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2024-08-03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精选13篇)

1.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一

静宁教育急需清除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造成的严重危害

我们静宁县的教育几十年来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很有影响的,它是我们静宁县的一张名片,作为静宁人,作为静宁县的一名教师,我常常引以为豪。可是近几年来在教育系统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地危害着我县的教育发展。为此,我作为社会底层的一个小学教师心急如焚,所以斗胆呼吁,多么想让有关机构赶快清除这种危害。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具体说说各种表现形式。

一、形式主义盛行

1,抄写的笔记太多,而且要求达到多少字。在前几年抄写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的基础上,这学期又增添了读书笔记。想想看,有的教师要求写的教案就有四五种之多,再写这些笔记,实在太累了。这几年我在晚上十二点前就没有睡过觉,为抄写这些无用的笔记,我的手指头磨了一个大疔。我曾经承诺为国家健康地工作四十年,可是我现在却未老先衰,才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就像七十岁的老头,而且身患多种疾病,我实在磨不前去了。不得已今年写了退休申请,却没有得到批准。照这样下去我真担心我还能活到规定退休的那个年龄吗!我的好几个同学和同事英年早逝,与此不无关系。难道我们的领导就喜欢看到教师们一个个走上这条路而手舞足蹈吗?教委的领导也知道这些东西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摧残着教师的健康,可是这是上面的规定,他们不仅没有能力抵制,还要为此制定相关的制度,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被迫成为了摧残教师的帮凶。

2,各种务虚的表册多如牛毛,应接不暇。教师们为了应付填写各种表册疲于奔命。有时候一种表册填写了又作废,得反复填写几遍。更让人气愤的是有时候上面下达的规定根本就是错误的,没办法操作,可还是硬要教师们去操作。有一次,教育局下发了学生营养餐花名册,要求“按周填写,按月装订”,我当时就向我们教委主管这工作的领导提出,说这是个笑话,无法操作,可是这位领导很不高兴地答复我,说这是教育局规定的,在电话中吵嚷了好一回,最后他就武断地说,就按教育局规定的做,上面的领导还就不如个你乡村的小学教师了!当时我气愤地说,好吧,那我就等着你们修改历法吧。后来当然是无法操作,又按我的办法做了。我们乡村教师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上面的领导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但你总不能拉一坨屎来也让我们吃吧!

3,各种会议,检查,应酬此起彼伏,让教师们“白加黑,五加二”地工作,无情地剥夺了教师们的基本生活权利。乡村的教师一周回家一次,白加黑那是每天做的,还要再来个五加二。小学教师也是人呀,怎么能当做牛马来使用呢?

二,各种条条框框把教师圈起来,教师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1,在教学上下发各种条条框框,生硬地套用“洋思经验”和“太谷模式”,不顾实际情况强力推行。有一次,教委专门就推行“太谷模式”在我们学校五年级上课。这个班只有五个学生,还要分两个小组,为了体现什么二十四字模式,把一些根本无用的环节套用上去。当时我只是掩口而笑,继而感到悲哀。我想,这与强力推行在珠穆朗玛峰上种植芒果一样荒谬啊。

2,每个教师规定一个学期听课至少二十节,校长和教导主任四十节,还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我所在的学校有六个班,六个教师,每天连一节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哪里有时间听那么多的课呢?如果我们听了课,学生没人照看,发生事故以后谁来承担责任呀!那时,各阶层都会说安全重于泰山,这是教师的严重失职,还有谁为你是执行上级的安排而开脱呢。好在我们的学生人数不多,批改作业倒是量不大,但其他教学环节样样俱全,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在校时间,要写的东西和批改作业的事就不能干,每个教师都要工作到十一二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期这样下去,不要说搞好教学,生命也得不到保障。

3,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管怎样,学生能够学会就是好法。可是现在却要硬性规定一节课得有那些环节,必须按什么模式做,把教师的创造空间和个性完全消灭,这样做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吗?教出来的学生还能有创新能力吗?我是表示极大怀疑的。

我的水平有限,词不达意,或者还有许多错误,我真诚地希望各位同仁,各位领导毫不留情地指正。我更希望大家讨论我的观点,如果是我错了,我完全愿意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善意批评和真诚的帮助。

谢谢各位帮助!

