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之光的偏振教案设计

2024-10-22

大学物理之光的偏振教案设计(精选6篇)

1.大学物理之光的偏振教案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有偏振现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从光的偏振现象知道光是横波。

3.了解日常见到的光多数是偏振光,了解偏振光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学习重点】

光的偏振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知识要点】

1.偏振现象

我们这里用的太阳光源包含了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这种光就只能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这种光叫做偏振光。横波只沿着某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h3Rx6SXKPE

2.偏振片

3.偏振现象的应用

<1)偏振滤光片

<2)车灯玻璃和挡风玻璃

<3)偏光眼镜<观看立体电影)

<4)拍摄水面景物

<5)液晶显示

【典型例题】

例题1.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致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一种现象h3Rx6SXKPE

A.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弱到零

B.透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减弱到非零的最小值

C.透过的光强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

D.透过的光强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

解读: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垂直时,没有光通过;二者的偏振方向平行时,光强度达到最大.当其中一个偏振片转动180°的过程中,两偏振片的方向由垂直到平行再到垂直,所以通过的光强先增强,又减小到零.h3Rx6SXKPE

答案:A

例题2.夜间行车时,对面来车的车灯的强光刺眼会使司机看不清路况,因此两车交会前要交替灭灯,同时减速,这样很不方便。科学家设想,把每辆车前大灯罩玻璃换成偏振片,把车前挡风玻璃也设计一块偏振片,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且都与水平面成45°角,如图所示,当夜晚行车时,就能避免对方灯光刺眼,且司机对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感觉和不加偏振片相同。试述其原理。h3Rx6SXKPE

EMBED CorelDraw.Graphic.8

答案:相向运动的车偏振片透振方向互相垂直,彼此的挡风玻璃上的偏振片使对方车灯的偏振光不能通过,但能通过自己车灯的偏振光。h3Rx6SXKPE

【达标训练】

1.波可以分为纵波横波,在纵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在横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h3Rx6SXKPE

2.有些光,包含着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上沿___________方向振动的光,这些方向上的光的强度都___________,这样的光叫___________光。当这种光垂直透过某一线状狭缝后,光的振动方向只沿___________方向,这样的光叫___________光。h3Rx6SXKPE

3.下列哪些波能发生偏振现象 ( >

A.声波 B.绳波

C.横波 D.纵波

4.关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光就是白光

B.偏振光就是单色光

2.13.6 光的偏振教案 篇二

全新课标理念,集体智慧结晶

第六节 光的偏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有偏振现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从光的偏振现象知道光是横波。

3、了解日常见到的光多数是偏振光,了解偏振光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机械波的偏振实验和光的偏振实验掌握类比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光的偏振应用的学习,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外活动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观念和习惯。教学重点:

光的偏振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教学难点:

光振动与自然光和偏振光的联系。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使学生认清机械波中横波的偏振现象,再通过机械波与光波的类比,实现轻松过渡,形成概念明确规律,并在应用中深化知识的理解。教学用具:

柔软的长绳一根,带有狭缝的木板两块,细软的弹簧一根,电气石晶体薄片或人造偏振片两片,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横波和纵波的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机械波一节内容,举例说说什么是横波?什么是纵波?

学生: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抖动水平软绳时产生的波就是横波。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叫纵波,像水平悬挂的弹簧一端振动时形成的沿弹簧传播的波。衡阳县一中高二物理组

全新课标理念,集体智慧结晶

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具有波动性,那么光波究竟是横波还是纵波呢?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偏振现象,可以说明光是横波。

(二)新课教学

1、偏振现象

演示实验一:

介绍课本图13.6-1装置,教师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波传到狭缝时的情况,看波能否通过狭缝传到木板的另一侧。

现象:对绳上形成的横波,当狭缝与振动方向一致时,波不受阻碍,能通过狭缝,而当狭缝与振动方向垂直时,波被狭缝挡住,不能通过狭缝传到木板另一端,对弹簧上形成的纵波,无论狭缝怎样放置,弹簧上疏密相间的波均能顺利通过狭缝传播到木板另一侧。

教师补充:在绳上横波传播过程中,当狭缝既不与振动方向平行也不与振动方向垂直时,有部分振动能通过狭缝。横波的这种现象称为偏振现象,大家看到,纵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根据是否能发生偏振,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机械波是横波还是纵波。虽然这种方法对判断机械波并非必要,但我们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判断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演示实验二:

(教师介绍装置,强调起偏器P和检偏器Q的作用,演示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随着检偏器Q的转动屏上光照强度的变化)

教师:请大家看这个薄片,它在我们这个演示实验中的作用与前面的带有狭缝的木板类似,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称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透过偏振片,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

现象1:用一个起偏器观察自然光,偏振片是透明的,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P时,透射光强度不变。[投影]

提问:同学们能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吗? 学生:光是纵波。

教师: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呢? 学生:与前面纵波实验类比得到的。衡阳县一中高二物理组

全新课标理念,集体智慧结晶

教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假如波是横波而且沿各个方向都有振动的情况呢?(学生默然,教师继续演示)

现象2:加上检偏器Q,当Q的透振方向与P的透振方向一致时,透射光强度最大。[投影]

现象3:以光传播方向为轴旋转时,透射光强度减弱。当Q与P透振方向垂直时,屏上最暗,光强几乎为零。[投影]

教师:现在大家能判断光是横波还是纵波了吗? 学生:能,是横波。

教师:那现象1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这里用的太阳光源包含了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这种光就只能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这种光叫做偏振光。横波只沿着某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其实,除了从太阳、电灯这样一些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外,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请大家看课本图13.6-4,在这里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两者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光的偏振现象是一种常见现象,只是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察觉罢了。

2、偏振现象的应用

[投影]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1)偏振滤光片(2)车灯玻璃和挡风玻璃(3)偏光眼镜(观看立体电影)(4)拍摄水面景物(5)液晶显示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应用的原理,鼓励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查找偏振应用实例,条件许可还可教学生自制偏振片)。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学习了波的偏振现象。了解了自然光、偏振光的概念,并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还了解了偏振现象的一些应用。衡阳县一中高二物理组

全新课标理念,集体智慧结晶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3.班队活动课教案%3B友谊之光 篇三

四(7)中队“美德在校快乐歌”主题队课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潘英 指导教师:吴松英

