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精选10篇)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齐齐哈尔市永安小学 唐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课属于起始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能否打好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乘除法应用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专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首先教材给出了一幅学生最为熟悉的游乐园图,再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加法,同数相加的学习,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游戏中对同数相加会有一定的感知,但没有经历由感知、探究到建立模型再到解释应用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教小朋友们几句《弟子规》,想学吗? 生:想
师: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吧。(生随音乐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好,《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经典,在我们学校人人都会背诵,老师希望,同学也能找来读一读好吗? 生:好。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立、礼)同学们好!(老师好)
[在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数学课呀,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一个动物乐园看看他们的运动会开幕式,想去吗? 生:想。
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都很有礼貌,都争着要和小朋友们问好呢!他们都已经
列好了队。下面就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是火眼金睛?
1、小狗列队:
(1)(课件出示2只小狗):快看,来了谁来列队了? 生:2只可爱的小狗。
(2)(出示6只小狗)?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狗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每组有2只,一共是3组,加法算式是2+2+2(板书:2+2+2)师: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
生:是3个2相加,因为每个队有2只,有3队,就是3个2相加。
2、大公鸡列队:
师:小狗站的可真整齐。看这是谁?它们也要向同学们问好呢!生:大公鸡。
师:大公鸡?算式该怎么列呢?你们看(大公鸡,一队出来3只,出来3对)生:一共12只大公鸡。算式是3+3+3+3(板书3+3+3+3)师:这是几个几相加? 生:这是4个3相加。
3、小熊列队:
师:可爱的小熊也来了,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只(2队,每队7只)怎么列式? 生:7+7(板书7+7)
师:也就是2个7相加
师小结:在刚才小动物们的欢迎仪式上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看得清楚,记得准确,表达完整。接下来咱们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强?
【在试讲时这里设计了学生动手摆小棒的环节,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几个几相加的规律,试讲之后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
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出示三组动物列队参加运动会的图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感的图片中列出加法算式,发现规律。】
二、学习新课,认识乘法 1.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生:都是连加法,加数都相同。2.引出乘法:
生:这3队的小动物问候声引来了一群小猴子,一次出来2只小猴子,一共是8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 ①写算式:
师:现在请你来动笔写一写:8队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呢?请列出算式。
(生在本上写8个2相加。)②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太长了,手都酸了,很麻烦„„ ③想办法: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不写这么长的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用乘法2×8=16 ④引乘法: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乘法吗? 生;课前预习知道的。
师:课前预习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3.列式学乘号: ①列出算式: 师:请你来板书算式。生:(2×8)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写吗?
②学习乘号:
师:这个小叉是什么呀? 生:是乘号(板书乘号两个字)
师:它读作乘,你能读读这个乘法算式吗?大家一起读一遍。生练习读。③讲解意义:
师:谁知道这个2表示什么? 生:2是相同的加数。
师:8表示什么呢?我写成9或者7行不行呀? 生:不行,8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噢,我知道了,乘号前面和后面两个数一个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另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2×8也可以写成8×2,在这里他们都可以表示8个2相加。【利用动感的图片,通过看、数小动物的只数,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感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把前面三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自己写一写,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重点说清几个几)读一读这些乘法算式。课间休息: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唱一个拍手歌,请同学起立。生:(表演唱)
师:在我们刚才作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我发现我们每次拍2下手,一共拍了3次,算式是2×3或3×2 生2:“假如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这句歌词一共有11个字,我们一共唱了3遍,算式是11×3或3×11 生3:“假如感到快乐”这句有6个字,我们唱了6次,算式是6×6
【再次通过愉快的活动,体验乘法就在身边,同时训练了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物园里的乘法。
师:刚才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认识了乘法,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动物乐园,我们快去看看吧。
师:游乐园里准备了一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哪些能用这节课所学的乘法来解决?你是怎么列算式的?谈谈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表达最清楚、完整(1)
生:每组有5只一共有4组,就是4个5,算式是5×4或4×5(2)
生:每组有4个一共有6组,就是6个4,算式是6×4或4×6(3)
生:每组有5个一共有3组,就是3个5,算式是5×3或3×5(4)
师:这幅图能直接用乘法来计算吗? 生:不能。师:那你想怎么算? 生1:我用3×2+4 生2:我用3×3+1 生3:我用4×3-2 生4:我可以把每两之看成一组,算式是2×5,5×2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幅图,有这么多不同的解法。2.我来帮忙,①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3+4+5+9=()×()
②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2×6= 7×4= ③小蜜蜂送信 3.生活中的乘法
一家三口人吃面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需要几根筷子?
