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2024-07-29

家庭劳动教育内容(共8篇)

1.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篇一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生命教育家长读本》提纲

讲了不论受到过何种教育,我们最后都得面对生活,都得回到生命本身,我们不仅婴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升学、如何择业,我们更要学习如何安全地生存、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迈向生命的圆满、充实和幸福

我们期待这套书能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生命教育的参考读本,我们祝福全中国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能在这一系列读本中受益良多 生命是活着的一段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好好活,活出滋味来,活出作为人的美好与灿烂来。

目录回到顶部↑

第一章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002 我的事业是父亲/蔡笑晚

008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

017 父亲的角色/唐慧忠

019 父亲的影响/邓笛编译

021 一个父亲的箴言/马德

023 父与子/[冰岛]贡·贡纳尔逊

028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030 我在对你笑/[美]阿瑟·阿什

032 我已经长大了/李家同

035 了不起的儿子/[巴基斯坦]米赫里兹·伊克巴尔

038 我家教子有方/[日]妹尾河童

041 晚餐桌上的大学/里奥·巴斯卡丽娅

第二章 你是个好母亲吗

046 你是个好母亲吗/龙应台

048 作为一个母亲/池莉

052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

053 母亲的存折/林夕

056 妈妈将土豆变成了小狗/栾薇

.058 我的妈妈来看我/李家同

062 别难过,妈妈/莫·卡拉汉

066 孩子是母亲最珍贵的珠宝/彭玮歆

067 呵护孩子的梦/曾文广

069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

070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第三章 家庭是什么

074 家庭是什么/傅雷

075 一张家庭画像/[美]格雷·罗斯伯格艾草译

078 孩子,你为什么不哭/韩少功

082 假如我的家庭重新开始/佚名

084 家之脉/陈忠实

087 软性账务/乖女瑶瑶

089 没空相处/邓笛编译

091 背靠背的家长会/张贤亮

093 谁去开家长会/乔迁

095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龙应台

09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巴德·舒尔伯格

第四章 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101 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贾平凹 104 完美人生/梦苑

寻儿记/莫小米

望子成龙/[澳]戴蒙·杨格田玮东编译 112 演习时分/秦文君

爱和信任/三毛

最开明的爱/吴淡如

目送/龙应台

孩子的权利/李贤锋

长成一棵树/王巨成第五章 循序渐进的生命

循序渐进的生命/马鑫良

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葛闪 129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 131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今夜无人入眠/程乃珊

生命成长的历程/成君忆

生命没有过渡/鲁铭

人生路不回头/刘墉

人生可以另起一行/吕麦

享受生命的过程/郑桂初

第六章 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

151 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马未都 153 好孩子的故事/马克·吐温

158 做人的凭证/徐志摩

160 这样的神童有何用/姜钦峰

162 代沟/梁实秋

165 心灵的栖息地/肖复兴

168 走进孩子心灵的爸爸/周弘

170 儿子的内心世界/尤今

172 心愿/肖鸿

174 生命的邮件/白岩松

176 向驯兽师学家教/王悦编译

第七章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180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德]卡尔.威特

184 论家庭习惯的影响/[日]福泽谕吉 187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

189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191 当习惯成了自然/刘墉

193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魏书生 197 文化习惯的培养/[苏]马卡连柯 201习惯从小养成/[法]蒙田

203 夏天的选择/肖复兴

206 桑树要小弯/赵忠心

第八章 £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

210 生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冯音捷 212 人生的两条真理/王妍译

214 人生的前台和后台/朱光潜

217 别让欲望撕碎了生命/赵化南 219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毕淑敏 221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

224 真正的幸福与别人无关/苇笛 226 放慢生活的舞步/佚名

228 生命的呐喊/兰斯·阿姆斯特朗梁庆春译 231 生命里的山峦/杨闻宇

234 生命的长度/王磊

2.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篇二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正所谓“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修身,即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十分重视人格的培养,传统家庭教育更是把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和完善其人格作为重中之重,“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皆为修己立身的家教思想,修身养德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点。修身之要在于德行的养成,只有提高自身修养与自身素质,才能使自己立于世,才能齐家、治国,进而平天下。

2. 立志为学

(1)立志高远,承传家学。中国传统教育重视治学态度,当然为学的前提是对子女进行立志教育。古代家庭教育中规训弟子要树立高尚的生活理想、高远的人生志向,做人要有原则,要有独立的人格,注意个人品德修养,要有淡泊名利的胸怀,不去追求名利,要谦虚自爱,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做人要真诚,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且要心胸开阔,承续世传之家学。

(2)虚心务实,永不废业。为学之道就是要培养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同时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永不废业,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氏家训·勉学》)。教育子弟认真务实、热爱学习、努力学习、踏踏实实、不轻易言弃,只有靠自己的实才,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3)见贤思齐,博学广师。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给子弟做好榜样,不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要注重子女所接触的人与环境。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求师问友,与师友相互切磋。正所谓:“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敬业乐群,好问虚求,见贤思齐。其次,还教育子弟要博学广师。“夫明《六经》之指,涉及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颜氏家训·勉学》)教育子弟广泛地学习,虚心地请教,对自己的事业与自身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3. 治家有道

