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2024-09-13

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精选11篇)

1.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一

导购岗位职责

导购人员应做到服从统一管理及安排又能自我约束自己,做到工作主动热情。有较强形象意识、微笑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务实意识、给店铺添加活跃舒适的氛围,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购物环境。积极维护公司品牌形象及店铺形象,按公司仪容仪表规定;

1、上班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站姿与走姿,双手交叉于小腹;微笑服务、目光柔和恭敬、态度热情大方,给顾客创造舒适快乐的购物空间;

2、仪容:淡妆(眼影、腮红、口红);统一颜色眼影;不留长指甲;发

型整洁、不染夸张颜色、长发必须一律扎起或者挽起(店铺统一),刘海不能遮住眼睛;

仪表:统一工作服;身上配饰不超过4件;戒指、手链/手镯要求平滑,不能刮花货品;手机一律放调震动或静音放仓库;

3、每日上班前必须按规定的仪容仪表进行着装、化妆,保持工作服装平

整干净,上班时间不准在卖场化妆、;

4、每日检查陈列台、沙发、店铺商品、收银台里外、地面及仓库是否整

齐清洁,店内及橱窗的灯具是否照明正常;试衣间有无堆放杂物;养成顾客走后随手整理货架的习惯,保持陈列货品干净整齐;

5、积极维护店内货品的陈列,每周可根据货品销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二、劳动纪律及团队意识;

1、2、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与调班须提前向店长申请; 在卖场不准吃东西、高声喧哗、嘻笑打闹、争吵、擅离工作岗位,严

禁不文明用语、严禁在仓库睡觉;中午就餐时间为30分钟;

3、在卖场不准依靠在货柜、货架、收银台,不准坐在卖场,不准在卖场

按听手机、私人电话及会客;不准将私人物品及水杯堆放在卖场; 4、5、6、不准在卖场看杂志(包括公司内刊),不因上货、退货影响接待客人; 不能与顾客发生争论,对顾客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给顾客脸色看; 多讲礼貌用语,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严禁在卖场掏耳朵、挖鼻孔、剔

牙等不雅行为;

7、8、必须具备积极的工作心态,工作认真负责、有耐心; 必须服从店长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协助其他同事完成每一单销

售过程,积极配合其它店铺调货及送货工作;对斤斤计较,影响到整

个团队的员工将给予批评和警告;

三、执行公司的促销计划协助店长顺利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目标;

1、协助店长完成公司下达的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天销售指标,形成时时跟进、日日跟进的习惯,随时撑握店铺销售完成情况;

2、对当日未完成的销售任务进行总结分析,对特殊的销售案例进行记录分析并与同事分享。

3、抓住每一次续销的机会,提高平均客单价。

四、熟悉门店日常工作流程、电脑操作流程及各类表格制作;

1、2、每日交接班时对店内的货品清点与交接。熟悉盘点操作,协助店长做好店铺盘点工作,定期盘点保证账数与实

数相符。

3、熟悉各类上交报表的制作与填写,并协助店长完成上交公司的工作总

结及相关表格。

五、维护门店财物、残次品及时尽力补救与维修,避免不必要浪费;

1、爱护店内的一切设施和货品,不得私拿或偷窃店内所有的任何物品,下班时营业员应互相检查背包;

2、结束一天的营业后必须将所有的电器关闭,节省店内物料损耗;

六、协助店长对门店新员工的培训与指导;1、2、3、4、5、6、品牌简介,面料知识、产品基础知识培训; 店铺的日常工作流程及电脑操作流程; 肢体语言及接待顾客的技巧与方法 如何推荐和展示商品、续销、搭配技巧; 公司陈列标准与模特的穿着要求; 服务意识、防火意识、防盗意识;

七、收集竞争对手的销售动态、促销动态、货品动态,及时反馈给

公司,并提出合理化的促销建议;1、2、3、4、收集和反馈所在商场内其它品牌的促销活动及效果; 收集和反馈所在商场内其它品牌的销售情况及畅销品的特点; 收集和反馈所在商场内其它品牌当季货品上柜情况; 针对所在店铺的情况提合理化货品及促销建议;

八、掌握当季货品风格特点、业务知识、货品的畅、滞销情况并提

出合理化建议;

1、熟悉店内货品价格、面料、款号,库存断码情况;了解当季货品的特

性、卖点及保养;

2、掌握店内的货品销售情况,对畅滞销货品进行分析;根据库存情况适

当的调整模特和陈列,推出主推款,消化库存;

3、平衡销售和库存情况,做好补货工作,并确定货品条码、吊牌、价格的一致性、保持店铺的仓库货品摆放有序整齐干净、保管货品安全。

九、处理门店顾客投诉、突发事件及VIP客户的维系;

1、处理顾客投诉时应冷静,仔细检查和了解顾客投诉的原因,并记录顾

客投诉案例通告同事,以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做好VIP客户资料登记、管理及潜在客户的资料收集;

3、与VIP客户保持联系,顾客生日、节日以手机信息形式表示诚意祝福;

十、处罚条例

对仪容仪表不规范的员工,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分,第三次罚款(罚款20元,店长10元),第四次降级为试用期员工;

终端卖场最能磨练人,导购人员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提升自我,虚心学习、与时俱进,与公司同步发展!

2.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二

该课程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 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使学生具备完善的经管意识, 掌握药品采购与销售的相关知识, 学会药品采购与销售的相关技能,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他们更快的融入社会, 更好的进入今后即将面临的职业角色中。它要以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市场营销学、药剂学、临床用药指导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也是进一步学习中药用药指导、医药物流、公共关系等课程的基础。

我们在设计该课程时依据了药学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药品采购、药品销售以及药品质量管理四个工作项目的相关任务, 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引入项目化教学, 从职业 (岗位) 入手, 依据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手段, 将理论融入实训,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采购计划编制, 供应商选择和进货管理, 采购合同,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 药品零售, 药品销售, 药品陈列, 药店咨询与服务, 结账和收银, 盘点和结算, 医疗器械销售与管理, 客户拜访, 售后服务等项目。项目设计以专家组讨论, 生产、管理的岗位需求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 采取工学结合, 充分开发学习资源,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如下: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训为主, 理论为辅。

1) 教学不再是学生看不见, 摸不着的东西, 也不再是看得见, 摸不着的东西, 通过安排学生参与的具体任务项目的训练中, 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药品采购与销售的各种技能, 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度和认同感。

