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情况

2024-09-02

生产性服务业情况(共8篇)

1.生产性服务业情况 篇一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广情况汇报

(2014年7月23日)

一、现状

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力推动扩大了水稻产业和水产产业的生产规模,推进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能力,构筑起了全方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区项目办与27个选定服务主体签订服务协议27份,项目实施水稻产业和水产及保障服务。

1、水稻产业方面。一是以湖北春晖集团为龙头的3个服务主体新增土地流转1万亩的规模,项目服务完成100%。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达到面积13.3万亩,占全区二轮承包面积41.9万亩的31.7%。二是在项目区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陡岗镇和朱湖农场5个乡镇场水稻种植实施机械化耕整地服务作业面积5万亩,项目服务完成100%。示范辐射5个乡镇场水稻种植的机械化耕整地率达到98%,比全区高出三个百分点。如肖港镇官湖村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业务范围完全覆盖了水稻和油菜种植的各个环节,从水稻耕、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油菜耕田、播种、收割的一系列流程,完全可以全程机械操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三是以湖北春晖集团和福良山农业公司开展工厂化育秧服务3万亩,机械化插秧服

—1—

务3万亩,项目服务完成75%。主要服务早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生产,全区推广早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5万亩,占早稻生产面积70%。以孝南区农科所为服务主体的糯稻、香稻良种示范3万亩,项目服务完成100%。2014年香稻面积新增2万亩,全区香稻面积达到15万亩。四是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孝感地博农资公司在全区完成服务面积8万亩,项目服务完成85%。推动全区测土配方施肥应用85%以上。五是水稻病虫防治服务。区项目办与中标选定的8个植保机防服务主体,已签服务面积10万亩。这些服务主体到户服务协议已签订9.4万亩,占服务总面积94%,还有0.6万亩正在落实中。在早稻生产中已防治服务0.5万亩,已召开二次防治现场会,防治服务10万亩协议计划将在7月底完成。朋兴乡益农植保机防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区7家有资格进行区政府购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合作社之一,受到农业部首批示范合作社表彰。该合作社总投资200多万元,有成员共285人,电动、机动喷雾器590台套,大中小拖拉机161台套,收割机10台套,承担了1万亩的机防任务,目前已与农户签定合同9295亩。六是以湖北春晖集团为主的优质稻烘干收储服务1000万公斤的服务合同已签订,将在今年中稻收购季节完成。

2、水产产业方面。一是以王母湖养殖场、野猪湖养殖场的二个渔苗种供应服务主体各完成服务面积0.5万亩,项 —2—

目服务完成85%。二是以区水产推广中心为服务主体单位,完成测水服务5万亩,项目服务完成85%。签订协议渔病防控服务5万亩,协议到户5万亩,渔病防控服务还在进行中。三是开展水产品购销服务。以孝南经济开发区市场管理局为服务主体,对国家级南大水产品市场进行市场经营规范,达到水产品公平交易,保障经营户、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并加大招商力高、分析市场需求和定期发布水产品信息。项目服务完成90%。

3、产业保障服务方面。一是在全区选定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朋兴乡、卧龙乡和朱湖农场等6个乡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通过免费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和先进模式试验示范指导,项目区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面积达10万亩以上。培养科技示范户800个、免费培训实用技术人才6000人次。项目服务完成100%。二是开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市场服务,开通农业信息网、短信平台发布信息15期,建立村级信息点60个,鱼病监测点6个。项目服务完成90%。三是以湖北春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为服务主体开展了农业保险服务,水稻保险面积10万亩以上。项目服务完成100%。

4、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对我区中央补助资金1OOO万元。按照省财政厅的批复,我们试点侧重于重点环节的产后服务。主要补助项目

—3—

是对规模大的农产品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含种子)企业实行贷款贴息补助400万元,购买农产品烘干服务300万元,购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3O万元,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30万元,购买农业投入品监测及病虫害测报服务40万元,在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水稻产业全程服务85万元,购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115万元。目前,已付购买服务资金800万元。

二、特点及经验

在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政府部门强化引导,龙头企业创新模式,合作组织服务关键生产,财政资金促进推动,农业保险解除后虑,全新试点打造覆盖农业生产全程、环环配套、现代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狠抓组织领导责任,确保全程社会化服务落实。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将试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达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的。一是我区成立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长刘刚任组长,常务副区长高宏发、分管农业的副区长蔡辉、区政府党组成员刘继华任副组长,政办、监察局、农办、财政、农业、经管、审计、水产、畜牧、农机、工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所涉乡镇的乡镇长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局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指导、协调、—4—

督办全区项目建设工作。同时还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专班,具体开展各项落实工作。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在今年2月份还组织工作组人员到宜昌考察学习了宜都市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经验。二是制定了详实的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范围、清楚服务内容、掌握关键节点、注重经验积累、多部门合力共建的实施计划。三是加强落实督办。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会和现场会,研究部署项目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乡镇、服务主体单位,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作专班具体抓,各部门、乡镇共同协作抓的工作格局。在落实工作责任上,实行专班包保负责制,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实行了每周抽查和检查工作,强化了工作责任,确保了试点工作进度和服务效果。