(1)孝悌为本,风化为先。传统家庭教育主要进行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教育,正所谓“首孝悌,次谨信”。其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传统家庭教育“齐家”的根本。孝道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弘扬兄弟情,倡导尊敬兄长,做一个心胸坦荡,志存高远的人。此外,重视家庭治理,使家风纯朴。在治家中,要宽厚待人,奖罚分明。

(2)宽严适宜,爱教结合。“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家长把教育和爱护巧妙地结合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爱中有教,只有教育好孩子,才是最大的爱护。家庭教育中要做到爱教结合,严慈相济。

4. 处世方圆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上也有相应的要求。正所谓“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颜氏家训·涉务》)。首先重视行仁义之道。古代家庭教育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应该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要求用道德义务来确定自己的目标与价值意义。对待任何事情应该以义制利,以义为先,希望通过仁义教育使孩子树立牢固的仁义信念。重视仁义之道,教育孩子成仁才能成人。其次,教育弟子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一个人的道德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处世方圆、谦虚谨慎,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家教观,注重从内到外的道德修养过程,即从修身立身开始,注重立志、治学,进而以己之力得以治家,进而推己及人,得以处世方圆之道。古代家庭教育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说,制定宽严适宜的家风、家训以及家规,培养孩子的孝悌之道、仁爱之心,教育孩子培养高远的志向、虚心学习、博学亲师等。现代家庭教育要注重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传承与发扬,进而形成优良的家教氛围和合适的家教方式。

参考文献

[1]颜之推.颜氏家训全译[M].程小铭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3.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篇三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反映和体现他们的实际需求,才能被普遍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就决定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基本情况,尤其是要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1 以自立自强教育为核心

自立自强教育,是指通过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信念、决心等积极意识,促使受教育者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依靠自身而得以继续前进的教育。①毛泽东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自古以来,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当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自立自强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个人只有自立自强了,才能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积极地解决问题和不断进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智慧的双手战胜困难,自力更生,最后取得胜利;反之,则怨天尤人,消极应对,不思进取,逃避困难,对前途没有信心,成为社会的“绊脚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对自身积极因素和力量的发现和挖掘,其目的不单单是对解决暂时的困境,更是形成一种遭遇挫折而不悲观,乐观向上,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就是从思想意识角度对困难学生进行导向教育,使得他们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现实,通过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 以诚信教育为重点

诚信,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大重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认为:学生受到诚信教育的渠道和程度各不相同,主要以学校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诚信意识的熏陶决定。诚然,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当今信用型社会大环境下,“诚信”也日渐成为社会成员在经济等领域的“通行证”。③目前高校中的学生诚信缺失,已不是个别现象,从考试违纪、抄袭作业、助学贷款还贷违约、剽窃毕业论文、虚构教育背景等失信行为,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程度仍然非常严重。④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诚信教育已显得非常迫切。在诚信教育上,部分高校已做出了非常好的尝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要求,有目的、分阶段、广范围地开展了大量的诚信教育活动,尤其是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比如可以开展诚信主题征文、诚信知识讲座等,通过树立诚信典型,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⑤

3 以感恩教育为保障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⑥自古以来,感恩都是一种高境界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品质的基准点。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深受国家、社会、学校、师友们资助或援助的一群人,有了他们的帮助,自己的学业才得以顺利完成,有的还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更应该满怀感恩,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实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他们明白,来自社会人士的帮助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被帮助的人在有了自己的发展以后,应当回报社会,感恩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首先,高校可加大感恩知识的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比如,可在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一些承载感恩意识的活动,引导他们参与这些活动并在无形中唤起他们的感恩意识;其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资助的时候,可举行一定的仪式,通过仪式的教育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的效果。再次,积极开展为社会服务的各种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困难学生参加 “三下乡”等社会公益活动,既可发挥他们的优点,又可促进感恩意识的形成。

4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补充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⑦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注意抓好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们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⑧高校困难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人格上的障碍。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第一,科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课本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很多心灵上的语言需要用文字来表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城乡有差距、贫富有悬殊”这一社会客观事实。第二,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借助心理健康讲座、个别咨询等形式,让困难学生真实感受到周围人给予他们的关心和温暖。第三,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主动融入集体,用自己的毅力和双手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自己的优势,证实自身的价值。

5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

一个人理想的是否科学、是否远大,关系着人的成长和成才。信念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坚信,并身体力行的贯彻的一种意识状态。具有坚定的信念,是一个人为着理想而终身奋斗的保障。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所系,是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不竭动力。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经济上的窘迫,是理想和信念虚无的高危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困难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使其健康成长。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其次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都经历过比较多的挫折和苦难,处在人生转折期的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复杂问题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两课”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接受贫富差异的现实,“自强、自立、自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正确处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的。

注释

①⑨安志杰.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教育对策研究[D].2009.

②③④⑤曹瑞.试论信用型社会环境下如何深化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

⑥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文).2004-10.

