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共8篇)
1.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一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国际贸易发展探究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相关性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也显得愈加重要,国际贸易对于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国际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紧跟时展,对外贸易战略已经成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将就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
从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大大增强,随着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态势。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主要是经济界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等造成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带来了国际贸易和贸易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进人世贸组织之后,中国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同样,对发展现代国际贸易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了一场关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讨论会。在会议上,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之间通过、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不断增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包括了货物和服务等方面的`贸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资本和技术的流动。
在当今天时代,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活动的跨国界联系非常紧密,生产的化和国际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提升必须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进行,这就为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原本的最传统的一国贸易转变成了本国贸易与世界多边贸易互相联系的体系框架,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助于各类关税和相关进出口费用的降低。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各种贸易壁垒和贸易障碍会逐步减少,同时,还会直接对贸易数量和贸易总额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从历史的研究数据来看,在1990-间,世界GDP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平均增长率为2.4%,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换算则达到了3.5%。而国际货物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已经达到了5.7%,服务出口贸易也获得了同步发展,其平均增速达到了6.8%,国际贸易在世界总产出中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状态,从历史数据来看,已经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的33%以上。国际贸易发展最快的是一些发展中的大国,比如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增速均超过20%。另外,还有一些产油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在国际贸易中变得非常活跃,比如从事产石油和非石油的初级产品贸易的国家。
三、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间接影响
1.促进某些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于国际贸易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中。为了突出本国的优势,让本国的定位在世界市场上更加明确,从而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并充分让本国的资本、商品和服务等要素获得流动,这些国家的贸易增长会出现变化,贸易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加速了各国生产要素的流动
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各国自身在经济封闭的情况之下,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各国要素与产品的价格差异的产生,也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如果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那么这种差异就会在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之下促进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一旦各国密集进行生产产品的相互转移及流动,那么国际贸易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公司也得到了发展和扩张,现在跨国公司的力量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公司已经控制了国际贸易的绝大部分,比如说国际跨国大公司已经控制了世界原料和燃料全球生产的40%左右,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科研与开发的80%-90%,国际投资额的90%等等。
四、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国际贸易分工不断进行细化,另外一些产品的生产还达到了再度深化,而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也起到了促进自身发展的作用。比如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公司自身的模式和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金本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不断增长,国际贸易的结构及方式,还有金融对于国际贸易所产生的作用都呈现出了与往常不同的新特点。
国际贸易的发展结构已经开始向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已经开始有所增强,国际贸易的结构不断进行调整。总的来讲,一方面,货物贸易中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的上升。伴随着这些产业内国际贸易新形式的出现,公司内贸易和跨国公司供应链网络内部交易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贸易的分析角度不同,所以强调的重点也不同。无论哪一种贸易形式,经济全球化都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国文,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05)
[2]徐剑明,“出口导向”模式的有效周期缩短现象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1999(05)
[3]岳昌君,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变化与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03)
2.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二
服务全球化趋势给零售商们提高了分析更多更快数据的机会, 同时也帮助零售商进行成本管理。目前, 许多零售商已经参与了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商务流程外包 (BPO) 的离岸业务。然而, 更为复杂的商业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 给零售商们提供了改善促销和获取利润的新机会。据权美国促销管理协会报告, 全美促销费用高于3000亿美元, 而卖场内部促销费用高达867百万美元。仅今年促销支出预期会至少增加2%。然而零售商由于能力自身能力受限, 无法分析大量的顾客实时资料, 从而未能使促销最优化。
neoIT研究发现, 尽管离岸程度大, 财富500强零售商中有80%的企业已经将部分服务业务离岸化。零售业服务业务离岸化滞后于其他产业, 例如, 金融业和技术服务, 造成这种情形主要原因是零售业的许多功能和决策分散在部门经理手中。
多数零售商主要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全球业务。一些了解全球服务的零售商尽管主要关注交易活动, 但是他们也正在开始外包商业流程。目前, 零售企业将面临获得更为复杂的商业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的领先机会。
未来几年, 零售商将通过下列方式提升服务业的全球化水平:①产品采购将增加供应链的复杂程度, 推动零售商寻求低成本方式管理新的复杂事物。②新兴技术能够使零售商改进效率和创造一种新的竞争力, 从而推动他们从全球供应商那里寻求低成本技术解决方案。
2 传统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商务流程外包 (BPO)
零售商联合其他公司开展外包“传统”商务流程, 例如, 人力资源 (HR) 和财务会计 (F&A) 。零售商也可利用全球服务供应商处理诸如订购管理和采购等业务。全球服务供应商不仅可以订购商品而且还可以对所订购商品进行跟踪服务。在采购业务上, 全球服务商主要从事供应商管理、采购订购管理、分销与物流管理以及策略采购等服务。
尤其是在涉及大量商品交易的情况下, 零售商也可以把拍卖和商家对商家 (B2B) 交易外包出去, 因为这两类交易是典型的购买-销售模式而非个人购买决策。顾客服务包括顾客支持、呼出电话营销 (outbound telemarketing) 服务、呼叫中心支持、在线销售支持、目录销售支持以及特许方案跟踪等活动, 这些业务同样也能够有效地离岸外包。图 1显示了零售业价值链全球采购的各种机会。
3 全球服务前沿:知识流程外包 (KPO, 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BPO的步骤比ITO复杂, 而KPO的步骤比BPP复杂, 所以, 在三种类型的服务外包中, KPO最为复杂。KPO或者说数据分析, 非常近似于促销, 因为KPO处理的数据都是促销系统所需要的, 这些数据都是促销成功与否的关键。
不同于ITO和BPO, KPO会给零售商带来巨大的利益。目前, 知识流程在离岸服务外包中已经成熟的业务包括:①商品计划;②销售预测;③竞争情报 (合作) ;④顾客与市场调查;⑤目录管理 (包括分类计划和目录资源配置) ;⑥最优化与减价补贴 (合作) ;⑦仓库管理 (合作) ;⑧存货管理 (合作) ;⑨销售点 (POS) 管理;⑩顾客特许管理; (11) 定价 (合作) 。
有一些存货可以在仓库进行管理, 但有一些存货必须在卖场管理。仓库管理和卖场存货管理必须结合起来, 这样零售商才能时刻跟踪存货状况:哪些商品在库房?哪些商品还在运输途中?哪些商品在卖场?POS数据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额外信息——顾客想购买什么商品。