2、狠抓“春晖”龙头引领,突出全托管型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今年是试点探索之年,开好局、选好点、走对路很关键。我们按照国家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从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着手,确立以春晖集团现有条件为基础,支持集团旗下各专业组织,由单项服务向多项服务、系列服务发展,服务组织从关键环节向全程社会化服务转变,兼业化经营向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向

—5—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发展香稻产业,着力打造“土地流转—优质香稻良种--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整机插—测土配方施—机械化统防统治—香稻收贮烘干加工—水稻保险服务—品牌经营”全托管型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举的社会化服务。通过“三制同步”(股份制+租赁制+托管制)搞流转,“三社联手”(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香稻合作社)抓生产,“三业并举”(生产种植业+收储加工业+物流营销业)强经营,“三方共赢”(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农民利益)求发展,目前,建立了2万亩香稻生产基地,新增土地流转0.8万亩。采用温控立体硬盘育秧技术,形成10万亩以上水稻机插育秧供应能力,完成早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1.5万亩。投入近千万元购置了大中型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喷雾机、飞防机、收割机等设备100多台套,完成耕地整地服务4.5万亩,机插秧1.5万亩。还建成了6台装载量共120吨的循环式大型谷物烘干厂,能有效解决收购季节粮食数量大、凉晒难的问题,减少阴雨天粮食变质损耗。为确保粮食生产标准、品质安全,建成了现代化农业电子监控中心,采用视频和传感器进行24小时监控,使种植基地的香稻从长势到虫害,从播种到收割,从田间到车间,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管理。

3、狠抓关键环节带动,提高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在水稻产业方面,一是重点支持土地规模化流转,集约经营。—6—

我们在湖北春晖集团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支持新组建了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以股份化流转方式集中连片流转龙岗、东桥、洪山等9个村8400多亩土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在毛陈镇楚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支持回归创业进行土地流转。毛陈镇双龙村农民魏红平,长期在上海等地经商,富有创业精神,被评为孝感市首届外出务工经商“十大新闻人物”,他回乡投资3600多万元,租赁经营双龙村集体荒地和部分农民的抛荒地580亩,3500多亩河滩荒地,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万公斤,兴建了集粮食生产示范、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孝感市楚荣现代生态观光园”,通过集约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二是重点支持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产前、产中服务环节。依托孝感市福良山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育秧工厂)和春晖集团等8个集中育秧的服务主体,开展了农户与工厂签定水稻育秧合同,实行定单育秧,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300亩,提供机械化插秧面积3万亩。依托孝感市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益农植保机防专业合作社等10个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的服务主体,在我区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朋兴乡、卧龙乡、陡岗镇和朱湖农场等乡镇大力开展订单协议服务,已投入各类机械1200余台,与4500余农户签订了代耕机防机服务合同,项目区已耕整水稻面积5万亩,机插秧3万亩,占机

—7—

整机插任务数的100%。三是重点支持合作社组织联合合作,实行“五统一”服务(统一品种、统一追肥、统一防控、统一技术、统一培训)。依托孝感市地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孝南农科所提供优质香稻、糯稻种子服务、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和机耕机防专业组织,联合合作服务面积3万亩,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培训农民、职业人员2000人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解决种田无劳动力、种田效益低的问题。目前,全区发展早稻7万亩,其中育秧机插3.6万亩,有效促进了全区水稻复种面积恢复性增加,复种面积达到50万亩。在水产产业方面,重点支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各5万亩水面的测水养鱼与鱼病防控服务;野猪湖养殖场和国营王母湖渔场,负责各0.5万亩的水产苗种服务;孝南经济开发区市场管理局,负责水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一是在水体监测和鱼病诊断服务上,设立鱼病监测点6个,监测面积5万余亩,繁育优质苗种0.4亿尾,覆盖水面0.5万亩。重点对养殖户开展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水体检测和鱼病诊断治疗服务。对水体水质检测指标不达标的,以书面形式告知服务对象,同时提供合理的水质调节技术方案。并为发生鱼病的养殖户提供鱼病防治建议。二是建立了鱼病短信平台。结合渔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定期为养殖户发布鱼病预防和治疗信息,已发布信息3期。三是进 —8—

一步完善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水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可方便快捷查询企业信息、水产品产地、销售、质检管理等相关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服务。四是开展了水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依托孝南经济开发区市场管理局结合市场实际,以全区从事水产品流通的水产品运销经纪人、购销组织、营销个体,及重点渔业乡镇的水产养殖企业、渔业合作社、水产养殖户等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工作。在市场显目处设置了水产品价格信息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水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引导水产品合理上市。目前,已经帮助调剂各类“水花”2300万尾,调剂各类鱼种300余吨。

4、狠抓产业保障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设试点工作,我区从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控、质量监管、市场体系建设及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孝南实际,着力打造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拓展了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区农技中心为依托,以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村涉农组织、专业能人等为骨干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项目区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朋兴乡、卧龙乡和朱湖农场等6个乡镇优选聘用专家技术人员100名,开展新

