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反思

2024-08-21

学期反思(共12篇)

1.学期反思 篇一

学期工作总结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我都发生了不少改变。从一个干事蜕变成为一个副部,有许多东西都需要作出改变。首先,是心境上的变化。作为一个干事的时候,有着师兄师姐的带领,可以很放心的去执行师兄师姐的指令,不懂就问,天塌下来还有师兄师姐扛着;作为一个副部,就需要更多的自主和更多的责任心了。还有就是工作态度的转变,作为干事,心情好时照常工作,心情不好或者不愿意时可以找一些借口来把自己工作给推掉;可是作为副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把工作做好。当然,这些都是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慢慢领悟到的,从一个一个的活动中慢慢学到的。

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招新了。那是我第一次以学术部师兄师姐的身份来面对12级的新生们。别看大一的时候部长们面试我们是那么的轻松,其实做一个好的面试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筛选机制,然后是考核形式,最后是考核内容,每一项都必须仔细考虑,因为在面试官挑选面试者的同时,面试者也在挑选面试官啊!面试流程及内容做好后,我们马上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面试人数不足。一天下来,面试的人数寥寥无几,大家都很着急,最后只能是到课室外面去一个一个地拉人。这时候想起来,还真是有点窘迫啊。万幸的是,即使供我们挑选的人数不多,其中还是有不少优秀的新生选择了学术部,特别是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性格也十分开朗。十分开心十分高兴,能有这样一帮新血液加入到了学术部,自己也下定了决心,要尽自己的努力把干事们培养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既然学术部的成员确定了,接下来自然是实际活动的举办,这里就不多说了,一个个活动仿佛还在眼前,从校道摆摊到隧道口的开幕式,从义教义修到网站设计大赛,再从演讲比赛到闭幕式。说真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并且全身心参与到其中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干事时期,虽然能记住整个学期的大概工作,可是不少细节方面都不是很清楚了;但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所有汗水与喜悦,恐怕很长时间内都会牢牢记住。还有就是这个学期同时承担了部门财务工作的任务,这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尽管有咨询过师兄也看过有关方面的注意事项,还是有不少细节的地方不清楚,比如报销的具体流程以及记账方式。遇到实在是不懂的地方就问师兄,问部长,问秘书处,好歹是把这项工作做下来了,从中更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一些从课本以及平常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

总的来看,这一学期的工作里既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先说一下做得好的地方吧。这个学期的软件义教的开展是比较不错的,首先在报名方面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人。最主要方面是听课人数以及讲课内容。经过与各部门的讲师的不断沟通,可以感觉到讲课的质量一节一节课地提升,无论是课程包含的内容还是实践实践都安排得比较合理。因为每一节课我都有到场,虽然不是从头听到尾,但是也能在一次次的沟通中感觉到讲师的进步以及学员的反响,在后期是不是能听到学员们的赞叹声以及掌声的。同时,助教们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不断走动来解答学员的问题,尽管在课室助教分布上还是有一点点问题存在,但相比上一年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了。在策划安排阶段就取消了听课证这个作用不大的设置,无论是报名与否都能前来听课,签到工作也做得不错,同时还完成了一份与义教内容相关的调查问卷,尽管在后期的调研报告上没能很好完成。可能是自身工作工作的成效吧,本次义教的听课人数并没有像上学期一样出现了极大的波动,从一开始的两个课时还要搬椅子的盛况掉到课程不能开课;到了义教后期,即使是听课人数有所减少,课程还是能正常开展,没有出现一节课几个人来的尴尬情况。

