前不久刚刚从十八岁步入到十九岁的我,也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出门远行,带着与十八岁的“我”一样的兴奋、好奇与渴望,我不远千里来到了美丽的成都开始了我的大学四年的求学之路。都说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是如此的复杂,但也只有通过自己用心去体验和经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和认识,虽然这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挫折、打击和失败,但要记住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十八岁的我曾经亦渴望出门去追梦,现在我庆幸自己终于能够带着那美丽的梦想开始远行了。虽然大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开始的时候我甚至还有些失望和迷茫。但无情的现实却让我变得更理智也更成熟了,我依旧没有停止我那追梦的脚步,我努力的在寻找属于我的“旅店”。而现在我也更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我始终相信梦就有希望,努力才会成功。同时我也深深地相信自己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虽然当梦想照进现实时,美好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会显得苍白无力,但经历过现实的无情打击与磨砺之后,我们会变得更成熟,追梦的脚步也将更坚定。
6.当销售遇上借口 篇六
好多营销员总是为自己的业绩不好而摇头叹气,觉得上天对自己真是不公,同样在一个公司,销售同样一件商品,为什么别人都能够取得很好的业绩,为什么自己却不能够成功呢?
其实,这又哪里能埋怨别人呢?
销售是一项压力巨大的工作。在压力面前,好多销售人员,尤其是刚入行的销售人员,总是有一种逃避的心理,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寻找一些借口,以便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去开展业务。有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够有一个好的业绩呢?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销售是很难的工作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在找借口。销售冠军之所以成为冠军,不是因为他们失败得少,而是他们失败得足够多,被客户拒绝得足够多,所以他们的成交量也就足够支撑他们成为销售冠军。而一般人总是找借口,不愿意尝试失败,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有的销售人员会给自己找借口:产品不好、客户没有需求、客户不听我电话、客户不听我解释、我对产品的功能了解不够、甚至是我们的产品太贵等等。借口是找到了,可是一点也经不起推敲。产品不好,那么为什么其他销售人员可以销售出去?客户没有需求,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寻找有需求的客户,非把时间浪费在没有需求的客户身上?客户不听你电话,为什么其他销售人员的电话比你打通的多?客户不听你解释,那么你为什么不说一些客户愿意听的话?你对产品的功能不了解,那么你为什么不停下来,不去当 “会说话的说明书”?为什么不好好把产品的功能了解清楚再去销售?我们的产品太贵,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思考你的目标客户是否准确?
如果找借口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功,那么这个借口就有用。可是找借口只能让我们更失败,那么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成功的人寻找原因,失败的人寻找借口。如果可以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不断改进,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相反地,一味地找借口为自己的失败行为解脱,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一段时间,我突然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愿做,每天要出去做业务的时候,就给自己找个理由,今天我要制定个计划,就不去拜访客户了吧;明天我要开会, 就不出去了吧,
总之,千方百计自己找一个理由,不出去拜访客户。结果,那个月我的业绩竟然下滑到了谷底,受到了领导严厉的批评。
痛定思痛,我努力寻找自己业绩下滑的原因,突然发现,业绩会下滑正是因为我为自己找到了太多的理由。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喜欢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因为理由使得我们轻易摆脱心理上的负担。可是理由的背后是什么呢?这些理由真的能够站得住脚么?如果这些理由不被接受又怎么样呢?
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总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都显得冠冕堂皇,有时甚至连自己都相信了。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
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以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致使工作毫无绩效,业务荒废。
寻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但长此以往,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争取成功,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
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注定会在自己的“借口”中堕落。
所以,为了自己的成功,就要摒弃所有的借口,给自己制定一个完美计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
7.当东方遇上西方 篇七
一、跨文化比较古代东西方服饰文化
东方服饰文化的形成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形成的, 西方服饰文化则是随着文明的转移, 跨越三大洲不断书写成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所以东西方服饰文化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当东方服饰文化遇上西方服饰历史, 就像是看见了小镇的婉约, 见证了都市的繁华;赞叹着东方服饰的神秘和独特, 欣赏着西方服饰的张扬与经典。当东方遇上西方, 当西方的紧身胸衣设计遇上中国飘逸的宽衣大袖, 当蓬帕杜夫人遇上杨贵妃, 当拉夫领遇上凤冠霞帔, 刚柔并换求自我,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隔阂, 共同营造属于服饰文化的一片天, 虽然荒诞, 却也自然, 因为世界一直上演着一场东西方服饰文化的精采对话。
