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
练燕玲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广西师范学院2008级资环学院练燕玲
前言
2011年10月17日至10月13日,我在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进行地理学科教育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期间担任高一(8)班实习班主任,主要担任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及高一(10)班实习地理老师。在原任指导老师兼班主任朱敏老师及各位地理组的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这段时间里,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充实起来。刚开始实习,根据学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先听老师讲课,在听的过程中多学点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之后是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
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们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内外相结合,例如学校地理组组长张老师,他通过讲述一些学生显而易见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多媒体的帮衬,使课堂气氛活跃到极致。
短短二十多天,参与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过程,让我经历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老师的演变,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
一、与队友相伴,快乐多多
我是孤身一人来到南宁四十二中学实习的,刚好碰上了广西民族大学历史专业的四十位同学也在这进行历史教育实习,这让我有幸认识了一帮新朋友,与其中3个成为了队友。从初次认识到一起逛校园,熟悉学校环境,即使不是相同的学科教学,还是会一起讨论教学、班主任工作等等,备课时的互相关怀,上课前的鼓劲加油,主题班会的讨论改进„„无论生活上或者学习工作中,让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二、走上讲台,收获多多
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地理课?怎么样才算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呢?如何循序渐进的上好一节课?这是我在实习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到达学校,我分配到的指导老师是教11级8班的朱敏老师,朱老师是高一(8)班班主任,同时教四个班的地理:高一(4)班、高一(5)班、高一(8)班、高一(9)班,原计划是安排我的班主任工作和地理教学都是这四班,改变计划后,是安排我的地理教学指导老师是另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黄莲凤老师,黄老师教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及高一(10)班。
听课篇。跟老师们交流认识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课。只要有时间我都去听不同老师上课,每次听课,我都用心做笔记,将老师讲课的流程和细节记录下来,以及每部分所以时间记下来,分析各个知识点是如何组织联系起来的,分析如何分配时间。老师们讲课,有的语速比较慢并且有节奏,颇带威严的教态,有的语速比较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声调,丝毫不拖泥带水。每次课,老师都是有侧重地介绍知识,巧妙运用一些练习实践去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老师讲课旁征引博,例子信手拈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理解消化,有时候也会让学生到黑板前做练习题,从学生做题中发现他们容易犯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几位老师,风格迥异,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责任,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交流指导篇。在不断的听课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如何去组织数学的课堂,知识应该如何去介绍。每次听完课或者闲暇时间,我都主动跟老师交流,特别是黄老师,总是很用心地告诉我,分析教学对象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个体特征用不同的教法。比如高一(1)、(2)、(3)班属于重点班,他们接收知识能力较强,可以把知识介绍得更为深入一点,而高一(10)班则不同,属于普通版,且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介绍知识时不能讲太深,不然他们接受不了。但两者都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和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老师强调,每次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只要第一节课上好了,后面就不难了。在实习后期地理组的三位老师来听过我的讲课后,给我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跟他们交流过程中,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会细心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应该准备什么,以后工作会遇到什么问题。老师的努力让我知道学习的重要,他们的能力更让我折服。
教学反思篇。真正踏上讲台与学校微格是非常不同的,我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学生而不是虚拟的学生了,并且课堂上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要考虑到。每次上课前,我都先与黄老师交流,看看哪些重点应当突出,教学有什么要求等,我自己也反复斟酌教材内容,安排设置要讲的知识点,写好教案以及做好课件等。每次上完课,我都会询问黄老师听课的意见,看看知识的介绍是否有错漏,任务设置是否合理等。
踏上讲台,印象最深的是我给高一(2)班的学生上《大气运动》,有三位学校地理老师来听我的课。在此之前,我已听了一次黄老师上这一节内容,在她的指导下写好了教学方案,三位老师在听课后,给了我一些意见和改善的建议:如我的板书的图感官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地理组组长张老师就告诉我应该如何将图画得更明朗,比如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用粗线突出重点等,并在一张纸上亲自示范给我看,还有一些知识点讲得不够清楚透彻,他也都逐一告诉我应该怎么讲。
老师们在指出了我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肯定了我授课的认真和镇定自若。我很谢谢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尤其是指出我的不足之处,那么我下次就可以加以改正,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举个例子吧,我在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时,我跟学生说规律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空间上他们很容易理解,而时间上他们就不太明白,我就用了一幅数学的函数图象,从数学角度分析地理。之后老师说这种讲法很抽象,对于实验班的同学来说比较困难,应该结合生活来讲。当时吴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和其他老师都觉得有道理,但是事后,我再重新思考吴老师说的话的时候,就产生了以上这些怀疑了。这件事让我更加体会到:教学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科学。
上这次课,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真正体会到一个地理的实际课堂是怎么样的,切实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纪律如何控制、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调配;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组织讲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等。
三、当班主任,学问多多
我实习的班是高一(8)班,这是个普通班,共有58人,其中30位男生,28位女生,全都是90后。班里除少数几个学生比较活跃外,其他大部分较文静内敛。指导老师朱敏老师带连同我一共四位同学,其中每人带班一周时间。