二零一四年九月

2.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二

一、不好的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造成这种不利局面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人、教师以及环境等方面,因此,进行生本教育势在必行。

1.学生个体方面

首先,学生在较小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转变到一个拥有几十个人的大众环境中学习,使得自己在心理上还不够适应,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跟随众人朗读、对话等,看似没什么压力就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却没有明白哪些地方自己没掌握,哪些需要重点掌握。教师要求的有些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这就导致其没办法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又不能在将来的学习中利用好相关的技巧和方法,这是学生出现迷茫、成绩逐渐下滑的重要原因。

2.教师教学方面

有一部分教师对待学生学习状态差的问题比较随意,没有严格地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上和教师的步调保持一致,尽管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数学知识的计算,但是学习过后就慢慢地遗忘了,在后来想要复习的时候却找不到从哪里入手,干脆就逃避不去做。因为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他们也就得过且过,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这些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育教学是不能真正使得生本教育得以实施的。

3.环境方面

在学习环境方面不仅包含了教室环境、人际关系,甚至课后环境也会对学生生本教育产生影响。经过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在教室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权威都比较畏惧,极少人敢和教师做争论,这不利于进行生本教育。

为了解决学生态度不端正,畏惧教师权威等问题,以及促进学生敢于表现的心理,开校以来,我校数学组一直致力于学生交流和了解工作,向所有数学老师提出:教师和学生应该互信、加强沟通,甚至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本教育。接下来在所有班级开展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角色扮演舞台剧中增强了学生和老师的信任感和交流合作,同时在家长会上向所有家长提出了倡议活动,家长代表联名签署了家校合作倡议书等。

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终于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以小见大,将课本知识逐步衍生到大的生活方面

生本教育本来就是主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表达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小的知识点,逐步衍生到大的生活方面。

2.以点到面,从数学科目衍生到其他科目知识的应用

在小学期间各学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包含着各种科目知识的相互迁移,而每一个科目都有知识可以联系到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对这些要素的把握转换之后,就把思考引申的方法应用到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迁移发散过程。

3.由浅入深,生本教育加深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生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学生、教师、家长配合,积极促进,有选择地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辅导引申的过程。做好生本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力全程集中,屏蔽外界干扰,思绪停留在知识学习迁移上来。这样就能把握住数学课上的知识,做到理解应用,学生能在学习中练习生活实际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知识。

4.推陈出新,心理辅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使其敢于实践

数学中开展生本思想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学习还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把学生当时的状态、学习的气氛、教师的言行统筹规划,能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看到知识内容就能回应当时的场景,达到高效有序的学习。这种在生本教育思想影响下就能找到自信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便是高效生本教育。

5.学有所依,顺应新课改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指导中学习

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是学生能学,学校做好了系统的生本教育就能根据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学习的方向和依据。教师在课上做指导,促进把握学生学习的重点方向和核心内容,有目的地学知识,这样就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总之,生本教育是帮助学生数学学习的好方法,还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另外,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克服困难,不断努力,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黄俊云.小学数学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11(1).

