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效课堂个人小结(精选9篇)
1.实施高效课堂个人小结 篇一
小学高效课堂实施阶段性小结
普集镇中心小学
朱小娅
在我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来,我积极参与高效课堂教学,现将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小结如下:。
1、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用理论指导教学,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
2、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并在校本教研上发表论文3篇。
3、深钻教材,精读细读大纲,领会大纲的意图,制定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4、认真备课,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备课时,重视资源的优化整合,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融为一体。使学生爱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6、巧妙设计练习、及时反馈,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练习。让学生较好地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教学中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出发,有层次地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包括基本题和拓展提高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拓展提高题。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既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7、注重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许多科学知识逻辑性较强,缺少生动活泼、感人激情的情节。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使学习内容具有情趣感。恰当地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活,学得好,学得快。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正在进一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高效课堂教学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实施高效课堂个人小结 篇二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提出“有效课堂”而非“高效课堂”, 虽说要求低了点儿, 但确实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呼声。呼喊课堂“有效”恰恰反映了很多课堂的“无效”或“效果甚微”。作为教师, 反思这种“劳动方式”是我们应该有的责任。
笔者发现, 即使是重点中学, 在语文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的学生也不是个例。在很多时候, 语文教师讲得激情飞扬, 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满腔热情, 学生却无精打采;教师课下疲惫、课堂精神, 学生课下活跃、课堂萎靡。究其原因, 就教师而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照本宣科、拓展有限, 机械死板、不够灵活, 浮光掠影、主次不分, “一念堂”而非“群念堂”等。因此, 我们有必要积极反思自身的问题, 设法变通我们的教学方式。
二、倡导“有效课堂”的意义和必要性
时代在变, 学生在变, 学校的处境也在变。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语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彻底解脱出来, 改变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只有课堂有效, 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 因学科特点让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和学校都片面地认为, 语文学习效果不明显、差异不大, 不会影响上线率。因此, 很多学生轻视对语文的学习, 认为语文是最不重要的学科, 别说课后, 就连在语文课堂上, 不少学生也在做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事情。学生的这种现状, 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 对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因此, “有效课堂”的提出对语文教学特别重要。
三、实施“有效课堂”的途径
近一学年来,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 全组教师积极响应、认真领会、努力拼搏、大胆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 其间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仍需高度重视, 在实践中加快步伐, 让“有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就语文学科而言, 社会和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面广、包容量大, 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所以, 语文课堂要有效, 仅靠课内的努力是不够的。实际上, 课堂的有效更暗含着课外的精心准备。语文“有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要求, 下文主要从宏观上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1.关于备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对教师来说, 备好一节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备课不仅仅是吃透教材, 更需要教师有全面而充分的准备, 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历, 更要有深邃的思想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对教材的理解绝不能依赖教参, 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备教材一定要充分、全面。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充分理解学生, 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备学生”。新时期的教育倡导师生平等, 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生, 绝不能高高在上, 要了解学生生活上、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难,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 学生在学习中最真实的困惑。如果教师真正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情, 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 加强集体备课, 努力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1) 备课组内组织学习《构筑理想课堂》和《语文教学和学业评价》等新课程理论专著, 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 明确教学工作的方向, 每位教师都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任务, 反思有效课堂探索中的问题, 形成自己的教学心得。 (2) 超周备课, 集体备课, 分工合作, 实现双赢。按照学校制订通过的教学计划和主备人次序, 在集体备课时交流确立教学微目标、完善教学微计划, 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和学生个体差异制订学案, 教后一周收集反馈, 形成改进方案。 (3) 统一进度, 统一练习、写作和测试, 建立教学资源库和网盘, 以备交流和学生需求,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4) 重视教研室研讨课、备课组内同课异构课和常规课展示, 互听互评, 反复实践改进, 保证备课组教学质量和教师个人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
2.关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能否将几十名兴趣不同、学情不一的学生“团结”在一起, 专心做同一件事情, 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语文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 因此,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声音应洪亮、充满激情, 语言应优美、诙谐幽默, 语调应抑扬顿挫, 语气应诘叹咏赞, 思想应深邃, 见解应独到, 分析应透彻, 表达应清晰流畅、生动形象。教师应努力使枯燥的知识兴趣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古板的问题形象化, 让学生轻松掌握语文知识。
(2)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 信息来源有限且不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得到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像, 也可以是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利用这些素材和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可以创作完成精美的电子课件, 使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同时, 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仅构建了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而且使语文课上得有“趣”又有“韵”。
