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经侦专业化队伍建设

2024-07-21

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经侦专业化队伍建设(精选5篇)

1.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经侦专业化队伍建设 篇一

浅谈基层交警大队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大局中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深度应用

公安部长孟建柱在新近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强调:必须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通过为期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基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公安厅局长会议提出的要求相比,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事实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升级革新,公安交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在此期间,如何实现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对基层部门而言,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就此谈点体会。

一、正确理解信息的深度应用,从广义上讲,信息是指人类一切生存活动和资源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就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而言,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的各种情况、消息、资料。它反映着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交管工作的状况。信息应用,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去解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遇到的课题的过程。深度,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据此,信息深度应用也就是信息应用向更高阶段、更深层次地发展,即是对与交通管理工作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深挖掘、深加工、深整合,以获得更符合实战需要、更满足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从整个过程来看,信息的深度应用是在以往信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不仅是单纯地为某一项工作服务,而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公安工作日趋繁重艰辛的背景下,为指挥决策、打击违法、事故防控、执法监督、队伍管理、服务群众等警务活动提供战略和战术双层支持,实现以情报信息主导为核心的现代警务工作模式。

二、当前基层大队信息应用的现状分析;以江干大队为例,近年来,大队以分指挥室为龙头,紧紧围绕信息主导实战、信息贴近实战、信息服务实战的要求,致力于信息化现代警务机制的健全完善。日常工作中根据每日接处警、工作数据、路面秩序、突发事件等情况,罗列出全区交通事故高发路段和高发事故类型等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操作性较强的信息,依托交警综合业务系统、ITS项目交通综合信息系统、社会基层单位管理系统等平台以及自制的数据报表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分指挥室先后收集各类信息5000余条,其中上报上一级部门1700余条,制定表格近百张),采取日简报、周分析、月总结形式,并按照“日报应精、周报应专、月报应全”的要求,及时分析总结,找出问题,发布预警(共提交分析预警材料120余份,其中关于事故方面预警信息30余条),有侧重地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指导意见。该方法推出后,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并在全市城区大队指挥系统中予以推广。大队在信息应用中尽管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离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一)应用意识不强。重收集轻应用,信息应用问题更多地停留在口头,真正想着应用信息、注重应用工作、利用应用成果的人却不多。主要归集为三个方面,一是既无意识,又无技能,二是有意识却无技能,三是有意识会应用,但综合系统应用能力欠缺。

(二)应用质量不精。信息应用的前提是有信息源,有可应用的对象。当前,信息资源不可谓不多,信息量不可谓不大,但很多信息是有采集无传递、有传递无研判、有研判无共享,信息资源缺乏整合,不少信息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而且信息也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一旦错过最佳利用时机,就失去了价值,应用再完美,也只是过去式了。此外,信息的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分指挥室在对路面发生情况、问题、违法数据、管理效果等信息进行采集统计中,由于采集的主观因素,致使采集上报的标准不统一,对信息的筛选不敏锐,造成信息不精确、不鲜活。

(三)应用方法不多。目前的信息应用工作的方法较为单一,更多地只是查查信息,发个预警,或者在事后搞个警情分析,对道路交通管理要素信息—人、车、路的实时性、深层次、连续性的研判工作不多,在实际

工作中就体现为服务实战不力。以信息应用的“研判预警”为例,2006年以来,大队分指挥室共完成月分析33篇、周分析142篇、日简报1000余篇,但上述预警基本局限于定时性,由于受时间周期的限制,缺少“一事一析”、“即时分析”,更缺少系统的梳理,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目前实时分析预警存在过少过慎的情况,慎者每事必报、少者欠缺警觉,造成实时预警工作失去“灵活”、“靶向”的特点。

(四)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有价信息的提炼、应用必需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全面的掌控能力,而目前基层大队民警包括分指挥室民警还缺乏信息应用的敏锐度,该方面培训不足,经验和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手段有待丰富。另一方面,信息应用的专门人员欠缺。大队分指挥室作为承担信息应用的重要部门现有民警4名,由于人员较少,使这部分人的作用发挥受到了限制,他们更多地是在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应用机制不全。虽然基层大队的信息应用机制都已初步形成,但从实际运行看,信息应用工作时起时伏,时紧时松,部门与部门之间、中队与中队之间缺乏联系,发展不平衡,缺乏整体性,信息应用的长效机制仍不全面、完善。