3.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作用

分层教学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在共同教育目标下的每个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然后采用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全面地学习和发展,完成学习目标。

一、在实施分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内容细致化,也就是说具体问题应该具体解决。(1)了解班级学生每一个人的数学学习情况,从而进行合理分层。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性的水平考试,并且结合学生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或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动态的观察学生阶段性变化,根据个体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进行分层结构的调整,以便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2)教师应该以教学活动作为策略实施的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全面分析并制订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保证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的有效开展。对于能力较强、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变通的教育模式,使突出学生达到“高水平化”,帮助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作用

1.提供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质量的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创造民主的、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得到思维的正确发散和扩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数学课堂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改善了师生关系,正确把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课堂角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中。由于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为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提供了契机。在分层教学实施中,教师也逐渐了解到:平等的看待学生,相诚以待,以朋友方式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标准学习,而不是以一种盛气凌人的强压态度解决师生之间的问题,可以缩小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2)使教师更具人格魅力。由于数学科目的特点,教师需要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数学课堂的枯燥和乏味,幽默授课要适可而止,幽默过多会影响学生思维。(3)在分层教学中,由于教师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力和感受,对于教师塑造人格魅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消除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疲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在授课之前根据数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还不太成熟,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数学应用分层教学策略中,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的旧知识,布置不同的课堂作业,对于巩固数学,扎实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所进行的新课程内容的开展,以及深度的知识扩展就会显得格外得心应手。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式数学教学不但要体现在课堂上,课下分层的教学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课下练习辅导和习题布置,包括必答题和选答题,对于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与此同时满足了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上进心理需求。分层课下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通过不同难度的题型设计,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查缺补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遏制学生自卑或自负情绪,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结果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比传统教学模式好。在不断地实践分层次教学策略进程中,创新性的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全方位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的义务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虹.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

[2]倪晓燕.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

4.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四

摘要:数学概念的获取离不开生活,数学概念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小学生心理需求和教育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得轻松,数学概念掌握得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实例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概念。脱离了生活实例的概念学习,概念就是冰冷、无味、难以牢记的一段文字。所以生活实例对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活实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作用;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根”,学好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重要的一环,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再创造、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当前小学概念教学又存在这几个问题 :

1、数学概念课上得冰冷无味、死板缺乏生机;概念引入脱离现实背景,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学生其实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没有将概念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学生要么不理解,要么理解不够。

3、概念总结后不结合生活实例练习,学生没有机会更深入理解掌握。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用生活实例吸引学生认识概念,更要让他们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理解概念,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在实际操作中记住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实例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已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生活实例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重要作用。

一、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新概念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我们教师,数学概念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好的概念引入教学使学习目标明确呈现出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把学习新的压力变为新的动力。实践的体验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运动鞋降价10%;五(3)班同学的跳绳合格率达99%;今年蔬菜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再如学习“认识比例尺”时用课件展示我校举办的“百万民众升国旗”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旗杆上的国旗和同学们手中的国旗一样吗?引入本节新课,学生们很容易对本节课产生兴趣。还如在进行“克、千克的认识”教学时,首先拿出一包方便面和一瓶油,方便面重106克,金龙油重5千克,使学生初步感知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一克大约有多少,一千克大约有多少?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的特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很想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会使学生数学对数学更感兴趣,更愿意学数学。

二、生活实例理解概念,由难变易。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而换一个数学问题时就不会解决。学生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没理解数学概念。但教师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概念和理解概念,体验数学概念就在身边,感受概念的趣味和作用。我们将获得更好的成效。例如学习“认识倒数”时,课堂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后。我就用课件展示班上一个会倒立的男生的照片,并且把他站立和倒立的照片放在一起让同学们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学们就会说:两张照片上是同一人,但是头和脚的位置换了一下。此时我就引导同学们将这位同学的头看成分子,脚是分母。学生们一下就理解了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是什么样子。让很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了。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实物如:红领巾、小彩旗、小国旗、流动红旗等,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三角形,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这样通过许多的生活实例,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会使学生更理解数学,更容易学会数学概念。

三、在概念练习中用生活实例,加深记忆。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学生如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就会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数学概念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例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还在这个活动中把轴对称的概念复习理解了一遍,最后牢记于心。再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 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实例出发,从学习习近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概念。并且学生对概念内容记忆更深。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概念设计得更儿童化、生活化。概念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学生对概念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记忆。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实例,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概念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联系,才能扩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进行生活实践,为学生今后概念学习、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找到方向。

