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2024-06-17

康定斯基作品欣赏(共12篇)

1.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篇一

音乐欣赏 拉德斯基进行曲

湖北省武汉市武钢青青幼儿世界 :武晶晶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白纸、笔、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特点。

5、鼓励幼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2、鼓励幼儿在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舞蹈——小士兵并尝试分角色表演音乐。

3、尝试根据乐器图谱进行打击乐合作演奏。

附: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2.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篇二

康定斯基是俄罗斯抽象主义开派画家中最具理论权威的一位画家。康定斯基创立和开辟的抽象绘画方式是一种时代的精神状态。20世纪初, 社会剧烈动荡, 科学和心理学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当道德、科学、宗教发生动摇时, 当处在岌岌可危的支柱内时, 人们便由外表而内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由此, 开始了他的抽象画的抒情之路, 追求精神上的一种自由的思想, 在抽象绘画中由形式传达出某种思想、哲理、观念。康定斯基在他的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中写道:凡是发源于心灵的内在需要的, 就属于美的范畴。艺术家出于内心的选择, 无论是一条线、一个图形还是一块颜色, 也都是以有目的的激起人类灵魂这一原则为准则的。康定斯基在这本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著作中将这一原则称之为“内在需要原则”。内在需要是指客观事物不可避免的自我表现欲以及它的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断驱动艺术家“前行”。康定斯基认为:内在需要由三个必要的要素而出现:“ (1) 作为一个创造者, 每位艺术家, 都具有需要表现的东西 (个性的因素) ; (2) 作为它的时代之子, 每位艺术家, 总是被迫去表现它的时代精神 (这是风格的因素) , 这一要素源于时代语言和本民族语言。 (3) 作为一个艺术的仆人, 每位艺术家, 应该提供一般艺术所特有的东西。”这三种“需要”是艺术作品的三个必然的因素, 它们在所有的时代都是作品完整性的表现。在这三个因素中, 只有第三种要素, 纯粹艺术的因素是可以获得永恒的, 因为, 只有艺术家在不断的以主观意识的呼吁下来满足内在需要, 才能更加敏锐的捕捉和准确、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的本质, 用艺术的手法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深入的把握和揭示生活中的规律, 使画面中呈现出多种多样富有魅力的艺术空间。抽象艺术脱离了原有物象, 从某种意义上便是切断了艺术和物象之间特有的联系, 创造出一种感性符号, 直接渗入观众的深层情感, 形式与色彩本身便能构成这种感性符号语言, 如同音乐之声直接传递心灵一样。艺术家在构成画面时, 在对形与色的选择中主要以色彩与形为精神和谐的物质媒介, 还要取决于艺术家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及艺术家对画面的内在需要。

康定斯基就“内在需要原则”而言, 对绘画中的色彩与心灵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颜色是一种很直观的表达方式, 色彩相当于琴键, 眼睛是音槌, 心灵像是绷满弦的琴。颜色经由视觉波动心灵的琴弦, 色彩的和谐将以有目的的激荡人类内心世界这一内在需要的原则为基础。

康定斯基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切入自然境界, 强调主观色彩表现, 摒弃色彩的再现性和叙述性功能, 使画面的色彩构成一种有机的结构, 把表现主义的形式与表现自然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 流露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然与自觉性, 触发欣赏者内心世界的共振, 为发展纯粹的绘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有树干的风景》, 作品中展现给观者的是一个稳定而富于对比的色彩组合, 贯穿画面始终的条状色块, 与垂直的树干呈十字交叉, 远处色点斑斑的犹如一幢幢房屋, 像音符一样在乐谱中舞动着。从画面可以看出画家更关注画面本身的表现力, 而相对忽视对景物的描绘, 关注那线条、色彩、块面的组织构成秩序。《冬》作品中的色彩和线条在空间传达着一种速度、方向、节奏、韵律, 乐感十足, 画面上五颜六色的色彩, 红、黑、黄、蓝飞速地相互穿过、或舞动、或缠绕, 具有着热情洋溢的情调。康定斯基对纯粹颜色所能释放出的力量有了自己的定论, 暖色调在其画面中趋于主导地位, 并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他在画面中强调色彩高纯度的心理效应, 强调鲜红颜色如何像号声一样激荡人们的内心,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心与心之间交流是可能而且必要的。康定斯基以色块为创作手法, 像作曲家调配音符一样来搭配那些平涂色块。色彩之间的相互冲突, 对比色的撞色, 打破了画面的平静, 一种颜色与另一色的重叠, 色彩之间相互穿透的乐章, 流动的色点被外形阻隔, 轮廓线的张力以及面与面的叠加而断然分开, 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的和谐, 从这种和谐中诞生出的作品是色彩和形式的混合物, 它们各自独立, 但又交融在一起, 这就是内在需要的力量。他认为色彩的再现, 能表达每个物体的本质, 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突然的共鸣。在《带有弓箭手的风景》 (如图1) 一画中, 流畅的笔触间巧妙极端的运用大色调铺设, 以色彩大小不同的色块来区分出草木、山与房屋的形状, 而不是传统的沿着轮廓线着色, 以变化莫测的色彩代替任何独立而分裂的外形。画中的主要部分透露出客观世界内在的律动, 康定斯基运用最简单的手法, 获得了一个特别的效果。在康定斯基的一系列作品中, 如《灰色第222号》 (如图2) 、《构成第二号》、《即兴第七号》等等, 笔触自由多变, 抽象的色与形演变为急速运动状的色块, 色彩随着想象而随意变化, 体现了作品节奏与韵律变化的多样性。由于色彩形象与抽象造形通过形式美的法则多样性变化, 从而营造出画面的光与色、色与形以及与构成中各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增加了画面的可看性, 给人强烈的视觉节奏感, 自然而然牵动观者的抽象思维, 把观者带入一个充满幻想和无限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中。康定斯基认为色彩的最高境界是使它成为一种传播心灵和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艺术家往往刻意地摆脱传统的色彩观念, 从肤浅的色彩观念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魅力。在艺术表现中, 艺术家不再被动地描摹色彩, 艺术家根据个人的创作意图驾驭色彩, 利用其主观能动性赋予色彩一定的象征意义, 引起观众与作品的共鸣而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与思考。康定斯基说: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对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 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