记得第一次向学生们自我介绍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此初次见面,我记住的学生名字并不多。后来拿到老师给的班级名单和班委名单之后,我就用心去逐个记住,但由于我只上了一节高一(8)的地理课,而平时他们要上其他科目的课,我也要上其他班的课,因此很难跟他们深入接触,但我利用观看早午晚读和第三节晚自习下课的时间到班里走走,尽量每次与不同的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成绩和性格等。此外,我还通过宿舍走访,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等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带班的这一周时间,我在班里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主题是“天天向上”,包括两个小主题:一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二是人生是一种过程(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由于班上同学反应还没认识完同学,所以我在开班会的第一件事是让同学们抽签调座位,然后跟自己的上下左右的同学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然后是让他们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在小纸条上,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不一部分同学的人生座右铭念出来,被抽取到的这位同学跟大家分享自己对于自我座右铭的一些感受,这主旨在于让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不断努力,不断受到有价值的座右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的鼓舞,不断地积极进取,明白优秀是要坚持不懈地将一些良好的习惯发扬。接着通过三首诗词(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引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总结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次班会的反响还不错,气氛很好,举办得很成功。
实习期间,正逢学校段考,我们作为考官,监控同学们,并且参与了改卷工作,感觉很新鲜,也让我再次体验到当老师的不容易。
四、体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获益良多,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怎样的努力,走入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只有坚持自我,不断努力,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才能有成功的一天。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
2.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概念和内涵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逐渐减弱而对抗性不断增强, 自然环境开始恶化。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通过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 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今天的世界,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痛苦地发现, 曾经豪情满怀地征服了的大自然, 如今反而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无情的现实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寻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模式, 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83年11月, 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是讲今天的人类不应该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而满足自身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最佳发展模式, 也是人类在经历了现代文明的种种问题而沉重深思之后所作出的一种理智追求。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地理教育的关系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 就是以发展为目的, 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地理教育在实践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地理教育从过去纯粹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地理事物的分布, 发展到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使人类的发展同资源环境相适应等问题上, 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在培养未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人才, 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走向实践等方面, 地理教育十分贴切并非常重要。
2.可持续发展观促进地理教育教学不断更新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不仅继承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而且还顾及到后代人的需求, 谋求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地理教育注入新的理念。在现行的中学教材中,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 使地理教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地理教育中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实际,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内涵以及相关知识, 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2.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 形成正确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3.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教育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为可持续发展付诸行动。
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为准, 在教学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发挥地理教育优势, 将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融汇在教学活动中。
(1) 在地理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对动植物的保护, 地球上各物种间的关系经历千万年的进化已经建立起内在固有的联系, 它们在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每一种物种的灭绝, 都会给自然界带来相应的灾害, 甚至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谋求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的新途径。任何破坏物种间的平衡, 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件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2) 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例如在人口一节中, 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这一突出特点出发, 有机地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发展应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相适应;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关系着全民族生存和发展。在讲资源时, 明确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当代的需要, 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需求, 对可再生资源要促进其不断更新, 使人类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3.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篇三
