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7-1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共9篇)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一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实验内容 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的方法

论文摘要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验课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现有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不足。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本文围绕这个主题,从实验的内容、仪器和设备、教学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1新课程改革的科学实验与原教材实验的对比

(1)新课标教材无论从实验的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对实验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实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

(2)新课程中的实验和以老教材中的实验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比以往更注重从生活中寻找资源进行实验,从身边的事物中理解科学。第二,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利用学习的知识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第三,改变以往的实验课模式,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第四,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从实验的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激励他们探究的兴趣。

(3)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方案,强化了实验方案的设计、注重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以及对误差的处理分析等等。

2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科学教师对中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科学教学改革也正在紧密锣鼓地进行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少中学学校的教师对科学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理论。(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必须予以改革。

3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3.1实验课教师观念的改革

以往的教师总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把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数据处理等等,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其实不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这种教学观念应该予以改革。

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学会将学习的任务逐步转交给学生,最终在有效的引导下,学生能学会自己进行实验和探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耐心。同时要有精心的设计,又要保持自然,不能让学生觉得很“做作”。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教师要向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各种行为,如提出问题、操作技巧、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良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直到学生展现出他们独立的实验能力为止。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听听学生的问题与想法,适时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讨论、示范、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逐步达成共识。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工作。新课程的.实施,又为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信息瞬息万变,要求教师学会批判、选择、加工,现有的科学实验理论与方法不能照搬,必须经过教师个性化加工,才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实验课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方案,使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实验的方案,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善于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新课程需要创造型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新型教育理念,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我们要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规划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根据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同,可把普通科学实验按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大模块进行建设。

3.3培养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习惯,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改革

目前有很多中学的实验室紧张,管理人员紧缺,实验教师也配备不足,导致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设。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的实验教学,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导致科学教学效果下降。因此,可通过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但学生做课外实验的习惯并不是天生固有的,需要培养、逐渐养成的。要培养学生这种习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取决于指导老师的方法,具体是:对学生要做好动员工作,与学生家长也要沟通到位,还要取得社会的信任,而最重要的是提供的实验素材一定要科学合理,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养成了做课外实验的兴趣,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学习方法也会得到改进。这对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3.4科学实验课教学资源的改革

科学实验需要利用教科处以外的资源。除了充分地利用学校内的实验设施、图书馆资料等实验资源以外,还要寻求更多实验资源的帮助。(1)发挥校外科研人员对实验课的指导作用。(2)重视利用校外自然物质资源。(3)通过多种媒体获取丰富的实验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仅仅通过互联网,人们就几乎可以获得大部分想要的信息。当然,因特网只是众多媒体中的一种,只要有心,总是可以得到有用的实验资源的。

3.5实验教师自身素质和培训体系的改革

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学历、资历,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具有设计、改进、自制教具的科研实践能力;不仅能讲好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所以,每一位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通过学习,不断地更新、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既要学有所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既要有理论家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想象、概括、表演之才。同时各地区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定期对在职的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其他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但针对科学实验教学的相对较少。可以针对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技巧、改进实验等方面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给广大教师提供交流与探讨的机会,相互促进。

4总结

要完成改革老式的实验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想有效地改革,首先,我们要从观念上改革,认识现有观念的局限性。改变传统的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和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其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的质量观。在改革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的作用,把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田明丽.基于现代教学论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模式[j].物理实验,,20(12):22-23.

[2]冯显灿.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物理实验,2000,20(9):27-29.

[3]张朴成.物理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物理教学,.21(2):6-9.

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二

一、转变观念, 相信学生

转变观念, 相信学生, 是新课改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传统的教学中, 我们总怕学生学不会, 便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强调。这种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首先应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学习方式的改善又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 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的能力不应该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而获得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相信学生, 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价值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二、言传身教, 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修养去影响学生, 并尽力使这种影响是持续和长久。在课堂上,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深刻印象,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 多思、多问, 教师首先自身应当具备这样的素养, 然后在教学中多加鼓励和引导,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除了是指导者外, 还应该是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有时, 只有教师亲自参与探究, 才能说服学生。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例。有些演示实验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当实验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 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这种意外, 带领学生去探究和思考,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亲自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三、关注学法指导, 允许自由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盲目性, 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中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具备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一切,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 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回答, 而应对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给予肯定,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增强他们学习的效能感。因此, 教师不要过度指导,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 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倡导让学生从会学转向愿学和乐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情出发, 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问题的设计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挖掘教材内涵, 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大热点,同时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课改也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注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并亲身体验,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现阶段的改革还存在着形式化与低效化的问题,这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极大挑战。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到教学效果上。