三、积极推进信息深度应用孟建柱部长强调指出,公安信息化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不仅是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因此,要推进信息深度应用,首先要从战略性举措、革命性高度,进一步提高和统一思想认识,真正使全体民警体会和意识到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发展方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实现全员采集、全员应用。

(一)提高信息应用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网络、软件为支撑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孟建柱部长指出,对于这场革命,谁认识得早、抓得好,谁就能赢得主动,占领制高点;谁认识得晚、抓得不好,谁的工作就会被动,落后于时代。因此,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者的信息应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单位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并积极引导全体民警树立“应用增效”、“向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等理念,使信息应用和信息实战的意识真正深入警心。二是全体民警都应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软件等方面,要真正拿出革命的勇气,把各系统的应用作为民警必须应知应会的内容,再逐步掌握信息评价、提炼、加工的方法,真正提高应用的准确性、实用性。三是重视应用专门人员的培养和集聚。既要大力表彰系统开发人员,也要积极鼓励和培养应用人员,更要培养在应用中学、在应用中钻、在应用中业余开发,把实践与技术结合起来的多面手。当务之急,分指挥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对比分析、回归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善于从大量纷繁芜杂的信息群中,火眼金睛加以甄别和利用。今年以来,大队已就提高分指挥室民警的分析水平召开3次专题会议进行评价和要求,对提高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提升信息应用程度。一是要将大量直观类信息向综合分析类信息转变。如大队将每日每起接处警的时间、地点及引发事故的违法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事故高发的时间、路口(段),有效指导中队调整勤务和加强重点违法的查处。二是要将“过去时”信息向“将来时”信息转变。例如,今年春运前夕大队对前三年春运期间交通事故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列出了重点管理区域、时间、车辆、对象,并据此发布预警提示,指导中队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三是要将一般反馈型信息向决策参谋型信息转变。如大队根据一段时间来中队集中反映辖区砖块车、纸板车违法行为突出,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的情况,及时对该类车辆的现状、违法情况、管理难点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源头管理和路面整治的建议,为支队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并分类为事故类信息、工作数据类信息、施工类信息、突发情况类信息等,建立在符合区域实际的自我信息数据库。并以数据积累为优势,不断扩大信息应用的范围,其中,今年以来大队以设施维护、勤务督察等工作为课题,先后进行10余次专题分析,打破了以往仅对工作数据和事故进行分析的单一模式,以此起到了良好的反哺效果。

(三)加强信息应用规范。严格信息采集及上报、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信息采集过

程是以网络型汇总的形态呈现的,为确保信息在整个过程中的全面准确,今年以来,大队相继明确了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一是定期将实际管理情况与上一周期提出的工作重点进行对比并进行反馈评价,以此来发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科学调整勤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实战的指导意义。例如,分析研判出某一类交通违法行为是近一时期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基层大队、中队就应有意识提高对该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的考核权重,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引导民警加大对该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循环往复,不断积累,其长效性必能显现。二是加强对信息应用实效的考核。紧紧围绕绩效考核,将原来“以量为主”的激励、考核方式变为“量质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一抓静态考核。在大队定期研判的基础上,要求各中队对本地区交通安全、道路秩序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按周(月)上报大队,由大队实行点评。二抓动态考核。根据当周(月)工作重点,对中队在勤务安排、违法查处、快速处置、安全宣传等方面的措施进行随时随机考核,反馈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三抓综合考核。将信息应用工作与基层中队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贯穿到各项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始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研判工作的规范化、应用化水平,推动信息警务持续深入开展。