—9—

技术、新品种、先进生产模式示范指导和推广服务。对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等培训,为农户解难答疑。已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800户,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6000人次。特别是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全区优质香稻面积达到15万亩,有力推动了全区香稻产业板块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发展。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了专业病虫害防控组织体系。专业化植保防治组织,对农业生产减灾避灾、控制有害生物、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纽带作用。依托全区8家签订服务协议的植保机防组织,不仅广泛开展了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及飞防服务等业务,而且还将农资服务、技术指导联为一体,有效合理高效使用了农药,杜绝了假冒伪劣、高毒农药产品的使用。为从源头上发展标准化生产,进行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了问题。项目的实施,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将达20万亩以上,统防统治率达45%以上。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全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我们建立健全了以孝南农业信息网为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系统,在项目区6个乡镇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点60个,水产6个监测点,南大水产批发市场信息点。在全区聘请了100多个农业专家,开展专家面对面网络视频服务、专家点对点移动短信服务、农业科技查询服务和农业科技影视点 —10—

播服务,及时进行了农业生产信息收集和全程指导的远程信息发布。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抗灾性、科学性、先进性的信息化服务。

4、狠抓服务规范管理,促进各项目标实施到位。按照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的项目建设试点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严格操作程序,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服务质量绩效考评,严格服务全程监管。一是公开公平择优确定服务主体。项目采取了竞争性谈判、政府招投标等方式,重点支持组织建设健全、服务设施齐备、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社会化服务。3月10日,有42个龙头企业、事业单位、专业合作社代表参与水稻产业、水产产业和产业保障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竞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申报审批、采购公告、主体陈述、专家质询、综合评审、公示结果6个阶段,共选出了27个服务主体,并签订了服务合同。二是规范各项制度,明确服务职责。区财政局印发了《孝南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孝南财农发(2013)124号文件。农业、农机、水产、农经等部门相应制定了项目服务标准、监管原则和指导意见。各服务主体按项目要求制定了《服务公约》、《专业组织管理制度》、《服务立卡建档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各项

—11—

规章制度上墙,明确服务职责及目标要求。三是严格项目服务报账管理。按《孝南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规范财政报账制、规范财政核算和规范分配、拨付审批程序,提高资金有效安全运行,我们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根据资金管理办法,依据项目工程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四是加强服务绩效考评考核。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包括服务范围与承诺、服务工作内容及标准、日常工作台账记录、服务费用结算,以及协议合同管理与兑现等,考核中实行安排资金与合同服务量挂钩、安排资金与群众满意度挂钩、安排资金与群众增收创效挂钩。同时,狠抓服务绩效评价,及时组织验收,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将农民自愿、农民需要和满意程度,作为考评考核验收的主要依据,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真心满意。五是推行全过程公示公开。对服务主体公开竞争,公示选择结果;对服务主体社服务项目所在村组已公示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对最后验收、监督、出资等内容向服务地群众公开,达到项目服务责任意思强,服务公开透明,规定措施、规定内容、规定目标实落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试点工作没有先例,工作经验不足。

二是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培训还不很到位,执行中服务内容、对象有偏差。

—12—

三是在检查中服务到农户,有些协议签订和技术指导资料,部分农户有不清楚的现象。

四是收费标准不统一。专业组织服务性收费还不规范。

四、建议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领头作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出发点,整合资金,充分发挥省市级龙头骨干企业、大型合作组织的产业领头作用,解决一个区域进行全托管型社会化服务。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作用。在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上,土地流转是影响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关键点,必须从政策上、制度上更加明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是加强专业组织职业化建设。从关键环节向全程化社会服务转变上,要加强专业组织职业化建设,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激励,加强专业组织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资源利用,取长补短,降低市场运作的风险,充分发挥各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作用。

—13—

2.生产性服务业情况 篇二

1 达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

1.1 由于工业生产方式落后, 导致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

目前, 本市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 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还在采用传统以至陈旧的生产模式, 工业企业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 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 外包项目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 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 导致对外包服务需求不足, 束缚了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 达州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增速明显低于第二产业, 2010年, 本市人均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名列四川省17位、增速名列21位, 商贸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5.7%下降到13.4%, 服务业发展总体呈徘徊下降的趋势。

1.2 市场化程度较低, 缺乏发展动力

本市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较小, 服务能力不强, 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明显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 抑制和削弱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内在动力。如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运运输发展滞后, 公路集装箱运量仅占全部公路货运量的2%, 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生产性物流业标准化进程严重滞后, 在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上还没有使用。

1.3 城市化相对滞后, 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

长期以来, 达州市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和工业布局分散而弱化了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缺乏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大型生产资料市场, 导致服务业面临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集聚程度偏低等问题。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

1.4 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十一五”期间, 全市商贸服务业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比重为32.3%, 其中2010年服务业投资272.9亿元, 同比增长29.1%, 占全市总投资的比重的45.3%, 但仍比四川省平均占比低13个百分点, 直接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更低。主要金融机构针对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没有建立, 严重影响到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化发展。

2 加快达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途径思考

2.1 科学规划, 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布局

2.1.1 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为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 市政府应成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成员由市发改委、商务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该机构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目标、计划, 研究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监督检查生产性服务业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应当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进行编制。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与交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相互衔接与配套。应当明确通过审定并发布生产性服务业规划的法律地位, 县 (市、区)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规划都应符合达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

