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共8篇)
1.学术诚信 篇一
舞动诚信,弘扬精髓
控制工程2班朱艳林2111203204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千年的文明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1世纪,千百年前的古人便已经知道不讲诚信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不能为他人所信服。人类文明已经承载了几千年的精髓,特别是在21世纪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精神文明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对诚实守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提倡要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在当今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坚持学术诚信不仅是严谨治学的态度体现,也是对自身求学生涯所获的检测与肯定。
学术诚信,即在做学问方面坚持诚实守信,坚决不抄袭他人研究作品。21世纪,科技发展是关键,人才战略是核心,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基本的得到了普及,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使命,高等学校肩负着传承文明、创造新知、发展科学、追求真理、引领文化的历史重任。坚持学术诚信,不论是对大学生,研究生,博士,还是教授,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尽管前人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然而,学术不端行为在当今社会却是愈演愈烈,学术造假例子已经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在近几年,学术造假行为屡屡被发现,其中不乏很有威望教授学者,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肖传国关于“反射弧”造假,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李连生学术造假,中国井冈山大学讲师李涛和钟华造假70篇SCI论文事件等等,一批如此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都超越了学术底线,大师尚且如此,那么在我们大众之中,学术造假不正之风更是屏蔽不了,对此,我是感同身受的。众所周知,尽管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国家整体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然而,不少人在求学之路上并非是踏踏实实奋斗过来,更有流传“大学没逃过课就不是完整的大学”、“没挂过科更是不完美的大学”等等,致使不少学生在平时的上课时就是玩玩打打浑浑噩噩的度过,做作业也是敷衍了事,东拼西凑,到了期末考试就是紧张局促,然后无计可施时就想到带小抄,更有不少学校还存在着“刻桌文化”,每逢考试考桌上总是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或者公式,还有的学生什么也不准备,就是等着别人给他抄,然后请一顿饭什么的了事,等等这样的事件在大学已经习以为常,等到真正要毕业的时候,要交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时候,才猛然觉悟,四年一无所获,拿什么来结束自己的大学,来混得那两张证书,于是乎,有人就开始想办法,把前人已发表的文章找来十几篇,每篇一大段,一凑和也有二十多页,而且看起来比一般论文更加优秀,而且他们这样页顺利毕业了;更优甚者,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而是坐享其成,伴随着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各种论文代写机构成为了他们求救的对象,花上几千块钱买一篇论文交上去,他们页毕业了,而且有的还被评选为优秀毕业论文!
这确实不得不让人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多的学术造假?我想它应该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学术造假的不当之风已经吹遍了祖国不少地方,如今的学术造假已经越来越“深入骨髓”,从以前的学术不正之风到现在的学术腐败,甚至社会腐败也越演越烈,学术界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岂能独善其身,而我们刚好就生活在了这种环境下,想要出淤泥而不染,那确实并非易事,想在“歪风”之下独善其身需要自己认清事态,明辨是非;其次,不少人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多学术科研人员,想在在短时间内就达到某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而不择手段地对他人的已有成果原版照抄却又不注明出处,只是进行一味的“拿来主义”,还美其名曰“吸取各家之所长之后的再创新”,将一切成果据为己
有,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的大学,研究所里,大部分学校对任教教师都有学术成果要求,而那些想要评优评先,想要晋升副教授、教授荣誉的教师,国家、学校更是设定了每年必须出多少科研成果,必须发表多少学术论文的硬性规定,这对不少年轻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于是不少的假冒伪劣产品就悄然问世了。在我们理工科里,科研是神圣而严肃的,是要能出产品的,是要能经得起社会推敲的,它要求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这不仅是对学术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再次,就是造假者个人道德素的低下,学术造假更是显示出了个人诚信观念的缺失,造假本身就是在欺骗大众,危害社会,大多数造假者还存在着侥幸心理,想着或许自己的“成果”不会被世人发现纰漏,然而,殊不知每一项成果都需经得起千百年历史的锤炼,造假者必将身败名裂;最后,还存在着一种因素就是社会、学校的监督管理不严,学术成果的评审机制太过松弛,高等教育的评审制度不够完善等等,如对华南虎照片的真假鉴定,对汉芯成果的研讨审核,这些事都可以由表及里见其本质原因,而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少老师其实心里都明白清楚,自己的学生什么水平不可能全然不知,能够做出什么成果,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心里都有数,可就是如此,老师们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学生们过了,因为他们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想给上级领导留一个好影响,这也反过来进一步纵容了学生的术造假。
种种的因素导致了当今的不正之风,从历史的眼光来看,造假只会使我们的社会停止不前,甚至会使社会倒退。学术研究,它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心平气和,坐得住冷板凳,刻苦钻研,我们的科技才会进步,我们的文明才会持久,社会才会进步。作为当今社会的高材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学术诚信,弘扬诚信精神,坚持从自我做起,绝不弄虚作假,在此形势,我想借用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研究生会的倡议书,向大家倡议我们要坚持学术诚信,弘扬优良学风,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提升个人素质,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强调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跟应该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效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身体与心理等的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国家复兴的栋梁之材。
二、诚信为学,正直为人。研究生要做学问事,先要做学问人,我们要向德才兼备的老师们和前辈们学习,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努力践行华科校训,踏踏实实做学问,兢兢业业稿科研,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确实做到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以“慎独”的精神和品格经激励自己,及时无人监督,依然秉持规矩。
三、严守学术规范,追求真理,自觉遵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培养自己的学术道德自觉性,还要充分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规范,努力提升学术素养,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
四、强化学术精品意识,戒骄戒躁,厚积薄发。提倡“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克服浮躁心态,摒弃功利化风气,努力打造学术精品。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为学者需具备的基本道德操守。在此,让我们“坚守学术诚信,弘扬优良学风”从现在做起,从手头的工作做起,从参加的每一次考试、撰写课程论文,到发表科研成果、撰写学位论文,我们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正行为,让我们一起舞动诚信,弘扬精髓,携手共创学术美好明天。
2.学术诚信 篇二
大学是社会的精神灯塔, 学术是大学的精髓, 学术诚信是大学追求的根本。高校教师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也是国家人才的培养者和科研任务的重要承担者, 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不仅关乎高校的学术道德、学风文风, 更关系一个国家人才的培养、科研的发展。近年来, 高校学术不端事件频现媒体, 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学术诚信的高度关注。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建设, 构建学术诚信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学术诚信问题现状
