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2024-07-04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9篇)

1.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一

应如何正确的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

教育的教学资源

【摘 要】本文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技术模式的特点出发,并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贡献。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资源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个模式的特点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远程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是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和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国家工程。

近年来,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前两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室技术模式适用于初中教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技术模式的特点: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开展面向农民的教育活动。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对象:农村小学。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对象:农村初中。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三个层次:

一是低层次应用,即教师直接采用空中课堂直播教学,或播放教师示范课、小班教学活动等课堂实录,让学生跟着教学节目中的老师学习,而自己扮演节目主持人的角色。

二是中层次应用,即教师将下载的IP资源不加修改直接整合于教学,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应用IP资源都还停留在直接应用的层次。IP资源中有很多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和动画素材(如理科实验演示),也有很多精致的小课件和很多趣味性的题目,这些材料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如课前预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逐层解惑、扩展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既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也丰富和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直观、立体和动态的多媒体材料来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高层次应用,即教师在已有资源基础上进行改编、设计和再创造,进行二次创作。这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但对资源进行二次创作使得教师能更灵活地利用IP资源,做到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更合理组合。二次创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即对IP资源的多媒体元素进行提取,再运用课件制作工具进行整合。这要求教师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软件,如截图工具、视频处理工具、课件制作工具PowerPoint、Authorware等。如我为了讲授《黄河颂》,利用超级解霸分别截取了配乐诗《黄河壶口瀑布》、歌曲《黄河颂》、关于黄河的诗词、民谣、神话传说等重要资料,然后利用Premiere进行重新合并;还截取了视频中主要人物的图像,把主要统计数字做成图表,最后利用PowerPoint将所有资源整合成一个课件,利用二次整合后的资源上了一堂很好的课。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水平要把教学资源的应用作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三种模式的应用要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针对三种模式的特点,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的关键是:

1.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要把“三种模式”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农村中小学广泛、迅速普及光盘教学或光盘辅助教学;卫星收视点要进课堂,不能只是装备在小房间或会议室里;农村初中的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更不能仅仅用来学打字,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2.加强教师的培训。

(1)是设备使用的培训,由参加过省级或县级培训过的设备管理员担任教师。所有教师必须能用模式一上课,45岁以下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运行课件来上课;计算机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Windows、Word、Excel及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常用视频文件、动画文件播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浏览,文件整理等。

(2)是教学应用的培训,要充分利用卫星下载或光盘的专家讲学、示范课等教学资源,要结合本校各种教研活动开展培训。学校之间要多交流经验,有条件的学校应上网了解外地先进学校的一些好经验,教师自主学习“找资源”,集体研究“谈体会”,结合教学“多应用”,互帮互学“促提高”,在教学应用上收效良好。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充分认识教师在办学中主体地位,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优秀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3.搞好资源建设。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前提条件,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

一是通过卫星网络下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该资源库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兼顾各版本教材,满足各教学环节的需求,资源形式多样、容量大、实用性强,是教育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是通过上级部门免费调拨或学校自行购买教学光盘来充实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库。

三是有条件的中心校、中学应将学校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四是教师自制课件。

五是学校之间、学校与电教部门、教研部门要加强交流,共享资源。

六是订阅《中国教育电视报》,组织学生实时观看中央电视台教育1台、2台及空中课堂电视节目。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二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读写结合一直都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资源利用,并通过合理地利用“读写结合”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增进自身的语文作文素材知识的积累及写作的能力与技法,并有效地开拓高中学生的作文创作的视野。因此,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与了解“读写结合”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的推动“读写结合”资源地合理利用,重视学生的“读写结合”,并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利用丰富的写作阅读材料辅助“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