4.家庭教育报告会内容主题 篇四

各中小学、县职教中心、幼儿园:

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育子能力。使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局关工委将几家家庭教育专家报告团的报告的主题内容传发给你们,请各中小学根据本校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家庭教育报告会的主题并填写好计划表,于3月下旬用电子政务上传到教育局工会。我们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前安排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

根据《芜湖县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条例》要求,各中小学,尤其是县、市示范家长学校,省家教名校,每学年要有一次以上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局关工委每年集中安排2次,一次在每年的3-4月份,一次在10-11月份。所安排的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都是免费的(若要收费另作说明)。

芜湖县教育局关工委

2009年3月11日

家庭教育报告会等内容主题题目

一、家庭教育报告系列

1、帮助孩子成为学习赢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团、“成才之路”报告团)

⑴打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之门;

⑵打开孩子对学习的自信之门;

⑶打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之门;

⑷打开孩子对学习的动机之门。

2、关注孩子的心灵的成长(《知心姐姐》报告团)(这个课题部分学校也开讲了)

内容简介:心灵的成长一样需要的五大营养:

⑴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和肯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在行为方面的表现能力和实际成盩。

⑵自由:爱孩子就要用孩子!给孩子安排时间、阅读、兴趣爱好、零花钱等方面的自由,有利于孩子提高自主、自立、自控能力。

⑶宽容:宽容是无声的力量!原谅孩子的错误和不完善,培养孩子的宽广的胸怀,与社会相融的能力。

⑷情感:过度的溺爱导致孩子的无情!通过养情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感动的能力、责任感。

⑸梦想:人因为有了梦想而伟大!梦想使人产生激情,激发创造力。

3、关注孩子生存智慧(《知心姐姐》报告团)

4、关爱孩子心理问题,关爱孩子成才成人(“成才之路”报告团)

⑴忽视孩子心理问题是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

⑵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元素;

⑶为了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5、望子成龙与家教方式(这个课题部分学校也开讲了)(“成才之路”报告团)⑴家庭教育的误区和未成年人的成长;

⑵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⑶科学的家教模式与未成年人自信、自强与心理自助;

⑷情商与智商比翼双飞-----成才、成人、成功。

6、一切为了孩子

⑴为了孩子,家长要学习新知识;⑵为了孩子,家长要重视教育的“第一次”; ⑶为了孩子,家长要关注孩子“德才兼备”;⑷构件和谐家庭,培养合格人才。

7、幼儿园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

二、学生成才励志教育

1、中学生成才之路(“成才之路”报告团)

⑴成才、成人、成功;⑵成才“四求”;⑶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2、从科大少年班谈成才奥秘

⑴成才先成人;⑵成才有方法;

⑶成才重训练;⑷成才靠自己。

三、初

三、高三考前心理调适报告

1、考前心理问题和调适方法(“成才之路”报告团或其他报告团)

辅导讲座的目标:

消除考生焦虑,减轻考生压力,调整考生心态,激发考生热情,开发考生潜力,增强考生信心,指引考生掌握最优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提高临场应试技巧;促进考生超常发挥,实现考生的梦想。

报告内容简介:

《考前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着重从四个方面和学生沟通

第一部分:心态决定一切

考试心理调适及其心理素质的提高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

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二部分:考前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办法

﹡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考生对考试产生的烦恼是一种心理障碍。

﹡ 学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和责任感。回报父母、回报师长、回报社会,这就是我们 的责任。

﹡ 考试焦虑综合症的表现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 提高心理素质,争取考出好成绩

﹡ 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 学会自我调节,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面对挫折越挫越勇。

﹡ “坚定志向,永不放弃;坚持行动,永不灰心。” 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志,一种观念,也是成功的“秘诀”。

﹡ “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远,融鹰之神在山巅。”这是一种自信,一种进取,一种自豪!

﹡ 打破自我“设限”,开发内在潜能,爆发巨大热力,超常发挥,考出最好成绩。第四部分:专业选择---理性选择,造就成功未来

第五部分:解决考生心理失常的行为训练—自我精神保健操(备选)

﹡ 自我精神松弛操

﹡ 自我暗示训练操

﹡ 精神柔体训练操

﹡ 大脑潜能开发训练

报告对象:高三年级学生

主讲人:中国科技大学许锡文教授、俞仕宽教授、凌家宏教授、安徽中医学院龚维义教授、安徽大学黄志敏老师、合肥师范学院黄石卫教授、李群教授领衔的讲师团成员主

四、家长学校骨干教育师资培训系列讲座

1、办好家长学校的若干意见;(“成才之路”报告团)

第一部分:办好家长学校的若干建议

⑴如何给家长学校正确定位;

⑵目前开设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⑶克服困难,改变观念,创造条件,高质量的办好家长学校;

⑷特色家长学校创办之道;

⑸知名家长学校经验交流;

2、示范课。(“成才之路”报告团)

第二部分:示范课(以下三个专题选讲一个)

⑴望子成龙与家教方式

⑵关怀孩子心理问题,关爱孩子成人成才

⑶一切为了孩子

3、专家答疑;(“成才之路”报告团)

讲座对象:各县教育局所辖乡镇中心学校、中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负责人或家长学校授课教师。

5.幸福家庭创建内容 篇五

一、制定下发实施方案,确定试点村、组、户名单,同时依据创建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建活动志愿者队伍。

二、在乡镇、村两级召开干部群众动员会议,让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幸福家庭创建标准及活动方法和步骤。

三、在试点村制作宣传版面,印发宣传材料、光碟等,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倡导科学文明的新家庭观,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增强计划生育家庭的荣誉感。

四、建立幸福家庭创建工作档案。围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发展帮扶建立档案。即:教育培训档案、健康检查档案、发展帮扶档案(这个档案就在村上建立)。