4.我能挑战
根据要求你能说出几个算式 4个2相加 2和6相乘 6+6+6+6+2= 5+5+5+5+10= 4+4+4-4= 【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想一想、说一说: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课前读到的《弟子规》,现在就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段一共有多少个字?就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吗?(出示)
【与课前游戏相照应,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乘法的作用。】 生1:可以看成每节3个字,共8节 8×3 生2:每行6个字4行6×4 师:你身边还有哪些?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来听课的同学,每个人10个手指,全班40人多少个手指? 10×40或40×10 生2:一把椅子4条腿,一行8把椅子多少条腿? 4×8或8×4
小结:
五、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会了乘法。
生2:我觉得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我们在动物乐园玩的可真高兴,不但认识了乘法,还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反思性说课比赛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网络研讨拉近我同老师们的距离,在研讨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直接的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感受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我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他们给与我很多真诚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的教学设计在不断完善。通过这次网络研讨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礼。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由教材中的摆小棒活动引入新课,学习乘法,感受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通过了教学设计,课堂研讨,网络研讨,课后反思,教学再设计等几个环节。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你在不断的研讨、反思中才能得以完善。这样也才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 根据儿童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童话似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板书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3=6(根)(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提问、交流,并独立自主地列出算式计算,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方法应用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许多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1、教师边讲述:一天,二、一班的几个小朋友想到少年宫游玩。他们分成了4组,每组2人,约好在少年宫门口集合。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学生自己列算式,然后一人口答并引导说出是4个2,集体订正。
2、他们决定先坐碰碰车,需要4辆,每辆3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呢? 口答算式,集体订正。
3、坐完碰碰车他们又想划船。每只船可以坐3人,那他们至少需要几只船呢?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同位交流并列出算式。
4、他们玩累了,口好渴,决定去买4瓶娃哈哈矿泉水,他们去了2家商店: 第一家:每瓶2元 第二家: 每瓶2元,买4瓶赠1瓶 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哪家的比较合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想法,同时教育学生买东西时要懂得节约,要划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步步深入地巩固、升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练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较为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梳理知识 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及道理上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梳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与此有关的知识奠定基础。
五、课堂检测
A卷: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B卷:
1、有4行小松鼠,每行3只。一共有多少只?
2、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3只拔多少个?
3、(1)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
(2)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
()+()+()+()=18()+()+()+()=18
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三
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
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基本训练
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乘法算式。师: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把乘读做乘以。
师:请同学们看图独立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清楚一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
师: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师:比较(1)和(2)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看图自己填空。
师:注意单位名称是个。
2.巩固练习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填一填。
师:先写出算式,再自己读一读。
师:注意几个几相加一般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像:2个2相加、3个3相加,因为两个乘数相同,这样的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师:下面这些加法算式,有的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自己先做一做,然后和同桌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自己完成下面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运算。
三、拓展延伸
师:连一连
师:这道题中有没有不能连线的?
师:3+3+5和4+6,没有连线,为什么?是的,这两个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想一想一个乘法算式能写成几个加法算式?
师:一个乘法算式一般能写成两个加法算式,特殊的像:44,55,这样的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四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我们数学界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老师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了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
(3)判断角
角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拉一拉角的两边。
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媒体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媒体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五、知识延伸:
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的课件
学具:每人制作8的乘法口诀的卡片,如:二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8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
1、背8的乘法口诀。(集体背、指名背)
2、对口令8的乘法口诀。
3、开火车练习1—8 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明确提出学习任务。
二、创设情景,练习巩固。
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七题。
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
3、引导完成8题。1)了解题目的意思。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4、解答第10题。(课件出示)
1)让学生数一数,一只螃蟹几条腿?而后问:两只螃蟹几条腿?你是怎么想的?(应用口诀“二八十六”来想。)让学生继续说出3只、4只„„8只螃蟹多少条腿?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
[设计意图]: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8 的乘法口诀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1、卡片游戏: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其中一人出示如“二八()”的卡片,另一人则出示标有结果的卡片。
2.(课件出示第9题)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8的乘法口诀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五、课堂检测
A卷
1、补充完整口诀(课件出示)
三八()五八()七八()八八()
2.看图写算式 3.小林买了3支冰棍,每支8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B卷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 61=□×□+□ 39=□×□-□ 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 5×7+21=7×□
六、布置作业
附参考答案 A卷 1、3×8=24 8×5=40 2×8=16 6×8=48 8×3=24 5×8=40 8×2=16 8×6=48 2.8×4=32(角)32角=3元2角
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六
金江中心学校云丽英
出席教师:王金副校长、邓彩、颜秋萍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了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吸引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要让她们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生字,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及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4、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编辑故事。
四、教学重点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五、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
1、在教生字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鼓励他们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7.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七
课题:平均分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分”含义及“平均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什么是“平均分”?