1. 古代东西方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纵观东西方服饰文化史, 我们可以发现, 东西方服饰文化都有不同时间的突破点,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战争总会对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 刺激旧的服饰文化模式崩溃, 审美观被瓦解, 通过各民族的并存和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竞尚富丽的模式, 促使着服饰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使服饰文化越发的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令人眼花缭乱却又为之兴奋, 在东西方, 不同时空不同程度上共同推动着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
例如, 在东方, 战乱不断、悲剧时代的魏晋南北朝, 是一个在中国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时期, 社会的动荡不安从新的方面刺激了服饰向自由的空间发展, 把人们从传统的礼制束缚中解脱出来, 向褒衣博带的风格方向发展, 佛教的盛行, 玄学的流行, 使得东方服饰文化追求服饰构成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崇尚自由, 重视情理结合, 追求一种超凡脱俗、飘忽欲仙的自然之感。这一时期的男士服装以大袖杉为代表, 服装日趋宽博, 《宋书·周郎传》记载说:“反一袖之大, 足断为两, 一裾之长, 可分为二。”足见这种长衫的宽大, 穿着不拘于礼法, 与之前的周汉礼制服饰制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时期女装也受褒衣博带风格的影响, 以穿大袖杉为时尚, 腰间束腰, 两腋上收线成弧线垂过臀部形成袖子, 下着裙子, 下摆层层重叠, 下长曳地, 裙摆幅度宽广, 并且开始流行帔, 帔来源于外来的佛教艺术, 与当时的玄学思想相吻合, 迎合了人们的审美观, 所以得以流行开来, 并被不断的演变, 这一服饰组合, 走路时随风飘动, 妇女们的迷人身姿随服饰自然的展示, 而束腰与大袖宽裙摆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吴均《与柳恽相赠答》中曾描绘到:“纤腰曳广袖”, 也让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服装意境, 从而让我们体会到这一时期服装的频繁碰撞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的碰撞与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在中国服饰演变史上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它承袭了秦汉的旧制, 却又融入了异域多民族的风采, 打破了传统, 并且也深深烙上了宗教的痕迹, 因为有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和多样, 才开启了隋唐服饰宽松与开放的时代, 继而才能书写出属于东方服饰文化圈盛世瑰丽的华美篇章。
再而言之, 在西方, 也有在其服饰文化发展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时期——哥特式时代的服饰文化。哥特式时代服饰文化开始于十字军东侵之后的十二世纪中期, 是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的第二大国际性时代。哥特式时代是西方也是世界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 从这一时代开始, 服饰的剪裁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彻底的被分离出来, 向三维空间方向发展, 西方服饰重视人体美, 展示人体的性差异, 不忌讳表现性感, 追求曲线美由此诞生。这一时期的服饰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之间的多余面料, 更贴合人体, 并且运用“dart”, 也就是现代我们所说的“省道”的方法, 从袖根到裙子的下摆加入了很多不规则的三角形的面料, 在腰身处形成棱形空间, 从而形成了一个过去不曾有的侧面, 也就从这一刻开始, 东西方服饰的构成观念和方式都彻底的分道扬镳, 更由此开始了西方服饰文化引领世界服饰文化潮流的时代。
我们不可否认, 我们中国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但那是属于前现代二维平面剪裁的结晶, 不属于现代的三维设计, 所以从哥特式时代开始, 西方服饰文化就成为了先进的服饰文化, 对人类的服饰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
2. 古代东西方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审美共通性
虽然东西方服饰文化各有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突破点, 也各有各的精彩, 但是我们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清晰的发现在很多方面, 东西方服饰文化是有很多相同点的, 也许方法和表现手段不一样, 但是最终要表现的效果和初衷是形同或者相似的。
有人曾经说过:“女性的优雅是与束紧的胸腰和花瓣状膨大的裙摆造型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东西方服饰中都有精彩的体现。以束腰为例:我发现用束腰强调腰部线条、勾勒出完美的曲线造型、塑造女性身材窈窕的古今中外的例子屡见不鲜。美国曾有科研小组研究了从1500年至1799年间的英语文献, 发现称赞“蜂腰”的作品竟有34万5千多份, 在公元100年到300年的印度史诗中, 有35处提到了细腰, 而中国从公元400年到公元600年的古诗中也有十七首体现了对纤细腰肢的情由独钟, 从而都印证了古今中外皆好细腰, 更可以看出束腰款式服装的流行和受欢迎程度。曹植《洛神赋》中描写的洛神是“肩若削成, 腰若约素”, 而据史书记载, 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妃卡特琳娜·德·梅迪契的嫁妆中就有紧身胸衣, 可见当时是多么强调女性细腰之美。直至今天宽腰带和紧身胸衣也一直备受女性的欢迎, 也是对那些时代服饰的延续和演变, 东西方的女性们跨越时空, 纤腰袅袅, 在东风里, 逞尽娉婷姿态, 各显魅力。
与纤腰相对的就是宽大的裙摆, 孟浩然“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的诗句中描绘了中国服饰中的宽大裙摆, 运用多幅面料营造出的是“裙拖六幅湘江水”的美丽画面;与之相符的是西方服饰中裙撑的出现, 使裙子膨大, 裙摆肥大, 运用不同装饰方式呈现出多种优美的裙摆造型。延续至今天的鱼尾裙摆和大拖尾裙摆仍然是现代礼服系列服饰中的经典款式和流行元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服饰文化是统一在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的, 有着很多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虽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关键点、变化各有不同, 服饰文化也各特色, 但无论东西方服装是怎样的变化, 风格特点是怎样的演变, 无论是谁遇上谁, 无论谁和谁共占一片天, 它们总是负载着历史的缩影, 凝炼着传统的文化, 都是带给人们无比震撼和感动的灿烂文化, 所以东西方服饰文化在这样的韵味下各具风格却是同样精彩, 共同推动着世界服饰史的发展。