大学语文写作的基础是阅读材料的积累与练习,丰富的阅读材料是辅助“读写结合” 资源利用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当中引用多种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方式,有效的提高写作的知识词句,并经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增加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自信心,并通过有效的阅读来掌握阅读中优美的词句,学会灵活的运用在写作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在写作的构词方面得以提升。教师通过多次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并进一步的提升?W生在句式方面的写作水平。总得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时事的阅读材料,从而通过语文阅读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对词语与词句之间的搭配使用,并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想法组合形成自己的思维,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方式,并对后期的培养思维写作的能力打下基础。从而使得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

二、加强拓展课本练习的写作水平提高“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

在教学中,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就要适当的加强拓展学生课文的练习。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文中,提到李大钊有时候在家埋头整理文件,烧文件,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说一说与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如:利用课文的重记叙轻描写,且语言简洁的文章,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想象,提高学生得想象力,从而达到通过拓展练习来提高学生写作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利用效果。

三、注重课外的写作阅读开拓“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写作视野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当中,课外语文写作的“读写结合”资源也是学好写作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写作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课本内外的结合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开拓,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视野。课外的知识与课内书本中的“读写结合”资源知识相比,课外“读写结合”资源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受到的局限性更小,同时通过课外的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创作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读写结合”资源来辅助作文的教学,除了利用课本内的“读写结合”教学资源外,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注重课外“读写结合”资源学习,并开拓自己的写作视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的知识积累,并通过课外的知识学习开展,创作思路,全面的强化学生的作文创作质量与创作的思路。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或者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开发高中语文写作的课外“读写结合”资源的学习,并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到文中所描写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有效的提升写作的情感与写作的水平。

四、重视文章写作的水平进行点评优化“读写结合”资源的教学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点评,从而优化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的资源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实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以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要求具有多样性的方面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针对写作全面性的点评工作,从而达到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与主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写作的分析时,利用学生们进行评价后选出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进行分享与分析,通过分析在写作上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与点评,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思路与情感的方向来源于哪里。又如:在高中作文题中,以《我的梦想》进行展开的描写,学生应该从哪方面入手,然后在结合写的比较好的学生的文章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在评估分析过程积累写作的经验,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借鉴同学的写作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并有效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达到优化教学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利用。

3.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我想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务实创新。”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要到这里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令我们大家欢欣鼓舞的好事。但可能是社会声誉比较好,平时听到的赞扬声比较多了,有个别老师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近做出了一些有违师德规范的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在一个法制社会里,任何社会关系都将受到法律法规的调整。而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便不再是普通的社会关系,而是构成以调整人们在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教育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当国家制定教育法律规范以调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时,便构成了教育法律关系。因此,在广泛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今天,了解作为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无疑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享有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首先由教育领域的“母法”---《教育法》作出原则性的规定,继而通过《教师法》得以具体化。《教师法》第7条从六个方面规定了教师的基本权利,主要有: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地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和“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教师法》第8条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基本义务作了具体的规定。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因教师所担负的“教书育人”职责和教师的劳动“示范性”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1)教师作为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对教师而言,其“教书育人”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不仅应是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率,并且应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2)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也是法律赋予教师的应尽的基本义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造成工作损失的,应根据第37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1)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做到对学生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平等对待。(2)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由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受教育者的地位,其人格尊严往往容易受到侵犯,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尤其是对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怀,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更不能侮辱、歧视他们。为了保障学生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3条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任何因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或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泄露学生隐私,造成后果的,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曾经做过调查,总结起来:学生喜欢的教师品质是:热爱、同情、尊重学生;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知识广博,肯教人;教学方法好。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品质是:经常谩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偏爱,不公正;上课拖课;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怎么做个孩子喜欢的老师?一句话:有爱心。当然也不是说,犯了某些错的老师就一点爱心也没有,有的老师理由也很充分:我太想教好他们了;我是在是为他们急呀;我算得有耐心了,在他身上花费的功夫算多了,可在他身上一点也没用;那我只能说,你的说法我可以理解,但不能赞同,也决不能成为你对学生态度粗暴、甚至动之以拳脚的理由。同时我只能说你对教师职业的六种角色还理解不深。因为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美德的使命——传道者;因为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授业解惑者;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评价,并组织班集体、协调人际关系——管理者;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榜样教育学生——示范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的、千差万别的,对每个学生多要采用适合于他的教育——研究者;因为学生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启发、心情沮丧需要有谈心的朋友——父母与朋友的角色。当好这六个角色很难,但你仔细对照一下这六个角色,你就会觉得你刚才的理由不充分,——有没有仔细研究怎么教好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老师的话就管用;有没有想过换一个方法试一试。教师工作的一个基本法则就是“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当你向你的学生拉大了嗓门,出言不逊,手脚粗暴,有没有想过你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同时对他造成负面影响是什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要自觉地加强学习,勤练内功,提升修养。要学会处理好四种关系:(1)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平等是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2)与同事的关系: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的发展。要相互尊重,善于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学会雪中送炭,要相互谦让,遇到矛盾学会退让、迂回,避免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3)与领导的关系:这里的领导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作为领导者,要有服务意识,平等待人,处事公正。作为被领导者,要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对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真心诚意地帮助,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学会说服领导。(7)与家长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和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访、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注意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特别是发生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