与此相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是在开幕式的知识问答环节上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场地布置的问题,由于之前对舞台的考察不足在加上布置时间比较紧张,导致桌子的摆位还有记分牌的摆放出现了问题,最后是多人合力才解决的。二是选手签到问题,之前对干事的安排不足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选手迟到的情况,选手签到后也没有正确引导到舞台前的选手席就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好与主持的沟通导致问题的顺序出现错误,题目的难度参差不齐,对部分的选手不公平,观众也有抱怨。比赛中途还出现的一支队伍对判决的不满意导致的申诉以及重赛。对于以上的情况,由于经验不足,实在是搞到焦头烂额,就连干事们甚至参加比赛的舍友们都能感觉到我的急躁,可见当时自己的忙乱了,师姐提过即使是内部如何的忙乱,在对外的方面也不能表现出来,就按照正常的进行下去,对于这一点来说,这次做的十分不好。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了演讲比赛暨阅读分享会上。可以说这次活动是完全办砸了。由于这是一个新增的活动,大家赛制以及赛程都比较头痛。在一开始的策划阶段对这个活动就抱有怀疑的态度,总是感觉学院的同学们对这种文学气息比较浓重的活动一般都是不太感冒的。这应该就是自己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是很难做到完美的,很可惜当时没有意识到;在参考了别的学院的一场演讲比赛后,对赛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确定下了具体的比赛规则。看着他们所举办的演讲比赛,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时间过短以及点评环节简短等等,可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没有看到他们的优点:为什么他们可以有那么多的选手报名参加?为什么他们的观众反应可以如此热烈?这是所犯的第二个错误,可以说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在宣传阶段,我们采取的还是邮件加短信的通知方式来通知学委,可能是这种方式的使用次数太多了,学委们普遍反映是烦厌与不理睬,负责联系的干事也是反映说大家的态度都是比较冷淡。加上在校道摆摊时的对这次比赛的宣传讲解并不多,因为当时连自己都没有把赛制确定下来,所以在这方面的介绍也就比较简略。假如在校道摆摊的过程中加重演讲比赛的宣传比重的话,参加的同学可能会更多。同时,参加这次比赛的激励并不足够,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都不足,套用经济学的一句话: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没有足够的激励,一些对这类比赛有兴趣但不太热衷的同学就不会来参加。当然有部分同学对演讲比赛时十分有兴趣的,无论有无奖励都会来参加,但单靠这部分的同学是不足够的,必须通过激励来吸引更多的同学。这就导致了后来的报名人数过少,比赛时间推迟等一系列问题,而比赛推迟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比赛与挑战杯、党课等活动撞时间,部分选手选择退赛;到了比赛当天,由于前期的工作没有做好,到场的观众极少,甚至连领导都到了,观众们以及选手们都没有就位,比赛时间只能往后推移,最后是只能依靠毛老师与老师们沟通,我们则是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一个一个地叫人过来观看比赛,场面十分尴尬;

从上面所总结出来的种种问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天真。在策划阶段甚至是活动组织的阶段都是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把这个活动通知给同学们,就会有人来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就会有同学来观看比赛。就好比在演讲比赛上,自己认为观众是不会太少的,至少不会少到比领导还少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从管院的新生演讲比赛上,我看到了各个班的亲友团在为自己班的参赛选手呐喊助威,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样的情况也会同样出现在我们自己举办的演讲比赛上,我们甚至还有优势,因为我们有各系的系主任作为点评嘉宾,作为阅读经验的分享老师,但是没有,我们的观众少得可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问自己,得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论:太过于天真了,什么事情都想得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注重细节方面。

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干事的调度方式了。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干,认为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亲力亲为,所以稍微有点需要动脑筋的活都选择自己干。后来意识到,这样做固然是可以把一些事情做好,但是手底下这么多干事放着不用而是选择自己来干,这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吗?况且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兼顾太多的事情,多了就容易出错;更何况这是培养干事们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工作,更好的选择是安排任务落实到每个干事的身上,自己负责核心的部分,然后时时关注干事们的任务进展情况,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建议和给予指导;即使是必须要自己去做才能完成的任务,也尽量带着干事一起完成,这样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让干事学到东西。谈到与干事的交流沟通方面,感觉自己做得还是不够的,平时也比较少关注干事们动向以及心理状况,能做到的只是时不时聊一下工作以及学习上的问题,这个方面有待加强。

至于未来的工作方向,我认为这个学期的情况给了我们一个警醒,那就是要认识清楚什么是学生们愿意去做的和什么是需要提供激励来鼓励同学们去做的。要根据这个来设计我们的活动,来举办一些我们信息学院的学生们会来参加会来观看的活动。同时在细节方面把握好,认识清楚第一个学期所犯下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别再两次踏进同一条水沟里。另外,学术部内部的素质提升以及凝聚力培养也是一个工作的重点:一是部长副部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一点是做得比较不好的。三个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发现同事走进了死胡同的时候应该及时地提醒一下,拉一把。工作或者生活上有不如意的地方不应该把情绪带到人与人交流之中,什么事情都可以一起解决的。二是干事们的素质提升和凝聚力培养,应该更多地关注干事们在学术部内部扮演的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工作安排方面可以稍微下一点心思来达到培养能力、增强归属感等效果。三是学术部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归属感,这方面只能通过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来达到了,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活动来加强学术部成员之间交流以及认可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有效果的。