参考文献:

【1】 《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虞丽华 【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周佩清 【3】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王新梅

5.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五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第二小学 陈少珍

摘要:学数学,就离不开解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因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一题多解,优化算法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但盲目的解题,使学生容易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解题技能的形成没有帮助。要想提高解题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题多解”的模式,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所学知识去寻找解题关键,既能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提高解题技巧。

关键词:数学;一题多解;学习兴趣;数学能力;解题技巧。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成绩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把“一题多解”的模式运用到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思维中,并经过长期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一、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5块巧克力可以换2瓶饮料,小华有15块巧克力,可以换多少瓶饮料?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最后展示学生的各种解题方法,共有4种解法。

解法一:用比例知识来计算。

解:设15块巧克力可以换x瓶饮料。

5:2=15:x

5x=2×15

x=6

解法二:先计算1块巧克力能换几瓶饮料,然后再计算15块巧克力可以换多少瓶饮料。

2÷5=0.4(瓶)

0.4×15=6(瓶)

解法三:先计算1瓶饮料需要几块巧克力来换,然后再计算15块巧克力里包含多少个换1瓶饮料需要的巧克力块数,则15块巧克力就能换多少瓶饮料。

5÷2=2.5(块)

15÷2.5=6(瓶)

解法四:先计算15块巧克力是5块巧克力的几倍,那么15块巧克力换的饮料的瓶数就是5块巧克力换的饮料的瓶数的几倍。

15÷5=3

2×3=6(瓶)

答:15块巧克力可以换6瓶饮料。

在完成此题中,学生运用了比例、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了问题,既掌握了已学的知识点,又发挥了一题多解的作用,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一题多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以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优化解题方法为目的,并注意找出相关的解题条件,挖掘其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计算下面几何体的体积

解法一:常规做法。几何图形是由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叠在一起组成的,因此它的体积就是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和。

3.14×(16÷2)²×(4+1/3×15)

=1808.64(厘米³)

解法二:转换图形法。因为相同底面相等体积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因此可以把圆锥转换成和它同底等体积高为(15÷3=5)厘米的圆柱,这样两个圆柱叠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高为(4+5)厘米的大圆柱,原来几何图形的体积就转换成了一个大圆柱的体积。

3.14×(16÷2)2×(4+15÷3)

=1808.64(厘米3)

学生在解题时,突破常规模式,摆脱框架思维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地思考问题,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

三、一题多解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某工厂一车间人数与二车间人数的比是7:6,二车间人数与三车间人数的比是4:5,若一车间有42人,你能求出二车间与三车间的人数吗?

解法一:把一车间人数看成一个整体,则二车间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6/7,三车间人数又是二车间人数的5/4,那么这道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车间人数:42×6/7=36(人)

三车间人数:36×5/4=45(人)

解法二:把一车间人数看成一个整体,则二车间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6/7,三车间人数又是二车间人数的5/4,是把二车间人数又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三车间人数就是6/7的5/4(即6/7×5/4=15/14),也就是说二车间人数和三车间人数都以一车间人数为整体时,三车间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15/14,这道题计算二车间人数时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计算三车间时先把题目中的两个整体合并成一个整体,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车间人数:42×6/7=36(人)

三车间是一车间的几分之几:6/7×5/4=15/14

三车间人数:42×15/14=45(人)

解法三:把二车间人数看成一个整体,则一车间人数是二车间人数的7/6,三车间人数是二车间人数的5/4,那么这道题就是已知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整体,再求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除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

二车间人数:42÷7/6=36(人)

三车间人数:36×5/4=45(人)

解法四:二车间的人数在一、二车间人数比中是6份,在二、三车间人数比中是4份,因为二车间人数是不变的,所以可以转换成相同的份数(即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这样一、二、三车间人数比就转化为14:12:15。则二车间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12/14,三车间人数是一车间人数的15/14,这道题就是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一车间人数与二车间人数与三车间人数的比为:

(7×2):(2×2×3):(5×3)=14:12:15

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二车间人数:42×12/14=36(人)

三车间人数:42×15/14=45(人)

学生解答这道题时,灵活调换整体与部分,用不同的运算方法算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还用转化的思想把三个车间的人数转换成份数单位大小相同的比,然后进行计算,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六

学习美术学科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成长。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包括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个方面,著名英国教育学家赫伯·里德则提出所谓完整人格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一切潜质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心、育格,这个“格”就是指人格。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追求的是其品格教育的功能:着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重视精神的熏陶,并使之获得品性高尚。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为起点,儿童时期正是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胚芽时期。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所以,在美术活动中重视早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 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乐学爱学。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令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在众多的学科中,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它特定的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公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而对学习有恐惧感,这里也反映了一个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鼓起勇气。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它学科的功能在于它的独特性,它没有唯一固定评价对与错的标准,允许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的手法去表现。所以学生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任意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尽情地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在一团陶土中尽情宣泄自然流露的纯真。进行色彩训练课时,我让学生尝试多调色,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后用大笔把

画纸填满,最后我发现画面效果是如此惊人的美妙。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到大胆表现的喜悦,随着成功感的产生,自信心也相应地增强了。对自己有信心的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便越好,并越能学习,在各方面都会得到均衡的发展,素质也将会更高。

其次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在美育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从小明白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首先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无论使用何种材料,都应以一种利落的日常程序将其安排得秩序井然。工作前桌面工具要有条理地摆放整齐,创作时画笔不可胡乱把水或颜料甩到地面和墙上,工作完成后自己把东西收拾干净,公用工具放回原处。关于这一点我很坚持。因为这是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去担负起自己职责的机会。当学生完满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后,他会产生自豪、满意的情感,下一次就会很乐意主动地去承担任务了。从小事中对学生灌输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责任感这种观念也是教育重要的一环。

学生美术学习有一个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却有些学生常常画到一半就丢开想去玩,遇到这情况,我不会强迫他继续画,因为这会令他觉得厌烦,但我又不可以孰视无睹这种不负责任,半途而废的态度。所以我采取启发式的手法去帮助他们。我会和他们讲讲故事和提一些问题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做到一半突然不想做下去了,你们猜结局会怎样?消防员去救火,到达目的地才发现工具带不齐,没法救人了,你们认为这种是负责任的行为吗?学生们听后都意识到不负责任,不尽义务的结果有多严重。明白了这一点,他们都会不好意思地重新执起了画笔。从收拾用具,整理作品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具体活动中,学生开始体验到形成责任心的必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这种意识会逐渐强化为对学习和工作的认真负责,为以后健全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分关爱造成他们依赖的性格,让学生多参与群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互爱的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我常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集体创作活动,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件大的作品,小组进行手工制作等。在《可爱的家园》纸工课中,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在小组里进行分工,画、剪、粘、修改完善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小劳手把关。由于是比赛形式进行,学生们都很重视作品的效果,同时也很清楚假若其中一位成员不尽职尽责,可能会造成最后的成果不如理想。于是,一种“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自然而然在心底迅速建立起来,制作过程中,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交往中,把个人的聪明才智溶入到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中,体现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价值与作用,体会到通力协作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一已的愿望置于团体目标之下,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学协调一致。

