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2024-08-16

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精选7篇)

1.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一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直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我们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课文描写的是美丽的颐和园,这对于江西农村的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里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北京颐和园” 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

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制作两组课件进行对比,一组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另一组则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出现了一片漆黑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的意思,更进一步体会到“春天来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中,学完诗文后,可由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怀乡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师生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观看者,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指导,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学习《鸟岛》一课时,我希望可以建立“青海湖鸟岛”、“鸟岛”两个主题学习网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满怀热情地展开学习。“青海湖鸟岛” 主题网站是一个关于青海湖鸟岛的知识平台,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可以了解到鸟岛的各个方面知识,还可以通过留言板交流网站上没有的知识。“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课文内容的学习的平台,这个网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通过这里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留言板交流信息。基于这两个网站,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就能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整合方面有以下几点: 1.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求,洋溢着现实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3.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①、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②、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③、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完全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效益,求得最佳的效果。

2.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二

1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多媒体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的综合能力,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的出现往往能让学生感到惊讶、诧异, 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 静止的事物运动化, 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 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 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 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 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 辅之以“顿”的功能, 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 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能静结合, 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观察重点突出,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习的专注力, 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 主要是调用各种感官, 通过创设情景, 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 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 注重直观形象, 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 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条光亮的线段,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具体生动的表现射线及它与线段的关系, 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 又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 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 形象地展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及异同, 突破现实的局限, 既建立了空间观念, 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又渗透了无限的思想。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动画演示“旋转平移”的过程, 使学生看得清楚, 学得明白, 知道了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底乘高, 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有两个三角形拼成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底乘高除以2。在总结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与三角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时, 运用动画闪烁凸显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理解深刻, 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是教师动手操作演示所不可替代的。

3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 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 易为学生所接纳。如, 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 通过电脑演示, 运行圆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的画面, 再逐步演示圆被切割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形象的手段画龙点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很快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六年级教学《圆锥》的认识时, 通过课件的演示高的画法, 形象地理解了圆锥只有一条高。实物上看不到的高,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展示, 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 再现思维过程。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 逻辑性强。教学中, 适时运用多媒体, 化静为动,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时, 运用多媒体, 创设教学情境, 演示将圆柱转化成三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 学生直观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 即V锥=sh/3;接着演示圆柱沿着高切割, 等分成16份, 然后拼成一个“长方体”;紧接着演示将圆柱体等分成32份、64份……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 突破了现实的局限, 既较好地解决了“曲变直”的认识过程, 还顺利地渗透了极限思想。在等分、切割、拼摆、比较的过程中, 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 也等于底乘高。通过电脑直观、形象的演变, 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利于形成认知结构, 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观察物体》时, 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受年龄的限制, 我便事先拍摄了学校教学楼的不同方位的照片制成了课件。在教学中, 我利用投影仪从不同角度展示教学楼, 学生从熟悉的教学楼很好地掌握了位置和方向。

5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 基于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 删繁就简, 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 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 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找到自身数学能力的不足之处, 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 运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学习与锻炼。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还有利于教师积累资料, 能将一些典型题、知识点通过媒体多次展示, 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 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成绩。

3.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三

【关键词】ArcGIS;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测绘,将此作为有效的依据才能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在应用测绘信息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这些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于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测绘成果的应用效率及相关规划工作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1.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介

1.1测绘成果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行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绘,测绘成果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测绘工作中,所使用的测绘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传统的大地测量、基于卫星技术的空间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测量、天文大地测量等,在这些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手段及测量技术的不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会参照各种不同的测量标准,最终得到了测绘结果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别的,在进行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城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各个控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进行管理,这些数据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建设及规划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测绘内容是竣工测量,这会为城市的管理提供非常完善的、准确的资料,这就需要在测绘工作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应用Arc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对竣工测绘过程中的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1.2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1)竣工测绘成果管理功能,在该系统中要能够对竣工测绘中的成果进行录入与保存,用户能够在系统中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并能够对相关的数据在工程测量平面图中进行准确的定位;(2)坐标转换功能,为了方便用户对相关的测绘成果的查询及应用,系统应该具备将不同坐标系中的数据转换于同一坐标系中的功能;(3)能够对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该系统中,应该能够进行控制点的添加、删除、查询等基本功能;(4)系统应该具备图形显示功能,能够显示相关的测绘成果平面图,并且能够实现图形的平滑漫游、全屏显示、图形缩放等功能;(5)数据检索统计,这也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在该系统中要能够有效的实现坐标检索、统计、图形交互检索等多种数据检索方式;(6)数据的录入功能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并要能够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新。