2) 与大多数实训课程不一样的是, 本课程在学习过程前, 由于高职教学的特点, 有很多前期理论课程并没有开设, 或者正在同期进行学习, 学生理论的准备根本无法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需求, 而课程由于受教学时限的限制, 没有时间给学生安排大量理论的讲授, 因此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通过实训, 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学习, 掌握实训的相关要求, 完成实训的任务项目。

二、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 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

1) 评价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事, 通过实训的参与, 实训的完成, 教师仅仅对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评分, 而教师的评分基本给予任务的标准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项目来打分, 而其他方面, 通过小组内部互评, 组长评分, 学员自评的方式来进行, 一方面规范了学生操作的标准化, 规范化,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主动性, 对完成课程大有裨益。

2) 评价执行不再是学期末的考试, 学生通过做中学, 学中做, 边做边学, 也边做边考。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就是一次考核, 每一个项目的评价就是一段分数, 取消了学期结束的考试, 把每次任务的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 组长评分, 学员自评相加就是最后的总成绩。只要错过了一次评价, 就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总成绩, 让学生重视每一节课, 珍惜每一次训练的机会。

三、改变教学方法, 全过程角色扮演, 真实情景模拟。

1) 一方面如果说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代入到职业的环境中, 体验真实的职业过程, 那么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从教学一开始, 就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扮演不同的企业, 教学任务就是职业任务, 完成教学活动, 就是完成企业业绩, 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帮助。

2) 另一方面, 由于本课程属于商务方面的课程, 因此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还要求学生模拟创建相应的公司, 并有小组成员对本公司负责, 自主经营, 根据教学任务的完成, 对所创办的企业自负盈亏, 所有的教育文件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潜移默化的渲染就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让学生对创业不再陌生, 不再遥远。

四、教学内容设计校企合作, 体现现实性和未来性

1) 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 以及学生即将踏上社会的现实状况, 决定了这个课程的内容一定要符合现实的行业情况, 职业情形, 不能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相脱节, 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 不断摸索各类医药相关企业在此职业工作中的做法和技巧, 通过与企业人员的协商, 设计出适合学生未来工作的相关技能训练项目, 并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教学任务, 或直接参与企业的工作任务中去, 使课堂与实际不脱节, 紧密结合。

2) 如果只是跟着现实的步伐, 那很快就会被现实甩远, 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 我们更需要体现先进性和未来性, 超越社会的发展, 走在现实需求的前面。从实训场所环境的布置设计, 实训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应用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目标和展望上, 我们都走在了现实工作的前列。很多学生踏入社会后很多年都觉得我们的内容和项目是新颖的, 不落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这门课程通过改革以及将来的推广进一步完善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 开拓学生评价体系的新模式, 使学生一方面对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一方面对其未来进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过程和讲义编写过程中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内容能成为医药采购销售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标准操作方式, 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摘要:《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属于职业方向的课程, 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 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充分进行课程改革, 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的感想。

3.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三

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具备机电设备操作及机械加工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工程材料和工艺方法方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及改造创新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引入行业标准,依据岗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生产实际的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中。课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以学生获得中高级钳工、车工、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为目标,以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依据进行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依据企业专家座谈和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确定学习领域;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引进企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实质性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坚持以生产实际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进。课程内容选取及组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打破传统学科限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内容模块化,突出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使学生掌握有关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成为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材,以机电产品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主线,将工程材料、热处理、毛坯成形、测量技术基础及部分简单的切削刀具和机床、各种表面加工等内容及现代制造技术的内容整合序化,既有传统制造基础的知识,又有新技术、新知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课程中还配以大量生产中的图片及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配有真实的零件、工具以及模拟真实加工的虚拟仿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根据传统教学,一般按照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毛坯成型方法——几何量公差——各类金属切削机床加工——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的顺序进行讲授,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学生抓不住主线,缺乏学习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将材料时,介绍所有的材料,将毛坯时介绍所有的毛坯成型方法,讲车削时讲外圆和端面的加工,讲铣削时讲键槽的加工……使有机连续的机械制造过程被分裂开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具体的零件加工为背景,以达到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为核心,以实施过程为主线,围绕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系统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把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不断强化应用、强化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作为课程载体的典型零件来自校企合作的真实产品,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到企业学习和了解现代制造企业常用的制造技术、设备,并能真实接触和了解企业的工艺管理、生产运作、质量管理等知识,从多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企业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对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教学模式设计。实现由单纯讲授的传统模式向教师指导下“基于项目的探究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中教师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多半,采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随堂讨论和专题讨论的形式,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见解、自主锻炼以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机会。

以案例、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以生产实际的案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多为条件不充分或者无标准答案的实际问题。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境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教学法。以生产一线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与启示作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如对45号钢圆柱棒料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等。情境教学法。利用《机械制造技术生产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掌握机械制造的相应技能。启发式教学法。如在“纯铁同素异晶转变”内容中,启发学生回忆碳的同素异晶转变(金刚石和石墨),学生在中学学过这个概念,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就可加深对纯铁同素异晶转变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教育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生产实际的图片和视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感官意識,掌握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在例如车刀的几何角度测量课程中,可采用实物教学,通过测量真实的车刀的几何角度,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构建虚拟实训和仿真工厂,对于不同的加工工艺,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以动画形式展现虚拟加工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对设备进行操作。

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课程的技能考核内容。将原来的终结性考

核方式改为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成绩参考。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以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重要依据的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校企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4.7采购员岗位任职要求 篇四

编制:审核:批准:时间:

采购员岗位入职要求

1. 岗位职责

1. 1熟悉各种材料的规格和检验标准,进车间的材料除了 基本的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外还应有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否则禁止使用。

1. 2深入车间了解生产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做好材料的 采购、供应工作,防止因采购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

1. 3计划用料,计划采购,加强对材料现场的管理工作。

1. 4做好材料的防护工作,防止淋雨、寒冻造成的原材料 的损坏。

1. 5每月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汇报材料的储备、采购情况,处理好废旧料具的回收和修理。

2.任职要求

2.1思想品德

a.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b.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公司的商业秘密;

c.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

d.待客热情、礼貌,与同事能友好相处。

2.2知识水平

a.熟悉门窗制造行业的专业管理知识;

烟台市芝罘玉兴铝塑门窗厂

岗位入职要求(YX/SC/GW—03)A0版

编制:审核:批准:时间:

b.了解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善于将其分解为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c.熟悉本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质量控制规范,能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

d.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并善于运用于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e.市场分析的知识。

