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共6篇)
1.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篇一
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方案
(小屯镇第一初级中学)
为进一步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不断激励和引导公司职工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为建设文明单位、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公司党支部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宣传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着力建立并壮大公司青年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敬老院和学校,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种民生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主要目标
认真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结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服务意识。
三、活动内容
1、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倡导青年志愿者做到时时学、处处学。不仅要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更要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月份,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到结对社区、结对村进行家用电器、电脑、水电等维修服务。
2、开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公司志愿者,到烟雨社区发放关于污水处理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传资料。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可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3、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捐赠文具、学习用品等,通过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捐赠的形式奉献全体志愿者的一片爱心。
4、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小屯村和敬老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退休老职工、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里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幸福生活,安度晚年。
5、开展“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校党委和团委组织的相关活动,组织志愿者维护交通秩序等;同时让志愿者参加文明“道德讲堂”活动,让志愿者在通过歌唱党、歌唱祖国的活动中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6、开展倡导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去七一广场捡垃圾、植树护绿等实践活动,强化职工的生态环境意识;进社区、结对村宣传低碳理念、节能减排,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和节约意识。
7、开展“全民健身、健康生活”文明健身活动。组织文化体育志愿者,利用我校的文体设施,在工作之余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活动。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公司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加强宣传、积极动员,让全公司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全面参与到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当中。要认真策划好服务项目,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结合本校工作实际,精心策划组织,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活动内容的质量。
2、注意形象、遵守纪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有志愿者服务队伍旗帜,志愿者要佩戴文明志愿者臂章,在开展志愿者集体活动中,要注意个人言行举止、维护公司文明形象。因工作等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志要向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人请假。
3、主动联系,形成合力。文明志愿者服务队要及时向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在财力、物力和时间上取得领导支持。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协调配合。要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自身能力开展服务。
小屯镇第一初级中学
2.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篇二
一、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性
(一) 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在有条件行使社会责任的前提下, 积极参与社会文明构建活动极具必要性。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爱心公益事业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不计劳动报酬的同时进行社会价值的创造, 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青年群体的贡献力量。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 促进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环境。社会和谐氛围需要爱心的传递方式去营造, 志愿者的活动成员都是自愿参与性质, 在资源的前提下对活动效果的质量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青年是社会活动的主要群体之一, 在弘扬社会精神文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 促进高校青年德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各个高校普遍都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积极参与可以有效促进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首先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以学校为主办单位, 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参与人员, 活动体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到活动中来, 这有助于学生对社会自我认知的积极心态, 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公益事业的伟大意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受到自己存在于社会的价值, 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象针对性不固定, 有时针对弱势群体, 有时针对公共物质建设。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 开展“社会劳动, 愉悦大家”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去当地的各个公交站点打扫卫生, 擦公交站牌、座椅等公共设施, 这样有助于锻炼青年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有些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服务他人, 增添生活色彩。比如去敬老院或孤儿院探望弱势群体,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 更加深刻的去感悟尊老爱幼的道德素质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学生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意义缺乏认知