(3) 语文课堂有效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活动要丰富。理论研究和反复实践证明, 绝大多数学生在单一的学习活动中持续15分钟左右后, 就容易走神。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办法“留”住他们的心。在围绕教学中心的前提下, 适当丰富课堂活动是留住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有目的、有针对的提问, 教师下讲台在教室走动和学生讨论互动, 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学生发问、朗诵、演讲等多种形式, 都有利于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 避免学生说话、打瞌睡、做小动作。
(4) 当然, 再优秀的语文教师、再生动的语文课堂, 如果教师不加强课堂管理, 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有限, 因此, 严格的课堂纪律是有效课堂的坚实保证。严格的课堂纪律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果, 教师的劳动也会得到应有的收获, 从而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3.关于作业和训练
适当的作业和训练是对有效课堂的有效巩固, 因此很有必要。但要坚持四个原则: (1) 准确把握作业量, 作业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必要性; (2) 凡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教师一定要先做, 力争做到筛选严格、宁缺毋滥; (3) 布置作业尽量要分层次, 不同学生的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内容不同; (4) 要有巧妙的监督方法和科学的作业消化方式, 精讲多练, 力求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
4.关于考试
考试是对有效课堂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 涉及命题、阅卷和讲评, 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重视每一项环节, 效果才会比较明显。教师命题要慎重严谨, 注意难易适中、重点突出、合理科学;阅卷要认真, 尺度统一、宽严合理;评讲要注意给学生讲试题考查的知识、答题的方法和出现错误的原因。
5.关于作文
作文主要注意三点: (1) 作文的布置要有针对性, 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有目的地训练; (2) 作文的批阅方式多样化, 可以采取教师单独批阅、教师当面批阅、师生共同批阅、学生相互批阅、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素养; (3) 教师一定要重视作文的评讲, 认真组织每一次作文训练、评讲, 形成作文教案。教师还要特别强调每一次作文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将优秀作文整理成册。
6.关于教学反思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即便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也常常在课堂上有失误和不足。因此, 教后反思对教师个人的成长和有效课堂的促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心的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分析和反思, 并整理在一起, 这也是有效课堂的重要资料。
7.关于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课堂要有效, 课外也很重要。教学在课堂上效果明显, 课外应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 (1) 读书读报的习惯; (2) 早读大声朗读的习惯; (3) 观察社会、感悟生活、反思人生的习惯; (4) 写日记的习惯; (5) 积累知识和素材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都是促成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辅助手段, 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前提和保障。
3.实施高效课堂个人小结 篇三
一、重在思想引导,点燃思维火花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课堂小结不应只是对重点的简单归纳,而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触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在笔记本上梳理本课的主干知识。很快,我就发现有学生已经完成了任务,并露出轻松的表情。对此,我马上问道:“从以上内容的梳理中,你们能不能找出本课内容的主线是什么?”学生愣了一下,饶有兴趣地小声交流起来。其实,本课的主线正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告诉学生,书本知识点看起来很多,但形散神聚,把握根本有利于指导我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这个课堂小结中,我通过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
二、激发求知欲望,着眼系统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实行新课改就是换教材,知识进行了增减,教材语言进行了更新,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例如,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与高考是不冲突的,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倡导的是“活学”,而不是“死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愿望。而这些,在一个短短的课堂小结中就能体现出来。
例如,在讲“多变的价格”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小结中,我展示了两幅图片,第一幅是关于房价上涨的曲线图,第二幅是售楼处人头攒动的景象。我向学生问道:“看到第一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我接着问道:“刚才有同学说‘价格会影响生活,那么房价上涨本应使人们的需求量减少。可是,大家看看第二幅图片,为什么房价上涨,楼市却还这么繁荣呢?我们应怎么理解‘买涨不买跌这句话呢?”学生立即开始讨论起来。通过讨论,学生就能真正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小结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一段学习的结束,也是新的认知的起点,以此教师要着眼于教学的系统发展,使学生始终有求知的欲望,有收获的期待。
三、创新小结形式,打造活力课堂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却忽视最后的小结。小结同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时,我就给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一个核心——资源配置;两种机制——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四点一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转方式、调结构、科技创新。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握知识框架,感悟学科思想,并以此为基石,自我生成。教师还可以借助有寓意的歌曲来总结教学,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升华。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人的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的相关知识时,我播放了根据真实故事而创作的歌曲《丹顶鹤》,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内心。另外,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一定的习题,因为习题是归纳总结知识的载体,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中有数,知道如何去学习。
4.高效课堂个人实施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切实提高英语教学全程的有效性,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
1、学校组织学校全体老师进行以生为本,“三化”高效课堂的培训、学习培训高效课堂22条、“时间与效益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每周一课、高效课堂的教师论坛及教法模式的研讨,解释高效课堂的含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
2、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积极高效课堂学习,学习“三化”高效课堂的培训材料,学习培训高效课堂22条,洋思与人才学校3331教法模式,“三环七步”教学法及县教研室的历史学科指导意见等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教师个人高效课堂实施计划安排:
我严格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制定了自己的计划安排,如下:
1、启动阶段:主要学习学校组织的以生为本,“三化”高效课堂的培训、学习培训高效课堂22条、“时间与效益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高效课堂的教师论坛及教法模式的研讨等。