2.3工作能力

a.分析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技术隐患,避免重大的质量事故;

b.组织协调能力,做好本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工作交接及关系的处理,更好地贯彻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

c.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d.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2.4其他规定

a.要从事本行业工作1年以上;

b.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c.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5.采购岗位职责及考核人员要求 篇五

一、依照各部门需要,按申请计划定单、仓储库存情况、及时拟定采购计划并实施采购操作,保证各部门经营需要;

二、对以往合作良好的供应商跟踪供应商供货质量及交付及时情况,收集评价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及质量保证能力

三、,若在本公司附近区域的供应商,供应商应对其提供产品采用少量试用的方式进行评估;

四、负责采购过程控制管理:

1.依据需要分解的订单材料需求制定采购计划报上级审批;

2.针对采购物资需求,选择相应合格供应商,编制材料订购单明确品种规格数量货期及质量要求经领导会审后实施采购;

3.采购过程应保持与供应商沟通及时了解供应商备货进度,一旦交付期有延误的迹象,应及时跟催并反馈给主管领导以便及时调整计划;

4.对已确定交付时间时应及时通知仓库做好接受准备;

五、沟通协作管理:及时与仓库管理员沟通,了解物资材料到位情况,对特殊物品或新材料重要材料,应协助使用部门及仓库管理人员确认到货产品是否与订货要求一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以便及时调整;

六、对常规库存的通用材料,及时了解库存数量

6.采购员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篇六

(01)新供货商开发作业

(02)供货商考核作业

(03)供货商实地评鉴及供应商问题点追踪整改作业

(04)年度合格供货商管理作业

(二)招标管理作业(含工程及设备、庶务类等):

(01)执行招标作业流程

(02)进行招标供应商搜索

(02)完成招标、决标签呈的制定

(03)完成请款及异常事务处理

(04)负责招标文件资料归档存档

(三)采购管理作业(含五金、维修、包材、庶务类):

(01)订单处理作业(SAP系统报价、询比议价、订单及发票生成等)

(02)采购到货追踪事宜

(03)不合格品退换货及折让事宜

(04)供应商货款结算作业

(05)供应商货款结算作业及月结付款汇总

(四)包材、庶务类新材料开发作业:

(01)与需求单位澄清新材料规格需求作业

(02)搜寻新产品之材料作业

(03)开发现有材料替代供货商

(五)报表作业:

(01)功能月报及年度预算编制

(02)厂务周会周报编制与汇总

(03)包材下三/六个资金预估

7.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七

2012年7月, 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了7 000米级海试, 最大下潜深度7 062 m,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法、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1]。2013年6-9月,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东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 首次实现了科学家搭载我国的潜水器亲临海底开展作业和科学实验的梦想, 展示了深海载人潜水器在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载人潜水器代表着深海高技术发展的前沿, 潜航员则是利用载人潜水器实施深海探测与开发的最前沿队伍, 是载人深潜工程的核心力量[2]。潜航员是深海载人潜水器的主驾驶, 在载人深潜作业中全面负责载人潜水器的驾驶操纵、深潜作业任务;同时, 潜航员也是具备优良专业素质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载人潜水器技术支持、维护保障与升级改造任务。

2006年, 我国公开选拔与培养了第一批共两名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 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 000 m、3 000 m、5 000 m、7 000 m的海试过程中, 两名专职潜航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 他们已成为执行“蛟龙”号下潜作业任务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十二五”大洋调查研究计划,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在2013年至2017年开展试验性应用, 并最终转入业务化运行。从应用角度考虑, 选拔与培养更多数量的潜航员已是当务之急。2013年9月至11月,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我国第二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3], 结合我国载人深潜实践与第一批潜航员选拔培养经验, 对潜航员这一特殊岗位开展研究, 明确潜航员岗位的人才需求与方向, 对于建设我国的潜航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2 潜航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与强烈的职业兴趣

思想素质是确保职业潜航员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潜航员长期从事海上作业, 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 因此应具备很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潜航员是载人深潜事业的核心技术力量, 其技术水平对整个载人深潜工程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潜航员应具备强烈的进取意识, 能够善于学习、独立思考, 在专业技术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潜航员是实施深海探测作业的一线力量, 其现场决策直接影响到深潜任务能否安全圆满完成, 因此潜航员应能够沉着稳定、目的明确, 应对突发事件时处乱不惊, 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程制度,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执行好深潜作业任务。

深海环境压力巨大, 对载人潜水器装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设备上任何小的故障或纰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深海环境未知且复杂, 在未知的环境下开展作业是对潜航员综合能力的巨大挑战, 这些因素都成为潜航员岗位不可忽视的风险。因此, 潜航员应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勇于承担风险, 并从思想上做好为国家利益做出牺牲的准备。

我国的载人深潜工程是一项涉及十几个系统、几十家单位的系统工程, 载人潜水器每次下潜都会搭载不同背景、不同领域、性格各异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执行任务, 因此潜航员应具有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 能够主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团结和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完成深潜作业任务。

潜航员是国家特殊的关键技术岗位, 从事此类工作可能会受到国外敌对势力以不同渠道和不同形式进行的情报收集和窃取, 因此潜航员应具备严格的保密意识, 能够从国家利益的大局观出发, 严格按照相关保密规定对技术信息和资料进行保护。

海上环境艰苦且单调, 在深海极端环境下作业也对人的体能和心理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这种常态化的工作环境, 潜航员应对其工作具有发自内心的浓厚兴趣, 能够从中感受到激情和快乐, 才能够抱着强烈的归属感履行好岗位职责;否则, 如果抱着功利心而非职业兴趣入职, 在磨合期过后必然会产生失望、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 对载人深潜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强烈的职业兴趣是潜航员岗位的必需要求之一。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WHOI) 具有近50年的载人潜水器管理运行经验[4], 在其对Alvin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的要求中明确表示, 具备“成熟、自信、正直、积极、真诚”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此外, “候选者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热情, 对事业具有发自心底的兴趣, 自负和计较个人得失的候选者将不会坚持太久”。

以Alvin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为例, 部分在役与退役潜航员的相关经历与个性特点如下: (1) 喜欢教书, 更喜欢修理东西; (2) 年轻时立志从事近海工程工作; (3) 不喜欢办公室职业束缚, 做过潜水教练和平面设计师; (4) 喜欢“与众不同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5) 16岁以来在外游历, 经历丰富; (6) “六岁起我就知道我的生活和工作将在海上”; (7) 幼年时喜欢拆装自己的玩具, 喜欢去夏威夷浮潜和潜水。可以看出, 热衷于工程技术活动、富有冒险精神、对海洋工作具有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热爱是美国潜航员群体的鲜明特征。

