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精选9篇)
1.“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一
五步工作法,创新试点有成果
—共青团***区委员会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总结
2009年,***团区委按照团中央以及团市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强街道基层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建设过程中,将***街道和***街道作为试点地区,其中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10个社区团支部、15个企业团支部。我委抓基层、创特色,积极创新“五步工作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新路子,实现了***区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
一、“五步工作法”推动试点工作有序进行。为抓好创新试点工作,我委认真组织研究,精心谋划,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制定方案,落实相关责任人。在重庆市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委迅速召集**、**的基层团委书记召开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会,会议当即成立工作推动领导小组,确立了以团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班子,狠抓落实,明确试点的基层团委书记为推动创新试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根据自地实际情况,在团区委的统一指导下,***街道制定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工作经费实施方案以及选配工作实施方案,得到了党政领导的支持,选配了思想素质强、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三强”干部进入了团工委委员的行列,选配后,街道团工委由原来的团工委书记、团工委副书记变成了由七人组成的团委班子,平均年龄29岁,大专1人,本科在读1人,本科5人。***桥街道结合辖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较多等实际情况,确定街道团工委班子由原来的一正一副两名书记和三名委员增配到一正六副,将街道团工委班子的触角延伸到企事业单位、村四
职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当中。二是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市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委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常委作了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并要求***街道、***街道团委书记及时向所在辖区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会议精神。三是召开工作推进会,指导基层创新工作开展。针对基层团干部想干事,但不知如何干的具体情况,我委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专门召开了基层组织创新试点单位书记座谈会。让基层团干部提想法,理思路,拟定工作重点。四是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我委定期组织到***街道、***街道实地考察,摸清当地组织格局创新的实际情况,摸清班子配备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提高组织活力,干部的干事热情。五是整合资源,拓展团的工作领域。为促进创新工作的成功,我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对各行各业进行归纳,并按各自特点增配编外团委副书记,为基层创新提供支持,要通过这种方式去找到传统领域中“走失”的青年。***街道按照“条块结合、方便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据地域相近、产业相同、特色相似的原则,将街道团的工作对象划分餐饮业、制造业、志愿者、社区、学校五大类,增配行政编制外的街道团工委委员5名,分别负责本块团的工作,使街道团的工作在区域内开展横向合作,努力形成富有活力的“区域性团的工作体系”。***桥街道及时召开了以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团支部书记为主要对象的动员培训会,下发了团情调查表,全面掌握辖区范围内青年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分布及需求情况,并根据试点工作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辖区范围内的优秀青年参与街道团工委班子成员的竞选中来。通过宣传发动***、***桥小学、***等9家单位以组织推荐、他荐和自荐的方式产生了12名初步人选。结合下步工
作实际和岗位特点,街道党工委组织党政、社事、财政、纪检等部门对12名初步人选进行了细化评比和组织考察,任命产生了何睿等5名同志担任街道团工委编制外班子成员。新任的街道团工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0岁,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并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二、“四项成果”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为反映区域内团员青年的意愿和呼声,从带动区域共青团工作有效开展的角度去选好人,有效推动组织设置创新。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四项成果。一是赢得了党政领导的重视,人财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街道将试点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每年按500元/人标准给编制外团工委委员发放工作性补贴,并按照每名注册团员20元标准给基层团组织下拨活动经费。每年还另设创新奖1-2个,对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桥街道专门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专门指定街道团工委书记、副书记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开展。二是试点过程中建立了公平、可信的制度。我们在创新工作的同时,始终牢固树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任人为贤”,而不“任人唯亲”。通过对***街道、***桥街道选配工作实施方案的备案管理和审查,对方案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严重的舞弊行为及时进行通报并交党政部门处理,确保了制度的公正性,在青年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稳固推进。我们以制度的长效性、创新性、实用性为原则,鼓励试点单位进行制度创新,并通过对其加以指导和可行性论证确保制度具有实用价值和持续性。***桥街道创立团干部轮值制度,自设立以来,开展扶贫济困、尊老爱幼
等公益活动吸引了大批热心青年加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解决青年群体现实问题,提升了团的亲和力。***街道结合园区用工需求,联合区职教中心开展“订单式”青年就业技能免费培训,已完成培训870人,新增就业230人。同时,还与区内农民工子弟校结对共建,资助困难学生,并为辖区农民工子女实现了免交赞助费就读重点小学的梦想。***桥街道重点开展青年交友活动,帮助解决青年朋友在情感、恋爱、婚姻等问题。以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为平台,重点做好青年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等工作。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开展了青年志愿扶贫帮困活动,先后组织辖区范围内的青年志愿者对辖区范围内的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开展了走访慰问,参与人数多达30人。此外,他们还及时建立了青年交友中心QQ群,拓宽和开通青年交友沟通渠道,并对青年创业贷款等各类青年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三、“三条建议”助推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2009年的街道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给基层团建工作带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拓展了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了团组织的凝聚力,为团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下一阶段团建工作建议如下:一是健全体制机制,为改革创新提供充足动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鼓励、政治鞭策、生活关心,汇聚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要畅通淘汰机制,对于工作表现较差、经常性不参加团工委活动的编制外副书记可通过团工委委员大会集体决定,报街道党工委和团区委审核后罢免;对编制外副书记个人因特殊情况无法履职的,可按程序予以免职。二是拓展人选渠道,吸纳更具代表性的优秀人才入团。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在青年人关注地领域建立团组织。可以在影响
较大网络自治组织、兴趣爱好团体试点选拨编制外副书记。三是合理分工,做到广而不乱。对配备的5名编制外副书记根据其特点和专长进行分工,并将他们的本职工作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如大学生村官身份的副书记负责沟通联系各个社区团支部、协助街道团工委做好联系沟通工作;来自电子特色街区团联盟的副书记负责处理好楼宇团支部的工作,关心楼宇团员青年,安排开展楼宇团员青年喜爱的各项活动;作为自组织负责人的副书记负责联系自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街道、社区的活动中。
2.“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二
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 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结核病等人兽共患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复发生和流行, 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健全动物标识及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全世界78%的国家制定了畜禽标识相关法规, 69%的国家有可追溯管理的法律规定。
1.2 我国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2) 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 发展健康养殖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3) 贯彻《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具体要求。 (4) 畜牧兽医工作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重大变革。 (5) 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 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的重要措施。
2 我国建设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进展
我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基本模式是以畜禽二维码标识为基础, 利用移动智能识读设备, 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中央数据库存储数据, 记录动物从出生到屠宰的饲养、防疫、检疫等管理和监督工作信息, 实现从牲畜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数据网上记录, 达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快速、准确溯源和控制。