一、深入课堂,优化并整合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用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其独特性的基础上不免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一堂优质课不可能从头到尾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

从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思维活动一般有着预热、活跃、疲劳等三个阶段。学生在预热阶段的注意力往往不太集中,思维较为离散,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具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物理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进入思维的活跃期时,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求知欲望强烈的最佳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启发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在黄金期过去以后,学生的思维会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反应速度与记忆力也会减弱,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利用新鲜事物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课堂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发展与提升的主渠道。

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扬长避短,与此同时应尽量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对教学方法要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进而在选择与运用时才能体现出科学性、主动性以及灵活性。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保持教学紧凑有效

课堂时间的紧凑高效利用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因为在一个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时间紧凑安排的班级里,学生不会感觉到无事可做,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并不受外界干扰。开课后,教师应该快速地进行教学工作,如果开课后教师使用大篇幅的开场白或其他准备活动,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这就要求教师高质量的备课,上课一开始就能快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高效进行。

例如,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提问、示例、练习、交流讨论等都要以教学为目的来展开,禁忌教师的演说太发散,以至于发散到与课堂完全无关,白白占用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又如,有效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教学中断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常有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教学中断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因为中断一旦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学生的精力分散,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源于教师自己的演讲方式,这些是教师自己完全可以避免的;另外也有些问题源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巧妙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处理这些问题时还要尽量减小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尽可能的将干扰最小化,从而有效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有效反馈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相互的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预测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引导学生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或者在出现错误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之更加适应当下的教学任务。

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反馈除了体现在教学任务上,还可以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以及发现学生的潜力、特长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收获更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及时处理,有利于整个教学任务更好的进行。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学生把自身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作出应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资质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实时的教学任务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才是最高效、最人性化的,才是最适应当课程改革需要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改善,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能够做到的,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涉及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诸多方面,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需从这些方面着手。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致力于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敢于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不断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杨邦造.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5).

4.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四

东港市大鹿岛学校何广志

“科学世界”作为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部分,在以往长时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往往是将它理解为物理的课后阅读部分。物理课上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酣畅淋漓地将每一章节的知识肢解分析,而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物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的理解和做法,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的物理素养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

(四)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路,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样的表述,为初中物理“科学世界”部分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本文就笔者在关于“科学世界”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飨读者。

一、确立学习“科学世界”的观念

物理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应用知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而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作为学生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素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以往的“科学世界”部分的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现少,教师“牵”“引”求同多。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发现、思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科学世界”部分的的学习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的学习范围内,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从理论到理论,这样是不可能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世界”的动机的,这种局限还会让学生从根本上丧失学习“科学世界”的兴趣,丧失学习物理的动力。《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提出:“①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②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作为物理教师不但要搞好课堂知识的教学,学好教材,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及时地学习“科学世界”,扩大学生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使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才能都得到较好的发展。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科学世界’部分,同学们课后自己看看就行了”的观念,并树立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相协调的物理学习观。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的“科学世界”部分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觉地在课外学习与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的学习。

确立了这样的观念,在“科学世界”的教学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在学生学习“科学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既形成能力、又掌握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学习“科学世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加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学习“科学世界”的习惯,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确立了学习“科学世界”的观念,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相关学科知识和内容的准备,如学生在学习“大漠里的故事”、“现代汽车”、“向地球要热”等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关于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材料,了解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从而加深认识。

二、培养学习“科学世界”的兴趣

很多教师总是一味地埋怨现在的学生不愿学习。就是学习,也只是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对于这样的现状,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教师要能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的学习火苗,使他们的学习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机会、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