2、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几个?
二、预习反馈:
1、每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几个?
▲▲▲ ▲▲▲ 6÷2=3(个)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三、创设情景,感受“平均分”。
1、小朋友们,郊游你去过吗?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
博士班的同学也准备去郊游,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礼物?自己说一说。(课件出示)
这么多东西,如果让你们来分,你们会分吗?小组合作,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师:看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为什么要这样分?(这样也就是„„)互相说一说,把分的结果用“平均分”说一句话。(你把几个苹果平均分给几个人,能说得具体些吗?)
4、(课件出示)练习:
a、判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b、P13 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
1、教学例2(课件出示)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
b、小组合作分一分(用学具代替)c、学生汇报分法 „„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1个或几个地分,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课件出示)练习:
a、完成P14 做一做(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说自己的分法)b、师:除了平均分成3份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生:(略)
师:分成1份和平均分成12份可以吗?
生:(讨论)
四、巩固引申,应用“平均分”。(课件出示)
1、练习三第1题。
a、先用学具摆一摆
b、再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学习练习三第2题。
a、肯定第2种分法是符合题意的分法。
b、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那么第一种分法又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3、练习三第3题。
a、自由读题,理解题意。b、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师:学了“平均分”,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2课时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15页和练习三1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1、尝试用小棒摆一摆。
2、想一想,4人乘1条船,可以分几份?
3、尝试列式
一、预习反馈:
1、用图表示:
{◎◎◎◎}◎◎◎◎ ◎◎◎◎ ◎◎◎◎ ◎◎◎◎ ◎◎◎◎
2、列式:24÷4=6(人)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咱们从博士班效游分糖果中学会了“平均分”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博士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玩一玩吧!(课件出示)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
„„
三、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a、先独立思考
b、小组内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通过分一分解决了租船问题。谁还能说一说刚才是怎样分的?共分了几份? 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我们求24里面有几个4,就需要几条船。
3、试一试:用9个小圆片,3个分一份,看看能分几份? 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说明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P15做一做)
①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图中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②独立思考。
③用小棒分一分并验证。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生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第4~6题(课件出示)
第4题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第6题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你知道一片药片为什么是12颗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用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第3 课时
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把6个○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2、同桌讨论
3、动手操作
一、预习反馈:
1、把6个○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2、反馈板演
3、小结分法:看来“分成几份”和“平均分成几份”是不同的,谁能说一说平均分有什么特点?
二、情景导入:
1、谈话。(出示熊猫图片)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它十分好客,请了许多朋友来家做客,于是一大早去园子里挖了许多竹笋,来招待客人,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可是,京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呢?小朋友你们来,能帮京京解决这一难题吗?
2、提出问题: 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3)小组讨论。(4)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上台演示。(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三、探究新知:(1)引入除法。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方法帮助小京解决难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除法)(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a、认识除号 ÷ 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两点要圆且对齐。b、怎样才能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怎样写?c、思考讨论。12÷4=3 d、这一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同桌互读。(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你还能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知识应用
(1)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演示课件分饼干)a、分小组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3份、2份、6份。b、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并读一读。c、小组活动,老师巡视。d、汇报。
e、小结,今天每个小组合作得很好,不仅帮助京京解决了难题,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想小朋友们一定能用这种新的计算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2)过三关。
a、第一关“快速抢答”(练习四第1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b、第二关“小帮手”(练习手四第2题)(出示小熊分苹果的情景图)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小熊分苹果吧!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老师巡视。师:谁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想的? c、第三关“分西瓜”(练习四第3题)演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师生交流。
五、课堂总结。
第4 课时
课题:除法初步认识(2)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9页例5,练习四4,5,6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形成过程,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竹笋卡片,算式卡片,分萝卜的作业纸。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把8个★摆一摆,每堆4个,分成了()堆。把8个★摆一摆,每堆2个,分成了()堆。
2、摆一摆,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尝试列式
一、预习反馈:
1、反馈摆的情况:
★★ ★★ ★★ ★★ ★★★★ ★★★★
2、列式:
8÷4=2 8÷2=4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让学生明确图中信息。
今天,熊猫京京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京京非常好客,瞧,它准备了一些竹笋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们。(出示竹笋图)京京准备了多少竹笋?它是怎么分的?