2005年11月, 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四省市进行防疫标识溯源试点, 推进标识溯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四省市采取有效措施, 率先在全国应用追溯体系实施动物防检疫全程管理。2007年开始,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内推进实施, 并已取得卓著的成效。在完成人员培训、设备、耳标订购等前期工作后, 内蒙古自治区于2008年春季动物防疫开始, 全面开展动物标识佩戴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各镇苏木全面进行二维码动物标识佩戴, 各试点乡镇开展了防疫信息录入, 并上传中央数据库。并且在此后的集中动物防疫中, 自治区继续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 试点地区已实现牲畜耳标全面佩戴, 防疫信息全部录入并上传, 追溯体系运行正常, 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执法等各环节上传信息正常, 数据中心运转正常, 已实现防疫信息网络化管理。全国可追溯体系已完成初期建设, 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
3 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
3.1 组织领导到位, 政策制度到位
各级领导重视, 层层抓落实, 财政落实专项资金, 购置识读器、耳标等物资。业务部门详细部署, 成立追溯体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制定实施方案, 并组织各项措施的落实。部门领导经常采取听汇报、下乡的形式检查试点建设进展, 定期上报信息, 实行耳标佩戴及信息录入进度周报制度。将耳标佩戴率作为防疫员考核指标, 评定工资的依据之一。
3.2 标识识读器发放到位, 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到位
做好耳标申购、领用、佩戴工作, 将识读器全部注册到试点镇, 开展信息录入。举办培训班对基层兽医开展培训, 使其掌握识读器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
3.3 探索有效方法开展信息录入工作
我们对试点镇采取了“先期调查养殖情况、集中注册识读器、统一录入防疫信息、按户进行防疫注射”的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解决了识读器数量不足的问题。这种方式去年在全区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3.4 要逐步增加试点, 全面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
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适当增设试点。
3.“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三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发实施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大大增强,许多职业院校为思想政治课制定了清晰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成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知识的强化和巩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开展以服务社会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关心社会问题,注重大学生对人民、社会和国家情感的培养,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内化为本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修养,始终坚定正确的信仰。
尽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不甚理想。许多实践教学活动氛围沉闷,甚至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除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知识面窄的自身原因外,还有以下的原因。
1.部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师资力量薄弱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一般采用课外或校外的辅助教学模式。由于部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相比,人数较少,教学班级人数偏多,缺少对实践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已经疲于课堂理论教学,只能将实践教学环节当作例行公事交待给学生,导致实践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寥寥无几,使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缺乏持久性、连续性以及广泛性。
2.部分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轻视人文素养培养
部分职业院校重视学生就业,将就业作为学校立校之本,努力突出职业特色,强调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缩减了人文类课程。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院系领导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校课程总体安排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也有被弱化的倾向。
3.教学方法落后,考核形式单一
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近年来入校的学生缺乏研究,学生已经从原来的90后变成了95后,他们对新生的事物和观点接受能力很强,并且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传播规模大、传播速度快,学生可以迅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专业背景的交流,缺少符合现代特点和触动学生情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思想政治课考核以开卷、论文为主要形式,这些考核形式单一、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二、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在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优势
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和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支架,是紧密联系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桥梁。相比思想政治课,共青团组织有以下优势。
1.政治优势
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与思想政治课有着共同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在日常团组织工作中,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2.组织优势
共青团是大学生成为党员的必经桥梁。共青团组织不仅有自上而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逐级负责的阶梯式管理模式,而且也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在学校中有着联系大学生的组织网络。职业院校各基层团支部的工作覆盖面广,形成了一套严密、规范、细致的工作管理流程,既有利于上级组织指示精神的传达执行,又有利于同级团组织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扩大了团组织联系青年团员的渠道。
3.活动优势
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而在具体学生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及工作部署上又有灵活性,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工作。
三、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工作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协作方式
职业院校的共青团工作是一项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用一切手段,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以达到学生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主要目的。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成熟严密,与学校各级组织部门配合默契,学生班级都建立了相应的人员配备,具有覆盖学生面广、效果显著的优势。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共青团组织工作形成协作,可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共青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在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始终是中心工作。除了要关注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共青团员也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对象之一。因此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根据所处院校学生情况,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目标和方案。另一方面,职业学院共青团组织应建立一套共青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制定的活动方案和目标,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共青团员树立坚定的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建立并逐步完善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各部门协调监督机制,明确思想政治课、共青团、学生会和志愿服务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角色和作用,建立共青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2.以典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成长
成长成才也是青年学生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保证同学成长成才的方向是正确的。在教育过程中,先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共青团的活动应该树立学生学习先进典型榜样。通过树立典型榜样,鼓励学生向先进青年、成功者们学习。因此,共青团组织应该在校园内开展学习典型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助人为乐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应将典型主题活动作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一部分。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校园实际,将理论教学相关内容引入活动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和共青团组织工作虽然工作方式不一样,但是两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因此,两者能够实现有效融合,同时这也是改革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的需要,也是改革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模式的新思路。职业院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共青团工作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断改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实现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课 题:湖北省职教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党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活动创新方式研究。