世界”的冲动。

学生在学习“科学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功利意识,不能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知识点、围绕考试要点来学习,更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样的学习不但会让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学习兴趣消失,还会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展,禁锢在狭小的天地中,不利于学生物理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经常徜徉在“科学世界”的空间和时间里,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更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学习“科学世界”功利的淡化,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自由,他们才会注意“科学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才会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这正是物理教学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等待。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世界”,还应该利用多种机会以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特别是和学生课后交流时,往往可以更加自由地讲一些有关“科学世界”中涉及到的一些伟人和科学家的故事。笔者就经常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述有关牛顿、安培、孔子、阿基米德、居里夫人、法拉第等人的奇闻轶事,讲历史故事。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往往会渴求有更多的了解,那认真阅读和学习“科学世界”的有关知识,往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励学生对“科学世界”发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有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积淀,在教学或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也自然会感受到自然科学的魅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彩。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知识广泛、渊博,并能学以致用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是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营造学习“科学世界”的氛围

学生往往是求知欲旺盛好动,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营造学习“科学世界”的氛围。

其中教师榜样的感染作用很是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对“科学世界”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感兴趣。学生的向师性是非常明显的,当他们发现老师特别喜欢“科学世界”的那部分知识时,他们往往也会对“科学世界”产生好奇,想知道教师对哪些知识那样感兴趣,并渐渐地也会认真地学习和阅读“科学世界”。一天中午,笔者比较早地来到教室,发现许多的学生不是在教室里认真学习,而是打打闹闹,笔者没有制止他们,而是坐在一个空位上,认真地研读起八年级物理中的一篇“科学世界”。不一会儿,喧闹的教室变得静悄悄的,部分学生作业做完了,也都拿起物理教材认真地阅读起“科学世界”来了。后进教室的同学也受到了感染,交完作业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学习“科学世界”。教师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学生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笔者曾经让班级同学自己组织物理学习小组,其中有一个组是由两名同学组成的。其中一个平时就非常喜欢学习物理,知识面也比较广泛,而另一个则并不喜欢物理。但他们的共同爱好是爱打乒乓球,并且水平都很高,在初中部里都罕有对手,他们在体育课上经常是杀得难解难分。学习小组刚成立的几天,不喜欢物理的同学没什么变化,但不久,居然也喜欢起学习物理,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和他的乒乓球水平是旗鼓相当的,可我的物理学习却远不如他,我应该向他学习。其实物理学习起来也蛮有趣的。”

总之,这种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学生走进教材、认真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促使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学习由“要我学”的观念朝“我要学”转化。

四、构建学习“科学世界”的平台

学生在学习“科学世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喜欢交流表达、喜欢施展的特点,来体现“物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物理实践”的要求,体现物理作为基础知识的特殊性,以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展现物理知识的精彩,从而在大量的物理实践中掌握运用物理知识的规律。笔者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运用物理,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对物理的学习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也不再觉得物理是抽象的。并且通过“科学世界”的学习,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参与、去体验、去实践,使物理学习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挑战,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教师不妨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参加学习“科学世界”知识小竞赛,以了解学生对“科学世界”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设计竞赛试题时,一定要和学生平时学习“科学世界”有关的知识紧密相连,注意竞赛试题的互动性,而不仅仅是平常的竞猜题。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能通过实践来使用自己在“科学世界”中所了解到的信息和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相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科学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信息,这就要求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处理和实践,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理解和个性。学生在动手设计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展现和提高。

教师搭建的这些“平台”,并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终极目的,而是作为检验学生对“科学世界”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物理。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中既能发现自己的阅读收获,还能找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方向。

五、丰富学习“科学世界”的评价

《物理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评价建议中指出:“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认识的评价。这方面的评价主要是记录学生对这个问题投入的程度,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

要达到这样的考核要求,首先要张扬学生个性,倡导多元评价。作为“科学世界”部分,每一个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都有他们理解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教师应针对这种独特性和个性化,丰富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评价,重点应该放在整体、综合的理解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以激励。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在“科学世界”中信息的获取、理解、鉴赏和应用上的评价应该体现由浅入深的过程,逐步提高评价的标准,而切忌进行片面性的评价,走以往的老路。

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重点评价学生对“科学世界”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具体

考察学生在理解知识、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注重的不仅仅是结果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物理教材中的“科学世界”教学,能还物理教学的本来面目: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能让学生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而要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感受到物理的无穷魅力,进而带动物理能力的提高和整个人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优美境界。