学术诚信有两方面的内涵: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和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求“真”, 做到“诚”;在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成果上要讲“信”, 讲求信誉、信用[1]。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 特别是在网络迅速成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的近十年来, 高校教师学术上的不“诚”不“信”行为屡在社会上曝光, 主要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术行为不端。学术不端行为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管理的行为[2]。其次, 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是指违反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旅游、招待、办公设备采购和与科研无关的支出, 甚至采用违规套现、虚构合同等方式非法转移、占有科研经费。再次, 学术腐败行为。学术腐败行为主要是指学术界中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小团体和一己利益,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行为, 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3]。第四, 学术批评氛围的缺失。高校学术界在学术批评上出现了两个极端现象:一是“好人”风气盛行。开展学术批评时, 往往是赞美之言, 往同行脸上贴金的多, 更有甚者, 把批评当成了阿谀奉承, 即使偶有指出错误的, 也往往是避重就轻, 避实击虚, 将批评变成奉承。二是恶意攻讦, 恶言相向。将所谓的“学术批评”远远拉离了学术探讨的范畴, 变成打击异己、炫耀学问、抬高身份的工具。
加强学术诚信建设, 杜绝学术不诚信行为, 净化高校学术科研环境, 强化监督是关键。目前高校对学术诚信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主管部门监督、同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自我监督等。其中, 学术诚信同业监督是学术诚信建设的积极创新, 也是一个富有成效的有益尝试。
2 引进同业监督, 推进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
同业监督简而言之就是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督, 即同业者彼此之间的相互监督。它起源于经济领域, 有两层含义:一是同行业内的从业者相互对是否遵守某些约定的规则进行监督;二是同行业内的从业者相互对是否遵守某些公认或必要的规则进行监督。同业监督相较于其他一般社会监督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同业者对所在领域的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行业规则有着一般人所无法达到的熟悉程度, 因此同业监督比一般的社会监督更为有效和准确;二是对同行的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和劝阻, 有利于维护行业公平的竞争秩序, 这本身就是对同业监督者自身竞争权利的保护, 因此同业者的监督热情远高于一般人。现在同业监督的优势更是为社会所承认, 同业监督的概念正走出经济领域的范畴, 并逐步被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教师行业同样可以成为同业监督发挥作用的“业”, 近年来, 高校管理者将同业监督概念、制度从经济领域引入了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在学术诚信监督上, 同业监督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2.1 高校教师对同业监督有着较高的积极性
一是部分高校教师的非自律行为以及媒体对这些行为的曝光, 已经使得高校教师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破坏。社会甚至因此提出了“高校教师道德底线在哪里?”, “没有诚信的教师怎能培养出诚信的学生?”, “中国的大学怎么了?”等等疑问。可以说高校教师的形象已经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但是, 大部分教师十分珍惜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形象, 以及该身份所带来的荣誉感, 对于目前存在的部分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和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着改变现状的迫切需求。二是学术不端、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和用学术腐败行为带来的是学术的不公平竞争和科研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这就使得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从事科研、教书、育人工作的高校教师无法得到应得的学术成果回报, 无法公平合理地得到与自身努力和成果相对称的职业晋升、经济回报和社会评价。因此,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整体, 对于监督、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着社会上一般人所没有的积极性。
2.2 高校教师作为同业监督的主体, 监督具有更高的有效性。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行业的个体, 对于教师行业内的各种规则、学科的自然规律、教师的职业操守都了然于心, 甚至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发生的环节、行为的产生过程、带来的不良后果有着社会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熟悉度和敏感性。而且, 高校内的学术不端行为, 就发生在高校教师身边。只要大家拥有时刻监督、积极揭露学术不端行为的热情, 往往能够及时发现不端行为的苗头, 将不端行为扼杀在“嫩芽”阶段, 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 高校教师作为同业监督的主体, 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 并且提高监督的效率。
近年来, 国内高校逐步建立起学术诚信的同业监督机制。如探索教授治学制度, 让以教授为代表的高校教师群体全面参与并全程监督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与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如建立起学风委员会制度, 将学风委员会作为高校对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建设进行指导和咨询的机构。如建立起教师科研评价的同行评议制度, 将同学科教师的评价作为科研学术成果评价的重要根据。
3 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学术诚信同业监督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建设。但同时也必须承认, 同业监督机制发挥的作用并不如预期的大。笔者认为, 这并不是同业监督本身存在的问题, 而是在制定各类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或者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不科学及不合理之处。
3.1 制定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时忽视了“规则”的重要性
同业监督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规则”, 具体言之:同行业内的从业者共同遵守的“某些约定的规则”或者是同行业内的从业者共同遵守的“某些公认或必要的规则”。对于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来说“规则”就是指学术诚信规范或评价标准, 如统一的学术写作标准、教育科研评价的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科研经费管理的量化标准等等。而目前高校的同业监督制度中往往缺乏这些必须的“规则”;或者有了“规则”, 但“规则”和“规则”之间互相矛盾, 无法执行;或者所谓的“规则”只是泛泛的规定性文字, 缺乏具体详尽的指标。如在学术写作、出版领域, 缺少类似于美国《芝加哥手册》这样统一的标准;科研教育评价政出多门, 甚至存在彼此矛盾之处;在科研经费管理领域中, “985”项目、“211”工程项目、“863”项目的经费管理并不完全相同,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与普通财务制度也存在不完全对接的问题。只有制订出具有量化指标的, 容易操作和执行的, 并且能够得到大多数高校教师认同的“规则”, 通过同业监督全面推进学术诚信建设才能拥有现实的基础。
3.2学术诚信同业监督中, 普通教师的参与度不够
在现行的高校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中, 对于“同业者”更多限定于教授、教学科研带头人、学科专家, 而普通教师参与同业监督的机会相对较少。不可否认, 教授、教学科研带头人、学科专家是广大高校教师的杰出代表, 其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广大高校教师。但是, 同业监督的初衷并不在于由同业者的代表施行监督, 而是提倡全体同业者参与监督, 人人拥有监督他人的权利也有被他人监督的义务。而且, 同业者代表的监督, 容易形成小利益团体, 可能形成同业者代表无人监督的尴尬情形。只有同业者全员参与的监督才能充分形成维护同业共同体利益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优势。因此, 积极提供和创造条件, 鼓励和推动高校普通教师参与到学术诚信同业监督体系中, 学术诚信同业监督才是真正的“同业监督”。
3.3 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权威性不够