五、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

(一)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教育,使适龄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入户率达到95%以上;二是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社会实践锻炼等活动,主要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活动;三是组织观看《胸怀感恩,成就梦想》碟片,搞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四是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五是开展青少年成才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

(二)开展促进家庭健康活动

一是开展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二是开展“两癌筛查”;三是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四是开展孕前健康检查;五是开展计生“两户”家庭的免费健康检查(体检)。

(三)开展家庭关爱活动

一是全面落实对计划生育“奖、免、优、补、扶”政策;二是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帮扶,送科技知识、致富信息上门,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三是组织干部群众、协会会员、青年、团员等开展生产互助活动,在农忙之时帮助困难家庭搞好生产;四是关怀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五是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六是助残济困,对残疾人、特困户进行特困救助;七是动员计生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特困家庭免费办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四)开展发展帮扶活动

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开展,帮扶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致富。

(五)开展文明促进活动

6.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篇六

学习经典对我们的孩子会滋养一种浩然正气,会激发一种鸿鹄志气。

但是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学不懂,没有方法坚持不了,而失去这种教育的机缘,以致于这些智慧在古代都是为帝王将相家庭所用所学。

而现在我们在老师的创造与引领下,经典已经走进千百万家庭,平民百姓也一样能学经典,用经典,使得我们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解决我们人类史上教育的难题。

其实老师给我们的方法又很简单,就是首先做到傻傻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就会弄懂其中的一字、一句或几句!

不要小看,这可是经典里的一字一句,就算只能理解1%,殊不知,就这百分之一,就已经相当了不起!经典智慧取之一瓢胜过绘本、故事书整个江河。所以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真经一部。

我们常说“育儿先育己”,是吧?

《易经》观卦里说,“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你当妈的孝顺爷爷奶奶,孩子他看在眼里。

自然会照样学样,将来她也孝顺于你。“下观而化也”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父母不是这样,对孩子指东又指西,让孩子不知所措,“盥而不荐”,是这意思。

比如你守信用,到时就能早起,早起后读经,孩子他就会学你,“有孚,顒若”,是这意思。

这就是观卦的家教。

现在的父母普遍都没有学过经典,所以我们变通,马上让孩子读经,母子一起来学,学习中共同前进。

不能像古代,父母教我们做人,现在是齐读经典,子教母如何做人。为什么说是子教母? 因为孩子天真未泯,学经典比大人要快,我们不努力,还真的不如小孩儿。

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书里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目标、内容、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易经》提供给我们的家庭早教智慧。

教育的时机是什么?

早期教育很重要,早期教育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易经》蒙卦中“蒙以养正,圣功也”道出了教育的方向-----养正教育,教育的时机在蒙童。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易经乾卦云“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

《道德经》云,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

家庭早教的目标是什么?

《易经》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大格局的人。

我们让孩子学习易经和其他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格局的人才。

整部《易经》圣人都在教我们天道、地道、人道,教我们如何做君子、大人、圣人,教我们如何做事。

乾卦“自强不息”、“元亨利贞”、“潜龙勿用”、“终日乾乾”、“亢龙有悔”,坤卦“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履霜坚冰至”、“含之以从王事”、“括囊无咎”亘古未必,这些都是大道。

孩子理解了其中几句,他的一生就可能因此而改变。知道了这些大道,孩子就具备了做人做事的大格局。

当然这些大道就像是一颗颗珍珠,镶满了整部《易经》。

家庭早教的内容是什么呢? 《易经》蒙卦云“君子以果行育德”,指出孩子出生后要果断地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易经》多处指出道德的重要性及如何“修德”,如:“德合无疆”、“以懿文德”、“厚德载物”、“进德修业”、“以成德为行”、“与天地合其德”。德者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家庭早教应该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

教育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就是读经典。

《易经》屯卦中讲刚柔始交,君子以经纶,十年不字。我们不得不惊叹,我们的祖先的高级智慧。

两口子结婚,就是刚柔始交,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经纶。经纶者,经典也,也就是说,圣人提醒我们,现在要注意胎教了,而进行胎教的东西,就是经典。

大蓄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圣人告诫我们,多学习前人的言行来育德。而这些言行大多在以易经为首的六经四书中。

十年不字,字面的意思,不要给孩子解释,十年后,才进行解释。从胎教开始,就应该读经,而且一读,用十年。这样的目标是什么呢?

是建侯,也就是帮助你自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大结构人才。

宜建侯而不宁,不宁者,不要偷懒也,好好的读经,教育孩子,是最伟大的事业,不要偷懒。

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天造草昧,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学习经典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融入了易经思维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圣贤经典的最好方法。《易经》升卦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圣人之道,无非积小成高大,故圣人重积,累积也,重小,细微也,不重其积,安成其高乎,不重其小,安成其大乎。累积式教育法,是重累积,重细小,而重质量也。

大道至简,这套学习方法就是每天一遍,每天读三样,连续读七天。三大纲领八大原则,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套学习方法的理论之严密。

这套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榜样一样的大格局人才,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套学习方法的实际效果。

并且这套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可以说老师真正为人类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家庭早教的度又是什么呢?