KPO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分析一篮子数据。零售商很少具有内部能力分析大量的实时顾客信息来制定出理想的促销项目, 而KPO能够既快又节省地分析数据并给零售商带去巨大利益。KPO服务提供商可以提出系列建议, 这些建议从全部商品和个别商品两个层面上对商品、销售和利润进行全面分析。KPO可以让零售商准确定位促销计划来吸引目标顾客。KPO通过分析一篮子数据来提供利润概况, 同时还会让零售商洞察各类顾客类型。
全球服务最优范围随不同零售商将会不同。在决策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技术传送和全球文化合作上的工作意愿。例如, 在定价活动中, 一个不干预的零售商让服务供应商定价可能感到十分畅快, 而一个喜欢控制的零售商可能只让服务供应商管理模型和提供建议。
在服务外包, 零售商因该给服务供应商提供进入不同系统和数据的机会, 服务供应商可接触到的数据包括零售商的供应商和销售点的信息。由于零售商价值链数据相互连接, 接包供应商必须广泛进入价值链个系统。这种情形就要求零售商做出承诺和纪律约束, 确保价值链各部分的联系, 同时也给与服务供应商类似的进入机会。
4 零售业促销生命周期
零售业价值链大部分在于促销创新和执行。一项成功的零售活动就是不断地集中于促销, 把促销作为主要工具驾驭顾客这辆大客车。
在整个零售业价值链中有六个步骤可以使促销效率最大化。
①使技术和信息同步;②整合不同流程;③适应顾客需要;④连接技术和创新;⑤延伸各种渠道;⑥提升新技术。
这些步骤不断提升技术, 整合供应链, 决定促销活动, 以及计划商店各种支出。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 零售商会发现促销活动能够在更低成本下更快地设计好。全球化促销创新活动给公司提供了媒介, 通过这一媒介公司可以让传统上由卖场经理履行的职责转移到海外。
5 促销效率最大化的六个步骤
上述零售业促销效率最大化的六个步骤的详细内容表述如下:
(1) 顾客、商店和供应商之间流程、技术和信息同步化。
价值链内各个流程应该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确保促销效率最大化。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分歧常常妨碍沟通。大零售商不断控制供应商, 让产品供应商负责存货和物流。
零售商与顾客也常常发生脱节现象。许多零售商不能认清顾客的实时需求。许多零售商不是询问顾客想买什么, 相反, 尤其是大型卖场, 深信只要将货架上摆满商品顾客就会来购买。这种意识决不会使零售商获得最大利润。
通过全面考察来自供应商的市场信息、零售商直接营销经验以及顾客细微的需求, 成功的促销活动可以把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三者联接在一起。
(2) 整合不同流程使其变为单一的电子工作流。
理想状态下, 零售商应该实时收集信息, 而实际上, 许多零售商以分批模式管理信息收集, 通常的做法是从不同系统“拉”信息, 这样就会造成信息来源、定义和时效性上的不一致。
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系统, 零售商就必须单个打印每个系统的报告, 然后再手工汇总。由于系统因不同卖场而不同, 因此, 几乎不可能分析不同地区的总体情况或公司全貌。
整合公司营运技术系统要求有长期计划和坚持不懈地执行该计划。大部门大零售商正在或已经积聚和整合各系统。零售商从连续的信息流和重塑的系统中获得好处;如果零售业也能标准化, 那么, 零售商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3) 提高灵活性和速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零售商应该提升商业流程, 以便反应更灵活性, 决策速度更快更精确。这些被提升的流程应该延伸至供应商领域和整个供应链中具有增值效应的数据系统。
通过提升知识流程外包 (KPO) , 零售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提高时间价值, 让自身集中于提升核心的附加值高的流程, 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这些被提升的流程将提高灵活性和加快公司对顾客需求反应的有效性。
(4) 使IT信息和创新系统连接起来并同步化。
IT信息和创新系统的连接与同步化要求使用实时顾客信息来创新促销广告, 这些广告应该投放到特定人口和特定卖场。收集顾客、零售商和供应商信息, 从而创造一个商业信息系统, 这样做可以给零售商提供可行的信息。零售商为了产出最大化能够优化每一促销环节。
一旦这个系统适合的话, 零售商就可能提升KPO, 因为服务供应商可以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24/7”企业 (24×7 schedule) , 他们可以完成实时数据分析。
(5) 延伸所有营销渠道促销送达率。
一项成功的促销活动应该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到顾客, 例如互联网、卖场以及传统的邮寄方式。目前的技术可以提供多条渠道让促销信息到达顾客, 让顾客通过不同方式购买。对于那些目前仍未成功进入新的促销渠道的零售商来说, 用低成本提升服务的机会依然存在。
一旦技术整合, 服务供应商就可以在每个渠道上 (例如, 互联网和大规模服务站 (mall kiosks) ) 完成数据处理。通过连接每一个营销渠道的信息, 零售商可以彻底掌握顾客情况。
(6) 让技术提升供应链效率。
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可以通过B2B平台、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手持式装置和广域网络系统 (WAN) 等方式: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 零售商将面临B2B平台营销活动增加的趋势。在B2B平台上, 购买行为有两个特点:
a) 企业购买什么——是购买制造投入还是购买营运投入
b) 企业如果购买——是通过系统采购还是通过现场采购
零售商可以通过B2B平台使用系统和现场两种采购方式来满足商品需要。利用知识流程外包 (KPO) 模式, 各类服务供应商可以分析与促销紧密相关的B2B活动。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 (RFID) 获取实时存货能够对一项促销产生影响。正确理解实时环境——库房所存货物、正在运输的货物以及卖场正在出售的货物等有助于零售商更好地制定计划和采取更加有效的促销手段。
手持式装置如移动电话和个人数码助手 (PDAs) 将成为交易中的主要媒介。在卖场里, 无线局域网将成为信息或数据交换的主要媒介, 这会派生出移动销售点终端机 (POS terminals) 、移动资讯服务站以及更好的卖场空间管理等。
通过大量使用先进的通讯技术 (如ATM和讯框传递设备) , 零售商将提升自身的广域网络系统 (WAN) , 该系统将会使零售商与自己的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之间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
因此, 支付流程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每个库存单位 (SKU) 都可能在储存地点就地支付。随着顾客对新技术的慢慢熟悉, 支付时间将会大为缩短。
6 对我国的启示
6.1 抓住正在出现的机会
对于零售商来说, 利用全球服务获得促销效率最大化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然而, 目前我国利用这些机会的零售商还不是很积极。一些零售商怀疑离岸服务供应商处理服务促销业务的能力。
以超市为例, 商店制作每周期刊推广本周的促销商品。服务供应商能制作曲线设计并在当地印刷期刊, 然后将期刊发送到超市的目标人群中去。服务供应商还能够确定最热销的商品以及商品的摆放, 从而确保促销效果达到最好。在印度, 利用卖场图表, 印度服务供应商能够跟店内促销经理一样很容易地制定出商品摆放促销建议。
6.2 保留核心竞争力
离岸外包让零售商腾出精力专注核心能力培育, 从而使利润最大化。这些利润来自三个方面:
①成本节约:从采购到较低成本的离岸服务供应商。
②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因为许多离岸目的地的劳动力工资较低。
③对战略性职能的专注:因为零售商可以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
6.3 充分利用全球服务采购获得利益
战略性全球服务采购——外包信息技术、商业流程和知识流程, 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力技能和专注战略性管理, 可以增加零售商的利润。利用ITO、BPO和KPO让企业活动进入较低成本地区, 零售商可以负担得起店内顾客服务支出和销售代理支出。设想, 传统上, 一个最低工资的销售人员可能只卖个顾客100元的商品, 而在服务外包情形下, 一个受过教育、培训和待遇优厚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卖给同一个顾客1000元的商品。
摘要:战略性全球服务采购——外包信息技术、商业流程和知识流程, 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力技能和专注战略性管理, 可以增加零售商的利润。利用ITO、BPO和KPO让企业活动进入较低成本地区, 零售商可以负担得起店内顾客服务支出和销售代理支出。
3.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 篇三
一、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入,部分制造企业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很多企业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企业再造和并购重组等方式,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部分制造企业实现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制造企业服务化”。典型模式主要有:
(一)依托制造业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依托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业在许多跨国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典型的代表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 Appliances)。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用电气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品牌、技术、内容开发、全球化、人力资源、财务实力等关键能力,执行“重组”战略,依托制造业积极发展商务金融、消费者金融、信息技术等利润丰厚、发展前景广阔的生产性服务业,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002年以来,通用电气公司逐渐退出了包括美国抵押贷款发起业务等营业收入约500亿美元的业务,收购和发展了营业收入约800亿美元的新业务。进行业务整合之后,通用电气公司共拥有六个行业领先的业务集团:基础设施、医疗、商务金融、NBC环球、工业和GE消费者金融,使企业的制造功能和服务功能融合为一体。2003年以来,服务业收入占通用电气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60%。通用电气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在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倒闭、通用汽车公司等大企业严重亏损的背景下,通用电气在2008年仍然能够取得180亿美元左右的盈利,每股盈利仍保持在1.78到1.84美元左右。通用电气公司金融服务业务在2008年实现盈利90亿美元。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多样化、相互融合的业务赋予了通用电气巨大的战略灵活性,通用电气实现了高效成长。