4.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精神和临泽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三二村距**镇人民政府10公里,位于**镇西部。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耕地面积5950亩,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在整村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张掖国家级玉米种植“四化”示范基地为契机,稳定土地流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各项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以肉羊、肉牛为主的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露地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凸显,全村已形成机械化玉米制种、日光温室蔬菜,露地葡萄,奶、肉牛产业,劳务输出的五大产业格局,建立机械化玉米制种5000亩,建造日光温室100座,钢架大拱棚50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5000平方米的连体拱棚1座,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1个,饲养肉牛1300头,肉羊6800只。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三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四化”示范村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防洪工程建设 沿北部山坡新建防洪堤坝3公里,修建泄洪闸3座,开挖泄洪渠3条,长1.5公里。
2、村社道路建设 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3、土地平整项目 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对我村涉及天生场的4、7、8、9社农户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土地4000亩。
(二)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1、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2、危旧房改造 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使村整体面貌得到提升。
(三)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服务设施
1、在村委会主干道两侧架设太阳能路灯60盏,实现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2、抓好村庄绿化,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1、葡萄专业村建设 立足北部荒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我县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增收致富之路。通过宣传动员,典型引导,动员农户在在北部荒滩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
2、蔬菜示范园建设 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连栋拱棚2座。
(五)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环境
结合“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及成员”等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诚信建设制度,提高村民诚信度,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筹资及资金概算
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运转经费筹措方面,在省、市、县三级财政拨付项目经费的基础上,乡政府和村委会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确保人员工资和日常工作运转费用。我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53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229万元(省以上172万元,县级57万元),部门整合资金676万元,村级筹集资金48万元(群众筹资筹劳42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具体计划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43.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66万元(省以上124.5万元,县级41.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40万元,村级筹集资金37.2万元(群众筹资筹劳37.2万元)。
(1)道路建设:计划投资163.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06万元(省以上79.5万元,县级26.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0万元,群众筹资筹劳17.2万元。主要对5条12公里田间道进行砂石铺垫,以及对村委会3条4公里主干道铺油罩面。
(2)防洪工程建设:计划投资8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省以上45万元,县级15万元),群众筹资筹劳20万元。
(3)土地平整项目建设:计划投资400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400万元,平整土地4000亩。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总投资7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3万元(省以上47万元,县级16万元),群众筹资筹劳5万元。
(1)村庄绿化:计划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8万元(省以上6万元,县级2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万元,主要在村社主干道两侧修建花栏,并对村委会4公里主干进行绿化,栽植国槐1000株。
(2)路灯架设: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5万元(省以上41万元,县级14万元),群众筹资筹劳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
3、卫生及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1)环境连片整治:计划投资42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42万元。修建垃圾池2个,购买垃圾车20个,垃圾桶45个,垃圾斗19个,架设排污管道300米。
(2)危旧房改造:计划投资6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6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户
4、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投资192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86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
1、葡萄专业村建设 :计划投资167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61万元,村集体投入6万元。主要在北部荒滩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
2、蔬菜示范园建设:计划投资25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5万元,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连栋拱棚2座。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三二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工作责任,严密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办黑板报、设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3、形成工作合力。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三二村党支部、村委会履行建设试点工作的主体职能作用,乡上各有关站所和乡属机关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推进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三二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持续发展。
5.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镇建设改造为抓手,融入客家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街道区和村落,彰显客家历史文化,体现客家风土人情,逐步改善村镇面貌,建设幸福龙川。
二、工作内容
(一)城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
1、组织编制镇整治行动计划,包括规划编制和镇容镇貌整治的措施、进度、时间等内容。
2、依据镇整治行动计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镇区道路全部硬底化,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和种植绿化,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排水排污畅通,有文化广场、小舞台和篮球场,有生态公园,有简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
3、整治镇区主要街道沿街建筑立面外貌,并融入客家元素,突出地方特色。
(二)村庄规划建设改造试点
1、组织编制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包括规划编制和村容村貌整治的措施、进度、时间等内容。
2、依据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村庄主要道路全部硬底化,并安装有路灯,建设有文化广场、小舞台,具备运动健身器械和文化室、图书室、医疗室等设施,建设有生活垃圾池并定时清运。
3、大力推广使用《河源市新农村住宅和村委会办公楼通用设计图集》,促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按客家建筑风格整治农村住房外貌。
三、时间安排
20XX年9月1日起全面开展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时间暂定两年。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村镇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强有力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务求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提升村镇规划建设水平。