三、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够培养其综合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据研究表明,要顺利地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只具备一种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美术教育不是单纯为了培养一名艺术家,着眼的是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培养人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但决定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并且落实到生活中,还可以帮助解决碰到各种问题。具有综合才能的学生将来长大后才可更好地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学生学习美术学科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在过程中逐渐 形成和发展。如剪纸课,可以陶冶对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培养专注、细致的品格,提高手、脑、眼协调统一的手工操作能力,色彩训练课培养个人的感觉和观察力,让其养成细心观察,感受事物的习惯,陶艺课则从了解接触泥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中,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儿童品格教育的过程尤其重要。美术教育毕竟不是把学生训练成为一个小画匠或比赛得奖高手。只有当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充实了精神世界,丰富了生活积累,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审美修养,完善其品性人格,这才是施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学生长大后,即使不从事有关美术方面的工作,但只要他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身心健康,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小学美术教育最成功之处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达到精神与人格在每一特定阶段的完整性。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我们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股培训班热欲发膨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新的时期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的,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扩大其视野,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此外,美术教育也将有助于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各项工作。

下面简述一下它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审美活动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其它意识活动不可能相互割裂,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生活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和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判断诸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来自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由于所受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审美活动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等特征。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同样离不开他所处的环

境 和教育的影响。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成长的学生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实施美术教育。他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认识之后对美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反映。

二、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活动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觉 到的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手的活动影响着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脑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的,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三、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学生幼年的时候,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没有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但幼年涂鸦的天性是他们及大的兴趣,所以我结组幼儿对美术涂鸦的天性可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并且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美术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有着密切、内在、必然的联系。语文、数学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又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从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论在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教育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而且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7.活动教学对小学数学的作用研究 篇七

关键词:活动教学;传统数学;学习主体

传统的数学模式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作为手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和记,学生的应用机会只有解题,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活动教学的发展势在必行,活动教学是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积极讨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主要是在活动中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掘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活动教学也不是随意进行,要为了教学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师主动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有负面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既学到了数学知识,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知识灌输对于小学数学的许多知识都具有局限性,学生不仅需要数学理论解决数学问题,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克、千克、吨的认识时,小学生大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太透彻,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拿几种重量不同的食物,学生在对食物感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食物的不同重量,这样在活动中,学生能很好地学到并学会数学知识。

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学生通过活动教学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而活动教学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不同成绩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思路,教师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自信,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活动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起跑线一致,不会造成极端化,可以平衡学生的数学总体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加见识,提高学生的素养,也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朱黎生,于波.“课堂活动”显特色 探索交流促思考: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课堂活动”栏目特色研究[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Z1).

8.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篇八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李英芹 长葛市金桥中心小学,河南 长葛 461500

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新。但在许多学校,数学教育仍旧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机械练习。课堂上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总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无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乐学、会学、爱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广和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下面是我对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他们先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先学,同时应结合教学过程,请家长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好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随堂测验等方法来督促学生自学。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此外,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收集并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自学效果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后教”做好准备。

三、关注全体学生,一个不能少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更加不占优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必将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积极与他们沟通,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跟上。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始终该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应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它山之石亦可攻玉。像英国的开放式教育,俄国的实践性教育等都可以拿来借鉴,这一点,我国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做到,尤其是乡村小学更未做到,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或者,一些学校即使是意识到也正在做,但也做得并不够好。

五、肩负重任刻不容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现在虽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步伐一时还难以跟上,现行教材内容太多,教与学的时间不够;二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力不够,还达不到数学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三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应试教育”的评价成分太重。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根据社会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全体学生规划、提供与之水平适当的数学教育,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形式的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

9.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九

一、制作教学用的互动小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许多小学教学工作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学生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课堂上就经常溜号、开小差,不能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中,而如果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度是具有显著作用的。以教学《10以内乘除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两个分别带有十个10以内数字的转轮,然后中间加上乘好和除号,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乘除法速算大比拼,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依照顺序轮流站起来一位学生根据随机转出的数字进行相应的乘法或除法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直到进行完几次轮换,教师将每个小组完成计算用的时间拿秒表进行记录,最后把每个小组计算用的总时间相加并除以人数从而求得平均时间,平均时间最小的小组将获得教师颁发的特殊奖励,并且获得最强速算小组的.称号。在这样的一整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随机性很高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小游戏中比拼速算来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看谁能够算的又快又准,小学生天性好玩,在课堂开展游戏教学能够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最后学生在进行成绩计算时也需要自己动脑来验证教师得出的比赛结果的公平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平均数求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于平均数的意义有了基础的认识,还从侧面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一举多得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典范。