(二)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以及产品使用的便利性,服务的附加价值增大。国际上一些大型的传统制造企业积极发展各类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业务,向服务业渗透和转型,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作业管理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服务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利润来源,为这些传统制造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是此领域的典型代表。
IBM公司于1911年创立于美国,传统上是一家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20世纪90年代中期,IBM公司在硬件业务上陷入了困境。在此背景下,IBM成立了全球服务部,在前总裁郭士纳的带领下启动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战略转型。事实证明,IBM的转型取得了成功,服务业务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IBM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商务环境的变化,IBM重新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倡导“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的转型理念,进一步改变商业流程,外包其核心业务以外的功能部门,对全球服务部门进行机构调整,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全球整合转型、服务产品化。为实现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IBM对一些传统业务进行了取舍与更新。2003年以来,IBM分流了很多日常性的业务,比如以17.5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将全球PC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集团,但在关键的高价值领域如咨询、信息随需应变、服务资产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同时,IBM还开展了新计算模式的研究,转变了协作创新的方法,能够为客户提供集成了硬件、软件、融资和服务的成套解决方案,使IBM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IBM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利用IT将其市场和成本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提升了IBM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IBM近年来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具有很强的抵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能力。2008年,IBM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36亿美元,这是IBM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该公司每股盈利高达8.93美元,预计2009年将在此水平上继续提高到每股9.20美元。
(三)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
伴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和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制造过程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在此背景下,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积极进行产业链重组,将制造业剥离出去,逐渐将企业的经营重心转向诸如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品牌维护、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企业彻底转型为服务提供商。此方面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耐克公司(Nike)。
耐克公司在生产上采取了虚拟化策略,所有产品都不由自己生产制造,而是外包给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耐克公司集中人才、物力、财力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维护。利用制造业务外包这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耐克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获得了超额的利润。一双耐克鞋,生产者只能获得几个美分的收益,而凭借销售、研发和品牌,耐克公司却能获得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利润。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耐克公司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力度,积极扩张全球销售网络,同时大力发展非鞋类运动用品,如运动服及体育器材等,销售额实现了持续增长。在2008年5月31日结束的2008财政年度里,耐克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4%;持续性经营利润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和创新者。
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加速,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
近几年,国际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生产性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重要领域。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0n Technology Outsourcing,简称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BPO)两大类。服务外包既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服务外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型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型服务外包不断扩展,而且知识型的服务外包增长很快。目前,服务外包已广泛应用于IT服务、金融服务、设计、财务管理、会计服务、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用卡处理、呼叫中心、物流等多个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服务外包发展迅猛,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全球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统计,2004年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总额为3040亿美元,2005年为3344亿美元,2006年达到3980亿美元,2007年为4736亿美元。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不断提升,2005~2007年平均增速约为20%。服务外包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务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离岸化的业务不仅为跨国公司自身提供服务,而且可以直接向东道国和第三国公司提供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国内竞争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开始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投资。一方面表现在跨国公司从单产品、单环节的生产和加工,开始向上、下游产品及相关产业延伸,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跨国公司不仅把生产加工基地设在我国,研究与开发、采购、营销、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也开始在我国建立。近年来,已有通用电气、大众汽车、IBM、微软、杜邦、拜耳、爱立信、摩托罗拉、郎讯、惠普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据商务部外资司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跨国公司在我国共设立了研发机构1160家。2002年以来,一些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市转移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其中很多为全球500强企业。
三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设计、财务管理等领域的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服务业的跨国直接投资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1990年,服务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和,在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了50.1%。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总额中一直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近几年服务业跨国投资继续增长,2005年以来服务业跨国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了2/3。
三、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兴业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的推动下,全球生产性服务企业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经营业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也是整个产业链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源泉,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加强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营、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开展的创新。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表明,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往往能够激发出大量全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三大特点:新颖性、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企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IBM公司发布的《2008年全球CEO》调查报告指出:40多个国家的1130位CEO中,80%都认为巨大的变革正在迫近,几乎所有的CEO都在调整企业商业模式,2/3的CEO正在实施大规模的创新,以便能抓住全球整合的商机。