2、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探索问题: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3、分一分 ①独立尝试分;
②小组交流自己分的过程; ③全班交流。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板书:5)
三、学习新知。
1、这样的问题也能用除法直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初步认识)小朋友们还记得除法运算符号吗?(板书:÷)
2、介绍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
A、要分20个竹笋,就在除号的前面写20;每4个放一盘,就在除号的后面写4;能放5盘,就在等号的后面写5。(板书:20÷4=5)
B、学生说一说 “20÷4=5”表示什么意思。(个别说、同桌讲使小朋友们理解除法的意义。)
C、请小朋友们看书后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3、让学生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每5个放一盘,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读一读并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四、应用巩固。
1、小动物后面躲着谁?(用小动物图片盖住被除数、除数、商)卡片出示:10÷5=2 15÷3=5 18÷2=9
2、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活动要求:﹡把12个萝卜每2个放一堆;每3个放一堆;每4个放一堆;每6个放一堆。﹡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汇报交流。“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3、圈一圈,填一填。P21.6(要求:能正确表达图意。)A、分草莓。B、分蝴蝶。
3、租船。
16个小朋友要到水上公园游玩,请问小朋友们一共要租几条船?
板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 课时
课题:练习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练习四第7—10题(P21—2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及除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2、初步感知乘法与除法之间内在的联系。
3、培养数学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除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巩固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1、出示第8题[课件逐一四句话],要求学生自由的读一读。
2、问:你会写出除法算式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请学生板书。
3、问:你会读这些除法算式吗?可以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
4、问:你能说一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吗?可以请学生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二、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内在的联系。
1、出示第8题的情景图[课件出示],请学生说说图意。
2、问: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展示学生写的算式,说说各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4、问:你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先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三、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为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1、依据第9题制作卡片(可以再补充些),用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2、注意尽可能给每个学生练习机会,可以用开火车、抢答等方式进行练习。
四、综合练习。
1、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课件出示],请学生观察画面用数学的眼光说说图意。(特别要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课件出示“每条船上3人”“有4条船”“一共有12人”等信息。)
2、问:你能根据其中两条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①每条船上3人,4条船上共有()人。②12人坐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人。③12人,每3人坐一条船,需要()条船。
3、问:你能解决这几道题吗?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再汇报交流。
五、提高练习。
1、出示题目(1)□+□+□+□=8。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再汇报。(参考思路:□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4=8或4×()=8,因为“二四得八”,所以()里填2。□=2。)
[注意:学生用其他方法“找”出答案,应给予肯定。]
3、独立完成(2)12=○+○+○。(解题思路与(1)相仿。○=4。)
六、全课总结
七、课堂作业:《随堂作业》
八、布置实践活动
8.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材分析】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本节内容位于第三章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图形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加在第二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认识之间可以有效地缓冲计算所带来的枯燥与单调。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可以使学生先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图形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角。
难点: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认识角,会用直尺画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同学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学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教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出示例1的图画)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第1题)
学生先判断再说理由。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误。
(5)师:你们看,下面几个图形里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课本第43页第3题,同桌互相指着看看,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②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③认识角的小大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吧。角的王国有一个红角和蓝角,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从动画片中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吗?最后又怎样了?
生:它们是为了谁大谁小而吵的,后来通过比较,它们都是一样大的,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谁能像他这样说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
指名生说说。同时教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师: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
学生画,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巩固应用】
教材练习八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1.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角的画法
9.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九
一、单选题
1.求一个数的几倍,用()
A.加法计算 B.乘法计算 C.减法计算
2.136×4表示()。
A.4个136连加的和 B.4个136相乘 C.136个4连乘
3.32+32+32+32+32=()
A.32+5 B.32×5 C.32-5
4.有三名同学到图书馆借书,每人借的书的本数一样多,这三名同学一共借了()本图书。
A.9 B.10 C.11
二、判断题
5.几个数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如果积的末尾有一个0,则因数末尾至少有一个0。
7.a+b
=a×b
8.5+5+5+4=4×5+1()
三、填空题
9.7×4=28读作: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4相加。
10.3+3+3+3+3=________,改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口诀是:________。
11.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或________
12.2乘5写作________×________,4×5读作________。
13.3×6=________,读作:________,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________;3和6都叫________,它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4.写出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15.6个4
是多少?