2.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

2.1系统的功能特点

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相关的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在该系统中包含着竣工日期、竣工单位、竣工平面图形、控制点的国家高程、80坐标、54坐标、所述区域、等级、点名、点号等各种测绘成果信息,在该系统中,对相关的测绘成果进行管理时,应用的是GIS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可视化管理,相关的图形数据的存储时存储于数据库中,其主要的系统功能有:(1)可以进行竣工平面图的查询,查询到图形文件之后,可以通过双击操作打开相关的CAD图;(2)对竣工测绘工程项目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项目名称、施测单位、竣工日期等进行查询;(3)在该系统中可以将相关的测绘成果制作成报表,并能以pdf、Excel等各种格式来进行输出;(4)对相关范围内的控制点进行查询时,可以应用输入缓冲半径、画多边形、画圆、画矩形等方法来进行查询;(5)对控制点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点名、点号的方法来进行查询;(6)能够在系统中进行控制点信息的输入、删除、更改等基本的操作。

该系统的主界面非常的简洁,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系统状态栏、图形显示区、系统工具栏、系统菜单等是系统主界面中包含的主要内容。

2.2系统中的文件管理

地图文档的保存、地图文档的打开、地图文档的新建、新数据的添加是文件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内容,其主要的操作为:在进行新数据的添加时,只需要单击添加数据按钮;在进行地图文档的新建操作时,单击系统中的新建按钮,就能够弹出一幅新建的空白的地图;地图文档的保存操作是单击保存按钮;打开操作时单击打开,然后在系统文件中选择一幅后缀名为.mxd的地图;要进行地图文档的另存为操作,首先单击另存为按钮,然后选择需要保存的制定地点,就能够实现地图文档的另存为操作;要进行系统的推出操作只需要单击推出按钮,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

在该模块的设计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的逻辑有:MapControl中进行地图信息的显示;检查其存储路径的准确性;对mxd文件的存储路径进行查找。

2.3数据的操作

数据的操作模块主要是进行相关测绘数据的录入、查找、更改及删除操作,其主要的功能操作表现为:(1)需要进行数据的删除操作时,只需要单击删除按钮,就会有相应的系统界面的弹出;(2)数据的更新,数据的更新操作主要是进行控制点可修改属性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统中,单击数据更新按钮之后,会将控制点的属性表弹出,可以在该表中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改,更改完成之后,单击更新按钮,相关的修改有效;(3)数据的录入是数据操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整个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其操作也是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单击录入按钮,就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

3.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规划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测绘,要在实际的工程中,对这些大量的测绘数据进行有效的利用,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对测绘成果进行可视化的管理,本文就对其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简单分析。■

【参考文献】

[1]纪敏.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7).

4.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四

马鞍山市新市初级中学:陈祥佐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国培计划的培训活动开展的时机是恰如其分,她对于学员的具体帮助也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2015年国培学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习进程相对来说比较快的学员已经接近尾声。由于此次国培学习的选课内容比较崇尚“个性化套餐”,学员可以根据科学有效的选课测评答题,科学准确地选择符合自己特征的课程学习。本人通过这一段时间紧张有序、忙忙碌碌的培训学习,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在教育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谢全国继教网给了我们这次培训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学习后,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应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缺失、匮乏将直接导致今后的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推进,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会有严重阻碍,也必将阻碍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我的信息技术水平急待提高,相比那些年轻人,我们的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开阔。我们作为中老年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和自己的自我提高的学习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开始听不懂、看不懂、更是不会操作,但我在培训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尝试,不断的进步。意识到只有经常训练与提升,才能达到熟练运用。为此,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去请教懂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当他们的学生,虚心求教、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坚信自己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不再只是提高,更重要的是会操作,在运用中创新。不满足于走过场的装潢门面,而是要追求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提升。不满足于仅仅只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与时俱进地掌握和熟练使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满足我们E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特征。