在校学生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倚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换的教学活动质量的稳步提高。因此, 学生对志愿者活动意义的认识是否全面, 直接影响活动质量的实现效果。现代教学环境下, 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性较强, 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很多学生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涉及到任何评奖制度, 而且浪费业余休息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加上现代青年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极为普遍, 在意识上对帮助他人, 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责任感淡薄。志愿活动的开展是没有任何劳动报酬的去义务劳动, 这种情况下学生学生更愿意去做兼职, 进而直接的满足实际的自我需求。总体上来说, 高校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极为普遍, 在思想认知上忽视志愿活动的实践意义。
(二) 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是举办志愿者活动的主体, 对活动的整体开展构建一个良性的管理体制极具必要性。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有效机制建设, 直接影响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开展质量。在很多高校, 学校盲目的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形式化主义盛行, 在个根本上对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意义不够重视。学校对活动的投入力度不够, 就会导致在支出经费上的不足现象出现。志愿活动都是不计劳动报酬的组织性活动, 活动的开展经费都由学校来支付。学校没有一个完备的经费管理制度, 在活动环节上就会受到辅助工具配备的限制。志愿者活动成员参与的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没能给学生进行志愿活动课程培训工作。现在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极为普遍, 导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滥竽充数。除此之外, 就是缺乏专业性的管理者对活动进行环节指导。
三、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 创新完善志愿者活动的人际组织形式
参与成员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进行实践活动的创新首先要从人员入手。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进行人际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管理, 推进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和谐氛围。首先,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制, 设置青年志愿者协会。选举出协会的会长, 制定相关管理部门并进行部长的人员排定。对志愿活动的管理者进行权责明确的分工, 保障活动环节上实现最佳效果。积极大家互联网互动平台, 与其他高校建立志愿活动合作关系。增进双方学校间的志愿活动体制的相互完善。利用互联网的公开性, 搜索社会急需的志愿活动对象。针对实际情况的详尽了解进行实践活动主题的设定, 有助于志愿活动的实践意义。如:盐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践措施的开展, 全民行动的参与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的积极性。开始市容市貌美化工程建设, 整体上提高了全民环保意识的有效提升。对志愿者活动的轰动效应产生一定影响, 促进更多的志愿者积极组织大型实践活动, 美化城市建设学校就新闻事件展开实践活动, 学校就次事件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志愿者协会成员进行社会实践环卫工作。帮助环卫工人减轻劳动负担, 分享社会劳动的价值意义。
(二) 创新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特色化和针对性
高校青年的志愿者活动形式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尊老爱幼、扶困济贫、环保劳动等简单实践模式。想要有效提高活动质量, 必须创新活动的实践形式, 促进活动模式更具特色化和针对性。是学生可以快速的对活动开展的意义进行认知定位, 有效提高志愿活动的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参加到实践中来。首先学校要提高志愿者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争取修得学分, 使志愿者活动成为学院的教学特色之一。当志愿者活动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有所上升之后, 及时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内容设定。使志愿者活动在一个良性的管理机制下, 成为拥有特色活动形式的教学活动。
总结
综上所述, 创新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模式极具必要性。促进活动更具社会实践的社会化意义, 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参与社会环境中更好地认识社会。当下高校的青年学生是为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群体, 对青年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服务品格, 有助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进社会、适应社会。学校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不断创新和实践, 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为了有效实现新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发展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各个教育领域都在进行着专业教学创新研究的同时,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等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开发。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健康发展, 是当今各大高校即将向社会输送大批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相关问题, 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创新策略,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办稿[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2) .
[2]胡兴祥, 刘兴民.关于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几点思考[J].合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3]熊剑, 魏承帅.我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今日南国, 2010, (7) .
[4]张春旺, 严娅.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10, (10) .
3.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篇三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思想教育将会影响一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中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关心他人、珍惜生活的优良品质;同时,作为社会生活的浓缩,志愿者活动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干的大舞台,提供了锻炼胆量、培训技能、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有利环境。这些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本课题认为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贯彻文明礼仪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做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者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推进城市文明、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以能够参加志愿活动,从事这项高尚事业而自豪,踊跃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把“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开展五城同创”的主题贯彻始终,投身各个领域的志愿服务,让志愿者旗帜飘扬在济阳的各个角落,让爱心、善心、诚心、真心与我们同在,以实际行动为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协助执勤交巡警开展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志愿服务,扶助过马路老人、残疾人;发放文明交通宣传资料;在公交站台劝导乘客文明排队上车、有秩序下车,维护候车秩序。