5.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五

2009年河北省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特征的差异,导致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导致大批物理差生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我们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分层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分层探究教学的含义

所谓分层探究,即在探究教学中,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个别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使各类学生在探究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分层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学观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实质就是强调教学的服务功能,教师的教学应该服从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一个教学班中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反映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教师的教学也就应该是既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现状,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潜能,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个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卡罗尔曾说过“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分层探究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学生在发展中的客观要求,也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探究的前提,怎样对学生分层呢?由于对事物的探究,需要基础知识作保障,也要依赖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发挥。首先要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在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把学生划分成A(学习优等生)、B(一般学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搭配、组间平衡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一A、二B、一C),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整个分层过程是隐性的,这有利于消除“标签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这样的分层方法,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促使他们相互借鉴、相互激励、互助合作以达到最后的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导向作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一般要求,是基本目标。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要制定出分层要求的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分层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定位作用,能够保护好各层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B层目标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可以确定为基本层目标。在《电场强度》这一节,B层目标:知道场强的概念,能利用定义计算有关场强的问题,能熟练运用场强的基本性质解决物理问题。C层目标低于基本层,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在《电场强度》中C层目标:能复述它的概念,知道它的单位、单位的物理意义,能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A层目标高于基本层,相应提高教学难度,重点落脚到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事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每堂课重点训练的探究环节,这是全班学生必须都完成的探究任务,再确定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应完成的探究环节。一般而言,C层次学生应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能尝试着应用一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尝试着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复述结论。B层次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能够利用常规方法顺利的进行科学探究,能够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能够倾听反馈意见,能够利用结论解释简单现象。A层次学生应能提出较为专业的物理问题,能够利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能够较为科学的总结结论,能够对他人的探究作出客观的评价,能够创造性的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消除C层次学生对物理学的恐惧,激发他们对物理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决心。培养B层次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养成乐于从身边物理现象中探究物理学原理的习惯,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持A层次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培养他们尊重自然规律、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具有全球意识。

(三)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探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实施的环节。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在采用传统教法的课堂上,教师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知识严谨、衔接自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也兴高采烈、唾沫横飞,可一检查效果,学生却一片盲然。为什么?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先前个人的经验,主动探究,重新组合的过程。任何完备的知识,不经过他们自身的内化是难以被掌握的。

在分层探究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集中导学、分组探究、个别辅导”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有效控制“分”与“合”的时机和节奏。“合”时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作适当的知识铺垫和方法指导,分层布置各探究环节的探究任务,评价各小组的探究活动。探究教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在分层探究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做到先易后难。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有引导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的境地。

“分”时,充分发挥小组组长的协调作用:先让本组C层次学生发言,再让B层次学生补充、修改前面的意见,最后由A层次学生牵头,统一全组思想,形成材料,选派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探究汇报,末了还要问问A层次学生有无其它思路。

在分组探究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巡视,发现确有探究困难的小组,教师要个别辅导,但也只能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比如多设计几个问题(搭台阶)或者降低原来问题的难度,改变原有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探究的问题上。这种教学方法,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同时,合理利用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各自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最终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达到思想的共同净化和升华。

(四)教学评价分层

有位哲人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与赞美。现代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学习成败的主观解释,影响着他以后学习动机的强弱,影响着他以后学习的成败。在探究教学中,我这样分层评价学生:对C层次学生,只要他在探究过程中态度积极,最后能复述结论,我就表扬他、鼓励他。对B层次学生,只要他在探究活动中思维主动、活跃,能初步形成结论,我就赞赏他、激励他。对A层次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当他们方法新颖,归纳科学,应用灵活时,我就发自内心的欣赏他,鞭策他。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六

阅读论文

写作论文

口语交际

教学反思

教学艺术

写作论文

阅读论文

备教研修

测试评价

案例研讨

教学艺术

理论纵谈

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备教研修

测试评价

教材建设

案例研讨

课程资源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首页 名师 专题

商城 新闻 活动中考 资源 视频

高考 论坛 读书教师频道 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

教师博客 初中语文 大学语文学生频道 作文库 语文百科

学生博客 素材库 语文问答语文报社

备课中心

·第八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开始报名

·向广大网友有奖征集作文网站名称

·学生博客每月有奖作文升格赛开赛

·2011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有奖征集

|

论文首页

|

小学论文

|

初中论文

|

高中论文

|

心得随笔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语文网 >> 论文 >> 高中论文 >> 理论纵谈 >> 正文