2、实施阶段:学习县教研室的英语学科指导意见,按照其要求设计好教案、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上好高效课堂。
3、总结阶段:我要做好高效课堂工作总结,全体教师交流心得体会。
4、交流推广阶段:
听高效课堂课,讲高效课堂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四、实施要求及措施: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有效性。(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具体策略: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高效课堂建设关系学校的高品位发展、教师的高水平发展和学生的高智能发展,利在当今,功在长远。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平时、抓细节,才能有效地改变我们现今不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使高效课堂计划结出丰硕的成果。
高效课堂个人实施计划
电力学校
吉楠
5.高效课堂小结 篇五
这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并给出了实施意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彼此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流淌。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当然,我校在推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要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总之,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学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地进行各个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穿新课程理念,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课堂教学高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我校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强力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 “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高效课堂小结(2):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减少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环节,我们育才双语学校开展了“345”优质高效课堂研究活动,在学实践中,我感想很深,体会很多,受益匪浅。
一、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
6.高效课堂反思小结 篇六
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 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 乐趣,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 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 学。众所周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 高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全方位扎实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 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到新要求,课堂 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 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备课中,重视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 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 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 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 的情景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 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 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在教 学中,一定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 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 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 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制定明确具体 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让 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并在其中体味 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学习《变色龙》时,小组在分析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细节描写时,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已经形象生动地模仿人物的精彩动作了,我就干脆提出让学生上台来表演,然后抓住学生的 表演来分析人物性格。4 凸显自主性,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 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 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 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是教和学 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 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 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 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 “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 “二度备课”的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积极引导领会感悟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 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合作 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 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 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 人以享受与启迪。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 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 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 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 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 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 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 “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 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 泡沫语文课。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 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 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 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 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 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6 恰当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频、视频资料广泛 地运用于教学,它不仅立体地呈现了文字的 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使学生获得视 觉、听觉的享受,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 学的形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但 是也出现了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文本 本身的现象。教师应该以学生对文本的读、悟为主,而不是只停留在听和看的层面上,使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 被它牵着鼻子走。