新兴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少数企业通过“快鱼吃慢鱼”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一些信息技术行业中,一旦某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就会导致强烈的“马太效应”,甚至出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赢者通吃”的局面。当然,商业模式也有生命周期和环境适应性,任何商业模式都不是永恒的。
(二)发展新兴业态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服务业与新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些新兴服务业态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态,如软件外包、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动漫等;二是随着产业链重组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以科技和管理为支撑的一些生产性服务业独立出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如研发服务、工业设计、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三是新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促进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网上银行等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已经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四、积极进行组织创新,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企业积极进行组织创新,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企业不仅在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自身也依托集群化发展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一)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和支撑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反过来也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很多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依托专业批发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来的。例如,浙江温州以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发展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形成了以皮鞋、服装、低压电器、打火机等为主导产品的多个中小产业集群,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运营效率。研发、采购、生产、运营、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的效率对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运营效率影响很大。第三,服务体系支撑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如果服务支撑体系对制造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那么,制造业产业集群就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反之,就会降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运营效率,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产业集群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很多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科研服务等,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决定了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具有集群的竞争优势。当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和特色时,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品牌效应,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美国的硅谷是世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典范。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对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群形态出现的产业上。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竞争力,是国际上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三)依托产业集群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缩小了各国与各区域之间的距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流动并实现优化配置,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区域竞争由总量提升转向依托产业集群、优化质量的竞争,区域经济由注重城市单体的发展转向注重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是各国、各地区避免边缘化的重要措施。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是依托产业集群,提高产品配套和产品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城市群之间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产业布局,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中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
[2]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41期。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蓝庆新:《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2期。
[5]刘世锦等:《传统与现代之间——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杨益:《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3期。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篇四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国际分工不仅仅是产品间的分工,而是产品内的分工,已深入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区段、环节和流程的分工。如美国最为成熟的商用直升机的生产,只有顶部和尾部的螺旋桨是在美国生产,而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国外生产,顶盖和尾部在西班牙,机身在日本,起落架在巴西,机头在台湾,机尾在中国井冈山生产。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商品利润增值的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上世纪三十年代费希尔和克拉克提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是基于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如果从商品的形成过程看,可以得出一个横向产业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商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世界市场的竞争手段也由传统的价格竞争日益转向以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服务构成的非价格竞争。因此,在现代这样一个分工经济中,经济效率不但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更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效率,正如谢尔普说的:农业、制造业是“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从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一个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增
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如物流业、研发设计业、会展等。
再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财富创造的制度产业,如金融服务。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普遍没钱。之所以没钱并非完全没有什么“东西”,而是由于那时市场化水平极低,金融业不发达,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变钱”。张三可以有“东西”,可以有一双手,也有很多时间,但没有钱。1978年以后市场化改革,使几乎所有的“东西”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包括农产品、制造品、劳动力、房产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资本化”时期,企业资产、土地、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以产权化、证券化,所以中国的“钱”,1980年占GDP的22%,到2007年是GDP的1.52倍,即1980年,相对于一块GDP的产业,只有0.22元钱的流通,2007年,每一块GDP的产出,有1.52元钱在流通。美国2007年1美元GDP,有9.8美元(近十倍)证券、现金在流通。再比如2007年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2万亿元,想象一下中国这几年若没有按揭贷款这样一种金融产品,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将会如何。又如据美国商务部发布,二战以来世界上75%的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包括苹果、硅谷等,都是因为有了风险投资基金。所以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人们创造财富的制度产业。
二、发展服务业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落后,功能弱化,出现了全球经济服务化与中国的悖论。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服务的内部化和国际代工的工业发展模式。为了顺应经济形态演进的客观进程,推动服务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央提出了形成服务经济结构的战略构想。去年2月,国务院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制定了国务院7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在转型期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四组经济关系必须重视。