1484

文章录入:wjl2005798责任编辑:mhywbs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拓展阅读没有相关文章最新热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77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105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250

·让评价为学生习作奠基243

·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139

·板书——教师不可缺失的基本功167

·换个思维角度 创新潜能无穷117

·沟通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131

·三读阅读教学的关键153

·师生共交融书香浴校园163

精彩博文·评课,评什么与怎么评徐金国

·守住本分,亲近经典(《语...云滇木棉

·我的语文往事

(三)云滇木棉

·行走在语文路上赵克明

·语文教师的“智”与“愚”冯为民

·作文,如何才能有话可说?gao0499

·“语文就是你这个人”——...王爱娣

·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flwdz

·现代文阅读:词句理解板块...曹公奇

·我的开学第一课陈永睿

最新推荐·语文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初探

·创建有效的中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

·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

·让评价为学生习作奠基

·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

·玉碎和狡猾——一个两难的情境

·例谈作文创新的方法

最新活动· 第八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专题

· 第五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即日启动

· 小学查字典大赛西安赛区决赛成功举办

· 纪念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主题大赛专题

· 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

· 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 唱响青春——“高考之歌”歌词征集令

· 第八届课堂教学大赛紧急公告

· “炫酷海贼王”夏令营活动正式启动

· 第八届课堂教学大赛报到须知

热点专题· 初中语文各版本上学期第三单元备教全攻

· 人教小学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备教全攻略

· 小作家庞玥坤行走北京,记录北京(更新

· 语文不堪承受之重:“语文课文批判”话

· 肖一笑诗歌两首:那年 这年

· 初中语文各版本上学期第二单元备教全攻

· 汤克寒:剑论

· 【专题】2011年教师节“面面观”

· 2011中秋节文化写作专题:中秋秘密知多

· 大汉语 小趣味:跟特级教师李德裕学汉语

论坛热门主题暂未有新帖子!

中华语文网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 邮编:030024

7.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意识、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 高中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成长发展的年轻人, 他们的思想必然会打上很深的时代烙印。经济全球化要求高中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 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 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

高中政治还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节, 培养学生学会辨别精华与糟粕,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保持自己的民族尊严。

高中政治新课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又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适应全球化时代我国高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下的现代意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 为此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讲究科学发展观, 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重要,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施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高中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劳动者。人才, 是未来的建设者, 高中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以及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高中生养成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 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 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学会交流与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弘扬民族精神,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 维护社会正义, 具有社会责任感。

以上一、二部分综合起来表明:新课标确立了具有思想政治课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理念, 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

三、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下注意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以人为本, 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 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 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 尊重高中生人格发展的需要, 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

普通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因此,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要比九年制义务课改更应多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是一种口号, 而是一种根本的理念, 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政治课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现实基础, 关注每位学生的人生发展, 引领每位高中生获得顺利通过人生十字路口的钥匙。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模块化、套餐化, 大面积增设选修课程, 要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人学习方案, 正是这一基本理念的体现。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义务教育相衔接和普通高中的新发展, 呼唤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

高中政治课只有能够满足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合理需要, 才能被学生接受,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要是多维的、多层次的, 当代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是独特的:有求知求美的需要, 形成了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等发展完美自我方面的需要, 政治课新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 更增强了针对性, 提高了实效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 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敞开学生选择的大门, 在选择中形成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思想, 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多种机遇,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

高中政治与初中思品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 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成为高中政治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感受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新课标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 体现了夯实基础的理念。

高中政治新课程设计有四个必修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侧重为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打好基础, 基础性知识一点也没有削弱, 只是采取模块式的组合形态。六个选修课模块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安排侧重在保证高中政治学科基础性的前提下, 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尊重学生的差异,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增强规划人生的意识和提高自主择业的能力, 改变了反课标的单一性升学深造和设计, 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普通高中的多文化教育功能、任务, 即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升学和就业”外, 还应学会培养学生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学生自身等任务。

课程模块设置, 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 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 既体现了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的特有性质, 又反映了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特有的价值。