一、活动名称:友谊之光

二、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舞蹈、快板、歌唱、游戏活动等。

三、活动要求:

1.通过“美德在校快乐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3.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四、指导老师:吴松英 潘英

五、主持人:班长

六、参加对象:全班同学

七、场地:多媒体教室

八、活动准备:

1.桌子排成圆圈。

2.电脑课件:录有集合曲、出旗曲、队歌、找朋友等歌曲的光盘,并配有相关的画面。

3.老师和班上一些同学一起根据本班实际编排有关友谊的方面的节目。

九、活动过程:

一、整队 1.整队汇报

(集合音乐响起)中队长:各小队集合。

小队长整队:立正,稍息,报数。向中队长报告:报告中队长,XX小队应到14人,实到14人。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四(7)中队应到59人,实到59人。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2.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奏乐,行队礼。

3中队长:礼毕,请全体队员高唱队歌(学生指挥)。

二、进行活动

女主持人:十月金秋,凉爽的秋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友谊之花开在我们的心中。男主持人:亲爱的小伙伴们﹗男女主持人(合):四(7)中队“友谊之光”中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1、集体舞《找朋友》 音乐响起

女主持人:找呀,找呀,找朋友。男主持人:找到一个好朋友。女主持人:敬个礼,握握手。男主持人:我们都是好朋友。

女主持人: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伴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可邀请老师、同学们,音乐放两三遍)

2、小品《踩脚》

主持人:(女)两只公鸡眼瞪大(男)伸长脖子来打架

(女)为争一粒小芝麻(男)斗成一对秃尾巴

(女)同学之间有摩擦(男)这时又该怎么办 女主持人:请看第一小队表演的小品:《踩脚》

学生解说: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学生解说:“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

演员换位,继续表演。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播放《咱们从小讲礼貌》)

男主持人: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支看问题,其实很多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3、舞蹈《花裙子飘起来》

女主持人:友谊的歌声唱起来,幸福的裙子飘起来,请欣赏第二小队带来的舞蹈《花裙子飘起来》

4、快板《同学之间》

男主持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女主持人:让我们用宽阔的胸怀对待同学,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请欣赏第三小队快板表演:同学之间。

同 学 之 间

女生:人人心中有不平,但又何必记心怀。女生:你善弹琴我善舞,你会作诗我能吟,有了矛盾不奇怪,要想办法去解开。你做前锋我守后,你栽树苗我浇水。男生:同学之间要谅解,千万不要不理采。男生:各有所长如八仙,各尽其能展才华。

平时互相多请教,虚心使人进步快。互助合作同成长,团队精神要发扬。男女生合:各有所长如八仙,各尽其能展才华。互助合作同成长,团队精神要发扬。

5、互相赞美

男主持人:各有所长如八仙,各尽其能展才华,说得多好。女主持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男主持人:学会欣赏、赞美别人也是一种美德。女主持人:下面请同学们进行互相赞美活动。

生1:XX同学,你优异的成绩真让我们羡慕,我们赞美你,能谈谈你的学习方法吗?(XX同学:谢谢你的夸奖,课后我们切磋切磋,共同进步吧﹗)

生2:XX同学,你的武术深藏不露,今天能否弄一手,让我们欣赏一番?(XX同学:好的。上台表演)

生3:XX同学,你处处为他人着想,有一颗金子的心,你真是我们班的活雷锋。(XX同学: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生4:XX同学,你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才艺也精湛,特别是笛子吹得太棒了,吹一曲吧﹗(XX同学:过奖了。)

6、“跛子指挥瞎子走路”游戏

女主持人:下面是第四小队表演有趣的游戏——“跛子指挥瞎子走路”。分三小队,每队四人分两组,先一个当瞎子,一个当跛子。由每组的瞎子背跛子,跛子指挥瞎子前进,走到那边绕凳子回来,然后再换下一组,最快轮完的一队获胜。

7、合唱《朋友》

男主持人:朋友,困难时互帮互助,恰如寒夜里的星光

女主持人:快乐时一起分享,彼此相亲相爱。让我们齐唱《友谊之花》(站在原位,先拍手,再手拉手,结束时举起手,喊友谊万岁、yes,喷花。)

8、辅导员总结

男主持人:我们是祖国的小雏鹰。女主持人:友谊之光在心中闪亮。男主持人: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女主持人: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人。

男女主持人;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女主持人:请辅导员老师讲话。辅导员总结

同学们,潘老师祝贺你们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谢谢同学们﹗

9、呼号

男主持人:全体起立,请辅导员老师带我们呼号。

辅导员: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至右耳边。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体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 退旗(奏乐,敬礼)

10、退旗

奏乐,行队礼,退旗

4.世界之光——深深的海洋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课题:世界之光

主要教学内容:

1、合唱队的类型、编制。

2、实践《深深的海洋》第一声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感受体验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合唱的`类型和编制。

2、能力目标:在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能尽量达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声部音乐作品的第一声部。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合唱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教学难点:独立完成二声部合唱的第一声部。

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

??? 1、教学播放音乐学生步入课堂

2、师生问候同学们好老师好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导入

???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的录音片断,请同学们用审美的耳朵仔细聆听,思考两首合唱作品都来自哪些国家?是独唱还是合唱?学生讨论后回答:吸引学生注意并产生兴趣

板书标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在感受体验来自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继续我们合唱艺术的学习。

三、新授

(一)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1、探究合唱的种类

(1)提问:人声的分类?

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童声、女声、男声

(2)、同声合唱: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混声合唱:女声、男声

(3)、同学们想想看,在合唱的种类里,我们这个班级组成的合唱团应当是什么类型?下面我们以混声合唱为例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编制

合唱的编制:声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组织单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4)、我们了解一下各种合唱类型的队列,同时我想请四位同学用肢体语言面向我(指挥)按相应的位置站好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5)、又可分为一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同声合唱多用)。

(二)音乐实践

1、歌唱前的基础练习:打呵欠、发声练习:yao、ma。

2、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今天我们就用混声合唱演唱一首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第一声部:

(1)、初听歌曲。

(2)、问: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视唱歌谱。

(4)、请一位同学朗诵歌词。

(5)、教唱歌曲,要求注意发声方法。跟录音学唱几遍。

(6)、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请几位同学演唱。

(7)、欣赏女声二重唱《深深的海洋》视频。

四、小结:

我们研究了合唱的类型和编制,并学习了二声部歌曲《深深的海洋》的第一声部,下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声部,希望同学们不仅能独唱,还要会与他人合作进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们一定会从中找到乐趣,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下课。

五、作业:回去预习学唱歌曲《深深的海洋》第二声部

六、板书设计:

世界之光——合唱艺术——深深的海洋

★ 四年级美术《设计文化衫》教学设计

★ 人教版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

★ 美术教学设计

★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表

★ 四年级教学设计

★ 世界海洋日作文

★ 世界海洋日 作文

★ 海洋世界作文450字

5.大学物理之光的偏振教案设计 篇五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目标】

1.应了解克隆技术中的伦理道德。

2.应理解本课的论证方法,提高自身的议论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严密论证。

2.品味本文语言表达的科学准确性。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驳论。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a.细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如:①克隆②伦理与伦理学③显性④排异⑤优生⑥意识形态⑦同性恋者⑧理化环境⑨辛普森(事件)⑩论说和论证⑾前提,推理。

b.在笔记本上列出文章需要论证的问题,包括正论证和反论证。如“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研究,这个理由是不会不合伦理的。”“提出克隆人会破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这个理理由不是根本性的。”

c.理清全文思路。想一想,课文的第一部分在全文是否必要?如果有必要,能否也为它加上一个小标题?

d.找出每一段落或每一部分内容的关键词语和精要句子。领会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意思,理请文章论证思路。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测试

检查关键字词的理解情况:

人 发育谱上的(人)心理、社会的人 原则上 实际上 克隆人也是人

手段、工具 目的 伦理 负面作用 正面作用

(二)导入示例

1997年,仅花费了75万美元的苏格兰的基因工程人员便制造出神奇的羔羊,这无疑将人类向基因技术的未来又推进了一步。然而,饱经忧患的人类在惊喜之余,不禁也对人类的未来多了一份担心。

邱仁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曾参与《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等重要国际伦理准则的制定。他对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的伦理争议深有研究,今天他将带领我们对干克隆技术研究中的这些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许能引导我们对未来几十年基因技术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作者简介

邱仁宗,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CMB项目研究负责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技术网络(WTN,总部在纽约)2002伦理学奖获奖人,国际单体型图ELCI委员会委员(2003),国际妇产科联合会生殖健康和妇女健康伦理委员会委员(2005)。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现任亚洲生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基因组研究中心(北方)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对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的伦理争议深有研究。

(四)学习文章

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圈下生字生词,并说说各部分的中心意思。

〖教学参考〗各部分的中心意思:

第一部分:“人”的定义。

第二部分:逐条反驳造成克隆人的理由。

第三部分:先列举一系列反对克隆人的理由,然后系统总结自己的观点。

第四部分:进一步强调克隆人在伦理学上不能做。

3.理清全文思路。想一想,课文的第一部分在全文是否必要?如果有必要,能否也为它加上一个小标题?

师生共同归纳,明确。

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多个具体推理、具体结论而最后得出的,即对论题进行细致分析,层层演进,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具体推理都涉及一个共同的大前提,即“克隆人也是人”。而“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特殊的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已在文章一开始的前头部分作了说明,因而作为已知判断成为后文各项推理的共同前提。有些具体推理,表面上看稍微复杂些。如优生问题,一直在谈该不该优生,该不该将国民分类,其实就是建立在“克隆人是人”这个前提上来谈的,只不过行文中没出现这个大前提。又如不可能获得爱因斯坦的复制品以及同性恋者的克隆不一定是同性恋者的问题,同样是在克隆人是人(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的人,因而社会环境不同,其特定人格就不一定相同)的前提下推出的。

因此课文的第一部分在全文是必要的。如若要加一个小标题,可以“克隆人也是人”为标题。

4.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a.理解“伦理”的概念。

〖教学参考〗这里的“伦理”,是有人权、人道、人伦的意思,人的权利,人的意志,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神圣不可侵犯。

b.文章标题是“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焦点是技术还是技术中的伦理道德?

〖教学参考〗文章的标题是“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说的克隆技术,但是焦点并不在技术,而是技术中的伦理道德,而伦理道德恰恰是心理、社会学范畴。

c.体会本段的论证推理。

〖教学参考〗本段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先从两个方面定义“人”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恰恰是反对克隆人的理论前提;接着进一步指出由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是不能复制的,因而,完整意义上的“人”是不能复制的。这样的推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因果逻辑顺理成章。

(五)合作探究——本文各项推理论证的共同前提是什么?

〖教学参考〗(此前提为: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具有特殊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前提”是逻辑中的概念,是逻辑推理中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推出某一结论可能涉及多个前提(多个已知判断)。比如关于克隆人是要孩子的问题,结论是在现实中不可行(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效果),推出这一结论就涉及三个前提:

1.成功率很低;

2.可能会产生许多畸形人,会造成对他们的伤害;

3.需要大量经费,这对贫困人口不公正。

其中第2前提还涉及一个大前提,即克隆人是人,这才谈得上伦理方面的伤害问题。当然,许多涉及多个前提的推理比上述例子简单,如对“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研究”的驳斥,涉及一个大前提:克隆人也是人,又涉及一个小前提:人应该受到尊重,不能强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此小前提文中作了省略),所以克隆人一样应受到尊重,不能强迫克隆人当受试者。本文中绝大多数的具体推理都属于这样较简单的只涉及两个前提的推理。

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多个具体推理、具体结论而最后得出的,即对论题进行细致分析,层层演进,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具体推理都涉及一个共同的大前提,即“克隆人也是人”,这就是对本题第一问的回答。而“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特殊的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已在文章一开始的前头部分作了说明,因而作为已知判断成为后文各项推理的共同前提。有些具体推理,表面上看稍微复杂些。如优生问题,一直在谈该不该优生,该不该将国民分类,其实就是建立在“克隆人是人”这个前提上来谈的,只不过行文中没出现这个大前提。又如不可能获得爱因斯坦的复制品以及同性恋者的克隆不一定是同性恋者的问题,同样是在克隆人是人(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的人,因而社会环境不同,其特定人格就不一定相同)的前提下推出的。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部分。

2.写出预习体会,课堂交流。

3.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学生交流预习体会。

2.教师解答学生疑惑。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体会第二部分论证的严密性。

1、全班齐读。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本段重点语句的学习,进一步感知本部分论证的严密性。

