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论文报告

2024-10-05

大学物理论文报告(共7篇)

1.大学物理论文报告 篇一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雅格布天梯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雅格布天梯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七年级上册地理试卷报告--雅格布天梯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

电弧比羽毛还轻。

羽毛是实体,有质量,密度比空气大。而电弧是等离子体,本质黄牛课件网就是空气,我们看到的电弧是空气中的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所以,电弧所在区域内的密度其实就是空气密度,所以会被热空气带动上升。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雅各布做梦沿着登天的梯子取得了“圣火”。后人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称之为雅各布天梯

雅各布天梯则展示了电弧产生和消失的过程。二根呈羊角形的管状电极,一极接高压电,另一个接地。当电压升高到5万伏时,管状电极底部产生电弧,电弧逐级激荡而起,如一簇簇圣火似地高中物理试卷分析向上爬升,犹如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雅各布天梯。

该展品由变压器、羊角电极等部分组成。由变压器提供数十万伏的高压,在羊角电极间击穿空气,形成弓形电弧,产生磁场,使电弧向上运动,其运动过程类似于爬梯。当电弧被拉长到600mm左右,所施加的电压再不能维持产生电弧所需的条件,电弧就消失,此时羊角电极底部又会产生新的电弧,形成周而复始的电弧爬梯现象。在2-5万伏高压下,两电极最近处的空气首先被击穿,形成大量的正负等离子体,即产生电弧放电。

空气对流加上电动力的驱使,使中泰化学 煤矿电弧向上升,随着电弧被拉长,电弧通过的电阻加大,当电流送给电弧的能量小于由弧道向周围空气散出的热量时,电弧就会自行熄灭。

说明:在高压下,电极间距最小处的空气还会再次被击穿,发生第二次电弧放电,如此周而复始。

按住开关5秒钟,注意观察电弧的运动特点。(休息5秒钟后可以再按,手应远离电极,注意安全。不要长时间按,产生臭氧太多会污染实验室内的空气。)

2.大学物理论文报告 篇二

高校校务公开制度是大学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2002年2月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教监[2002]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从领导体制、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是促进校务公开走向制度化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09年在全校范围内对校务公开实施细则进行了意见征集,并在2010年十届教代会对意见征求稿提交教代会代表团讨论审议。调查发现,自2002年正式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以来,在校务公开的制度建立以及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务公开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种制度创新,无论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上,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欠缺;进一步探索校务公开的理论及其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校务公开操作更加规范,实现校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就变得十分重要。

1 高校校务公开现状分析

1.1 西方大学校务公开概况

在英、美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作为校务公开基础的政务公开,已经高度法律化、制度化,受到众多的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形成了完备的政务公开制度,以切实保证政务公开的实现,因而为校务公开的实施提供了大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基础,推动了这些国家大学校务公开制度的发展和完。(1)通过立法程序写进了相关法律,使大学校务公开从外部获得了法律依据,具有充分的外部法律保障。如英国在1981年制定了“校董会教育规程”,规定在校董会中必须有占一定比例的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在法律上保障了学校管理的公开透明。(2)国外大学校务公开具有良好的内部体制保障。如慕尼黑大学从管理体制上,设立大学评议大会-评议会-校务领导委员会-学院组织。评议大会主要负责修改大学的法规和章程,选举校领导及听取校务委员会的报告。评议会是评议大会休会时的常设机构,也是由各方面代表组成,负责学校法规和章程的修改、决定教授聘任事宜、决定学术研究的重大项目等。各种人员在评议大会中的比例,并不是由学校自主决定,而是根据《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的比例确定。

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务公开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意见》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02年开始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在8年校务公开的实践中,不断由试点转为全面铺开,由被动公开转为主动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大学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的进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2.1 校务公开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这集中表现在学校的领导层对于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带来了实践上对事实校务公开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使校务公开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责任到位。同时教职工对于校务公开的认识也有了提高,从认为校务公开是领导的事情转变为认识到校务公开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认为校务公开是流于形式的摆设到认为校务公开是有实际意义的制度创新,从最初的校务公开中只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到对学校公共利益的关注。由此对于校务公开的理解和认识也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1.2.2 校务公开的内容较为全面

