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精选7篇)
1.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 篇一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
一、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是以传授知识及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为教学目标,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法和语言知识,重视听和读的训练,忽视说和写的训练,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淡薄;(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目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已从教多年,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虽然新课改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但是还是有些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从自身的思路出发进行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机械的训练和记忆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提高;(3)教学设施不够先进。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开始将多媒体等设施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教具存在的弊端。但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设施,如挂图、录音机等,这样非常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几轮的教材改革和不断的经验积累,迫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从原先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原先过分关注听和读的训练,转变为“听说读写”四项训练的全面开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将各种生活实例和游戏等引入到知识点的讲授中,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重视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各项训练,在沟通和交流中加强合作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与此同时,高中英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在授课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后,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吸收和讨论,调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改进教学设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教学设施的简陋影响了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进教学设施,发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具体说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思路,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为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尽可能采用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授课主题,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创设适当的情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完成充满互动性和乐趣的对话和表演,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高中英语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繁重,但是仍然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认真分析班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体说来,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克服自身一次性学习的观念,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自己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同时要通过写教后感和对教学经验的分析,反思自己成功或者是失败的经验,养成终身自我评估的习惯;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勤学苦练,大量学习地道英语语言知识,培养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并且将所掌握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轻易接受现成的理论,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4.强调团结互助,加强合作学习的应用
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进度,而应该注重一个团队的整体进步,因为团队的进步是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样就能够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并且确定合理的小组学习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虽然近年来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应展开积极的探讨,以期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 篇二
一、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
如今高中生英语作文能力水平,普遍较弱。很多学生兴趣不高,对于英语写作练习基本属于应付。下面对英语写作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造句方面。词不达意、用词不当,太多没有必要的重复。近义词、同义词常常被误用。
2.语法方面。由于受到汉语化的影响,所以在句子结构、语态、时态、主语、谓语,经常出现混乱、前后不统一,或者缺少主语等等。
3.语篇能力。通篇文章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连贯性不足,前后照应不到一起,逻辑混乱,没有过渡句或者关联词的使用等等。
二、提高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1.加强学生基础性练习。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输入与输出,所谓输入就是脑海中储备相应的知识,对于英语作为能力的培养来说,输入就是词汇、句法、篇章,这也就是所谓的基础性练习。有相应的输入,才能顺利的输出,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练习。
(1)词汇的练习。词汇是写作的基础,要想提高英语作文能力必须要有足够词汇的积累。除了让学生多注意单词的背诵,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词的常用意义、词性等等。为了提高词汇的理解和背诵记忆,教师可以采用联系该词的同根词、反义词、近义词进行被动,还可以创设语境来背诵,这样印象更深。
(2)句法的练习。句法的练习是作文的开始,句子是作文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句法的练习首先从基本句型开始练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句型结构与汉语的区别,以便写作。其次,在句法的练习上要灵活多变,例如采用句子缩写、句子接龙、句型转换、句子仿写、句子合并、看图写句、单词扩句等等。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语篇的练习。在英语写作的练习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语言习惯。我们长期在汉语言的熏陶之下,所以在学习英语时经常把句子汉化。那么在引领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关注句子结构、文章结构,语篇特点等等,逐渐建立英语思维。另外写作连贯性差,教师要让学生多掌握一些链接性的词语,多做一些把独立句子链接长篇的练习。另外,在布置英语写作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先从简单的、短小的开始。
2.听说读写译结合性练习。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就是“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技能不是单独可以拿出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如果其中的一项技能过于弱,那么整体水平的提高就会受到影响。对于英语作为来说是在“写”这个范畴中,如果单独的进行教学训练,那么起到的效果也不会好。所以“听、说、读、写、译”要结合起来联系。
3.科学合理的设定教学目标与活动,提高教学失效性。要想真切的实际的提高学生英语作为水平,那么必须要保证所设定的目标与活动的科学 、合理性 , 这是前提 基础。所以在布置写作任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为了照顾整体同学,要进行分层教学。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辅导,留给的任务不易过难。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相对加大难度。另外,在写作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实践性的、层次性的、趣味性的、多样性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
3.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自我主体 人文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01