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26个字的主旨是责任与爱。可我们有部分教师为人师表的有些举止行为还不够完善(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为人处事的方式、对待同事、家长、学生的态度等),有些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完成各项工作的质量不高,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当个人和学校利益发生矛盾时处理得还不够恰当等),有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就如何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履行好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我认为应谨记并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权利和义务是辨证统一的,只有切实履行党员的义务,才能切实有党员的权利。履行党员义务是共产党员的天职,是向党组织所做的庄严承诺。不讲义务就是不讲责任,不讲义务,党员的权利也就成了一张白纸。因此要准确把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履行党员义务,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包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这样才能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这一先进思想武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复杂的问题,从而增强履行党员义务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应努力给同学力所能及的帮助,认真为同学服务,带头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虚心向同学学习,及时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传达老师对同学的要求。

三,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增强组织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既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党员全面忠实地履行党员义务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只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帮助和监督,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保证自己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共产党员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和监督,保证自己全面、忠实地履行党员义务,必须做到:

第一,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各种会议,认真阅读党的文件和党报党刊。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己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和水平,及时纠正自己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行,并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

第二,经常忠实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以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指导,共产党员决不能对党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括动,更不能对党组织阳奉阴违,搞两面派和小集团活动。

第三,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要经常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勇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诚心诚意地争取和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同志对自己批评、教育和帮助。

四,要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利都必须用于更好地为党工作,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更好地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共产党员要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共产党员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对党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倡议,通过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和活动阐述自己对党的政策的观点,为改善党的工作,保证党的政策的正确和完善尽自己的职责。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对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的不利于甚至损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言行,共产党员都要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要向党负责地进行揭发、检举并要求党组织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和不称职的干部以党纪、政纪和国法为准绳,以行斗争,从而捍卫党的利益和原则。

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四

吕海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何整合、管理、应用这些资源,互联网技术为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支撑、以岗位技能为基础而建设一种大容量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本文在分析了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教学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l0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组织和再创造了全人类的知识、智慧和创造力量,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瞬间展示给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供其相互交流、研讨、学习和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教育后,出现“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提法[1]。

进入21世纪的第6个年头,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中对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做了较为具体的描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也提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十二五期间,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资源库建设正成为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建设来说,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国家层面上,已经牵头全国高职示范院校,开发了一批卓有成效的资源库,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学资源库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为类别,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支撑的一种大容量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1] 目前全国很多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现今各类高职院校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3] 2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教学资源库

工学结合就是工作和学习的结合,目的是把在课堂上用语言不能完整表达或

1准确表达的岗位工作过程和技能,通过具体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和技能的演示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其实质是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工学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过程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目标精神[4]。