《易经》强调的就是中庸,无过,无不及,这就是家庭早教的度。

乾卦云“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要行事中庸。

现在很多孩子,自由散漫,是为家庭早教之过。

只有父母爱孩子,而孩子并不懂得爱父母,违反天性,孩子成上帝,父母是奴隶,是家庭早教的不及。

家人卦云“家人有严君,父母之谓也”,父母不能有效的掌控自己的孩子,就是教育的失败。

早期教育的中坚力量是什么呢?

家庭早教兴趣班是大家的选择,我认为家庭教育才是家庭早教的中坚力量。

父母对家庭早教一无所知,苦的是孩子,笑的是家庭早教机构。大格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大格局的孩子。

家人卦云“君子必言有物,行有恒”父母应该注意言传身教,不可以轻言行。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仅靠老师是很难教育好孩子的。

家人卦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家庭成员各有其道,各行其政,家庭必然和睦,必然和谐,孩子必然成长。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会学习,要善于学习。

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教。让孩子读经典,做智慧父母!

家庭早教最好的平台是什么??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提高,一起手拉手走过孩子教育的黄金期,一起相约十年。感恩各位老师的分享和交流,感恩大家的无私付出。

人生没有智慧的四大表现,一个是遇明师不拜,一个是得良友不交,一个是不孝顺父母,一个是不教育自己的孩子。

经典就是明师,好的指导老师和学习方法就是良友。

这些家庭早教的智慧是老祖宗几千年前的易经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明智的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不可不教。让孩子读经典,做智慧父母!

7.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篇七

一、家庭教育剧热播的背景分析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近30年来, 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事情有许多, 其中提得最多的莫过于“改革”二字。改革, 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同时也是促进自身完善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问题是涉及国民素质和民族未来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长期的教育禁锢和落后的理念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 都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改革, 是一场复杂的、持久的硬仗, 难免会因旧事物太过强大而面临困难和阻碍, 也便无可厚非地成为人们批评的焦点。

就近入学政策落实不到位, 体系不完善。“就近入学”作为一项规定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的壬寅学制, 《钦定小学堂章程》第四章第二节规定:“小学堂建设地面无寄宿舍者, 又宜取往来适中之处, 以便学生入学。”[1]20世纪80年代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大量的有关“就近入学”的法律法规及文件, 但由于这一时期贫富差距不是太明显, 择校等问题没有被广泛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加大, 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 一时间“就近入学”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虽然国家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定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实现教育公平。[2]除此之外, 由于复杂的国情和深厚的传统, 就近入学的政策落实不是太到位, 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目前还存在某些漏洞。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深入, 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高价“学区房”屡见报端。“学区房”是一个新名词, 代表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简单说, “学区房”就是在学校周围的房子。那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普通的房屋首要功能是居住, 而“学区房”的首要作用却是家长用来为孩子择校。这是现有教育体制催生的, 家长普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希望孩子从开始入学起就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必然会存在相对来说比较优质的学校, 于是这些优质学校便成为家长争抢的目标, 同时也推动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 导致了房价一涨再涨。不仅仅有钱人参与其中, 就连普通的家庭也在积极地谋划, 这样不正常的争抢受教育机会的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 也反映了某些家长的非理性教育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类电视剧《虎妈猫爸》是一部以子女教育问题为中心展开的电视剧。电视剧中反映了诸多教育不良的现象,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的教育思想不统一导致的孩子行为失当, 择校引起的孩子教育缺位, 代际教育方式的矛盾等问题。这些误区的存在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应该及时修正,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 教育理念上:向往成功还是追求快乐, 父母不统一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 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3]家庭教育理念是掺杂着父母的主观愿望的观念。它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引领和塑造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多少中国父母的期望。中国的许多家长普遍认为子女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也往往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给子女。这也不足为过, 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所致。孩子的教育责任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 但有些父母人生观不同, 一方认为孩子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成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另一方则认为, “儿孙自有儿孙福”, 父母不应该干涉太多, 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快乐地成长就行。他们各自持有不同的理念, 施加到孩子身上可能会产生对立和冲突, 最终受影响的肯定是孩子。

造成父母在教育理念上不统一的原因还有一点, 就是现实生活和父母双方各自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父母中一方认为现实生活有其残酷的一面, 靠本事才能出人头地, 所以希望孩子从小铸就一身好本领, 以后走向社会才能百战百胜, 赢得未来。而父母中从小在很少有生活压力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另一方就会觉得, 孩子就应该无拘无束, 让孩子尽情地享受童年时光, 快快乐乐地长大, 没有必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更不能限制孩子的自由。这也是当前许多家庭中出现的矛盾, 父母两人观念不同以及对现实的判断差异, 导致在一个家庭中存在两种教育理念。虽然说这两种教育理念不可能同时占主导地位, 但是也不能否定这两种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是此消彼长的。这两种有较大差别的教育理念, 对应着差异显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突然的、间歇性的转变会让孩子产生错乱, 不利于孩子成长, 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 教养态度上:溺爱还是严管, 代际有分歧