最后,在这一学期的工作当中,学到了很多也感悟到了很多,举办不少活动犯过不少错误,增强老同事交流认识了新面孔,非常高兴能在学术部工作,希望下个学期的工作能做得更好。

2.学期反思 篇二

摄影/供图:李颖

北京市朝阳区垡头第二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在开学典礼上畅想自己的“小学梦·童年梦·中国梦”。

摄影/供图:张涵之

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正在开展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教育活动。

摄影/供图:汤毅

“‘长鼻子’校车太牛了!”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 17辆由政府掏腰包向专业公交公司购买的“长鼻子”校车正式运行, 孩子们高兴极了!

3.体育学期教学反思 篇三

本学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担当了一、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两个年级的学生近300人。但是每个年级的学情都不一样。尤其一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基本技能技术几乎没有,学生上课没有课堂纪律性。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所以我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我的孩子、也是对领导信任的一种回报。以下是我这一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提高思想觉悟,做到爱校、爱岗、爱生,积极上进。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阅读了《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还认真的学习了体育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应用学到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体育、德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熟练的动作技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讲解、耐心示范。按照 “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理念,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练习的能力”。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我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做到教学“五认真”的同时,平常能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老师们共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抓好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方面,做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自从我担任体育教学工作以来,每天总是早来晚归。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去搞好训练队的每一天的训练。特别是训练队中的优秀生,更是付出了我的真心和爱心。

配合大队部和体育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本 着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从实抓起,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觉,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上课、训练等渠道,使学生自觉地成为集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牢牢地刻在学生心中。使体育成绩蒸蒸日上,尤其乒乓球训练队,运用电话、家访、请家长到学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变化,如期如实的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这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由于我的主动,有些家长也很愿意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过来,希望教师的帮忙。这样的双向活动,使家长也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本学期,我指导的学生黄昆鹏同学参加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胡晨宇同学参加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获第七名的好成绩。

另外,我还认真做好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指导工作,工作有成效。总之,在这一学期中,我是充实的,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无论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有的时候表现出的急于求成和急噪的情绪,还有情绪低落的情形,以及理论知识不够,博客精品意识不强等等。这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4.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在飞速的前进。不由自主地想起肩负祖国未来的花朵。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所肩负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具备改革创新精神。其实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校领导和各位教师经过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中,教师的角色显得更为重要,而学生的表演也是这个舞台更加的精彩。

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历史课就是“副课”,再加上我一不是班主任二呢又是位女教师,因此在众多班里的课堂中总有一些小插曲,班里的“精英”更是大显身手,当时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种失败,不过我并没有放弃他们,因此,在每一节课后,我就会及时的去和他们进行沟通,在大部分老师的眼里,那些所谓的差生可以说是一无所是,可是我却特别愿意与他们接触,因为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坦率。特别是我对他们一个惬意的微笑,一个问候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拉近了我们的关系,记得在我和一名同学谈话中,他告诉我自己没有知心朋友,感觉校园生活特别无聊,因此课堂中学习状态及其低调。当时我就对他说,我做你的朋友可以吗?他用双眼直直地望了我一会笑了笑,并没有回答,是呀?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吗?在一般老师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概念,使我们的老师不愿意与同学平等的相处,甚至不愿意走下讲台,总想高高地站在那里,从而也拉远了师生关系,导致课堂活动中总有一些学生不太和群,也成为阻碍教学的一大难题,我们之间的谈话,里面都有平等与真诚。其实这样的谈话在我们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会在一起平等的研讨问题,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我们在一起讨论方法,有的时候一个礼拜对相同学生的谈话会有两次甚至更多。通过我们之间的沟通,还真是我的课堂大有改进,那些所谓的`精英们开始跟着大部队走啦。课下与我的关系也比较近,总之课堂内外都是显得比较和谐。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我自己明白,不过这次尝到甜头的我在今后还会及时的应用。

作为历史教师又是备课组长,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历史科的老师,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5.学期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

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

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

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6.国旗下讲话:新学期寄语 篇六

新年好!