二、跨文化比较现代东西方服饰文化
正如之前所言, 战争总会对服饰文化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引领者服饰文化的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 东西方服饰文化所处的地位也不同, 两者也在不同的轨道上发展。
随着社会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东西方服饰文化是不断碰撞、融合和创新的。一开始身处于民族存亡关头的中国现代服饰文化, 经历着艰难的服饰变革, 但是庆幸结局是可喜的,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与演变使我们在主动或被动的汲取西方服饰文化的同时, 也保留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和可识别的文化特征。中山装是西方剪裁技术与东方传统文化巧妙交融的成功作品, 款式上寓意着东方文化中庸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也包含着礼、义、廉、耻的四维道德标准。旗袍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 不断进行着款式的改良, 是现代最能代表中国女性别样美丽的经典服饰。而西方服饰文化则是百花齐放, 无论是现代女装的形成, 还是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业的诞生;无论是年轻风暴与迷你裙的流行, 还是现代时装发布会的确立;无论是复古风潮的引领, 还是名牌效应的运作, 西方服饰文化都为我们全面展示了现代服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复杂的审美形态以及文化形态, 以强者的姿态成为了现代世界服饰文化体系的主体。
不可否认, 中国的现代服饰文化是一种对强势服饰文化必然的学习, 西风东渐带来的科技物质与时尚文明建设融入到以东方民族传统为底蕴的服饰中, 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韵味。而到今天, 其实人们人们已不再只着眼于当东方遇上西方, 反观之, 当西方遇上东方时, 西方人也被东方的艺术、神奇的智慧, 玄妙的哲学宗教观而感叹, 多种东方元素被西方设计师重新排列组合, 都赋予了它们不一样的含意, 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视觉冲击。
所以说东西方服饰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不可阻拦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 两者的交流从陌生, 到相互遇上, 再到东西方互相取经, 最后互为交融, 在对立统一之中产生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在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是一方面保留自身的特点, 同时又不断刺激启发和丰富对方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比融合更重要的创造力, 但是这个过程和过程中借鉴及创新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 两者的角色的也是不断转换的, 当很多东西都消亡的时候, 那些服饰留下来的, 在现在看来, 不仅仅只是历史, 而是活着的东西, 为许多不同地域的设计师提供了不同的灵感来源。其实我们应该明白, 今天我们说当东方遇上西方, 对东西方服饰文化进行对比, 不仅仅是把重点放在服饰文化的融合和复兴上, 更是在融合和复兴中实现世界服饰文化的新兴, 这样的实现才会更有意义!
三、总结
当东方遇上西方, 东西方服饰文化不该各自独占一片天, 因为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不光西风东渐, 也要让西方亮起东方的明灯。在跨文化的视野中实现东西方服饰文化共占一片天, 让世界服饰文化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渲染出一个缤纷色彩的未来。
无论是东方的宽衣文化, 还是西方的窄衣文化, 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无论经历怎样的时间隔阂, 无论有着怎样的地域差异, 即使是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空间, 东西方服饰文化都是共存的永恒神话。正如Ralph Lauren曾经说过:“我相信服装最终会超越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当岐.《西洋服装史》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
〔3〕华梅.《中国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年.
〔4〕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
〔5〕刘芳.《中西服饰艺术史》.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6〕华梅.《服装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
〔7〕张晟.《时装的觉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年.
8.当梦想照进现实 篇八
中了梦想的毒,中了外面世界的毒,中了他乡的毒。解毒只能有一法:梦想移植。
当面临重大打击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萎靡不振,完全垮掉;第二种选择是勉强恢复到正常状态;第三种选择是把挫折看成是上帝所赐予的重大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力创奇迹。
——IBM创始人沃森先生
套用下沃森先生的话,当面临追寻梦想与安守现实的抉择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抛却现实,直奔梦想彻头彻尾地不食人间烟火、只问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第二种选择是每天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既贪图梦想的华美又放不下现实的优惠,身体与心灵都遭受着煎熬。
第三种是把梦想踩在脚下,永远只活在现在时,现实即梦想。
其实第一种选择和第三种选择都会让个人得到无限的解脱知道取舍的人总是离梦想更近步,现实太残酷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太贪婪。
当梦想照进现实,才发现现实丑陋得无法停留,当梦想照进现实,才发现现实世界残缺又苍白,当梦想照进现实,才发现有梦想的现实才是生活的意义。
他乡,彼时,那人……为何不能成为故地,今天,此君?