潜航员是一项涉及国家利益的重要岗位, 只有具备艰苦奋斗、踏实肯干、成熟沉着、承担风险、开放合作、严守秘密等良好的思想素质, 对海洋事业和载人深潜事业怀有源自内心的热爱, 能在工作中形成强烈的价值归属感并以此为乐趣的人才能胜任潜航员工作。

3 潜航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过硬的综合技能

3.1 专业基础

载人潜水器是综合了船舶、机械、控制、电气、水声通信等多学科的高技术海洋装备, 作为载人潜水器的操作者, 潜航员应在上述领域具备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作为长期在海上作业的人员, 潜航员应熟悉海洋、船舶、导航、地理等相关知识, 了解海上环境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做出判断和决策。 (2) 载人潜水器设计研发涉及了船舶设计、机械结构与液压、动力与推进器等相关专业的理论与方法, 潜航员应对该专业具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才能够对载人潜水器的原理、组成和运行方式了然于心, 并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3) 载人潜水器具有先进的信号传输与处理、自动控制、水声通信技术, 潜航员应具备相关的电子电气类专业知识, 才能掌握相关的潜水器设备监控、操作与维护技能。 (4) 载人潜水器以人为核心, 潜航员应掌握与人相关的生命支持、医学与急救等知识;另外, 作为特殊环境下的水下工作人员, 潜航员还应具备游泳、轻装潜水等技能。 (5) 在海上航渡与执行下潜任务的各个环节中, 潜航员需要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家、媒体记者、船员等各类人群进行沟通和交流, 因此相关的文科知识也十分必要。

美国在潜航员选拔过程中, 认为具备下列经验和背景的候选者可优先考虑: (1) 海上工作经验; (2) 良好的基础教育及电气、物理、机械、液压、电子或其他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科背景; (3) 海军经历; (4) 飞机舰船驾驶操纵经验。同时, 选拔要求中也明确提出, 潜航员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美国在役和退役的23名潜航员中, 具有电子与机械等工程专业技术背景的有20名, 其他3名也均从事涉海相关行业。WHOI中部分Alvin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的专业经历与技术背景如下:在近海石油公司从事潜水、潜水器及ROV系统的工作长达十年;在10多年里从事国际海洋工程的商业潜水员;受任职于WHOI的母亲的影响, 从高中起在WHOI实验室协助进行整理泥土样品、建造水下机器人、给Alvin号载人潜水器布线等工作;曾在美国海军服役, 在舰艇上操作雷达监控导弹防御;在美国海军的潜艇服务中心工作长达15年;在两个工程公司工作了7年。

本文研究人员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 000米级与7 000米级海试期间对“向阳红09”船上29名与潜航员接触最密切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潜航员岗位描述调查, 调查对象涉及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基本涵盖了我国载人深潜工程的一线专家队伍。调查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5]相关调查项目为基础, 涉及3个大项119个小项, 对潜航员岗位的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表1所示为被调查者对潜航员岗位所需的各方面知识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分数评定后, 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的量化得分情况 (满分为1) 。

表1中可以看出, 潜航员的知识结构应以机械、计算机与电子、工程技术等工科为主, 兼具数、理、化、生等理科知识和心理学、地理学等文科知识, 并了解如何同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媒体等各类人群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

3.2 综合技能

潜航员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工程技术问题, 要求其具备很强的逻辑思考与数理计算能力, 能够客观、理性、科学地对问题进行整合分析, 得出最优化解决方案。面对海底复杂的环境, 潜航员需要综合考虑潜次任务安排、水面指挥及现场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 全面、科学地水下作业过程进行决策, 因此潜航员应具备很强的运筹与管理能力, 能够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圆满完成潜次任务。潜航员职业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职业, 在潜航员的职业生涯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 面对新挑战, 这要求其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 能够在每次下潜作业中及时总结经验, 形成认识, 并对未来的作业提供经验和方法指导。另外, 潜航员岗位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既能够通过交谈和阅读快速掌握各种外界信息, 为每次下潜做好充分准备, 又能够将下潜中的所见所感准确地表达和描述出来, 使其他各类人群了解所需信息, 掌握下潜情况。表2所示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 000米级与7 000米级海试期间, 本文研究人员对“向阳红09”船上载人深潜团队进行的潜航员岗位所需能力和技能调查结果, 同前所述, 调查采用量化得分评定办法, 满分为1。

表2中可以看出, 潜航员岗位要求最突出的是其工程技术维修维护与设备操作能力, 此类任务是潜航员岗位工作的核心。其次, 潜航员应具有较强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既能够很好地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又能够进行快速阅读和恰当的文字表达。此外, 较强的演绎、归纳、数理等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筹和管理能力也是潜航员岗位的必备素质。

4 潜航员应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身体机能

潜航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对潜水器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在海面, 潜航员在高温、高湿、狭小的载人潜水器载人舱内忍受涌浪造成的剧烈颠簸晃动;在海底, 潜航员长时间身处热传导快、封闭的舱内, 面对黑暗、未知的深海环境开展考察活动, 这些都成为潜航员生理与心理消耗的主要因素。与航天员相比, 潜航员无需经受超重、失重的考验, 无需面对太空极端环境, 在身体机能要求上不如航天员严格;但潜航员长期在海上工作, 需要长时间在深海环境中自主地操作潜水器开展航行与坐底、精细测量与采样、高清摄像照相等一系列作业活动, 因此, 潜航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也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

潜航员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其具备很强的心理适应性、心理稳定性和压力耐受性和很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 潜航员也应具备较强的判断决策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美国WHOI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候选者的心理筛选通常在实际选拔前就已开展。在入选后, 候选者还将接受进一步观察, 以便确保其情绪稳定、心智成熟, 并丝毫没有幽闭恐惧症倾向和可疑症状, 在精细或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理性并做出正确决策。在日常操作中, 潜航员也会面对一些人为设置的危机压力, 来测试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我国在第一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的选拔中对候选者使用了多种应用广泛且经过实践检验的专业性心理问卷以及访谈与面试测试, 实践证明, 通过心理测试的两位潜航员, 其各项心理各项机能均优于常模。潜航员的工作实践也证实, 心理测试对于潜航员选拔具有重要意义。