第一,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性变动时期,属于工业化的中期,服务业化的初期。推进工业化仍是“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必须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化,并以服务业化来加快工业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在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潜在能量,问题是这些潜在能量至今仍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垄断体制所束缚、所压制,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被当作“官办事业”而不是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要深度拓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深度市场化的要求,着力啃四个“硬骨头”:第一个“硬骨头”是“垄断性”:把服务业从垄断性行业和领域中解放出来。第二个“硬骨头”是“事业性”:把服务业从官办社会事业领域中剥离出来。社会事业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虽然在统计上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但并没有完全按照服务业的理念和模式来运作,不少单位是作为官办事业单位来运作的。这里有一个理念转变与模式创新的问题,要按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进行分类改革。具体来说,要将社会事业领域中“营利性”的部分划出来,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如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268亿美元,而中国2007年海外电影票房收入仅2.25亿美元。至于公益
性部分,政府应该提供上述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包”,但提供不等于直接举办,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的方法从服务业市场上获得,提供给消费者。第三个“硬骨头”是“意识形态性”:把不带强烈意识形态的服务业谨慎剥离出来。第四个“硬骨头”是“行政管理性”:把服务业从政府现在的一部分扭曲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政府担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但是,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现象。比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行为,实际上是政府替代了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功能。深度市场化还包括产业化程度低。如奥运会27万人近两个月的餐饮服务由美国爱玛客服务公司提供。
第三,正确处理推进城市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尤其在我国的现阶段,惟有在城市化方式下生存与发展的居民和厂商,才有可能较多地购买服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工业化超前于城市化,也就是说,工业化没有带来相适应的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又没有与农民自由迁徙、土地自由交易等城市化的基本条件相联系,因此,出现了虚假的城市化、贫穷的城市化现象。在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今天,这种非市场导向的土地制度正在制度性地阻碍对繁荣的分享,使城市化走上岐路,使内需难以提升。这个意义上的城市化并不会对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推动。由此可见,推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不仅对于城市化本身,而且对于服务业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只有城镇化,才能做到土地集约,才能保证中国18亿亩耕田的红线。目前的问题在于,中国城乡是两张皮,造成农民买不起房,农民自然不会放弃住宅
用地。“离土不离乡”的政策思路需调整。
第四,正确处理政府消费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在我国体制转型的阶段发展服务经济,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改革的推动和深化。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花的钱。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为2.4万亿美元,与GDP的18%,相当于8500万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美国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税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全年GDP的2.4%;美国2007年三项开支
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美国GDP的11.5%。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途径
当前,中国发展服务业需要重点、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途径推进以下几项任务,全方
位拓展其发展途径: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发达国家无不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保持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中,把研发、营销、信息、科技、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留在国内,把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从而占据了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我们必须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适应国内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失时机地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快捷交流运输,健全综合运输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电信基础业务,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软件产业,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保险业发展水平,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注重发展中小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五是优化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会展等行业,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六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控住房需求,努力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住房套型结构,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现代服务业成长的一大趋势。要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推进业务外包、专业化生产,形成现代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要立足地方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一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门类多,量大面广,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突出特色,优化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技术改造,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科学管理在传统服务业广泛应用,积极推广网络技术、供应链、条形码、收款机等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对传统的农副产品、轻纺机电等市场进行改造,集贸易、信息、技术、融资等服务于一体,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平台,取得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发展专业经营、健全服务网络,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联盟发展,优化物流配送,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贴近人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托幼养老、洗染理发、修理维护、便民早餐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文艺表演、影视出版、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行服务等文化体育旅游业,健全居民生
活服务体系。在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中,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服务业十分薄弱。这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良好条件与环境。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加快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完善种子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统一组织使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要以农产品入市和工业品下乡为重点,推进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开展“家电下乡”试点,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广播电视、饮水安全、农村能源等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立科技、市场等信息网
络,以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信息。