教育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引导未来教师进入专业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必要步骤。针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新型地理教师素质标准和能力特征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角色和心态、实习规划、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基础科研、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来探讨地理师范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转变和发展。
一、调整个人角色与心态
1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参加教育实习的大学生的准确称呼是实习老师,是即将参加工作的“准人民教师”。实习老师以学生的心态来向指导教师请教学习和工作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在面对中学生时,如果依然是学生心态,把自己定位为中学生的“哥哥”、“姐姐”,那么就缺乏教师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作用。实习老师进入中学后,必须要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按照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心态、言行、衣着、仪容和礼节等各个方面完善自己,在学生心中树立形象和威信,在指导教师面前树立信心和责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习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接触交流,首先做学生的老师。再做学生的朋友;首先做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再做学生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2“地理是副科”心态的调整
由于一些中学存在不重视地理教育、地理课程设置不足、地理学科开发不到位、地理教师待遇偏低等现象,使得在中学实习时目睹这一切的地理实习老师容易陷入“地理是副科”的思维漩涡,从而失去实习的激情和动力,甚至失去走上地理教育岗位、从事地理教学的理想和追求。作为一名接受地理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地理学科是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学习的优势学科,必须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国家宪章》)。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地理教育不断进步,科学发展,前景无限;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待遇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乐于奉献、甘于吃苦,何况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实习老师不要盲目攀比、瞻前顾后,积极调整自己心态,既要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要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地理教育的必要性,要相信经过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地理学科必将给人类以希望、信心和能力,以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
二、转变传统实习规划
1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计划
实习老师进入中学后,必须认识到实习时间有限而又短暂。过去的实习经验表明,一方面由于高校普遍缺乏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所以一个学校的同学科实习老师比较多,造成了比较大的竞争和压力;另一方面许多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因考虑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升学压力等各种因素,不太重视实习。因此在大学中所接受的教育实习理论知识,在中学根本无法得到充分施展。面对严峻的现实,实习老师应该在思想和理论上提前做好准备,结合实习学校的具体要求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而又有效的教育实习计划。实习计划要包括实习目标和意义、实习内容、实习方式方法和实习日程表等方面。
2创造性撰写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训导者转换成指导者,从教书者转换成研究者,从饱学者转换成学习者,从监督者转换成合作者,从考核者转换成促进者,从执行者转换成创新者。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个人的发展,努力做一个敬业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实习老师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中学的环境中努力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实习老师应撰写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对个人情况进行深刻分析,找出自己从事教育行业的优缺点;制定自我发展目标,瞄准自己发展的方向,扬长避短,寻找突破口,力求在实习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某几方面能力的突飞猛进;思考目标实现途径,寻找多种方式方法,体验失败,体验成功,极大限度地开发和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努力做一个发展型教师。
三、整合教学方式与内容
1重视教学见习
实习老师进入中学后立即投入为期一周的教学见习中。见习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要主动了解实习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要有宏观的把握,如此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观摩教学,听取中学指导老师介绍本学科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观摩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认真做好观摩笔记;开展观摩后评议和讨论,理论结合实际,讨论中学环境下的具体教学情况和对策;撰写观摩心得体会,为自己走上讲台做好思想准备,打好基础。
2创新体验课堂
(1)重视集体备课和科学撰写教案。在中学实习的时间紧张而又有序。时间的有序,就是要求实习老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集体备课,是值得实习老师花功夫、花精力的大好时间。实习老师在中学指导教师和大学带队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科学分析教材,多样化设计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生成性预测,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并在积极备课的基础上,撰写详细的教案,有条件的可以撰写多个教案,增加备课的科学性,完善自己的课前准备。
(2)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理课堂立足综合性和地域性,更要构建开放式课堂。实习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特色,又要融会贯通,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努力搭建个人施展身手的舞台。地理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方式,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手段,这本身就是实习老师的优势。要有信心,因为是实习,就不要怕出差错;也要慎重,因为是教学,就要对学生负责。
(3)开展课后评议和反思。上课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课后评议。实习组内的老师在中学指导老师和大学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要大胆发言,既为行课的实习老师指出优缺点,提出意见和建议,又为自己行课吸取经验和教训。行课的实习老师在课后听取大家的发言和意见后,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再来理解课程目标,阅读教案,找出长短。最后撰写课后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为自己的发展做记录。