语文教育一向重视作文教学,就如今的高考来说,作文分数就占了语文成绩的三分之一,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难教、难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从文前指导到文后的总结都为学生逐一讲解,无不倾尽全力。但是教师的良苦用心往往收效甚微,学生写作低效、费时,从而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本人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和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反思,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探索研究。
作文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起指导、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以教师灌输式的讲授,学生生硬地接受为主,而未能有效的消化掌握,加之高考、考试的压力,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熟练的技能,得分的利器,必然就会导致学生作文越来越“教条化”、“八股式”。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认识并弥补其缺陷,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写作、自我发现的情境,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作文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作文的内涵。“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
在新理念的指引下,为走出困境,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让作文在生活的源泉中表达自我体验
作文的源泉是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影子。所以只要回归了生活,就回归了本真,回归了主体。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学生在这广阔的领域中情感得到体验,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练,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作文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使作文成为习惯。
对学生而言,只有他们自己通过体验、感悟和想象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高中作文对学生的人文性、理性、思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已不单是一种技巧,而是和其思想与心灵的感受紧密联系。而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的作文才会生动,因此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感受社会,多贴近、多感悟自己的生活,以便开拓视野,抒写人生。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探索社会生活。观察是作文的基石,是一种借助感知主动收集素材的活动。因而,我们要格外注重引导学生捕捉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观察,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其次,抓典型事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在作文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喜欢追求新鲜的素材,忽视了日常熟悉的事物。因此,为让学生在旧的素材中创作出新颖的作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眼耳鼻等感官细致观察各种事物,还要训练学生动脑思考、用心感悟,由表及里、统筹有序地观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再次,鼓励学生动手写的信心,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较为丰富,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掀起他们情感的潮水。教师要激励学生细心地感受自己内心的悸动,感悟少年青春的情怀,使之诉诸于笔端,跃然于纸上,从而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由“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
二、通过各种活动,使现代生活与课堂融合
引导学生关注新近发生的、热点的、有重大反响的事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多种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实事讨论、课堂演讲等,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使学生融入社会,把社会生活的点滴融进作文,用他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也可以将流行语引入课堂,通过流行语感受现代生活的变化;或者可以收集并学习广告词、海报、警示语、赠言祝词等,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总之,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语言去充分感受和表达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同时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现在生活中的疑问和困惑的种种经验,将生活构建的更加美好。
作文与生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写他们想写、乐于写的作文,从而使作文成为学生感悟生活、思索人生的重要方式。
三、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作文整体优化
听、说、读、写是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语文素养。“听”与“读”主要是对获取吸收外在信息、知识和文化,是内在转化的过程,是自我精神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说”与“写”是一种表达,是与他人、社会、自然的沟通、对话,是从内心到外部世界的外化。只有综合统筹听、说、读、写能力,从能够有效地促进作文整体优化。
首先,利用课文阅读,获取灵感。课文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负载,又是语文学科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课文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审美的模板。此外,课文还是教师引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体味生活的“桥梁”。通过对课文的把握,学生会发现作品的精妙、广博。所以,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得到审美愉悦,更重要的是学生拾取了灵感,并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吸收、意化为个性的创造,审美的提升。
其次,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学生的阅读活动,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但这不能直接代替学生亲身的阅读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以课外阅读为媒介,提倡自主阅读,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可写读后感,可赏析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可摘录好词好句,也可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读书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借助改写、扩写、缩写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心得体验,提高他们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又能增进其作文水平,以此使阅读教学过程与作文教学过程两者共同推动,互相促进,从而构成语文教学的主体。
4.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篇四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高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24-01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在本文中我所说的主要是音乐学习能力。什么是学习能力呢?所谓学习能力指的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领会和掌握学习材料,使掌握知识简单化、快速化的活动方式。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
想要准确表达一首作品的情感内涵,光有热情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准确地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和挖掘作品,对全曲展开分析,由最初的感性了解深入到理性的分析上去,由最初的感知情感发展到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全部思想实质,从而达到一种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歌词语言能力的培养
歌词语言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歌词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下面以舒伯特的《冬之旅》为例,《冬之旅》的歌词由德文写成,德文从发音上来说比我们中文要简单得多,它的发音有明显的规律,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对语言的把握要十分的到位。对于德语的咬字,我们在演唱和朗读的时候,那些连在一起的单词千万不能断开读,因为歌词是诗歌,因此也要注意句子不要随便断开。这样音乐句和语言句才能配合得好,更加融为一体,朗朗上口。在德语中,因为语种和诗歌的原因,歌词带有一定的诗歌韵律。尤其是在某些特别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单词和整个句子的“顿”或“藕断丝连”的感觉。一般情况下,乐句和文学的分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掌握原文的程度有限,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注意尽量要求他们认真地把语言演唱得靠近原文的风格就可以了。启发学生在演唱时根据歌词的语境,仔细研究,结合合理的换气,把握歌词语言的韵律,这样才能不会破坏乐句的完整性,从而使演唱的作品更加动听,更加富有韵味。