(四)着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这是提高整个对外开放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要把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促进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把服务贸易与吸引外资结合起来,进一步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于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承诺,逐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方面。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承接计算中心、数据处理、研发设计、财会核算、呼叫中心、售后服务等国际服务业转移。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营销渠道、开展研发合作、参与工程承包、扩大劳务交流,为其他产业提供运输、融资、保险、技术、信息咨询、法律等服务,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走出去”潜力很大。要支持文化、教育、影视、出版以及中式餐饮、中医药等特色行业到海外发
展,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五)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事业。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事业,搞好职工、农民工和农民培训,推进科学普及和文化扫盲,加强基层文化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服务体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推进电子政务,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带动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要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应用范围,推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职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
5.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五
感谢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朝阳产业,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XX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方略,确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西安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和新的发力点。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了每年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企业,促进了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XX年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91.42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左右,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4.8:43.9:51.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为我市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XX年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4%,同比增长19.1%,高出gdp增长1.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凸现了其对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产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
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商贸业、电子商务、会展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占服务业比重有所增加。目前,我市服务业已基本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并举,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格局。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项目成为投资热点。XX-XX年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8.0%,XX年年全市服务业投资1032.86亿元,同比增长38.0%,增速略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77.0%。全市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04.76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48.9%。
(五)吸纳就业优势增强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使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一、二产业转移的就业需要,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XX年年西安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7.8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42.0%。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满足了居民多种多样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西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内涵,增添了亮点,而且通过发展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促进了“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建设。
(一)商贸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商贸发展迅速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新高。XX年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和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1.2%。我市社消总额连续5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总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2、商业布局更趋合理,购物环境显著改善。根据“时尚购物在中心,休闲消费在二环,增强辐射在三环”的网点布局调控导向,以钟楼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得到进一步建设,区域商业中心建设加快,小寨商圈,解放路商圈功能升级,土门、胡家庙、沙坡、张家堡等区域商业中心加快建设步伐,西安逐步形成一城多心的商业新格局。
截至XX年年底,全市商业网点18.5万个,从业人员107万人。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百货商场近30个;大型综合超市48个;餐饮业网点3.63万个;各类交易市场514个;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
2、连锁经营发展迅猛,业态日趋完善。XX年年全年新增连锁企业门店52个,实现销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1.57%,占社消总额的14%。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在我市加快布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百安居、家得宝等国际连锁巨头以及华润万家、人人乐、大连万达、苏宁、国美、锦江之星、老百姓大药房等国内知名连锁企业进驻我市。连锁经营企业也开始从市区向二三线城市及小城镇、农村市场扩展,并不断向多行业、多业态深入发展,充分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要求。目前,我市连锁经营已基本涵盖流通领域的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已成为开拓市场、拉动需求、增加税收、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
3、餐饮行业持续繁荣,发展势头强劲。XX年年全市餐饮业销售87.92亿元,增长18.9%。品牌化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流,外来品牌同西安品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连锁快餐、连锁中餐、餐饮超市等经营模式成为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特色餐饮集聚区逐步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餐饮经营区、北院门清真餐饮街、德福巷咖啡酒吧街、南二环酒楼餐饮街、桃园路、互助路、建设路、建国路、雁翔路、科技路等特色餐饮集聚区(带),成为市民和游客聚餐消费的首选之地。
4、农村新型流通网络初步形成。通过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培育和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经济等问题得到改善。
农村各类商贸网点大幅度增加,XX年年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525个,“万村千乡”工程覆盖率超过60%。全市各类服务“三农”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134个,交易额160多亿元,农产品出口1.71亿美元。
5、便利店、社区商业蓬勃发展。社区商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发展到十几个大的系列,包括家政、清洁维修、物业绿化、技能培训、婚庆礼仪、餐饮、保健、摄影、中介代理等多项服务。目前,全市拥有社区商业网点6.4万个,占全市商业网点总数的39%。枫叶新都市、雁塔20所等6个社区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二)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集聚效应显现
1、货物综合运输能力增强。XX年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完成投资58.37亿元,比XX年增长34.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为提高货物周转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年年,全市铁路货运量589.3万吨,货物周转量559576万吨公里;公路货运量14530万吨,货物周转量902894万吨公里。
2、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在《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1个综合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10个物流配送中心搭建起西安物流业发展框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3、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加快,配送能力显著增强。