〖重点语句〗

a.“多利”的成功率是1∶434,如果在人身上做,成功率可能更低,而且很可能会产生出许多畸形的、具有严重缺陷的克隆人。

b.克隆人也是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就不能为了研究的目的而音乐将他们产生出来。克隆人也是人,我们不能将他们仅仅当做为他人的目的服务的手段对待他们,因为他们本身也是目的,至于有些人愿意当做为他人的目的服务的手段,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c.值得克隆的优良国民,与不值得克隆的劣等国民,这样做,那就离纳粹的“优生”不远,或者说那是在完成希特勒未完成的事业。

3.小结:本段论证雄辩有力,富有智慧和趣味。

本段论证极为严密表现在:

正面论述: ①一口气罗列七个反面观点逐条反驳。②细致分析反面观念,加以反驳(不仅从理论上分析,而且进行实证——引用数据)。③反驳的核心是——克隆人也是人。

反面论述:①克隆人一旦被复制出来,就有人权,就不能被当作工具。②用辩证法反驳优生学。

(三)学习第三、四部分

1、讨论:文章第三部分论证的严密性。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本段重点语句的学习,进一步感知本部分论证的严密性。)

〖重点语句〗

a.克隆人也是人,不能仅当做别人利用的手段或工具,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和公平的对待,不应该受到伤害。

b.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

c.虽然克隆人在技术上有可能做,但在伦理上不应该做。

2、全班朗读本段(小组读、个人读、齐读)。

3、小结.本部分论证:先列举一系列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在经过了这么丰富的反驳以后,在相当雄辩的基础上,作者把自己的观点系统总结了出来:

第一,关键的关键,克隆人一旦复制出来,就也是人了,而不是人的科学实验工具和手段。

第二,克隆人的过程中,产生的怪异、畸形儿,负面后果是严重的。

第三,在犯罪学上,其真假难辨。

第,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可能性后果难以设想。

(四)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反面例证的具体情况及其作用如何?它与《梁》文的奈良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

〖教学参考〗作用:使论证更加全面、严密、彻底、雄辩。两种表达方式之同:因所议或所叙超出一般情形而显示出其彻底性;之异:一是典型的议论推理,一是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

本文“反论证”一节,正、反面例证都有,而有了反面例证,其作用就是本题题干中说的“文章就会更全面、更雄辩”,并应加上:更严密,更彻底。但这要全文一起分析。

本节是对克隆人的反论证,而本文的结论却是:不要克隆人(完整的提法为: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具体说,“对克隆人的反论证”一节的后半部分,即“对克隆人的根本性的反论证”四点为本文结论的正面例证。而本节前半部分及本文上一节才是反面例证,并又分两类。第一类,即“有什么理由可在伦理上为克隆人辩护”一节。此节共提出了7种为克隆人辩护的理由,作者一一进行了批驳,证明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从而从反面雄辩地说明: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作者还不满足,还要把各种漏洞都堵住,于是就有了第二类,即“对克隆人的反论证”一节的前半部分。此间作者列举了5条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并一一分析了这些理由或者不能成立,或者不是根本性的,都不足以驳倒要克隆人的一方。这些草率的、不成立的、不严密的、无效的理由,相对于严肃、有效的正面例证,这是些特殊的反面例证;这叫堵塞漏洞。把漏洞堵住,这就使全文的推理显得更为全面,更为严密。在上述反面例证充分展示,各方面的“敌手”都驳倒,各种漏洞都堵住之后,文章最后推出的四点正面例证就显得十分雄辩了。

可见本文的推理论证很有特色。它是从反面例证入手,并且以反面例证为主,这就使结论建立在更为全面、严密、彻底的推理上,其严密彻底特别表现在把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即把那些看似站在自己一边、实际漏洞百出反而授人以柄的“理由”统统清理了,这就是“反论证”一节的作用和特色。就这超出“一般情形”因而显示出“彻底性”的表达特色,《梁思成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主人公所拥有的“建筑的灵魂”之思想,应县木塔、北京城墙故事虽然动人,但并非超出一般之特殊,而奈良城的故事就很特殊了。这就显示了梁思成不遗余力保护一切人类文化遗产的彻底性。但反论证、奈良故事两节的表达方式是很不相同的。前者是典型的议论,是推理的严密彻底。后者是文学散文笔法,是饱含浓重抒情、议论的叙事,把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彻底性,感人至深地表现了。

2、体味本文科学术语恰当运用的表达特色。

科学术语的恰当运用问题,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文章开头的一大段及其他段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可指导学生体味,注意在相关的写作中以及口头表达中(如第三题涉及的讨论)运用这种表达。

(五)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论证逻辑十分严密的文章。作者的结论不在文章的开头,而是文章的结尾,不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举例子来证明,而是先提出一个克隆人行不行的问题。在经过了丰富的论证、反驳以后把自己的观点系统总结出来。结论在后的议论文结构,表面上看,是个形式问题,但是实质上,是一个对论题进行细致分析,逻辑严密地层层演进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课后各自选择一段或两段,把课文中所论述论证的内容,讲述给除了同学之外的其他人听(如父母和别的亲人、朋友)。

2、预习《我们这双手》《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拓展阅读

我们这双手 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这两篇文章,除了了解科学知识之外,目的是:

1.认识说明和记叙、议论的不同。

2.认识说明的方法最主要的是举例子和用数字。

3.抽象的数字用来说明事物,也可以表达得趣味盎然。

因此,只要围绕“练习·探究二 ”和“练习·探究一”中的1、2、3进行讨论即可。一般方法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练习·探究二”,做好回答的准备。课堂上检查预习之后,依次以“练习·探究”的3、2、1的顺序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作总结。在讨论第1题时,可从古尔德的研究,与他所介绍的关于“超凡脑袋”大小的“战争”有什么联系入手。

二.关于“米老鼠形象”的发展变化,究竟说明了什么,涉及的道理不太简单,教师应作较多的解说。

三.《我们这双手》是一篇科普作品这一篇文章,它分别从手的生理结构功能,文化心理,与健康疾病,还有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重点句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参照“词句品味·积累”,从课文中再举出若干类似的词句加以品味。教师不必作深入分析。

我们这双手

[关键词语] 最完美的工具 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 文明的反映 手的重要性在手指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与人体的健康有关联 人类的手独一无二 人类的手指十分灵敏 表达感情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重要作用