(四)深化信息应用效果。要有效解决传统信息预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以及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必须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信息平台,形成“多渠道进水”(多个平台采集信息)、“一个库蓄水”(所采集的信息均导入一个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多管道放水”(信息研判成果按不同平台进行分类储存并按需读取)的信息工作模式,既要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要防止“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善于从纷繁芜杂的信息群中剥茧抽丝,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实战,深化信息应用效果。今年以来,大队积极深入推进实时定点预警制度,以“简”、“准”、“快”为标准,建立“发现、讨论、发布”三步走的信息实时应用制度,即通过信息发现和采集,由分指挥室进行基础信息的汇总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对有价值的情况进行跟踪并分析,以最快效率完成实时预警并发布。如今年8月15日下午新塘路昙花庵路口因暴雨严重积水导致周边道路车辆排队严重的情况,分指挥室及时发布“关于暴雨天气道路通行情况的实时预警”;又如针对辖区彭埠直街发生黄沙车与电动车相撞致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分指挥室及时发布“关于工程车与电动自行车发生死亡事故的实时预警”,进一步促进了实战。总之,信息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采集到碰撞、甄别、提炼、研判等一系列环节中,以及民警意识、能力、水平的转换提升过程中,都有大量艰苦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交警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既有传统优势、全员优势,又通过与现代交通管理技术的对接,博采众长,争取到了以IT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后发优势,理应成为这场警务革命的急先锋,积极投身并服务于公安信息化建设大局。

2.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经侦专业化队伍建设 篇二

一、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是用人体制方面。过去我国用人方式主要是与高度集中的相适应的“统包统配”, 即初次择业由国家计划统一分配, 再次择业由国家计划统一调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这种体制已暴露出明显的缺陷, 不仅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必然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积压和浪费。不少地方长期存在的人才一方面积压浪费, 一方面又缺乏的结构性矛盾就是这种体制长期作用的瘀结。

二是人才观念方面。县 (市) 域受区域影响, 从根本上没有彻底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 致使不少地方目前仍然存在着“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地方所有”等经济轨道上形成的陈旧观念和惯性势力, 一些单位急需的人才招不进、派不来, 而另一些单位宁可搞“人才储备”也不“肥水外流”, 有的甚至还出台内部政策, 如人员调出必须交出一定数额的技术培训费, 人才培养费, 个别的甚至规定要走家属要一起走, 被人戏称为“搭配调动”、“连坐调动”, 无形中给人才流动、人才成长、人才发展增添了人为的障碍。

三是人才自身方面。受传统“官本位”意识以及“求安稳”、“找安逸”的思想观念影响, 使许多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 涌向挤进机关、事业单位, 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这些有学历、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仍然因循着“能进不能出”, “能上不能下”的旧思路, 表现得唯唯喏喏, 缺乏勇气, 不能主动大胆地迈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小圈子, 走向社会, 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最佳位置, 不敢痛下决心, 走向大市场, 改变消蚀创造潜能, 压抑聪明才智的局面, 到市场经济中去搏击风浪, 找到体现自身价值、释放人生能量的突破口。

二、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和总人口的比重较小, 尚不能满足县 (市) 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较少数的人取得研究生学历, 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 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有近六成, 新老交替的任务十分繁重。

2、人才的产业、专业、区域分布不够合理, 人才短缺与闲置的情况并存。

由于社会分配格局不尽合理, 人才过多地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生产领域, 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人才相对匮乏。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 市级以下的基层单位人才,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

3、在人才吸纳上存在制约因素。

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重生产销售, 轻科学管理;重外延发展, 轻内涵改造。产业结构上, 劳动密集型企业占95%以上;产品结构上,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所占比重极少;直接从事经济建设和科技人才数量少,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加强县域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加大宣传, 转变观念。

观念是先导、是前提, 对人才工作而言, 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牢固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开发各种资源、争取各种物资和资金的同时, 必须把人才的开发和争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做到不因循守旧, 不求我管、但求我用, 要像跑项目、筹资金那样, 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 既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又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为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同时, 牢固树立和落实“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要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 整体推进区域人才协调开发、产业人才协调开发和城乡人才协调开发;坚持用发展的理念研究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公共服务。

2、突出重点, 统筹开发人才资源。

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作支撑, 只有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党政人才方面, 拓展渠道强化培训和培养锻炼, 突出招商引资的能力, 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方面, 要以拔尖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 强化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氛围, 突出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 要以优秀企业家为重点, 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通过建立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社会评价体系, 实行公开竞争、市场化选择进行选拔, 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3、发挥市场配置, 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在加大县 (市) 域人才市场的硬件建设投入的同时, 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 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拓展人事代理、人才规划, 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 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市的无形人才市场, 以加快人才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抓好各级各类人才库的建设, 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容量, 扩大人才资源大会信息的发布范围, 以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参加各类人才洽谈交流会, 提高人才交流会的档次和质量, 切实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促进县 (市) 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 2007-01。