2.1.2 科学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网点, 完善城市 (镇) 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一是城市生产资料商业中心:主要包括老城商业中心、南城商业中心、西城商业中心。二是生产性商品交易市场:尽快建成一批生产资料交易市场、重点是尽快建设一、二个规模大、功能全、辐射面宽的批发市场。三是物流园区、宾馆与会展中心:重点是规划和建设南外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西外生产资料物流园区, 规划和建设市政南广场的会展中心, 打造达州区域性会展品牌。要结合城市建设, 加强市场建设规划管理, 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的监管, 避免过度、重复建设。在达州城区, 重点抓好主城区中心商贸区、南城化工物流园区和西外综合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构建以通川区老城区为核心的生产资料商贸区, 形成核心突出、区域鲜明、互相联系的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划体系。

2.2 夯实基础,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2.2.1 创建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平台

一是采用先进的接入技术, 整合区域生产性服务企业、生产性商贸物流运作设施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 建设具有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分析等功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建设生产性服务信息采集、处理、组织和存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平台, 以实现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跨平台连接和交互,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具有综合信用认证、安全认证、网上采购招标、电子支付结算、电子订舱、网上保险、网上报关交税等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务交易支持平台。四是建立依托通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跟踪平台,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高效率的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2.2.2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仓储的设施、设备改造与更新换代

本市现有生产性服务的商贸物流仓储设施不足, 生产性服务商贸物流设备陈旧, 集装箱、散货运输发展滞后, 缺乏高效的专用运输设备,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性服务商贸物流发展需要。因此要大力建设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专业仓库, 升级改造旧有的仓储设施, 重点保证为城市主要农资产品和化工产品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仓储需要。针对农资产品、化工产品等特殊生产资料必须购买专用的冷藏车、密封罐装车等, 以保证特殊生产资料物流安全, 减少特殊生产资料物流损失。

2.3 突出重点, 打造具有规模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2.3.1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

一要千方百计引进各类银行、证券机构在达州设立网点, 引进期货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在达州设立分部。二要加快本市农村信用社改制和发展, 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尽快做大地方商业银行, 要逐步探索包括融资租赁、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多种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保险、基金、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三要搭建民间融资服务平台, 引导民间资金向企业资本转化。要提高全社会金融意识, 把资金变成资产, 把资产再证券化。四要改变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和产品同质化的状况, 加大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力度。

2.3.2 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

一要立足发展基础, 整合物流行业存量资源, 走抱团之路, 改变散弱乱现状。二要加快建设秦巴物流园区。按照高标准论证规划、高水平策划营销、高质量招商引资、高效率科学管理的项目运作机制, 加快秦巴物流园区建设。建成“五流”集聚的大平台, 秦巴山区工业原材料、零配件、生活消费品的交易配送新中心, 现代流通加工配套的新园区, 以及达州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和大城市新组团, 创建物流示范园区。三要规划建设好市县乡三级货运站场、货运代理或仓储集散点, 搞好配套货场、仓库、码头、集装和分拨设施建设, 形成物流中转、集疏、调配等区域运输“门站”。四要构建物流产业结构, 提高发展水平。引进培育一批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建设商品物流配送中心, 为区域连锁网点提供配送。

2.3.3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要针对重点工业企业、行业和区域,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制造、过程控制、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普及。要建立和完善化工园区、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园区管理网络化、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化。二是积极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加强本市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村通工程”, 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 构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 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三是加快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旅游等为重点, 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与服务创新。四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输设备和线路和带宽, 建立无线传输体系, 尽快实现计算机通信、电话通讯和有线电视的三网融合。力争尽快把达州市建成秦巴地区容量最大、速度最快、服务最好的通信信息化网络。

2.4 加大融资, 建立健全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2.4.1 要完善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融

资功能

特别要调整目前的信贷结构比例, 对达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信贷投放的比重要大幅提高。同时要明确自担风险的责任, 要建立激励基层商业银行向生产性服务业信贷的激励机制。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视角广、信息灵的优势, 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

2.4.2 组建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 解决生产性服务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组建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对担保公司, 政府应采取优惠的政策扶持, 如减免税收等。担保基金的来源, 可采取多渠道方式筹集, 其中可以从生产性服务企业缴税中拿出一定比例计提。

2.4.3 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基金

在实行财政预算分级管理体制下, 达州市在安排财政支出时, 可按一定的比例提取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方面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

2.5 优化环境, 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2.5.1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打破行政区划阻隔, 建立市场主导下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主动会同协商秦巴地区各县市区, 创建双向互动和多边联运的商贸机制, 相互开放市场, 形成开放的区域市场。促进各种成分的生产要素自由顺畅地参与流通,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商贸运行机制, 培育更多优秀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2.5.2 营造文明开放的投资环境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达州市, 要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环境的营造。大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环境, 着力在政务服务和政策创新上下工夫, 对进入本市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各类规费实行优惠政策, 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切实减轻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负担。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实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 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对干扰生产性服务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要给来达州投资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和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