“天道酬勤”,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尤其是观看视频,收听专家的讲课,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技巧授课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有感染力。使自己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习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课堂艺术,用信息技术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学校年轻教师的帮助,我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操作,如打字、word的简单操作,幻灯片的制作等尝试应用于教学之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精彩,更好地服务与学生。当然这对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使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的熟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会有很大提升空间。知识是无穷尽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方法灵活多样,只有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就是好方法,对学生能力有所提高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活跃课堂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备的教育手段,是师生的良师益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更能有效地开展高效课堂活

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学校担任的是七年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光添彩的学科,熟练使用和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先进科学的设备武装课堂,创造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不仅充实了课堂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益,学生喜闻乐见,即使是比较枯燥难懂的英语语法知识,提高多媒体的形象展示,有助于学生一看就懂,直观、新颖,教学效果明显。运用多媒体,学生喜闻乐见,知识接受快。通过课堂不断的摸索,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了学生未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先进理念。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我们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习信息技术,看是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感觉非常值得。我认识到只有在日常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在课前反思,在课中反思,在课后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新知识是不是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反思自己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反思上课时在运用多媒体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在信息

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我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5.小学数学国培研修成果 篇五

石泉县城关镇石磨小学张友俭 在这次学习中,我按时学习,及时上交作业,积极探讨问题外,使我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让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同时,欣赏导师们精彩的简报,阅读学友们优秀的文章,思考大家发起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是受益非浅。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我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专家、乃至国内外的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能够观摩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技能,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学的肤浅,知识的匮乏,学识的浅薄,能力的欠缺。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和知识影响着我。我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启发;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国培中,我不仅仅有较多的收获。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优化课堂重要途径

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身为教师如果不懂得计算机,不懂得网络,就是新时期的文盲。而且网络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它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通过这次信息培训,我学会了以前许多不懂的东西,并促使我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前,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总想外出学习,去见识一下先进地区的教学;有时候就一个观点想与更多的老师进行探讨,但总是受现实情况限制,得不到实现。“网络教学”使我先前的想法变成现实,能够跨越地域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得到优秀教师示范和专家的引领,相信我的课堂会越来越生动,效率会越来越显著,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在今后教育教学改革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也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的现代化。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数学教育创新改革的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学生学习的手段。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实用载体。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便教师教与学生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有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应用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展示更形象。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起来形象,既好理解。又充满童趣,应用信息技术使数学教学反馈更便捷。在传统教学的环境中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有时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要写在纸上。上课时用来粘贴在黑板上。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很方便在课堂上展示。也便于学生对展示的内容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与交流。是 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下载富有参考价值的实例,课件,并加以改进,使之用于自身课堂教学。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因此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学会选择适合自己课堂的资源。教学中应用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发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数学的消极作用。只有发挥每一种媒体各自的优势,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就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几乎无法保证从技术手段上实现它,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充分了解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能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会自主学习!几何画板等技术在小学数我觉得本节课还是应该讲的,但重点不在知识上,而是应放在验证上。因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是直观几何与度量几何,演绎几何内容很少,三角形内角和正是为数不多的演绎几何内容。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限制,我们多是采用直观操作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研究演绎的内容。然而直观操作试验的方法是一种不严格的证明,让学生认清这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直观操作、动手实验是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的自身的问题和教具的标准度问题的影响,使得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知识上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在课堂中课件。通过课件将学生的思路和操作过程准确再现,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刻。直观操作试验方法的重要性,局限性,可行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这“三性”本身是矛盾的,怎么才能化解这种矛盾呢?几何画板的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巧用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更有实效