四、开展基础科研活动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课改后的地理教师,不仅能教学,还需能稿科研。而传统的教育实习立足于地理课堂教学,最多再进行班主任工作的试做,缺乏对实习老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鼓励实习老师在中学进行基础的教育科研,并为他们提供科研的条件和环境,这是当前大学和中学都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这里,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大学带队老师充分运用大学的科研优势和自身经历,为实习老师提供科研的条件和环境,指导实习老师做好科研的准备;二是鼓励实习老师参与到中学现有的地理科研活动中,在中学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入角色,开展科研;三是实习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除了研究性学习,实习老师可以参与到中学的地理选修课、地理课外活动、学生兴趣社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提高科研能力,增加实践基础,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地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地理学科特点。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国民为目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构建创新性的地理课程。实习老师在教育实习阶段要广开思路,创设机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和提高,进行现代化教学时要得心应手;不要抛弃地理学科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创新组织学生对地理教具的设计和制作;个人素质比较全面的实习老师,还要多方面体验教学,如对地理双语教学进行探讨;在有条件的地方,实习老师要熟悉地理软件的使用,对地理网络教学的了解……
4.地理教育实习总结 篇四
一、与队友相伴,快乐多多
我是孤身一人来到同道中学实习的,刚好碰上了大学历史专业的同学也在这进行历史教育实习,这让我有幸认识了一帮新朋友,与其中3个成为了队友。从初次认识到一起逛校园,熟悉学校环境,即使不是相同的学科教学,还是会一起讨论教学、班主任工作等等,备课时的互相关怀,上课前的鼓劲加油,主题班会的讨论改进无论生活上或者学习工作中,让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二、走上讲台,收获多多
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地理课?怎么样才算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呢?如何循序渐进的上好一节课?这是我在实习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到达学校,我分配到的指导老师是政教主任教七年级地理的尧忠和老师,尧老师是高政教主任,同时教四个班的地理:80.81.82.83班。
听课篇。跟老师们交流认识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课。只要有时间我都去听不同老师上课,每次听课,我都用心做笔记,将老师讲课的流程和细节记录下来,以及每部分所以时间记下来,分析各个知识点是如何组织联系起来的,分析如何分配时间。老师们讲课,有的语速比较慢并且有节奏,颇带威严的教态,有的语速比较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声调,丝毫不拖泥带水。每次课,老师都是有侧重地介绍知识,巧妙运用一些练习实践去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老师讲课旁征引博,例子信手拈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理解消化,有时候也会让学生到黑板前做练习题,从学生做题中发现他们容易犯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几位老师,风格迥异,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责任,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交流指导篇。在不断的听课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如何去组织数学的课堂,知识应该如何去介绍。每次听完课或者闲暇时间,我都主动跟老师交流,特别是尧老师,总是很用心地告诉我,分析教学对象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个体特征用不同的教法。比如74.75班属于重点班,他们接收知识能力较强,可以把知识介绍得更为深入一点,而76班则不同,属于普通版,且地理基础较差,因此,在介绍知识时不能讲太深,不然他们接受不了。但两者都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和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老师强调,每次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只要第一节课上好了,后面就不难了。在实习后期地理组的三位老师来听过我的讲课后,给我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跟他们交流过程中,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会细心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应该准备什么,以后工作会遇到什么问题。老师的努力让我知道学习的重要,他们的能力更让我折服。
教学反思篇。真正踏上讲台与学校微格是非常不同的,我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学生而不是虚拟的学生了,并且课堂上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要考虑到。每次上课前,我都先与尧老师交流,看看哪些重点应当突出,教学有什么要求等,我自己也反复斟酌教材内容,安排设置要讲的知识点,写好教案以及做好课件等。每次上完课,我都会询问尧老师听课的意见,看看知识的介绍是否有错漏,任务设置是否合理等。
踏上讲台,印象最深的是我给75班的学生上—中国的人口,有三位学校地理老师来听我的课。在此之前,我已听了一次尧老师上这一节内容,在她的指导下写好了教学方案,三位老师在听课后,给了我一些意见和改善的建议:如我的板书的图感官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地理组组长张老师就告诉我应该如何将图画得更明朗, 比如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用粗线突出重点等,并在一张纸上亲自示范给我看,还有一些知识点讲得不够清楚透彻,他也都逐一告诉我应该怎么讲。
老师们在指出了我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肯定了我授课的认真和镇定自若。我很谢谢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尤其是指出我的不足之处,那么我下次就可以加以改正,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举个例子吧,我在讲南方与北方的降水情况,我跟学生说规律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空间上他们很容易理解,而时间上他们就不太明白,我就用了一幅数学的函数图象,从数学角度分析地理。之后老师说这种讲法很抽象,对于实验班的同学来说比较困难,应该结合生活来讲。当时吴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和其他老师都觉得有道理,但是事后,我再重新思考吴老师说的话的时候,就产生了以上这些怀疑了。这件事让我更加体会到:教学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科学。
上这次课,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真正体会到一个地理的实际课堂是怎么样的,切实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纪律如何控制、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调配;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组织讲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等。
三、当班主任,学问多多
我实习的班是76班这是个普通班,共有58人,其中30位男生,28位女生,全都是90后。班里除少数几个学生比较活跃外,其他大部分较文静内敛。指导老师朱老师带连同我一共四位同学,其中每人带班一周时间。
