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职业院校

2024-09-30

课程改革职业院校(精选10篇)

1.课程改革职业院校 篇一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培养和提高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应用写作能力,以此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四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但应避免对例文的一味模仿。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第四,要注重学生写作中的个性发挥。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文章的写作特点,侧重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程式和一般规律,而轻视个性的发挥,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就会只停留在形式上,而不是深层次的、实用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提倡个性的发挥。

总之,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加强实际写作的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应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了解应用文写作发展的历史;理解学习本课程的作用;掌握应用文的基本概念,熟知其种类和特点;重点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其主题、结构特点,熟悉其表达方式、习惯用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概述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掌握:行政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行文规则及适用范围;熟悉各文种的结构、写法和写作特点;重点掌握通告、通知、通报、请示、批复、会议纪要的特点及写法;体味各文种的例文及例文评改,模拟写作,培养撰写行政公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命令、决定、意见

第三节

公告、通告、通知、第四节

通报

第五节

报告、请示、批复

第六节

议案、函、会议纪要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事务文书的概念、特点,理解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重点掌握计划、总结、简报、规章制度的概念、特点及写法;体味各文种的例文,领悟“例文评改”,模拟写作,培养撰写事务文书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总结

第二节

简报、述职报告

第三节

规章制度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科技文书的概念,理解科技文书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重点掌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结构和写法;学习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

体味各文种的例文,领悟“例文评改”,模拟写作,培养撰写科技文书的能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毕业论文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各种财经文书的概念,理解财经文书的特点及写作要求;重点掌握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合同的结构和写法;体味各文种的例文,领悟“例文评改”,模拟写作,培养撰写财经文书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调查报告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节

经济合同

第四节

商业广告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司法文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了解司法文书的写作要求;重点掌握一审民事起诉状、刑事自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的结构和写法;了解其他各文种的有关知识,熟悉司法文书专用语;体味各文种的例文,领悟“例文评改”,模拟写作,培养撰写财经文书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起诉状(含刑事自诉状)

第二节

反诉状

第三节

上诉状、申诉状

第四节

答辩状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掌握各种社交礼仪文书的概念、特点;重点掌握社交礼仪文书的结构和写法;体味各文种的例文,模拟写作,领悟“例文评改”,培养实际应用社交礼仪文书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欢迎词、欢送词

第二节

礼仪祝辞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求职文书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各类求职文书的作用;体味各类求职文书的例文,模拟写作,领悟“例文评改”,真正掌握求职文书的写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求职信

第二节

简历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行政公文

第三章

事务 应用文

第四章

科技 应用文

第五章

财经 应用文

第六章

司法 应用文

第七章

社交礼仪 应用文

第八章

求职 应用文

1.认真阅读《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2.依据《大纲》规定的要求,学习应用文的格式,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3.本大纲适用于我院各专业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如出现进度问题,可适当调节。

期末进行成绩考核,满分为 100,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占 70%。平时成绩是作业、测验和出勤等情况的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用开卷、闭卷或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由刘洪英、李彤编著的《实用应用文写作》;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德实主编的《应用文写作》。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刘洪英

武菲

2006 年 8 月

2.课程改革职业院校 篇二

一、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一种为提高学生素质与技能的综合性教育形式, 它在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 职业教育与我国的发展水平、大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宏观层面看

由于教育设施的不完善, 许多职业院校在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在很多的教学机构并没有贯彻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而是追求利益, 在教学方面的整改力度不大, 将学生招入校园后并没有给予很好的教育条件, 而是让学生简单学习一些知识后就送入了社会。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 把招生的多少当成学校强弱的对比, 盲目招收学生, 但对学生的教育力度不够, 导致很多职业院校的教育还是以底层的劳务输出为主。

(二) 从微观层面看

据调查, 很多学生表示进入职业院校都是无奈的选择, 他们对教育课程并不关心, 只是一心想要拿到毕业证。在职业院校的许多学生对于课堂并不感兴趣, 可能因为基础较为薄弱或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对前途大多没有明确的规划,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发展。另外,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 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我讲你听”的授课方法, 教学内容单一, 学生无法获得深层次知识, 某些院校的师资队伍技术技能较弱, 课程内容滞后, 无法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