教养态度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循的指导原则”[4]。教养态度侧重的是家庭教育者主观上对子女的管教和培养所持有的认知状态, 决定着教养的行为方式。迫于生活的压力,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在孩子身边, 尤其是那些不完整的家庭更是使得父母的爱成为孩子的一种奢望。所以,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 祖辈帮父母辈分担一部分教养任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但祖辈与父母辈在所受教育、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最明显的莫过于教养态度。在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中, 孩子是传宗接代的“香火”, 是全家的宝贝, 需要百般呵护, 不能有半点闪失。而且他们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没有必要对孩子管束太多, 父母在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祖辈同样能带出健康有出息的孩子。[5]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各项需求总是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这样的溺爱使孩子经不起一点挫折, 这对孩子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但是父母对孩子却不同, 虽然也是对孩子倾注所有的爱, 但是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 能自觉地学习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 因此在他们给予的爱里更多地充斥着严厉。父母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而不是一味地迁就, 以免自己埋下的“坑”最终自己都填补不了, 所以大部分父母会从长远利益考虑去施爱。虽然在爱孩子的动机上, 祖辈和父母辈相差无几, 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但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同, 甚至有天壤之别。针对教养孩子的态度问题, 家长难免由于代际之间存在不统一而引发一些矛盾, 也同样会因为态度上的偏差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心理或行为, 因而引起祖辈的自责和父母辈的抱怨, 带来整个家庭的不幸福和不和谐。

(三) 教育内容上:学习知识还是提升素质, 关系理不清

我们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样地, 家庭教育也就是发生在家庭中的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活动。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发生。家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言传身教, 具体形式具有多样化和灵活化的特点。活动的内容上也少不了对一些生活必备的知识进行传授和能力进行培养, 使孩子能够正常有序地适应现实环境。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是综合考虑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的。家庭教育却有很大不同, 家庭教育具有随意性和灵活性, 也没有完全固定的可操作性的教育内容。常常是根据家长的日常观察和主观愿望, 认为应该教什么就选择性地拿些素材来教, 这些素材可能是过去发生的事, 也可能是正在出现的问题, 任何能满足教育需求的素材都可以被父母选用。特别是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某种不正常或者失范的行为时, 就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从而帮助孩子走上正轨。学校教育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化的知识。而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孩子的品质、行为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

但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程度的提高, 本来主要承担孩子人格教育和素质提升作用的家庭, 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在哪位教师家补课、学习成绩、有多少奖状、获多少荣誉证书等成为了父母的谈资。父母之间的盲目攀比导致压力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成为他们炫耀的工具。有许多父母无视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和功能, 认为现在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 放学回家不好好学习, 怎么跟人家的孩子比, 所以他们特别看重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惜给孩子花重金请家教或参加各类托管和培训。还有一些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多才多艺, 而且这些特长能为孩子增光添彩, 对他们的未来有帮助, 因此他们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为他们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 让孩子在原本学习压力就大的条件下接受更大强度的学习。往往是事与愿违, 两头不讨好。[6]虽然他们可能会明白知识与素质同等重要, 但是他们也许对知识和素质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是很清楚, 认为知识就是考试分数, 素质就是各种各样的证书, 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狭隘的。这种观念主导下的教育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四) 教育主体上:学校为主还是家庭为主, 家校少沟通

一个人的成长摆脱不了三方面的教育, 那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集中程度高、规模化、科学化培养人才的机构。由于学校的办学是有目的、有计划、专业性的, 因此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一直很好, 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 也催生了不少优秀学校。这使得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实施以来, 适龄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成为一项强制性的权利和义务, 让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这一想法变得更加坚定。出现教育以学校为主的观念也有现实原因, 那就是某些家庭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或者无能力担负起孩子的教育责任, 所以学校成为孩子教育的一棵“救命稻草”。社会辅导机构的日益兴起与壮大, 拉开了学生在成绩和素质水平上的差距。许多父母认为, 孩子学习成绩不能依靠学校, 而要给孩子多开“小灶”, 让家庭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义务。因为他们感觉到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开办了课后辅导班, 为了招揽更多的学生, 这些教师便在课堂上少讲甚至不讲, 把比较重要的知识放到需要另行收费的辅导班里面来讲授。

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家校之间缺乏沟通的结果。学生成绩的变化往往是受多因素影响的,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教师原因或者是学生原因, 也有可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但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和了解, 使原本的小问题变成了复杂的问题, 这样以讹传讹的说法便形成一股疾风, 掀起了“家教热”。这让父母的注意力从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孩子在辅导班的学习表现, 甚至还出现了请假上辅导班的不正常现象, 父母真可谓是“良苦用心”。在这里, 对于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两个极端的主体, 要么是学校为主, 要么是家庭为主, 但似乎无论是哪个主体关注的都是孩子的成绩, 而很少关心孩子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 而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不要让过度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 成为孩子厌倦学校、讨厌父母的强化剂。[7]

三、家庭教育的转变策略

围绕着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者、内容、方式方法、态度, 笔者发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使家庭教育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为孩子的成长, 为学生的成才奠定基础。

(一) 统一父母思想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中,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要想培养成功的孩子, 首先就要学会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爱, 同样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 更需要教育艺术。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的时期, 三观极易发生动摇, 特别是受到相互矛盾, 甚至是对立的观念影响时孩子会无所适从。父母教育孩子应该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相关的知识, 还有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知识, 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目标和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奠基。在一个家庭中, 由于父母自身的差异导致教育理念不统一, 这将会引起孩子思维混乱和行为失当。