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等实践过程也发生了改变。比如,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满足于博士、硕士等学历和学位了,职称也不单纯看重教授、研究员了,更加重视其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也从单纯的理论讲述为主向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岗位技能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向转变;教学手段在应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基础上,又增加了教学视频、教学模拟软件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也由单纯的理论向接近岗位实际需要扩展。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资源应理解为,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所提供的一切素材及各种可利用的条件,具体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题库、岗位技能等等,还包括教师、教具、基础设施、实训基地与工厂等用于教学活动的支持系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

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为类别,以岗位任务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支撑的一种大容量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容纳、整合及推广了众多职业技术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所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供广大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及社会人群查阅资料、学习知识和岗位技能之用,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的效率。

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等专科学校恢复招生,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大学也随之诞生。时至今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5]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了,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至此,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1世纪10年代初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了,规划中提出了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机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和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等四个方面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指导方针。并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中,要求“有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整合和共享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服务岗位群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通行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跨学校、跨地区、跨时间的无界化服务,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高等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了新时期国家振兴的基本保证。”[1]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内容之一。

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和对策建议

首先,明确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提供一个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岗位技能的公共平台;是为规范教师专业教学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所提供的一个标准;是为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查找到所需资料并方便快捷地下载所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环境;是为支持教师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环境支持;是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训条件不足所提供的模拟岗位工作场景;是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与机会,更加有效地让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围绕主题进行更有实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6]

其次,明确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是在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强调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所有能够收集到的理论教学资源和实际工作岗位资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这些教学资源放入一个大大的数据库中,并研制开发一个管理平台来管理

这个数据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管理平台快速、直接地从网络上下载自己所需要教学资料,上传自己开发或找到的学习材料,身临其境地了解、掌握专业岗位技能和操作规程,实现教学资源库中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再次,明确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是什么。是包括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库、精品课程库、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仿真库、师资队伍、课件和讲义、音频和视频、图片和文本、习题集和试题库、工作岗位、学习评价库、职业技能鉴定库等内容。同时,为了方便使用者查阅资料,资源库还对教学资源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具体有教学资源的整体描述、各个学科资源的历史和现状描述、专业教学内容和对应岗位技能与需求描述、教学资源作者和上传具体时间描述、实验实训素材描述等。

最后,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对策建议是,鉴于教学资源库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改进性、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定要在具备组织、政策和资金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以避免建设内容因没有后续资金支持而搁浅;建立便于有效管理、快速查询、下载、共享和使用的教学资源分类体系;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指导思想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便于更新教学资源库内存数据的软件.充实、完善与持续改进教学资源库。4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学结合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有效途径,需要各个专业、不同类型产业的岗位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政府、企业或来自学院的资金支持。

参考资料:

[1]杨 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10期总第222期.99-102.

[2]俞国红,吴伶琳.高职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安徽电子信息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总第61期).19-24.

[3]唐娜 邓亚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与建设策略探研[J].无限互联科技.219.

[4]马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通讯,2006(8).[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M].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6]简秀锦.谈谈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Z].好研网.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tudy and work.Lu Haiyan

(529000, Jiangmen Polytechnics, Jiangmen, Guangdong)

Summary: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combining study and work have accumulated a great amount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The internet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how to integrate ,manage and use these resources.It built a large-capac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support from the modern theo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based on job skills.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purposes and the contents of building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Keywords: combination of study and work;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Suggestions

5.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五

试论信息化进程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是各试点高校长期以来所关注的`紧要课题.本文结合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阐述了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归纳了教育资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资源建设的策略,总结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应该注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同时强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作 者:魏洪 齐高岱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57061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G72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 共享

6.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六

[摘要]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学生学业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增大,负面效果会加重。基于图书馆资源所拥有的特质,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作为媒介,整合图书馆与继续教育学院人力资源,利用图书馆平台传播校园文化,形成现实班集体与虚拟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图书馆开设综合信息检索课程,利用图书馆平台实施远程课程教学等,以培养学生学校归属感。