科学家的数字武器

[关键词语] 数字 战争 灵巧的呆板,笨拙的灵动 幼态持续 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 幼年的特征 傲慢的成人的样子

2.有时一个温柔的爱抚胜过千言万语。原始人类曾经用全身各个部位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在有了口头语言之后,最初的肢体语言都逐渐被淘汰,除了手势。

3.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

四.课堂研讨要点:

(一).《科》文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给读者怎样的印象?举例说明。

[教学参考](从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数字表明是铁的事实、数字有浅显易懂的效果,这三点去说明)

数字形成比较,使结论非常鲜明深刻;数字精细具体且为多组,给人揭示规律的铁的事实的印象;化抽象为浅显易懂。首先,这些数字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形成“比较”关系。如米老鼠的头与身长的比例从百分之四十二点七增加到四十八点一,而它的对手此比例只为百分之二,如此等等,使人对研究者所下的结论留下了非常鲜明深刻的印象,以及如主编导读说的“禁不住有恍然大悟之感”。其次,文中数字精细具体,而且写上研究者提供的多组数据,这就给人揭示了某种规律、确凿无疑、是铁的事实的印象。正如文中指出的,仅仅是图画,可能只是一种感觉印象,而给出了多组铁的数据,连重视事实的科学家们也不得不信服。如给出米老鼠从30年代到现在的身体各部分比例稳定增加的一组数据,又列举它的对手的一组对比数据,这就不能不使人对幼态持续学说不得不信服了。再次,对我们一般人而言,这就使艰深晦涩的抽象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二).比较《我》《科》两文读来饶有趣味的原因。

[教学参考](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数字提供的新颖知识、数字相关的结论和事实有趣,使人兴味盎然)

1.首先是第2小题说的道理,尤其是比较关系,使人觉得这些形象的数字真能说明问题,真有趣。其次是新颖性,或者说给我们提供了未知的知识,文中多组数据使我们一般读者获得了闻所未闻的新鲜知识,这正是许多科普小品使人感兴趣的地方。再次,文中这些数字所相关的结论、所依附的科学事实、故事,本身就是绕有兴味的,因此这些抽象的数字也使读者兴味盎然。

2.都介绍了鲜为人知的新颖知识。不同是:《我》具体生动展示了手的奇妙(如手的结构的静态细述);《科》的数字武器(尤其是形象说明事物特征的数字比较)及其相关故事有趣。

(三)探讨《我》《科》两文表达方式的异同。

[教学参考]:同为科技说明文,都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说明表达方式。前者基本为说明表达方式;后者为叙述加说明,同时有随笔笔调。

(《我》文基本表达方式是说明,又分介绍、解说、述说等说明手法。

《科》文是叙述加说明,说明也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同时有随笔笔调。两文有趣的共因是皆为鲜为人知的知识;不同在;一是具体生动展示了手的奇妙,一是内容本身有趣。)

两篇文章都是科学小品,都同属说明性文体。

《我们这双手》是比较典型的科技说明文,基本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但又不仅仅只有“介绍”一种说明手法,还交错运用了“解说”和“述说”等说明手法。

1、介绍又称介绍性述说,着眼点在说明事物、事理的存在(是什么样的情况),是说明表达方式中最常用的说明手法,在《我》文中也出现较多。如第一节的第3段介绍手是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如第二节除第1段的开头数句外基本上都是。如第四节第1段基本上都是。还有,其他解说段层、述说段层交代已知认识、已知知识、已知判断的开头句也是,如“对手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穴居时期”,“手相不只是江 湖术士的花言巧语,科学家也对此深感兴趣”“人类的手指十分灵敏”等。

2、解说又称阐释性述说,着眼点在解释事物、事理的因果(为什么会这样),如第三节全节和第四节的第3段基本都是,还有个别句子如“因为它们的手指不够柔韧”也是。《我》文中有不少“解说”,这正是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它使我们对手与健康的关联、手势语言的重要作用等科学事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3、述说有二类。一是记叙性述说,它用了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但它着眼点在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怎么来的),如第一节第1段说明手的出现、发育过程,第二节第1段开头数句说明原始人手印的制作过程,第四节第2段中几句说明人类肢体语言的变化情形等都是。二是描写性述说,它用了静态描写的表达方式或类似描写的静态细述,着眼点在说明事物的情状(是怎样的情形状态)。如第一节第2段关于手的结构的细致说明,就是静态细述。类似的还有第四节中提到的,说话时“比比画画”一句。又如第一节第1段的记叙性述说中出现的“如同鱼的鳍一般”“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及第四节的“有时一个温柔的爱抚胜过千言万语”等,已是细节描写甚至带文学抒情的描写句了。本文述说分量不轻,特别是一般说明文中并不大量使用的描写性说明也有好几处,这正是该文的表达特色,它使得文章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科学家的数字武器》是比较特殊的科技说明文。它的总框架是说明文,是旨在介绍说明科学家喜用数字武器(用它来捍卫自己的学说或攻击对手等)这一现象。该文介绍了同一作者古尔德的两篇文章来说明这一现象(举例说明)。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两个科学家的论争,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叙述。这里的叙述不同于前面记叙性述说中的叙述,这里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是典型的叙述方式本身;而前面是笼统的概述,本质上仍属于说明手法。这件事开头几段的介绍性说明(事件背景介绍)反而是为这件事的叙述服务的。而总个故事的叙述又是为了说明数字武器这一现象,即举例说明。所介绍的第二篇文章,是古尔德关于米老鼠研究的论文,基本的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主要的说明手法是介绍,中间交错有解说(如古尔德为什么对数字乐此不疲,为什么用了图片还要用数字,为什么对卡通下那么大功夫)以及描写性述说(如古对数字乐此不疲,如骆驼的描写)。该文作为比较特别的说明文,还在于它带着不少的随笔散文的笔调,如第一题第1小题第2点说到的,如倒数第2段随文而发的议论。还有一个特别处,如果数字武器这一现象不作为已知的“共识”而当做作者自己研究得出的“独识”,那么此文就是随笔性的议论文,文中两篇文章中的有关事实就属“举例论证”。

(四).查找、辨析《科》文中的成语、熟语。

[教学参考]:不厌其烦:不嫌麻烦的意思;乐此不疲:对某事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也作“乐此不倦”;独具慧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也作“别具慧眼”;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成语、熟语、类似的四字语使用较多,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可指导学生查找、品味