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
笔者认为,像这样具有想象性、引导性的音响色彩分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的应用强调了逻辑智能——音乐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对音乐表象进行拆分、肢解,了解乐思、乐汇的进行规律,理解音乐内在的含义,并对其形成联觉、加以想象。这样,十分有助于学生建立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总之,音乐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之后,学生便会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成功体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对音乐学习充满自信心。这个时候,便会自觉地总结自己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且进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高中音乐课堂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高考的促进作用的
(2009-12-10 09:45:40)转载▼ 标签:
杂谈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引领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科间的渗透大大加强,从教材中可挖掘出大量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长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发现,音乐课堂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加强与学生所学的文化课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还可以依靠音乐课中的兴趣反作用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捷克大教育家夸梅纽斯提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利用多样、创新、开放并且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使学生的某些能力得到提高,使音乐课能成为其他学科的延伸,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在此背景下,依据兴趣教学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观,我在2008年4月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构建一开放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此教学模式,为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多元化、以及学科间的互相渗透有理论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构建了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能在此模式的影响下,不仅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部分文化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提高,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能促进学生的文化高考以及播音主持的高考和音乐高考。在此研究目标的引领下,展开对本课题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中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写作能力能否得到锻炼,对提高学生历史、地理知识的是否有促进作用,对播音主持高考是否有促进作用,学生在这一课题中的成长跟踪调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申报表,进行课题申报,立项后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这一阶段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一
本阶段里,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同组教师讨论法、课堂教学实践法。我在课题的研究方向的引领下,构建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模块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根据研究的方向重新编排教材。教学模块的开放是指把音乐课堂的教学分为课堂内模块和课堂外模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研究的方向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时和同组教师讨论,完善所用的教学方法,初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并及时的总结,写反思。
本阶段还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确定了个案的研究对象为高一(15)班葛丹丹。通过谈话交流,葛丹丹同学对这样的音乐课的模式非常好奇,很感兴趣,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投入,经过一阶段的成长,课堂中的文学作品多次被推荐给文学社并被语文组吸纳为“青韵”文学社的成员,葛丹丹同学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逐步提高,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经过严格的选拔葛丹丹同学还被吸纳为校“天之音”广播站的骨干成员,负责稿件的撰写和播送等工作,看到葛丹丹同学在模式的影响下有了初步的发展,更坚定了我对本课题的研究的决心。
(三)实施阶段二
这一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践法,教学方法探讨法,调查研究法。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把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向本组教师乃至全校教师开设公开课的教学,展示在本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初步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向全校教师开设了课题为《高中音乐课堂中情感激发的重要性》的公开课的教学,课后听课教师一致认为学生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在本课题的实施中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了提升,该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有实际意义的。根据这节公开课,我撰写的案例《和平颂》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本阶段中继续对葛丹丹同学跟踪调查,通过交谈,葛丹丹同学认为本模式的教学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在鉴赏音乐中学习知识变的轻松而愉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再显得那么枯燥,提高了她对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学习的兴趣,成绩有所提高,撰写的文章在“好家长”杯的作文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极大的增强了她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模式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她的表现能力,让她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如诗文朗诵比赛一等奖、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元旦文艺汇演组织本班同学编排节目参加演出等等,让原本内向而不敢表现自我的她成长为大方、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学生。
(四)总结阶段 总结提炼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材料,形成一套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成果,并对学生进行成长的跟踪调查研究。以总结报告的形式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并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和总结反思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我在课题的研究方向的引领下,构建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模块的开放。1.教学内容的开放
(1)教学内容的结构: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音乐课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音乐课对提高学生历史、地理知识的作用,音乐课对播音主持高考的促进作用,音乐课对音乐高考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主题,在教学内容上作了大胆的改革,内容的结构为: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单元
模式单元教材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单元
促进历史、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单元
(2)教学内容实施的策略和方案
把适合在课堂中展开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作品归纳在第一单元,如《少女的祈祷》、《山林的呼唤》、《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1812年序曲》、《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作品,大约安排5个课时。几乎所有的歌曲的歌词都可以说是一篇很美的诗歌,教学中让学生配着歌曲的旋律朗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欲望,让学生的表演素质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对文字情感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可以利用学生对文字的处理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处理能力,而利用音乐的情感表现促进学生朗诵诗文时的情感把握,把优秀的歌曲编排在第二单元,大约5个课时。把涉及到历史、地理知识的作品归纳在第三单元,如《音乐与时代》、《音乐与民族.》这两章节的内容,并适当补充了一部分内容,大约安排7个课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对音乐作品的风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高原地带的山歌,鱼米之乡的小调等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多作品里的历史知识,都是学生了解的,利用作品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面,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2.教学模块的开放