(二)选准试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各镇政府是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实施主体,要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集中力量抓好试点,各镇所选择的试点要有代表性,一是领导班子要团结,要有战斗力;二是村镇改造规划要符合群众意愿,能调动群众参与村镇改造的.积极性;三是对行动快、效果明显的要及时总结,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推广,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要做到“七个结合”,即与双到扶贫相结合,与农房改造相结合,与发展农家乐相结合,与移民工作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旅游发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与发动社会力量相结合,与表扬奖励相结合,务求取得成效。
(四)加强领导。为确保村镇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住建局要加强县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的检查指导,要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与全县正在开展的创建宜居城乡,创建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活动,旧村庄改造和农村住房、材委会办公楼建设改造使用统一图纸等工作结合起来,协助试点村镇做好工作计划,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县农业、水利、扶贫、民政、移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互相支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共同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
6.“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六
2017年校团委组织部、创新实践部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及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新百年为契机,按照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提出的中心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扎实开展“一学一做”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学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努力建设青年大学生身边的共青团,为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继续贡献青春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强调知行合一
1、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开展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组织开展以“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的“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2、结合“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引导各基层团支部开展“先锋杯”主题团日活动和“基础文明教育月”活动。
3、以庆祝建团95周年为契机,通过开展“与信仰对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团课” 等共青团精品报告会及入团宣誓”、“不忘初心跟党走”网络主题团日活动等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回顾历史、明确使命,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弘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坚定团员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推进从严治团,强化基层建设,创新组织管理
4、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认真做好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的相关工作。
5、全面落实“从严治团”要求,加强和整顿基层组织,规范“三会两制一课”,按照要求开展支部活动。扎实做好 “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
6、着力加强学生群众性组织建设与管理,优化“三会两部”设置,打造优质高效的学生群体组织,改进学生会组织的干部选拔评价考核工作,在“三会两部”主要人员选拔中探索实施“众选众评”机制。做好2017年度五四表彰工作和2017年度“活力团支部”展示评选活动。探索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
7、实施团干素质提升工程,分批次、分类别选派优秀团干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团干指导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推进创新育人,营造创新氛围,助力创新创业
8、全力构建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智库,并做好与创新创业相关服务工作和项目。
9、探索以“挑战杯”为平台的体系化创新创业机制,做好2017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国赛、省赛作品选拔、组织参赛工作和2018年“创青春”创业大赛的启动工作,引导支持青年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四、推进文化校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10、深化“线上+线下”组织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力度,集中开展“十佳未来教学明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心灵大使”比赛等主题鲜明的品牌活动。
11、围绕本科审核评估工作,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加强第二课堂网络平台建设,做好迎评准备工作。
12、着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好龙门诗会、青年论坛、学子论坛、河洛大讲堂、迎新晚会等活动。持续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进图书馆”的“三走一进”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五、推进志愿服务,培养奉献意识,志愿回馈社会
13、进一步加强对志愿者培训工作,坚持特色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做好洛阳市“2017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洛阳市“2017年文明助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的安排,完善志愿者服务网络平台“志愿云”的建设,落实志愿者注册和认证制度及我校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14、继续开展大学生“西部计划”和“贫困县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7.“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七
(一) 区域概况
右玉县地处山西省北部, 隶属朔州市, 位于晋蒙交界处, 是山西省的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967km2, 辖4镇6乡1个旅游区, 321个行政村。截至2008年底, 全县人口10.8万人, 其中农业户数2.3万户, 农业人口8.9万人。2008年GDP为11亿元, 财政收入1.6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是全省3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右玉县城乡建设基础差、底子薄, 全县住房困难户共有2792户。右玉县被列为山西省首批农村住房解困工程试点县, 在全县10个乡镇和1个旅游区的197个村庄, 全面铺开农村住房解困建设工程。到目前, 全县计划的1000户农村住房解困工程已全面竣工, 总投资2425万元, 建起住房2636间, 已有516户农村困难群众迁入新居, 其他困难群众将陆续迁入新居。本次调查选取右玉县邓家村、曹家埠村、杀虎口新村、康家湾村四个村, 对其农村危房改造对规划建设实施的影响进行评估。
(二) 右玉县危房改造组织实施
1.基本目标
右玉县农房改造的基本目标为:构筑一个保障, 建成两个示范。即:构筑农村困难群众生命安全保障。通过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 解决其住房安全问题, 构筑起农村困难群众生命安全保障工程。建成节地示范村。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 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后, 对原有破旧废弃房屋进行拆除、复垦利用, 做到废弃房屋不再占地, 建成节地示范村。建成绿化示范村。在搞好村庄周边绿化的基础上, 将村内置换出来的废弃院落、建筑拆除, 复垦种树, 建成绿化示范村。
2.组织方式
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的组织方式概括而言有三点。第一, 以乡带村、以村联户,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投工投劳, 并牵头组织实施。第二,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力作用。建设局主要负责高标准户型设计施工效果图及施工方案和进度控制;国土部门负责做好困难群众住房用地规划和调整工作;财政部门确保住房解困资金的及时到位;审计、监察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监控工作。第三,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进村入户进行深入宣传, 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大意义, 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第四, 鼓励群众发扬“一张铁锹两只手, 觉悟加义务”的右玉精神, 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主动参与, 出劳出力, 迅速掀起干群齐上手, 共建小康屋的热潮。
3.改造模式
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遵循“坚持一个理念, 确立五种模式”的方针。坚持一个理念, 就是以开展农村住房解困工作为契机, 统筹解决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五大民生问题。确立五种模式。在建设过程中, 我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因地制宜、因户而异, 确立了集中搬迁、就地新建、集中安置、修缮改造、就近置换五种模式。
二、对农村规划建设实施影响评估
(一) 促进农房安全与住宅建设发展
1. 在较大范围内解决农民住房安全。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即消除住房安全隐患, 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右玉县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契机, 推动农村规划建设的整体发展, 构筑一个保障, 建成两个示范。其中, 一个保障即“构筑农村困难群众生命安全保障”。具体实施过程中, 将农村住房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解困对象选取标准上, 优先考虑生活在农村贫困线以下的五保户、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中的无房户, 或是仍然居住在五十年代以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简易的土窑洞、简陋土坯房的住房困难户。