[关键词]学校归属感;图书馆资源;成人高等教育

一、问题研究背景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力量。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形式众多,同一学校教学地点分布各处;除少部分全日制学生外,函授生与夜大生学习时间大都在周六日或节假日,学习时间与校本部普高学生并不同步,这种时间与空间和校本部的隔离使成教生对校本部感到陌生,缺乏归属感。目前,学者专家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了学校归属感问题,有些学者已将学校归属感作为研究学生心理的重要参数,研究结果也证实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其学校适应、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之间的正相关性,学校归属感能产生学校吸引力,提高学生到课率,相反则可能出现较多的辍学行为。对于成人教育学习者来说,在他们求学的路上有来自家庭、单位以及自己知识基础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刻面临着半途而废的考验,如何超越时空让学生了解学校,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中并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学习资源,使校本部成为学生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班集体之间在情感上的交叉影响和认同,形成“我们的学校”概念与归属,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学校归属感界定及形成机制

(一)学校归属感(School Belonging)“学校归属感”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学校共同体感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学校教育实践的介入,相比共同体感,归属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更为现实和紧迫,心理学家古登劳(Goodennow)正式提出了“学校归属感”概念。

古登劳认为,学校归属感或心理上的学校成员意识主要特征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感觉个体被接受,有价值,被尊重并与他人能成为一个整体。综合各种研究我们可以用张大均在其《教育心理学》中对学校归属感的总结: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与投入,愿意承担其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并乐于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二)学校归属感的生成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归属需要是在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满足后的一种更高级需要。黄希庭(1991年)认为,需要是指有机体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状态,群体中个体的归属感源于在群体中个体需要得到认可或者认可其他个体的一种满足感,也就是归属需要得到满足。而且,当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使得个体产生了想加入某个群体的动机。人们发现学生一些负面情绪,消极行为甚至逆反行为都与学生在学校缺乏归属感有直接的关联。

学生归属需要在其已决定成为学校学生之时即以自然产生,成人教育学习者由于身份的多重性,起初这种归属需要并非迫切,虽存在于心可并没被自己察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群体的形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共同面对同一教师,尤其是迫切需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信息,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必须的了解与评价等等一系列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生学校归属感会显现出来。若学生与学校形成了良性互动,学生就认同学校并投入其中,更投入地学习并很好地完成学业。反之,若归属感缺乏,学生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三、具体培养成教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媒介———图书馆资源对学校归属感的培养

最重要因素是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这是归属感形成互动中的启动项,那么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怎样具体且实实在在地展开呢?通过什么途径能够超越时空将各教学点成人教育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形成“我们”的概念呢,在远程教育系统不完善的学校中高校图书馆能有这样的特质。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的藏书量,电子资源的拥有量都是体现一个学校的实力和校园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是否喜欢图书馆更能体现学生对学校的感情。从我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中我们发现大多学生都想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竞争力,提升自己。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经济时代,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信息时代,学习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者的`必备素质。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仅是过去那种固定不动校园标志性的建筑物,网络化已经形成,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接入图书馆远程教育网络。现代图书馆的两大优势正弥补成人教育办学的不足。

(一)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已购买大量的电子文献,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库,同时为了弥补本校不足实行了联合办馆和资源共享。全文电子期刊、各种数据库也正在校园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是过去那种只管借书还书的悠闲人员了,而是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大都拥有计算机、外语、自动化、图书馆学的专业背景,自身具有敏锐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素养。他们能够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对网络资源进行加工处理。

四、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校归属感

(一)整合继续教育学院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

继续教育学院管理人员从学生招生宣传、录取到学生毕业进行统筹管理,了解学生需求,总体设置学生课程,协调各教学点实际教学工作;

而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其自身的专业背景,这两方面人员的整合能够有针对性地给成教生提供服务。在美国某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院长是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员是远程教育中的专业决策人士,图书馆馆员同教师一起设计多媒体交互式课件、网站和课程。