校务公开的要害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核心是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经过近年的实践,学校领导层逐渐认识到,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校务公开的大势所趋,校务公开制度已经成为大学法制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大学的管理水平和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回避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学校主动积极搜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问题的看法:例如学校的发展规划、院系设置、全员合同聘任方案、房改方案、对干部评议结果、评优结果等等,通过主动搜集各种客观真实的信息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服务。校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都比以前扩大,已经由只公开一小部分管理信息扩展到包含学校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学校的各种重大决策、教职工职称评定和考核过程及结果、学校财务管理、学生招生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校务公开的范围扩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务公开由学校小范围向全体教职工大范围转变,学校已经通过校务公开把行政少数人对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改变为由教代会为主要议政方式,重大事件由教代会提交广大教职工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另一种转变是由校内公开扩展到校外公开,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内容,接受社会的监督。

1.2.3 校务公开的形式不断创新

通过调查发现,认可率在50%以上的校务公开形式分别为:教代会、公开栏、校园网、有线广播、校报、校情发布会等。校务公开坚持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切实通过教代会公开学校重大事务。同时,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进行公开,如:设立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召开学校校务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般每年坚持召开一次教代会,校长面向全校全方位盘点学校一年来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关部门向大会报告工作;教代会闭会期间则由教代会常设主席团主持日常工作,处理和解决教职工面临的难题,通报学校的工作。同时,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进校园信息网络化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学校与教工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把握校内外各种思想动态,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通过校务公开,学校各级职能部门规范了办事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多的教职工加入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

1.2.4 校务公开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10年教代会审议的校务公开实施细则中,一是建立了校务公开责任制,把需要公开的内容、公开的范围、公开的程度和公开的时间都一一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具体人;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校务公开的监督机制,由工会和纪委、监察处组成监督小组对校务公开进行效能监察,确保校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务公开经过8年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下发的校务公开意见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我校于2009年起开始研究制定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力求在公开内容、方式、监督等方面更加完善。实施细则意见征求稿于第十届教代会讨论审议,与会代表针对校务公开制度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经过调查,现阶段大学校务公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4. 1 校务公开内容缺乏制度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

校务公开缺乏制度上的监督保障和对违反校务公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校务公开是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立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实现的。我国现阶段的校务公开则是从内部监督,通过教代会监督实现的。但目前许多大学对教代会的作用重视不够,对教代会提供的校务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详细,有些应该由教代会决定的事项流于形式。同时校务公开的主体:广大教职工,由于多种原因不敢监督、不愿监督、无法监督,监督作用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为监督校务公开而成立的监督小组,也往往由于组成人员不科学、没有与校务公开的主体进行有效的分离,职权分工不具体而形同虚设,对于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根本无法监督。

另外,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证,校务公开在各个学校自己内部独立进行,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硬性规定,同时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校务公开的规范,不同的学校根据对有关文件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着探索和实践,造成校务公开的整体推行没有方向计划,存在着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使这项制度无法得以有力的贯彻执行。由于对校务公开的内容没有制度上的制约,

所以校务公开的内容变化随意性很大,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2.4. 2 保障机制没有建立

校务公开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校务公开制度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利害关系人的保护。只有利害关系人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校务公开才能有实质性的意义。目前部分师生对于参与校务公开缺乏热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正当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知情权、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目前在我国大学校务公开实践中,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监督权力的保障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对当事人申诉权的保护。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对相对人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应该有依照一定的程序要求改变决定和补偿受损利益的权利;在大学校务公开的实践中,对于当事人的申诉权的尊重是不够的,相应的保护措施更是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了校务公开相对人出于自身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校务公开不关心甚至故意回避的局面。

1.2.4. 3 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起来

由于我国大学校务公开缺乏普遍的规范制约,使得校务公开的相应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至今也没有一套科学的符合中国大学实际情况的校务公开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大学校务公开的奖惩机制,主要是针对校务公开的责任机构和主要责任人而言的。现阶段校务公开尚处于各个学校结合自身情况的实践摸索阶段,校务公开的奖惩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如前所述,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的制约,校务公开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校务公开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而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的匮乏,造成大学校务公开的奖惩机制流于形式,相应的监督机构例如纪检、监察等部对于监督工作也比较随意,监督实际作用不理想。

2 建议与对策

制度化是西方国家推行校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大学的校务公开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大学校务公开能否走上正规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校务公开的法律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为此,要加强对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校务公开列入学校业务管理范围,摆上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