8.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66-0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的特征

(一)平等的教育对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的对象发展为学生整体,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优化和调整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要确保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做到一视同仁,积极鼓励和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全方位的的教学任务,做好课前的预测性。相比于传统教学环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前准备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其仍然是指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只是比先前多了些应对措施。初中的语文教师需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再遵循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预想一下通过这节课讲解学生能够有哪些收获,课堂上学生会进行怎样的学习。想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教师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针对于课堂作业、教学内容以及课上提问等环节。如果在课前不先进行预测,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就难以展开。

(三)动态化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动态化的课堂教学是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内容不再死板化,而是具有可变性。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活动后,实际教学环节可能会与上课之前的预测存有偏差,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就要做到对教学方案的及时更改,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必须要倡导动态化的课堂教学。虽然教师们在上课之前已经做好预测工作,但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目标,初中的语文教师依然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与学生上课的互动性增强,教师需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确保每一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积极吸其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事实真相。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找出背景信息,进行自学互助;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学、讨论问题和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行成于思”;在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優化课堂模式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单向的模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和参与性,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对于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地改进,从单向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双向模式,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发挥启发点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一批先进的教改经验,能够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能够精心设计逐层深入的研究提纲,将其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的整个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难点,区分是属于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凡是属于共性问题的方面,还应当针对教学对象群体进行思维方式的点拨,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三)兼顾个体差异。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更多的教师将着力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提升方面,对于考核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是不利于班级后进生转化的,他们始终处于班级后列,容易产生自卑、畏难、沮丧等消极情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一定要在考核中有效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结合教学目标中的分层要求,对后进生单独进行考核,既要保证学生的考核要求与目标难度相一致,同时也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后进生的学习目标要求,设计难度稍低的试卷进行考核,保证学生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满意成绩,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就是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条件。在现实中,评价一堂语文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等,学生只有积累了这些字词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这样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可以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9.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九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观点,以及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课外实验的开发等。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教学 实验手段 课外实验

新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已经走过了七年多的历程。回首这七年的新课改,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作为课改实验区老师的我也伴随新课改一起成长,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开展好实验探究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老师我访问过很多的学校,有城镇中学,也有农村中学,也和参加课改的老师们接触和倾谈的比较多。就目前而言,城镇中学的实验课开展的比较好,而农村的实验教学相对要差一些。

对于城镇中学来说,功能室齐备,实验设备、器材齐全,实验课开展较好。但是,个别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地上新课,占用学生实验的时间,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尽人意。他们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听一听,不在心;看一看,懂一半;练一练,心智能力都发展”。只有当学生自己动手做、动手练,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才牢固。

而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验课就变了样。个别学校没有规范的实验室,有的学校实验器材不齐备,有的学校有实验器材却放在仓库里无人问津。实验课就凭老师一张嘴,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实验教学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了折扣。不过有的老师做得很好,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从生活中找器材、找设备,自制了不少经典的实验器具。

记得我到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去听课时,有个老师正在讲液体内部压强,在没有规范的实验器材有情况下要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这样抽象的知识的确难度很大。这个老师制作了个简单的器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他的方法是:(如图)用一个小一点的薄壁塑料药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管滴一滴红墨水柱。将这个薄壁塑料药瓶放入液体中,放到深度较大的位置时红墨水柱就升高,放到深度较小处时红墨水柱就降低。这就让学生非常容易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

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确,就地取材,随时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学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造能力。

这说明实验课的开展,并不全是受条件限制和制约的,只要我们态度端正、观念明确,是可以较好地开展好物理实验教学的。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改革

实验教学是研究科技、发展科技的前提,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大大加强它应有的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目前我国正面对走向世界的重大挑战,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一向被人们忽视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把它从薄弱的环节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一)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必须转变实验观念

据我了解,一般的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智力、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上,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其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要对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我们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和改革。

(二)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定制实验探究目标

实验探究目标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说简单一些,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这个探究实验或这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不宜定制过多,但要定制确切,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有的老师只要是用到电流表的探究实验就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就提出“练习温度计的使用”的目标等等。这样提实验探究目标那可以说就是敷衍和应付。如果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中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就比较恰当,学生才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理当练习;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实验目标就不妥当了,因为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电流表学生已经使用很多次了,已经很熟习使用方法了,再提这个实验探究目标就没有必要了。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探究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探究实验教学因素的优化