在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中, 对候选者身体机能的医学检查需涉及外科、内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等多个科室, 对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评定。在我国第一批潜航员选拔中, 医学检查与生理测试在候选者筛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WHOI明确要求其潜航员学员需满足下列生理要求:无接触性传染病;无呼吸道疾病, 无器质性心脏病及高血压/低血压;无严重的背部疾病、关节炎、静脉曲张、肌肉抽筋等病史, 在长时间寒冷狭窄的条件下工作不会导致发病;无营养不良或过敏体质历史;无癫痫病记录, 无神经系统疾病;无糖尿病, 无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具有潜艇训练钟或类似设施的训练和压力测试经验者优先考虑;能够承受至少两个大气压而无不良反应。除通过医学检查确保生理健康外, 潜航员岗位还对某些特定的身体机能有更高的要求。表3所示为本文研究人员对“向阳红09”船上载人深潜团队进行的潜航员岗位身体机能需求调查结果。表3中可以看出, 潜航员岗位的海底作业特点决定了其对快速反应能力、定位能力和感知能力的要求最高, 良好的肢体协调能力、精细操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5 结论

本文针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这一特殊岗位, 从思想素质与职业兴趣、专业基础与综合技能、心理素质与身体机能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国外潜航员队伍选拔与应用现状以及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调查研究结果, 明确了潜航员岗位的具体要求与人才培养方向, 对我国潜航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维成.“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研究与自主创新[J].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2 (1) :1-8.

[2]李明春.潜航员的故事[J].海洋世界, 2010 (12) :27-37.

[3]高悦, 李直东.我国第二批潜航员选拔工作启动[N].中国海洋报, 2013-05-24 (001) .

[4]NEVALA A.Alvin's Pilots[J].Oceanus magazine.2005, 44 (2) .

8.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八

【关键词】课程标准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3-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本土化”的实际情况后,逐步达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共识。各高职院校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边开发边实践的课程改革策略,依托高职示范(骨干)校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相关的课程标准设计、文本开发等课程改革成果不断涌现。随着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由理念趋势走向实质应用。从中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际上由文本设计层面走向实践层面的过程困难重重,因此针对现状问题进行解蔽、对制约难点进行消解尤为重要。

一、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点分析

对接点分析是厘清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接汽车行业要求,诠释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的对接精度。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应严格属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范畴,其对接职业岗位要求不仅定位了课程目标和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习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匹配的工作知识、持续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是衡量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管理和课程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如今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有效实施,厘清这些对接点,就需要找寻汽车行业中初阶职业岗位要求与高阶职业岗位要求的双层次标准,工作知识、职业素养、持续技能的三维度要求,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的四方面条件,从而保障精度对接。

1.对接点基于双层次标准开发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除需参照初阶职业岗位要求,即现行的汽车修理工、二手车评估师等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标准,还应考虑引入高阶职业岗位要求。随着汽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阶职业岗位要求不仅只是更高一级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而是紧贴汽车技术的发展,社会产业对汽车行业人才的更高趋势性要求。

2.对接点基于三维度要求开发

基于摒弃长期依据工作任务去选择课程内容的观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在对接过程中不应从工作任务直接过渡到工作知识、职业素养和持续技能。非平行结构下,对接汽车行业中的职业岗位要求必须摆脱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传统二元视角,需要一体化、情境地从完整工作角度使学生习得工作知识、职业素养和持续技能的整体性。

3.对接点基于四方面条件开发

汽车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这四方面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实际对接中应把握课程标准的适用性和完整性,保障对接的可靠性。因为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并非是若干汽车类课程这么简单,实则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和架构。

二、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现行模式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大多沿用的是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编制的教学标准,经过近些年的课程改革,在国家示范(骨干)校的建设中,一些高职院校在改革探索上逐步将其专业课程标准演绎为三种模式类型:

1.课程标准基于工作知识和岗位技能

这种模式的课程目标以掌握汽修岗位(群)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知识和技能则取决于能否达成日常工作目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顺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课程内容以较为固定的思维进行序化编排,常见的步骤有“是何”、“为何”、“如何”。对于课程评价则以量化方式来评定掌握了多少汽修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这种符合传统教学思维的课程标准模式与传统学科体系课程趋于相似,因此在实际的组织教学中较为容易实施与实现。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则是对于高职汽修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影响甚小,只适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般性导入课程。

2.课程标准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或任务

这种模式的开发实施流程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其课程名称也是来源于典型化的工作任务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工作过程名称;并以典型工作过程所使用的知识、典型工作行动所表征的知识、典型工作任务所组织的知识为课程内容;最后的评价考核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结果。这种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课程打破了原有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课程实施者需要多个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能力,因此对于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应有跨学科背景。

3.课程标准基于项目完成

这种模式以项目完成为最终目的,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单元,学生通过核心专业课程中的若干项目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职业素养要求等。这种项目课程标准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真实项目中往往会存在跨专业的情况,因此这种模式更适合于专业综合性课程。

当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种矫枉过正的思想,认为基于岗位(群)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标准肯定是过时的、被淘汰的。实际上以上三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而且只选择某一种模式也是不合实际的。无论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通识课程和专业入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1]。课程性质的不同也决定了模式选择的不同,因此只有多种模式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使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对接职业岗位要求中取得较大的实践效果。

三、高职课程标准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停留文本层面,实施环节不强

当前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在各院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一线却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出在课程标准的应用实施环节上。由于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框架条件,影响其应用的因素又很复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停留在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和设计阶段的高职院校很多。虽然一些职业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骨干)校相继开发了汽修专业的课程标准和示范性教材,但实际应用的效果和范围却十分有限,甚至很多文本成果仅供上级的评估、考核和验收所使用,因此对实际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微乎其微。针对这种现象,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应该进行深刻地反思,在将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引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适当转变课程标准实际应用的方式和方法,在课程标准开发和设计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评价。

2.内容尚需验证,评价机制缺失

职业教育标准最终还要落到课程教学层面,即要体现在教师编制的授课大纲、学生项目活动指南中,要把它变成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2]。像一些4S店基础的维修岗位要求汽修专业毕业生能够尽快做到市面车型的“维、保、检、排、修”,即会维护、知保养、有检测、能排查、懂修理。然而现实是“维修工”正逐渐沦为“换件工”,作为一名“汽车医生”懂修理的岗位要求却越来越被淡化,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同时也照搬进了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开发、设计甚至实施过程,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注意到课程标准内容编排的科学性,没有把握实际对接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定期组织汽修专家、汽修教师、一线高工和技师去验证相关职业标准语言,评价它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合理性。