2.1 规范校务公开程序

在大学校务公开中,虽然也以会议等形式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公开的内容,但在程序上没有保证,要按照公开事项的提出、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监督小组审核把关、通过教代会或其他形式公开、征求教职工意见、有关部门整改的六个程序来进行;校务公开程序中应建立预审制、听证制和申诉复议制。预审制,就是对拟定公开的内容进行预先审查,决定是否公开和如何公开的一种制度;建立预审制是保证国家机密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听证制是在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之前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意见,并告知当事人作出决定的依据,体现决定的公正性,这也是为当事人提供一条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途径。大学举行听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关学校全局利益的计策,另一种是关于局部或者个人利益的决策,对于前一种情况,适宜派代表参加,对于后一种情况,应该根据具体的事项,可以全体当事人参加、派代表参加或委托他人参加。代表的确定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申诉复议制,是指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利害关系者可以提出申诉,对于符合复议条件的申诉应在规定限期内复议并答复申诉者。

2.2 建立校务公开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是学校党政工团的共同责任。为有利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时组成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制定公开的具体制度,明确公开事项的负责部门、人员和相应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和工作机制。由工会、教代会、纪委等组成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事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规范,群众意见是否得到解决,进行日常监督。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这是落实校务公开的关键所在,结合高校实际,可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范畴一并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

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三

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目前,559万的毕业生大军正在寻求校园之后的生活空间,这一年,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008年的就业数据目前尚无公布,但通过2007年一些数据的比较,也许可以管窥2008年的就业态势。

“351万:144万”

——就业与无业人数之比

2007年9月,教育部。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09%。

许多网友在评价这一数字时表示,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迈进了大学的门槛,但同时也让144万毕业生失去就业机会。有专家预计,实际数字可能远大于144万。教育部掌握的就业数字基本是学籍档案的转移情况为准,但实际上,很多转移了学籍档案的学生并没有实现就业,所以,这一数字可能更为庞大。

“3000元:2000元”

——理想薪酬与实际收入之比

2007年11月,北京。

中国零点调查集团等三家单位联合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完成,该调查对国内1107所大学的毕业生抽样发送了17万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达8.5万份之多,调查和数据整理历时一年之久,样本量之多,堪称国内同类调查之最。数据显示,超过40%的学生将自己的工资预期定在3000元以上,无一人接受1200元以下的月薪;但实际上,月薪3000元以上仅占就业人群的17%,月薪在1000元左右的超过总人数的10%。调查显示,全国“211工程”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资平均值为每月2500元,而全国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资值更低,只有每月2000元。

1000元工资并非绝对低薪,关于大学生“零工资”的报道早已不绝于报道。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不仅在心理上降低了就业期望值,而且已经把这种务实心态付诸于行动。而这种“跳水贱卖”也让整个就业市场和薪酬指标闻风而动。有企业放言——(工资)1000元都争抢着来,何必给2000元!

“28%:1%”

——单位选择喜好之比

2007年2月,北京。

英才网的调查更具指向性,该网联合北京多所高校针对2007届毕业生的选择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单位前四名依次是: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比例分别为28%、24%、20%、15%,愿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不足1%。但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实际上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

专家认为,除了“高不成低不就”之外,大学生就业还带有明显的“企业类别歧视”,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是尊,对民营企业不屑一顾。而且这种歧视是在“近九成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不好”的“严峻”认识下做出的,这一方面表明了这几种企业形态在薪酬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就业选择单位时的“不理性”,这种不理性的结果是“好马也吃回头草”,于是由最初不足1%的就业意愿变成最终40.7%的实际就业率。

“100%:70%”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比

2007年11月,北京。

同样是零点调查集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当年就业的大学生中,有超过30%的大学生毕业时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也就是说,只有70%的就业生将自己四年所学的知识跟实际工作有所联系;倘若将这一数字扩大到所有毕业生而不仅仅局限于就业学生,也就是说,有200万甚至更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跟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说“拜拜”。

这30%的人读大学干什么?四年下来却干与所学无关的工作?不知道这些毕业生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其实,这与多数考生或家长的选择逻辑不无关系:挑大学→选专业→就业,即学生先选定大学和专业,然后进大学读书,在毕业时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但实际上,四年的时候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四年前的热门专业可能到了今天已经很冰冷,四年里的就业环境、人才供需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70%:0.4%”

——创业欲望与实际创业率之比

2007年11月,上海。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发布了“2007大学生创业调查及创业指数研究报告”,该报告的研究的对像为上海市在校的大学生,分别来自复旦、交通、同济、华东理工、上海理工、上海大学等6所高校,覆盖诸多学科专业,包括各个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MBA等各种类型大学生共1274名。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在校大学生普遍反映出较高的创业热情,怀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比例超过70%,然而,将创业梦想落实到行动中的大学生却不到一半。教育部同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