本次调查的邓家村、曹家埠、杀虎口新村、康家湾四个村中, 农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邓家村125户居民中原有52户危房, 通过2009年危房改造解决了12户, 危房比重由原来的41.6%下降至32%;曹家埠42户居民中的10户危房, 改造6户, 危房比例有23.8%下降至9.5%;杀虎口新村通过集中新建, 集中了9个村的99户危房进行新建, 使原有176户居民中110户危房降低到11户, 危房比重由62.5%下降至6.25%;康家湾村17户居民中4户危房全部得到解决。
2. 农村住房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 制定严格房屋修缮或新建设质量标准。即以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为前提, 确保解困住房“安全、实用、经济、卫生”。新建、改建的住房, 为砖混结构的平房, 铺水泥地面, 粉刷内外墙, 屋顶做防水处理, 具体做法按照右玉县《解困住房设计方案》执行。修缮、置换的解困住房, 在不改变原来居住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一要消除安全隐患, 二要改变房屋院落面貌。把消除安全隐患列为工作的前提, 通过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 解决其住房安全问题, 构筑起农村困难群众生命安全保障工程。例如, 邓家村未改造的危房房屋主体承重结构已经遭到破坏, 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而新建住房统一建成砖混结构的平房, 水泥地面铺装, 粉刷内外墙, 并且屋顶做过防水处理 (见图1、图2) 。
3. 住宅建设方面的改善。
第一, 住宅布局趋于紧凑有序。住宅建设调查主要对农村住宅布局形式、房屋主要类型、基础设施配套、建筑层数等进行分析。调查中发现, 各村住宅布局形式或多或少的由零散布局趋向集中布局, 例如邓家村集中改造12户, 康家湾改造4户, 因其原有布局相对紧凑, 影响较小;杀虎口新村, 采取集中新建模式新建99户。第二, 房屋类型和基础设施改善。由于危房绝大多数为一层的土坯房, 住宅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而新建住宅基本采取一层砖混结构, 同时考虑给水、排水、厕所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因此, 新建房屋在房屋主要类型和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仍然以一层为主。修缮房屋仍保留原有房屋类型 (见图3) 。第三, 体现乡土风貌特色传承与保护。新建房屋主要采取具有晋北特点的传统建筑形式和院落模式, 单进院落、坡屋顶, 以两间房院落为主 (见图4) 。例如, 杀虎口旅游新村靠近杀虎口旅游区, 结合旅游区整体风貌特点, 采取传统院落特点, 进行坡屋顶设计, 体现了晋北乡土风貌特色。
(二) 推动迁村并点实施进程
迁村并点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规划实施的重点和难点。迁村并点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县域范围内整体村庄居民点空间合理布局, 将居民点布局集中, 有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 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右玉县五种农村危房改造模式中, 推动规划实施迁村并点的主要是集中搬迁。集中搬迁模式是与规划实施结合较为密切, 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进行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有效调整的一种模式。
(三) 村庄规模变动与职能提升
结合村庄居民点布局调整进行农村危房改造, 在推动迁村并点工作, 优化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同时, 村庄的规模也相应发生改变, 职能上也有所优化。村庄居民点规模变动主要体现在集中搬迁与集中安置两种模式的影响。集中搬迁和集中安置均为异地搬迁、集中新建房屋的方式, 将区域内若干村庄的危房居民集中搬迁至区位条件较好的新建村庄, 并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如高家堡乡高家堡村、威远镇威远村、杀虎口旅游区的杀虎口新村等均为区位条件较好、临近乡镇政府驻地。同时, 在新建村庄配套学校、医疗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形成中心村或城镇, 提升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功能。
(四) 优化村庄空间布局
村庄空间布局是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 农村危房改造对于推动规划实施, 优化村庄布局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集中搬迁中新建村庄的空间布局优化。右玉县集中搬迁的牛心乡甘泉庄村、新城镇石头河村、杀虎口旅游区杀虎口新村等三个新村进行了统筹规划, 由于没有现状问题, 因此空间布局相对紧凑合理。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配套齐全。第二, 就地新建 (见图5) 和集中安置模式对原有村庄布局的优化。就地新建和集中安置两种模式是采用较多的方式。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 即统筹考虑村庄空间布局的要求, 在原村庄主要街道、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段, 进行集中新建, 然后拆除原有旧的房屋。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改造,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原有自然发展的凌乱布局, 使村庄布局更加有序紧凑。例如, 邓家村在考虑到村庄以后空间发展方向应为沿通过该村的一条乡道发展, 沿该街道就地新建12户, 对困难群众进行集中安置, 对村庄布局优化起到较好的效果。第三, 搬迁之后原有村落和房屋进行拆除绿化, 增加了村庄绿化空间。对于所有搬迁后的原有村落和房屋, 右玉县的处理方式是将其回收为集体用地, 进行统筹安排。统筹考虑村庄规划布局, 最大限度地进行绿化, 将原有宅基地进行绿化, 增加村庄绿化空间, 有条件的村庄建设“绿化示范村”。此项措施对于优化村庄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具有较大意义。
(五) 有效地节约土地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相关规划实施相结合, 有利于土地节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迁村并点节地、村庄布局调整节地、户均面积减少节地。
第一, 迁村并点节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有效地推动了迁村并点的进行。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迁村并点集中搬迁安置。共设置3个集中安置点, 分别是牛心乡甘泉庄村、新城镇石头河村、杀虎口旅游区杀虎口村, 3个村共安置260户。以杀虎口新村为例, 杀虎口旅游区共辖9个村, 分散在整个旅游区内, 村庄自然形成, 布局凌乱, 占地面积较大, 但基础设施较差, 交通不便, 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使用效率较低。结合迁村并点工作, 共安置来自9个村的99户困难群众, 将原有宅基地收回集体, 进行绿化建设, 有效地节约了土地 (见图6、图7) 。
第二, 村庄布局调整节地。在新建、改建房屋时, 统筹考虑村庄布局, 进行合理调整, 将补助困难群众房屋向村主要街道集中, 向基础设施较好的位置集中, 改善村庄布局。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 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后, 对原有破旧废弃房屋进行拆除、复垦利用, 做到废弃房屋不再占地, 建成节地示范村。
第三, 户均宅基地面积控制节地。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之一是构建“节地示范村”。新建、改建面积标准是以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基数, 按照农户家庭实际在册人数计算, 一口之家为30m2左右, 2人以上之家为45m2 (见图8) 。
住房面积严格控制的同时, 新建住房院落面积也有所减少。原有农村庭院面积较大, 但堆放杂物林乱, 甚至放养禽畜, 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新建和改造的房屋则减少庭院面积, 节约土地 (见图9、图10) 。
(六) 改善村庄绿化环境
与城市绿化不同, 村庄建成面积较小, 加之大多数村庄布局相对不够紧凑, 难以划定建成区范围, 村庄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等概念难以用具体数量指标衡量。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房改造对村庄绿化的改善产生了一定影响, 即村庄绿化形式由原来的无序的街道绿化, 转变为多样化的绿化形式, 增加了道路绿化、改善了庭院绿化, 有效地将村外农田、树林绿化与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相融合。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 推动绿化改善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迁村并点和拆除原有危房复垦绿化、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
1. 复垦绿化。
即在搞好村庄周边绿化的基础上, 将村内置换出来的废弃院落, 拆除建筑、复垦种树, 进行绿化, 做到废弃房屋不再占地, 有效地将绿化引入村庄, 有条件的村落建成“绿化示范村”。
2. 道路广场绿化。
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道路广场、村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增加道路宽度, 在道路两侧和广场周边进行绿化。如杀虎口新村主要街道和广场进行整齐的松柏绿化, 让绿化进入村庄, 使村容村貌产生较大改善 (见图11) 。
3. 庭院绿化。
右玉县农房改造中, 庭院绿化主要采取因地制宜, 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原有树木, 多以当地树种、果树为主, 并辅以蔬菜等进行绿化。
三、结论
(一) 农村危房改造能够有效推动规划建设实施。
从上述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对规划建设实施影响评估结果来看,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农房安全与住宅建设, 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实施等工作, 推动迁村并点工作, 使农村居民点产生有效集聚, 提升村庄职能, 优化空间布局, 从而达到节约土地, 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 不同改造模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 右玉县5种农村危房改造模式, 对农村规划实施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具体而言, 集中搬迁、就地新建和集中安置能够有效地推动迁村并点和村庄空间优化布局, 但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而修缮改造和就近置换能够较好地利用原有房屋和设施, 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 但在影响规划实施方面效果相对不明显。其中, 集中搬迁和集中安置两种模式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 这两种模式能够很好地与规划实施相协调, 与新农村建设、医疗点建设等相结合修缮改造和就近置换两种模式, 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房屋进行农房改造, 能够有效地节省成本, 增加受益困难群众数量。
(三) 农村危房改造对规划实施影响仍有较大潜力挖掘。