以前的教学设计,只关心对知识的设计,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关注,只会照搬教材的设计过程,不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只会注重课堂活动,淡化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在国培的学习中,专家们专业科学的理论理念作指导,优秀老师的课堂做引领,还有辅导老师的辅导和同行们的交流互动,让我学会课改下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生成资源的开发和调控,能力的培养和生成。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学生的教育记忆就会建立在理解基础上/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画像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这是就可以借助直观的画是面,让学生好像在臵身于真实的现实世界感知数学,应用数学,像这种教学课件,是教学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方便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图片的简单处理,制作常见的课件,用于课堂上的演示。教学中应用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发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数学的消极作用。只有发挥每一种媒体各自的优势,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就是教学效益的最化。如: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各一个这一内容。如果用方格纸张画,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的会把顶点不画在两线交点处,有的会在画错时不停地擦拭而出现卷面破、脏现象,有的还会数错格子等。我制作了一个课件,让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当你用鼠标工具画出一条线时,会自动弹出直线的长度,让学生自我判断正误,并有帮助功能帮学生解决问题,往往学生在画三角形时容易出现底和高画成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一样,而在这一课件中会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时计算机课件就是学生的老师,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双向传递信息,改变了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提供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即时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教师与学生反馈的信息都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转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便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

6.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六

通过本轮国培学习,我经过认真的听课、学习、完成作业,认真阅读班级同学所发的相关贴子,认真总结学习班级坊主的简报并遵照坊主的合理安排,使我在本次国培学习中学习到很多重要知识,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掌握了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有效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力量,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用到网络和手机通讯等,属于高新科技领域,它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产业链和市场,引发了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学习教育方式。随着新课题改革的推进,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从而突破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贫乏的教育资源,拓宽了时空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多媒体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加入视频、演示实验、图像、表格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大量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邮箱、云盘、网页、微课)与手机平台(微信、QQ、短信)来学习交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自主学习更加有利于课上时的合作探究。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内容,以多媒体为教学载体,如网络、触摸一体机、计算机、投影仪、化学教学课件,丰富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便于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这也要求教师们在备课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课件,把问题、思维、结果、评价等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到一起,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到一起,将化学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当堂练习和测评环节中,信息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总之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二、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流、反思之间的关系。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无限的潜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无法取代的,如果那样其作用将适得其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老师教学的好帮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功能更加强大,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7.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七

关键词:多规合一,三规合一,成果审查,内容审查,B/S,C/S

0 引言

“三规合一”或 “多规合一”作为当前国家体制创新和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 2020 年) 》、《关于并展市县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 ( 发改规划[2014] 1971号) 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开展市、县 “多规合一”空间规划改革的任务。

“多规合一”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种规划的衔接[1~5], “多规合一”不是编制新规划,也不是取代现有的法定规划,其本质是现有规划的充分衔接与协调: 在 “多规合一 “规划成果编制前,一般由组织牵头部门制定数据质量标准、编制技术指引等,提出具体工作目标( 如空间管控目标、用地规模目标、土地资源整合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等[6]) 、划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同时明确成果的数据内容与组成、提交形式、各阶段成果的提交时间等,规划编制部门按照数据标准和技术指引开展成果的规划编制,由于参与部门多、协调过程复杂,往往存在多次 “成果上报-技术审查” 循环联动过程,如广州市的市- 区级“三上三下”[7]联动、宁夏自治区的区( 省)- 市( 县) 级 “四上四下” 联动等,在多次互动过程中,规划编制部门需要审查系统对阶段成果进行在线提交、自我审查,而组织牵头部门、成果审查部门也需要根据数据标准、技术指引、划定的目标与指标等,对编制部门提交的数据进行成果规范性和内容合理性审查等。因此,开发 “多规合一”成果审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 审查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 1 审查的主要内容

“多规合一”编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报告、数据库文件、图件、专题研究、其它附件等:(1)技术报告目录一般存放技术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包括各种表格等; (2)数据库目录存放空间图形数据,如用地图层、控制线图层等; (3)图件主要包括核心图件( 如控制线规划图等) 、辅助图件( 如城乡规划拼合图、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 等; (4)专题研究目录一般存放相关专题( 如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 的研究成果; (5)其它附件目录存放关于工作过程的说明性文档或函件,包括自检报告、上报函件等。