3.策姆林斯基的钢琴作品 篇三

这位奥地利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的作曲家,其名字及作品在今时今日可算冷门,但是只要打开了欣赏之门,便能发现其中藏有许多瑰宝。

策姆林斯基的室内乐、交响曲、歌剧等,有幸在现在逐渐被许多人重新聆听,但是其钢琴音乐却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本期选片便能让大家好好了解这个领域。从作品的编号来看,这些钢琴作品都属于作曲家的早期作品,许多还是其二十多岁时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曲家正在维也纳向布鲁克纳等奥地利名家学习作曲,同时也受到了勃拉姆斯的支持。纵观策姆林斯基的音乐,虽然后来他受勋伯格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符合二十世纪标准的作品”,但其创作主体风格仍然是后浪漫主义的。正因如此,许多钢琴作品听起来风格是比较类同的,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优美雅致的音乐风格。

首先来听作品第1号的《乡村舞曲》,从作品的名称就能猜出其风格。这自然是作为奥地利音乐传统继承者的拿手好戏,奥地利有很多乡村,那儿的民间音乐一直都是作曲家们的灵感源泉。这套组曲分为十一首小曲,每首都有其节奏标志,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长,一气呵成地听完甚觉舒畅。在这些小曲当中,有灵动的节奏、欢沁的情感,时而可爱,时而温馨,时而又调皮,这么动人的小品集,能不成为钢琴音乐会上的宠儿吗?

策姆林斯基的钢琴小品《专辑页》与《素描》是两首充满澎湃情感的作品。《专辑页》的开头就有一种拉赫玛尼诺夫式的感觉,基调是暗涩的,但背后却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在引导着,滚动着。这是一首让人静心深思的作品,随着节奏的起伏,心情仿佛一直被其牵引,最后在一个希望的音符上结束,很好地体现了策姆林斯基的浪漫主义风格。《素描》在调皮的开头之后,伴来深情的叙述,再到一个玩笑式的结尾。

策姆林斯基在对理查德·德梅尔诗作有所感悟之后创作的四首幻想曲也是佳作,完全对得住“幻想”二字。这里有前辈舒曼、肖邦等人的风范,如果看了分曲标题,更会有种叙述故事的感觉。用言语去描绘音乐是很困惑的,而用音乐去描绘文字,却能一针见血,把字里行间的真实想法、真实情感展露无遗。

作曲家的《一丝光线》是用音乐描绘事物的代表作。刚开始的音符似乎表现了光影的难以捕捉,节奏上的自由飘忽也增强了这种感觉。而本片所选用的是没有经过剪辑的原谱版本,篇幅比通行版本长了近一半。音响和光线一样,是一种能被强烈感受到其存在却又无法掌控的介质,听着这首曲子,脑子里便有一种光影幻离的情景出现,加之策姆林斯基非常擅长的抒情旋律,为这首看似抽象的作品增色不少。

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我们有数目种类繁多的作品以供欣赏,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等待我们去发掘。我最欣赏Naxos公司的一点就是其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发掘了许多无人问津的作品,大大充实了我们欣赏的库存。

4.康定信 篇四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阅读这封求职信。

我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0年应届毕业生,我来自山东梁山县。在此临近毕业之际,我希望能得到贵单位的赏识与栽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向贵单位自荐。

自2007年入校以来,我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取得了助理营销经理资格认证证书、机动车驾驶证C照。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积极参加学校素质拓展活动,获得了即兴演讲三等奖。在大二实习期间,我在兴业银行推销信用卡。通过这次实习,我积累了一定的销售经验,更知道了做销售需要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寒暑假,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工作将起重要作用。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祝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5.巴托斯・博萨斯基 篇五

目录资料简介履历资料

曾效力俱乐部: 1995-1998 利科波兹南队 1998- 亚米卡隆基队 2002- 利科波兹南队 2004- 纽伦堡队 首次国际比赛出场: Faroe Islands v. Poland