二、做弘扬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时代呼唤文明,志愿者引领新风。我们要大力弘扬“奉献、拼搏、进取、和谐”的*精神,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从最基本的规范做起,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围观起哄;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物;不横穿马路、跨越护栏,不闯红灯、争抢座位、不践踏草坪、不乱停车辆。以我们自身的文明形象,影响、引导、带动周围更多的人争做文明市民。
三、做环境保护的倡导者
开展保护城市环境、爱护美丽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城区街巷、社区广泛开展卫生大扫除、清洗乱涂乱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白色垃圾等活动,整治脏乱差;开展节能低碳、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引导居民建设生态美好家园。
四、做社区服务的先行者
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文明建设,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志愿者工作在社区文明建设中应定位于社区服务,遵循地域性组织、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整合社区服务机制,实现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在社区文明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
参与青少年志愿生活,成就美丽人生。志愿者很平凡,却很高尚;志愿者很辛苦,却被尊重;志愿者是沟通的彩虹,是交流的桥梁,志愿者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快乐传递快乐,用真诚促进和谐。生命只有在奉献中,才能显露价值;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尽显风采。让我们汇聚爱心之水,共建和谐家园,让我们高呼参与志愿服务,成就美丽人生。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明天我们不能只有憧憬,更需要我们真诚的付出,让我们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做社会爱心的传递者
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或帮扶村庄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及其子女、残障人士、低保家庭等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
开展“传递爱心”大型文艺活动,有利于更好的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作为爱的使者传递爱心。可以为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做卫生、互动游戏并与残疾儿童共同表演节目。
青年志愿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扶贫济困、公益服务方面“出人力、献爱心”,但是社区服务不能只满足于为居民提供一些物质关怀,更要从社区共同的生活基础出发,培养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理想信念以及共同的道德价值基础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篇四
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为加速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在我校强力推行。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学骨干,促进我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二、参赛对象
2008年(含200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全体青年教师。
三、比赛时间
2012年12月10日-2012年12月23日
四、比赛形式
本次比赛由团委教研室组织进行,由讲课、书法、才艺展示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比赛具体时间及程序另行通知。
五、比赛要求
1、讲课(70分)
运用“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由教研室团委组织评委统一安排听课,现场进行打分。
2、才艺展示(20分)
参赛教师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可以有独唱、合唱、舞蹈、演讲等多种展示方式,由教研室团委组织评委现场进行打分。
3、书法比赛(10分)
现场书写,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比赛奖励
1、比赛奖项
个人奖:按参赛教师按一定比例评出一、二等奖,并颁发证书、奖品。
2、集体奖一、二等奖每人按照5分、3分计入级部量化评比和优秀备课组评选。
七、其它说明
各级部、备课组广泛宣传,发动青年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参赛。
垦利一中团委、教研室
2012年11月
附:参赛教师名单
语文:刘鹏欣、荆朋红、吕霞、王倩倩、程继林
数学:李倩倩、王璐瑶、程猛猛、程冬蕊、李祯、贾娜、于丹丹、韩旭、田敏敏、王志敏
外语:董培媛、李青、张静华、孙莹、陈丛丛、张 敏 理综:郭沙沙、王鲁宁、李新兰、杨夏青、张建玲、刘亚妮、孙艳霞、吕燕
5.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篇五
1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发展困境
1.1 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意识薄弱,缺乏持久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和动机不相一致。志愿者本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服务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但据笔者在高校的多年观察和了解,多数大学生加入志愿者团体的初衷只是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且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进入社团的组织管理机构得到较好的锻炼。一些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团干疲于应付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活动过分追求社会效益,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贯彻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普通社团会员参加活动的次数较少,且得到锻炼的意义不大,无法满足会员的自我归属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等,久而久之就会对社团失去兴趣,使社团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者活动中乐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但疏于审视自己,且对自己的个人素质并不在意,如在校园内乱扔垃圾,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现象可谓是普遍存在。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在这些领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这些现象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团体存在沽名钓誉的倾向,而不是从心理上真正去践行志愿者协会的宗旨和精神。
1.2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管理官僚制化明显,管理团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高校社团组织机构健全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但社团管理的官僚制化则会严重阻碍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校社团的官僚制化倾向主要指我国高校社团控制、组织、管理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具有官僚制的某些特征,即是由制度、规则等明确规定并通过层级制来协调的专门化的权限和行动。强调非人格化的特殊品格以及服从于理智上可加分析的规则,组织成员依照这些规则,以一种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的精神行事,保持公平、情感中立的态度。”(1)目前,多数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组织机构庞杂,层级分明,人员众多,机构设置臃肿,且管理干部官僚习气重,理事会会议程式化严重,民主化欠缺,会员发表意见和被采纳的机会少,难以做到以人为本,无法树立起作为“爱心家园”中枢的威信。