(二)入学教育蕴含校史、馆藏、电子资源介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学典礼能够增强学生对本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成教新生由于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完全把全年级的学生集中起来不太现实,但可以尽量扩大现场参加开学典礼范围,讲解学校历史,学校特色,师资力量,图书馆馆藏资源、电子资源图书馆特色服务等。典礼视频可放网上供其它教学点和观看。还可以请图书馆技术人员和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一起到和教学点去和学生面对面宣传。

(三)利用图书馆平台传播校园文化,形成现实班集体与虚拟社区有效结合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首先在学生管理上应针对各教学点具体特点进行管理,制定符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制度。各教学点应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班级辅导员与班干部二级管理,在网上开设教学点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展现自我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校本部应对各教学点学生活动尽可能地提供条件或者资金支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网上交流平台增强了教学点学生的归属感,他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校本部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教学点同学的共同努力。其次,对于校本部的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发起各种有利于凝聚学生力量的各种竞赛性的活动、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等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在与同伴、老师的相互交流中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总之,无论是教学点还是校本部学生都可以通过图书馆平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共通共融。

(四)图书馆开设综合信息检索课程在开学典礼中对图书馆的介绍

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只能是框架类的介绍,平常可把信息检索课程作为全年级通识课程由校本部图书馆教师讲解,也应将此课程作为校本部面授课程之一。这种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论文写作,有利于学生对校本部的认同,对同一年级同学的认同。

(五)利用图书馆平台实施远程课程教学

图书馆资源是最能体现科研成果的,它的更新速度很快,要经常组织一些培训,论坛等。还可结合成人职业需要适当提供国内外最新资讯。

7.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七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 “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励老百姓,监督环境保护。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决定规定,要实行环境保护的目标责任制,并且明确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是地方的主要领导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并且决定当中规

定,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实行绿色GDP,要实行规划的环评,要加强社会监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等等,通过这些制度推进环境保护和发展。上海再在最近几年内经过人民群众与有关部门不断的整合治理下,中心城区河道全面消除黑臭,郊区河道水质普遍改善,苏州河、黄浦江水生态系统不断好转。崇明岛生态保护体系初步构成。

8.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八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网络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教育资源更具扩展性、师生合作更具互动性、学科课程更具整合性。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直接利用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信息整合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化教学、教学模式、现代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西部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西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促进了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为网络化教学提供可能,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贴进时代生活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为西部学校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

1、教育资源更具扩展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网络化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不但可以直接利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还可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再加工,融进教

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适时更新的远程教育资源,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贴近师生生活,既能方便教师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能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2、师生合作更具互动性。这里的合作包括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3、学科课程更具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教学进程或教学过程的简化的方式,这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等。网络化的教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而这在过去是达不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在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该落实在学习当中,落实在学习者身上,即最终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这是最根本的目的。

1、直接利用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配套光盘、资源直接展示、加工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充分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这种模式具有演示直观性、灵活性、控制性,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不但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完成周期长、危险度高、费用高的实验和显微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但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展示学生看,教师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网络的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情境教学模式: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因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3、信息整合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即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4、个别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学习者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个人需要;当学生选择学习目的时,教师可以进行建议与指导,但在学生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上,更大程度取于学习者自我把握的程度;教师则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判断学习者的需要上,推动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此外,个别化教学还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的表现方式具有多维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时,可根据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它使普通的学生可以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

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没有定式,贵在得法。要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实现“整合”,首先是要了解代表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主流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以便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其次要进行以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学习,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才不致于“穿新鞋走老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开展教师培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与课

9.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 篇九

Abstract The nuclear problem of building the new rural areas is that of the training peasants quality.Distance educational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orities.So distance educational should, on the basis of systems trength,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o good servi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uilding of new rural areas.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al “agriculture, the rural areas, and the peasants”peasants quality service

广播电视大学自办学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1999年8月,原教育部电教办转发《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为‘三农’服务项目”。200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央电大明确提出:“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就必须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主动地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这一重大目标对整个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奋斗目标,也为现代远程教育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运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新型农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1/3。农村、农民教育的相对滞后,已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致富能力的提高,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已刻不容缓。