4.大学物理论文报告 篇四

姓名: 余蔓 09020 30242

关于创建文明小区的点差报告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指导老师:廖老师

近几年,宁波正在进行全国优秀文明城市的创建,小区的文明问题更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地不断提高,也对小区的文明建设投入着巨大的期望和关注。大家都知道文明健康的小区环境不仅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也能陶冶居民的素质修养。但何为文明小区?如何创建文明小区呢?为此,我们利用暑假对范江岸契桥居民楼里近百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居民对契桥住宅小区的文明建设还有不满意之处。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安全

范江岸契桥小区地处偏僻的江北,且建成的小区楼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物业管理,安全就成了居民的头等大事。安全问题的至关重要,这也是小区文明创建的基础。

(二)、环境

范江岸契桥小区与宁波制药厂相邻,常有污染气体排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小区环境建设都有一定的影响。加

(三)、文艺

范江岸契桥小区分布有些散,加之旧建成的小区没有足够的空地,阻碍了社区活动的开展。

(四)、内臵

在调查中有44%的人认为房子造型落后,格局不合理。

(五)、外臵

范江岸契桥小区地处偏僻,附近少有公交车和大型超市。

(六)、管理

在调查中52.3%的人觉得小区居委会管理一般化。甚至有些人1

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个居委会管理。

对小区种种的不满,因此小区的居民有机会就搬是占了68.2%,已着手找新房,马上搬迁的占了11.4%。

我们认为应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着手改进。

(一)、硬件

人们都想拥有安全舒适,环境幽雅,便捷安逸的住宅小区。而

房产开发商首先就要考虑周到,还要高瞻远瞩,避免旧小区惟有绿

化带,无活动场所等等缺点。

1、对安全问题,无非就是防盗和防火问题。小区四周可装上

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各单元进户大门设电子防盗门,配备24小时

全天候专业警卫。各单元都要备有消防栓及灭火器,紧急照明设备,要有专人值守。涉及人身安全处,设有明显标志并有防范措施。

2、环境而言,小区内可培育四季名卉,常青乔木,建造雕栏

喷泉,彩砖小路。当然不光要绿意盎然,也要整洁干净,树阴下可

搭造座椅,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小区内要无干扰、噪音,给居

民一种安静,安全的感觉。小区内的居住区、休闲区、公共事务区、商业区相对隔离,并且要比例适当。

3、小区要留足足够的空间作为活动场所,可以建棋牌室,健

身房,网球场等等。

4、在户型设计上,功能分区要合理。

5、小区四周交通便利,附近造有大型商场和医院,学校,可以享受便利的交通,感受浓郁的人文环境。

(二)、软件

物业管理包括对住宅小区的安全,维修,清洁,绿化等许多方

面,是居住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住宅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物业管理企业的业务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分为管理和服务两大

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使用人的管理。既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

灌录、装修管理。

2、物业中的服务。常规性服务即保洁服务、保安服务、修葺

服务。

3、对房屋本体及附属设备的管理。

而对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居委会,就要有提高居民的生活素

质,加强居民中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群的意识,明确“安、居、乐、业”的工作目标,有意识的营造以下几个环境。

(1)、营造安定,安全,安心的治安环境

居委会从居民中挑出一批人组成治安队,监督巡逻,还可采用封闭式管理,牢把进门关,最大限度内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2)、营造整洁,卫生,幽雅的小区环境

居委会落实专门的保洁人员,明确职责,保持小区环境整洁和干净。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增强环保绿化的意识,增强责任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对底楼居民随意扩大居住空间要耐心说服,帮助拆除,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3)、营造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

居委会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重视,肯舍得投入,开辟一处活动场所,根据小区的特点,居民的兴趣,组建老年舞蹈队,棋牌社等丰富小区娱乐活动。寒暑假可组建学生夏令营,增加情感,也营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举行。

(4)、营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居委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居民办好事,干实事。关心小区内的孤寡老人和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对在自己职责范围和能力范围内的事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态度完成。

5.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 篇五

该有试验报告纸和试验预习报告纸。有的话照着填。没有的话这样: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等。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仪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实验仪器的读数也更加精确了,仪器的调节也更加的符合实验的要求。就拿夫-赫实验/双光栅微振实验来说,我能够熟练调节ZKY-FH-2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测得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且在实验后顺利地处理了数据和精确地画出了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曲线。在实验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个人体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以及创造性地改进实验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首先,做实验要用科学认