总之,通过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我 清楚要实现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师就要做 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 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 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高 效 课 堂 反 思 小 结
实验初中
范
7.高效体育课堂实施途径探析 篇七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大的效益,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负责, 也是对学校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负责。作为体育教师更有必要将如何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探索和实践。
一 精心地备课是前提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 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身心特点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并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最后还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1.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可不必拘泥于现行《课程目标》中指定的内容, 因为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锻炼价值。当然, 所选的教材要能体现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健身需求, 还要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 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筛选, 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2. 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订得过高, 学生达成不了, 将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 如果教学目标制订得太低, 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 这同样会使学生失去进一步练习的兴趣。因此,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 既要照顾到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普遍都能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使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严密地组织教学是保障
1.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现在, 还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习惯在体育课堂中建立“整齐划一”的教学气氛, 老师一个口令, 学生一个动作, 整堂课都是在“教”与“学”的严肃氛围中度过的, 课堂气氛沉闷, 更不用说“师生互动”了, 这是纯粹是为了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体现不出体育教学特有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作为体育课堂的组织者, 体育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爱玩”的天性, 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能。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不仅是把老师与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 更是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默契, 进而升华为情感的共鸣, 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共进。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 老师如能适时地参与到学生当中去, 与学生一起活动, 这不但能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 还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活跃课堂气氛。
三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1. 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相结合的模式
在体育课题中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教学形式, 可以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同时, 又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开展“比高”、“比快”、“比远”等形式的教学比赛,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同时,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激发不服输的顽强斗志, 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相互竞争的活动场所。
2. 适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可适时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在讲解的同时配以生动的图像和悦耳的音乐, 营造一种别致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技术难度比较大、动作速度比较快的运动项目时, 利用图片、图像等多媒体, 通过对所学动作的慢放、重放、定格等方法, 再结合传统的讲解, 学生在“听”、“看”、“想”的同时, 在大脑中直观地建立起动作的流程, 从而提高对技术动作的认知效率, 再通过练习体会, 能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提高教学效果。
3. 采用分组、分层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先天素质、学习程度和主观愿望都存在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应从实际出发, 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在进行分组教学时, 可将运动基础好的学生和运动基础差的学生搭配分组, 这样, 运动基础好的学生可帮助运动基础差的学生, 通过学生间的互学、互助来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则适宜地将运动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练习。
4.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体育老师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还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让学生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练习时间, 在完成一个动作后, 多问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科学的评价是补充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 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 既要有运动参与的评价, 又要有运动技能的评价, 还有情感体验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既有个人自评, 又要有小组互评, 还要有老师的点评。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成果有个初步的感悟, 并通过这个评价激励自己继续努力的信心;学生互评同时提高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积极的评价,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消极作用。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果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 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这种评价要适当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 要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目标, 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努力地去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8.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小结 篇八
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暖池塘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优质轻负的教育目标,使课改工作顺利进展,特进行工作小结.一、指导思想
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进推广“三.三.六”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试行年级、学科。
1、年级:七年级 八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四、实施步骤
我校学习推广“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调研、考察阶段;全体教师学习发动阶段;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实施阶段;整体推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