2.5.3 营造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信用和法治环境

诚实守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宗旨和道德规范, 要大力弘扬诚信经商的美德, 给生产性服务企业以信任感, 要规范服务、优质服务。要坚持依法经商, 整顿和规范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经济秩序,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蒙骗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对生产性服务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大力推行行政效能监督, 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牛勤.加快把达州建成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

3.炫,北京生产性服务业 篇三

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第三产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4.7%。三次产业结构中三产以75.8%的占比居于绝对主导。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于2009年初颁布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有了这一科学可行的统计界定,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特点将不再“雾里看花”。

增加值占地区GDP半壁江山

经初步核算,2009年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78.9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9.8%,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09年1~11月,全市共有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19378家,实现收入3279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4729.7亿元,同比增长8.5%;从业人员210.6万人,增长3.8%。企业效益稳步回升,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增速逐季递增,并在1—11月实现由负转正,扩内需及结构性减税等政策作用效果明显(见下表)。

五大领域全面向好

金融服务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的大量投放拉动了金融业快速增长。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24805.1亿元,同比增长27.7%。经初步核算,金融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720.9亿元,同比增长13.3%,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增幅最高的领域,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8.5%。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由上年的18.1%提高到19.1%,带动着全市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技服务作用增强。近年来,北京科技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科技服务增加值在全国居于首位,保持引领态势。”保增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实施,使科技服务需求有所增加,科技服务业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作用有所增强。2009年,科技服务领域实现增加值793.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信息服务总体平稳。尽管软件业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但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3G推进、三网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电信及网络业务量快速增长,支撑着信息服务业的平稳运行。信息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07.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商务服务逐步向好。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商务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增速大幅下滑,但下半年以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商务服务领域全年实现增加值816.2亿元,同比增长6.7%,低于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速,但比上半年增速加快6.3个百分点。商务服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1%,与上年持平。

流通服务降幅收窄。受全球经济下滑、市场需求不足、原油价格回升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09年,流通服务发展出现下滑,但进入下半年以来降幅有所收窄。流通服务全年实现增加值1440.4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09年1—11月,限额以上流通服务单位与1—5月相比,收入和利润总额降幅分别收窄16.0个和35.8个百分点。从货运市场看,2009年北京货物周转量持续处于低位,累计增速自2月份起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下半年随着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货物周转量有所增加,累计增速降幅持续收窄,但全年仍未实现增长。

发展优势已经显现

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上述一系列分析数据已经显示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突出。这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的大幅提高,既有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趋势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

产业内部结构趋于高端。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五大领域增加值比重“三升二降”,呈现高端化发展趋势。2009年,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四大高端领域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5%,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0.9个、0.3个和0.2个百分点;尽管外部需求不足,商务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但其所占比重仅下降0.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各行业对商务服务需求的增加,商务服务仍将保持较快发展,不断巩固其在全市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流通服务比重延续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产业集聚发展特点突出。从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看,在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快速发展,各功能区已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动着全市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2009年1—11月数据显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共有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单位6702家,以全市7%的占地面积,集聚了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34.6%的单位,42.3%的资产,42.3%的收入、41.9%的利润、56.3%的税金和44.6%的从业人员。中关村科技园区以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为主导,其收入分别占全市限额以上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单位收入合计的74.9%和52.9%;金融街功能区继续保持金融服务绝对主导地位,其金融服务收入占全市限额以上金融业单位收入合计的76.0%。

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不断攀高,快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速,顯示出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2009年1—11月,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限额以上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10.6万人,同比增长3.8%,高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0.9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8.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五大领域从业人员人数全面增加,其中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增速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达到5.9%、7.2%和4.8%。

总体效益有待提高

全年数据显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正在逐步恢复活力,并开始稳步回升。尽管如此,对生产性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仍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流通服务领域效益不高。2008年底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降,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2009年下半年,尽管货物周转量降幅逐渐收窄,但全年仍比上年下降6.0%。物流业尚未摆脱业务量萎缩的状况,企业效益特别是货物运输企业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

非公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随着北京第三产业所有制类型构成的日趋多元化,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首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1—11月,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中,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单位数、收入合计、利润总额和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到84.9%、73.7%、53.9%和73.0%。但是,无论从收入增长率还是从利润增长率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均存在明显差距(见下表)。

4.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 篇四

目录[隐藏]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

[编辑本段]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编辑本段]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编辑本段]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编辑本段]

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三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1]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上。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正蓄势待发,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崛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提高,到2006年达到47.3%。

生产性服务业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5.生猪生产情况汇报 篇五

农安县是全国生猪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优质肉良品生产基地县。近几年,生猪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群众多年形成的传统养殖习惯,把生猪生产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特别是2007年被国家确定生猪调出大县之后,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使我县在生猪品种、数量、规模品质上都有较大突破,生猪饲养方式由千家万户的散养正向规模饲养场(小区)、规模大户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013年,全县生猪发展到680万头,出栏454万头,生猪产值达52.4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71.8%,猪肉产量42.8万吨,占全县肉类总产量的55.6%。全县已建生猪规模化饲养场(小区)460个,规模大户5.3万户,全县能繁母猪存栏17万头,后备母猪存栏4.1万头。生猪生产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一、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一)生猪龙头企业建设情况