简介

达米安・格拉夫斯基 (Damian Gorawski) 因心脏问题被迫退出了国际足联德国世界杯,巴托斯・博萨斯基 (Bartosz Bosacki ) 有幸取而代之,搭上了波兰队前往德国的末班车。 博萨斯基最早效力于家乡的.波兹南SKS13 队,后来转会到了波兹南莱切队,并于 1995 年 4 月首次在波兰顶级联赛中登场亮相。1998 年,博萨斯基转投了阿米卡沃伦基队并随队赢得了两届波兰杯,20他回到了波兹南莱切队。 2004/05 赛季,博萨斯基与德甲纽伦堡队签约,但是受伤病困扰的他仅仅代表球队出场 13 次。2006 年 1 月,他结束了与纽伦堡队的合同,返回了家乡波兹南。 在 2002 年 2 月对阵法罗群岛队的比赛中,博萨斯基首次穿上了波兰队的战袍

履历

6.兔斯基经典语录 篇六

1.距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越来越远。

2.真的悲伤是不能以天来计算的,而是浸透在每时每刻里的。

3.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

4.如果没有人来帮你,那就去帮助别人。

5.对我不好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对你不好是我的事,与你无关。

6.100后,人类的手指会进化得只剩下两个。

7.任何形式的索取都会有偿还的那一天。

8.永远不要期望什么,因为你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9.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出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

10.单身就是一个人在食堂吃馄饨。

11.嫉妒是一把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12.相依为命就是当另外一个人突然不在了,除了巨大的悲伤还会迎来更巨大的恐惧。

13.最大的空虚莫过于在终点前回首自己过的路是一片空白。

14.学校的职能是:你想干嘛就不让你干嘛。

7.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篇七

能够准确地挖掘出主调钢琴作品中隐含的复调因素, 找出不同声部中隐含的旋律, 有助于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主调钢琴作品时把握乐曲的多声性与多声部之间的呼应感, 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必要的理论素养。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大都以管弦乐为主, 其交响化的写作方式也影响到他在创作主调钢琴音乐作品中对声部的安排方式。在他的主调钢琴音乐作品中, 不再是以只有旋律加伴奏的声部安排构成主调音乐, 而是大量使用复调手法隐含于主调钢琴作品中, 使每一层声部与主旋律遥相呼应, 使乐曲具有丰富的层次感。这就要求演奏者应以多声部的复调音乐思维来演奏主调音乐, 通过采用不同力度、不同音色以及不同的触键方式表现乐曲的交响性与层次感。

我们以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为例, 来学习如何应用复调思维演奏主调钢琴作品。

一、分析作品中的多声部层次, 找出隐含在主调音乐写作中的复调因素。

谱例1:

以上谱例为《四季》中的一月《壁炉旁》的前四小节, 为复三部曲式结构首部中的第一乐句。若以简单化的主调音乐构成方式读谱, 其表现为高声部的主旋律与柱式四部和声为伴奏织体的钢琴曲, 在力度安排上以突出旋律、弱化伴奏的演奏方式往往成为学习者在学习钢琴作品时进入对主调钢琴作品肤浅了解的误区。这样的分析与演奏方式, 不仅会简化钢琴作品的演奏难度, 更重要的是难以表现出柴科夫斯基复调化的声部安排与内心跌宕起伏的情感, 也就不能准确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思想。

从此曲旋律的横向发展来看, 主旋律在高声部为级进上行, 在前两小节形成了拱形结构, 与此同时低声部与之呼应做级进下行, 中声部与次中声部为平稳进行, 使此乐句即平稳又富有张力。若把该曲看作弦乐四重奏的钢琴缩谱, 第一小提琴演奏上行的主旋律, 大提琴演奏级进下行的低音声部, 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做内声部的填充, 这样会更容易体会到作曲家用复调手法安排声部的层次感。

以下分别为第一乐句四个声部的分谱谱例:

谱例2

高声部:

中声部:

次中声部:

低声部:

通过以上四个谱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柴科夫斯基应用复调手法对不同声部旋律化的安排。因此, 在演奏此乐曲首部时, 以双手前臂的力量以相同的力度“p”分别演奏两个外声部, 以指掌关节的力量以弱于外声部一个力度“p p”完成两个内声部, 并以各自旋律的清晰线条以及四声部之间的互相呼应为要素完成乐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中也体现了多声部的呼应感。两小节的引子之后, 作品在次中声部分别两次以不同音域, 不同力度对主旋律进行了呼应。低声部的旋律线条为每小节第一拍的重音位置与第四拍的弱拍位置, 高声部旋律线条巧妙设计成拱形行, 增强了作品的多声感, 中声部在小节的连接处加厚了声部, 增强了小节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挖掘出每一层声部所隐藏的复调因素与该声部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因此, 在演奏主调钢琴作品时使用复调思维来分析作品, 成为我们学习演奏钢琴作品之前必要的理论准备。

二、分析作品中的力度标记, 找出隐含在每一个声部中的力度层次。

音乐作品中的力度标记是作曲家音乐创作表达情感与创作思维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在有明确标注力度标记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严格按照作品所标记的力度记号来完成对强弱的处理, 然而这只是演奏音乐作品的基本要求。有两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在标有力度标记的作品中, 对于纵向各声部强弱的分层处理和对于没有明确标注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要分析挖掘作品中以非力度记号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度强弱层次。