二、使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科目,对于数学想象能力还未得到开发的数学初学者——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抽象思维是很难自己产生的,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开发对于数学的想象力。而完事开头难,在学生数学想象力极其匮乏的小学数学教育期间,唤醒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然而如果利用动画等现代教育方式来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便可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具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消化和理解。以教学《立体图形》为例,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讲解时,很难将各种立体图形的构造进行描述,例如:正方形的概念是: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而球体的概念是:一个半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这个概念相比正方体还要更加抽象,学生很难凭借目前小学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到这类立体图形的几何构造,而利用电脑动画则可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全貌和细节,还有围绕立体图形而产生的相关几何概念。以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其动画内容就是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在一个空间内围成一个正方体,而产生的这个立体图形由面和边构成,其中组成正方体的正方形就叫正方体的一个面,而两个面之间所夹的直线就是棱。通过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动画,学生自然而直观地观看到了正方体形成的过程,从而减轻了学生想象的负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想象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更加轻松、高效。

三、利用图像展示软件为学生进行情景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这些应用,还可以与新式教学方式结合,发挥更加强大的功效,比如:利用图像展示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思考流程。这里以教学《行程问题》为例,行程问题又叫做两车相遇问题,是考验学生应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难点便是学生需要先想象出两辆车相遇时的地点,在根据相遇地点来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从而求解。而如果利用图像展示软件来为学生形象演示行程问题中辆车相遇的过程,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辆车相遇的相遇点,这样动态演示的过程相比教师传统教学中利用板书来演示相遇过程要直观、明确的多,学生一看便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中辆车相遇点和辆车各自速度、最终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这个数学关系代入未知数写出方程,并最后计算得出结果。辆车相遇是经典的数学建模类应用题,如何将辆车行程和时间关系模型建立起来,并以相遇时间为基础建立起二者的联系是关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形象展示相遇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关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并且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似的模型,使学生能够即快速又充分地理解这类问题的解法。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革新,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之与创新性地教学方法所结合才是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其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0.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篇十

关键词:学习环境;学习素材;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227-01

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的课前备课和学生准备学习资料提供广泛的资源。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小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当前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在学习中,合作学习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整个研究过程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学生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和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若教师自制课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

3.注意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11.对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决策论文 篇十一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势头,迎难而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也深感教改的紧迫和现实的严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事实证明,教师的分析、讲解再别致精彩,都不能让学生形成能力。只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积极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才能让学有所感悟、理解。才能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多用含有期望、激励的语言,如“试一试,你一定很棒!你真行!”第三,要创造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感情态度使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小数,然后小组推荐人员在全班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进而进行新知识的导学。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我让学生先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百分数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资料带到课堂上跟大家讲解。因为这些资料都来自生活中。学生又经历了收集和汇报的过程,兴趣非常高涨,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意识和享受了到了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就要培养学生动口表达能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和脑是密切联系的,只要学生认真看书,他们的头脑自然会动进来,不过,作为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置疑问难,使学生的脑筋急速地、最大限度地转起来。小学生都好奇、好问,会问一些怪问题,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予以答复,不能让学生创造的心灵遭受打击,让学生有难敢问,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应只是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指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针对原有的问题步步设问,化难为简。或者指导多思考,多讨论,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去看书、摆小棒,并计算35+3=38。笔者及时追问:“为什么3不能和十位上的.3相加,只能和个位的5相加?”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笔者让学生在小组中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并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这样,会让学生不断地置问、解疑,让学生的脑筋动进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做数学。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农村不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一点有目共赌。事实证明:不但一切科学发明创造离不了动手实践,而且动手实践能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能激活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垂直与平行的意义后,笔者让学生用两根小棒通过摆一摆,量一量。学生听说让自己摆量,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摆与量。学生通过自己动力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了垂直与平行的意义。接着,笔者又让学生也像刚才那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垂直与平行图形。在创造的过程中,再次激活了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体会到了真正做数学的乐趣。