二、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策略

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院校, 它在解决我国人才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 虽然现在职业院校遍地开花, 但其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给职业院校带来一种新气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完善教育设施, 优化教育资源

教育设施不完善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中都存在的问题, 这对课程改革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各级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职业院校的重视, 加大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 为学校多提供资源和支持, 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让教育设施更完善, 加快职业院校的发展步伐。同时, 也可以主动联系一些骨干企业、社会团体, 组织动员大家一起为职业院校的建设出力, 努力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 让校园设施更加完善先进, 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发展。除了设施的完善, 在教师的完善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很多职业院校里, 拥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并不多, 也因此无法给学生带给专业性的知识。职业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学校, 因此学校在教师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力度, 多寻找技术型专业教师人才, 让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能够满足企业的专业要求。

(二) 运用激励因素, 激发教师课程建设和改革热情

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 有效改善激励因素不仅可以为学校招揽更多的教师人才, 也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 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激励因素既有精神因素又有物质因素, 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综合入手, 努力提高院校的课程改革。例如, 可以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唤醒职工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意识, 让教师明白课程改革的探索与他们息息相关, 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还可以进行恰当的目标激励和奖金激励, 对取得一定教学成果的教师可以让其进行院校、省市的评选活动, 或是安排一些讲座、交流分享会等, 使其成就感得到满足。还可以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力度,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激励因素, 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精力投入, 全身心地辅导学生学习成长, 让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

(三)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院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书本理论知识的授课外, 教师也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在职业院校中, 例如, 汽修、医药、食品等学科, 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他们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让学生投入其中, 才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动手操作, 而是通过操作过程达到深入了解课堂内容的效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了解书面知识后, 还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层了解, 提高其探索能力和对学习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2]周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其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课程改革职业院校 篇三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课程 职业化方向

职业化方向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职业教育和传统的教育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实用、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的,已经成为了教学体系的共识。而语文课本身作为各个专业都必修的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学生形成综合能力,无论是对学生继续学习还是发展来说,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具有的重要性,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如何朝着职业化方向进行改革,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

职业院校中开设的相应课程不仅仅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需求,还必须能够充分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大幅度提升。课程的设置也必须要以市场的发展作为参照,进而使专业教育的特色更加突显;课程结构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本位、就业需求、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体系;而课程的内容,就是围绕着岗位核心能力展开的,通过课程内容能够使得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就业需求等方面无缝对接;课程的形式,则是利用实践、探究作为主体,将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心理特性等方面作为适应目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在实际开设基础课程的时候,也必须完全脱离传统形式的教学体系,将强化职业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开发出能够和职业岗位需求完全同步的专业教材。

二、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不仅仅需要在教学的内容上充分突显出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特色,还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保证职业倾向。在一些艺术性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出艺术专业的特性,通过艺术和表演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例如在学习话剧《雷雨》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完全掌握课程的基础上安排相应的课堂剧进行编排、表演,进而使得学生的艺术技能得以应用,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语文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目的。

语文的教学形式实际上是极其丰富的。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更是要确保自身的丰富性,极大地强化院校专业和语文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形式。

在一些旅游专业的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于语文教材的散文处理。例如在进行《走进周庄》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自身的导游专业角度出发对课文进行解读、把握,之后再找出相应的资料,将该课文直接改编成为一篇周庄的导游词。

三、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设置的职业化方向

职业院校第二课堂的展开是丰富学校生活、强化专业知识的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学进行第二课堂设置也就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在语文教学所涉及到的第二课堂之中,教师务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这期间,教师仅仅只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就能够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开辟了第二语文教学课堂,直接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了篆刻兴趣组、戏剧社等语文兴趣团体,利用兴趣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也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这方面的相关理论实际上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同时,职业院校也务必对这方面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应用上的强化。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针对职业院校语文课程进行职业化方向改革的过程中,务必和相关的学科相结合,保证语文教学能够作为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为专业教育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吴银霞.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J].科技信息,2010(13).