1、调研、考察阶段
我校先后派出马云驰校长、马金龙教师、齐全主任、王春明教师四人赴杜郎口考察学习,派出谷俊强副校长、陈征教师、祁长菊教师三人去沈阳考察学习。选派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旨在引进推广“三.三.六”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新课改。
2、全体教师学习发动阶段
在考察学习人员马金龙、王春明、齐全、陈征、祁长菊等教师公开课的基础上,副校长谷俊强印发“三.三六”教学模式学习材料,分发到学科教研组,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外出学习教师在自己所带班级及所任学科进行运用,进行“三.三.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学习推广。在马金龙、王春明、齐全、陈征、祁长菊教师执教观摩课上,对“三.三.六”教学模式实质内涵进行研讨交流,解决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组成第一梯队实验教师,进行扩展对比研讨。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写出心得体会。
3、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实施阶段
(1)个人尝试。第一梯队实验教师,结合备课组整理出的教案,根据“三.三.六”教学模式的步骤、环节、方法进行个人探索,个人尝试,效果良好。
(2)学科带动。在个人尝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为中心,加强听评课的力度,充分发挥首批考察学习人员的核心带动作用。
(3)交流成长。学校安排第一梯队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研讨,与实验教师切磋、交流、反思,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三.三.六”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整体推进阶段。“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将进入整体推进阶段,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实际扩大到一定范围进行实验。学校将围绕高效课堂随时修订课改方案,多角度进行业务讲座和培训。根据我校教学实际,重新修改了教师业务考核方案,考核课堂教学按照“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达标测评、教师导学案、学生书写工整程度几项分别赋分,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考评还增加了转课一项,转课按照教师导学案、教师讲课时间、课上是否有小教师讲课、班级黑板的利用率、学生活动面几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赋分,这一做法,有效的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为了促进课改进程,我校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1)区进修学校 赵素文、赵丽萍老师 来我校进行课改知识讲座,内容是关于导学案的编制、学习小组的建设(2)校长马云驰对教师进行培训: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3)副校长谷俊强对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对各班学习小组长进行培训,对各班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并检查,各班设有班徽、班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表、小组知识竞赛树、学生思过涯、学生、教师都有自己的至理名言,并且编辑成锦册。为了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学校进行学生钢笔字、粉笔字竞赛,教师进行钢笔字竞赛。通过活动,促进了“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开展,加快了课改的步伐。(4)各教研组,组长组织,每周教研一次,总结课改工作,推动课改工作进程。
5、总结成果阶段
(1)学校开展课改教师的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交流经验体会,进行教师资源共享。
(2)将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暖池塘中学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方法),进一步把学习推广活动引向深入,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五、保障措施
为保证课改工作有效顺利进行,加大监督及过程性管理和评估的力度,学校业务考评领导小组将对课改工作中的细节过程列入考核之中,通过考核赋分,作为学校评优选先的依据。
总之,“三.三.六”教学模式,在我校以多元化的形式已经普遍铺开,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三.三.六”教学模式之花定会在我校孕育出新的成果!
9.五年级高效课堂小结 篇九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更好,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果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将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还经常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等,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中,我们结合教材特点,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 “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喜欢的“买风筝、放风筝”情景,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首先“买风筝”活动不但能引发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将“3.5元×3”转化为“35角×3”来计算,为例2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做准备。接着以换玻璃的情景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小数乘小数的生活素材。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从而引起认知冲突。当学生列出“1.2×0.8”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促成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把1.2米、0.8米转化为12分米、8分米,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学习新知的体验。
又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大胆运用了“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师:同学们,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来推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并且说一下为什么这么猜?
生1:我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邻边”。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也就是两个邻边相乘,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能是两个邻边相乘,所以我猜“底×邻边”。
师:有道理。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底×邻边)师:你能说一下理由吗?同学们对他的猜想有意见吗? 师:刚才那位同学还坚持你的猜想吗?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我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高”。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下来,再移到右边,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我就猜“底×高”。
师:有头脑。咱们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底×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些猜想一定正确吗?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生:验证。
师: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底×邻边。大家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并且想一想验证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制作了几个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卡片来代替虾池,卡片就在桌面上。(学生讨论)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经过大家的动手验证,相信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1、证伪。
生1:我们小组是用长方形框架来验证的。我们一拉长方形的框架,发现面积变小,而两邻边的长度不变,即乘积不变。所以我们排除“底×邻边”。
生2: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卡片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用猜想公式算出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所以我们的猜想“底×邻边”是错误的。
2、证真。
师:现在同学们都认为“底×邻边”是错误的。现在就剩下“底×高”,看来它一定正确啦!还需要我们验证吗?