首先, 我们以六月《船歌》为例, 学习了解对于有明确标注力度标记的作品, 使用复调思维对各声部的强弱进行分层处理。

我们可以看到该作品第一乐句标有演奏力度为“p”, 伴奏织体的平稳进行暗示我们要保持原有力度做平稳地声部演奏, 表现了波光粼粼的河水。主题的出现仿佛一只小船由远而近, “m p”。低声部作为伴奏织体, 为突出高声部的旋律仍然需保持演奏力度“p”, 次中声部作为声部的填充, 其力度应从“p”降至“p p”。这样对力度的分层处理使作品形成了三个层次, 每个声部更加清晰明了, 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在第四小节第四拍处中声部的加入使声部加厚, 因此此处的力度比之前要略强一些。第五小节次中声部应用复调支声手法对高声部旋律的呼应暗示我们此处旋律在次中声部, 因此在这里次中声部的力度应该加强, 第六小节次中声部低八度对高声部旋律的呼应使在第五小节后两拍回到高声部的旋律再一次回到了次中声部, 两小节的强弱力度应该是高声部与次中声部相互呼应、跌宕起伏, 整体为渐弱——渐强——渐弱。由此, 对于应用复调手法创作的主调音乐, 即使已经标注了明确力度记号, 我们也不能简单化的按照力度记号演奏致使作品声部混乱且索然无味, 而应根据声部安排的需要来合理安排不同声部的演奏力度, 使作品更具有多声性与层次感。

在大多数音乐作品中都会有明确的力度标记, 这将大大方便于演奏者学习演奏音乐作品。若是没有力度标记的钢琴音乐作品, 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地挖掘出作品中以非力度记号方式所表现别出来的力度强弱层次呢?

在没有明确的力度记号的音乐作品中, 决定演奏力度层次的因素有声部层数、声部走向以及和声的色彩等。首先, 声部层数决定力度层次, 同时声部层数的变化, 也要伴随着力度变化。以柴科夫斯基的一月《壁炉旁》为例, 旋律以单声部的形式出现时, 演奏力度需较弱, 声部加厚于小节弱拍使力度增强, 打破了节拍的强弱规律。之后声部层的逐渐加厚, 力度也应相应加强, 在第一乐句这个拱形结构的顶点处声部层达到最厚, 因此这里也应是该乐句最强的力度安排之处, 随后声部层逐渐减少, 力度也随之减弱, 因此第一乐句的力度变化应该是渐强——渐弱。对照一月《壁炉旁》第一乐句的力度标记, 与我们以声部层变化引导的力度变化其规律是一致的。

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中记载着声部的走向对音乐作品力度的影响, 即两个反向的声部做紧缩式的进行会使音乐作品的力度渐弱;两声部做开放式的进行会使音乐作品的力度增强。在柴科夫斯基一月《壁炉边》第一乐句中, 高声部与低声部做开放式的反向声部进行至拱形结构的顶点, 这一阶段音乐作品的力度变化为渐强, 之后两声部做紧缩式的声部进行, 音乐作品的力度变化为渐弱。对照该作品的力度标记, 与斯波索宾的声部走向影响力度强弱的理论完全吻合。

在柴科夫斯基一月《壁炉边》第三小节中出现了乐句拱形结构的最高点, 也就是形成了该乐句的小高潮, 此处不仅声部层最多, 声部走向最宽, 同时也是和声配置最不稳定的地方。作者应用了不稳定的重属导七和弦向二级六和弦的离调, 使作者的情感在这一乐句达到了最高点, 不稳定的和弦也增强了听者迫切解决到协和和弦的期待感, 因此可以看出和声的色彩与音乐作品的演奏力度有一定的联系。

三、主调钢琴作品中不同声部应以不同的触键方式和不同的音色处理方式演奏。

在我们学习了解了主调钢琴作品中应用复调思维能够使不同声部的结构具有各种力度层次关系后, 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声部安排来应用不同的触键方式与音色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的引子是由强拍的低声部和弱拍的次中声部构成, 因此低声部的重音应突出, 小拇指扎实稳健的触键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使低声部的旋律沉稳而优美;次中声部作为两外声部的填充应以比低声部略弱一些的力度来安排, 因此在演奏次中声部时需要手指有很好的控制力来驾驭次中声部的力度, 避免声部间嘈杂。当次中声部与高声部做旋律的呼应时务必要使用复调化的演奏方式使次中声部的旋律突出, 此时需要加大演奏力度, 与之前起填充作用的次中声部在横向进行上形成对比, 在纵向进行中与高声部形成呼应, 体现声部的层次感。在此曲中, 中声部起加厚声部的作用, 因此对于中声部的触键可以根据力度标记做详细的处理。最为重要的是起主导地位的高声部也就是旋律声部的触键方式, 由于其在主调音乐作品中必然是突出的因素, 因此旋律声部的触键也要比其他声部更为慎重, 主题的弱起动机, 演奏者演奏力度为弱, 仿佛一只小船轻轻地划生怕打破这碧波粼粼的湖面的平静。因此这里的触键方法应贴着键盘。随着旋律声部的上行, 演奏者触键的深度也应随之加大。不同的声部应用不同的触键方式, 才能形成富有层次感的音色表现力。

因此, 在钢琴学习与钢琴演奏中, 仔细分析挖掘主调音乐作品中复调化的声部安排与所在音乐作品中各声部层所起的作用, 以及应用复调演奏手法对各声部层力度的变化进行分层处理, 将有利于我们将主调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的更完整, 更具有层次感, 更能准确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与情感。