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学期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带着对寒假生活的美好记忆, 怀着对新年的憧憬, 对新学期的向往, 开始了求知生涯中的又一个新的里程。即将接触新的知识, 同时也将面临成长所带来的很多烦恼, 希望你们能从容地面对所有。

亲爱的同学们, 也许我们在学业上会遇到难题, 也许在和同学交流中会出现摩擦, 压力和不良情绪由此产生, 就像一片无形的乌云, 笼罩在心头。情绪是一把双刃剑, 它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 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 甚至做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

既然情绪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如此息息相关, 那么面对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时候, 我们可以主动地优化情绪, 释放压力。

当你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摔跤以后, 你的眼睛是只有面前的黄沙浮尘, 还是仍放眼于欲要征服的无限险峰?有自信心的人肯定快速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着眼于未来。

其次, 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轻松快乐的生活来自于自我暗示。我们可以起床后对着镜子暗示自己“今天我要过得十分充实”“我相信今天会取得进步”“今天天气真好, 我的心情也会好的”……

其实, 这样的暗示也就给自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情绪, 如果我们的心情舒畅了, 那么学习效果能不好吗?生活能不愉快吗?

压力对人来说有利有弊。面对压力我们不妨摆正心态, 引导自己朝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前进, 绝不任凭压力堆积, 绝不长期压抑自己的灵感, 如此才能领略人生的美妙, 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七年级的同学们, 希望你们能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要让书本和作业遮住你们纯真的笑脸。希望你们能用一颗纯真的心去看待人和事, 在学习习惯与品德方面, 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的同学们, 蜕去几分天真, 渴望成熟。我们欣赏个性, 鼓励你们做自己, 但请你们一定要做正确的自己, 为明天的冲刺做好准备。

九年级的同学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从今天起, 每一天都是中考前的冲刺, 这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比拼, 希望你们合理利用时间, 休息———学习, 保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每一天。当然, 人都有累和苦的时候, 倾诉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同学、老师、父母都愿意为你分担。最后的一百多天,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不论结果如何, 只要我们坚信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就一定能成功。

每一个同学都要“把握今天, 立即行动”。英国诗人布莱克曾经说过:“成功是一架梯子, 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那些做了决定就立即行动的人, 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赢家。”只有行动才会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只有不断的行动才会让我们不断超越对手, 超越自己。

要“坚持到底, 决不放弃”。在成功者的字典里, 没有“失败”二字, 只有“暂时还没有成功”, 只要坚持到底, 决不放弃, 就一定能成功。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 衷心祝愿全体同学在这场马拉松比赛当中, 信心百倍, 静专思注, 乐学会学, 创造新的辉煌。

7.学期教学反思二 篇七

学期教学反思二

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备课 因为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年,然后又是跨教两个年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从头学起,我还算了解孩子们的学情。但是五年级的孩子们到底会多少知识,我心里其实并不太清楚的。没教过四年级,对孩子们知识情况了解有断层。原本觉得会跟前辈们一起备课,记得每次都问问就好了。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每节课之前都有机会问一下前辈们,到底要怎么拓展开来讲课文的。 讲这本书的第一课,第一个talk的时候,我觉得其实很简单的,基本上没有生词,以为带着读两遍直接让孩子们背诵,拼背就好了。结果齐读之后找人起来读的时候还是断断续续,基本不能连成完整的句子。看到孩子们这样的.表现,心里真的很着急。然后就现场提问,这个词你们没见过吗?那个词你们没见过吗,怎么这么简单的句子都读不顺呢。孩子们特别无辜地看着我,不敢说话。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问学生有什么用,他们认不认识这些词,我应该心里大概有个底,这样才能正确预计这堂课要怎么讲,每个部分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当场被学生的真实情况震惊到,基本上是措手不及的。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我又仔仔细细的把talk讲解了一遍,然后才让学生拼背的。 经过这次之后,我真心领悟到,存在这种学情断层的危害。所以,日后要多多看看四年级上下两册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下四年级的孩子们都学什么知识,这样的话,就会知道,五年级的孩子都学过什么,不过他们掌握程度如何,至少,有些知识见过就是见过了,会有印象。 教学中有一种说法是,备课要备知识,也要备学生,大概说的就是我这种情况。