[2]赵越.紧扣职教特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6).

4.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论文 篇四

1教学目标的改革

可操作性课程改革的内容是,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教学过程的任何一环都可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要充分体现出这种教学目标所带来的效果。可操作性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实际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保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和变迁,财会制度为满足这种发展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因此财会制度的完善程度是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种变革的影响下,财会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不得不紧紧跟随着制度的变化,要把握住财会制度变化的动向,真正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时性。

2.1更新教学大纲

财会专业的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因此更新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学校在授课之前结合财会制度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的更新,还需要各位财会专业的教师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地进行调整,以此建成一个健全的新型教学大纲。

2.2重视基础教材的讲授

财会专业的基础教材包含着财会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财会制度的变革会为基础材料带来一些新的内容和实例,但其理论知识结构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允许忽视基础教材的讲授环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规律性较强的内容作为讲授重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重点提出新知识

财会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以结合财会制度的变化为基础,准确把握或预测财会制度变革的方向,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重视制度发生变化原因的讲授上,使得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制度变化的根本和作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理解、研究的能力。当然,提出新的教学内容知识点不管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要注重理解过程,这些对于学生日后走向社会都会有帮助。

2.4强调科学的融会贯通

财会专业中含有较多的专业课程,其中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的实践操作,因此如何将这两方面内容进行融会贯通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同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进行相互交流,以此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更新,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强调新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信息化理念在教育机构中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实际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虽然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但取得的成绩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财会专业本身虽然有着鲜明的特点,但相对来说,在基本理论知识上的内容会比较枯燥乏味,加之大量的统计计算和复杂的图表,但这些又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内容。因此,财会专业的部分教学方法正面临着需要迫切进行改革的局面,运用信息化的先进科技手段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3.1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受到广泛推崇,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不仅将抽象的统计学计算和图表更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还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课堂时间,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真正创建出一个生动多彩且学习氛围强的课堂。

3.2运用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先进的专业技能学习的平台,比如: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另外,还可以创建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搭建局域网,为学生提供探索专业知识的渠道,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3.3创建虚拟财务分析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创建一个虚拟的财务实例分析室,且功能齐全,可以对财务业务往来进行模拟,还可以对财务报表的审核过程进行模拟。这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专业和先进的实践平台,从而大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财会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性因素,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环节。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关键。

4.1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不能忽视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在职业教育学校中此环节应该落实到明文规定,学习的内容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但必须包括财会方面的最新信息,比如国内外的新型研究成果、先进财会管理团队的经验等。并且在学习之后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然后展开集中探讨,交流心得,便于将此内容在日后的教学中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2注重培养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关乎学生后天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培养教师综合素质工作应得到高度的重视。另外由于财会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会从事资金、经济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严于律己,以此引发的错误往往是致命的。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还要渗透职业道德的教育,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来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仰慕。

5优化教学硬件

财会专业的课程改革需要硬、软两件的双动力支持,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应该紧紧跟随教学制度的脚步,真正做到为学生和教学服务。另外教学硬件的优化不仅可以充分配合财会专业课程的改革,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具有很强的实际作用。因此,在教学硬件的优化上,职业教育学校应注入足够的人力、财力。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高水平的硬件支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计算机,尽量做到每人一台计算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

6总结

5.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培训大纲 篇五

一、主要目标:针对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实践观摩模式,使教师能够充分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梳理学生对应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同时关注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案例示范学习,使教师能够设计好一门课、上好一门课、上好一堂课;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来选取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体会,正确理解开发课程;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设计科学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案,从而提升职教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主要内容

⑴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建设的逻辑关系;

2、课程建设的逻辑关系;

3、专业与课程的关系;

4、课程开发的步骤;

5、课程体系的构建;

6、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如何归纳行动领域、如何构建学习领域;