摘要:在钢琴音乐创作历史上特别是巴洛克时期以后, 主调音乐的写作方式占据了音乐创作的主导地位。主调音乐以旋律为主导, 以音型化的和声为伴奏的表现方式往往会使演奏者简单化的处理作品, 然而主调钢琴作品中隐含复调化写作技巧成为许多作曲家主调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写作特点。因此, 分析、研究主调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复调化因素成为正确演奏钢琴作品的基础, 在演奏主调钢琴作品时, 挖掘其复调因素, 找出各声部中隐藏的旋律并且准确把握各声部的演奏力度、触键方式以及对各声部音色的处理, 成为演奏者在演奏主调钢琴作品时因注意的重点要素。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声部,力度,触键,音色

参考文献

《和声学》斯波索宾 译:陈敏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复调音乐》 段平泰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

《赋格曲写作》 陈铭志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年

8.从马列维奇到康定斯基 篇八

此次展览展出的82幅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拼贴画、水彩画和素描作品;与此同时,展览还展出了58份宣言、艺术家撰写的书籍,以及构成主义早期的展览画册和诗集等。展览中创作于1909年至1940年之间的作品记录了20世纪欧洲先锋艺术的各个侧面。本次展览汇集了瓦西里·康定斯基,卡西米尔·马列维奇,亚历山大·罗德琴柯,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拉斯洛·莫霍伊-纳吉,奥托·弗隆德里希及其他经历了先锋运动复杂过程的艺术家的大量作品。其结果是不僅创造了一种形式简洁、几何线条洗炼的新视觉语言,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

早在1910年至1920之间,欧洲便出现了基于立体主义和未来派经验的绘画观,包括卡西米尔·马列维奇的《黑色方格》的神秘,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的反雕塑对物理空间的扩展和亚历山大·罗德琴柯有关单色画的实用概念来作为绘画的逻辑结束的思考。

俄罗斯的构成主义传播到西欧,尤其是匈牙利和德国,以及美国。其他俄罗斯艺术家,如瓦西里·康定斯基(与安托万·佩夫斯纳一样,瓦西里·康定斯基同样也是先在包豪斯任教,后来到了巴黎),埃尔·利西斯基,安托万·佩夫斯纳,柳博芙·波波娃,亚历山德拉·埃科斯特和伊万·普尼等人也形成了先锋形象,俄罗斯艺术家们对促进先锋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使构成主义传播到西欧。

拉斯洛·莫霍伊-纳吉是匈牙利构成主义的代言人,曾在包豪斯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移民美国。埃尔·利西斯基1920年代后期来到柏林,成为德国构成主义的领军人物。在其他德国艺术中心,奥托·弗隆德里希,沃尔特·德克塞尔,埃里希·布赫兹和鲁道夫·延斯等人接受了构成主义思想并就此展开讨论。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欧洲构成主义的各个方面。对这些艺术思想而言,色彩被视为积极的力量与能源,图像结构延伸到第三维,空间、光线和运动均是容易被观众所理解的绘画元素。

9.兔斯基经典人生语录 篇九

2. 世上没有烦恼,顾虑的事多了,也便有了烦恼。

3. 不要想着自己曾给人恩惠,因为除了你没有人会记得。

4. 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的。

5. 遗忘是对背叛最大的责罚。

6. 即使自己对自己好,也会觉得感动。

7. 先做自己再爱别人。

8. 折扣商品如鸡肋,其实并不少什么,但不买又缺点什么。

9. 有时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10. 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

11. 据说每个人一生中都能遇到两万个与自己相配得人,我的那两万人又在哪里。

12. 人生是由每一天组成的,过好每天,就是过好一生。

13. 没有期望,才能做到不失望。

14. 我是兔子,你是鸟,这就是我只能呆在地上的原因。

10.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篇十

关键词:《论艺术的精神》 三大理论 绘画 音乐

被世界公认为“现代绘画的启示录”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论艺术的精神》从“内在需要”理论出发,通过“金字塔”理论、“内在需要”理论和“通感”理论描述了艺术的精神实质,探索了绘画与音乐的联系,从艺术的抽象性上为现代艺术的创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论艺术的精神》首先提到的理论是“金字塔”理论,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就像一个如同金字塔般的三角形,金字塔的底和顶分别占据着艺术的两个对立面,即客观现实和内在精神。金字塔的底端是大众普遍能够认知的客观实在,它代表具象艺术。金字塔顶端代表精神实质,它是艺术家的心声,是抽象艺术的根源。康定斯基认为,艺术的实质在于精神,艺术家只有真切的感受到金字塔顶端所含有的内在精神,才能够创作出更感人的作品。康定斯基又说金字塔的顶角如同音乐,因为音乐的实质也是通过震颤心灵的音锤表现出来的。正如他说“色彩宛如琴健,眼睛好比音锤,心灵有如绷着许多根弦的娜琴。艺术家是弹琴的手,只要接触一个个琴健,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

他还把颜色比作音符,他认为各种色彩的碰撞与结合就是旋律,有时甚至如同交响乐般震人心魄。

内在需要理论是《论艺术的精神》的理论基础,它承接了“金字塔”理论,更进一步说明了精神实质的表达是通过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而传达出来的。首先,内在需要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冲动,是驱使艺术家有激情的创作的内在动力,即“表现‘客观’的不可抑制的愿望就是被称为‘内在需要’的那种冲动,这一冲动是驱使艺术家前进的杠杆或弹簧”。其次,抽象绘画的本源是“内在需要”,由于没有具象的实物可以依据,抽象绘画的形式和色彩要能够打动人心而不跑偏成为乱涂乱写,就必须探索内在的精神实质,因为“一个对象的选择(即形式的各种成分之一)必须取决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反响,而这一对象的选择也得从内在需要的原则出发”。