[2]李景林编:《跨世纪人才谋划》, 中国经济出版社。

[3]向美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改革》, 《中州学刊》, 2006年。

3.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 篇三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始终把建立一个好的班子,配备一支好的队伍,确定一套好的发展思路作 为提高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来抓,善于利用各方资源和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有效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养老、子女就 学等关心民生的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用活载体,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基层党建工作不是一点一面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怎么抓,没有固 定的模式。任职以来,我坚持抓载体,坚持不断创新,以促进全镇党建工作的整 体推进。一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亮党员身份,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 活动,争做“五带头”人,带头学习讲党性,带头致富谋发展,带头服务比贡

献,带头诚信树新风,带头维稳扬正气。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抓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做到以“一把手”自律,从自身做起,坚持勤政、廉政、优政并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倡导“思想感情零距离,干事创业零差错”的理念,解决 实际问题。对于党内的重大的、群众关心的,只要不涉及党内机密的问题都及时 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从机关招待、财务收支入手,严格按制度办事,实 行“责任追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 抓共管、各社区居委会、站(所)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创新机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路子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晰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建立社区党建联席

会议,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务公开,服务承诺、目标管理、民主评议、考 核奖惩等制度,实现社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完善创新组织体系。对党员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党 支部。在社区党组织建立方面,积极依托商贸片区、居民楼院、住宅小区等社区 “单元” 建立党组织,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形势下社区各 “单元” 与农村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的新模式,以“大党建”的观念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同 时,完善组织工作网络,构建“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纵 向工作体系和“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成员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志 愿者队伍”的横向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共建协调制 度,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居委会主任定期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重大事项民主 听证制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统揽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以 全面开展科普文化、道德诚信、治安消防、法律服务等“八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建设社区、服务群众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 好地推动社区“六共二建”共驻共建格局的形成。

三、抓好城镇社区功能建设,服务群众 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研究新形势加强城镇社区功能建设的新思路,大胆创新,增强总体服务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选树优势产业力度,探索新兴产 业和致富项目,努力在带领城镇困难群体脱贫致富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拓宽服务范围,构建服务网络。依托“一站式

4.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经侦专业化队伍建设 篇四

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7月)

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系和作用

政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领导的“耳目”,是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概括起来是八个字,两句话:“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政府信息化,是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地革新和改善,全面实行政府管理行政的电子化即电子政务,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其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大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

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当于“货”,政务信息化的网络硬件设施包括光纤、微波、卫星等通信设施组成的大容量、高速信息通道相当于是“公路”,存储、处理各种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相当于“车”;掌握了先进技术、运行“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相当于“驾 1

驶员”。所以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就像公路、车、驾驶员与货的关系一样。我想现在我们大家不难理解,要加快物流、人流,就要有好路、好车、好驾驶员,要加快政府“信息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传统的办公手段和邮递无法取代和比拟的。

二、健全和完善“物流”网络,组织好“货”源

组织政务信息就像物流业组织货源,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组织货源的保障。政务信息也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县级健全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就是县级部门和各乡镇股、室、站、所、中心乃至各村民委员会等的每个成员都担负起政务信息工作的责任,树立全员写信息的大信息观念,形成县政府对乡镇、部门进行考核奖惩,乡镇和县级部门对下属的股、室、站、所、办、中心、村民委员会等进行考核奖惩,同时县级部门是乡镇下属的各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对乡镇相对应业务部门的政务信息工作实行考核,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结构严密,不留死角的政务信息网络,最终形成一支人人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报送信息的庞大的政务信息工作队伍,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使政务信息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真正发挥政务信息决策依据、领导“耳目”,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大家知道,没有健全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政务信息来源无法保障,无信息来源,信息工作就变成“无米之炊”。