教学模块的开放包括课堂内教学的开放和课堂外教学的开放。(1)课堂内教学模块的实施策略和方案
课堂内教学的开放是指在教学内容开放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单元教学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解决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A情景体验法:第一单元的教学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教师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书写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设定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在上《山林的呼唤》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与音乐内涵相近的画面,配合《山林的呼唤》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用散文或诗文等体裁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B开放的评价机制:在课堂的评价上建立多样的评价机制,如选出优秀的作品配上《山林的呼唤》的音乐,让学生朗诵;把优美的作品推荐给学生的语文老师,通过语文老师的参与,刊登在校刊和校报等刊物上,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把优秀作品提供给美术老师,让他们的作品成为学生绘画的主题等等,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下,兴趣培增,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大部分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而且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有大量的学生的作品在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中获奖。C活动实践法:第二单元的教学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对学生的播音主持的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上,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活动的开展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如在听赏《松花江上》这首作品时,我用抗战的图片做了一个短片,配上《松花江上》的纯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请学生配音乐来朗诵,再让学生把朗诵和歌唱融合在一起,分组表演,评出最佳的一组。再如在听赏《图画展览》中《两个犹太人》这首作品时,让学生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涵自我分组创编小品来表演,评选出最佳的一组。本单元的评价机制除了在课堂内的评价外,还把学生的优秀作品保留,向学校举办各项活动推荐,如向文艺汇演、诗文朗诵会等活动推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表演的欲望和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了提升,从而对学生的播音主持的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学科知识渗透法:第三单元的教学是利用音乐作品中涉及到的历史地理知识,来丰富和活跃课堂,使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如在鉴赏亚非欧的民间音乐作品时,让学生搜集总结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的相关特点,结合音乐作品的特色,来分组研究各地区音乐的特色;鉴赏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时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研究作品的特色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课堂内的教学模块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同组教师的大力支持,多次听课后,全组教师一起讨论,为教学方法的完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2)课堂外的教学模块是指利用数字化的广播系统,构建了一个拓宽学生对音乐的接触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子模式教学,本模式利用广播的传送,让学生的学习之余的时间都能接触音乐。
具体结构分成五个内容
中外名曲鉴赏
学生推荐作品鉴赏
高科技数字广播系统
课堂之外的音乐教学模块 课堂教学内容补充
载 体
学生自主活动
音乐深入学校教学管理 模块的策略与方案 A.模块实施的策略
实施的策略是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指导性思想,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多的音乐鉴赏的氛围、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途径。交流法:本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作品的听赏可以有选择的在特殊的本子--书写音乐感受记录本,上面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在课堂前五分钟进行全班交流,也可以和老师单独交流,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体验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广播系统),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着手,理解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从而洞悉音乐艺术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情感得到陶冶,提高学生的参与。
表现法: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个人的表现欲望和能力相当重要,在模块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自我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B.模块实施的方案
模块方案是保证模块有序的进行的有力手段 确定每一模块实施的时间:
《中外名曲鉴赏》的时间为星期一的中午。《学生推荐作品鉴赏》的时间为星期二的放学后。《课堂教学补充》的时间为星期三和星期四的放学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为星期六的下午两节课后。《音乐深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时间是每天。
具体模块负责:本模块的五个内容有老师和学生共同负责,《中外名曲鉴赏》和《课堂教学补充》、以及《音乐深入学校教学管理》有老师负责,《学生推荐作品鉴赏》和《学生自主活动》有广播站站长负责,每一块内容必须在实施前一天把所有相关内容送到播音员手中,并督促和监督其完成,《学生自主活动》还需组织好,让每一块内容正常有序完美的进行。模块实施的效果反馈
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本特殊的本子——音乐沟通本,这本沟通本是用来记录自己聆听音乐的感受的,每一星期都换一期音乐作品,学生在一星期里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作品,写出自己的聆听感受,在星期天收齐并于星期一早上交给老师,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和老师保持在音乐领域的话题,真正的让音乐伴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在聆听作品时做到有所思有所想,使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最终让音乐影响学生一生。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来提高学生对音乐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写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提高,在播音主持的高考中有好的成绩。
(二)实践成果
成果一:在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下,我构建了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模式的第二模块是利用多媒体数字广播,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课题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实践支持,这一模块实施后,我撰写了论文《课堂之外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赛中获二等奖。成果二:在模式的第二阶段,把模式的一些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并向全区开设了观摩课的教学,获得全区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觉得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根据本节公开课撰写的案例《高中音乐课堂情感激发的重要性》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成果三:为了配合模式的实施,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的方向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重新编排了适合模式实施的教材。