农村危房改造对规划实施是否具有影响, 可以从改造危房占村庄总户数比例进行衡量。农村规划实施相对于个体的农村房屋建设而言是个宏观概念, 两者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只有个体数量和比重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影响整体的变化。右玉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全县10个乡镇和1个旅游区的197个村庄展开, 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从平均比例而言, 已完成的农村危房平均每村约5户, 占村总户数的7%左右;而右玉县平均每村居民约72户, 平均每村危房数9户, 占村庄户数的12.5%。从数据分析来看, 7%的危房改造能够对农村规划实施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仍然有较大潜力可挖。若进一步加大农房改造力度, 能够有效地推动规划建设的实施。同时,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对规划实施产生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改变了原有推动规划的动力机制, 对规划实施进程顺序也有一定影响。
(四)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 农村危房改造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农房改造推动效率过缓, 存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存在照抄照搬城市做法, 忽视了农村生产生活特点。新村规划缺乏必要的规划技术指导, 造成新村建设村庄不合理问题。农房改造操作方法不当, 如公共产权房屋存在导致居民纠纷问题的潜在隐患。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央提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总体要求, 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为目标,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推动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和农房建设管理相关制度建设的同时, 对农村规划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行此调查研究, 目的即客观评估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对农村规划建设造成的影响, 总结经验, 找出不足, 以便为其他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
[2].刘李峰牛大刚.加强农民住房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几点思考.城市规划.2009/6
[3].右玉县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实施方案
8.“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八
借此机会,我想就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和大家做一次沟通。
一、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把握好全团的重大根本性问题
共青团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变革的形势下,有很多需要我们考虑透彻的问题。对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当不能完全想清楚、想明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会退缩,不会坚持努力克服它;二是很难指导下级组织把具体问题解决好。共青团工作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各条战线的工作本质上有很多紧密的重要的联系。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全团的重大根本性问题,要有全局观。
第一,要把握好共青团现阶段的重大政治目标。团组织在做具体工作时要有具体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终极目标,把具体工作背后的谋划想透彻。作为共青团干部,一定要明白共青团组织受到最大的目标性考验就在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上,这是根本上决定共青团组织价值的标准,而不是简单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特别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是共青团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不是简单的数学目标,而是政治目标。有时共青团在具体工作上边界不是很清晰,好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我们要学会取舍,取舍的准则就是要围绕共青团的根本目标。共青团是一个具有鲜明思想性、政治性的组织,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特别强调把工作中一系列重大原则、项目、载体与“两个全体青年”的根本政治目标相一致,切实肩负起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共青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之间互为逻辑关系,引导青年是根本任务,组织青年既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大家要善于在工作中抓住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第二,要注意把握好重要的工作原则。要结合共青团组织的现状与根本政治目标之间的差距作出重要的工作原则判断。当前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基层、狠抓基层。团组织的根本价值、在党政工作体系和社会中的影响力,根本上取决于与广大青年的关系。团的基层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是共青团联系广大普通青年最重要、最普遍的路径和载体。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重要工作包括运用社会化动员的方式来直接吸引一部分青年参与,但这没有根本性。比如,学校团委发一张海报,可以吸引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加活动,但是根本上联系广大学生的还是班级团支部。同样,全团工作不能主要靠团中央、团省委和团市委,更要靠广泛的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的基层组织。
二是注重工作的普遍性。为了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和团组织与广大青年的根本联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工作的普遍性原则。我们看到,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凡是产生了持久的、重大的、在党内和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的重要工作品牌,都牢牢抓住了这一原则。把握普遍性原则,就是要在设计工作的时候,看参与的人、看受益的面和深度。我们反复权衡过,为什么要把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切入点定在建设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就是因为考虑普遍性原则。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普遍的核心需求,很多单位因为不愿承担早期的人力资源培训成本而选择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所以就业创业见习是人的成长中不可忽略的环节,青年只有经过一定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的积累,才能促进有效创业。但目前这在大学教育中有所忽略,为共青团提供了机会。
三是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探索创新。当前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共青团面临三个方面的本质挑战。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后,特别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后,党的服务宗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政路径实现的。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探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路径。二是面对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新变化,共青团仅靠传统的政治逻辑必然难以完全吸引凝聚青年,所以要靠先进思想、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对青年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广大团干部对青年的感情,要善于把政治和非政治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三是要特别看到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带来的青年大规模流动的趋势和青年新的聚集方式,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方式作为新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载体。总之,我们遇到的任何问题及在各地发现的新的工作经验,都与面临的这三大挑战有关系,要么是组织载体上有新的沟通方式,要么是吸引青年有新的路径,要么是找到了以某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为工作切入点。
四是通过工作狠抓团干部作风,通过转变团干部作风来促进工作。我们从要求团干部在工作中迎着矛盾、敢碰难题等方面入手,狠抓团干部作风建设。
第三,要把握工作主线、工作格局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共青团的工作主线就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大家可以在内容方式上创新,但是主线和重点工作、框架不能再有更多的变化。要特别注意把握四项职能彼此之间的关系,组织青年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引导青年是根本任务。学校战线提出思想引领工作,这是非常准确的工作把握。大家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握好具体工作与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开展具体工作而丢掉根本任务。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某一个局部遇到的挑战、矛盾,都是有相互关系的,都是有深刻的社会变革下的问题和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干部和经费的问题。我们一直讲抓好基层工作,一靠制度条件,二靠工作内容设计,三靠干部,每个层级的干部都有充分的工作选择权。如果不在状态或者工作方向不正确,即使给予再多的制度条件也是没有作用的。
二、对学校战线一些重要的工作考虑
第一,学校战线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结合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认真进行纵向梳理。这是学校战线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过去提的“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思想意识形成的逻辑和规律,这是做学生工作基本的学术支持,要请专家学者为团干部进行必要的辅导。比如,有儿童专家提出在青春期前可以用灌输的方式,但是青春期之后灌输就不如价值分析有效。比如,社会上一些人批评我国的教育现象,小学讲共产主义、大学开始讲怎么做人,造成了不同阶段育人目标的脱节甚至倒置,那如何设计是合理的?比如,高速变革的极端社会现象通过媒体迅速放大以后,很多成年人、未成年人无法作出准确的伦理学判断和价值判断,此时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就可以产生很大影响。学校战线的同志要好好梳理、研讨这些问题。如果根本不熟悉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规律和教育规律,工作就会不深入、不透彻、不能说服人,就会有损个人和共青团组织的形象。要下大力气研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学、大学的纵向灌输和引导逻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思想意识形成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通过上次大样本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小学一二年级的少先队员有50%认为现在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这说明对小学生的灌输是有用的,但是并不持久。要研究在初中、高中、大学分别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朴素的政治概念。