(五).《科学家的数字武器》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文章,与前面一篇相比,更像是小品,它涉及的题材小,文章的篇幅也不大。文章里有许多外国人的名字,可能成为学生准确理解的障碍。教师应该把这些人物关系理清楚。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思维和文学语言的不同。科学思维表达力求精确,而文学语言表达允许借助夸张。教师在教学中,可联系一些重点句子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

1.然而,在另一篇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题为《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中,古尔德却又对“粗略的大小和外在的形状”,也就是这方面的数字,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用它来捍卫自己的幼态持续说。

2.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的米老鼠,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比例在稳定地增加:眼睛与头的比例从27%增加到42%,头与身长的比例从42.7%增加到48.1%。鼻子到前耳距离占鼻子到后耳距离的比例从71.7%增加到异常大的95.6%。

3.米老鼠在这么多年中正是渐渐地有了“相对大的头,明显的脑盖,眼睛大且位置低,突出的脸颊,短而粗的四肢,灵巧的呆板,笨拙的灵动”这些明显的特征,才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五.课外布置学生在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借鉴所学课文,写一篇作文:

1.《我和科学》 2.《数字之美》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意 趣

【设计意图】

1.初步了解“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懂得在一篇文章中,“意”必须单

一、集中。

3.初步懂得什么是“意趣”,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的“意趣”。

【相关理论】

(一)主脑与统帅

“意”就是主题、论点、中心。“意”,像一条红线,体现了文章的基本意图;像提挈满架葡萄的藤蔓,统帅着整篇的枝叶,决定着结构的方式、先后和详略。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深邃的主题与高超的表现技巧的统一。历代的写作名家,都重视“立意”,立意的过程,就是思索主题的过程。“意犹帅也”,“文以意为主”,要“以文传意”“文能达意”。所以,没有明确主题的文章,像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主题浅薄的文章,犹如腰圆膀粗、智力低下的愚氓。学习写作若不追求主题的质量,一味讲究形式技巧的奇异和华丽,就偏离了写作的方向。

初学写作经常会在提炼主题上出毛病,例如,信天游,漫无中心;多头绪,主从不分;不点睛,含义不清;落俗套,立意不新;乱拔高,观点材料分家,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意在笔后”:事先没有认真思考,脑子还处于朦胧状态,就仓促动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反其道而行:“意在笔先”,让笔头跟着主题转。在动笔之前,先从掌握到手的素材出发,把写作意图、文章主题搞清楚,并且围绕这意图、主题通盘构思、全面谋划,待到思虑成熟,写下提纲,或是打好了腹稿,方可提笔。也就是说,要围绕某一意图去回忆、搜集素材,从素材中概括、选择出主题,再扣紧主题筛选题材(即:意图←→素材←→主题←→题材)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不应简单直遂地按照朦胧的意图就开始写文章。

(二)要反复求索(思路:素材←→主题)

主题不是贴附在事物表面的现象,而是包含在事物内部的精髓。确立主题(立意),实质上是综合运用多种能力的思维活动。它要借助于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综合力,深刻的思辨力,通过对事物的剖析,苦心探寻,才能实现。

立意,是作者思想与素材在一定高度、深度上和谐地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

1.探意(思路:表←→里),即深挖掘——透过现象探寻本质。在采集素材的同时,就要透过现象去思索蕴含在素材之中的思想。要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每个素材都蕴含着一定的主题。同一素材,从不同角度去思索,可能在不同层次上发掘出不止一种的主题。

2.炼意(思路:杂←→精),即立主脑——舍去杂芜抓住精髓。从杂多的角度、主题中,经过比较,筛选出最佳角度,进而提炼出最佳主题。这样的主题,应是一种正确、深刻而又新鲜的认识;一种通过个性反映共性的独到见解;它既最恰切地概括了全部素材,又最真诚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驭意(思路:点←→线),即定走向——一脉贯通驾驭全文。把提炼出的主题,从文章的起点坚持到文章的终点。它犹如金钱串珍珠,是一条贯穿在材料之中、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思想脉络,必须一线到底,贯通全文,不可中途偏题、离题,变更走向。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只能有一种“意”(基本目的、意图)。例如《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虽然讲到了抵制不正之风、爱国、对金钱的淡漠、淡于“官位”“待遇”等,但是,这些方面都围绕着一个“意”,就是“坦荡无私的精神风采”。一篇文章能把一种“意”表达清楚就不错了,“意”多乱文,两个以上的“意”会互相干扰,造成表现的混乱,读来也就不知所云。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努力避免想到什么说什么,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清楚。一篇文章可以写很多内容,只要能围绕着一个“意”来作合理的安排,读来就会感到丰富而明确。

(三)意趣的探寻

文章的“意”,从传播的角度说,不只是一种意思或见解的表达,干巴巴的,毫无生气,而且最好具有内在生动性、情感性、趣味性。使读者能感受到所传达的内容,包含着作者生命的融入和精神的感奋,从而产生阅读的快感和冲动。也就是要追求有“意趣”。有意趣的文章,不止是表面的好玩、有趣,往往更重要的是拥有实质上韵味。如《梁思成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的人,一个将自己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具有人类视野的人,——“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一点睛之笔,其“意”耐人寻味,诱人、感人、动人,给人以无尽的联想、思考和感叹,这便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是一个诗人、散文家,又是一个建筑史家。她诗和散文意趣生动自不必说,甚至连研究古建筑的论文,也充满着“意趣”。她的人生,堪称诗意人生的典范。有人这样描摹她的人生和研究:

林徽因和梁思成经年野外考察,足迹遍及15省200多县2000多古建筑。坐驴车,借宿农舍,睡跳蚤床,一个弱女子攀爬到飞檐上测绘、丈量、记录,脚下只有一个悬空的木梯。她有两个孩子了,回到家浆洗缝补,锅碗柴米,相夫教子,侍奉老人,还担心物价、战乱。一切都是沉重的。

然而,她不淹留其中,百忙中总有一脉灵思在心中荡漾,时时漾出细纹滋润外物。当她双目闪闪发亮的时候,整个人儿都诗化了,是她最动人的时刻,有夺人的魅力,让人辨不清她是在吟诗还是在歌唱在绘画。你听听她在古建筑群里都说了些什么!