记得第一次向学生们自我介绍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此初次见面,我记住的学生名字并不多。后来拿到老师给的班级名单和班委名单之后,我就用心去逐个记住,但由于我只上了一节地理课,而平时他们要上其他科目的课,我也要上其他班的课,因此很难跟他们深入接触,但我利用观看早午晚读和第三节晚自习下课的时间到班里走走,尽量每次与不同的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成绩和性格等。此外,我还通过宿舍走访,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等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带班的这一周时间,我在班里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主题是“天天向上”,包括两个小主题:一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二是人生是一种过程(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由于班上同学反应还没认识完同学,所以我在开班会的第一件事是让同学们抽签调座位,然后跟自己的上下左右的同学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然后是让他们将自己的座右铭写在小纸条上,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不一部分同学的人生座右铭念出来,被抽取到的这位同学跟大家分享自己对于自我座右铭的一些感受,这主旨在于让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不断努力,不断受到有价值的座右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的鼓舞,不断地积极进取,明白优秀是要坚持不懈地将一些良好的习惯发扬。接着通过三首诗词(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引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总结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来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次班会的反响还不错,气氛很好,举办得很成功。
实习期间,正逢学校段考,我们作为考官,监控同学们,并且参与了改卷工作,感觉很新鲜,也让我再次体验到当老师的不容易。
四、体会
5.高中地理教育实习感悟 篇五
在南充一中教育实习的日子里,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让我学到了关于地理教学的很多技巧,以前天真的认为当老师不就是讲课吗,还不简单,但我忽视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你讲的课是否学生能够接受,你这节课的目标达到了吗,我这里的目标并不是老师是否教到了什么知识点,而是学生学到了该门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没有,光学到知识不够,学生怎样才能运用该知识解决问题,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解决问题意味着做题,学生能否独立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做对题,做好题,这不尽反映出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和思维方法的运用,更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做好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让老师走向高水平教学,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大原则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地理教育事业。我个人觉得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了热情,怀着一颗桃李满天下的信念,才能够在上课时有激情,这不光影响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气质,更影响了下面学生是否有兴趣听你的课,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下面的学生,让学生跟着你的思维走,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这样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备好课。注意一个知识点和另一个知识的点的承接关系,把承上启下的话一定要写下来,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知道哪些知识点要详讲,哪些因该略讲,该详讲的部分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因为是常考的,讲清楚原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领悟里面的原理,这样对学生在做题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非常重要,这就是备课的过程中因该注意的问题。第三:教学和板书的技巧。大的原则板书一定要工整,板书各个标号一定要注意 包含与被包含的问题,比如“一”下面用“1”,“1”下面用a.b.c.d.不光体现出逻辑性,还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地理不光有文科的性质,更有理科的性质,所以在讲课时发现文科性强的话,就要在黑板上写上关键词,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提念,老师一定要对该关键词延伸,让学生比较全面的理解这个知识点,并让学生在资料书上作好标记,以突出重要性。当遇到理科性比较强一点的话,就要老师在黑板右边认真给学生讲解原理,比如讲等
高线的形成就得有一个过度的过程:老师不能一步到位就给学生讲等高线的特征,要让学生知道登高线的形成原理,总之老师一定要循序善诱,让学生知道理解知识点的原理,并让学生将该原理的讲解过程记在笔记本上。主板书一定不要擦掉,讲解的板书可在右半边,讲完可擦掉讲另一个知识点。
第四,画图和讲图的技巧。由于地理这门学科要求老师要画很多图,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画好直线,圆,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想到自己这节课要画什么图,可以在办公室的黑板上预先练习一下,因为不光可以提高你画图的美观,还可以知道画图的程序,即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哪些地方该标1,a ,b.或者其他,还有一个就是要图的位置要尽量放在黑板中间,因为一些同学因为反光效果可能会看不到图,在讲图的时候,一定要指着图上的点或线或面,让学生在图上来识别,从而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比如讲晨昏线时让学生在图上指着来,在讲区域地理时也要让学生在图上用手指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五,课堂纪律的管理技巧。上课时老师在讲到一些问题时学生在下面讨论很激烈,以至整个课堂秩序比较乱,老师讲什么都听不到,这时我建议用静默法,老师可选择不说话站在讲台上,然后两眼看着学生,这时同学们会很自觉的闭嘴,当同学们安静之后可以再接着讲。以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
第六,讲题的技巧。老师首先一定要把题的答案搞正确,这是大方向,如果有争议的不要给学生讲,一定要对知识抱着严谨的态度,不确定的更不能给学生讲,假如有个学生问的题你答不来,可以说我课后去研究一下,但是老师一定要记得下次给学生解答,当学生问到很有典型性的好题时要在黑板上给大家讲出来。
第七,课后巩固。老师在讲完新课后一定要再强调出重点,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东西很重要,而且要在课后给学生出题,并且出题要有针对性,突出课堂中所讲的重点,并规定时间按时交,老师必须要尽快打分出来,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第八,我觉得当一名老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付出的力量,才能怀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去从事教学工作,让更多的孩
6.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篇六
年级:姓名:学号: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
2、实习地点:
3、实习班级:
4、专业指导教师:
5、班主任指导教师:
二、实习主要内容
2013年3月12日起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教育实习,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无疑是理论与实际最好的结合。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会为我日后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我的实习工作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主要负责 “下两操、督早修”:监督眼保健操、课间操,监督早、晚自习,在班主任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的熟悉了这项工作。由于第一周的见习,给了我很多时间熟悉班级的学生,也提前了解了班级的状况。在当班主任的那一周,也许很新鲜,很兴奋,我时时都会跑到班级去看看学生的状况,和学生聊一聊,讲讲大学的各种奇闻趣事,增强他们的学习考学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可是,有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很难控制,所以需要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下功夫。上课有老师的范,下课能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是我追求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了解到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维发展方向,这是对心理学知识的一种实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班级早自修习学生很多都是没睡醒的状态,学习效率低;学生平时不是很爱主动和老师交流向老师提问问题;晚自习的效率相比早自习要好一些但是效率依然达不到最好的状态。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观察了其他班级的情况,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我向班主任老师咨询,王老师向我说明这