真的态度去对待实验,认真提前预习,做好实验预习报告;第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指导和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写下来,做实验时切勿出错;第三,做实验时按步骤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节之处要特别小心,若不会,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把问题解决。第四,实验后数据处理一定要独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学的,否则,做实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6.大学物理论文报告 篇六

尽管有关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分析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围绕企业进行,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共事业部门,例如大学和研究中心的智力资本研究[5]。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与其他各种形式大学的竞争、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要求、协调不同地区教学体制的压力、新的研究模式的建立、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产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期望以及公共基金使用情况及收益方面的透明度提供合理解释的要求等[6]。如何高效地配置大学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无形资源,是新经济时代大学管理的重要课题。大学有必要开发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模型,以提高管理水平及竞争力,达到大学的战略目标。

将智力资本理论引入大学管理活动中,已经得到了较多的研究与尝试。这种研究方法符合大学中知识管理的需要,逐渐被国外一些大学接受,并通过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形式,识别、测量、管理和传播大学拥有的知识,从而为大学提供了有效的内部管理工具,并增加大学运营的透明度。

1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内涵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是在阐述大学办学理念,确定近期和中长期战略目标,全面分析大学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大学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采用一套符合大学发展建设实际的指标体系,对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智力资本情况进行系统的衡量与分析,对内加强学校自我管理和支持决策、对外显示大学实力与潜力的一种信息发布制度。

大学智力资本概念是在产业领域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欧洲委员会接受MERITUM提出的智力资本定义,将智力资本定义为组织的人力、关系和拥有的资源与活动的组合[7。智力资本不仅涵盖了组织全体成员脑力思维成果,而且也包括他们周围使组织运转更有效的复杂的无形结构[8]。大多数文献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3个要素构成。本文将大学智力资本概括为大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组合。将大学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概括为:(1)大学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的资源;(2)大学智力资本与大学教职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关系密切相联;(3)大学智力资本是大学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动力。

2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功能

(1)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管理工具,智力资本报告客观反映学校的无形资产,为学校的运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传统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无形资产通常只有知识产权如专利、品牌等,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无形资产或智力资本因素对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智力资本报告试图建立一个涵盖所有与智力资本相关的大学专业化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系统,在真正开放、有效及无偏见的态度下评估其应用价值;最大化地体现由大学全体师生创造的智力资本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大学资源开发与预算能力。

(2)智力资本报告是对外公布信息的新的重要的渠道,有利于增强外界对学校的良好评价。与传统会计制度只反映学校过去的价值情况不同,作为对财务报告的重要补充,智力资本报告能够增加学校对外交流的信息量,增加学校成长的透明度;扩大对学校研发及创新进行投资和服务的合作群体;保证大学无形资源及活动的不断创新,保持其走在最前沿。

3 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理论探索

基于产业和研究领域组织智力资本报告的发布经验,欧洲委员会启动了一个推动欧洲大学报告其智力资本的项目。2004年12月,欧洲委员会设置了一个高层专家组,该专家小组形成的报告RICARDIS(Repor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to augment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SMEs)认为,智力资本报告应该用来作为大学的管理工具,以及大学和教育部之间交流的工具。该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之一就是要求“委员会及其成员国加快大学及研究机构报告智力资本进程”[11]。

在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波兰、奥地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波兰波兹南经济学院(The Poz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TPUE)的智力资本理论探索。Amir Fazlagic以该院智力资本管理为例,从智力资本的定义、智力资本测量的原因、方法以及潜在的困难等方面,探讨了波兰的大学智力资本的测量问题,并以学校战略管理、知识目标、雇员满意、学生满意、学校毕业生、学校组织结构和智力资本指标体系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大学的智力资本报告。在描述方法上,提出了战略管理晴雨表、叙述法、雇员满意调研法、学生满意调研法、杰出学生名册、组织结构图、智力资本测量矩阵等理论[8]。

(2)奥地利的大学智力资本理论研究。奥地利研究中心(Austrian Research Centre,ARC)作为奥地利最大的研究组织,从1999年开始连续多年发布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2002年,奥地利教育科学与文化部发布了有关对奥地利公立大学进行重组的新《大学法》,大学法规定,每一所奥地利大学都必须在每年4月30日发布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并报送教育部,同时,各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向利益相关者公布其智力资本报告;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必须明确说明以下内容:大学的活动、社会目标、自行确定的目标和战略、大学的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绩效合同的完成情况,还包括大学的产出情况和社会影响等[5]。Karl-Heinz Leitner博士于2003年研究了奥地利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概念框架和背景,探讨了大学评估理论与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绩效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高校评估、绩效管理和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高校实施智力资本报告具有重要意义[12]。