2003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我县合隆镇,总投资6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年设计屠宰生猪180万头,加工熟食制品8万吨。企业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9亿元。该企业已于2007年建成投产,2013

年已屠宰生猪118万头,其主打品牌华正冷鲜肉已占省内70%的市场,长春市90%的市场。

2011年,我县又引进了河南众品食品有限公司,在我县农安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无公害猪肉系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现已投资 3 亿元,设计年屠宰生猪120万头,加工熟食3.6万吨,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建成投产,2013年屠宰生猪80万头,产品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和内蒙市场,熟食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可建成试运行。

这两个生猪龙头企业的引进改变了我县只能出售原料的历史,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二)生猪规模饲养场(小区)建设情况

我县从引进华正生猪项目开始,就大力推广生猪规模饲养场(小区)的建设,为生猪龙头加工企业建设稳固的生产基地,提供优质安全充足的加工原料。截止到2013年,全县已建成各类规模饲养场(小区)1379个,其中建成生猪饲养场460个。为加快规模饲养场(小区)的建设,2008年县政府出台了扶持畜牧业发展的15条优惠政策,一是在资金奖励上,我们在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的政策。二是在用地上除基本农田外,实行备案管理,并实行办手续零收费。三是成立担保公司,为饲养大户、牧业小区贷款提供担保。

(三)推广生猪优良品种情况

品种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生猪饲养经济效益和扩大市场 2

占有率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品种改良力度,使全县生猪品种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县生猪品种主要是长白、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优良品种的三元杂交猪,近几年又引进部分斯格,PIC五元配套系品种猪。目前,全县三元杂交猪比例已达到95%以上,瘦肉率达到62%以上。由于我县生猪品种好,瘦肉率高,每年出栏的大部分生猪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深圳、浙江、广东等地,市场竞争力强,产品供不应求。

(四)动物防疫工作情况

我县加大了防疫工作力度,加强了防疫队伍建设,全县防疫队伍已达到2300人;加强了冷链建设,县、乡、村都配备了冰柜、冰箱和保温箱;加强了业务培训。2009年开办了畜牧兽医中专班,全系统人员和村防疫员800多人培训,通过三年的学习达到中等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了防疫工作责任制和重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加大了防疫投入。近两年,全县每年用于防疫支出920万元,保证了防疫各项经费支出和防疫员的待遇,调动了各级防疫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防疫工作质量。猪瘟、猪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免疫率达100%,生猪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保证了全县生猪生产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生猪价格走势、效益情况

2013年,生猪整体市场价格呈低价位运行,目前育肥猪毛斤价格6.2元左右,最低时达到5.8元左右,现在出栏育肥猪每头亏损200元左右。根据市场预测,生猪低价运行将 3

维持到明年的上半年。导致今年的价格低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发生变化,生猪市场供应充足,还有就是生猪饲养成本增加,一是饲料价格上涨,玉米每斤达到0.9元,比去年增加0.1元,浓缩饲料每吨4800元,比去年每吨增加400元;二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今年雇饲养员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比去年每月增加300元;三是土地、建材成本增加,使建设饲养场(小区)的成本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这些成本都要落到每头猪上,相对也增加了养猪成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猪市场价格不稳、波动性大。群众不敢轻易投入养猪行业或谨慎入栏和扩大饲养规模,怕赶上养猪低潮而赔钱。

二是疫病风险加大。随着生猪饲养规模增大,生猪贸易频繁,流动性大,生猪疫病疫源变异,使疫病复杂化,尤其近几年周边多发口蹄疫、高热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给疫病防控增加了难度。如果搞不好防疫或管理不善,仔猪成活率低,育肥猪生产性能下降,将导致整批育肥猪效益下降,使养猪赔钱。

养猪户现在饲养生猪有“两怕”,一怕生猪出栏时赶上市场价格低潮,养猪赔钱;二是防疫跟不上,发生疫病,导致死亡而赔钱。

三、建议。

1、加强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使生猪市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力争保持生猪价格平稳合理运行,防止生猪生产大 4

起大落,猪贱伤农,猪贵伤民。

2、对生猪大县、生猪主产区给予政策倾斜。

3、对生猪规模饲养场(小区)给予政策扶持,提高生猪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4、调整现有政策,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限制条件,对饲养一定数量的能繁母猪的养户给予补贴,例如:只对养5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饲养场(户)才给予补贴,扶持规模化的发展。

5、对防疫体系、检疫体系、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化乡镇畜牧站建设等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扶持,提高其服务功能,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

6.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篇六

去年11月份以来,我县境内发生了历史以来罕见的秋、冬、春连旱灾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入春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农”工作奋斗目标,早动手、早安排,积极组织全县农业部门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群众开展抗旱救灾,并结合实际抓好春耕生产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全县春耕工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大春马铃薯种植165.2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100.1万亩;玉米种植83.6万亩,其中杂交玉米74.9万亩,地膜玉米74.4万亩;蔬菜种植10.1万亩;杂粮种植15.1万亩;精品苹果种植完成2.94万亩。