3.校企冷热不均,师资力量薄弱

校企合作共赢一直是汽车职业教育的美好愿景,实际上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也真实反映在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上。虽然国家正在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如一些高职院校也确立了汽修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操作形式,但就其过程而言实施的主体仍然是高职院校。校企共同开发、实施和评价相关的汽车课程,大多数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性也不强。一方面企业需要正常的生产经营,如全程参与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开发与实施,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精力,校企双赢的局面对于企业来说周期较长且充满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热衷于校企合作,在师资建设中频繁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调研、实践等。而许多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不足,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科研能力和扎实的汽修经验、工作阅历,调研实践也属于马虎应对,特别是对于汽修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理解的不主动不系统,事实上汽修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制约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基于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课程标准有效实施建议

1.保障实施过程,实现四项对接

首先,课程目标应与职业岗位目标对接。其逻辑起点为由企业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以及一线技术人员四方组成的团队,在高职汽修专业课程目标开发时,应明确该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能力区域,包括岗位目标、岗位责任、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等。同时对接技术领域的准入条件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并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相关职业标准语言转化为课程目标,使高职生在毕业时能够取得含金量较高的“双证书”,能快速融入相关行业、企业胜任工作。其次,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对接,这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关键。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加强对关键工作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培养,也要体现其起决定性的职业活动要求。再次,课程教学过程应与生产实践过程对接。通过采用案例驱动、行动导向、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把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职业能力,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是组织和实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手段,不断强化“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最后,课程评价应与社会评价对接。在课程评价上,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课程评价既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行为目标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强化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又要推行与职业活动相联系的社会评价,扩大评价的主体[3]。

2.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标准体系

近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依托高职示范(骨干)校专业群建设,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参照职业岗位要求等,相继开发了本校的汽修专业课程标准。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汽修专业缺少权威规范的标准体系指导,其深入实质的应用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在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应尽量把握四个方面要求:首先应注重对实践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其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再次应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最后应注意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国家应尽快研究出台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标准指导书,打破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的普遍认识,尤其在课程内容上应尽快完善对接职业岗位标准的相关举措,积极拓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其通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能够反应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各地区行业特点,积极保障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操作形式、方法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的完备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应根据整合课程资源结果,针对汽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职业特点,融入相应职业标准规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结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这四方面来实施课程标准,形成岗位要求、能力对接、多位一体的标准体系。

3.打造专业师资,培养跨界双师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效实施保证,开发出好的课程标准就需要有人去认真实践,因此专业师资的建设是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前提。在专业师资的方面上应该首先加大对汽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待遇,把课程开发的决策落向实处。其次应科学化的培训现有的在职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应有区分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也应贯彻理实一体,鼓励他们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应积极协调和聘请汽修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一线高工等,用来作为专业技术领域的兼职师资队伍来建设。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协同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对汽修专业教师的“双职称”评定体系,使汽修专业师资队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属性,忽视了对跨界双师的培养力度。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是跨界匠师,他们一方面熟知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等;另一方面具备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实践操作、职业素养等,既是老师又是匠师。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对于这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培养应体现在应用型本科及以上层次,并按照高职专业开设相应的双师型专业。同时国家应出台完善对此类“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的管理制度,尤为体现在证书制度和培训制度上,应严进严出四证驱动、四维一体。即: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缺一不可,充分体现其研究型、师范型、职业型和技术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跨界型双师对驱动型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对新型课程模式应用的引领作用;对课程标准实施的表率作用;对情景化教学传递的纽带作用;对教学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

4.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评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的前提。在推进校企合作,打破校企“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上,国家应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关的激励政策,统筹建立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有实力的行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同时高职院校应结合校企合作的有利背景,在巩固和深化校本课程标准评估成果上,探索和完善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坚持校本课程标准在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常规性与导向性、一般性与重点性,实现对课程标准的动态化监测、常规化应用和实效化改进。

综上所述,基于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课程标准应用能否深入实施,决定了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除以上策略性建议,高职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如何更好的贯彻执行这类新开发的标准仍是后续为之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翔云.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2]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06).

9.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篇九

___处理采购供应商订单

2.跟进产品采购进度,确认交期

3.与供应商核对账单并安排请款

4.处理与美国同事客户邮件沟通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余工作事项

细则:负责采购订单制作、确认、安排发货及跟踪到货日期;

货品来货跟踪、安排、质量问题处理、反馈及财务请款工作;

执行采购订单和采购物料的确定,落实具体采购流程。

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21、有相关跨境采购或一般贸易采购经验,能独立完成采购跟单

2.负责采购合同的拟定、执行及跟进,采购物品交货期的跟踪及控制;

3.负责联系货代代取货验收事宜,并对其进行合同管理约束及后续产品入仓残次的理赔工作

4.负责和关务对接,在货物到港前整理好相关的备案资料、翻译件、标签等文件

5.负责和品牌方索赔货品到仓异常情况

6.负责ERP采购单的录入及对接仓库审核上架

7.负责ERP系统中的商品资料维护

8.每月编制采购总表,根据各部门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

9.保管采购记录、购货合同、供应商信息;

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3

1.产品的在线开发与寻找,与供应商进行在线沟通;

2.协助销售完成货品采购工作;

3.与相关部门对接接出货明细和发货;

4.供应商订单签订与付款;

5.价格比对和成本控制;

6.配合部门培训安排;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41、熟悉外贸进口业务环节及国际物流流程;

2、负责进口清关,处理进口货物的单据核对,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物流的跟进协调等。

3、负责国内原材料、生产物料的采购。

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51、对产品进行比价、议价,保证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2、评估、管理和优化供应商,建立稳定的采购渠道,寻找充足的货源,避免缺货;

3、缩短平均交货时间,降低品质不良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合理控制品类的库存量;

5、对于缺货的商品,提供推荐商品及解决方案给业务部门;

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61、有丰富的手工具/电动工具/劳保用品等采购经验,维护现有产品,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2、结合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质量和预算要求;

3、维护现有供应商,协助业务解决在订单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确保交货质量和时间;

4、开发新的供应商,确保公司的供应商长期储备需求;

5、对于行业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外贸采购员工作职责7

进行市场调研,开拓渠道,监控物料的市场变化,降低采购成本;