五、应用题
16.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分析】根据所学的内容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用乘法解决。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136×4表示4个136连加的和。
故答案为:A。
【分析】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3.【答案】
B
【解析】32+32+32+32+32表示的是5个32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表示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5个32即32×5
故选:B
此题考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
4.【答案】
A
【解析】【解答】3×3=9(本)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3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因为每人借的本数一样,有三人,所以两个乘数是相等的。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12×15=180,积的末尾有0,但因数的末尾没有0,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只要两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积的末尾有0,这两个因数的积的末尾就有0.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a+b表示这两个数的和,a×b表示这两个数的积,它们不可能相等。所以这个题是不正确的。
【分析】乘法结合律有关的题目。
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5+5+5+4=4×5-1。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最后一个加数比前几个加数少1,所以这些数的和=5×加数的个数-1。
三、填空题
9.【答案】
7乘4等于28;7
【解析】【解答】解:7×4=28读作:7乘4等于28,表示7个4相加。
故答案为:7乘4等于28;7。
【分析】读乘法算式时,先读第一个乘数,再读“乘”,接着读第二个因数,然后读“等于”,最后读乘积;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10.【答案】
15;3×5;三五十五
【解析】【解答】
3+3+3+3+3=1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口诀是:三五十五。
故答案为:15;3×5=15;三五十五。
【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
11.【答案】
5,6;6+6+6+6+6=30;5×6=30;6×5=30
【解析】【解答】解:图中表示5个6;加法算式是:6+6+6+6+6=30;乘法算式是5×6=30或6×5=30。
故答案为:5;6;6+6+6+6+6=30;5×6=30;6×5=30。
【分析】图中有5盒笔,每盒笔有6根,所以表示的是5个6;
列成加法算式是:把5个6相加;
列成乘法算式是:每盒蜡笔的根数×盒数=蜡笔的总根数,或者盒数×每盒蜡笔的根数=蜡笔的总根数。
12.【答案】
2;5
;4乘5
【解析】【解答】
2乘5写作2×5,4×5读作4乘5。
故答案为:2;5;4乘5。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算式的读写,写乘法算式时,“乘”写作“×”;读乘法算式时,“×”读作乘,读作几乘几。
13.【答案】
18;三乘六等于一十八;三六十八;乘数;3;6;6+6+6;6;3;3+3+3+3+3+3
【解析】【解答】
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三六十八;3和6都叫乘数,它可以表示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6+6+6,还可以表示6个3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3+3。
故答案为:18;三乘六等于十八
;三六十八;乘数;3;6;6+6+6;6;3;3+3+3+3+3+3。
【分析】计算两个一位数的乘法,直接利用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算式读作:几乘几等于几,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乘数,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用相同的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4.【答案】
【解析】【分析】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这两个数都叫做乘数,得到的数叫做积。
15.【答案】解:4×6=24
答:6个4是24。
【解析】【分析】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根据“四六二十四”计算6个4是多少即可。
五、应用题
16.【答案】解:3×4+2=14(个)或3×5
1=14(个)答:一共有14个桃子。
10.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 篇十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
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布局上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
执教的老师首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喜洋洋”“懒洋洋”等合成的图片来引出“12个苹果怎么分?”这个问题,学生非常乐于进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引导学生的作用,可谓一举数得,非常成功。然后通过各个学生的不同的加法题目进行汇总,得到两类不同的式子,一类是不同加数的加法,一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题,从而很顺利的就可以进行新课的教学了。
在教学中,张老师把握了几个重点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法?什么样的加法题可以用乘法计算?怎么用乘法来表示?通过这些问题,张老师始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然后运用主题图,游戏等手段进行教学。始终牢牢地抓住重难点。可以说,整节课中,学生都能充分的体会了乘法,应该说教学效果很明显。
最后,张老师还对学生进行了拓展训练:3+3+3+3+6+3+3+3,7+7+7+7+7+2。总体来说,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08-28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08-06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09-04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10-18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9-13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09-18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6-2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反思08-0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填空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