(3)创新及知识管理协会(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stitute,INGENIO)智力资本项目。该协会1999年由西班牙研究委员会(Spanish Research Council,CSIC)与巴伦西亚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Valencia,SRC)联合发起,并与委内瑞拉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Venezuela)共同创立,其主要研究点在于创新系统、组织创新以及知识管理3个方面。其中在知识管理方面,主要致力于研究分析和建立组织内部知识管理模式的新方法新工具。2002年该协会开发了推进西班牙大学质量管理的知识管理工具使用计划,该计划旨在为西班牙大学建立一个“知识入口”[7],通过一系列指标的筛选,确定并发布最佳模式,使知识管理更加有效。

(4)高等教育协会及研究组织的智力资本计划(Intellectual capital in HEROs-IC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Organisations)。由欧洲研究经理与管理者同盟(Europe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Manager and Administrators,EARMA)的成员与欧洲大学战略管理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ESMU)联合发起,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及研究组织中将智力资本管理和报告领域里的最佳实践结果进行传播和推广”[13],并指出报告的前提之一是大学必须明确其智力资本状况以及它们对组织战略目标的潜在贡献,因此制定和发布组织的战略目标应该成为一个必要的出发点。

(5)PCI(Intellectual Capital Program)计划。由马德里自治大学(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商业管理学院(Institute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Eduardo Bueno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研究开发,研究了马德里地区的大学及研究中心(包括4所大学和2个研究院)的智力资本,其目的是研究这些组织如何管理知识以提升他们的作用和与社会其他机构的关系,以及如何向其利益相关者发布信息以提升透明度[5]。其主要内容有:制定一套指标体系、建立综合理论模型及知识管理模式、设计研究成果评价与发布的配套技术支持[5]。这一模式试图建立大学智力资本基本研究程式,加强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提供了管理智力资本投入与提高研究成果的方法。

(6)西班牙Basque Country大学(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CPV)的智力资本研究工具。从跨组织战略研究角度开发了一个知识管理个案研究工具“Research-Development-Knowledge Transfer”,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的研究工作与真实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大学中的知识管理在大学面临新的挑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挑战就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保持大学在生产和传播知识领域的领导地位[5]。

(7)欧洲大学监测委员会(Observatory of European Universities,OEU)的战略矩阵理论。由欧洲8个国家15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于2004年共同开发的一个通用分析框架,其目的是使大学进一步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推动大学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给大学提供合适的管理研究活动的工具。OEU拟通过“收集数据—形成指标体系—商讨和试验新指标—寻求运行中描述及测量的方法”这一研究过程,提供大学之间在统一标准下的比较研究。OEU的研究组还开发了分析欧洲大学各类研究活动的二维分析框架“战略矩阵”[14],该矩阵设置了横纵两个维度的内容,横向包括自治能力、战略能力、吸纳能力、侧面对比和区域联系,纵向包括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学术成果、第三资源(关系)及管理。横向与纵向内容交叉,产生一系列关键问题及指标。战略矩阵为比较分析欧洲大学的各类研究活动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随时评估自己的战略优势和劣势,并识别绩效最优的大学。

在OEU中,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UAM)率先在定义指标及收集数据方面进行了实践,确立了以下目标程序:阐明定义、选择每个关键问题的指标、开始收集数据—分析现有数据库—检验建立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估算这些指标形成的时间段等[15]。UAM开发了一个战略研究计划[6],旨在推动和加强大学中智力资本的研究活动,该计划反映了大学的研究方向,使一些重要的无形资产的识别工作步入正轨。UAM还着重分析了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方面的方法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8)Jaume I University(JIU)的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智力资本管理工具。西班牙的Jaume I大学创建了一个战略管理系统,以使区域间的合作更加便利、合作主动性更强,并巩固大学在学生、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心目中的坚实地位。该系统执行的第一步结果就是体现在学院平衡记分卡中的“计划库文档”。学院平衡记分卡的构成要素有:使命、愿景、一般战略目标、目标前途及战略地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指标体系。其构建智力资本报告的内容主要有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两个部分,并由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培训与发展4个方面体现[6]。

