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化-----说课稿(共10篇)
1.细胞分化-----说课稿 篇一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细胞的分化”,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增殖的基础上,学习当今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细胞的分化,包括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生物技术的主要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多利羊的克隆技术是生物学热点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说出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②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细胞分化的学习,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②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二、说教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关于细胞的分化的教学,教师应提前将“学案导学”发给每位同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做充分的预习。
首先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请同学们看图回忆个体的发育过程,以问题引导学生从个体发育的起点、过程去认识细胞的分化。(1)一个受精卵是怎样产生如此之多的细胞的呢?
(2)若仅有有丝分裂,那么产生的这些细胞会有区别吗?(3)以人为例,举例说明组成人体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吗?
教师引出问题:如此之多不同类型的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由此引出本节内容。思考题:
1.构成人体的肌肉细胞、红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细胞的来源怎样? 2.构成人体的肌肉细胞、红细胞和神经细胞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3.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有关心肌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图像信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7有关内容,引发思考,相互讨论,以解决第1和第2 个思考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细胞的分化?(同学们讨论解决)老师要走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思想动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可以答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意义。也就是第3个思考题。接着利用“学案导学”对这部分知识做个简单的回顾,由同学完成相应的题目。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已经分化的细胞能否再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呢?进而转入细胞的全能性知识的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同学们展示胡萝卜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画面,启发学生归纳、总结细胞的全能性定义。让学生再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生活、生产实践有哪些应用,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以问题“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没有既能分裂又能分化的细胞呢 ?”的形式引出对动物细胞培养的研究内容。
教师结合动物细胞培养方面的成就“克隆羊多莉的产生”引导学生理解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明确,到目前还没有成功的将单个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的个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9回答什么样的细胞既能分裂,又能分化。引出人体干细胞的问题及干细胞的应用。在学生充分回答之后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注:此部分知识在选修三细胞工程一章中还要详细学,故不必做过多的补充)接着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最后,讲述干细胞的研究非常热,(举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干细胞的相关信息,并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全能性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D.细胞分化是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五、板书设计
一、细胞的分化及意义
1.细胞分化的定义 2.细胞分化的特点 3.细胞分化的意义
二、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植物细胞全能性
2.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2.细胞癌变说课稿 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癌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细胞的癌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四节的内容,也是第一册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内容编排在“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之后,详细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同时本节内容与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为后续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设为本节课的重点;致癌机理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将其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目标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目前的认知结构,我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了解致癌因子的种类。
(3)明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2、能力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细胞癌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癌症的危害,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珍惜、热爱生命,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了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主要利用讨论法和引导发现法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事例、图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自主得出结论,通过细胞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新课导入: 我引用名人患癌事例,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引起同学们对健康的关注,这样学生对于癌症就有了自己初步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将学生引入至课堂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新课讲授:(1)癌细胞的概念
本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没作要求,因此,通过癌细胞的图片展示使学生获得对癌细胞的直观认识,从条件、实质、表现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癌细胞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重点内容癌细胞的特征打基础。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相对较为简单,通过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图片的比较,提高学生识图、归纳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海拉细胞”的讲述,激发学生联想,引起学生兴趣;投影相关动画,如癌细胞的扩散等,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同时为课堂增添趣味,使癌细胞特征直观的映入学生脑海中。(3)细胞癌变的原因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展示细胞癌变的流程图及细胞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得到突破。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癌症,进行知识深化,并引导学生关爱老人,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举例生活中不良习惯可能导致各种癌症,使本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引出下一个内容:致癌因子。(4)致癌因子
该知识点相对简单,我利用图片和事例结合,让学生了解致癌因子的种类。然后让学生自行交流、讨论,我们身边经常接触的有哪些
致癌因子?对我们生命健康的影响?紧扣下一个知识点,我们该如何预防癌症?(5)癌症的预防
作为本节课补充的一个最重要内容,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从生活各方面总结出保健良方,既对知识有很好应用,又体现对生命的热爱。(6)癌症的治疗
本知识点,我主要通过对现代医疗技术的介绍和图片展示,告诉同学们,癌症不是不之症,在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3、课堂小结及巩固练习
基于以上的新课的讲授,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 重难点知识,如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然后进行一定的习题巩固,如判断题: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以及相关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练习。板书设计
一、癌细胞的概念:
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三、细胞癌变的机理
四、致癌因子
五、癌症的预防
3.《细胞核》说课稿 篇三
您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的初步理念,分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思想;
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生物学的模型的构建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能通过实验题目分析实验的基本设想,实验目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的整体思路,知道实验应注意的内容及方法,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了解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最求知识的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作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自立自信的健康心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②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2) 教学难点:①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②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说教法:
本节课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的。这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来合理选择的。探究性学习是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构建和内化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的内容很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其原因是:细胞的结构虽然在初中学过,学生也依稀记得细胞核跟遗传有关。但是,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学生还知之甚少,细胞核为什么能够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跟细胞核的结构有关系吗?…… 细胞核内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讨论、提问等手段加强教学,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接受新知识。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部主要结构之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说学法:
课前布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以小组合作形式课前完成是出于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课下完成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另外,利用安全的废旧物品制作细胞模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通过展示学生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以及交流“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引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进入本节的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并派代表发言,总结细胞核的功能。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部分的教学中,以给出“思考和讨论”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自由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则适时引导、补充、精言归纳,在探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六、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内各个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共同分析产生分泌蛋白的具体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细胞器可以这样有条不紊的密切合作?他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形成统一整体?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问题探究:细胞核在细胞中到底起什么作用?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的呢?
首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及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分析”中的第一个实验《美西螈核移植实验》,提问美西螈的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然后分析以上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说明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举出克隆羊多莉绵羊的实例,来加强对这一结论的理解。提醒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寻求能体现细胞核的功能其他证据,引出第二个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引领学生共同分析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细胞核的关系,即细胞核控制着细胞分裂和分化,然后让学生提问,总结细胞核的功能,老师继续引导说明科学的严谨性,领读第三个实验《变形虫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细胞核有更多的能力,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为进一步验证结论,再引出第四个证据《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最后学生分析四个实验共同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紧接着再设问: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细胞核的结构中寻找答案,结构决定功能。从而引出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核功能产生的原因?是哪一部分的结构在其作用。在分析这部分结构时,同时多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遗传,说明其应该有什么物质?
(2) 含有DNA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它们的外面都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3) 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肯定能与外界联系,如何能办到?
(4) 学习RNA的分布时,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少量还分布在哪里呢?
对于这部分比较抽象的概念,如DNA、染色体、染色质等概念,提出问题:染色质是否等同于DNA呢?染色质与染色体异同点及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其中的关系。这部分可以使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加强直观教学。
最后,进行本节的小结和本章的总结,强调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在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为了加强理解,安排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安排时间交流、互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mRNA→外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蛋白质→内
染色质(体):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八、课堂小结:简单总结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作业设计:《红对勾》上本节相应的练习题。
十、课后反思:
教学中采用了课前复习提问,新授课时板书与多媒体并用及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加之及时巩固的配套习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
成功之处:
(1) 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2) 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3) 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
(4)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最后的随堂练习稍显匆忙;
4.植物细胞说课稿2 篇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植物细胞》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第二节。《植物细胞》这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3).巩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2).制作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对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了解是接下来开展具体实验操作的基础,细胞是微观的,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能辨别出某些特征较为明显的细胞器。)
(2).如何成功制作临时装片。
(初一生物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我们在以后的实验操作中的基础,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不仅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需要胆大心细的科学素质。但是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是大多数初一学生不擅长的,而且过剩的好奇心在实验室里不仅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和实验的失败。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对于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教学难点:临时装片的具体制作过程。
(初一学生在学习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对器材和工具也没有了解,如何正确的使用工具,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接触实验器具之前就对实际操作有直观的印象和感受,这也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考验。
二、说教法
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减缓了教师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细微观察能力。
三、说学法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模式多元化、直观化,同时也将学习变得简单化、自主化。不仅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也在学习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初一学生,对于更方面的知识都很好奇,但是接收信息的能力很差,而且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引导-探究式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将丰富课题,学习不再枯燥,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引入课题,再通过PPT讲解,使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洋葱内表皮细胞
5.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篇五
前黄实验学校 张晓兰
各位评委: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一节《单细胞生物》,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属于《课程标准》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要由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两部分内容组成;在教材编排上,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深化,启下是为后面学习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第5单元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的知识,对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单个细胞也可以组成生物体却缺乏了解,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明确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状态,从而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单细胞生物也是完整的生物体的概念。同时初一学生对于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由于他们接触生物不久,对于实验的把握和思考都不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探究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实验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对仿真实验室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对多媒体软件使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逐渐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难点: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四、教法指导
为了能够达到设定的三维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自行设计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实验方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本节课中引入生物仿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实验过程,既快捷又能避免实际操作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且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直观形象,同时该软件还有实验报告的功能,学生能够立刻填写,反馈迅速。
五、教学过程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一滴水中生命》
问:在这滴水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它们? 学生通过回答总结出它们都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引言:正如同学们所看到的,自然界创造了这样一类神奇的生物,它们的身体仅有一个细胞构成,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它们的踪影可能出现在每一滴河水甚至草尖上的每一滴露珠里,此时此刻,它们也许就悄悄漂浮在我们周围的空气里,它们就是单细胞生物,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入它们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活动1:认识单细胞生物 引导学生阅读正文第一段及课外阅读部分,对单细胞生物建立初步的认识