1. 2 审查的主要要求

成果审查的要求主要包括对成果的完整性、成果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合理性进行检查等: (1)成果的完整性审查主要是依据数据质量标准、技术指引等,检查编制部门提交的成果是否完整、齐全; (2)成果的规范性审查主要包括技术报告格式是否正确、相关表格填写是否完整、规划图件是否规范、数据库图层质量是否合格、专题研究内容是否完整等; (3)成果内容的合理性审查方面,以对2020 年“多规合一”控制线图层审查为例,需要审查该图层的坐标系是否采用了规定的坐标系,空间范围是否与 “二调”数据中的行政区划范围一致,图层中各字段名称及字段值是否遗漏、冗余、错误,图层中的空间图形是否存在几何关系错误、各控制线划定的面积是否符合要求等。

2 系统总体设计与功能

2. 1 总体设计与开发工具

系统总体上包括设施层、数据层、功能层、用户层,如图1 所示。其中开发语言采用Java Script、VC#2010 等,GIS平台软件分别采用ESRI公司的服务式组件Arc GIS Server10 和嵌入式组件Arc Engine10,开发了基于B / S、C / S架构的成果审查管理系统。

2. 2 系统主要功能

依据上述成果审查的主要审查内容及需求,系统功能主要包括: 成果在线提交、提交成果查看、审查指标管理、成果规范性审查、内容合理性审查、矢量数据与图斑审查、审查参考管理、其它相关功能等模块。

2. 2. 1 成果在线提交与查看

面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供阶段性成果的在线提交功能,主要包括: 选择工作阶段( 如二上二下、三上三下等) 、选择成果目录( 如技术报告、表格、图件等) 、支持单个或多个成果上传、成果资料查看( 对提交的成果进行浏览等) 、成果资料删除( 对不符合要求的成果进行移除) 、成果资料提交( 确认成果符合要求后进行在线提交) ,如图2所示。

面向组织牵头或成果审查部门,对编制单位提交的成果进行在线浏览和查看,以确认编制单位是否提交了所有阶段性的成果,支持用户按提交单位、按工作阶段、按成果目录等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成果查看,如图3 所示。

2. 2. 2 审查指标管理

在 “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前,一般由牵头部门会同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区人口用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特点,提出了初步的发展目标或指标,如空间管控目标、用地规模目标、土地资源整合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等,这些目标一般以Excel、Word等表格的形式列出具体的内容或数值大小,审查指标管理功能提供对这些目标或指标的实时浏览和查询功能,从而辅助技术人员在审查时可以随时查阅,以确认编制单位提交的成果是否符合相应的管控目标。

2. 2. 3 成果规范性审查

对规划编制部门提交的阶段性成果,系统提供成果规范性辅助审查功能,包括所提交工作报告的内容、表格填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规划图件制作的规范性、数据库图层的质量、专题研究内容规范性等; 此外,通过打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成果数据,审查人员可以判断提交成果是否采用了已批准的法定规划数据,同时也可以在线完成成果完备性情况检查表的填写,如图4 所示。

2. 2. 4 内容合理性审查

“多规合一”通过深入开展人口、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专题研究,从而最终划定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因此,对各类控制线的边界范围划定是否合理、以及对各类控制线的用地面积( 规模) 是否准确等进行审查,是“多规合一”内容合理性审查的主要任务; 以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为例,系统可以读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同时可自动获取控制线图层中建设用地规模线的总面积,审查人员可以参考二者数值大小,从而给出初步的审查意见,如图5 所示。

2. 2. 5 矢量数据与图斑审查

系统既支持以整个矢量图层数据为单位的审查,也支持以某个图层内的任意图斑地块为单位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其方法是在 “审查面板” 中,选择待审查的矢量图层,设定审查范围( 也可以通过面板上的 “选择”工具直接拾取图层中的某个具体图斑作为审查范围) ,在 “填写审查意见”文本框中填写该审查范围相应的审查意见。

以 “一张图” 中的 “两规” 差异图层( 该图层基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直观地反映了 “两规”一致的图斑和 “两规” 不一致的图斑) 为例,对于 “两规”不一致的图斑( 如城规为建设用地、土规为非建设用地) ,发改、规划、国土部门( 系统记录了审查部门和相关的人员) 可以针对同一块不一致的图斑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牵头部门根据汇总的审查意见,通过协调以决定是否调入为建设用地,还是调出为非建设用地,如图6 所示。