二、农业生产受灾情况

此次旱灾造成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60.7万亩,成灾38.9万亩,绝收22.74万亩。预计减产粮食1.1万吨,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达22070万元。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春耕备耕工作进度。因持续干旱影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无法按时令正常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春耕备耕工作的进度;二是特色经果林及茶

1叶种植也因干旱少雨天气,难以下种。已经种植的精品苹果幼苗死亡率达22%左右,全县果园受灾面积5.19万亩,成灾面积4.41万亩,绝收面积1.07万亩;茶园受灾面积1.35万亩,成灾面积0.82万亩,绝收面积0.31万亩;三是由于旱灾影响,大部分切块种植的马铃薯出现烂种现象,近20万亩马铃薯需进行改补种。

三、抗旱保春耕采取措施

面对持续旱灾农业部门积极应对,整合全县农业技术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在农业部、省、地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农业抗灾救灾的初步胜利。

1、检查农资市场,调查农资备耕情况。春节过后,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的执法人员与质监局、工商局配合,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了联合检查,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农资市场,严防假冒伪劣农资流入我县境内,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其次是调查农资备耕情况,在宣传、发动、鼓励的基础上,积极要求农资经营户备足春耕物资。今年玉米春播杂交种子需求量850吨、化肥需求量15万吨、农家肥需求量240万吨、农药需求22吨、农膜需用量1350吨,均已备足。

2、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抗旱保春播工作。针对去冬今春以来旱情尤为严重的特点,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把抗旱

保有春播作为当前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农业部门把抗旱保春播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打硬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到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扎扎实实开展抗大旱、保春播、夺丰收科技服务工作,想方设法把严重干旱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农业局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2期,发放技术资料5.6万份,培训农民1.1万人次。

3、落实政策促备耕。一是农机补贴拉动购机热。县农机中心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惠农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全面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强度。二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新政策,直接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有助于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4、强化领导,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救灾保春耕攻坚战。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在确保生活用水的基础上。按照“小季损失大季补、夏粮损失秋粮补”的思路,结合实际,提早谋划和安排大春生产用水。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农业部门及时制定农业抗旱救灾保春耕实施方案,用以指导群众抗旱保春耕。

5、组建抗旱工作队,深入基层迅速掀起生产自救高潮。抗旱夺丰收是事关全局,事关民生的大事,是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农业部门抽调高级农艺师组

成了专家组,针对灾情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会商,制定了农作物改补种方案。同时,由技术骨干组成强有力的抗灾工作队,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安排农技人员驻点到村,对35个乡镇进行分片包干负责,深入抗旱第一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情况和不同物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达到“就地处方,对症下药、力求见效”的目的。

6、围绕水源调结构,因地制宜抗旱育苗移栽保春耕。针对全县灾情实际,我县指导农户对品种结构、栽种节令、栽种方式进行调整。在品种结构上,对无水源保障的地块,选择早熟、耐旱、生育期短、需水量相对较少的作物品种。在栽种节令及栽种方式上,结合各地水源状况,采取分片分时栽种的办法开展栽种。马铃薯生产上适当推迟播种节令,重点推广高垄双行栽培、免耕或少耕整薯播种。玉米生产上,为增加土壤墒情,重点推广地膜覆盖的抗旱栽培技术,目前我县玉米地膜覆盖种植达74.4万亩。

7、加大抗旱经费保春耕。为确保大旱之年粮食达到38.1万吨的预期目标,我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639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蔬菜灾后重建工作;145万元用于经果林抗旱保苗(其中100万元为乡镇自筹经

费);14万元用于杂交玉米种植购置地膜等物资;430万元用于灾后改、补、扩种所需荞麦及芸豆种子的购置。

四、存在问题

1、资金缺乏。虽然上级部门对抗灾救灾经费给予优先排,然而,当前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资源较多,我县乡镇农业工作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需要大笔资金注入。

2、农用物资价格偏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购买力。

3、种子销售渠道多,经销商科技知识贫乏,不能给农民提供正确的引导和优质服务,也加大了农业执法部门的管理难度。

4、伪劣、假冒农资商品仍有生存空间。由于绝大部分农民手中资金短缺,再加上识别真伪的能力差,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时贪图便宜,给一些不法商贩造成了可乘之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质品种的推广普及。

五、下一步工作

1、强化服务。农技人员要搞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高效示范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面积稳定。

2、适时抢收夏收作物。结合夏收和大春播种节令,组织农户适时收获,力求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3、统筹规划,全力以赴做好改补种工作。及时购买改补种所需的种子,抢抓时节进行改补种,确保全年粮食总产38.1万吨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目标的实现。

4、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以实施“阳光工程”为载体,力争全年实现务农损失务工补。

5、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做好对农资市场的质量监督管理,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6、加大力度做好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7.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七

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引发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理论成果出现。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其定义主要是针对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功能进行的,但是在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1966)在研究服务业及分类时提出。此后,一些经济学家从功能角度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进一步明确了它的概念。

