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精选7篇)
1.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 篇一
9、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
李智群
一、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冷静。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正确运用这些词。用“坚持”说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词语,小组读,齐读。
艰苦 坚信 渴望 喧哗 悠长 哆嗦 焦急 挣扎 抽搭 援救 幸亏 盲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5自然段,思考:坠井这件事怎么发生的?边读边想像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狂风骤起、乌云翻滚、茫茫雨幕、一阵疾风)
2.什么是“雨幕”?雨幕就是用来形容雨很大,天地间好像挂着幕布一样。你们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恶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具体描写天气的恶劣?(为后面坠井埋下铺垫)。是的,正是有了这个铺垫,我们才可以理解作者坠井的意外。
3、那这个意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从这句话里你读到了什么?(从“舍不得”我读出小男孩的可怜,说明他家穷,也许只有一双鞋)(我读出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是呀,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小男孩,我们多希望他能平安地到家,可是天不遂人愿。
4、(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侧身避风,„„卡住井口。)你能想像出当时的这种情形吗?我们的课文第一幅插图形象地绘画了这种情形)背篓(上大下小)我的身子(瘦弱),这种上不去,也掉不下去的情形就叫做卡住。
5、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上横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划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让生找句子,划出动词)(哭、喊、挣扎、抠)
6、你能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慌乱无助),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这种慌乱无助吗?(我怎么感觉到你们的不慌不忙,淡定自若?请大家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你就是作者,作者就是你)(好,我感觉到了你们的彷徨、惊惶、无助)。
7、我在哭喊、挣扎着,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那我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我心中所想的句子。(点生回答)我怎么样的?(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8、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可能会继续往下陷,可能挣扎到没有体力威胁到生命)所以,现在最好怎样做?(坚持;等人来援救),因为,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9、为什么在自救不成功的时候,我凭什么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凭什么呀?(从“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看出来家人很心疼我,所以一定会来救我)你真会读书,能联系前面的内容来体会(”我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说明我和村里的孩子感情深厚,所以„„)
10、我是这样想的,那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不再„„往下坠)(虽然四肢„„坚信着)。这时,我会面临哪些可怕的情况?(寒冷、黑暗、孤独、危险)从作者的所想所为,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冷静聪明,勇敢坚强)。当我们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筋。
(三)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孩子的险恶处境牵动着外婆的心,牵动着亲人的心,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听!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指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动。
3、生有感情地读第6段。
是啊,这一部分也许是同学都倍受感动的地方,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最后竟然是满山的灯笼火把,多少感人的一幕啊!那“满山遍野”是什么情景呢?(指导看图)这说明了什么呢?(来的人之多,我的危难牵挂着全村所有的人,)此时,我泪如涌泉。
4、“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泪水像泉水一样地涌出来。——因为当时,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听到了远处传来了焦急、亲切而又悠长的呼唤,我还看到了那满山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所以我泪如泉涌。)
5、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当时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的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热泪。)
6、最后一段,注意标点符号,这是作者对这种浓浓亲情重重地又描上了一笔,这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感情。齐读,读出浓浓的深情。
(四)、拓展延伸
多么感人的画面啊,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呢!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长辈们、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感谢教师的谆谆教导,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所以,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个世界。在此,我想对 说:
五、小练笔:写给亲人的一封信。(学了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亲人对我们的爱,也懂得了感恩,也许我们要说的太多,但面对他们难以说出口,那么,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就把自己积蓄多年的感激之言用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2.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 篇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始终以读贯穿如终,通过情境体验、角色互换、情境表达、语言补充、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形式,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启迪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体会“我”的沉着冷静与坚强勇敢,体会全村人民的团结一致、关心他人的精神。
2.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3.边读边联系实际进行想象,加深阅读的情感体验。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勇敢坚强、沉着冷静,体会在全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来找“我”的那份感动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回顾全文
(一)师:昨天我们初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词语积累得怎么样?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指名说)
(二)引导学生回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板书(坠井、得救)。
设计意图: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回顾课文的重要内容,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一)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的慌乱与无助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并根据自学提示思考: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当时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2)“雨幕”是什么意思?
(3)“我”是怎样坠入土井的?找出具体的语句读一读。
(4)坠井时,“我”又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用心体会“我”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1)读读这个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如果是你坠入土井,你会怎么做?你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带着想象的画面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陷进土井中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悟重点词句,融文本于情感体验中,设身处境地体验当时的心情,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入。
(二)品读第3、4、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与坚强
过渡语: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多么让人揪心的一幕啊!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快来读读课文。
三、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全班交流“我”是怎么想的句子。从小作者的心理活动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学生交流“我”是怎么做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坚持”的意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板书:坚持)
(4)小组讨论:从小作者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5自然段。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注重创设情境表达,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此外,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自学第6、7、8自然段,体验“我”感动与感激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并思考: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与同学交流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全班交流:
(1)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①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
②从“急切渴望”你体会到了什么?“渴望”能不能换成“希望”或者“盼望”?为什么?