(9)Hull大学的智力资本开发战略(Intellectual Capital Exploitation Strategy,ICES)。英国Hull大学在客观分析自身现状后,为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智力资本开发战略,目的是使Hull大学“成为一所有雄心、有特色、有成就的大学,促进知识的不断开发、创造与传播,致力于增强地区、国家乃至国际间的合作”。这一战略设计了4个阶段并详细制定了每个步骤的人员设置、详细内容及具体流程,并且设计了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这4个阶段是:智力资本机会识别、智力资本评估、智力资本发展规划、智力资本开发[16]。

(10)伊比利亚大学区(Iberian Universities)智力资本研究模式。通过对一些学校发布信息的网上调研,以及对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112所重点大学负责人的问卷调查,研究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尤其是从战略和管理角度对大学各项活动(教学、科研、外联)所体现的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讨论了大学发布智力资本报告的可行性和智力资本报告在增加大学透明度及提升大学在公众中形象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准备和制定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5个具体步骤:制定战略框架、定义潜在利益相关者、发布的方式(格式、媒介、周期)、指标及其各自原始数据的选择、指标体系的商榷[17]。

4 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基本模式

综上所述,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是不同大学或不同的研究组织研究开发的结果,报告目的不尽相同,报告形式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研究发现,有4个部分是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必须具备的。

(1)大学的愿景。包括大学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能力和关键智力资本,要说明一所大学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具备的关键驱动力或关键智力资本。其中确定大学的战略目标是编制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首要任务。

(2)智力资本管理。包括大学可以使用的智力资本情况、为提升智力资本的价值所实施的开发活动、智力资本的管理流程分析和智力资本的战略执行概述。这可以从现有的大学智力资本的识别与测量开始着手,也可以根据大学战略需要,引入新的智力资本,或实施智力资本开发与创新,主要目标是凸显那些需要强化的智力资本或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资源,并列出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开发措施。

(3)智力资本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关键部分,与总指标相关的变量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验证来确认,每一总体指标可细分为多个简单指标。指标的确定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4)产出及效果。将大学智力资本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外部服务成果进行综合联系,分析和确保机构设置、管理流程、指标体系以及管理策略的一致性,以及如何增加教育和文化产品的产出及服务。

5 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研究的不足

尽管学者们在大学智力资本开发与报告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研究模式,但是在智力资本测量与指标体系设计方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历史的、技术的、文化的和程序上的障碍。Amir Fazlagic认为,智力资本测量开发过程中最严重的阻碍是“智力资本文盲”[8],即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对智力资本管理方面的认识知之甚少,从而影响了智力资本管理的实施效果。综合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大学智力资本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归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测量的复杂性。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资本具有含蓄性、无形性,其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与知识创造有关的项目和量值具有离散性,导致在大学智力资本指标的选取、细化及测量数据获取方面的工作比有形资本繁杂的多,不易完成。

(2)仅仅关注智力资本存量。现有的一些报告框架仅仅关注智力资本的存量,而没有涉及流量。智力资本存量是指学校现有的无形资源,而智力资本流量则从动态的角度去衡量智力资本开发活动,比较全面的反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3)量化的报告指标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量化过程中掌握原始资料的管理人员对智力资本了解不多,不能很好的配合研究人员的数据获取工作,或者没有认识到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客观地进行赋值。

(4)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框架。虽然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不同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发展状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指标,但是在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总的思路和模式上,应该有一个通用框架,以便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水平的利益相关者阅读和理解。

6 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我国大学智力资本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理论介绍的多,实证研究的少,具体的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实践几乎没有。在理论引入的初期,学习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有利于指导我国大学正确开发智力资本,形成核心竞争力。当前,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推进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工作的开展。

(1)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推动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奥地利大学为例,奥地利教育科学与文化部2002年发布了有关对奥地利公立大学进行重组的新《大学法》,基于奥地利研究中心的经验,该部采用了运用智力资本报告增强大学透明度、加强大学无形资产管理、主动面向大学绩效的理念,启动了智力资本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在新的法律和组织情境下,满足大学知识生产的特殊需要,开发一个智力资本报告概念模型用于奥地利大学。奥地利各学校的智力资本报告主要根据各大学与教育科学与文化部之间签订的3年期绩效合同的完成情况来制定。正是奥地利教育部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指导工作,才使得奥地利的大学在智力资本研究方面率先垂范。