7、案例展示。⑵课程总体设计

1、学习情境的设计;

2、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3、怎样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来整合课程内容;

4、课程标准的编写;

5、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6、一门课程设计案例展示;

7、一个情境设计展示;

8、一堂课设计展示;

9、一个知识点设计展示。⑶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教学方法选用探讨;

2、教学文件设计探讨;

3、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

4、课程考核案例展示;

5、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生顶岗实习如何与课程结合;

7、如何养成创新的习惯;

8、如何锻炼创新思维;

9、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10、如何掌握创新技巧;

11、专题讨论。

⑷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体会

1、正确理解转型升级;

2、基本资源的准备;

3、拓展资源的准备;

4、其他注意事项;

6.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篇六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和高技能的新型知识

劳动者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何谓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回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就是职业能力本位课程。因此,促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是推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传统的学科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无法促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只有工学一体化课程才能基本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工学一体化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为什么要搞课改,张利芳老师在授课中屡屡提出该问题,综合起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当今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需要课程改革。当今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尚未延长,不少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上课玩手机,发白日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这一点,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否过于陈旧,我们的课程是否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过于落后?由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是非常渴望能得到活泼向上、以人为本、工学无缝对接的优质教育。

(二)教师需要课程改革。当前技工院校很多老师面对陈旧的教材、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的厌学,很多老师对教学已经失去了热情,完全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出现厌教的现象,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方法和能力,促使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

展。

(三)学校需要课程改革。黄志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今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完成28万的任务,但实际全日制学生只有20万人,当前技工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只有从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高端发展和创新发展,技工院校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作为学校本身只有大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学校才能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

地。

(四)企业需要课程改革。当前将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企业的座谈调研,当前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缺乏的素质往往不是在于技能不合格,而是在于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隐性的东西比较欠缺,而这一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较隐性的课程恰恰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能基本得以养成。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毕业就能上岗的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迫切需要招收这样的人才。

(五)政府需要课程改革。当前,广东正在进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积极推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等六大主体产业的战略部署,其中,特别是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总而言之,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工学一体化课程能基本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

育改革的潮流。

二、如何进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讲座中,省高级技工学校黄志校长重点围绕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及评聘办法这一主题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进行了阐述。从报告中可以得知,打造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改造建设一批“一体化”教学场地(学习工作站)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实施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方案开发项目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实施一体化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工程。也许省高级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走在前头,他们学习从09年开始就直接进行了“一体化”教师的认定和评聘。但本人认为,我们学校除了对一体化教师的认定和评聘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

培养力度,全方位地实施一体化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工程。通过培训、进修、引进、交流、企业锻炼、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使教师具备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反馈的能力等。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工程。当前,传统的教学场地已经无法满足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场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人为地分割开来,只有对原有的教学场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建设一批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工作站,才能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工作站是集信息检索区、工作材料区、实训区、教学区和学业成果展示区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场地。我们学校可以借实训大楼建设之机,在购买设备和实训区域功能定位的时候好好设计一下各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安排,并做好一体化教学设备购置的计划等前期工作。当然,学习工作站的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时间跨度较长,既有对原有实训场地的改造,又有紧密配合新课程实施建

设的全新工作站。

(三)实施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方案开发项目。如张利芳老师说言,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包含十个环节,比如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的前期调研;实践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实践专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制定课程标准;拟出学习工作任务、编写学生工作页和老师教案等;到评审环节以及最后的

投入教学以及持续改进等等。由此可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还是挺复杂的,“课改真的是一潭深水,要陷进去之前先考虑你准备好了没有”,张利芳如是说。本人认为,我们学校要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目前比较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一批熟悉精通课改技术路线,懂课改方法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进而带动全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以期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拟定学习工作任务以及编写学生工作页和教师教案等方面能有所突破。

7.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篇七

1 体育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主要为企业培养知识丰富、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动脑能力,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更要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身体。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准技术人才,面对有一定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的岗位,没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再高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再强实践能力也是“空中楼阁”。所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为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撑平台。