权威性不够是造成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无法完全发挥出优势的症结所在。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及时地发现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但是, 除了“监督权”之外, 现行的同业监督机制并未赋予同业监督机构和同业监督者更多的权力, 对发现的不诚信行为无法及时纠正, 对不诚信者无法给予处分, 或者即使作出了所谓的“处分”却因无法切实执行而成为一纸空文。在国内高校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教授因为学术诚信问题在某一高校受到处分, 处分决定油墨未干, 该教授就已经“华丽转身”, 被另一高校作为学术人才引进, 享受高职高薪, 所谓“处分”对其没有丝毫影响。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权威性无法体现, 同业者的监督流于形式, 长期以往, 同业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无法得以维持, 同业监督最终只能是一个“名称”。
3.4 高校教师以个体的形式开展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权力无法得到保障
学术诚信同业监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门机构的监督, 普通高校教师依据同业监督的有关制度, 以个体形式开展的监督是专门机构监督的有力补充。而事实上, 普通教师在开展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过程中, 发现学术不诚信行为后, 缺少向上反映的渠道。同时, 学校管理部门也缺少吸纳普通教师个体监督成果并及时给予反应的机制。更有甚者, 教师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同业监督行为被诬蔑为学术诋毁、恶性竞争。
4 充分调动同业监督的天然优势, 强化高校学术诚信建设
在认真分析高校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存在问题的前提下, 积极寻找突破口, 充分调动同业监督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 完善同业监督制度全面推进高校学术诚信建设:把统一、完善“规则”作为关键点, 实现学术诚信同业监督有“规”可依;以提升普通教师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提高同业监督的权威性为重要手段, 为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开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完善学术诚信举报渠道和接报后的调查处理机制, 为教师个体参与学术诚信监督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4.1 统一、完善学术诚信规范或评价标准, 实现学术诚信同业监督有“规”可依
一是建立一个广为人知的、通用的学术写作、出版标准。目前我国已存在《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T7713》)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 , 但却存在“写作的人不知道《GB/T7714》, 编稿的人不看《GB/T 7713》, 二者各行其道, 互不相闻、互不通融”[4]的现状, 应该从我国国情、文化、学术环境特点出发, 将《GB/T 7713》和《GB/T7714》合二为一, 形成一个完整的、通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学术写作、出版标准, 并将其作为学术诚信的重要规范严格执行。二是积极探求科研评价规律, 确立科学的教育科研评价标准。教育科研评价的对象十分丰富, 既包括了对教育科研机构的评价、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也包括学科点评价、教育科研课题评审等[5]。各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学术主管部门、各学术共同体要针对不同的教育科研评价对象, 分层、分类修订与完善评价标准, 构建以质量为导向、具有量化标准的教育评价标准体系。三是细化科研经费管理的量化标准。笔者认为, 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 除了科研经费管理者、使用者自身的问题之外,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开支标准过于笼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应该进一步明确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支出范围, 每项费用所能开支的比例;应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购入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应进一步理顺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的支出问题, 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价值, 实现科研工作人员的按劳取酬和按质取酬。只有制定出具有量化标准, 且尊重科研工作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才能够实现科研人员的按规支出、财务人员的按规支付、监督者的按规监督。
4.2 探索建立高校教师自律组织, 并将该自律组织作为普通教师参与学术诚信监督的重要媒介
自治协会除了承担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组织教师交流工作经验、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等职能外, 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开展同业监督。这个监督机构的成员应由全体教师共同推选出, 成员的构成应该涵盖“老、中、青”教师个体, 既要有学术上的带头人, 更要有普通的教师, 并形成监督机构的成员定期改选的制度。高校教师在加入自治协会的同时应授予该监督机构监督自己严守教师职业道德的权利。该监督机构在获得会员的授权之后, 对全体会员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行为和由此行为衍生出来的相关行为开展监督, 并对会员的不道德行为、违法违规行为提出批评和指正。自治协会的建立, 将全面提升普通教师对学术诚信监督的参与度, 进而实现高校全体教师参与其中的学术诚信同“业”监督。
4.3构建学术诚信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学术诚信同业监督的权威性
赋予学术诚信同业监督机构对教师个人、教学科研团队违反学术诚信的信息给予披露的权限。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 高校的同业监督机构可以建立学术诚信信息披露制度, 对教师的学术道德行为进行记载, 并向大众进行公开, 让社会了解教师的相关学术诚信记录, 并借助于信息披露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 提升同业监督的权威性, 并督促存在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教师及时地自我纠正。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教学科研评价部门在督促同业监督机构公平、公正、遵守程序地开展学术诚信信息披露工作同时, 应该认可同业监督机构的信息披露, 并在开展学术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立项、教学科研奖项申报工作时, 充分运用所披露的学术诚信信息, 对于存在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教师个人、教学科研团对实行“一票否决”。
4.4 畅通同业监督渠道, 为高校教师以行业一分子的身份, 以个体的方式开展同业监督提供条件
高校教师以行业一分子的身份, 以个体的方式开展学术诚信同业监督, 是指在日常的科研、教学工作中, 秉承诚实守信的宗旨, 以教师职业的基本操守为准则, 对其他教师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科研经费违规使用行为、学术腐败行为进行监督。学校应该为这种监督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一是要畅通举报渠道, 方便教师将监督的结果及时告知学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学风管理委员会;二是对于教师举报的同行学术不端行为, 及时给予调查, 一经查实就从严处理, 同时建立“一事一回复”和“限时反馈”制度, 对于学术诚信举报的处理过程、调查程序和调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举报人;三是要明确区分教师间同业监督行为和学术诋毁、恶性竞争行为, 切实保护教师开展监督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没有有效的监督, 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学术诚信。做好学术诚信监督, 是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高校要不断地完善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 逐步建立起法律监督、主管部门监督、同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自我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方位的学术诚信监督体系, 促进高校教师自我道德养成, 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防治学术不诚信行为。
摘要: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不仅关乎高校的学术道德、学风文风, 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才的培养、科研的发展。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构建高校诚信体系成为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教师对同业监督有较高的积极性, 同时作为同业监督的主体, 其监督具有更强的有效性, 这两大优势使得同业监督成为促进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的有效方法。但在制定各类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时, 在学术诚信同业监督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之处。高校应针对实际存在问题, 积极寻找突破口, 充分调动同业监督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 完善同业监督制度, 全面推进高校学术诚信建设。
关键词:同业监督,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
参考文献
[1]汤曾.浅议学术诚信[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3) :33.