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是康定斯基于1910年创作的。画面上没有具象的轮廓,只有不同大小的点,不同力度和方向的线,以及在点线中穿插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刚柔如同一种散文似的节拍。不同冷暖的颜色在这种节拍下如同高低不同的音符,时而蜿蜒迂回,颤抖不止。这幅画可以说是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的起点,画面中的节奏还较为单一,旋律也没有和声,更多的是单音的演奏。而他的另一幅作品《构图第七号》就有了明显的不同,气势明显宏大了,画面的结构也较之以前复杂得多。它被很多人称之为“音乐的狂想曲”。暗褐色的背景如同深沉的基调,伴随着其他音的起伏,呈现出不同的感情。画面无数色彩重叠与变化,犹如一个复杂的和声,时而让人紧张,时而让人放松。画面的构图初看觉得异常迷乱,但迷乱过后给人的是一种躁动,似乎是想揭开某种谜底的躁动,让人不安,而后又异常清晰,似乎看到了色彩斑斓的梦幻,也如同紧张的和声过后优雅的旋律。特别是画面偏中部的位置黑色的点和线勾出的轮廓像装饰音一般为整个画面的混沌增加了点睛的一笔。康定斯基在总结造型艺术时说:“伟大的造型艺术作品是交响乐曲,其中旋律的因素‘具有一种稀少的和附属的作用’,主要的因素是‘各个部分的平衡和系统的安排’。”康定斯基的作品就如同交响乐一般,复杂迷乱的构图达到的是一种整体的效果,这种整体是通过内在的冲突与矛盾形成的。

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般说精神是与肉体紧紧联结的,所以,一种强烈精神感受通过联想引发另外一种联想相适应的感觉就是可能的了。”这就是康定斯基的第三大理论——通感理论。通感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看到酸的东西,就会流口水。通感就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用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即感觉互为转移。音乐与绘画之间可以通过通感来建立连接就是在自然不过了。绘画可以像音乐一般动听,音乐也可以像绘画一般滋润人的眼睛。通感是我们理解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审美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感受艺术,只是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因为艺术的本质源自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艺术家无论通过何種方式去创作艺术,它的喜怒哀乐、他作品中的情感总会通过一种感觉传达给观者。贝多芬双耳失聪,仍然能创作举世闻名的名作,让后人感受到他的心灵,他的内在需要。康定斯基也同样认为绘画可以传达有声的感觉,可以像交响乐一般震慑人的心扉。

总之,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与音乐的本质都来源于“内在需要”,内在需要时而使人兴奋时而使人伤感,这种精神才是艺术家创作的源动力。音乐与绘画具有同构性,它们更能产生一种色听联觉,并相互融合得到一种创造性的新感觉,它们都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外在表达。

参考文献:

[1][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腾守尧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薛华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1.康定斯基绘画成因探析 篇十一

康定斯基是一位国际性人物, 他不仅在他的出生地俄国进行绘画创作, 后来还在德国和法国继续他的艺术生涯。他1886年生于莫斯科, 早年在莫斯科学过法律和经济, 他对巴黎的访问和印象派在莫斯科展览, 唤起了他绘画兴趣, 三十岁时, 为了学画, 他放弃了法律教授的职位, 来到德国慕尼里, 之后在1911年创建了“青骑士”画社, 随后在1912年他发表了《论艺术的精神》。他的绘画作品和理论构建在这一时期已基本成型。

一、康定斯基的理论体系

康定斯基发展到成熟的境地, 这中间, 他的绘画自然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而他的思想绘画体系, 也在逐步的完善他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早年他的思想的条理化, 之后再进入包豪斯学院后, 他的思想收格罗佩斯, 克利, 伊顿等人影响, 更加成熟, 理性。纵观康定斯基的思想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试图建立一套理智, 科学的绘画理论体系, 在理性科学的这一方面, 由于康定斯基早年的法律, 经济知识背景, 促使他在进入绘画领域后很快在《艺术的精神》中试图建立起绘画艺术的“法律”, 他的思考较多地集中在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上, 他试图通过排除物体和人物, 淡化物质形式和根据其情绪状态而即兴创作, 康定斯基使其绘画进入非客观艺术的前沿, 从而为20世纪40——50年代绘画艺术从自然界“解放”出来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筑起舞台。另一方面受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 而形成的内在精神, 甚至近乎宗教的精神内在。