生:不一定!还需要验证。(学生活动)师:经过再次动手验证,同学们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提出来,当然也可以补充他们小组的说法。
生1: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求出面积是28平方厘米。
生2:我也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我还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有疑问吗?。师:不过老师还真有几个问题不明白? 师:第一问题: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呢?
生:这样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就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有道理。第二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不是“长×宽”,而是“底×高”呢?
生:因为我们求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没有“长”和“宽”。
……
这样设计,其一,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遵循了他们的认知规律——迁移,借助猜测这个环节,将学生原始的思维状态暴露,引导他们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推理能力。其二,通过验证活动,以体验为主线,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有意义的“做数学”过程,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操作和思维的碰撞,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再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有一道练习题是: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和7厘米,那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是()厘米。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第三边要小于12厘米,因为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老师追问:那只要小于12厘米都行吗?”这是有位同学说:“不行,因为这是说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如果第三边比3厘米小,就不符合这一规律。所以取值在:两边之差多1——两条边得和少1这个范围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含、外延以及与相近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减少这些错误;学生要及时理清自己在概念、规律理解有疑问或觉得有矛盾的地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整理、积累在练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概念、规律理解的误区。
教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时,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掌握画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巡视学生练习时,我发现有学生把100°的角,画成了80°,看来“量角器上如何读刻度”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错误,何不把它当成“诱饵”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呢?于是,我把这位学生画的80°的角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判断画的对不对。有学生马上说:“错了。”我故作生气地说:“你还没用量角器检验一下,就说人家画错了。”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100°的角应该是个钝角,而他画的明明是个锐角,所以肯定不对。”我笑着说:“同学们认为有道理吗?那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画成这样的角呢?”于是我就请这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接着问:“在刚才这位同学画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同学说:“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我马上接着问:“那么怎样正确地读出角的度数呢?”学生再一次认识到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反之就要看内圈,深刻地意识到看0刻度线的重要性。接着我又问;“这位同学的错误对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呢?”学生说:“以后量角、画角的时候,要先估计一下,判断一下是什么角,不能把锐角画成钝角,钝角画成锐角。”这样,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看似粗心的错误,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错误原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强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作用 王菊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延伸,被更广泛运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一、追问让学习欲望得到激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
案例:“年、月、日”教学导入
教学“年、月、日”,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今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
追问一: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年过一次生日。
追问二:现在爷爷过的生日居然比孙子少,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追问三: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系。
追问四: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当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现实不一致时,就会引起他们思维认知的矛盾,进而产生解决矛盾的欲望与冲动,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在上述例子中,小学生的认知是多少岁就会过了多少个生日,但是爷爷过的生日次数怎么会比孙子少呢?学生一时无法得到答案,我通过四次有效的层层追问引导学生解惑,揭开谜团,原来爷爷的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思路,并给予一定的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顿悟与豁然开朗之感。
二、追问让思维过程水到渠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应该是充满数学味的追问,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探索问题的深度,避免学生流于思考问题的表面现象。同时,利用追问能及时有效的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并把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案例:《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并尝试说一说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很好地演绎了课堂教学中追问的艺术。
教师叫起来一个男孩,他在网上收集到:姚明2007年投球的命中率为50.7%。
师顺势追问:这个50.7%表示什么意思?
孩子回答:50.7%表示姚明投了100个球,进了(稍微停顿了一下)50.7个球。
教室里一片哗然。
教师笑了笑,没有评价,而是把目光投向学生。有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怎么能有0.7个球,应该表示姚明大约进了50个球。
又有小手高高地举起:用四舍五入法,姚明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51个球……
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
教师又追问一句: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有孩子像悟到了什么:50.7%表示姚明如果投了1000个球,进了507个球。孩子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7个球的问题。
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刚才那个孩子用了一个词“如果”,用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2007年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或1000个球?
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肯定不是!