8.本学期教学反思 篇八

通过这次研究课,我认为,对于三角形面积这节课,如果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空间观念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大量的学具(三角形),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仔细观察,并试着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一系列活动中,深刻的体会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以及相应的底与高的对应关系,不论学生在推倒公式时利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在学生小组合作后,进行汇报总结时,都重视让学生将原图形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说清楚,认清楚这一点是理解梯形面积推导的关键。在这一过程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才能最深。

对于这一点,我在课前的认识比较深刻,由于课前没有给学生铺垫把一个三角形进行分割,因此在教学时,尽管发给学生剪刀,但是学生根本没有利用上,因此也影响了推导方法的多样性。而且,在学生小组合作时发给的数学作业纸,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当我到下面观察时,我发现大多数的组都是这样写的:我们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底乘高除以2。接下来,当方法出现,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是多了些,而且,并没有将方法讲透,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推敲。

2、练习的设计的层次性、多样性,符合学生不同需求:

学生在学习的新知识之后,都应得到一个巩固提高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在进行适当的提高练习,而不应该在基础还没有砸牢就进行,这样只适应的极少数学生的需要,而忽略了绝大多数的学生。

9.高校小学期实践教学探讨 篇九

一、小学期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期实践教学的重心体现在实践上, 让学生在小学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实践项目,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 综合所学知识内容, 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目的地弥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小学期实践教学的实践项目贴近社会, 贴近工作, 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指导作用,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合理制订小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一) 目的性强。

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就业信息, 制定相关的小学期培养目标和内容, 每个教师根据相关要求制定自己的小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该实践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的项目、实践的步骤、实践的场所、实践各步骤所要达到的效果、课时分配、考评的依据、时间的安排。这个计划应该重点突出实践性, 包括对提高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的体现, 课时要求方面重点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 实践场所应该依据学校实践基地的情况、实验室的情况、学生学习工具的配置情况进行安排, 尽量安排学生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走入企业。

(二) 不断总结和完善。

由于各个实践项目不具备可比性, 只有该项目在实践过几次之后, 经过学生的不断反馈, 教师不断总结分析, 才能够在实践的项目、实践的步骤、实践的场所、实践各步骤所要达到的效果、在课时分配、考评的依据、时间的安排上发现不足, 提出改进, 因此一个实践教学计划不应该是就进行一个实践学期, 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周期。

(三) 小学期实践内容应该结合近期学生所学的内容开展。

小学期实践教学是为了加强理论课程实践不足以及拓展知识开展的课程, 因此小学期实践的内容应该能够和学生所学的课程联系起来, 或是加强实践, 或是拓展知识范围来展开, 这样可以让学生马上运用刚学到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热情和认可程度,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 刚学完“证券投资”的学生在小学期马上进行模拟炒股, 刚学完“计算机编程”的学生, 马上在小学期开展了为某公司编制相关程序的工作, 学生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四) 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实践的内容, 与实际紧密结合, 尽量将学生的实践地点安排在学校的实践基地,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带着题目到相关企业进行小学期实践工作, 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为企业做出贡献。例如,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为中小企业建立网站, 也可以到小区内为居民维修电脑, 回答相关知识的咨询。同时, 实践过程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督促学生自我完善、努力学习,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 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从制定教学大纲到实施, 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出外调研, 都是指导教师进行组织, 各相关部门的人员按照指示进行协调和合作。

(二) 学校建立相关机制, 对小学期实践过程进行检查和督导,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三) 发布相关的教学计划和小学期教学指导书。

在小学期开展前期, 教师应该制定好教学计划以及指导书, 学校下发教学计划和指导书给相关的学生,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准备。

(四) 制定恰当的考核评优办法。

小学期结束后, 学生应该提交相关的实习报告,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中的考评内容对学生的实践学期给予考评, 重点突出小学期实践目的的要求。

(五) 进行小学实践内容成果展。在小学期实践后进行相关学生成果的展示, 这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帮助学生进步。

通过小学期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 深化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 动手能力增强了, 获得了相关证书和技能证, 拓展了知识, 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在实践过程中也锻炼了沟通能力, 发现了自己的某些才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也会发现自己小学期实践计划的不足之处, 组织方也发现了好的方面以及不好的方面, 教师和组织方会在下一次的小学期中改进。

参考文献

[1]杨秀芸.认真研究和安排小学期教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5 (4) .