为有效规避这种由于父母教育理念不统一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首先, 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可以事先商量好、协调好, 并充分考虑孩子的秉性去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其次, 统一父母思想, 并不是意见一致那么简单, 还需要父母努力学习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技能。再次, 父母在处理突发状况时应该要做到统一口径, 不能飘忽不定, 以免让孩子不能明确地知道孰对孰错, 精神错乱。

父母统一思想, 首先, 有利于孩子朝着预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扎实提高素质, 可以避免因父母意见不合导致的路向分歧。其次, 有利于孩子明辨是非, 不会因为父母双方各执一端造成孩子是非难辨, 平添苦恼。再次, 还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不会因为受到父母一方的批评而到另一方去寻求安慰, 恰当的批评强化了正确的习惯, 从而逐渐锻炼成良好的习惯。

(二) 加强代际沟通

“家有一老, 如获一宝”, 说的便是老年人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看问题有时候比年轻人要更深更远, 能够在关键时刻给年轻人指导和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老年人的作用能够替代父母的作用。老一辈人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 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年人难免会有些传统、保守和陈旧。具体体现在教育内容上老年人注重数字和识字的教育, 内容整体比较片面。教育方法简单, 基本处于散养状态。还有就是观念落后,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好就行了。有数据显示, “农村隔代教育的祖辈对孙辈的教育责任不明确, 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对孙辈的职责”[8], 认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是自己的事, 教育是学校和孩子父母的事。这些观念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 可能会引起孩子教育的缺位。祖辈与父母辈在孩子教育上的矛盾是比较多, 但绝不是不可调和的, 而是可以通过沟通渐渐达成共识, 保障教育的一致性的。

要加强代际之间的沟通, 首先, 父母应该端正一个态度, 要学会理解与体谅祖辈的良苦用心, 感谢他们勤劳无私的付出, 然后再耐心地、真诚地、选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祖辈沟通, 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使他们理解与宽容, 让他们自觉地做出调整。其次, 父母应该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我素质, 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成长规划, 划分职责范围, 明确分工, 与祖辈一起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发展。再次, 可以通过“后喻文化”的影响方式, 也就是通过孩子对祖辈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让祖辈的思想观念逐渐得到扭转和更新。只有通过这样一些努力,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达成共识, 才能营造一个相对比较和谐的温馨之家, 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 理清知能关系

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必要的。增长知识与提高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对饱受争议的关系。在许多家长眼中, 增长知识比提高能力更重要。[9]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孩子学好了知识, 就可以升学, 进一步增长知识, 如此循环下去, 最终通过知识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往往事情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也许他们没能正确分析这个时代的需要, 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 需要全面而综合的高素质人才, 而不是仅能空谈理论而缺乏实践能力的人。这也是现在许多“高分低能”者遭到社会热议和批判的原因。为避免这一令人遗憾的状况发生, 我们有必要理清知能关系, 为父母确定全面发展观提供思路。

在知识与能力这一对关系中, 知识是指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 经过专家审定编写而成的教材知识, 这种知识具有逻辑性和体系性。能力是指我们的认知能力, 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学习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学习是对前人遗留下来的以物质材料或者非物质材料为载体的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学习也需要一定的基础, 如果你没有基本的语音和识字的知识, 你就不可能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就不可能与人正常的交流。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因为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会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 会使这些器官得到锻炼, 从而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所以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互相矛盾的, 而是相互促进的。父母应该认清二者关系, 调整不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策略。

(四) 增强家校联系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由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决定的, 这三种环境共同作用影响着孩子的变化。但较长一段时间内,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态势, 家长一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联系也往往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出现了什么重大过错, 家长才会与学校接触共同处理难题。现在的情况有所改观, 家校之间的联系更多了。

密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动态, 同时也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各种表现, 并能帮助学校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 尽快调整孩子以帮助孩子走上正轨。增强家校联系可以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正式与非正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开放日, 允许家长自由地参观和调查, 家长也可以不定期地与学校预约去学校进行考察。同时,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 也可以让教师进行家访, 与学生家长交流, 了解孩子近况。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之外, 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以及家长论坛等, 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实时实地的双向沟通, 随时随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孩子是家族的延续, 是国家的希望, 是民族的未来。希望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接受到恰当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承担起责任, 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共同支撑起孩子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璩鑫圭, 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陈桂生, “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梁业昌.现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2.

[6]宋兵波.迷茫与抉择: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J].少年儿童研究, 2010 (4) .

[7]姚本先, 何军.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国软科学, 1995 (1) .

[8]朱文硕.隔代教育面面观[N].家庭导报家教周刊, 2004-11-10.