因此,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意识薄弱,管理机构缺乏民主,致使社团内部缺乏持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开拓校本志愿品牌,引领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可持续发展
2.1 校本志愿品牌活动,应为社团全体成员提供发展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社团根据现有资源和未来发展的的方向进行分析、切磋和交流,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在为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依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增强本社团的综合实力以及影响力。”(2)学校是社团成员的家园,对社团成员而言,具有天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社团成员之间达成活动的共同愿景。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希望自己的“家”和谐美丽,只要是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活动,都能够获得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一旦有了一定的成效,必然会带来成就感和大学生更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为社团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
2.2 校本志愿品牌活动,利于使社团成员从兴趣参与转化
为主动的公民参与,为自我的成长和社团的持久发展获得内在的驱动力
志愿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生活品质,更是公民精神的体现。在参与校园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对活动的新鲜感和兴趣,逐渐地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校园各方面的建设中,在充分施展自己才能,获得成就感的同时,逐渐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并最终获得自我的发展,与社团的发展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2.3 校本志愿品牌活动,利于破除社团管理的官僚作风,走向民主化
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体现。品牌活动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强、人员参与广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校园志愿品牌活动,不是单靠几个管理干部的几次商议就能攻克和完成的,需要社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意见和建议,项目团队成员之间民主协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使管理走向民主化,以便找到最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和社团自身发展的契合点。
3 校本志愿活动实施的联动机制——以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为例
校本志愿活动,可根据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宗旨和多数社团成员关注的校园问题选取,使之能够为校园新风尚的兴起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这里以塑造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为例,来构建实施校本志愿品牌活动的联动机制。
3.1 学校团委主办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形成联动
囿于当前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关系,活动应由校团委主办,授权青年志愿者团体承办的形式进行。学校党委宣传部给予宣传上的支持,如宣传场地、宣传媒介等使用上的优先权;学生管理部门在相关规章制度方面,给予协调;学校后勤在活动设施等方面给予帮助等,形成党委领导,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的管理格局。
3.2 青年志愿者团体承办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社团内外形成联动
(1)团队招募与策划——社团内部与外部的互动。这项活动涉及面广,需要人员多,花费时间长,任务艰巨,所以必须做好策划。策划团队的组成人员,可以从管理干部中挑选,也可以从全体会员中遴选,或者从全校范围招募,将对这项活动真正感兴趣、愿意奉献时间和智慧,富有爱心,有毅力坚持下去的志愿者招募到策划团队中。社团内外的成员通过思想的激烈碰撞,制定出符合社团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活动策划方案,把活动分工、制度和激励措施等考虑周详,确保后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2)志愿活动的执行——各方人员为了共同愿景而努力。品牌活动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激情、智慧和信念。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严密分工。将社团成员分为多个活动项目小组,基本上以社团成员所在院系(班级)为小组分工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院(系)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校、院(系)等多级活动小组架构,实行学生社团挂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社团成员跨专业组合,以充分交流意见和了解情况。各个项目小组受社团策划组的统筹指挥。二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布告栏、横幅、海报、校内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积极宣传其活动特色及活动意义,全面动员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不良行为的局面。三要严格执行。各个活动执行小组与所在班级的干部联合,约定制度,在上课阶段密切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其不良习惯。一旦有不良行为的发生,则接受青年志愿者团体和班级的处罚。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则可以组织环保方面的专题片、报告、环保时装展等来供广大学生观看。如果发生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与项目策划组及时沟通,必要时请校级管理部门来帮助解决。
(3)志愿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社团持续良性发展的外部动力。校园环保志愿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因为多数学生积习已久。这是一个与旧的不良习惯做斗争、相对比较枯燥的活动执行过程。执行成员在重复性的工作面前容易懈怠,在遇到来自他人的刁难或责难时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实施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使之制度化。在创建一套制度严格、职责分明、适应个性发展的优良制度之外,校团委和社团都可以采取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优秀社团、优秀会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开始的工作任务开展,到成效显现后的情感投入,再到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萌生,社团成员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奉献心理逐渐转化为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体验到建设自己家园的快乐,体验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主人翁的精神,升华了社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
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目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社团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组织管理机构官僚制化倾向明显。校本志愿活动品牌通过社团内外力量的联动,为社团发展提供共同愿景,激发会员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社团管理民主化,建立社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校本活动品牌,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伯海.刘国平.我国高校社团管理官僚制化倾向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68.