实验教学因素包括实验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环境等,共同构建了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实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创设适宜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大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实验探究课学生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很高的,只要我们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合理地组织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实验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实验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液化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化学中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搬过来演示。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刚好在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对着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的玻璃呵气,不一会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上就会出现很多小水珠,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分组中要注意学生的搭配,操作能力强的和操作能力差的搭配、基础知识过硬的和基础知识差的搭配。否则有的小组实验探究开展的有声有色,而有的小组却冷冷清清,一塌糊涂。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器材是否有问题,各小组是否动手,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等,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帮助指导,还要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操作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达到人人操作、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实验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可以这样安排:每次实验时,由实验小组组长任命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3.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出要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4.新课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合理地设计实验,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实验老师选择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不搞盲目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设计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下面几种:

①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测另一些物理量,例如:使用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验。

②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使用频闪摄影探究物体的运动;研究坚硬物体的形变[用一个厚玻璃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瓶中装满水并上升到玻璃管中一段,当用力压玻璃瓶外壁时,玻璃管中的水柱就会上升。(如图)]等等。

③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测细铜丝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等。

(2)新课程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读出能力,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能力,故障的排除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

①基本仪器及规范使用。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主要有:米尺、天平、停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等。

其使用的规范要求:a.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量程)和精密程度(分度值);b.对某些仪器使用前的调零或记下零点误差;c.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d.正确读取数据。

②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要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总是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例如:对于一个电路的连接,我们一般是让学生按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进行连接,亦可从电源负极出发逆着电流方向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要认真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甚至进行试触,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但是如果有的学生,抽象思维敏捷,他不从电源开始连接,也不顺着电流方向或逆着电流方向连接,只要他连接正确,我们也不要批评他,反而要给予肯定。

③探究实验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但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如图所示是小王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当开关闭合时,两个小灯泡都不亮,小王用一段导线来检查该电路的故障。用电压表并联到L1两端,电压表无示数;用电压表并联到L2两端,电压表仍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什么?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问题,要涉及到很多知识。比如: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压表的操作规则等等。

(3)新课程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一般需要重点观察实验的基本仪器、实验的设备和装置,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数据、图像、图表,以及教师的规范化操作等。

物理实验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比较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

①比较观察法: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例如:在学习沸腾现象时,可以观察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细致、敏捷、全面、准确地得到沸腾含义;我们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使液体分别在常压、加压、减压的比较下沸腾,总结同一种液体,沸点随外界气压变化而改变。

②归纳观察法:总结一些现象的一般规律,反映现象的实质时,或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即,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一般规律。例如:我们做滚摆实验时,通过观察滚摆在上升和下降时速度的变化来分析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三、辅助实验手段的应用

(一)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是采用直观方法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具有声像并茂,形象鲜艳,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并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能充分地把教师、学生与实验融为一体,增加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提高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效能,降低了学生的感觉阈限,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演示产生珠联璧合的最佳效应,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

1.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观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观察的通道,将实验现象投影放大,能增加可见度,缩短观察时间,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在做“海波的熔化”的演示实验时,我们会遇到几个问题。

一、远处的学生看不清海波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二、由于海波纯度的影响,固体海波在温度未达到48℃时就开始熔化了。把海波熔化的实验做成CAI课件,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在理想状态下的海波熔化现象了,这对学生理解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向学生展示一些较小或复杂的实验器材时,常常会担心学生看不清楚而不能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例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内燃机结构时,即使我们用内燃机模型给学生讲解,但可见度仍会让部分学生分不清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借助CAI课件和Flash动画来讲解内燃机的结构就容易的多了。老师讲得轻松,学生理解也快,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实验的难度。

我们在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木球撞击弹簧片、弹簧片弯曲形变、弹簧片恢复形变反推木球的过程发生时间太短,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实验现象。通过CAI课件,可以把实验的过程放慢,让学生看到木球慢慢地撞击弹簧片,弹簧片慢慢变弯曲发生形变,老师再暂停动画讲解:此过程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老师再接着放动画,弹簧片恢复形变,将木球反弹回去,此过程中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木球的动能。这样通过CAI课件的慢放,学生也就详细地看到了整个实验的过程,较容易理解其中的能量转化。