第二,学校战线要特别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发生的新变化,既善于把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各项职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又要找准共青团工作不同的切入点。学生都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成长的,不可能离开小学、中学的升学过程,因此学校共青团工作不能脱离国民教育体系。大家要善于当学生,善于与中小学校长、知名老师沟通。中学、中职、大学共青团工作都要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当中。要特别注意这一体系框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框架,而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国民教育体系框架,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共青团组织要把一些有思想、有作为的学生吸引进来、团结起来,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看到中学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可以在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增添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学习研究和引导判断,增加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从而找到中学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的工作空间。各级团组织要拿出比较好的在新课改后可用的政治引导大纲。
第三,全团要集中智慧研究好中学、中职、大学等教育组织的根本任务和不同层级的培养目标,结合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具体路径和建立组织的载体,设计工作的切入点。对大学生,我们提出了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拥有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在与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中职德育工作会议上,我也讲到了中职学生具备必需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掌握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树立理想信念四个层级的发展目标。每个组织培养的层级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一样。比如,我们讲到大学生在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然后具备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品德,再好一些的要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是层层递进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要把中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透,要出台针对性强、更加深刻的指导意见。
第四,学校战线“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实现,要紧紧依靠各种活动载体,善于把活动载体设计和思想引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要特别强调活动载体,但不需要天天搞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但活动载体的设计要与思想引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引领既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注意传播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学生对具体事情可能会形成积极的判断,也可能形成消极的判断,一旦形成消极的判断,发展成极端化后会对社会有危险,对个人也不利,这是共青团对青年最大的利益维护,但要注意不能搞的所有活动仅是健康积极向上层面而没有高层次的思想引领。
第五,共青团组织在各级学校中开展工作要特别强调思想引领的任务,特别强调普遍性原则,特别探索一些新的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制度性安排。如果学校再不强调普遍性原则,那没有地方可以做到普遍性了。要注意与普通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少搞那些简单的“眼睛向上”、少数人参与的封闭的活动,对学校战线要特别强调这条。活动不一定多,但要有几次很有普遍性的活动让大家参与,让普通学生受益。封闭在体系内的活动可能有的也做得很好,但搞多了会导致普通学生反感。特别要注意思想问题、普遍性问题、融合的问题等。
第六,要对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路径进行科学设计。高校团委书记的成长路径总体是比较清晰的,目前要对中学、中职团干部的职业生涯、职业素质、成长路径认真梳理,增加学术化、科学化的内容。要选优秀的年轻任课老师来当团委书记,而不一定简单地从行政干部中选。任课教师干几年后在学术、晋升职称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个问题团中央要做深入研究,设计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对中学团委书记应该明确两条,一是学科素质,二是综合素质。我们要能够鲜明地树立起中学、高校团干部除了工作能力、政治素质之外既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又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的形象。对中学团委书记综合素质的训练我们要进行研究,创造出一些重要的、结构性训练要求,帮助大家提高协调、表达等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投入。如果仅是学科素质好,综合素质不行,那只能做特级教师,当不了学校领导;如果仅有好的综合素质不任课,没有任何学术本领也不行。中学团委书记如何选拔、如何成长,我们在制度安排要有共识,要从工作角度进行设计。
以上是我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些考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青年志愿者等好的工作品牌,也要进一步梳理,结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使其更加深化、更加务实、更有影响力、更贴近普通学生。
三、关于学校战线团干部成长问题
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学校战线是全团最重要的阵地,在全团总体的组织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我想对学校团干部提五点希望。
第一,要提高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保持学校战线团干部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学校战线团干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这既是由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也应是学校战线团干部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学校战线团干部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大家学科差别很大,每位干部都有自身的专长。我今天要特别强调一点,不管你是什么学科,既然替党在学生当中做思想引领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就要作为共青团学校战线的看家本领,否则就无法在这么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当中,在面对这么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保持思想高地的地位去引领更多的年轻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学习,包括学习社会思潮等。本领很多是靠学习积累出来的,由于学习导致年轻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在短期内表现不出来,但中长期会有很大差别。
第二,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掌握好各个层级的教育规律。学校共青团工作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教育为载体。学校战线的团干部,在扎扎实实做几年工作之后,不一定能够成为政治家,但首先应该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否则不是我们组织的遗憾和失败吗?教育不能忽略本质规律,我们要认真把握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提醒同志们要认认真真研究各个层级的教育规律,团省委、团市委分管同志,对中小学、大学教育应该有所熟悉,要去碰教育问题。高校团委书记一定要熟悉本学校的学科体系设计的关系,学科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以及学科体系最新的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如果不熟悉,那怎么跟同学对话、怎么判断老师同学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呢?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团委书记,一定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
第三,要熟悉社会生活。目前大学里的矛盾以及社会矛盾与80年代有比较大的变化。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社会不稳定的一些主要因素在思想意识层面,在高校。现在,更集中在社会。人的本领从来都是在矛盾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靠念书锻炼不出处理社会矛盾的高手。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假定,如果你每一年干到底,没有动过任何脑筋,完全靠工作积累把这一年的活儿想明白、说明白,那么你年底就一定总结不出一年有什么收获。高校团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强,但处理社会问题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比较系统地熟悉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要特别注意强化和往届校友的沟通,通过他们了解情况;二是要经常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引导性交流,通过交流辨析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团中央、团省委要更多地做好这方面工作;三是要有一定的时间到其他社会组织工作锻炼,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机理,触碰复杂矛盾。