成果四:个案的研究调查,本课题的个案研究对象葛丹丹同学,在本模式的影响下知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葛丹丹同学多次在江苏省好家长杯的作文比赛中获奖,被校广播站和校文学社吸纳为中心成员,组织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如元旦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提高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觉得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语文、地理、历史成绩有很大的进步,葛丹丹同学已成长为一个有着较强的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较好的文化知识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成果五:模式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经过一年的实践,在学生中针对本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的同学觉得本模式的教学提高了自己对学习历史、地理和写作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情感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高考中成绩较好,报名参加音乐高考的学生专业达线率为100%,以上成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进而对学生的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中逐步发觉,在课题的研究方向上的表述有些不妥,本课题从开题论证到结题的时间是一年,如果从高一开始进入本课题的研究,对高考的促进作用表现的不够全面,因为只能看到学生的小高考的成绩来作为衡量课题成果的依据,也就是说本课题在研究方向上使研究的过程拉长,导致研究成果反馈不够全面,如果把课题的研究方向改为《高中音乐课堂中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促进作用》,就更准确,研究目标实现的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5.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管理水平 篇五
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成绩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成绩,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也在分层的考虑之列,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综合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在一个班级,我们往往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接受度,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注意,不能直接把这些学生称为差生组。
为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对班级的分组进行命名的时候就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所组成的学习组,我们称之为基础组,而中等的学生组则称之为提高组,而对于基础最好的优等生我们则称之为竞赛组,这样的命名方式会显得更加人性化,并且可以把每个学习组的特征和努力方向做一个大概的界定。只有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以后,这样在实施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分层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十分为难,目标定的过高,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很吃力,而目标定的过低,则会让一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只能折中地选择一些适宜中等生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依然很难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而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解决之前的教学目标确定的难题。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基础组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且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就可以了,而针对提高组除了要达到基础组的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学会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而对于竞赛组所提的要求是最高的,除了要求他们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较为灵活的综合性的问题。这样,这种分层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要求,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确立明确的方向。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了解学情,划分层次
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的主动性,集体的荣誉感,以及与班级学生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访谈,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个人,家访的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还可以通过各个学科老师全面认识这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施分层:让学生自己有个大概定位;对于不能准确定位的学生,教师综合各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比较合适的、易接受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层次与目标。最后就是分层: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为A层;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一般,比较有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分为B层;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C层。教师通过综合分析对学生所处层次进行适度调整,对进步比较明显、成绩明显提高的学生,提高层次,而对大幅度退步的学生要及时查明原因,鼓励进步。
结合教材,要求分层
本校使用的是浙教版的初中教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不仅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深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知识解答问题;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理解课本基本知识,学会做题的基本方法。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确定以下目标:a.理解平行四边形及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b.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判定,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平行的问题;d.猜想、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A层次学生要达到a,b,c,d四个目标,B层次学生要求达到a,b,c三个目标,而C层次学生只达到a,b两个目标就可以。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单一性、随意性的缺点,又可以优化具体性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
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
2.教学过程分层.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
3.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的布置只有层次化,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学生.对后进生布置作业分量要少、难度要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还可把例题作为作业,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中等生以课后A组练习题为主,选择性地做一些稍有提高的B组题目.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优等生可要求一题多解,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做较高层次的作业,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
4.单元检测分层.分层目标教学还应在单元检测时分层,依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的单元检测题,如可将一份试卷分必做题和分层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必做,分层选做题是指一个大题包括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学生做相应层次的题目,这里题目难易虽不同,但各小题分值相同.有时也可根据分层教学目标为四个层次学生设计四份不同的检测题.单元检测分层次使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同样可获得较高的分数,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各层次学生同分不同值,减弱了全班学生纵向的比较,增强了同层次间竞争.所以各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积极发展,并力争破层上升,带动了整个班级学生水平的提高.
开展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分层次教学要与分快慢班区别开来.分层次教学中的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在师资配置上也没有歧视,甚至会为学习程度较弱的层次配备更好的教师,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应避免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被视为差生的心理压力,对较高层次的学生,不要使他们产生优越感.