6.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 篇六
【关键词】志愿者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深入开展素质拓展工程,用制度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我院制定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印制《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素质学分手册》,将假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实活动纳入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考评范围;凡在校全日制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3个志愿服务实践学分,方可申请毕业。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建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更为准确、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除此之外我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还制定了《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章程》、《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日常管理办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为我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成立志愿者服务管理团队,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创建组织保障。
目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支队隶属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于2013年,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1451人,团队一直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致力于打造“我的中国梦”大学生志愿服务系列品牌活动,以“服务社会、助残扶弱”为宗旨,以弘扬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服务事业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有组织机构引领全体志愿者,再由志愿者辐射全校乃至社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三、开拓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平台。
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团队共挂牌建成了10个志愿者实践基地,其中包括3所学校(合川特教小学、金沙小学,巫溪县塘坊乡兴寨小学)、5个社区(合川区鼓楼社区、营盘街社区、沙坪社区、锦橙路社区、南川区山王坪镇龙泉高山移民集中安置片区)以及合川和平康复中心、合川光荣院。 仅2015年1年时间,我院志愿者团队就组织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平均每次活動参与不少于10人,服务时长总计4306.5小时,个人服务时长最高达到82小时,累计服务群众人数共3997人。先后开展了 “大手牵小手”圆梦山村小学生、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关怀残疾儿童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社区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建设;为学校属地合川区文明城区建设义务宣讲、执勤、各类会议活动现场服务等;开展义务献血、爱心募捐、清明节扫墓和义务植树活动等。团队志愿者们始终坚持用志愿精神的星星之火,燎原青春成长之路。
四、树立志愿服务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彰显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积极培育和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力求以榜样的力量彰显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学校两年一度的“校园之星”、“公益之星” 评选活动为契机,积极挖掘大学生中的典型代表,鼓励大学生向身边优秀的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其中我院志愿者团队创建人之一的李钦同学获得2015届“校园之星公益之星”称号,我院青年志愿者团队荣获“最美合川人”“合川区十大感动人物”殊荣,获得服务学校师生、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的一致好评。志愿服务早已在建筑工程学院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从志愿服务活动收获的成长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学习奋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有贡献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青年是未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和民族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将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覆盖到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找准载体形成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便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全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的价值追求,使他们把个人梦和中国梦泳衣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社会上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志愿者服务行动围绕党政大局、服务社会、引领新风等方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感染和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宣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带动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更有利于凝聚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价值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认同、凝聚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道德要求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彰显。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在践行公民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
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对公民道德要求的行动注解。应该鼓励和号召青年大学生们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并不断注重典型人物的培育和挖掘,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彰显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感召和引领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者行列中。他们无私的奉献,大爱的精神,展示了青春学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传递了青春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施蕾芬.《浅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德育功能》[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刘畅《志愿服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上口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朗朗上口的团队霸气押韵口号08-13
历城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07-09
皮营一中2012-2013工作计划11-05
滑县城关一中教师节征文活动的06-16
微山岛一中2013春季德育工作计划07-10
浦城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团委工作计划10-15
龙凤镇一中防震减灾安全演练活动实施方案10-19
重庆一中语文06-24
湘阴一中20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