第四,学校战线团干部特别是高校团干部要在把握党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全团的总体性、根本性问题方面走在全团前面。一是对全团的一系列重大根本性问题,学校战线团干部要把握好。既要认识到根本性问题与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深刻关系,又要善于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干深干透。二是要善于把握好党和国家重大的根本性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提高理论素养的一个支持路径,对于学校战线的发展非常重要。短期内看不出来,长期可以看出来。学校战线要真正培养出懂得中国国情的、能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团干部。高校团干部要站在推动团的根本事业的发展、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好我们现在的工作原则、方法和路径。
第五,各级团组织都要关心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发展。各级团组织除了要研究学校战线团干部的职业生涯路径外,还要为学校战线团干部的成长进行制度设计。共青团各个层级的组织之间不要做重复工作,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多做一些互相弥补的工作。要对高校团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熟悉社会生活、把握合理成长路径进行制度性安排。高校团委书记和团干部中一些优秀份子不能都扎堆在学校里,要勇于、善于到学校外面去锻炼提高。要特别关心中学中职团干部的成长,为他们多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使其提高素质。团中央要研究制作中学、中职团委书记短训班的视频、多媒体等教材,对工作要讲得具体、鲜明,认真调查研究,多提供指导,使中学中职团委书记在培训中受到启发。地市级团组织要特别关心培养县级重点中学团委书记的成长,在重点中学团委书记中培养干部。
9.“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篇九
一、试点项目重点简介:
项目名称:团小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
为鼓励、引导团员青年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团员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和品格,同时探索新时期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对全体青年的有效覆盖,提炼近期基层团组织建设成果,学院分团委高度重视此次试点工作,以科技创新为契机,积极组织,统筹安排,以团小组为单位成立课题组,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目前,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可谓参差不齐,整体还处在较低层面,学生缺乏科技创新观念、匮乏的政策规范和制度保障、普及性较低等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一是培育良好的校园科研环境,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思想教育;二是构建合理的科技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为此,学院制定完善了有关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活动资助和表彰,加强了对课题组的内部管理,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并组织专业老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
二、试点项目主要举措:
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专业特色,以师资队伍为依托,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试点方案,其主要举措如下:
1.以团小组为单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通过交通调查取得调研结果,分析目前聊城市区所面临的交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构造适应聊城城市特点的交通结构模型,形成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以及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面向全院团员招募有共同兴趣的团员组建科技创新小组,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科技创新小组成员主要通过自学,完成部分创新项目如“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四足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与仿真”、“自动倒酒器”的研制、超级MCU模型车的制作等。
3.以各种科技比赛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去。例如通过举办“霹雳火速度挑战”车模比赛、“发动机拆装大赛”等活动,以各个团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既让了广大团员学到了知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够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
4.分团委对各个团小组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评选“科技创新之星”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在追求异性思维、敏锐观察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鼓励;同时,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得到更好普及,有利于增强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5.进一步强化团的组织、制度管理。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团组织覆盖的有益补充,学院分团委对学生社团统一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学院学生会还专门设置了素质拓展部,全面负责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这些举措有利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团员的创新意识。
三、试点项目工作效果: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也吸引和凝聚了一批优秀的团员青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交通调查和调研结果,系统分析了目前聊城市区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构造了适应聊城城市特点的交通结构模型,并积极进行与有关部门进行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以及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二.完成了三轮农用车车架三维尺寸数据采集与实体建模,进行了车架的有限元建模与动、静态实验,初步建立了三轮车车架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积极探索优化方案。
三.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建模的兴趣,增强学生参加各种CAD竞赛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择业的竞争力,深化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学院有多名同学在全国CAD制作大赛中获奖,科技创新小组在全国第三届MCU模型车大赛中荣获佳绩,学院对作品进行了展示。
四.利用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四足机器人机械系统的三维模型及其虚拟样机模型。了解了四足机器人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
案,初步进行了四足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和相关机械零件图的绘制,正积极筹备机械系统的虚拟样机建模、分析仿真结果。
五、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将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坚持服务促团建,通过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服务,不断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团的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形成各级团组织全力抓基层、抓团建的整体格局。
四、试点项目几点反思:
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
1.团员参与的积极性仍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由于长期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重知识轻实践,忽视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尤其从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
2.科技创新团小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够健全,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3、科技创新项目专业性太强,依靠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攻克项目难题存在难度。同时由于日常的科研教学工作,老师不能及时地对科技创新团小组进行指导。
4、试点过程中没有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到正规的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中来,也就是没有将科技创新的思想深入到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中来。
试点项目两点意见:
1、“五项措施”即发挥学校各级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加强科技类社团的建设;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多方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科技类论坛与讲座,努力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在广大同学当中加强引导,集中评选、表彰大学生科技标兵,加大对科技标兵的宣传力度。
2、“两个向导”一是指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降低门槛,使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各院系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学科竞赛。
五、试点项目推广注意事项:
1、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深入的剖析,拟定可行性实施方案;
2、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将科技创新思维深入人心;
3、对科技创新经费进行估算,做好申请工作。
【“实践型”共青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做法与经验06-29
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重点,主题实践活动方案10-17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07-15
诚信建设主题实践活动11-18
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0-08
群众路线实践社会组织调研报告06-18
科学实践活动方案06-26
时事与政策民生建设与广东实践论文06-22
“效能宜良”建设活动学习实践心得体会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