(2)“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3)当乡亲们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此时的“我”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板书:泪如泉涌、爱,并画心形)
(4)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①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②指导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动的句子;通过词语“渴望”的调换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遗词的准确性;同时在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进行文本补充,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一次洗礼。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假如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
2.你经历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拿起笔写下来吧!
3.《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反思 篇三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对调动学生的情感以及理解课文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满山的灯笼火把》时,当文中的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我让孩子们先找到乡亲们的动作“拽”“搂”,体会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爱护,但总觉得还不够,我又让孩子们想象,乡亲们搂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受苦了。”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的。”……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把乡亲们对孩子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在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我”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我被救了,激动,高兴,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趁此机会,我又让孩子们想象“我”会在此时说些什么,孩子们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你们与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以后也会像你们一样给需要帮助的人帮助的。”……我听了,为孩子们的感受体会深感欣慰,我充满感情的说:“孩子们,你们被乡亲们的善良,被他们对外人的这种关爱所感动,我希望,这种善良在你们的内心永远生根发芽。”
你看,这种对课文的补白式的想象,对训练孩子的想象,训练孩子的对课文的难点句子的体会感悟是多么的有用!
4.《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讲的是在一次意外遇险时,全村的乡亲们都举着灯笼火把四处搜寻我,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这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教育。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活泼,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我让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能力。
2、要让学生很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必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想力,并设身处地思考怎样做。
3、通过学习,加深体会,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亲情的伟大,关心他人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说说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你感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3、板书课题:满山的灯笼火把。
二、教学2---8自然段
(一)师范读课文第2—8自然段,了解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说说读懂了什么?再指名回答。
2、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疑难问题加以点拨。
(三)重点分析
1、我为什么不再挣扎?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学生分成八小组讨论反馈:
(1)我突然间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结果只能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
(2)我不再哭喊——我要用全力拽住井边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3)我相信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
2、我坚持的结果怎样?我的眼泪为什么会不停地流着,是热的?学生讨论反馈:(1)我听到了焦急、亲切而又悠长的呼唤,我还看到了那满山的灯笼火把。
(2)我被亲情所感动。
3、适时板书: 照亮 灯笼火把 我 寻找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动,以多种方式来读
(五)情感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
照亮
灯笼 火把 我 关爱 全村人民
5.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篇五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6、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
6.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 篇六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你眼前出现什么景象?
2、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动笔划出重点句及重点词,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3、交流汇报:
(1)、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2)、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3)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
(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5)、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怎样来救我呢?
5、“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6、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学习描写的方法。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2、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美妙。
七、学习拓展:讲述一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一件事,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坠入一口井,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救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7.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 篇七
1、说内容:《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2、说插图: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由观察插图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导读与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基础(学生第一课时已掌握了生字、熟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以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
我把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味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朗读和理解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找、议、悟、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从而深刻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抓住文中讲述的事例,用心体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3、情感目标:体会“我”在危难之中的坚强勇敢,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成因:新课标指出四年级学生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到成长启示。
(难点成因:小学生限于社会经历及智力发展,并且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在安逸的环境下成长,缺乏“苦难”的体验。)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采取这样的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让学生尽情地去朗读、感悟,体会。)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兴趣,诱发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借助插图,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㈡、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我”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我”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样呢?
(主张阅读的自主性,抓课文的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交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㈢、品读感悟(突出重点)
①自读自悟: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一句感动了你?
②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③风采展示:请小组代表读被感动的句子,并与大家分享感动的理由。
④集体研讨: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加深感悟。
反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句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找到哪一句,我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哪一句,与学生一起理解,一起感悟,受到启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品读句子,逐步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㈣、联想体验(突破难点)
在语文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对理解课文有很好的作用。
①、找到乡亲们救“我”的动作,并设身处地演一演,体会乡亲们对我的关爱;
②、想象1:乡亲们搂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可能会说:“孩子,你受苦了。”“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的。”……把乡亲们对孩子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在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我”被救了,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
想象2:看到那满山的灯笼火把,面对那善良的乡亲们,“我”会对乡亲们说什么呢?
此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点拨:我们也要做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㈤、升华拓展(总结全文)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 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作者,你感动了我,让我学会了。
乡亲们,你感动了我,让我学会了。
(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懂得在危难面前要勇敢坚强,要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热心地帮助他人。再次强调重难点。)
②、想一想--温馨提示:小学生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在危难面前自己应该怎么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写一写--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亲人朋友关心帮助的小片段。
(将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课堂上的感悟用于实际生活中,珍惜亲情,献出爱心,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
五、说板书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抓住课文内容及其情感,设计思路板书如下:
满山的灯笼火把
坠入土井哭喊动脑筋获救
一线一片一大片
【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推荐阅读:
满山遍野成语解释08-26
灯笼花的养殖方法07-29
做灯笼450字日记11-18
元宵节灯笼手工制作08-21
做灯笼 - 写事作文300字07-12
八年级语文灯笼知识点10-23
咱们要做一个灯笼范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