[2]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EB/OL].http://www.cast.org.cn/n35081/n11114910/n11574863/11578899.html.
[3]郑良勤.高校学术腐败及其遏制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11) :137.
[4]王怡.社科出版物引文著录格式规范化问题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0 (8) :59-61.
3.学术诚信建设要有“牙齿” 篇三
朱邦芬院士所说的“史无前例”并非危言耸听。近年来,诸如伪造数据、资料或结果,在科研材料、设备或研究过程中作假,窃取他人的思想、方法、成果或文字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时出现,甚至呈现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此仅举两个例子——去年5月,英国大型医学学术机构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Central)宣布撤销在其所属刊物上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
今年9月,美国知名网站“抄袭监察”(Plagiarism.Watch)通过其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顺藤摸瓜发现,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家英文论文造假公司与一家巴西SCI杂志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该网站发布的报告甚至建议:中国政府、大学和机构、出版商应该采取措施,阻止“中国研究滑向深渊”。
比例如此之高、数量如此之多、手段如此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在我国“史无前例”,恐怕在全球也是“史无前例”。
如何遏制“史无前例”的学术不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治乱须用重典,诚信建设要有“牙齿”。
诚哉此言。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以论文论英雄”的制度缺陷,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上名硬实软、缺少“牙齿”。虽然相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文件上,雷声大雨点小;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所谓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人员多为兼职,机构形同虚设,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告官不究”,以至于“零容忍”沦为“零作为”。此外,相关文件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和有威慑力的惩戒措施。
激浊才能扬清,惩前方可毖后。要想早日遏制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像反腐败那样,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在国家和单位层面上,建立真正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监督机构,并让其有职有权、有人有位、有责有钱,不尽责就追责,以切实担负起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使命;在制度建设上,建立重典,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给出可操作的细节,使调查过程有效率,处罚结果有震慑力。
官员腐败不除,误党害民;学术造假不禁,科技难强。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科研产出上看,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学术研究的低水平重复,催生了大量的垃圾论文乃至假论文、假成果,致使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乏善可陈;从科研资源上讲,财政经费来之不易、数量有限,学术不端行为浪费了有限的经费,糟蹋了宝贵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学术不端行为消解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则,扼杀了学术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有百弊而无一利。
是时候了——让学术诚信建设“长出牙齿”,把“零容忍”落到实处,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让学术不端者尝到苦头,还中国的科学研究一片净土!
4.考前作文预测学术诚信 篇四
direction: plagiarism in academic studies is becoming a major problem worldwide,.study the picture carefully.your essay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points:
1)a description of the illustration showing your understanging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2)your understanding theissue;
5.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论文 篇五
第一,谈感受。
本堂课带给我的感触总结起来有八个字:“震撼、洗礼、畏惧、坚定”。
在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讲解和播放的录像,紧紧的抓住了我的眼球,看到人类发展之快(不论在宏观,还是微观领域),看到地球被污染的千疮百孔,看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不论是孟山都所生产的化学药剂,还是用于能源替代的核产品),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之后老师和同学们良好的互动讲解,现在社会良心人士的以身作则,都给我身心带来了洗礼;以前也知道科学技术用不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但从未像现在这样去畏惧它,哪怕是身边的一件小事都感觉牵连人类的未来;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将自己置于社会一隅,我们应勇敢的站出来发出呐喊,哪怕只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人类的延续。
作为当代的一名研究生,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科研成果固然重要,但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才是我们科研工作得以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我们人人都提高自己的科学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养成良好学术氛围,反过来,我们可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潜心科研,为自己获得学术成果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国家的科技水平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
关于道德和诚信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他并不是特指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专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这门课呢?我想原因是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主要依赖者是工作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工作者。而科学工作者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而且是科学精神的弘扬者、民族精神的引领者、社会道德的示范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从事科学研究,还应遵守职业道德,恪守科学道德,造福人类社会;同时他们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道德责任,应成为社会的道德典范。
“金钱是万恶之源”,这样说可能过于片面,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社会部分人员利欲熏心,为了自身利益铤而走险,各种不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说到科学有造假,数据有篡改也是必然,谁还在乎道德和诚信的问题。正是这些歪风邪气,在侵蚀着我们的研究人员,当然包括我们在读的研究生。那么,对研究生而言,什么是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科学道德是科学共同体内部和科学工作者个人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处理科研成果时的内在自我约束标准。在科学目的上,以追求真理性的认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原则。在科学态度上,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因追求个人名利而违背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理性良知和社会道德责任感。学术诚信就是研究生在诚信的原则下追求真理,研究学问。它一般包括:实验或调查报告要有充分的客观依据,不能歪曲作假、主观臆想,随意改动数据;学术论文著作要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与研究成果,避免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稿多投及论文间相互署名等现象发生;对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评定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并认真贯彻双盲评审制度,树立权威性,充分发挥学术奖惩机制的作用;正视学术不诚信现象,并给予积极回应,切实维护学术环境的净化。
第二,谈问题:
目前,少数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学术诚信方面存在诸多不良表现:
篡改或伪造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获取科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任何研究要想获得科学、客观、可靠的结论,都必须尊重实验事实,来不得半点捏造或伪造。研究生认真做好科学实验,不仅仅可以获取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某些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不经过亲自实验研究而是编造实验数据,或是直接挪用改造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这些做法严重有悖于“忠实于原始数据”这一科学研究工作者基本的道德原则。而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带来的后果要比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更为恶劣,甚至有可能引起科研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当今学界反映最强烈、最为严重的学术诚信缺失行为正是大学学术研究活动中的抄袭与剽窃行为。为了达到评奖、评优、毕业等目的,部分研究生利用各种已发表的文献,通过肆意剪辑拼凑的手段来杜撰编造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大量引用他人论文片段、实验数据和图表等而不加注明出处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将别人的成果略加改头换面便据为己有,肆意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而网上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代写论文的广告,说明代写论文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也有一定市场。