10.新学期教学反思 篇十

新学期我成为了八(一)班的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繁杂和艰辛,之前早有耳闻,也稍有体验。不过我相信在艰辛的付出背后,也有干班主任工作的甜蜜滋味。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知的挑战!今年我担任了七八两个年级的生物课,时间紧,任务重,有了上学年的相对优异的成绩,本学年心理上很有压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学工作依然是本学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教学周结束后,最大的体会是学生们比七年级成熟懂事了一些。在教学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反思。首先,我自己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感觉研读课程标准是一种负担,能够准确把握课标对整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其次,帮助学生树立生物学科正确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生物学科上体现的好,生物课既容易教,又难教。容易在趣味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难在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影响,不能够以专业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

最后,我觉得,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师会教,教得好,学生会学,学得好,最后就一定会有好成绩。每一个学科都是有潜力的学科,每一个学生也都是值得教育的孩子。

11.教师学期教学反思 篇十一

1.当场了解听课,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听课时要了解所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上课之前就必须做好预习。因为预习是达到以上目的的保证。听课时必须做到所学内容全部当时了解,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在课堂上问,直到全部弄懂为止。

2.反复复习,或许大家都清楚,即使听课时就了解了所学内容,但时间长了,也难免遗忘。想一次就记住所学的所有内容并且永不遗忘,是不太现实的。要想真正记住所学内容,并且长久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趁学生没有完全忘记之前,反复复习,并不断地重复这种记忆,这样就能使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复习的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对所学的内容,当天做第一次复习。第二,一周之内,第二次复习。第三,一个月之内,第三次复习。第四,考试前,做最后的复习。对于有些特别难的问题,应该视情况增加复习的次数。

3.不该投机取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做练习时,不好好思考,而是直接看答案或借同学的练习本抄抄就完了;考试前也不认真复习,只想碰运气。很多人都会有这些毛病,这只不过是图一时的轻松和逍遥的方法。如果时间长了,学生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再想迎头赶上就较困难了。读书与学习其他任何技能一样,如果不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的话,是很难达到最高境界的,有可能只到某个阶段,就寸步难行了。就像盖房子一样,如果基础不牢的话,那么即使是轻微的地震也很可能将其震垮。

12.中美高校学期制改革动因比较分析 篇十二

一、美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美国高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在将一学年分成几个学期这一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问题上更是如此。根据相关资料,[8]美国高校的学期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传统的两学期制外,还有三学期制、四学期制等。两学期制,即将一学年分成两个等长的学期,每一学期为15 或16 个教学周。在传统学期外,通常还有一个较为灵活的夏季学期。在不同的学校,夏季学期时长不一,基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也不相同,学校只有一部分教师和一部分学生在校开展教学活动。三学期制,即将一学年分成三个等长的学期,每一学期15 或者16 周。四学期制,也称学季制,三个常规学期加一个夏季学期,每一学期约有10 个教学周。尽管学期制多元,但两学期制仍占主导地位。原因是两学期既考虑到了夏季炎热不太适宜学习的气候特点,又照顾到了圣诞节、新年等传统节日需要放假的实际情况。

传统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要改变传统和习惯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学期制度改革的案例,几乎无一例外。康奈尔大学将两学期制改为三学期制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创举。这一变革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目的是使学校的校历与学生军事训练团(the Students’Army Training Corps)的日程安排相统一”。[9]可见,这次学期制变革具有突发性、临时性和应急性。作为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大学,在事关国家利益及民族存亡之际,大学没有理由不为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乃至牺牲。三学期制与两学期制相比,更便于学生因参加军事训练甚至参战而灵活地退学和入学,所以此举是服务于战时需要的一种特殊措施。一旦战争结束,这种特殊需要将不复存在,三学期制便被原来的两学期制所取代。