三、层层抓落实,确保政务信息网络畅通无阻

省委办公厅召开的信息工作会议指出:“不重视信息工作的领导,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所以,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主任为信息联络员、督查员,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树立“小信息、大舞台,小信息,大才干”的思想,在各乡镇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工作中树典型,立榜样,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使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工作既能够锻炼人,又能长见识,增才干,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领导带头写信息,督促人人写信息,人人自觉写信息的良好的政务信息工作氛围,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政务信息工作抓紧抓好抓实,确保政务信息网络畅通无阻。

我们前面提到过,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是“公路”、“车”、“驾驶员”与“货”的关系。由于有的乡镇和部门相对于县级政府信息化程度较低,在与“货”的关系比较密切的三者成为了制约加快“物流”的瓶颈时,乡镇和部门的政府信息化势必应该很快提上议事日程。

四、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近3年来,县级政府信息化工作在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若不尽快统一标准,加以规范,势必会形成更多的部门“信息小孤岛”。一是有很多单位在搞办公楼综合布线时,缺乏前儋性,只布一套线,将来就会出现在要上国际互联网还是要上电子政务网的问题徘徊不定,上电子政务网则会隔绝本单位与外面世界的交流,而上国际互联网则势必造成与电子政务网脱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一套线,实现两套网物理隔离,从而造成重复投资。所以,为避免各乡镇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信息小孤岛”,在设计原办公楼或新盖办公楼综合布线,写出综合布线方案报市、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规范综合布线标准。二是很多乡镇和县级部门还未接入电子政务网,存在多部门“信息大孤岛”,譬如我县电子政务网就是形象的连接县委、政府部分部门(16个部门),人大、政协各委室的“信息大孤岛”,县委、政府其余的部门和乡镇未接入。所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镇横向和纵向接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使县级部门和乡镇都连入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来,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先解决“路”的问题,也是逐步全面实现政府信息化的基础。

五、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县级政府纵向和横向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方财力的制约,不同乡镇和部门筹资能力不一样,导致其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在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要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维护;重新建、轻整合;重技术、轻应用”的问题,不能在没有应用条件的情况下,不作统一规划,各自为战,一哄而上,盲目投资,举债建设,硬件软件同时上,从而造成资源闲臵,重复建设,给本身贫困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雪上加霜。譬如,某县,2002年省、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不切实际地匆匆上马本县四机关电子政务工程,整个工程由政府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器等硬件购臵、四机关综

5.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经侦专业化队伍建设 篇五

2009年5月1日,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开始实施, 首次明确了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 新《消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也在总则第三条对派出所职责进行了明确:“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单位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更是专门增加了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这一章节。所有这些都足以体现, 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于法于理都已经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新消防法配套规章出台较晚, 客观上影响了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的消防监督人员在学习、应用消防法过程中, 对新法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 对派出所的培训、指导不够, 各类配套管理规定出台不及时, 导致新法实施以来, 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不能很好正常开展, 各项监督工作较往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不及时加强这一工作, 将会影响社会面火灾形势的防控。

1 存在问题

1.1 公安派出所各级对于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 主动性不强。

认为消防工作是派出所工作的一个“副业”, 不是“本职”, 进而对消防工作不重视, 甚至有抵触情绪。所以, 多数公安派出所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当中, 没有将消防监督管理与其它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更谈不上同计划、同落实、同考核,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正是这种认识, 一些消防民警对于消防监督业务的深入开展以及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消防工作普遍开展不深入、不广泛, 而另一方面部分民警业务不熟、水平不高的现状也很大的制约了消防监督的深入和全面推进。

1.2 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主动性不够, 仍属于被动接受。

派出所作为市 (县) 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 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是其重要职责。目前派出所人少事多的矛盾很突出, 民警工作负荷较大。用于消防监督工作的时间有限, 派出所很难设专职消防民警。以笔者所在县城为例, 全市22个派出所, 农村16个, 城镇6个, 有的派出所仅有3人, 最多的也就12人, 各所均为兼职消防民警。作为兼职消防民警, 在主观能动性上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新《消防法》实施后, 派出所民警不可能会像消防监督员那样主动学习消防法, 所以在应用上也相对滞后。

1.3 社会单位和群众的不认可、不理解。

鉴于消防行政体制中缺乏对于派出所执法主体的法制认可, 一些单位, 尤其是人民群众对于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对派出所的执法权威性提出质疑, 对农村警务室的消防民警开展消防宣传的专业性提出怀疑, 进而阻碍了派出所消防工作的有效推进。尤其体现在消防宣传方面, 一些派出所开展了工作, 但是老百姓不接受、不认可, 效果不好。