成果交易、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研究生为共同分担发表费并完成学位阶段规定的论文指标要求,而相互挂名的情况时有出现。由于北京、上海等地户籍政策中,专利等科研学术成果具有很高“含金量”,近年高校中甚至出现“专利挂名”灰色市场。这种以私利为目的的“分享”行为和上述的“剽窃”、“编造”一样,都是严重有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恶劣行为。此外,学术研究只有建立在广泛涉猎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他人成果中的思想精华,才能做到推陈出新。在论文中是否注明所用成果的出处,不仅体现了作者是否尊重参考文献的所有者以及是否具备起码的学术道德,而且也是为后续研究者研究提供检阅资料的方便着想。一些研究生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没有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论文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列出并未阅读的参考书目,对参考文献做伪注。有的研究生引用别人的数据和观察,却是改头换面,不加注释。
论文重复发表。许多高校都规定了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要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于是部分研究生通过一稿多投的方式,把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刊物,或是将已发表的论文改头换面后向另一刊物投送。一稿多投的行为,在我国的期刊界、学术界是严格禁止的,但总有些研究生把同一篇论文略加改头换面又拼凑成新的论文去投稿,或把相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或表现方式变成多篇论文去投稿发表,还有将翻译后外文论文投稿的情况出现。
如果任由科学道德沦落、学术不诚信滋长,不仅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年轻一代学人的成长,还会损害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危害:
污染学术环境,败坏学界名誉。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探索、研习、应用和传承活动,就需要对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务,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基于诚实性、客观性基础之上纯朴的学术氛围,离不开追求真理而向善务实的学术道德。而不正的学术观念及造假行为却逐步地吞噬着学术活动赖以安身立命的道德底线,严重的损害了学术界的名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学术竞争的恶性循环,带来社会资源浪费,从而形成泡沫、虚假的学术环境,也会使正直学者的尊严、权益受到威胁和伤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直接关系到学术的健康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如果研究生科学道德沦落、学术诚信缺失,学习态度功利化,不再把学术研究看
做神圣的事业,就难以专心踏实做学问,学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学术能力大大降低,培养质量便无从谈起。
败坏学风,贻误学术新人的培养。学风是学者们在长期的研究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学习风气,它表现为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观念决定态度,态度指导行为。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者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在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术风气的影响之下,学者们很难坚持对学术良知和学术精神的追求,最后,导致不正当行为的产生。大学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场所,也是追求真理的圣殿,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便是一大批高级人才的代表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历历在目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造假事件等,无疑会给追求学术价值与学术精神的正直学术研究主体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学术造假现象会影响研究生们正确的学术道德观的建立,科学研究的真实性、严谨性是科研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缺乏严肃的科研作风,其学术研究工作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走向伪科学。
腐蚀学术,不利于学术的后继发展。学术研究是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探索真理、追求真知的过程,是扎扎实实、潜心研究的过程,是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术活动不仅创造物质价值,也创造精神价值,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事业。学术研究没有捷径,也不容弄虚作假。学术研究的真谛在于求真,但造假抄袭、伪造数据等各类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却是对学术创造的否定,是对学术“求真”本质的否认。而如今不良学术之风的盛行,如果不严抓学术道德规范,整个学术界、知识界很有可能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恶性循环之中,它使真正潜心钻研的人得不到肯定,并腐蚀了许多极具创作潜力的学术研究主体,动摇了他们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心,还严重损害了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
面对这些问题和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三,谈措施。
首先,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其次,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学生求真务实精神。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6.学习《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感想 篇六
在当今社会,判断一个人的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便是这个人的诚信问题。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基本要求,就犹如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诚信问题,比如我们要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要要求自己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更应该诚信待人,诚信对事,诚信科研。
在学习《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课程后,我突然认识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时刻保持诚信品质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的总称,任何一名科研工作者都担负着寻找真理和答案,批判传统和谬误的职责。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要用百分之一百的诚信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和每一个偶然事件。就像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他说:“我们做科研的,不在乎你做了多少事,也不在乎你犯了多少错误,更不在乎你的数据与理论值有多大偏差,我们要的是最真实的数据和最真实的结果,也许我们会遇到无数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一定要诚实。”我相信他说的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应该保持的优良品质。只有用真实的数据和结果才能理直气壮的说话。然而,讲诚信,并不是说说,很多人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大概就是人真而不诚、诚而难信的一种劣根性缘故,他们以利益确定诚信,以自私和贪婪玩弄诚信。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弄得人去寻找诚信的机会和条件。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在文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体现人事的诚信度,结果却令君大失所望。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我国的学术界科研不诚信的案例比比皆是,从老师到学生,从职位高者到普通教师,在这些人看来仿佛诚信已经遥不可及,达到目的才是唯一王道,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比如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教授抄袭论文,博导资格被取消,他抄袭别人的论文不仅不备注引用,而且基本逐字复制,或者故意改写其他作者论文中的一部分,虽然他刻意隐藏抄袭行为,但还是被人民群众举报,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恶性付出代价。再比如,中科院一博士论文造假被撤销博士学位,在这个案例中,黄某某仅仅是伪造了几个数据,用没有用实验得出的数据撰写博士毕业论文,自以为只要毕业了就高枕无忧了,可她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有冯同学重复她的实验,当冯同学没有得到她的那种结果后,专家多次与她联系并询问如何能获得她的那种高产率,可是她却并没有给出正面答复,多次联系无果后,这位冯同学只能报告了导师。在以上两个案例中,不过当事人是否是缺乏科研诚信意识或者是本身就不知道在科研中不诚信会招致恶果,但是结果都是会为自己的无知和鄙行付出承重的代价。这也从正面教育了我们,作为一名刚入学的研究生,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课程的学习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作题为《大学的学术诚信与科学精神》专场报告时,寄语四川大学全体师生:“你们可以不惊天动地,但必须要有诚信。你们可以什么都破产,但学术信誉不能破产。”这位谢老师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广大师生一起保持谦卑谦逊的态度,秉持老一辈科学家诚信立人处事的作风,时刻保持着对科学孜孜不倦的探索欲望,确保自己研究的目的只在于推动科学的进步;就像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竺可桢、师昌绪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求名利,沉下心来做学问,在为学之道上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唯其如此,才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看看我们身边,我们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哪一个不是勤勤恳恳的工作和学习,他们始终坚持而执着的遵循科研的真谛,不怕辛苦不怕麻烦,在科研的第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最真实的榜样,让我们在迷茫和无知时找到前行的方向,他们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跟上节奏呢。再者,我们已经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了,我们很可能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无论是做人做事,我们都必须以诚信为第一准则。然而在我国,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还没有开设科研诚信、科研行为规范的课程,也缺乏适合的教材和读本。许多年轻人甚至有一定研究经历的科研工作者也不很清楚“什么该为”与“什么不该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在一开学就针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入学的《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为人基本乃诚信,还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科研和学习中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毕业而犯下终生遗憾的大错。