2.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可见度小,演示效果不佳,很难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发生的现象,影响学生情绪,也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演示实验,演示在三种情况下(平面上铺毛巾、白布、木板),同一辆小车保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演示效果并不理想,只是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结论。把它制成CAI课件,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得越远。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

将实验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制成CAI课件,这样就把实验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优化了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使学生对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操作要领获得深刻印象,在操作的同时,对照投影内容及时调查,较好地解决了用大量时间去讲解实验步骤的问题。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同时教师也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要分别观察电流表、电压表,调零电流表、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等等,中间实验小步骤多,难度较大,把它制成CAI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并结合讲解,使学生较好地、较快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的操作速度加快,错误减少,大大节约了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多数同学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再如: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时,对电流表的使用初学者经常出错,通过CAI课件显示出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电流表串接,根据量程正确读数,如果并接或反接易烧毁,用其它颜色强调量程,这样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数码展示台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形象、直观、可见度大。但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真实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验的真实性,所以多媒体辅助实验手段不能代替演示实验。

我们在演示一些微观的、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观察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我们对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数码投影不防是个好办法。它可以把实验器材放大,形象在展示在屏幕上,还能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况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使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教师拿着螺旋测微器讲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由于可见度小,收效甚微,而把螺旋测微器放到数码展示台上投影到屏幕上给学生讲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在使用时,旋动旋转旋钮和微调旋钮,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数部分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上读出,用一根钢针指着进行读数,使学生观察得清清楚楚,很快掌握其使用方法。

再如:磁场的演示实验。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先把六个小磁针放在讲桌上围成一个圆圈状,中间放一个条形磁铁,观察小磁针南、北极的方向变化。但是,由于讲桌较高不利于学生观察,前排学生能看得见一些,后排的学生就一点也看不到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这个实验放在数码展示台上做。具体做法是,在展示台上铺一张纸(避免实验器具划伤展示台),将六个小磁针放到展示台上围成一个圈,介绍完实验原理及小磁针南北极后,把条形磁铁放在小磁针围成的圆圈中间,这样实验现象即可通过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实时、准确地呈现出实验现象,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晰及时地观察,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将电教媒体科学地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将弥补实验操作中由于器材、环境等原因造成的不足,是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课外实验的开发

新课标提出这样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物理课由于实验多,往往是学生最爱上的课,注意力最集中的课。但是长时间的一成不变,学生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多开展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也让物理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就是身边、科学就在身边。我常常在备课时就设计了一些简单课外实验,让学生下课后、回家后去做。不但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其效果胜过做几道书面题。

在学习了光的色散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很快就忘记了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于是我就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着学生做了一次人造彩虹。烈日下,我端着一碗水和学生来到操场中间,学生们用各种眼神望着我,怀疑的、惊奇的、钦佩的。我用力喝了一口水,使劲喷出去,阳光下,一道小小的彩虹瞬间出现在我喷出的水雾中。学生那个兴奋劲足啊!一阵狂呼,校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之后,学生各自端一碗水都来研究这人造彩虹,居然还有学生总结出要背对阳光才能看见彩虹的结论。从此,在学生的心中彩虹再也不是科幻中描述的那么神奇了。

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我安排学生回家用盐水和鸡蛋继续做实验。第二天,有个学生拿着一个鸡蛋来找我,说:“老师,为什么我家的鸡蛋不沉于水?不是说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吗?”这可为难我了,望着这奇怪的鸡蛋,还真不好给学生解释。突然我想起小时候帮父母收稻谷时水田中那一个个漂浮的臭鸭蛋,终于有了答案:“你家的鸡蛋变质了,臭了。”学生小心的敲破蛋壳,一股臭味喷了出来,我们都笑了。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有效补充,是以学生独立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取材、时间、空间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有利于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学生从独立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教学手段所无法传递的教育信息。

实验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实验教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更重视实验探究,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实验。有的是课本上要求的实验,有的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可想而知,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没有一定数量、质量演示实验的物理课是不成功的课;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好的物理教学不能称其为合格的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特色作业下一篇:职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