如果说, 科学物质主义的主要在于其测度和量化的能力, 那么,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要义, 则在于排斥测度和量化。对康定斯基而言, 艺术作品本身须的完全超越科学化的操控和分析, 显示出深不可测的特性。艺术作品的外在表明, 当然是可以测量的, 但艺术作品自身须得显示出不可测量的精神氛围。原始时期, 人们对那些深不可测, 遥不可及, 蔚为壮观的事物心怀畏惧, 所以, 他们的艺术往往集中力量去刻画可测的对象, 并试图传达出把握世界的自信。康定斯基的即兴艺术理念, 则反其道而行之, 刻意要营造高不可测的内涵,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深入教堂, 寻找奥妙的精神气氛的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 康定斯基可以说回到了艺术发展的原点, 只不过原始艺术中宗教占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人类透过艺术表达了卑微的自我意识, 而康定斯基在这时期通过艺术形式主动探索自我意识当中最朦胧, 但又最伟大的自我意识。通过他的作品的不断发展, 他将他的精神意志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和运动感借用音乐般的节奏感通过一定的原理将其表现, 或者说投射出来。

二、康定斯基的作品解读

在巴黎, 他的绘画具有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的风格。他又在慕尼黑参与组建“蓝骑士”社。他在“蓝骑士”社时期的作品《即兴第30号》表明, 纯粹以线条, 色彩和抽象正式结构成一幅绘画的可能性。对于该画, 这位艺术家说, 他与1913听到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谣传时, 他在一种“下意识的强烈的紧张状态下”画了这副画。画中右下角右两门课大炮是爆炸的象征性形式。康定斯基在该画的评论中还说。他的内容是“在画中形式和色彩组合的启示下观赏者对于绘画”。观赏者对绘画的理解可能同时艺术家在创作式的意图是一致的, 但也可能同艺术家的意图大相径庭。这种情感进入创作过程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移情作用。康定斯基在某些更为率性的场合, 把这幅画叫做《关于战争主题的即兴之作》。通过仔细观察。那些纷乱的线条, 对比的色彩, 对比的色彩和朦胧的轮廓在画面右下角形成两门大炮, 大炮吐出云状的烟雾中间可能是一些高耸的建筑物。这一切现象同创作该画的1913年到处传布着战争谣传的情况符合。康定斯基是一个通神论者和神秘主义者。他认为, 绘画构图应该接近于纯音乐的抽象性, 绘画艺术应该创作自身的形式, 不涉及任何自然之物。因此, 他的绘画往往是以“构图”或“即兴”为题, 根据不同的画, 或是精心描绘, 或是凭借直觉草拟而定。

三、康定斯基的色彩的内在体验

康定斯基对颜色的使用自然用到色彩, 不过对他而言, 色彩的内在体验须要有不可测的特性, 色彩须要超越其自身的外在环境, 摆脱掌控, 真正显现出其非物质特性。我们知道, 色彩是空间的一部分, 通过冷暖关系可以造空间感, 不过, 因为色彩只对视觉感官其作用, 与触觉无关, 所以, 色彩往往能显得广无边际界且不可捉摸。西方科学唯物主义的基础, 是将时间与空间加以分割, 使之成为可测量的模块单元, 各成一体。而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 其精神效果的目的, 却是要呈现不加分割的色彩本性。在他笔下, 色彩显得即物空间性也无时间性, 成为非客观的色彩。这一点上, 康定斯基与莫奈这样的客观色彩印象派画家截然不同。康定斯基并不执着于表现肉眼看到的表象和色彩, 他的用色并不拘于对象之中, 而是似乎总浮在对象之中。如此, 色彩看起来就有了无定形的的主观姿态, 独立存在于不可测的透视框架之外。

他认为某种色彩的色值会因为形式的因素得打强化或者弱化。一般说来, 尖锐的颜色适合尖突的形状, 例如黄色配三角形, 而柔和的颜色则适合圆滑的的形状。例如蓝色配圆形。但切记, 形式和色彩的不协调组合未必就一定达到不协调, 通过一定的调整, 这种组合也可能呈现出新鲜的和谐感。这种理论或多或少受到在慕尼黑包豪斯学院时期伊顿的色立体的影响, 建立起较为科学的色彩观念。

他还提出红橙黄绿紫蓝六种颜色, 连成色环, 其中包含三组对立色, 色环犹如一条环形彩蛇, 要去吞咬自己的尾巴。在左右两端, 则潜藏着无边的黑白静默, 生的静默和死的静默。这种色彩认识很容易就使人联想起印度的宗教中神秘的蛇神。由此看来康定斯基的色彩观念中也受到了很多神秘主义的影响。

科学物质主义的空间理念, 强调的测度, 秩序, 精确等原则, 在艺术里它充分体现在传统西方绘画的理性透视结构上。康定斯基对所有这些的背离, 从一个角度看, 似乎是一种完全非现实非理性的精神状态, 把现实达成天然的精神和谐, 达成内在的关键, 是通过物化测定, 人为计算的关联。现实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人眼前, 他可以以清晰的, 可控的, 有区别的方式呈现。康定斯基通过他极大的天才把近乎于宗教的内在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法则投射、反映出来。

摘要: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最影响的艺术家, 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地标”式的艺术家, 本文将通过对此“地标”进行三方面解读, 通过他的作品成因分析和绘画理论的解析, 指导其作品如何落实其理论思想, 从而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把握, 也对在自身艺术创作有一些启迪。

关键词:康定斯基,理性,精神性

参考文献

[1]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余敏玲译)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2]裔萼.康定斯基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12.康定寻梦散文 篇十二

夜里9点,康定城终于到了,汽车一头撞进的竟然是一个灯火辉煌的世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商店、饭馆、歌舞厅……个个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同车的人说,这康定城,人气还挺旺的嘛!这哪里是我记忆中那个行人稀少,黑灯瞎火的康定城的东关啊!