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各位班主任老师也正在着手相想办法督促学生学习。第三我和其他的实习老师交流了一下心得并从以下方式试解决问题。晚休和午休的时间检查学生就寝情况,督促学生尽快睡觉。间断性的检查班级自习状况,安排学习任务,在上课效果不好的课节之间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讲讲学习以外的奇闻趣事,大课间同学生打排球舒缓学习压力。一星期下来效果虽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学生反应良好。这是对我日后参加工作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教育见习
实习开始的第一周,我们开始了教育见习——听课。听指导老师、其他地理老师的地理课,并记好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课后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在田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学会了如何听好一节课:听课要这样听,要听老师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听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听老师的问题设置,也要看学生听课的一个状态以及老师的教态。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学生和老师一种互动,一种知识火花的碰撞。
2、教学准备
首先,思想上克服自卑,培养自信从容的心理。想指导老师请教同其他实习老师交流,将自己在课上准备说的话及教学安排背下来以便课上发挥自如。其次,教学准备上,理论与实践并行。在大学里,我学习了很多的教学技能,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实践,现在得到了这样一个很的平台,务必要充分利用好。为此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重温教学技能理论,从备课到讲课,从课堂教学到课下辅导,详详细细地了解了一番。第二,努力备课,熟悉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准备好导课和过度整理出自己的讲课思路,再看看教师参考用书,进行必要的补充,在这基础之上,根据内容和进度要求把该课分为几个课时,认认真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教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备用多样的课堂形式讲解出来。尽量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技能理论联系起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3、教学实战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以怎样的方式上好一节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刚来时候,我觉得一点头绪都没有,怎么讲课,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但是通过田老师一周的指导以及听课时积累的心得以
及讲课的经验总结,使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第一节课上讲台时需要参照教案讲解到最后完全脱离提示教案的从容讲解,对我来说真的是意义非凡。
我的第一节课是《中国的气象灾害》,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准备还是很充分的,为了避免出现知识点错误,提前让指导老师审核了一下我的教案,并趁着中午学生午休的机会再班级里做了一下无人试讲。
这节课主要讲中国的重点气象灾害,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中都有过一定的接触,所以学生的兴趣度较高。在课堂上,我通过讨论和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反应性当不错。课后指导老师的对我这节课的表现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这让我十分开心,并充满了自信。但老师指出依然存在不足:老师说,给学生讲的还是太少了,要更放宽时间给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比如让学生举一举身边的事例或经历加深对气象灾害的认识等。另外一点事我的口头禅“然后”用的特别多,对于老师来说,课上重复用一个承接词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这样会让听课者误理解为知识点不熟练,讲课不自信等。这种习惯性的口头语在老师没有提出时自己真的没有注意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方法与收获
刚来学校时,我对自己的学生很陌生,为了尽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问本班班主任要来了月考成绩单,大致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我在讲课时,就会有针对性,比如,简单的问题,我会让成绩偏低的同学回答,而难度大的,则叫学习好的回答,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每节课都安排小组讨论,互相提问环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然后提出问题先小组讨论,之后让每组组长在自己的组员内选择提问者,再在其他任意一组选一名同学作为回答者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其次,每节课都会有需要填充的板书让学生到黑板书写,这样会引起学生地知识点的注意力。第三,遇到简单单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时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解,师生换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也是一件十分据哟挑战执行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平时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即没有对学习形成一种目的性。我认为要解决这种情况,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秀教师至少要做到懂得用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一种,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内部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增强趣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教师的努力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教师要备好课就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历和学科前沿知识,在备课中把相关的内容进行灵活变化融合到课堂中去。
2、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学习任务越有趣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内容安排上,应包含学生容易识别的特征,例如在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职业方面与读者相似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安排他们认为重要的生活事件,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轶事和例子。第二种,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众多研究和生活经验均表明,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第三种,进行归因训练。教育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既然如此,教育也就可以通过主体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的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两周后,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单元,也做了一次单元模拟题,经过这次试卷的分析,我更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这个时候,我又采取了另一个措施,我把学生分为四个档次,一档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二档的是成绩好但是不稳定时时浮动的,三档的是成绩良好的,四档的是刚刚及格甚至不及格需要加强辅导的。课后也会按档次分别安排可也任务,让每位同学依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数。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对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