智力资本报告作为一种管理体系或制度规范,在实施智力资本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外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规范、集中实施,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具有实施这种职能的先天条件和义务。为了加强大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在智力资本报告的规范方面,有必要像传统的会计制度一样,形成统一标准。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国家范围,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份通用的共享的智力资本报告指南,形成统一、标准的智力资本报告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外大学已有的智力资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是此项工作的开端。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借鉴国外大规模智力资本开发活动的尝试,积极倡导推动国内大学建立、公布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

(2)大学自身应积极加强智力资本管理。大学管理者应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在大学发展和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重视大学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积极建立并公布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提高大学的智力资本管理能力,是不断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和推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大学加强自身智力资本管理可以通过确定智力资本管理的目标、构建科研创新体系、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和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培育知识共享的氛围、建立一套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完成。

从国外产业组织发布智力资本报告的经验来看,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处理管理与报告之间关系的能力,认为智力资本报告工作改变了企业,提升了企业价值。Bernard Marr等对丹麦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外发布其智力资本报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外显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地在于吸引有价值的资源[19]。作为典型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大学,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并公布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从这一点来说,国内大学管理者的理念和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7.大学物理论文报告 篇七

关键词:吉林农业大学 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共26题,单选为主,多选为辅。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自然情况;第二部分为宗教信仰认知状况;第三部分为对国家宗教政策的理解和获取宗教信息的途径。2014年10月共向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0份。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在家庭城乡分布上,来自省内城镇比例为19.7%、来自省内农村的比例为17.2%、省外城镇的比例为25.5%、省外农村的比例为31.8%。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在调查中,问及什么是宗教时,75.8%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3.2%的同学认为它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14.6%的同学认为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6.4%的同学的观念很模糊,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在问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1.3%的同学认为宗教即科学,11.5%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相互对立、不可调和,50.3%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互通有无、没有矛盾,36.9%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说不清。

2、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宗教。在问及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信仰宗教是否信教时,3.8%的家庭成员全部信仰,24.2%的家庭部分成员信仰,52.9%的家庭全不信仰,19.1%的家庭不清楚。

3、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传教途径广泛。0.6%的同学经常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43.9%的同学偶尔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55.5%同学从未听到过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问及,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时,19.7%的同学通过受父母朋友信仰的熏陶,28.0%的同学通过选修相关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36.3%的同学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4.5%的同学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11.5%的同学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

4、对宗教教育和国家宗教相关政策不了解。问及,国家实行宗教自由这一政策的看法时,89.8%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1.9%的同学认为是不对的,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神论,7.7%的同学没什么看法,0.6%的同学有其它看法。

5、信仰缺失、宗教暧昧情况同时出现。问及,人生是否需要信仰时,15.9%的同学认为需要,36.3%的同学认为不需要,47.8%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调查中显示,12.7%的学生明确表示想要皈依某种宗教,87.3%的學生没有皈依宗教的想法。问及是否想读一读《圣经》、《古兰经 》、《心经 》或《黄庭经》之类的宗教典籍时,40.8%的同学想,37.6%的同学不想,11.5%的同学将来想,10.2%的同学不知道。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信仰宗教者的家庭成员都信仰宗教。学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总是在或有意、或无意的被动接受宗教。如果是对心理已经成熟的孩子来讲,他们会有意识的去筛选辨别,但是如果对一个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讲,他们被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宗教在校园内的渗透。大学生身边的宗教活动比较频繁。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在校园内进行传教,但是大学校园一直是部分宗教团体重点关注的区域,传教等非法宗教活动在校园内经常发生。在宗教加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和影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内外各种宗教势力努力争取的对象,但他们却由于对宗教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缺乏足够的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1],极容易成为他们的宗教信徒。

3、信仰缺失。调查中显示,36.3%的同学认为人生不需要信仰,虽然各高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不感兴趣”,没有共产主义的决心和信仰。这个时候一旦有“宗教”这样新鲜的事物吸引这些学生就会表现出对宗教异常的向往。

四、新形势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对策

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宗教势力不断在高校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占领学生阵地,从源头上阻断青年学生信仰缺失问题。

2、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体系[2]。我们既要贯彻执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又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宗教知识,引导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3、加强党团建设,发挥榜样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部分学生信仰宗教是因为周围党员团员没有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共产主义没有信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周围同学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认识到我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培育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广大基层党员的努力,解决青年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总之,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和信仰缺失的原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要在充分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团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宗教相关课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王康.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79-8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M].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3]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5);14-17.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下一篇:跟妈妈去加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