1、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不能没有新型农民。

2、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80%,而我国仅为40%,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可以使更多的农民适应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使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既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二、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教育还相当落后,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的从业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素质更低。

2、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2002年我国农村小学专任教师数为399.5万,占全国小学专任教师数的63%;小学学校数为38.4万,占全国小学学校数的84%,在校生数为8141.7万,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数的67%。而占全国16%的城镇小学却占有全国35.7%的专任教师。可以看出,农村小学规模小,学生多,教学任务重,相对而言,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农村普通中学的情况与农村小学的情况类似,占有全国49.6%的农村中学却只占全国37.6%的专任教师。从师生比例上说,农村普通中学的比例也比城镇的低。虽然我国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6.5%。但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不高,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更达不到上述的学历标准。

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数和办学规模都呈减少趋势,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一枝独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

三、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经济与社会转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定时期产生和发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其社会性、开放性的本质特色,决定了它能够更快,更协调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承担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使命,主动为“三农”提供服务。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现代远程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一)与其他教育相比,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运作优势。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进行系统办学,是电大远程教育有别于其他国内外教育机构的重要办学特征。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农村,覆盖全国的办学管理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及时地反馈不同地方、不同层次人群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服务,比较好地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2、远程教学优势。电大系统具有天网(卫星网络),地网(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人网(以电大自身独有的办学系统和与之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特点的管理网络)“三网”,“三网合一”是电大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覆盖全国的卫星教育网,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延伸到农村,覆盖到千家万户,把中心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传送到

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供那里的人员学习,为全国各地农村的求知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办学的开放性、灵活性。电大远程教育秉持开放教育的理念,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突出办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习者个别化、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适应了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要和求学者个人的需要,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方便迅速的教学信息、覆盖面广、学习成本低等优势,尤其适合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等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难以到达的基层农村人员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施远程教育的前提与条件。多年来,电大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构建反映远程教育特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努力为参加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的各类学生提供优质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在传统文字教材建设上,大多数教材设计采用“合一式”,即注重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自学指导、自测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自学与思考;在其他媒体资源如录像、录音、VCD、CD、多媒体CAI课件、网络课程的制作中,积极把握开放性与灵活性、参与性与交互性、智能性与可控性的特点,从而制作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形式多样的优秀教学资源。

(二)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加强系统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各地方电大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同时注意统筹当地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电大的办学优势,积极支持其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大力强化系统建设,把县级电大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县级电大工作站的基础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县级电大工作站的硬件建设,狠抓县级电大工作站教师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以县级电大工作站为基点,使教学网络进一步向乡镇延伸,从规范运行、增强活力、资源共享、提高效能和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探索管理的新模式,给基层电大更多的办学和教学自主权,提升其适应性、主动性,形成地方特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转变观念、重心下移。远程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意味着办学的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要实现全方位的重心下移。目前,国家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燎原学校”、“村村通”工程等,为教育重心下移的实现搭建了一个平台。此外,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系统重点打造县级电大网络,其意义不仅在于使这些县级电大具备了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为“三农”服务的县级区域远程学习中心,更在于以县级电大为基点,教学网络进一步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同时,开辟“新农村”远程教育网站,构建服务平台,把信息资源发送到更多乡镇,使县级电大和乡镇网站成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中心。调整教学资源开发策略,提高服务效果。在内容上,要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特点,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资源,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贴近农村实际,拓宽服务领域。电大远程教育要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讨和把握农村受教育者的各种需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中专教育与各类培训并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兼顾,形成立体化、多功能的教育结构和层次体系,从而更好地提供适应性、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实效性服务。大力开展各类大、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农村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专门人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农村贫困

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新课程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以农村青年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种、养、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术,为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善云.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2005;(5)

2.孙俊芳.关于电大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3.张少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三农”[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4.彭坤明,周蔚.服务“三农”:远程教育的新使命[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上一篇:服装品牌形象策划案例下一篇:2022年中秋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