7.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建立野外实习基地的意义
学生在完成了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之后,还不能得心应手的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2]。实习基地是进行野外实习的具体场所,其区域环境特征会直接影响实习的内容和效果。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区域地理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地形地貌特征典型、交通便利性和经济可行性等特征[3,4]。本文提出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创建我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二、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创建的可行性
(一)区位条件分析
连云港市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12′~35°07′,总面积6265km2,东西长129km,南北宽约132km[5],是我国于1984年首批提出沿海开放的14座城市之一。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亿吨大港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交通便利,横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从中原一直伸展到这里,通过这条钢铁运输线,可以西通中原、秦陇和新疆。
学生实习时,从开封乘坐火车,车程仅需6个小时,车资60元/人,费用较低。连云港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众多,因而该区饮食、住宿等服务业发达。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一般来说,学生食宿在40~50元/人/天,学校和学生能够普遍接受。山上的交通方便,制定好实习线路后,能够沿公路到达任意一个实习目的地。
(二)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连云港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南部,常年平均气温14℃,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使得连云港市发展成为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区内景观层次非常丰富。
1. 连云港地质。
本地区处华北地台南缘,属苏鲁地垒的一部分,基岩主要是古老的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长期以来,地表一直处于断块抬升状态,看不到古生代以后的各系地层,结晶基底裸露。由于经受多次地壳运动,构造较复杂。以白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有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磷块岩等。地质构造主要有:(1)褶皱构造,主要为锦屏倒转背斜,出露于锦屏山,轴向北东东,核部为朐山组,两翼为锦屏含磷段,轴面向南东东倾斜,倾角35°~50°,东翼缓而西翼陡甚至倒转,此背斜由于北北东和北东东的横向断层错开呈不连续状。(2)断层构造,正南北向(或北北东向)一组产生时间较早,多为压扭性冲断层;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为张性和张扭性的正断层或平移断层;北西西向则主要为高角度的张性正断层。(3)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差异运动明显,山体等强烈上升,本区以南部分大幅度下降,两者相对高差可达1km。目前本区仍处于强烈抬升的过程中。
2. 连云港地貌。
本区地貌可分为:冲积———海积平原、剥蚀构造山地和复合型海岸三种。(1)冲积——海积平原,实际上属于黄淮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约3~5m,地表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厚度大致由自锦屏山—云台山向北和向南阶梯状加大的趋势。(2)剥蚀构造山地总称云台山。主要山体由西南向东依次有:锦屏山(主峰马耳峰海拔429m),南云台(主峰玉女峰,高625.3m)、中云台(主峰栖云山高287m)、北云台(主峰桅尖山高605.4m)。它们均由古老的片麻岩、片岩和其他混合岩等所组成,后由一系列近似平行的北西西向高角度的断层所切割,东北和西南两坡由于断层切割,多陡崖峭壁,重力崩塌作用较强烈。部分地点山体西北坡陡而东南坡缓类似单面山形态,山坡坡面现代流水作用强烈。(3)复合型海岸有沙岸、淤泥质海岸、岩岸、砾岸四种。
3. 连云港气候。
连云港市地处中纬度,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冬季、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都居适中的地位。加上它东临黄海,海洋对气候也有明显的影响,气温受到海洋的调节,大气降水较多。气候条件优越,寒暑适宜,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连云港市1月平均温度为-0.4℃,七月平均温度为27.4℃,年降水量900.9mm,这和同纬度内陆各地相比,冬夏温度变化和缓,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丰富。沿海一带,受地形的影响,常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具有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向北方温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的特点。
4. 连云港植被。
本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南部,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据调查,大约有147科、1035种左右,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唇形科、莎草科、豆科、毛茛科占优势,大多数种类属华北成分,如麻栎、栓皮栎、侧柏、桧柏、榆、臭椿等。这明显地反映出植物区系为暖温带的性质,使得植被以暖温带的类型为主。但由于本区位置偏南,接近北亚热带,又受某些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有许多南方亚热带的种类分布到本区内,如枫香、糙叶树、乌桕、海桐、大叶胡颓子、山胡椒、化香、黄连木、黄檀等,表明了与北亚热带的密切关系。
5. 连云港土壤。
本市区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平原上的土壤大都开发为农田,久经耕种已发育为耕地土壤。现仅有一些低山丘陵区尚有棕壤分布。棕壤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典型土壤,以酸性变质岩系的风化残积物为成土母质,在温暖带湿润条件下,土壤的矿物质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强烈,淋溶作用显著,土壤呈微酸至中性。PH值在5.5~6.2之间,通体无石灰反应,典型土壤剖面为Ah-Bt-C型,Ah为暗棕色有机质层,B层和C层大都为棕红色粘重土层。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多发育成粗骨土(酥石岭砂土),土体含砾石,土层浅薄。当雨水不能下渗到粘重土层时,表土富含水分,呈“包浆”状态,形成“包浆土”。
在低山陡坡上部背阴地坡地带,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在片麻岩残积、坡积物上形成了厚层生草棕壤。在陡坡向阳地带,由于侵蚀作用强烈,植被生长差,形成粗骨土壤。在缓坡地带,纯针叶林下,有机酸强烈淋溶下渗,形成了灰棕壤和薄层生草土。在剥蚀残丘岗地,在酸性变质岩的残积母质上形成了薄层棕壤和薄层生草土。在坡麓古老洪积物母质上,由于滞水而形成白浆化棕壤。在坡积物母质上因受水作用而形成潮棕壤。在滨海平原地区,因长期受海水侵渍作用,在滨海相盐渍淤土上进行着积盐过程,发育了滨海盐土。
三、结语
从上述经济、交通条件和自然地理特征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连云港作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是可行的。学生通过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准确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现林.论野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J].泰安师专学报, 1999, (S1) :36-37.
[2]赵媛, 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4) :15-17.
[3]王晓燕.关于野外综合地理实习基地创建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 (5) :27-29.
[4]赵曦, 刘耀林, 刘艳芳, 等.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3) :121-124.