因此,能够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个人而言意义极大,这门课不仅告诉我怎么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而且告诉我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即便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结果和实验数据,我们都不能用投机取巧的心理去刻意凑数据,刻意靠近理论值,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签名:
7.学术诚信 篇七
萨缪尔·约翰逊曾经说过:“有正直而无知识, 虚弱而无用;有知识而无正直, 危险而可怕。”当前, 我国某些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比较淡薄, 学术不诚信的现象十分严重。各种教育腐败的现象不仅败坏了学风, 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然而, 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还未给予足够重视, 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学术诚信的评价管理制度。美国乔治亚大学对学术诚信作了简单而宽泛的定义, 即所有的学术成果没有欺骗、撒谎、剽窃, 从他人那里得到援助并没有不正当引用原始资料。根据美国高校学生人事行政管理人员学会的手册, 学术不诚信是指“蓄意的欺诈行为, 其中, 学生未经授权就企图把别人的工作或努力说成是自己的工作或努力, 或在任何学术练习中使用未经授权的材料或捏造的信息”。它包括伪造学术文件、蓄意妨碍或损毁他人的学术工作、帮助其他学生从事学术不诚信的行为。
二、现状和原因
2012年7月, 共青团上海市委在上海4所部属985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了学术规范知识的调查。旨在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总体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 形势不容乐观, 总体而言大学生在学术规范素养方面处于较低的水平。部分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比较淡薄, 具体表现为作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论文或实验数据随意更改、省略、作假, 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等等。种种学术腐败现象不仅反映了当前学术界诚信意识的薄弱和诚信监督管理机制的欠缺, 更折射出其背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当前急功近利、浮夸的社会文化和环境。
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 尽管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已把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的制度建设提上了日程, 目前也只有少数高校正式出台了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监督管理条例。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根据Mc Cake和Trevino的调查发现商科学生学术不诚信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的专业和学科。Crown和Spiller的调查也发现, 商科学生对于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容忍度要高于非商科专业的学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屡禁不止呢?当然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而言, 诚信危机的原因和当前社会总体道德标准, 社会诚信标准的下降密不可分。我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各种思潮的碰撞和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学术观被扭曲,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渐渐丢失, 学术日益功利化、市场化。从学生角度出发, 造成学术失信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是导致学术不诚信的主要原因。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门槛后一下松懈了下来, 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较低, 学习懒散。对于那些他们认为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课程采取了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的不诚信行为。部分学生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认为某些课程并不重要, 学习的内容与未来职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所以也通过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完成学习任务。
2. 学术失信的成本较低。
考试作弊的风险不大, 只有少部分的作弊者被抓获。权衡一下作弊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优良的GPA (平均成绩点数) 、奖学金、评优等诱惑使部分学生心中的天平明显失衡了, 面对激烈的竞争, 不断有学生愿意铤而走险, 不惜通过各种作弊手段来提高成绩, 达到考研、出国等目的。也有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都在作弊, 觉得不公平, 也加入了不诚信的队伍。
3.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当前的作弊手段更加隐蔽, 也更多元化。
网络传播技术和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通过在互联网上的复制和粘贴很轻松地就能完成作业或论文。考试作弊的手段远不再是传统的那种夹带小抄条等形式, 手机短信甚至微信的使用使当前的作弊手法更为隐蔽。某些通过考试作弊牟取非法利益的不法分子更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将作弊行为发展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4. 缺乏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学术诚信的系统教育。
高校应从大学生进校开始就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术诚信的宣传, 端正学生的学术观。对学术诚信的内涵等作出明确的表述和规范, 使诚信教育真正规范化和制度化。
5. 考试 (考查) 方式过于传统。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依旧是注重分数, 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测试和培养。传统的考试方式和题型为不诚信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对策
面对当前某些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愈演愈烈的现状, 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改革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同时建立有效的学术诚信监督和管理制度, 落实大学生诚信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1. 调整某些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使学生能真正地学以致用。
授课方式更为多样化, 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和课件,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和题型。
考试方式更加多元化, 减少传统的需机械性记忆的考试方式;避免单一的选择题型, 设计一些更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简答题和问答题等。不一味追求标准答案,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作业和考核的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可采取小组作业、开卷考试、小论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些软件 (如反剽窃系统、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 来检验和防范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
3. 建立有效的学术诚信监督和管理制度, 加强学术诚信文化的建设。
高校应制定专门的政策———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 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管理大学生的学术诚信行为和规范。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并恪守处分或决定的公平性、一致性。教师应向学生重申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并严格遵守学校学术诚信的相关政策。
4. 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
将学生的相关诚信记录作为其个人档案的重要内容记载, 通过制度化的机制来进一步规范诚信行为。将学生的诚信情况与学生各项评优、竞聘干部, 奖贷学金、综合测评、挂职锻炼、信用贷款、就业推荐等相结合, 提高大学生失信的成本, 进一步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
四、结语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努力。学术诚信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发展的根本, 高校应切实加强学术诚信文化的建设, 落实诚信监督管理制度, 避免使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营造健康向上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有创新精神同时具有良好学术道德和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美, 姚本先.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8, (2) .
[2]4 Gehring, D., Nuss, E.M., &Pavela, G. (1986)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on academic integrity.Washington, D.C.: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3]Aaron, R.M. (1992) .Student academic dishonesty:Are collegiate institutions addressing the issue?NASPA Journal, 29 (2) , 107-113.