虽然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但是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众多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界定还存在一些分歧,各国政府部门也未颁布统一的标准。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大多都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种是从社会需求和行业的内在属性角度,另一种是从服务的对象和服务活动的内容方面。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满足外部企业和组织机构的中间需求,以完成进一步的商业运作和生产而不是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

具体而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行业分类应包括:(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代码为F,简称运输仓储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代码为G,简称信息服务业);(3)批发业(代码为63,或称批发商业);(4)金融业(代码为J);(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代码为L,简称商务服务业);(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代码为M,简称科技服务业)。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的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生产系统中表现出来的经济助推器的功能越来越得到显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增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其迅猛发展。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005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1%,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总的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逐年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仍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比较少,其在这方面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总体来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就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有产业增加值的较大份额,约占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42%;金融业、信息和计算机软件服务业作为为生产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行业在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迅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行业、商务咨询行业作为产业中新兴行业,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尚未充分体现出来,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低,对GDP贡献很小。但是随着社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整个行业会向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来看,其内部各行业就业结构也不合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最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为最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差异,金融业、科学研究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对人才要求较高,人数自然就少,而另外一些缺乏技能的人员只能选择对知识,学历要求较低的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在增加值方面,我国2006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1551.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占GDP比重等于19.6%。根据《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4版)的同类数据计算,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6.07%,占GDP的比重等于51.07%。此外,从不同学者们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的研究也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就业人数方面,根据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中国与美国、日本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和占总就业比重两个指标上都存在很大差距。2007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2327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8%;2006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2260.1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7%,2006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5295.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6.7%,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47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8.7%。由此可见,2006年美国和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是我国的十多倍。

(三)生产性服务业呈集聚发展特性但分布不均匀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高到低的态势,即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分行业来说: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的发展与省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有很大的相关性,呈现出从辽宁省到江苏省的北部沿海和南部广东省的弧加点状分布;金融、保险业在东部大城市发展较快,且地区金融中心的产业实力远高于周边地区,呈现相对独立的点状分布。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首先,应该加快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制造业应将企业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公司,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其次,应该加快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连接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的桥梁,在企业内部,要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企业之间,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后,将营销型和策划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引入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发挥政府的作用,改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明确划分,分行业制定行业发展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优先重点的发展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但要快速发展,更要有序发展。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提供无形服务,服务的标准很难量化衡量,这样容易造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摩擦。及时规范行业秩序,量化服务标准,能够形成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和提供税收优惠。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政府应该给予一些政策优惠措施。如:增加信贷支持,优化税收政策等。此外,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集聚特性,在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越多,政府可以让从事生产性服务的企业入驻经济开发区或高科技园区,为其发展提供地域上的支持,这样可以使地区范围内的规模经济提升。

(三)因地制宜与借鉴交流相结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8.会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之功能谈 篇八

归纳来说,所谓生产性服务可以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中分离和独立出来,目的在于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介投入服务,既可用于商品和服务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无论从会展业的侠义还是广义的概念来看,会展业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和要求。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6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国际金融业、现代会展业和中介服务业。会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其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和其本身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交易成本功能

会展的本质在于提供了一个节约交易成本和信息集聚的平台。按照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造业的生产包括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加深,制造业成本大大降低,制造效率将提高。但是工业革命造成生产专业化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分工精细化,社会分工越细,交易成本将越高。在制造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交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会展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会展的存在将有关信息的供需双方整合到一个平台之上,大大节约了有关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传递信息的成本,促进了有关交易的达成及市场的顺畅运行。只不过会展平台所节约的交易成本不是会展企业本身的交易成本,而是替会展参与者节约的交易成本,这也是会展存在的基础价值所在。

2整合营销功能

会展作为企业的一个有效的营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展营销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营销手段。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在制造业的作用日益突出,其进入生产过程是通过厂商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行的。而会展能帮助参展商、客商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订符合实际的生产、经营战略、策略和计划,而且其作为低成本的营销中介体,平均费用优于推销员推销、公关推销、广告推销等其他手段。

3产业关联功能

会展经济的产业链很长,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会展经济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然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它带动的大多是吸收就业人员较多的第三产业。据测算,在一些大城市,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4推动自主创新功能

会展作为信息集聚和交流的平台,可起到推动生产性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从科技发展史来看,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如电话机、留声机、蒸汽火车、电视机等都是在展览会上首先进行展示和推广的。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和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议和展览的便捷性、集中性、直观性和快速性,在新技术的推广方面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种信息传播的功能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广泛普及和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电子化、自动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5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供给和需求结构

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会展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会展通过积聚大量的商品、技术和信息,有利于技术的引进,改变资本和劳动力的资源拥有状况和使用效率,为产业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会展通过汇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为相关产业带来了需求,会展业的发展壮大增强了第三产业的实力,会展业的强大带动效应势必全面刺激第三产业的繁盛,从而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会展业内部实力得到增强,改变了会展业的供给结构,优化了会展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会展业提供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了需求的多层次化,进一步改变了需求结构。

此外,会展业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城市,会展业都为其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和经济的繁荣。会展业还可以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会展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反映在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相关硬件设施建设的拉动方面。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当地居民成为主要的受益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水平,更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编后

上一篇:课后看护协议下一篇:用于工作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