4及时评价促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标就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欢乐。当学生受到积极评价时,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从而促使学生为了追求成功而改变其行为。同时获得成功的过程又会当作新的经验,进而更有信心地参与学习。

12.互联网对教师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篇十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源网络化,互联网提供的共享资源对学习生活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从网络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互联网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互联网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互联网与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等方面在理论上论述了互联网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目的旨在指导教改,更新观念,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一、前言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充分利用校园网特别是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2000年10月25日-26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作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深远意义和形势的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的到来,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应如何发展?教育思想应有什么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怎样改革?这一系列问题已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

二、网络教育,势在必形

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而且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人共同构成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联为一体,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所谓联网,绝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连网!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哲学人类学问题。以往我们常说,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人脑的延伸,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舞台上一场最激烈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 不仅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正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未来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新一代国民从小习惯于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未来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3.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十三

一、学具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

1.自制的学具没有从科学性出发。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在利用学具进行教学,但是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它的科学性,只是在课堂中利用手中有限的工具现场制作学具,并没有精心的在课前进行准备,进行测量和计算无法保证得出的结论是否存在误差,更没有注意到学具得出的结论哪怕有一点点误差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自制学具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2.自制的学具没有从可行性出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学具是总是担心太简单,给学生讲不明白,一味制作复杂的学具,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制作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和材料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课前考虑好能否可行。

二、学具教学对课堂起到的作用

1.有效利用学具教学帮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想要在实践中运用得好,必须是在记住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死记硬背的概念很难牢记,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话语。比如在学习《平均分》概念时,教师可以把课前制作好的五颜六色的千纸鹤拿上来,有12只千纸鹤,怎么公平把它分给小学生呢?小学生一看是五颜六色的千纸鹤,注意力马上吸引力过来,进行动手摆放,有的学生分为2和10;有的分为7和5;有的分为6和6。这时可以反问小学生,这里面哪个摆的是正确呢?学生认真看全部的摆放,思索出是6和6。这样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大脑思维能力,也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把平均分这个概念点从抽象变为具体,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2.有效利用学具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小学数学的运用一直是数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觉得最无趣和乏味的点,说到运算可能有的小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觉得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找到原因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扰。比如在学习“一位小数点”时,9÷4等于多少?这时需要小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学具来计算,所有的学具便是捆好的粉笔,可以分为2捆,剩下1个1,用1÷4等于0.25,这样便算出来结果是2.25,但是答案是要1位小数点便是2.3。这样的计算方式既简单又明确,同时要引导小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大脑要同时运转,便可以得出结果,引导小学生计算时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可以自己用学具来计算,如果比较难的计算题,可以把运算题自己分解开就像上面的9÷4一样,这样小学生通过学具学到了运算题的技巧和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使小学生愿意去思考,愿意去解答小学数学运算题。

3.有效利用学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能力。雷锋曾经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所以在教学中也是一样,不仅要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最重要的是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从小学去抓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更要把小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放到教学任务中,让小学生们在太阳下齐开放。比如在课外数学讲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化学习,在学到乘数一课题时,比如2×3×2时,所用到的学具是拔河比赛的绳子,可以把全班分为2组,进行拔河比赛,用教师出题的结果两边选取相同的人数进行比赛,这时有的学生在给队友念题目,有的在计算题目,有的念出结果,有的在组织队友进行比赛,这样不仅在游戏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也使学生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所以利用学具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具有合作的能力,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需要继续传承下去。

上一篇:大班综合活动《我们的手指》下一篇:内部控制合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