„„无论哪一座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的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的存在。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霜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角色,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兴衰的感慨。

这段文字摘自林徽因的论文《平郊建筑杂录》,林徽因称之为“建筑意”;文史哲饱涵其中。以此等文字写建筑论文的也只能是林徽因了。

林徽因水汪汪的目光,触处皆诗。

(杨稼生:《一身诗意千寻瀑》,载《中国青年报》,2002年5月8日。)

她对“建筑意”的揭示,是如此的文采飞扬、意趣充沛。这自然不止是一种文字技巧,而是作者的内在修养的外显。如此诗意浸染的言语人生,不论平淡或辉煌,长或短,都可圈可点,光彩照人。她学的是建筑,“触目”是再平常、实用不过的“物”,然而,她的人生超然“物”外,当为不折不扣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人的肉身总有消失的时候,灵魂则因诗意而玲珑剔透、生生不灭。林徽因英年早逝,然而,她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永恒的,她的诗心是不死的,她的文章的意趣也是长存的。

意趣,不是写人叙事类文章的专利,在议论说明类的文章中,也是一种必要与可能的追求。例如《科学家的数字武器》,这是一篇说明为主的文章,作者就把“数字武器”这个“意”,论说得很有趣:通过讲述布鲁卡与古尔德对人脑袋大小与智力的关系的争论,描述古尔德对数字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与行为,以米老鼠身体各部位的比例的增加,论证“幼态持续学说”,不但说清了科学家怎样使用数字武器,而且证明了数字武器的作用与局限,文章显得意趣盎然。

【实践参考】

(一)关于“描述一件你觉得有趣味的事情”

美学家朱光潜说: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谁没有看见在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妇?但是谁——除非是米勒(Milet)(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绝大多数作品表现的是农民题材,著名的有“拾穗”。——笔者)陶渊明和华兹华斯(Wordsworth)(英国十八~十九世纪诗人,主张回到自然,代表作有《孤独的割麦人》——笔者)——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见《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492~493页。)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参见莫泊桑:《谈“小说”》,见《外国名作家谈写作》,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第161页)

曹文轩说:„„我再讲一个观点,耐心,要学会凝视。你的目光既要学会横扫,就是大千世界,我的目光一过,大的感觉都有了。但光有大的感觉不行,你必须还要有细微的感觉。要有细微的感觉就必须凝视,就是盯着一个东西看,把那个东西看穿、看透。„„仔细观察,这非常非常的重要,要有一份耐心,要看到局部,然后用素描的心态——先不要着急,先是素描,然后在素描的基础上再想像,再大胆地去虚构、构思。先从素描做起,先把一个人摔跟头的样子写出来,把他扎在烂水塘里将水溅起来的样子写出来,然后把他爬起来的时候的那个神态写出来,就够了。先从这儿开始,先不要问它有什么意义,一概都不要问,功夫先这样做起,含义自然包含在里面了。这个功夫有了,下面我再来想像,再出精神的。(参见孙绍振、叶卫平总策划:《作文大革命》,福建文艺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第92~95页)

上面都是优秀学者、作家的经验之谈,这告诉我们,要找到新鲜有趣的写作材料,必须排除先入之见,不受所读过的好文章的遮蔽,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去发现别人没有写过的事物。这需要耐性,要仔细地琢磨对象,把自己细微的感觉加以放大,通过想象,使之变得更加有意思,再细致地写出来。

这其中想象和构思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将外在之物转化为心灵之物的升华过程。这是写作过程中的决定性的一步。有趣的材料,可能写得全无意趣,材料一般,也可能写得很有意趣。关键在于怎么选择、运用、改造、加工材料。

下面这篇学生的作文,讲述了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轨迹,分别看故事实在是很平常,但是由于作者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两种人生道路编织在一起,有意突出两人的“起点”的不断重合,由于他俩人生观不同、选择的不同,行为和道路的差异,导致人生的“终点”大相径庭。二者相互映衬,因而产生了新鲜的“意趣”。

起 点

张旋珠

起点1:一天,在一家医院,同时诞生了两个宝宝:A和B。A、B同样健康。A的父母笑逐颜开,B的父母也幸福满面。A、B同时站在人生的第一个起点。

起点2:A、B分别在各自父母的疼爱中健康成长起来,进入同一所小学。A勤奋读书,认真做事,脸上永远保持着招牌式的微笑,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小组长、班长、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A的职务节节攀高。B活泼外向,贪玩好乐,虽和同学处得不错,但上课时动作百出,花招独特,作业天天拖欠,老师对他头疼得很,最后连他唯一的头衔:小组长也被老师撤消了,从此更是随心所欲,想玩就玩。

起点3:A以优秀的成绩,学校全力保送进了该地最好的大学,B却由于在高三最后一学期打架斗殴被学校勒令退学。就在他们命运分别驶向不同轨道时,命运之神作了巧妙安排。A的父母在车祸中意外丧生,A失去父母,失去了经济来源,被迫休学。B的父亲因多年为儿子劳苦,辛苦工作,身体虚弱,后来竟在工作意外中去世,B的母亲因打击病倒,后也郁郁而终,B也举目无亲,A、B又同时站在一个起点上。

起点4:A投身工作,成为一餐厅的服务生。他本着勤劳,肯吃苦,待人诚恳的宗旨获得餐厅顾客、其他员工和老板的一致好评。他为餐厅改革了菜单,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点菜程序变成顾客的一种享受,他为老板提供了员工工资调整方法: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以顾客对服务员的主评价进行奖金补贴,提高了餐厅的服务质量,他的各种创意让餐厅生意蒸蒸日上,他很快被提升为领班经理。B在接连几个工作应征的不了了之的情况下,误打误撞地被招为当地黑道的一分子。他敢做、能做使他在一群小混混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方领头人物。A、B分别在不同领域中取得同样起点。

起点5:此时,命运之神又开了玩笑。A因被人诬告贪污餐厅营业款进了监狱。B则在一个小混混的告密下在一次斗殴中进了监狱。A沮丧,B愤恨。A、B的人生又交集在同一起点上。