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补充海军军官,与高校联合开展了海军学院培训计划(Navy College Training Program或者V - 12 Program)。从1943年7 月1 日至1946 年6 月30 日,美国131 所高校125,000 多名男性大学生参与了该项训练计划。为了配合计划的实施,堪萨斯大学率先于1943 年将两学期制改为三学期制。之后,多所高校亦采用三学期制。二战后期,哈佛大学将两学期制变革为三学期制。科南特(James B.Conant)在1943—1944 年的校长年度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说明:“采取三学期制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为退伍老兵从事学习工作提供一学年几次(入学)机会的需要;第二,为那些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学业的学生考虑,而压缩教育过程总时间的需要。”“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法学院和商学院设置了三个学期,共四十五周的教学计划;在哈佛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及其它专业学院(除医学院外),设置了两个一学期为16 周的学期和一个为期12 周的学期。总之,退伍老兵可以在三个学期的任何一个学期的开始时注册入学。”[10]可见,哈佛大学实行三学期制的主要动因与康奈尔大学、堪萨斯大学等相类,即为战争服务,适应战时及战后的临时需要。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1]技术上的需要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强大动力。同理,国家及社会的需要、学生希望提前毕业的需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亦是学期制度变革的强大动力。2002 至2003 学年之前,哈佛大学秋季学期始于9 月中旬,终于次年1 月中旬。学期中间会被一个长达10 多天的圣诞、新年假期(冬假)打断,而且此假期正好处于期末,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师生的休假。针对这一问题,自2002至2003 学年始,哈佛大学将秋季学期的开始时间调整为9 月初,这样学期的终止时间即可提前至圣诞节前。2002 至2003 学年哈佛大学校历还作了另一变革,即停止了原来冬假及春假期间各安排1 周学生实习的做法,在保留冬假及春假的基础上,在秋季学期结束后的次年1 月新增一个3 周左右的冬季学段(Winter Session)。[12]这一调整有两个好处,一是假期和学习分开,既可保证学生的休假权,又可保证学习的效果;二是将原来1 周的实习增加到3 周左右,有利于学生实习活动的安排及提升实习效果。

综上所述,美国高校变革学期制,不管是因应战争需要或学生提前完成学业的需求而将两学期制变革为三学期制,还是对某一学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进行微调都有着充分的理由,所以易取得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可和拥护,学期制的改革就容易获得成功。

二、我国高校进行学期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高校关于学期制的改革,主要是指夏季小学期的尝试,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相关高校实行小学期的动因。厦门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探索小学期的高校之一。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此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从1986 到1989 年,厦大连续进行了四次夏季小学期的尝试。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当时在学年学期制的框架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较为死板,秋季春季两个长学期的课程主要以必修课为主,学生很少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通过新增夏季小学期,开设一定数量的通识类选修课,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总体而言,这次改革的目的较为明确,理由亦较为充分,因此得到了多数师生的理解和欢迎。既然小学期的实践效果较好,为什么在坚持四年后,于1990 年停办了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高校的学年学期制开始向学年学分制转变,于是,专业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秋季春季两个传统学期开设的选修课亦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小学期修读选修课的必要性在减小。于是,小学期的停办就在情理之中了。2005 年6 月13 日,厦大夏季小学期在停办15 年后再度开课。

中国人民大学则直接将夏季小学期称作国际暑期学校,以彰显小学期的国际化特色。据统计,2010 年人大暑期学校任课教师中,外籍教师68 人(占57.2%),他们来自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等近60 所国外一流大学。暑期学校的学生亦呈现国际化的特点,即有近40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中国大陆在国外大学的留学生参加。人大暑期学校的国际性还体现在全英文的授课方式。[13]

综上所述,厦大、人大等“985”高校夏季小学期的改革之所以较为成功,是因为改革的原因及目标明确,改革有着较为充足的理由。与此相对照,一些地方高校小学期的探索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是改革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未从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有跟风的嫌疑。笔者曾采访过两所推行小学期半途而废的高校的教务处处长,当问及学校推行小学期的原因时,两位处长竞不约而同地提及,“是校长在推”。当问及小学期改革草草收场的原因时,一位处长说:“小学期几乎是长学期的延伸,没有什么特色。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完全可以放在长学期里”。另一位师范大学的处长表示,由于当地只有他所在的高校进行小学期的尝试,结果出现了与其他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节奏不一致的问题:“每年暑期,学校总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承担高考阅卷或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阅卷工作。学校搞小学期,时间正好与这些工作冲突”。这种不考虑学校实际,没有明确目标,盲目模仿,自上而下,靠行政力量强推的学期制改革,自然“全校师生员工都反对”,最终不得不叫停。