教师追问:那么命中率50.7%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片刻的思考后,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教师仍然叫起了那个男孩。这次,男孩充满自信地说:命中率50.7%这个数是姚明2007年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投中了50.7个球……
“姚明2007年投球的命中率”这条随机产生的信息,教师第一个追问直击问题本质50.7%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未必一定要准确,但是学生的回答肯定能很好的展现他们此时的认知状态和知识经验基础。当学生回答姚明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51个的时候,教师马上追问姚明只投100个球吗?当然答案是显然的,却能引领学生继续思考,问题的本质。此后有学生说姚明投1000个进了507个,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再追问姚明2007年是不是只投100个或者1000个?那么学生对命中率50.7%是怎么得到的,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课堂的生成资源很多,教师应能迅速的抓住有效的资源并充分利用,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引领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讨论,把课堂上即兴产生的问题提升成螺旋式上升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考,逐步对百分数这一概念进行构建,最终达成共识——50.7%只表示中球的个数和投球的个数的比较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教师的追问不是逼问,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适当的点拨、合理的引领、有效的搭连,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数学思维的提升水到渠成,数学情感的体验水到渠成。
三、追问让知识产生过程得到还原
标准强调: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适时的追问,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概念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接受概念时不觉得枯燥乏味,积极主动地理解体会概念。
案例:“倍数和因数” 师:请找出2的倍数。生1:2、4、6、8、10。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1:我是这么找的,2的1倍是2,2的2倍式4,2的3倍是6,2的4倍是8,2的5倍是10,所以2、4、6、8、10都是2的倍数。
师追问1:谁能接着找下去? 生2:12、14、16、18、20。生3:22、24、26、28、30。师追问2:找得完吗? 生:找不完。
师追问3: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示2的倍数的个数吗? 生2:无数个。
师追问4:2最小的倍数是几?最大的倍数呢? 生:2是最小的倍数是2,2的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倍数。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恰当的追问,教师组织创造一个适宜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中接受理解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追问,不仅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能够使问题的本质有阶梯性地一层层呈现出来,使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知识信息得以碰撞,从而达成共享、共生、共长。
四、追问让学生思考过程得到展现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其中包括想象、类比、联想、直觉、顿悟等方面,而且有严谨理性的证明过程,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偶尔会存在不够严谨逻辑不够清晰等现象,通过教师及时的追问,使学生及时的还原思考过程,把问题解决得更严谨更清晰更有条理。
案例:晓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的。我把3个小杯替换成1个大杯。替换后就有3个大杯来装720毫升的果汁。所以我用720÷3=240(毫升)求出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然后用240×1/3=80(毫升)求出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师追问1:对于他的解法有没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的?或者有疑问的?
生2:老师,我不知道他的算式720÷3中的3是怎么来的?
师追问2:对啊,这个“3”是怎么来的?你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1:因为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所以3个小杯可以替换成1个大杯,6个小杯可以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一个大杯就3个大杯啦。
师追问3: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你刚才的想法表示出来?
生1: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列的算式上补上6÷3+1=3(个))
在此处追问“3”是怎么来的,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使自己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将自己整个替换的过程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提炼,将替换的过程整理成算式,也就是将整个替换的思考过程数学化、程序化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替换”策略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的作用。通过适时的追问,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追问的价值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有经验的教师会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对学生习以为常的答案及时进行追问,从而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 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追问也是教师通过优化选择后提出更有针对性更具意义的问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 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索、自觉体验、主动思考和合作交流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 这就需要教师以组织者的角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而追问正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李小平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一定要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练习应是有效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学生发展呢?
一、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首先,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其次,课堂练习要注重开放性。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束缚。
再次,课堂练习应具有生活实用性。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学科融为一体。这样的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热爱学科,让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学科知识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问题,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你教的这门课程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
二、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
明确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关键是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课本的例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即其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典型作用和潜在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引伸、拓广,由此及彼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施高效课堂个人小结】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08-26
城郊中学实施高效课堂方案06-16
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07-13
高效课堂改革工作实施方案06-21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21
五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23
德城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16
构建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小结06-16
高效课堂研讨会小结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