起点6:A、B分别在二年后出狱了。A在狱中知道了诬告他的人竟是餐厅的一位服务生,诬告的原因仅是嫉妒,眼红A的杰出,但A没有去找他报复。A因坐过牢的污点四处找不到工作,他开始自创生路:零售食品。在一点一滴辛勤工作中,他由路边摊贩成了一小店老板,后又经发展、扩大,成为当地最大的零售食品商。而B呢,在出狱后,怒气冲冲地揪出了告密的小混混,对他进行百般污辱,以发泄自己两年来的监狱中的苦闷。最后,小混混被折磨致死,B又一次进了监狱。凭着诚信,A的生意越来越火红。在良心折磨下,当初诬告A的服务生竟跑来向他忏悔,A早已在心中原谅了他。A风光至老。B在监狱中依旧惹事生非,唯我独尊,刑责一再被加重,在监狱中了此一生。

A、B的人生无疑存在多个相同起点又开辟了不同的道路。人生的终点在哪,不取决于起点在哪,而取决于起点所连接的道路,选择人生,不在选择起点,而是开辟起点,开辟道路。

(本文发表于石狮一中文学社《绿浪》第8期)

(二)关于“模拟特定角色讲故事”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学生分别以两种身份讲述同一件事:

心语实录

郑荣飞

一、我相信自己的感觉,当他来我这儿注册报名时,我就知道他必定是个差生,而且是个极顽劣的差生;因为他那天穿着一条肥硕的牛仔裤和一件松松垮垮的T恤,背着个怪异的彩色背包,染成暗红的头发不驯地散在额间,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

二、我相信自己的感觉,当我到他那里注册报名时,我就知道他一定是个很严历、很教条的老师,而且是个对付差生极有经验的老师;那天他穿着一套褪了色的西装,夹着一个公文包,似乎多日未洗的大分头上零乱地散着些头皮屑,很庸俗的样子。

三、第二天编座位时,我特地给他编了个好座位,与一名优等生同桌。他懒懒地拎起书包,坐到那个座位上,脸上流露出不屑的表情。他似乎不太明白我的用意,只是拿起手中的漫画书,心不在焉地翻来翻去,不过我也不在意,因为我相信凭我的经验,肯定能让他改邪归正。

四、第二天编座位时,他特地给我编了个“好”座位——与一名优等生同桌。我懒懒地拎起书包坐到那个位子上,我知道他想管住我,但这种方法也太小儿科了,早在我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就已经用过这一招了,优等生不照样被我吵跑了?我觉得很不耐烦,只好拿起带来的漫画书漫不经心地翻来翻去,究竟想看什么,我也不知道。

五、早上经过学校宣传栏,竟发现我班的文明评分被扣了5分,下面赫然写着他打伤了一名同学。我当时真是气极了,想到这么长时间来对他的各种教育竟没有一点成效,便恼怒地冲进教室,将正在听耳机的他抓到办公室,对他一阵痛骂,还给了他两耳光。他没有躲闪,只是用一种仇恨的目光看着我,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最终只好拿出我的“绝招”——请家长。他没有害怕,只是在走出办公室门口的一刹那。冷冷地丢了一句话,说他父母已经离婚了。我开始有些怜爱这个可怜的孩子了,我想我应该换一种教育方法了。

六、昨天在食堂门口,隔壁班的一个家伙踩了我的鞋子,我便给了那个家伙点颜色看——揍了他一顿,结果当场被校领导逮住,并说要扣我班的文明评比分。哼!我才不怕呢!中午,我正悠闲地听着歌,只见他气冲冲地如同野牛般冲进来,将我抓到办公室,对我一阵痛骂,还给了我两巴掌。我没躲,只是怒目而视,并暗暗咒他。他似乎也有些无可奈何,就让我叫家长来。这有些触动了我,我的父母早在七年前就离异了。当我走到门口时,我告诉他这个事实——我是没有家长的人。后来,他好像没有再来找我的麻烦了。

七、中午放学时,我叫住了他,并让他来我的宿舍。看得出来,他有些紧张;其实,他没有必要紧张,我只是觉得父母离异的孩子可怜,想给他一些慰藉。因为我前两天翻了花名册,知道今天是他的生日,想给他过一个生日罢了。当他看到那插着蜡烛的蛋糕时,他愣住了。

八、中午放学时,他叫住了我,并让我到他的宿舍里。我努力回想这几天我有没有做过错事,但空荡荡的脑子里却没有任何应答。当他打开门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那插着蜡烛的蛋糕,我猛地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七年没有过生日了!我的眼前顿时蒙上了一层水雾,我想我不能再这样顽劣下去了。

(《读写天地》(中学生),2004年第5期)

6.大学物理之光的偏振教案设计 篇六

首届“长春之光”大学生创

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技术领域:申报企业:(盖章)申 报 人:毕业院校: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长春之光”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编写提纲

第一部分 摘要 第二部分 产品与服务

这里主要介绍创业项目产品/服务的背景,实施的必要性及社会经济意义。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同行业其它公司同类产品/服务的比较,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第三部分 研究与开发

1、成果形态及未来发展

项目现阶段的成果形态,成熟度,预期未来产品形态和服务规划。

2、技术要点及技术创新性

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要点或关键技术,技术及产品的创新性。

3、技术水平

项目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可达到的技术水平及技术可靠性。

4、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及资源条件

说明所需场所、设备(包括检测装备)、供电、供水、交通运输,以及环保和“三废”处理等方面的相关情况。所需的主要材料、辅助原料、燃料等年需求量、来源及供应情况。

第四部分 行业与市场分析

1、国内外市场调查

说明现阶段同类产品的水平,价格及竞争力,市场容量与市场占有量、年产量、年需求量、年出口量等状况。

2、应用前景分析

说明创业项目可推广应用的主要领域、范围、前景等。

3、主要的用户群和竞争对手分析

说明同类产品今后(重点为2年内)市场容量,该产品用户群分析,进入市场的及竞争优势。

第五部分 营销策略 第六部分 融资计划 第七部分 财务分析

1、项目投资概算

2、资金来源及筹措方案

3、资金使用计划

4、预期经济效益

5、预期社会效益

第八部分 风险分析

可预测主要风险,防范风险的措施。

第九部分 创业团队

1、创业团队基本情况

2、创业团队管理模式,计划、手段,发展战略(阶段目标及策略)

第十部分 进度安排及分阶段目标

说明实施时间进度安排、不同实施阶段的具体目标任务及预期可实现的效果和效益,配套设备、场地需求及落实进度计划。

附件内容及装订顺序:企业营业执照、申请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出资入股证明材料、知识产权相关证明、产品检测及图片、其它相关材料等。

上一篇:上市公司网站设计方案下一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