轻捧他乡的一株青草,转身将它种入故乡熟悉的土地;轻掬彼时的一泓清泉,转身将它注入今天的玻璃瓶内,轻吻那人的微烫脸颊把它框入此君的人生记忆之中。
梦想移植术,人人以为它可化腐朽为神奇。
人类科学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造血干细胞都可以被移植,甚至孕育一切可能的子宫都可以被移植”的发达社会中。移植小小的远方梦想,并不算奢求。
然而的确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了。在他乡看起来那么自然的价值观移植到故乡来却是百般地碍眼 在那时闻起来清香扑鼻的气息移植到今天却发出淡淡的铜臭气息,曾经在山中跳跃不已的那颗心移植到近处却如同死灰。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
梦想移植中有酸辛,作为栽培者需要付出一定的风险成本才能有所收获,当然也有快乐 如果坚持梦想勇往直前当梦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其树下乘凉的快乐惟有栽树人才知道也有感慨原来梦想在异乡是简单的梦想,到了故乡却成了复杂的现实,就连收获也无法平静那一颗激动的心。
9.当“鲜花”遇上“毒花”总结 篇九
观看总结
田家河幼儿园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七日
当“鲜花”遇上“毒花”观看总结
近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是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为了贯彻落实禁毒教育活动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在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教师、幼儿、家长认清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生不涉毒、校园无毒品”,我园开展了有关禁毒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田家河幼儿园成立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园长为首)领导组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制订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制度计划,组织和监督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幼儿园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校园网平台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禁毒立场、方针、政策和禁毒决心,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在教师、幼儿、家长中进行毒品的预防教育,把禁毒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根本,在学校、家庭内进行禁毒宣传教育,营造了一个人人知法守法的禁毒氛围。
在活动期间,田家河幼儿园进行了“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讲座,在学校健康教育中,重点宣传了毒品的基本知识和严重危害。各班还举行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了当“鲜花”遇上“毒花”CD光盘,在班会上,教师们利用儿歌、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宣传防毒知识。大家在学习毒品有关知识的同时,了解了我国禁毒工作的成效,增强了禁毒的信心和决心。
10.当窃贼遇上奇奇作文 篇十
奇奇是一把锁,他住在小明家,平时小明的家人对他很好,每过几天就要擦一擦奇奇。
小明和他的家人出去了,奇奇很困,打了好几个哈欠,想美美的睡上一觉,就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一阵吵杂的`声音把它吵醒了,原来是两个鬼鬼祟祟的人,他们两个各拿了把细小的钥匙在捣鼓着什么。
奇奇见了害怕极了,真想大声喊出来,让小明的邻居们来抓这两个贼,可是他又一想,这样会打草惊蛇呀,两个贼就会跑掉了,于是奇奇就等啊等,终于听到“咔嚓”一声,小明家的门被两个窃贼打开了,他们溜了进去。奇奇立刻大喊:“抓贼啊,抓贼啊,我们家里有两个贼!”
小明家的邻居们听到了,立刻赶到了小明家,寻找这两个贼。两个贼听到了奇奇的声音,吓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但是他们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觉得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摇大摆的从小明家逃出去,于是就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小明的邻居们没有找到贼,就准备回去。奇奇见两个贼没有被找到,猜他们一定是躲了起来。于是就大喊:“他们肯定是躲在哪个地方了,都没见他们跑出去,快仔细找找看!”邻居们听了,又仔细的找起来,果不其然,小明的邻居们在窗帘后面找到两个窃贼,他们把两个窃贼送到派出所,窃贼在派出所里度过了两个星期。
小明和他的家人回来,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感激奇奇,对他说:“谢谢你奇奇,如果没有你,我们家就会丢失许多财物。”奇奇笑着回答说:“没事没事,你们平常对我这么好,帮帮你们也是应该的嘛。”
【当梦想遇上现实】推荐阅读:
当梦想与现实相遇10-12
作文赏析-当梦想照进现实07-06
“一带一路”,当梦想照进现实09-03
遇上你,是我的缘10-02
作文 内向的男孩遇上内向的女孩08-09
梦想照不进现实作文08-14
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10-04
让职场的梦想照进现实07-02
我的梦想当一名老师作文500字09-04
梦想与现实大学生中国梦心得体会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