2. 2. 6 审查参考管理

用户在成果技术审查过程时,可能需要参考、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以及 “多规合一” 项目本身制定的标准规定等资料( 如工作方案、数据标准、技术指引、审查技术细则等) ,系统的审查参考功能基于Word、Excel、PDF阅读器等插件嵌入技术,实现了一键式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供审查人员查阅和参考,如图7 所示。

2. 2. 7 其它相关功能

其它功能主要包括: 地图操作( 主要实现审查过程中对地图的基本操作功能,如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全图、刷新、图层控制、打开数据集、查看属性表等) ; 查询统计( 包括属性查询、空间查询、组合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 。

3 应用实例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在 “多规合一” “四上四下”联动过程中,由自治区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牵头部门) 组织自治区发改、经信、国土、规划、林业、环保、交通等部门作为成果审查部门,而自治区下辖的5 市13 县作为规划编制部门,“多规合一”的审查内容、部门分工及基本流程如图8 所示,整个实施过程具有参与部门多、协调过程复杂、待审查的成果形式多样等特点,该区采用成果审查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功能,部分效果如下:利用成果规范性审查功能,完成了5 市13 县共347个空间图层数据的质量审查; 利用内容合理性审查功能,发现部分市县建设规模控制线的划定面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面积规模不一致; 利用矢量图层审查功能,完成了自治区生态走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大交通线路规划等数据的检查,以规划天然气输送管线图层审查为例,审查时发现3 处天然气规划管线在跨市县处无法接边,经整改后符合成果要求; 利用系统的图斑审查功能,完成了 “两规”差异图层中约14 万块差异图斑( 涉及用地2467km2,其中城规超出土规约673km2,土规超出城规约1794km2)的调入调出审查。

4 结语

以成果审查管理系统在广州市、宁夏自治区、广东南海等地 “多规合一”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审查系统的功能与应用等,应用实践表明, “多规”各部门基于阶段性成果数据,在同一个成果审查系统上,开展过程审查,并加强沟通、衔接协调,对确保 “多规”划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目前各地的 “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普遍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而基于系统提供的成果在线提交和查看功能,可有效地督促各参与编制部门按时提交阶段性成果,有助于保障 “多规合一”项目的工期进度; 此外,系统不仅支持打开Word、Excel、PDF等多格式的技术报告、报表、成果图件,而且支持打开“一张图”空间图形数据,简化了技术人员在审查过程中的繁琐操作,有助于提高审查效率。

参考文献

[1]潘安,吴超,朱江.“三规合一”:把握城乡空间发展的总体趋势—广州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土地,2014,(7):6~10.Pan An,Wu Chao,Zhu Jiang.“Three-plan-coordination”:hold overal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Guangzhou city’s exploration andpractice[J].China Land,2014,(7):6~10.(in Chinese)

[2]赖寿华,黄慧明,陈嘉平等.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河源、云浮、广州“三规合一”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5):63~68.Lai Shouhua,Huang Huiming,Cheng Jiaping et al.From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Three-plancoordination”Practices in Heyuan,Yunfu and Guangzhou[J].Urban Planning Forum,2013,(5):63~68.(in Chinese)

[3]尹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路径[J].工业建筑,2014,44(8):167~170.Yin Ming.The path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land use and urban master plans[J].Industrial Construction,2014,44(8):167~170.(in Chinese)

[4]丰晓棠.“三规合一”的技术标准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6):133~136.Feng Xiaotang.Study on technical standard of the‘integration of three plans in one’:Taking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J].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3,23(16):133~136.(in Chinese)

[5]齐清文,方创琳,党安荣等.城市“多规协同”工程中的决策支持技术[J].测绘科学,2014,39(8):11~15.Qi Qingwen,Fang Chuanglin,Dang Anrong et al.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ies in urban multi-planning coordination project[J].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4,39(8):11~15.(in Chinese)

[6]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2015.The work guide(trial version)for Three-plan-coordination of Guangdong.2015.(in Chinese)

上一篇:日本留学研究生推荐信下一篇:办理养老院应具备以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