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在学生的科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却难以令人满意,十分令人担忧,下面从教师方面、训练场地和体育器材方面以及学生积极性方面分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2.1 教师方面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虽然也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校园,但在社会大众心目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本科院校根本没有可比性。受此影响,许多高校教师或应届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任教,造成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人员的匮乏和教师队伍活力的缺失,加之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在职教师受经济大潮的影响,纷纷利用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人际关系优势下海经商,又造成了在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使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人心浮动、人心思变,诸多不稳定因素极大地降低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训练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匮乏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教育经费经常不足,生源较少难以通过学费提供学校基础建设、训练场地、体育器材以及教师福利待遇方面的资金,导致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发展与基础建设、环境改善的错位,高等教育所必需的课堂教学活动环境难以创设,使体育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训练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匮乏使体育课堂教学难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导致体育教学低水平运转,极大地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3 学生积极性缺失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位于较低位置,学生大多来自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落榜生,自身素质较差,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和人生目的也不明确,在课余时间网吧成为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高职教师队伍人员处于短缺状态,造成高职体育课程难以全面展开,很多高职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无法完成,课堂活动内容只能以足球、篮球和排球为主。加之,高职体育课程受学生下企业实习的影响被压缩到两个学期的课程,体育教师经常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强制学生进行各项课堂活动。体育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强制性难以调动本来学习目的就不明确的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活动处于应付状态之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3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但要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最大限度吸引优秀教师加盟职业教育,还要从体育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入手,营造优秀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体育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广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把学生的课堂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学生认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要考虑将来企业岗位要求对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色、职业特色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还要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个人品质,按照高等体育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1.1 体育课程结构设计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根据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要求、体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出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采取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体育课程结构,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分阶段教学。(1)起始阶段(以一年级为主)。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指导思想,强化体育基础知识与保健知识的学习,开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必修课,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学生高效进行体育课程的再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体育课程结构还要体现出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体育训练项目,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2)发展和提高阶段(以二年级为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运动兴趣以及职业学习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巧与训练方法,根据学生爱集体运动的特性开设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和健美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3.1.2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专业的性质差异以及工作岗位对自己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就要与学生所选择的专业相适应,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具备较强的专业适应性。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要求开展课堂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文秘专业、会展专业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对于形体线条美有一定的要求,对他们积极开展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塑造学生形体美。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航空电子技术、机务等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耐心、周密、细致方面的培养,对他们开展武术、健美操、乒乓球和羽毛球活动,通过武术陶冶学生文静、细心、镇定的心理素质,通过健美操、乒乓球和羽毛球锻炼学生肢体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对于交通运营专业、安全技术专业、连锁经营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开展篮球、足球、集体舞等群体活动项目,在集体娱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要有纠正性和保健性。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极易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导致职业病的产生。包装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珠宝鉴定专业和社区服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进行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影响学生胸部和心血管的健康,对他们开展健美操、乒乓球、篮球、足球、网球等活动量较大的运动项目,给予学生心肺功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而对于交通运营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武术教学,以舒缓、连贯的肢体动作使学生紧张和亢奋的神经得以放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益于职业病预防的运动习惯的培养,对于将来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身体健康将会有非常积极的保健作用。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纠正性和保健性能够通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极大地改善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身体健康情况。

最后,体育课堂教学要突出合理性、协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但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纠正性和保健性,促进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长时间不活动的身体部位,且不活动部位的发育明显会落后于经常活动的身体部位,造成身体发育的不协调,影响学生的形体美和健康。所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针对学生将来工作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探究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的科学化,探索促进学生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快速成长创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为社会造就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

摘要:本文以体育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展开论述,然后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详细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郑茂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5(32).