再往前走,看到折多河了,依然是那样湍急的流水,依然是那种不息的轰鸣。还有河上的那几座桥,似乎都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上,却全然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跳下车来,站在了康定的土地上,不由得有点恍惚……

别人到康定,也许是来见识《康定情歌》的故乡的,是来欣赏高原的太阳和蓝天的,是来了解康巴地区的风土人情的,而我,却是来寻找旧梦的。曾经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把生命中极其宝贵的一段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对于我来说,康定是和“老家”同等重要的地方。40年前离开了它,这是第一次归来。

因为停留的时间很短,我每天都是凌晨五点多就起床,到处去转悠;子夜时分,还在折多河畔流连。我跑遍了整个康定城,找到了我和弟妹们上过的州幼儿园、西大街小学(现在叫康定藏族小学),去了我们家住了好多年的子耳坡,重逢了水井子、安觉寺、跑马山、二道桥……走到哪里,有关那个地方的记忆就会浮上心头,就希望能看见曾经熟悉的景物。然而,一切都变了,河堤是新的,街道是新的,建筑是新的,整个城都是新的,康定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简朴、安静的小城了。旧梦无处寻觅,失落和惆怅一次次弥漫心头……

终于,我找到了一处熟悉的地方。在从建设路去子耳坡的路上,有一段陈旧的石墙,厚厚的石墙中镶嵌着一道门。门扇下面的角已经破损得很厉害了,成了一个窟窿。当年,这门里的人家有一条藏狗,只要有人经过,它就会凶猛地叫上一阵。我们每次走到这里都会觉得很恐惧,害怕惊动它。总是极其小心地,几乎是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走过那道门,然后撒腿就跑……我扒在门缝上往里瞧,想看里面有没有人,心里还提防着,担心当年那条狗的后代会不会叫起来。

后来,我又发现将军桥对面甘孜州公路局那栋现代化的六层大楼前,有十几间老房子,是那种两层的木结构房屋,高高矮矮,歪歪斜斜,由于年深日久,无论是盖瓦的房顶,还是木头的墙壁,已经全都变成黑色的了。可是,这一排陈年老屋的底层,还无一例外的都是做生意的铺面,有饭馆,有鞋店,有杂货店,有酱园铺……每一间铺子都有色彩艳丽的招牌,还都装修了一下,瓷砖、玻璃门、日光灯,尽量地想显得光鲜一点。远远望去,这排房子上半截是黑黢黢的,破破烂烂的,下半截却是新崭崭的,五颜六色的,就像一个已经老态龙钟,干瘪得不成样子了的人,裸露着黑瘦的身子,却穿着极其时髦的`,鲜艳夺目的裤子和鞋袜,显得有点滑稽,和周围的环境极不和谐。

看到这样的“遗迹”,我觉得自己的“失落”有点可笑。是的,这里是我们的梦中故乡,是我们童年记忆的寄托,可是不能为了这个,就希望它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吧?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如果康定真的没有变化,恐怕我又会觉得很伤心了。

放下失落和惆怅,我重新打量眼前的一切。

如今的康定城,除了与穿城而过的折多河平行的几条不很宽的街道,似乎所有能修房子的地方都没空着,而且,楼房之间的空隙都尽可能地小。有一条小巷子拐角的地方,有个四栋房子的交界处,可谓参差错落,一点儿空间都没有浪费。这些挤挤挨挨、层层叠叠的楼群给人一个感觉,就像前面的拼命地往前伸,后面的也使劲地往前挤,到最后的那一排,可以说是一屁股坐在了山坡上。还有,包括州级机关在内的所有单位的门都不大,尽量少占地方,而且所有的单位都没有围墙,公安局的一左一右分别是小吃店和洗染店,州委大门的两边也都是商店。如果从跑马山的缆车里俯瞰,三山怀抱的康定城本身也像一条河,一条由建筑物构成的河。康定就这样拥有了一项全国之最――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了近6万人。城区地皮的价钱已经是每亩两百多万了。

傍晚时分,是康定城最拥挤最热闹的时候。街头林立的招牌吸引着人们的眼睛,“美特斯-邦威精品店”、“柒牌男装”、“仙妮蕾德国际机构授权经销单位”、“碧斯美容中心”、“红旗商场康定分场”……一家精品店门口写着这样的句子:“轻轻的你走进前卫悄悄的我带来时尚”。上桥(城里的三座桥之一,其他两座是中桥和下桥)桥头边上的那一长溜儿卖麻辣烫、串串香的摊摊,新疆人烤羊肉串的炉子前,人头攒动,生意红火。“康定剧场”门前的“情歌广场”上,唱歌跳舞的多达几百人,场面颇为壮观。人们依着河边的栏杆小憩,顺着河堤悠闲地漫步,感觉中这不是一个城,就只是一个温馨的居住小区,一个没有边的大院子。

康定人在辽阔的康巴大地上,造就了一处喧腾和繁华的闹市,而折多河那不息的涛声,是这高原闹市永远的背景音乐。外面的世界和精彩在这里重现,传统的格调和现代气息在这里交融,这“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所拥有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到这里来。作为康定人,应该为它的今天感到骄傲。

上一篇:《声音的变化》教案下一篇:阳光签名句子简短的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