4、第三方物流发展进入快车道。从事货运、仓储经营的企业着手对传统业务进行改造,在提高原有业务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屏显示、团购配送、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行业物流配送水平显著提高。华东、金郎服装,赛格、赛博电脑、大明宫家居、中联家居、丹尼尔古玩、丰北旧货、朱宏路蔬菜等新型专业批发市场的配送功能发展迅速。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接受程度逐渐提高,gps、gis等也开始在企业应用。
(三)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1、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形成。XX年年西安市电信业务收入73.58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56.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4.59万户;互联网用户已达119.2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8.62万户,同比增长15.2%。
2、软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年年西安软件业产值达到176.6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700家,拥有以英特尔、英飞凌、华为、中兴为核心的30余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软件产品登记超过1100个。在网络和信息安全、电力、石油、医疗、医药等行业,西安软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西安作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业务在XX年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累计执行合同金额11346.4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3、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b2b、b2c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手段进一步丰富。
6.南通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篇六
南通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与要求,把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作为促进科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克难奋进、务实创新,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三个新”:一是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71.5亿元,占GDP比重38.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836.6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列全省首位。二是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2011年,南通市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市共完成物流总量4.15亿吨,同比增长17.4%;濠河景区成功晋升5A级旅游景区;被中国电子商会评为“最佳呼叫产业基地”。三是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41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断完善,共吸引入园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近3万家,累计实现综合营业收入1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7.9%。“中国家纺产业网”正式开通;海安软件科技园云计算服务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创新应用中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南通市服务业发展紧紧扭住“猛攻有效投入”这个牛鼻子密不可分。今年一季度,南通市服务业投资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3月,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192.7亿元、同比增长44.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工业投资增速22.4个和29.6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主要突出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氛围强投入
去年,我省推进转型升级工程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一结束,南通市委、市政府就及时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通过多种方式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劲造势。形成了近5万字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在市委常委会上进行讨论并通过。相继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座谈会、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市物流业发展推进会、全市科技服务业现场推进会、全市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等专题工作会议,以及2011’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现代服务业推介会等专题招商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跨越发展的浓烈氛围,各地竞相掀起猛攻投入的发展热潮。
二、抓重点推投入
在发展载体上,突出服务业集聚区的龙头作用,下决心建设和提升一批服务业发展载体。推动南通中央商务区、南通家纺城、海安523文化产业园等示范带动类集聚区做大做强,在全国尽快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吸聚力;加快南通综合保税区、兴东空港产业园、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培育类集聚区的基础建设和项目招商,尽快形成实质性形象;促进南通通富商贸物流园、如皋花木大世界、启东天汾电动工具商贸城等优化提升类集聚区转型升级,打造品牌特色,提高附加值。在产业体系上,构建形成“7+3”现代服务业发展结构,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休闲业、服务外包产业、现代金融业、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同时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拓展提升家庭服务业。在项目建设上,采取滚动编制实施年度重点项目计划的方式,每年汇编实施项目168个,涵盖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及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商贸、社区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八大领域。2011年,全市1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
三、抓环境促投入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形成“2+10”服务业发展规划格局,制定了《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两个综合性规划和《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南通市服务业及其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二是创新扶持政策。着力打造“融合、宽松、高效、低成本”的政策环境,先后在总部经济发展、二三产主辅分离等行业和领域,制定出台近50个政策文件,在用地、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服务业发展急需的资金上优先分配,用地上优先供应,人才上优先引进。
四、抓机制保投入
在省内率先实行服务业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和集中办公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召开1-2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讨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议定事项以纪要形式通报并进行督促,同时从十大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到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实行领导办公会议制、责任挂钩制和检查督办制,强化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确保序时进度。不断优化考核结构,加大对服务业投入的考核力度,在综合考评中突出对服务业投入总量的考核,在项目考核中突出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考核,在集聚区考核中突出对新开工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投入的考核。
7.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七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利用外部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 来完成原本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这是一种战略性经营转变和创新。
服务外包按照业务内容和范围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以及知识流程外包。根据供应商的地理分布状况, 服务外包也可以分为离岸外包、近岸外包和在岸外包。随着国际分工程度越来越深, 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中, 离岸外包已逐渐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此外, 按照服务外包动机可以分为策略性外包、战略性外包和改造性外包;根据服务外包的形式可分为产品或组件外包以及服务项目外包;服务外包转包层数不同, 也有单级外包和多级外包的区分;根据服务外包承包商数量也可以将服务外包分为一对一外包和一对多外包。
2 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全球服务外包虽然在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 放缓增速, 但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发展升级的趋势。