[2]胡茵.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8.课程改革职业院校 篇八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能力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促进学校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双师队伍、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准,不能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基于对现实社会情况的不同认识,有些受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较深,忽略社会需求的变化,目标过于保守,有些则过于理想化,强调学科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课程目标论证不充分,造成了实践中课程改革的取向模糊,课程内容在“基础”与“实用”间摇摆不定。

(二)缺乏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指导。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职业院校都在实施课程改革,但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节拍,在实践的强烈要求下,被动进行理论的更新。课程设置缺乏社会调查,没有和用人单位协商,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甚至相互脱节,学生所学课程与企业和市场的要求脱节,毕业生从业与所学的专业脱节,严重影响学生就业。

(三)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与内容有待改善。

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习实训,因为学生是要到企业去的,所以,我们就不能采用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于职教课程的现状,着眼于世界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构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四)教师层面。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但因为教师观念和经历的局限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最关键的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对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不清楚,限制了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利用企业资源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能力和要求,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基于企业工作实际过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顺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在课程结构上,结合行业现状和社会需求,适时改变学科课程结构,推广课程的模块化和综合化,使教学内容紧凑精练,剔除与职业能力联系不密切的理论知识,随时补充新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使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符合职业标准。

(二)促进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是能否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素质。另外,高职院校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学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形成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促进专业核心课程及教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反映与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基于“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实际”的专业核心课程及教材。在高职高专教材开发方面,我们邀请了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一线教师,共同完成。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搜集资料,进行教材编写,遇到技术问题时与企业技术专家进行探讨,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再请企业专家进行审定。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教材能够反映出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

(四)促进实训课程改革。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实践场所,是培养其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关键。企业人员与院校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技能模块,实行项目化教学,将实训课程内容整合、重组,真正实现实训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与市场人才要求接轨,与就业结合。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1).

[2]宾薇薇.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2012(2).

[3]荣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8).

[4]崔淑鑫,杨兆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13(6).

[5]廖伟坚,朱扶蓉,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需求与课程改革调查分析[J].医学与教学,2011(12).

9.西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九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尤其是西部职业院校可招生源情况以及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1],西部职业院校,由于地处偏远,在生源和就业市场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若想在激烈的生源和就业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必然要通过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来实现[2]。而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当下对于课程改革最热的一种说法就是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原则,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低效的课程改革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现对西部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提出有效的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1西部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支撑课程教学的环境相对薄弱

综合分析我国西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发现其在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面还潜藏着许多问题,其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缺乏与专业课程相贯通的教材、支撑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条件相对欠缺,这些无疑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

1.2兼职教师很难真正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来

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求要专兼结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要承担和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但往往由于兼职教师都是聘请本专业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而他们每天要工作在生产一线,不能抽出充足的时间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因而目前课程教学的工作完全是由校内专任教师来完成的。

1.3部分课程建设的力度不够,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性,突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构建课程结构时,要始终遵循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3],并编写适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高职高专类教材。由于中西部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缺乏企业技术人员的真正参与,进而部分课程建设改革的力度不够,使得课程缺乏职业特色。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效果不尽人意,对课程进行实时的教学改革还势在必行。

2完善西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2.1改善支撑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

进一步更新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组织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专业课程对口教材的编写和试用。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环境配置,建立能支撑课程教学的实践基地,营造一种重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的良好氛围。

2.2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

鉴于兼职教师很难真正投入到专业课程改革中这一现实,若保证课程改革的效果,我们应把重心放在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上[4],可以通过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周边的企业进行锻炼,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熟悉企业各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不断完善自己所带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手段,编写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教材,进而提高其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也可通过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师资培训或教学研讨会的方式,让她们有机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了解最新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技能,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为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3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

近两年来我国西部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所招收的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普高学生,又有职高学生,而且职高学生占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这给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一定的难度。中西部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也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5]。并对开设的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建设,但建设的力度和成效还需加强,尤其需加强课程职业性方面的建设,而对课程进行职教性建设归根结底还要落到进行高职教育教材建设上。在进行教材建设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教材的内容应包含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训练和技术操作等方面;二是要求校内专任教师应具备编写教材的经验和能力,同时还要鼓励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材的编写,以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要求。总之,西部高职院校唯有通过以上的途径,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取得实效,使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3):63.