8.学术诚信 篇八
摘 要:英国高校开展的学术诚信教育坚持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的价值标准,主要途径包括使用电子检测工具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监督、创建有效的维护学术诚信教育的体系、开设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开发网络资源积极宣传和鼓励师生进行诚信的学术研究,以及利用小组活动、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等。积极借鉴英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实践经验,有利于我国高校探寻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英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实施路径
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尤其是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话题。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学术剽窃或学生联合作弊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治学风气,也大大危害了学生自身的认知、写作、研究等能力的发展及良好学术素养的形成。高校的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是作为高校行政人员、导师等所负有的一项责任,也是学生自身学术态度的体现。对学术诚信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探讨已深入到英国高校的各种活动之中。
一、 英国学术诚信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英国学术界对学术诚信的界定多是采用了美国杜克大学的学术诚信中心(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在1999年对学术诚信的解释:在学术研究中坚持“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的价值标准”[1]。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英国高校对学生实施的学术诚信教育致力于消除学生在学习及研究中的剽窃、伪造数据、联合作弊等不诚实的行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术研究的能力。
在英国的各类高校中,存在着人数众多、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包括全日制学生、半工半读学生、国际留学生等。首先,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意味着高校需要增强对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重视。在一个集体中,当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授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业关注和监督势必减少。高校中经常出现学生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如请人代笔、复制网络资料)等现象,或者串通作弊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英国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经验小组委员会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努力鉴别和解决学生的学术剽窃问题[2]。其次,在英国高校中存在着大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由于之前的教育经历不同,对学术规范认识不同,不了解英国的学术写作规范(如文献参考规范、注释规范等),这些学生学术写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也会出现无意识的剽窃行为。因此,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尤其是学术规范教育十分重要。最后,加强学生学术诚信教育能够确保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例如,英国的很多高校会给学生集中教授各种学术研究技能,包括如何引用文献、避免剽窃,理解学术写作规范等;还有一些高校经常针对学生的研究任务和水平,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和工作坊。可见,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
主要路径
近年来,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管理和解决高校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很多努力,如积极改进学术诚信的管理政策,提出预防学术不端的策略和措施,建立学术诚信的教育项目等。自2008年起,英国高等教育学会(Higher Education Academy)和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 JISC)联合创建了学术诚信服务,引发了英国高校对学术诚信教育的又一次反思,并积极推出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措施。[3]
(一)使用电子检测工具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监督
使用电子剽窃检测工具对学生的文本作业、学术论文等进行鉴别和监督已成为英国多数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一项措施。例如,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等多所院校都使用了Turnitin软件来检测学术研究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且这一检测软件已被世界很多国家引进和使用;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创建了一套维护学术诚信的剽窃检测系统,即将SafeAssign软件嵌入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中,以此检测论文内容是否出现抄袭、复制他人作品的现象[4]。邓迪大学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术剽窃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检测结果记录在他们的毕业证书上。尽管这一电子检测系统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所检测文本的剽窃率会因研究时间、研究主题、参考文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够精准,但总而言之,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创建有效的维护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体系
建立或引进维护学术诚信的制度是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01-2005年期间,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学生上交的非原创作业数量每年成倍增长[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避免学生学术作弊的情况,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引进了学术行为办公系统(ACOs)。起初,该校制定了相应的学术规范、错误行为的记录方式和年度报告形式的模板,根据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自2005年开始,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究方面的论坛,鼓励参会人员积极提出建议、分享经验,并发布年度报告。同时,学校也强调对学生学术规范和研究技能的指导,如正确使用Turnitin软件、PLATO资源等。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系统进行评估,并创建了相应杂志和国际性刊物。总之,学术行为办公系统的创设大大地改善了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促进了师生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三)开设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
英国高校维护学术诚信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在课堂教学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学术诚信的信念及行为进行熏陶和指导。莱斯特大学设计了一种对学生个体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网络辅导课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也创建了一种网络课程(LSE100课程)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给予指导[6]。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的学术诚信教育更具特色,注重在整个学校环境中创设一种诚信的学术文化氛围,将制度性的维护措施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职员工的参与和教学课程的设置结合起来,统筹合理地维护学校的学术诚信。首先,该校为全校师生制定了一套高等教育的价值准则和培养目标,体现在学校的政策、文件中,并将诚信的理念融入整个学校的活动中,如课程开发、学术评估、宣传活动等。其次,该校开发了一门供所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课程——剽窃消除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学术诚信的观念和重要性、理性学业评估的价值,并设计了消除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方法。剽窃消除课程的学习需要6周时间,该课程主题为“学术的旅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术写作的技能、参考文献的规范、检测学术研究作品Turnitin软件的使用等。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剽窃消除课程已被该校学生广泛接受和学习,很多导师也将其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最后,学校对使用剽窃消除课程和Turnitin软件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举办一些研讨会来鼓励师生们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方法。2009-2010学年,该校有1900名学生得到了相关的信息培训与服务[7]。北安普顿大学的剽窃消除课程已实施了十几年时间,对师生坚持诚信的学术研究理念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开发网络资源,宣传诚信的学术研究
创建相关网站,分享网络信息资源,宣传诚信的学术研究活动是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方式之一。例如,伦敦城市大学建立StudyWell网站,为师生们提供与学术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网站最初的创建理念源于学者布卢姆(Blum)在2009年提出的一种观点——高校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由高校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结果所致。因此,StudyWell网站的文化与英国伦敦的公共社会机制相适应[8]。网站创建的目的是预防学生的学术剽窃行为,促进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包括理解、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其资源包括学术评估、学术行为规范、学术行为指导的相关信息,以及该校图书馆和学生会提供的一系列信息等。为了使网站更有吸引力和活力,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网站中添加了更多的个人反馈、测验、预防剽窃的视频等信息。随着网站不断更新和发展,浏览和使用StudyWell网站的人数不断增加。网站极大地宣传了英国高校的学术诚信教育。