负责采购巴西、智利、美国、澳洲等地区的牛肉及其他肉类产品;

全程跟进采购事宜,制定采购合同,执行采购订单和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各项环节有效进展,如清关、商检、入库及物流安排等;

有效监督采购与库存数据,确保出入库数据一致;

10.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十

关键词:岗位体验型社会实践;岗位与基地建设分析;内涵;分类;特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7-02

一、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的内涵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之外,深入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良好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提升社会认知、增强社会责任。2007年,山东大学在全国首次提出“岗位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所谓岗位体验型社会实践,指的是大学生深入公司、事业单位等具体组织中,在一定持续时间段内,从事某一岗位的具体工作。它与之前的“调研”、“志愿服务”等类型不同,不在以外在的眼光感悟社会,而是亲身体验社会的某一行业和岗位,其中,岗位体验型社会实践可以分为非专业型的岗位体验和专业型的岗位体验。非专业型的岗位体验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而专业型的岗位体验则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要得到推广和顺利开展,应当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一是社会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特别像山东大学这样的高校,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每年都要开展实践活动,就使得社会实践的学生基数大量增加。其中很大部分比例的学生都会选择岗位体验类实践。二是岗位相对比较固定,能够长时间存在。这样,在保障岗位数量的同时,也宜于实践的组织和经验总结,推进实践的发展。三是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把大学生的岗位需求和社会的人力需求对接起来。这种信息渠道可以发展为信息平台,甚至是专门的第三方组织。四是在实践经费和相关法律问题上有相关的保障机制。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重点来探讨一下“岗位”及提供岗位的社会实践基地问题。

二、岗位体验的岗位分类及特性

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存在着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实践岗位在专业需求、时间、技术密集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由此带来岗位体验实践的管理方式上的差别。按照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可以分为专业型岗位体验和非专业型岗位体验。同样的岗位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同类型的。如某机械设备制造公司的生产岗位对机械制造的同学就是专业岗位,而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同学就是非专业岗位。在能力培养上来说,专业型岗位实践重在对专业素养的培育和锻炼提升,非专业型岗位实践则存在着更多的“体验”意味,增强感性认识。有些岗位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只能由专业符合的学生参加,比如伤病员护理等,有的岗位是半专业性的,专业符合的学生参加最好,相近的也可以,非专业的学生经过短期培训也能够胜任,如流水线制造工人。按照时间分类可以分为长期岗位、短期岗位和临时岗位。有些岗位如制造类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长期固定岗位,这种岗位稳定,易于管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三到四年的时间内可以一直从事这种岗位,那就可以说是长期岗位。1-2年内存在的岗位可以称为短期岗位。临时性用工的岗位也存在,数量较少。此外,按照岗位的组织单位属性可以分为企业岗位,事业岗位等。企业岗位会比较重视经济效益。长远看,学生参加企业岗位应该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才能保障岗位的长期运作。

三、实践岗位的探求、挖掘

岗位体验型社会实践在同学们中的欢迎度是比较高的。但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虽然很乐意参与这类型的实践,但不知道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岗位。多数问题其实都涉及了岗位的探求和管理问题。岗位挖掘和探求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以学校为主导的岗位探求模式。这包括学校团组织、各学院及学生本人主动走出校园,以各种方式与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联系,挖掘能够让学生从事实践的岗位。这属于自我推荐型。二是以岗位提供方为主导的模式。这类似企业的“招工”或“校园招聘”。当企业或事业单位出现岗位人才需求时,会主动在相关媒体上发布信息。目前的调查看,这种模式的岗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的用工需求。这类工作岗位一般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半专业型岗位。大学生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够上岗。企业在某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出现生产紧张、工人不足的情况,如果这时雇佣一般社会人员,成本会比较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也不能保障。因此,大学生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二类是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这类岗位大多带有志愿服务的意味。如某地区召开大型会议或其他纪念活动、运动会等会务服务;某地方街道办事处开展某项治理活动,完成上级部门的特殊活动如人口普查等。三是以第三方为主导的模式。第三方是指除了学校方(团委、其他学生管理机构和学生本人)和岗位提供方(企业或事业单位)外的其他机构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而后进行发布。这种第三方组织包括地方各级政府和团组织,专门的非政府组织或中介。

四、基于岗位体验类实践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要长期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充足数量的岗位,而充足数量的岗位的建立和维护,必须依赖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因此,基地建设是岗位体验类实践的基础保障。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基地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基地有数量充足的非临时性岗位。每年至少可以容纳15人以上开展实践。

2.基地的岗位体验性强。或具备较明确的专业性,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衔接,有关联。参与此岗位有利于提示学生的专业素养。或着岗位属于非专业性岗位,但对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心、社会认知、与人沟通交流等基础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街道居委会干部挂职岗位。

3.基地具有良好的指导方式和管理方式。如按照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运行的加工制造类企业。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环境。企业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人担当指导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4.基地具备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条件。这一点是所有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都必须具备的。如食宿条件、安全保障等。之所以在岗位体验类实践基地的条件中提出,是因为岗位体验类实践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对学生的基本保障要求应更高些。以上四点是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基地要想长期健康发展,学校团组织还应该认真考虑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否复合基地的生产运作要求,能否为基地带来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岗位体验类型的社会实践是对基地单位的生产运作影响最大的实践类型。与岗位实践比较起来,其他活动都是从外围接触单位,而岗位体验类实践活动则不同,大学生进入到单位后,会直接参与到单位的生产运行中,学生的实践成果对单位的劳动成果会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岗位体验类的社会实践必须要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一方面是学生的受益,另一方面紧紧联系这单位的收益。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考察,看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基础素质能不能有效担当起所实践的岗位职责。至少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后能够胜任岗位。基地的良好运转,不能单纯依靠基地与学校的良好关系,也不能单纯依靠基地与学生本人的劳动合同关系。要考虑能否建立学校-基地-学生三者都受益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学生在第一次参与岗位体验时,兴趣较大,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就会非常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这时厂家希望继续开展实践。而大学生们的热情却已经减退,失去了新鲜感,就会退出岗位实践。所以,在基地的管理模式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岗位对专业素质的需求,选派能够胜任、或短期培训会能够胜任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2.明确岗位是有偿服务还是免费体验。要求签署三方实践协议。