[2]李晓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3]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3):122.

[4]谢臣英.实践导向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10.课程改革职业院校 篇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等文件精神,在保持现行普通高考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统筹并改革我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口升学考试、专升本考试和初中起点五年制招生等,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有利于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支撑高校办学定位、培育高校办学特色;有利于选拔、培养、造就卓越应用型人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原则,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立交互通、高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发挥市场对生源配置作用、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安徽省情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改革内容

在保持我省现行普通高考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我省现有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口升学考试、专升本考试和初中起点五年制招生考试等4种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整合和系统设计,建立职业院校升学考试制度。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逐步推进,统一指导,统一录取,统一监督。参加试点高校须签订自主考试招生责任承诺书。

(一)初中起点考试招生办法 初中起点考试招生分两类。

一类是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通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职院校考试或测试招生。实行3、2分段培养模式。

另一类是高职院校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通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职院校考试或测试招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招生专业以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以及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为主。具体考试招生办法按照原政策执行。

(二)高中阶段起点考试招生办法 高中阶段起点考试招生分两类。一类是高职院校面向应历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历届中职毕业生和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退役士兵、农民工、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考试招生。从2014年开始,对口升学考试中职升高职部分也采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高职院校可根据不同招生对象,研究制定考试或测试办法,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1。

另一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应历届毕业生开展对口考试招生。由本科高校自主或联合考试择优录取。考试办法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2。

(三)专科起点考试招生办法 专科起点考试招生分两类。

一类是本科高校面向全省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进行考试招生。另一类是有关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合作面向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招生。由本科高校负责研究制定考试办法,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3。

三、改革试点范围

改革试点实行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和行政备案相结合原则,逐步扩大范围,稳步推进改革试点。

(一)试点院校

初中起点考试招生改革试点院校为现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院校,并逐步调整到艺术、体育等院校和专业。

全省高职院校均可申请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鼓励省属本科高校申请参加面向中职招收本科学生的改革试点。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均可申请参加专科起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二)申报程序和材料

申报初中起点考试招生试点院校,高职院校须向省教育厅报送招生章程、招生方案和五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招生的,合作院校还须报送合作协议。

申报高中起点考试招生试点院校,高职院校须向省教育厅报送高职院校招生方案、招生章程,首次申请参加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还须报送人才培养方案。本科高校须报送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

申报专科起点考试招生试点院校,本科高校须向省教育厅报送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高校还须报送联合培养协议。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厅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厅领导和考试院长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参加的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研究、部署、协调改革试点工作有关事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4。各市教育局、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试点的组织、宣传、实施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各类招生考试具体办法。各市教育局、各试点高校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精心制定实施方案。

三是广泛宣传。努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了解改革的意图、内容、主要变化及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保证改革的平稳推进。

四是精心组织实施。升学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各校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精细管理,特别要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场考务管理,严格考试招生程序,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自觉履行承诺。

五是严格考试招生纪律。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严肃考试招生纪律。试点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考试招生纪律的行为。要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六是及时准确上报录取数据。各地、各高校在完成各类招生工作后,应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录取数据,严格按照教育部注册时限完成新生注册和复查工作,对冒名顶替、重名重号、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予以严肃处理,确保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高考阳光工程的实施。

附件:

1.2014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2014年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3.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4.201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2014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方案(试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目标

通过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安徽省情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和市级统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试点内容

(一)分类招生。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象为应历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历届中职(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包括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参加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考生意愿和学校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招生形式,招收各类生源。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属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可分别侧重招收学有所长或有技能特长的考生、中职学生、在职职工和退役士兵等。

(二)多元评价。省教育厅指导各试点院校根据不同招生对象,研究制定招生政策和考试(测试)办法。对中职学生可参考《201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实行知识加技能的考试(测试)办法;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实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基础的考试(测试)办法;对其他各类报考人员,可结合其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点,合理确定考试(测试)方法。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各类考生须进行高考(含对口招生考试)报名。考生凭考生号选择一所试点高校参加招生考试(测试),具体时间另行公布。试点高校于2014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录取。