1.4 派出所民警自身业务能力不能很快适应新《消防法》要求。

消防法自1998年颁布实施, 我县自2002年开始, 全面推进了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我省2004年出台了《黑龙江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随后开发应用了派出所消防监督数字化监督系统, 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通过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的培训、指导, 以及派出所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5月1日, 新的消防法开始实施, 在内容、工作程序上较原法有了较大的改变, 现在新《消防法》已经实施快半年的时间了, 已经体现出派出所民警, 理解、掌握新消防法比较肤浅, 工作上有一定难度, 多年来所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观念和工作方法没能立刻转变过来, 加之派出所民警主动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 自身业务能力还不能很快适应新消防法工作的需要。

1.5 各类配套规定出台不及时, 派出所日常监督工作中操作不便。

新消防法以及107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只是明确了派出所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 一些具体的工作程序, 对其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具体移交的程序和文书, 需要省级公安机关进一步明确。如不及时明确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对于其他一般火灾隐患, 按107号令第三十一条, 也只规定责令依法改正, 不明确派出所行政处罚的权限, 而且列举的问题不全, 对于发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擅自关停、不完好有效均没有明确的处理方式, 导致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操作不便, 派出所会不愿检查、不愿执法。

2 工作建议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公安派出所做好消防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

要从思想上、制度上对派出所消防工作有所倾斜, 从制度、政策各方面入手, 提高派出所消防民警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 促进其对于消防工作也是日常工作的思想认同, 逐渐加强公安机关各级对于消防工作的重视和理解, 进而促使消防工作与其他公安工作同计划、同落实、同评比的目标实现。

2.2 逐步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派出所消防民警管理机制。

在消防法明确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法

定主体的基础上, 根据派出所管辖区域的特点, 人员的多少, 在一些辖区场所较多、单位较多的派出所设专职消防民警, 一些以社区住宅为主的派出所设兼职消防民警, 通过设专职消防民警的方式, 首先保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派出所消防民警队伍。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最重要的是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充分调动派出所民警做消防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消防工作的积极性, 逐步改变派出所在消防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工作局面。

2.3 加强对公安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

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派出所消防民警队伍的基础上, 公安消防机构应逐步加大对派出所兼、职消防民警的业务培训力度, 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现场施教、检查考核等培训、指导工作, 提高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能力, 适应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调动发挥公安派出所消防民警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确保执法、检查的合法性、公正性。

2.4 尽快制定出台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相关配套规定。

细化完善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特别是在单位管理、行政处罚等方面, 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及其细则, 确保派出所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保证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保持公安派出所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良好的发展势头, 确保派出所在社会面火灾防控上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5 改革派出所执法制度, 为派出所提供执法的宽松环境。

在保证合法、合理的前提下, 充分给与消防民警一定的空间, 尤其要取消目前各级规定中档案不切实际的、形式化的约束, 以保证派出所的力量真正能够投入到执法、宣传的关键环节。公安消防机构也应积极采取措施, 为派出所执法提供便利;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尽量减少过于专业的制度约束, 提供更加简便、更易操作的执法模式以供派出所执行。

2.6 建立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机制, 明确奖惩, 落实责任。

针对目前派出所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职责不明晰的情况, 有必要积极提请公安机关进一步建立消防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机制。一是要明确并公示派出所的各类民警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辖区划分, 将消防监督职责和任务分解到每位管片民警身上。二是要加大消防工作在公安派出所基础建设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和内容, 增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在考核总成绩中的分值比例, 通过责任、权力、利益的统一和完善, 约束同样激励相关人员的责任制落实, 从而调动派出所进行消防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三是要严格开展消防工作绩效考评, 通过考评, 真实反映各所、消防工作开展情况, 从而为统筹消防工作指导和目标落实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 在考评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奖惩, 鼓舞先进、鞭策后进, 以此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推进派出所工作的开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的兴起和深化, 使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日益繁重, 加强和改进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极其重要。

上一篇:商务英语口语培训班下一篇:五年级写景作文800字:珑湖公园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