(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活动2:观察草履虫的结构
学生以2人为一组,制作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同时选定一个不怎么动的草履虫,对照教材图4-1找出相应的结构,并结合P52第一段文字,总结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标注在图4-1各结构名称旁边 活动3:了解变形虫的结构与功能
阅读P52第二段文字及图4-2,了解变形虫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功能,同时播放视频《变形虫》,了解变形虫的生活习性
(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活动4: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提出问题:含羞草被碰到叶片会合拢,人遇到危险会躲避,单细胞生物是否也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呢?
2.作出假设: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经概括而提出本探究的假设
3.制定方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给草履虫什么样的刺激”、“如何观察和比较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是否要设置对照实验”等问题,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参照教科书上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4.探究过程:(以教材上的方案为例,借由仿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手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5.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三)单细胞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展示赤潮和太湖蓝藻爆发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结合教材P53相关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总结出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可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对单细胞生物了解多少? 通过学生的发言最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
四、练习反馈
6.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必修一中细胞的基本结构 等相关内容,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为以后的内环境稳态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接触过,手脚磨出水泡以及被针扎到流血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对于资料分析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本节课程的顺利展开。
三、说教学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说教法、学法
在熟悉了教学内容之后,方法的确立就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问题驱动教学,再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将采取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具体确立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引导探究、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学法:综合了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2015年考试大纲中主要为第二节“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作用”的理解水平做铺垫。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今后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
1.导入新课:(2~3分钟)
以“问题探讨”引入,观察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问题
1、图中各是什么细胞?
问题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继续往后进行新课讲授,来引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讲授新课:(3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首先,是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结合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的图片给学生介绍血液的组成,帮助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以此来得出细胞外液的一种——血浆。
回答完第二个问题之后,会给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并且引出内环境的介绍,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从中直接获取营养成分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直接排泄到水中。多细胞生物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那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来引出对内环境的进一步介绍,再结合ppt中展示的神经细胞和淋巴细胞得出它们分别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在把所有的内环境成分都介绍完之后,再以总结提纲的形式展示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以及和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体液的概念。最后再用多媒体以动态图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2)细胞外液的成分
通过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回答书中的五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出细胞外液的成分。
然后给学生一个课堂小结,明确给学生指出哪些物质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如:水、无机盐、神经递质、CO2等),哪些物质不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如:血红蛋白、载体,DNA聚合酶呼吸酶等)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环境。
最后是一个课堂小练,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明白了细胞外液的成分(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通过展示病人输生理盐水、病人浮肿的照片以及水分进入血红细胞的状况图来引出渗透压的概念。同时介绍细胞外液的三个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最后会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组织水肿的相关知识。(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主要通过播放气体交换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并对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回答给予补充。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4、练习巩固与布置作业:
7.细胞分化-----说课稿 篇七
均县镇中学
张顺德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记住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4)、练习。(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教师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6)液泡:存在于细胞质里,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8.细胞分化-----说课稿 篇八
在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安排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活动课,并给出了一个实验设计的参考案例,这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如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蔗糖作为实验材料?浓度为什么要确定为0.3g/mL蔗糖?能不能选用其他实验材料或试剂?等等,学生头脑中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随着“研究性学习”在各地中学的推行与普及,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因此,我对该活动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植物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过程情况;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2)技能方面: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培养“假设―实验―结论―应用”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3)态度情感方面:
(1)领悟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体念探究活动中的成功感,增强学科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学风;
(3)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实验,确定实验的材料、试剂的种类与浓度,并进行应用创新。
3、教学难点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前准备
(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材料器具:洋葱、黑藻;蔗糖、KNO3、清水;天平、显微镜、秒表及其他实验器材等。
5、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教学法
6、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步骤及教学意图
(1)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探究选择洋葱鳞片叶、黑藻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目的是为学生顺利“作出假设或猜想”并进行创新提供帮助。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需要探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4)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其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和学风。
(5)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目的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进一步探索: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本步骤是前面探究活动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7)布置作业,目的是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及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比较处在一定液体环境中的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较浓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而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虽然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容易观察,但一般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透明的,若要成功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除非……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ppt上的图片展示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理解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教师:图片展示黑藻叶细胞的结构。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细胞的结构,进一步思考黑藻用作实验材料的可行性。
教师提问:教材中为什么要选择0。3g/mL的蔗糖溶液作实验?