3.在同一个基地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岗位体验服务模式。如同一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熟练程度、不同性质的岗位体验。针对第一次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体验式实践,企业不发放报酬。针对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参加同一岗位的,熟练了岗位需求的学生,进行用工式实践,公司按照学生的生产成果发放报酬。针对特别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甚至可以签署长期合同,直至就业合同等。

4.学校对参加岗位体验实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可以请岗位的所属方,如企业的工程师来直接培训。

11.采购员岗位职责与岗位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旅行社,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出境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 旅游成了人们身心保健、感受自然、享受美感的最佳选择, 出境旅游潜力巨大。另一方面, 长江三角洲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风光秀丽, 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吸引了大批的国外游客, 出入境旅游业发展较快。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 本地区双语导游却捉襟见肘, 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严重匮乏, 而且在结构上也极端不合理。如长三角城市湖州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986名导游, 其中仅有外语导游人员26名, 而且均为初级导游员, 远远不足满足需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地方涉外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培养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双语导游人才队伍, 就成为摆在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拟在对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双语导游岗位要求调研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 以期培养出高层次的本土型双语导游人才。

一、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双语导游人才需求调研

(一) 调研方法

地方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 还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 培养能够胜任本地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二者最好的结合。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于2012年2~4月对长三角地区16家具有涉外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访谈内容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前提下, 采用录音和现场笔记的方式进行记录。笔者在相关文献阅读的基础上, 确定了4个访谈主题。

一是公司介绍:包括公司规模、营业项目、公司荣誉、公司成长状况。

二是求才项目:包括求才类别、求才职级、需求人数。

三是职位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

四是要求条件:包括学历、性别、专业、工作经验、语言能力、性格。

访谈旅行社基本情况如下, 在公司规模方面以51~150人的旅行社为主, 占访谈旅行社的50%。以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业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占访谈旅行社的75%, 约38%的旅行社曾获得过不同等级的荣誉。公司所在地以上海、杭州为主, 分别占访谈旅行社的50%和25%。

(二) 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双语导游人才要求

通过调研, 笔者发现, 长三角旅行社要求双语导游人员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占75%, 各旅行社对性别均无特别限制, 要求是旅游相关专业毕业, 要求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69%, 对英语交际能力要求达到熟练或精通的占68%, 特别指出形象和健康要求的各占25%, 均要求具有外语导游资格证, 有19%的旅行社特别指出要求具有出境旅游领队资格证。在具体的职业能力方面, 本研究对访谈记录通过词频分析软件ROST Contentmining内容挖掘系统软件提取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等16个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高频特征词汇。各特征词汇出现的频率和比率如下, 在16家旅行社中有10家明确提出双语导游人员要具有组织能力, 占63%, 排在第一位, 接下来依次为“责任心强”有9家旅行社提出明确要求, 占56.3%;“吃苦耐劳”有8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占50%;“服务意识”有6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占38%;“善于沟通”有5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占31%;“性格活泼开朗”有4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占25%;“细心有条理”和“具有亲和力”各有3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均占19%;“合作精神”有2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占13%;“态度热情”、“工作认真”、“口齿伶俐”、“热爱工作”、“具有谈判能力”各有1家旅行社提出要求, 各占6%。

二、基于旅行社岗位需求的本土型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 “全程职业化分段螺旋式”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经对长三角地区16家旅行社对双语导游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 并在征求旅游教育人士意见的基础上, 笔者把双语导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 能为地方涉外旅游业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旅行社对双语导游人才的岗位要求, 以及教学过程的特点, 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研究构建了“全程职业化分段螺旋式”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生在第1~3学期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和单项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 打好坚实基础;第4学期进入旅游企业开展综合顶岗实习, 检验前期学习成果;第5学期返校总结顶岗实习经验, 加强学习, 弥补不足;第6学期, 通过反思、学习后, 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 再次参加企业顶岗学习, 获得职业能力的升华, 并顺利就业。通过“专业认知—单项技能—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循序递进的能力模块, 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技术应用的对接, 使学生能“零距离”上岗, 达到专业、产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 “全程职业化分段螺旋式”双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1.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 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 优化课程组合,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课程模块和教学体系。本研究将访谈所得的16个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高频特征词汇, 根据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其归为6大综合能力, 具体如下:一是组织管理能力, 对应岗位要求为组织能力、细心有条理, 对应课程为旅游管理学、旅行社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二是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对应岗位要求为口齿伶俐、善于沟通、性格活泼开朗、态度热情、亲和力, 对应课程为演讲与口才、旅游公共关系学、涉外旅游礼仪。三是处理投诉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对应岗位要求为谈判能力、应变能力、责任心强, 对应课程为旅游心理学、旅游服务案例分析。四是双语对客服务技能, 对应岗位要求为导游大赛获奖、英语熟练或精通、1年以上涉外带团经验, 对应课程为导游讲解艺术与技巧、导游业务、领队业务、导游英语、领队英语、目的地国家知识、导游基础知识。五是团队合作能力, 对应岗位要求为合作精神, 对应课程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心理学。六是爱岗敬业的能力, 对应岗位要求为吃苦耐劳、工作认真、服务意识、热爱工作, 对应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中, 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双语的比重, 最终使学生达到无障碍交际。

2. 通过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教师的外语化, 初步构建一支与地方涉外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双语师资队伍, 把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和岗位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恰当配备师资是取得良好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的业务合作。为此笔者单位一方面组建了跨分院、跨专业的合作型教学团队, 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双语教师, 对专业教师加大语言培训力度, 对英语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学习机会。

3. 以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为依托, 以双语导游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学结合, 研究有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平台, 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的设施能满足实训与导游过程要求, 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中按照导游的接待流程来实习, 真正体现了“学做合一”,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方式, 而涉外旅游专业与知名旅游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又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企业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资深员工在基地指导学生并开展部分专业课教学, 效果良好。很多学生在第三年的实习期间, 就与企业签订了劳动聘用协议书, 学校就业率也得到了提高。在企业环境中, 学生自觉以“企业人”身份要求自己, 把自己融入企业, 一方面受到企业精神教育, 同时也提前体验到就业和择业过程。

4. 以“行动-反思”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以技能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评价体系。双语导游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注重外语环境的营造, 强调学习主动性, 加强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对学生的探索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能力得以全面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根据学科特征,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独立思考程度以及创造思维, 侧重学生想象力及说英语的程度, 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此笔者通过专门研究构建了“行动-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反思、创新等高阶能力, 并通过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教育随笔简短下一篇:圣诞节朋友圈可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