8.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野外实习;地理科学专业;实习基地;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35-02
野外实习是地理学科专业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将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步骤,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野外工作技能[1]。我院地理学科专业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地貌实习、气象气候实习、水文实习、土壤实习和植被实习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野外实习基地的意义
学生在完成了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之后,还不能得心应手的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2]。实习基地是进行野外实习的具体场所,其区域环境特征会直接影响实习的内容和效果。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区域地理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地形地貌特征典型、交通便利性和经济可行性等特征[3-4]。本文提出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创建我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二、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创建的可行性
(一)区位条件分析
连云港市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12′~35°07′,总面积6265km2,东西长129km,南北宽约132km[5],是我国于1984年首批提出沿海开放的14座城市之一。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亿吨大港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交通便利,横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从中原一直伸展到这里,通过这条钢铁运输线,可以西通中原、秦陇和新疆。
学生实习时,从开封乘坐火车,车程仅需6个小时,车资60元/人,费用较低。连云港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众多,因而该区饮食、住宿等服务业发达。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一般来说,学生食宿在40~50元/人/天,学校和学生能够普遍接受。山上的交通方便,制定好实习线路后,能够沿公路到达任意一个实习目的地。
(二)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连云港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南部,常年平均气温14℃,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使得连云港市发展成为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区内景观层次非常丰富。
1.连云港地质。本地区处华北地台南缘,属苏鲁地垒的一部分,基岩主要是古老的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长期以来,地表一直处于断块抬升状态,看不到古生代以后的各系地层,结晶基底裸露。由于经受多次地壳运动,构造较复杂。以白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有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磷块岩等。地质构造主要有:(1)褶皱构造,主要为锦屏倒转背斜,出露于锦屏山,轴向北东东,核部为朐山组,两翼为锦屏含磷段,轴面向南东东倾斜,倾角35°~50°,东翼缓而西翼陡甚至倒转,此背斜由于北北东和北东东的横向断层错开呈不连续状。(2)断层构造,正南北向(或北北东向)一组产生时间较早,多为压扭性冲断层;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为张性和张扭性的正断层或平移断层;北西西向则主要为高角度的张性正断层。(3)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差异运动明显,山体等强烈上升,本区以南部分大幅度下降,两者相对高差可达1km。目前本区仍处于强烈抬升的过程中。
2.连云港地貌。本区地貌可分为:冲积——海积平原、剥蚀构造山地和复合型海岸三种。(1)冲积——海积平原,实际上属于黄淮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约3~5m,地表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厚度大致由自锦屏山—云台山向北和向南阶梯状加大的趋势。(2)剥蚀构造山地总称云台山。主要山体由西南向东依次有:锦屏山(主峰马耳峰海拔429m),南云台(主峰玉女峰,高625.3m)、中云台(主峰栖云山高287m)、北云台(主峰桅尖山高605.4m)。它们均由古老的片麻岩、片岩和其他混合岩等所组成,后由一系列近似平行的北西西向高角度的断层所切割,东北和西南两坡由于断层切割,多陡崖峭壁,重力崩塌作用较强烈。部分地点山体西北坡陡而东南坡缓类似单面山形态,山坡坡面现代流水作用强烈。(3)复合型海岸有沙岸、淤泥质海岸、岩岸、砾岸四种。
3.连云港气候。连云港市地处中纬度,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冬季、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都居适中的地位。加上它东临黄海,海洋对气候也有明显的影响,气温受到海洋的调节,大气降水较多。气候条件优越,寒暑适宜,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连云港市1月平均温度为-0.4℃,七月平均温度为27.4℃,年降水量900.9mm,这和同纬度内陆各地相比,冬夏温度变化和缓,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丰富。沿海一带,受地形的影响,常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具有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向北方温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的特点。
4.连云港植被。本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南部,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据调查,大约有147科、1035种左右,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唇形科、莎草科、豆科、毛茛科占优势,大多数种类属华北成分,如麻栎、栓皮栎、侧柏、桧柏、榆、臭椿等。这明显地反映出植物区系为暖温带的性质,使得植被以暖温带的类型为主。但由于本区位置偏南,接近北亚热带,又受某些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有许多南方亚热带的种类分布到本区内,如枫香、糙叶树、乌桕、海桐、大叶胡颓子、山胡椒、化香、黄连木、黄檀等,表明了与北亚热带的密切关系。
5.连云港土壤。本市区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平原上的土壤大都开发为农田,久经耕种已发育为耕地土壤。现仅有一些低山丘陵区尚有棕壤分布。棕壤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典型土壤,以酸性变质岩系的风化残积物为成土母质,在温暖带湿润条件下,土壤的矿物质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强烈,淋溶作用显著,土壤呈微酸至中性。PH值在5.5~6.2之间,通体无石灰反应,典型土壤剖面为Ah-Bt-C型,Ah为暗棕色有机质层,B层和C层大都为棕红色粘重土层。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多发育成粗骨土(酥石岭砂土),土体含砾石,土层浅薄。当雨水不能下渗到粘重土层时,表土富含水分,呈“包浆”状态,形成“包浆土”。
在低山陡坡上部背阴地坡地带,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在片麻岩残积、坡积物上形成了厚层生草棕壤。在陡坡向阳地带,由于侵蚀作用强烈,植被生长差,形成粗骨土壤。在缓坡地带,纯针叶林下,有机酸强烈淋溶下渗,形成了灰棕壤和薄层生草土。在剥蚀残丘岗地,在酸性变质岩的残积母质上形成了薄层棕壤和薄层生草土。在坡麓古老洪积物母质上,由于滞水而形成白浆化棕壤。在坡积物母质上因受水作用而形成潮棕壤。在滨海平原地区,因长期受海水侵渍作用,在滨海相盐渍淤土上进行着积盐过程,发育了滨海盐土。
三、结语
从上述经济、交通条件和自然地理特征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连云港作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是可行的。学生通过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准确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现林.论野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J].泰安师专学报,1999,(S1):36-37.
[2]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5-17.
[3]王晓燕.关于野外综合地理实习基地创建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5):27-29.
[4]赵曦,刘耀林,刘艳芳,等.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21-124.
[5]梁国付.连云港市植物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14-18515.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梁国付(1973-),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地理教育实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06-20
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06-29
中学地理教育调查问卷 (教师)07-27
我的地理教育教学叙事09-21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07-24
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自荐信格式08-08
地理课程教材改革诸矛盾分析教育论文06-23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八年级地理(上)渗透点10-03
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