学生思考、讨论、假设,提出探究问题,如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发生质壁分离?在什么质量浓度以上发生了质壁分离之后不能复原?
教师观摩学生实验,其中应格外注视使用了葡萄糖这一实验材料的探究小组,适时恰当地予以指导。看其是否能敏锐地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及能否真实的记录数据,并继续在下面的“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交流评估”步骤中予以关注。
学生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KNO3溶液,分组实施探究活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通过“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认识到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教师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最后总结。
学生各研究小组进行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相互进行评估,交流心得(成功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措施等)。
教师首先指出: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接着提问:怎样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呢?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定。
课外作业:
①在操作步骤(6)中如何更精确地测定细胞的渗透浓度?
②某植物细胞已经萎焉,如何判断其活性。
7、教学反思
(1)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兴趣是动力之源,兴趣是成功之母。高中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已经相当强,教师应激发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教学时,切不可简单局限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育学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必须设置好探究历程的梯度,并且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并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创新提供帮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并能维持学生的创造热情。
9.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篇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首先我对本课题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的基础。
1、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2、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学生在2、3节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说完了教法和学法,接下来我将具体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四部分―――教学设计,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三个环节:
四、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创设情境:
10.高一生物《细胞增殖》说课稿 篇十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1节。本节内容较多,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此次说课主要围绕第一课时展开。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知识。在细胞增殖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既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同时也可为后续学习选修模块做好了铺垫。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课,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是必修课。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于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主要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细胞形态特点。
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会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一系列的问题:大象和老鼠体型大小不同,它们的细胞大小又是怎样的?细胞会不会无限长大?我们由一颗受精卵长成现如今的我们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细胞的增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新课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讲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四部分内容。
对于第一部分的讲解,我会采用演示实验法,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完成书上所给出的表格,待实验做完之后结合着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随后共同总结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利用琼脂块类比细胞,通过颜色变化来模拟物质在细胞中的运输速率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思想。
对于第二部分的教学,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及其体内的细胞更替去认识细胞增殖。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之后,通过设疑: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其遗传特性的稳定呢?细胞增殖包括哪几个阶段?由此引出细胞增殖一般包括物质准备阶段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之后,通过动画说明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并强调有丝分裂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接下来,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予以突破。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动画图,先让学生明确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又将分裂期划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由于此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会依次给大家播放各个时期的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各时期的细胞变化特点及染色体形态特点,同时会结合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分别总结出各个时期染色体形态变化的顺口溜。待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并及时组织学生对比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让学生在头脑中自主构建整合出思维导图,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关于无丝分裂这一部分,利用动画给大家简单讲述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最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绘制出来,这样,内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绘图能力。
3.课堂小结
以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4.布置作业
【细胞分化-----说课稿】推荐阅读:
干细胞可塑性争议及分化假说07-16
植物细胞说课稿课件10-15
城市广播电视报市场细分化研究论文10-27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07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讲解09-03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09-2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练习题目10-09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细胞骨架]课程预习10-22
细胞凋亡时细胞骨架的结构改变的研究10-23
血细胞08-24
生物细胞凋亡总结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