2.不能简单地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确定学生分在哪个层次,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已有数学基础自主确定.由于这种选择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生自主选择层次后,不能要求其从一而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进行重新选择学习层次.
3.不能简单地通过分层次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分层次教学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措施或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选择较高教学层次或技能等级要求,实现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意愿的最佳发展目标.
6.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篇六
1. 全面理解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 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 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 勤于思索,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形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 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意识。
2.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 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思维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使学生投入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 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欲望, 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使师生共同处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 无疑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 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 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又是学生关心的话题, 以此作为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 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节时, 我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的大事, 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 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 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 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 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3. 化学教学要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 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 进行角色转换, 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 让学生走进生活, 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 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使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3) 致力于人文关怀, 关爱每一位后进生, 帮助他们, 以达到共同进步。
4.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 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 教师要练好教学技能。
5.1 讲授正确, 语言规范简练。
良好的语言功底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化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 首先不能讲错, 如果经常出现口误, 就会令学生对你失去信心, 听课就无法专心。另外最好能做到推导流畅, 过渡自然。其次, 语言 (普通话) 要规范简练, 表达清晰, 语气抑扬顿挫, 充满热情和感染力,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2 板书精当, 书写工整。
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 表明主次, 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概念或它特征, 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 “五彩缤纷”, 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此外, 板书难免有错漏, 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 错的地方能及时修改, 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 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 应当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同时化学老师也要练就作图的基本功, 学会如画试管、烧杯、酒精灯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图, 等等。
5.3 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 规范。
7.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篇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课堂教学
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改变和发展,而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在课程改革中也备受关注。课程改革指出:教学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注重探究性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在教学中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就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增强学习历史的使命感
许多学生把历史视为副科,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这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影响到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教师要让学生多认识到一些历史知识、多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多掌握一些历史经验,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和胸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想获得兴旺发达,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是现实的镜鉴,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警戒。历史上关于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思想十分丰富,其包含着许多为政用人、做事敬业的深刻道理。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有责任了解国家的过去,有必要去认识国家的历史,这样才能以史明鉴。明白了这些道理,学生会意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历史不是传说和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先祖尸骨堆积而成的。那一个个数字不是毫无意义的文字书写,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尽管我们在分析历史现象的时候要理智地去看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但是,我们在向学生教学历史课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冰冷的。此外,基础教育是爱国教育,历史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定律。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繁琐,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势必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积极性。因此,课堂内容应该尽量体现时代性,教师要适当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传统的历史教材往往过于注重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客观而简单,但由于历史有过去性的特点,其与学生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感,所以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见不理解历史事实、记不住历史事实的困扰。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对历史事件进行生动的再现,就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时,教师可选择一些相应的影片来让学生进行欣赏,比如《林则徐》等。学生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详细的故事情节加强了对当时社会态势的认识,能更好地了解和识记与当时有关的历史知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再者,当代社会生活是历史的延续,许多现在发生的事件也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年奥运见证的是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的历史蜕变。从晚清政府对奥运会的无知到民国政府对奥运的顶礼膜拜,再到新中国出征奥运承办奥运,这正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奥运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过来的几代人的梦想。
三、课堂巧提问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若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就要激发学生对每一个历史问题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一定要设计得恰到好处,提问的方式也一定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教师可采用温故知新式提问。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温习旧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温故”然后才能“知新”。而课堂上如何“温故”?其实提问“旧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签订了哪些卖国条约等,由相关的旧知识,导入新内容,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联系了新内容,有一石二鸟的作用。再者,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过于宽泛,学生不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而问题过于深,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指导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来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学习方法的问题,认为学历史只是死记硬背而已。然而,进入高中文科学习后,历史不再是副科,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便提到日程上来。很多学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步骤。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高中历史教学课时容量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进一步提高,学生如果不提前预习,上课听讲时就会处于机械被动的状态。所以,学生要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来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文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其次,加强阅读。学生学习历史,不仅要认识、记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还要弄明白为什么发生这些事,以及这些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意义。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从而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最后,学生还要学会归纳知识结构。基本史实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明确每个历史史实的诸多因素: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这些要素是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另外,对一些基本史实可以使用关键词记法,如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时,可以概括为“一转折、三拨乱反正、一新时期”。这样既可以简化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又可以提高效率,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参考文献:
1.张俭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教研,2010. 9.
【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08-14
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09-05
医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09-28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10-13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09-06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调查问卷10-29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07-28
谈谈我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11-20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07-21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水平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