(五)利用小组活动、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
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学生小组作业、召开研讨会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尤其是外国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鉴别学术剽窃。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写作能力,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资源(尤其是原始资料),并避免学术剽窃行为,采用了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9]。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如期刊论文等;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写作案例,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学生在小组内集中讨论案例的内容,如该案例是否具备诚信的学术研究态度,是否存在剽窃,如何引用文献、释义等;请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概括材料中例证的优缺点,并深入理解材料的细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疑问和专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主动探索案例背后的一系列写作规范,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亚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为了预防和解决学生无意识的学术剽窃,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加入了各种关于学术写作、预防学术剽窃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中,师生能够建立密切联系,并持续交流观点和意见。通过学生、教师、专家人员在研讨会中的意见反馈来解决学术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了学校中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
三、对我国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的启示
学术诚信教育得到了我国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而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却普遍堪忧,这与高校所持的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不符。北京大学的王辑慈教授曾指出,在我国的高校和学术传统中,根本没有严格的参考文献制度,这是造成学术腐败的土壤[10]。郑州大学的郭英剑教授也认为,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接受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关注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积极借鉴英国高校的有效经验,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和开展规范的学术研究活动。
(一)建立有效的学术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和严格的学术纪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诚信建设的文件。例如,教育部于200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11年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生规范建设的意见》,2012年发布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意见和部门规章力图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机制、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学术道德奖励和惩罚制度来强化高校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11]。但是,除个别院校外,如北京大学2006年出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四川大学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等[12],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还没有重视对学术诚信教育的管理与制度建设,学术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因此,高校需要从自身做起,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制度,从学校管理规章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安排,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提供,有效地保证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进行。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术诚信的教学活动
从现状来看,我国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等相关课程,如北京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学术道德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四川大学开设的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等[13]。此外,高校图书馆也拥有很多关于学术诚信教育的学习资源。然而,全国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学术诚信教育名不副实,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不仅不够正规,如缺乏系统教材和专业教师,而且教育方式简单,没有特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学校图书馆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宣传学术诚信的作用。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对学术诚信不够重视。因此,各高校应该努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践行学术诚信教育。例如,开设讲座、举办报告会、进行集体教学等;积极发挥小组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一起参与学术诚信内容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术写作的辅导或网络授课等。总之,我们应将各种学术诚信教育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价值并在实践中用诚实、规范、端正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
(三)利用资源预防学术不端行为
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一个误区是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学术不端的错误行为实施严格的惩罚,而忽略了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英国高校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正是在于自学生入学起就对其实施学术诚信教育,做好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例如,利用网络、讲座等方式向学生积极宣传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设正规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研究写作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与亲身实践中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并习得研究写作的规范。因此,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也需要做好预防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例如,通过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对学生开展学术诚信研究的宣传,为其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规范的相关文件等。只有将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教育与惩罚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1999) .The Fundamental Values of Academic Integrity.Des Plaines, IL: Office of College Relations at Oakton Community College[EB/OL].www.academicintegrity.org/fundamental_ values_project/pdf/FVProject.pdf,2014-12-5.
[2]HEFCE (2009)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for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tudent Experience[EB/OL]. www .hefce .ac .uk/pubs/hefce/2009/09_40/,2014-12-5.
[3][4][5][6][7][8][9]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JISC Academic Integrity Service. Supporting Academic Integrity Approaches and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www2.wlv.ac.uk/celt/howto/Supporting AcademicIntegrity.pdf,2014-12-5.
[10]李艳,寸晓宏.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8(4):31.
[11][12][13]吴宇.中美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制度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0):214-216.
【学术诚信】推荐阅读:
大学生学术诚信论文10-17
论述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的论文10-20
关于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的管理细则09-26
英文学术06-16
学术品格06-16
浅议学术交流机制创新-源于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的思考09-17
学术公众号方案06-17
学术交流发言06-24
学术报告总结07-12
护理学术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