8.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篇八

【关键词】家庭教育;专业化;社会转型期

1.引言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如今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口老龄化凸显、生育率低等等因素导致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教育的质量在以飞快的速度走下坡路,最为凸显的是道德滑坡,家庭教育走向了重智轻德的歪路。社会上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比如“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炫富、还有众多状告子女不赡养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值得教育相关部门及每一个家庭深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很多场合提到过家庭教育。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 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13年底, 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在2015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见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具有终身性。这里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把教育子女的任务直接的全部的推给教育部门。

2.国外家庭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2.1美国家庭教育的优势

在相处方式上,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地对话,而我国更多的家长处于家庭的领导地位,家长的权威不可侵犯;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方面,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适应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培养,而中国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屡见不鲜。

美国家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权。父母会对他们要进行选择的事务进行分析、引导,但最终作出决定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不会替孩子做决定。相反他们提供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游戏等。美国父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会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户外活动等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肯定他们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且会鼓励18岁以后的青年靠自己打工挣钱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美国父母也非常注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他们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每一名幼儿都是一个小小观察家,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学习新事物,所以父母应该时刻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孩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美国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自信,并且综合素质较高。可见家庭教育中民主自由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新加坡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

2000年9月,由新加坡社区发展部、青年及体育部(MCYS)三家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学校来培训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并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以使每个家庭都能健康快乐,社会安定富强。该委员会2002年4月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School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me,SFE计划),该计划的服务对象为家长、学校职员和学生。MCYS负责统筹整个计划,在政策范围内为参与学校提供相关资源支持;SFE提供方会给学校提供一个联络员以对家庭教育的各项措施进行制定、执行、评估、监督等,并组建专家援助团以保证教育质量;学校方面要在充分了解家长、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确保SFE计划顺利并有效实施,使教育课程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参与SFE计划的每个学校每年至少要开办100小时的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其中70小时面向家长和教职工(包括10小时的休闲活动与友情联络),30小时面向学生。向家长开设的课程有:建立自信、了解孩子、自律策略、有效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婚姻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凝聚家庭成员、学习理财技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据调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家长们受益颇多,觉得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了,有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也得到了纠正,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容易沟通了。向学生开设的一些课程主要是有关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积极的家庭观和良好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比如性格养成、建立自信、如何理财、如何应对压力与困境、沟通技巧等。除此之外还有向学校职员开设的课程。

SFE计划为家长们举办的亲子、热爱生活等讲座,非常

受家长欢迎。立才中学是首批参与试验计划的四所学校之一,校长江美玲说,SFE计划不仅协助家长更好地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也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进展,与家长有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2.3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

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是值得很多民族学习的,这与德国的优质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德国宪法规定:父母对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有所谓“天赋之权利”。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在德国,很多幼稚园提供半天的服务,这样父母可以跟孩子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让孩子们体会亲子欢乐,接受家庭教育。德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无法取代家庭教育。有儿童的家庭,父母通常有一方不上班或者只上半天班,以便有时间教育子女。

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德国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完整性的培养。他们会从多个方面教育孩子。首先是对儿童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教育,家长很注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良好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儿童与其他小伙伴之间融洽、和谐相处,这就为儿童早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在培养孩子知识技能方面,德国父母也和中国父母有很多不同之处。德国父母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不会进行认字、数学等方面的教育,而中国父母往往更愿意早早教孩子读书认字。德国父母认为孩子读小学之前,更适宜培养孩子观察感受客观事务,通过他们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除此之外,德国父母还会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国家长认为幼儿期和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早期的成长中,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父母有意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睡一个房间,自己布置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服放在固定的位置等,尽量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等等。这些对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3.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由于我国文化差异、 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造成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加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教育方式正逐步淘汰、新的家庭教育体系尚未建成,也缺乏是和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支撑,导致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小悦悦事件背后、老人跌倒扶不扶等现实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家庭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建立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体系以适应我国培养完整人才的需要。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德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以下几点:

3.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响会直接影到孩子,因此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很多国家一般孩子满18岁,就要独立生活,而我国满18岁独立生活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啃老一族,甚至到结婚成家以后都改不掉对父母的依赖。让父母替自己买房子、买车子、带孩子的司空见惯。仿佛只要有父母在,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因此中国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日常生活中锻炼他们。比如提供给他们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参加家务劳动,孩子遇到问题,父母不直接给予答案,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等等。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家长们要下大工夫,首要的便是家长们自己独立性的展现,即尽量做到自己首先不依赖自己的父母。

3.2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德国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国家都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目前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分数,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导向,学习好在老师眼里便是好学生、学习差便被分为差等生,甚至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在这种环境里,家长慢慢都会发展为仅仅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几门技能。一切跟中高考无关的内容都不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等等。这样孩子发挥天性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压缩了。我国迫切地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教育改革显得刻不容缓。当然应该包括在教育行政体系中加入家庭教育的位置,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不应该被排斥在体制之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彻底抛弃“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重心从过分关心知识技能,转移到对孩子的全面培养上来,注重对孩子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知识技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教育。

3.3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体系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很零散,不成体系。首先表现在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绝大多数没有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家庭教育立法缓慢且与之相关的法规条例还不健全。对于如何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众说纷纭,可能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很多家长还处于一种不会教育、盲目教育状态下,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对提高年轻一代综合水平有消极的影响。我国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立法、规范制度,努力使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产业”。

家庭教育专家像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一样,其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善才能形成。站在家庭教育行业发展的起跑线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学校和每一个家庭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规范来促进家庭教育行业形成并保障其发展,还要加快家庭教育的课程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促进家庭和谐、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构建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将家庭教育上升到国民教育的高度,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通识课程。这样我国的大学生就会在婚育观念、家庭观、责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等他们为人父母时教育出的下一代势必能在综合水平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萍.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教育探索,2013(11):10-12

[2]霍利婷.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57-60

[3]邱旭光.台湾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3(5):92-97

上一篇:二五春运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