(三)联合培养。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试点院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订单式”培养班。推进中高职衔接,对中职学校完成二年级学业的学生实行预报名,预报名后的中职三年级学生由中高职联合培养。中职三年级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测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加强市级统筹,市属高等职业院校牵头、中职学校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三、试点范围

(一)试点院校

今年我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行申报制。国家、省示范高职院校必须参加试点工作申报,全省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均可自愿申请参加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院校由省教育厅严格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审核确定。

(二)招生计划

2014年度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生总计划数控制在当年全省高职招生计划总数的20%左右。面向中职招生计划单列并确保完成,未完成的单列计划不得转入普通高考招生。

试点院校可根据报考人数等适当调剂分专业计划。院校对报考学生较多且计划已经完成的专业,经考生同意,可调剂到相近专业。鼓励高校间建立学生报考信息互通和调剂机制。

(三)招生专业

申报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招生专业尽可能覆盖中等职业教育18个专业大类。

(四)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已参加试点的42所高等职业院校可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招生章程、招生专业和计划。试点院校要科学制定招生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实际和侧重招生对象,经主管厅局或举办者同意,向省教育厅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招生章程、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市属高等职业院校须有所在市政府意见,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须有主管厅局或举办者意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须有订单培养协议。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1份(包含以上所有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14年2月10日。报送地点:省教育厅高教处(合肥市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教科大楼906室)。联系电话:0551-62831868。

四、试点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对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认识、统筹安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精心制定方案。各试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办学定位,选择本校有特色的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计划数,科学制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章程。省教育厅经过遴选确定后,向社会公布试点院校及其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三是积极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改革。要大力开展对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其了解试点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试点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严格考试招生纪律。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各试点院校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切实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严肃考试招生纪律,特别要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场考务管理,切实履行承诺。试点院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考试招生纪律的行为。要按照“阳光工程”的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附件2 2014年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

方案

根据《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方案(试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遵循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构建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以技能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落实本科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撑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和品牌;加快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实施内容

(一)招生对象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的应历届毕业生,包括具有中职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

(二)考试与录取

采取考生自愿报名、高校联合自主考试招生的方式。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知识部分考试内容依据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可参考《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为保证改革平稳过渡,2014自主招生考试,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考试实行对口招生院校联考;特殊专业可参照2013年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其他专业若组织技能测试,其成绩只作为录取参考,不计入录取总分。

各院校拟录取学生名单须在本校网站公示一周后,方可报省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有关工作于4月10日前完成。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各招生院校根据就业状况、生源情况以及学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等,确定报考资格条件,并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后正式公布。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3份,同时报送电子版1份(包含以上所有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14年2月10日。报送地点:省教育厅职成处(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教科大楼809室)。联系电话:0551-62837839。

(四)管理与就业

2014起,高校对口招收的本科新生,不再实行一年预科制。

在校学习期间的收费标准按普通高校相同专业收费标准执行;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相同专业学生的同等待遇;在校学生的管理按《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

对口招生班的毕业生按照我省当年的就业政策,享受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五)有关鼓励政策

1.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的考生、获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未纳入国赛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3名且为一等奖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经本科院校面试通过,可直接录取。

2.获得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级奖的、或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在职在岗的、或具有中级工以上(含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可适当加分,具体分值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

三、组织领导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工作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发展规划处、考试院共同负责对口招生的政策制定及对口招生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指导工作,确定对口自主招生院校,审定各自主招生院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发展规划处负责对口招生计划的管理;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录取工作和对自主招生院校的考务指导工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对自主招生院校考试内容的指导工作,协助审定自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

各市教育局(含省直管县)负责当地对口招生的宣传、组织工作,并指导属地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工作。各中职学校指导学生理性选择报考院校,组织学生安全、有序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各自主招生本科院校,成立由院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命题、考试、阅卷评分、录取等程序,组织好自主招生考试工作。

上一篇:银行风貌展示视频素材下一篇:雅思写作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