三、中美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动因比较

中美高校学期制变革的动因可谓多种多样,不管是美国高校因方便战时学生参加训练或参战、战后退伍入学,还是国内高校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一流人才而变革学期制,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的理念。但由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历史和文化差异,学期制改革的深层次动因有一定差异。中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动力主要迫于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具有外生性。而美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动力主要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具有内生性。

(一)我国学期制改革主要迫于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从我国高等教育学期制改革实践来看,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国际间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作为一个致力于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发展中大国、高等教育大国,自然不愿屈居人后。教育部在“211 工程”建设已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又推出了“985 工程”建设项目,旨在选准方向、重点支持、向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迈进。作为“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厦大没有理由不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厦大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再推小学期,便是其系列改革举措之一。厦大对小学期的定位是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前来讲学,让小学期成为综合国内和国际教学法的平台,让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感受不同教学风格,学会多元思维,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通观其他“985”高校出台的有关夏季小学期的制度,便会发现,通过教育国际化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各校推行小学期的主要动因。“接轨国际一流大学教学模式”“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国内外课程资源” “促进师生参加国际交流”等是相关文件中经常出现的字眼。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更多是为了适应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具有外适性、行政主导的特点。

(二)美国学期制改革的根本动因是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学期制的变革则可为学分制的实施创造条件。二战后期,哈佛大学将两学期制变革为三学期制,原因之一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拟提前完成学业的愿望。有学生欲提前毕业,亦有学生因休学创业等原因欲延后毕业,以灵活、弹性为特征的学分制则可满足这两类学生的需求。

学分制的本质或核心是选修制。选修制的英文为“Elective System”,可直译为“选择制”,国内学者多译作“选课制”或“选科制”。笔者认为译作“选修制”更佳。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内涵已由当初的选课或选科扩展至选择专业、选择教师、选择学校、选择学习地(国际游学)、选择学习时段(学期)、选择学习时间总量(总的学期或学年数)等。虽然前述各种选择均是以选课为基础的,但用选课(科)制似乎不足以涵盖如此丰富的内容。[14]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时段或总的时长,便会涉及学校实施的学期制度。

三学期制、四学期制与两学期制相比,为学生选择入学及就读的学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及灵活性。这也是一战、二战期间,美国部分高校将两学期制变革为三学期制的原因。三学期制的教学周长达45 周,两学期制的教学周通常为32 周,即使加上6至8 周的夏季小学期,总的教学周数也仅为38 至40 周。两相比较,三学期制为学生选择学习时限(如提前毕业)提供了可能性。二战期间,学生及早毕业,则可为美国政府提供更多适用的专业人才。于是,众多高校开始了由两学期制向三学期制的变革。1941 年12 月,普渡大学宣称将两学期制改为三学期制。1942 年1 月,堪萨斯大学教师评议会(Senate) 投票决定,将夏季学期由原来的8 周延长至12 周,形成了事实上的准三学期制。哈佛大学虽未对夏季学期的时长进行调整,但宣称,学生用两年和三个夏季学期的时间,便可提前完成课程计划获得学士学位。

在实施两个长学期加一个夏季小学期的高校,如果学生能把小学期利用好,那么学生就有可能提前完成学业。如此说来,夏季小学期的开设,是有助于学分制的实施的。哈佛大学是学分制的发祥地,研究其近年来的校历,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学期制确实是为学分制、为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服务的。总体而言,哈佛现行的学期制度属于美国典型的两学期制,即两个长学期加一个夏季小学期,但细一分析,其学期制的内涵十分丰富。如表3-1 所示,2002 至2003 学年之前,哈佛校历将一个学年分成8 个长短不一的学期或时间段(a、b、c、d、e、f、s、t)。长的学期可达8 周,短的学段仅为1 周(自2002 至2003 学年始,哈佛大学取消了与冬假春假重合的两个仅有1 周的短学段,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间增加了一个为期3 周左右的冬季学段)。不同长度的学期或学段组合,则可出现6 周、16 周、24 周、32 周等不同的学期或学段。这种长短不一、可灵活组合的学期分段模式,为教师开课、学生选课提供了多种可能,从而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结语

上一篇:领导在协会理事会讲话下一篇:过年的故事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