(1)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不受短期市场压力影响, 具有长期发展潜力。零八年经济危机影响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并减弱其国内需求, 新兴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无法弥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的消极影响, 所以目前来看, 服务外包市场面临危机和压力, 但全局考虑, 未来预期该产业将会逆势增长, 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据IDC研究显示, 2007到2012年五年间, 全球IT服务市场复合增长率为4.6%, 同时BPO市场复合增长率将为7.1%, 预期形势乐观。而权威机构麦肯锡研究认为, 全球离岸服务市场规模2008年虽然只有12%, 但在2012年会有高速增长, 将达到1600亿美元。
(2) 服务外包发包方与接包方的地域集中密度仍保持高位。由于成本减少、资源跨国流动更加畅通等因素, 离岸外包的高速发展趋势更为明显, 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改变发包方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趋势, 而主要服务提供地也会继续集中于印度、中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但是这样的形势也使得发包方在选择承接方时有更多的选择, 因此接包方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3) 行业整合加快, 并购趋势严重。金融危机为有实力的领先外包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扩张发展的黄金机会, 微软、HP、IBM等跨国服务企业争先恐后领起了行业整合浪潮。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 尤其以印度企业表现为典型, 借助此机会获得核心技能和先进的近岸服务能力, 成功晋身国际市场, 具有了强劲的竞争力。例如, 从2006到2008年, 埃森哲、ACS、CSC、HP+EDS、IBM五大主要厂商在外包市场的份额从45%降低到31%, 与此对比, 印度厂商则从7%提升到16%。
(4) 业务内容升级, 主要市场转向高端价值链, 技术进步促使服务行业理念转向了以客户为中心。发包商的单一服务要求向包括应用程序、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究开发等在内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综合业务要求转变, 法律服务、动画和游戏、电子学习、工程技术研发药品研发等成为新兴外包领域。
(5) 离岸目的脱离单一化, 转向获取人才、开发新产品、新业务、新技能。更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整合全球的资源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发展服务外包是一个平台, 使得发包方可以利用承接方的人才、设备等资源实现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开拓、新技能转变等战略目的。
3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虽然发展较快, 但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阻碍其建立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首先, 承包业务技术水平低, 外包市场集中度高。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大多数是产业链底端的低层次的业务, 而有能力承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的企业比较少, 此外, 中国过于依赖日本的服务外包市场, 而日本市场所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不到10%;其次, 国内发包市场尚不成熟, 无法发挥其IT市场优势;最后, 服务外包产业缺乏专业人才, 市场结构过于分散充满同质无序竞争, 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总体来看, 全球服务产业结构转移趋势及中国本土服务外包市场的迅速发展, 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加上政府扶持政策, 本文认为, 在营造有利于服务外包健康快速发展的商务环境与产业环境方面, 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1) 加大服务市场开放度, 充分发挥外资企业的示范作用。当前跨国公司是服务产业转移的主体, 进一步开放服务产业, 根据服务产业跨度大、领域广、差异大、结构复杂的特点, 在适当程度上加大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业等与服务外包产业密切相关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 减少对外商投资企业不合理的控股比例限制以及其他不合理规定等。
(2) 优化国内现代服务业结构, 改进服务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以及新兴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比如市场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行业刚刚起步, 金融、保险、汽车中介、法律等的服务品种和范围尚未开拓, 在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不具竞争力。企业要通过积极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服务人才, 尤其重点突破研发、设计、采购、物流营销、中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优化国内服务市场结构, 提升服务水平。
(3) 通过鼓励创新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建立先进生产服务供应链为目标。随着服务经济核心地位的确立,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服务环节。中国服务企业需放眼国际, 有针对性的学习著名跨国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 由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转变, 积极打造先进的生产服务供应链体系, 切实提高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能力。
(4) 加强政府与企业互助,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一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尤其是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及信息安全研究和保护;二是加强行业自律, 提高诚信标准;三是健全服务价格机制, 营造公开透明的定价和价格管理制度;四是放宽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 提供企业用汇便利;五是加大行政效率和服务意识, 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物流体系的便利化。
(5) 培育并充分发挥全国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的作用。目前服务外包行业应加快建立系统性的中介组织, 他们通过收集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真实需求, 协助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除此之外, 行业协会还能推动企业间交流合作, 协助企业建立国际渠道以及收集有效信息等工作。
(6) 建立产业风险预警制度。一是注重研发利用技术手段来防范道德风险, 以及信息泄露、留存、转移等安全风险;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例如金融保险等来规避商业风险;三是利用法律或行政等直接手段来进行严密监管以及禁止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产业领域的外包业务;四是协调金融保险企业与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步调, 鼓励促进金融创新, 寻求外包产业与保险企业的共同利益, 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文, 倪可心, 刘菲.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SWOT分析[J].国际经贸, 2010, (8) .
[2]周燕, 王媛媛.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7) .
[3]阙澄宇, 柴渊哲.中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8) .
[4]姜荣春.国际服务外包浪潮:理论、实证与中国战略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5]愈会新, 肖艳玲, 仇宝亮.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J].全国商情, 2009, (23) .
[6]蔡芳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2008, 10.
[7]王燕妮, 李华.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J].国际经贸, 2008, (23) .
[8]卢锋.服务外包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八
关键词:世界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050-01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涨,贸易额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体竞争力
2007年,在世界15个经济体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9%,位居世界第7位,与美国、英国和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而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44%,在15个经济体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自1992年以来基本为负数,且变动幅度不大。
1.2中国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结构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而对于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现出贸易逆差。
1.3中国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在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所占份额较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所占份额仍然很小。同时服务贸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2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2.1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有影响的战略产业与行业。要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等行业,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2积极稳妥地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
有研究表明,政府管制总体上是不利于竞争的,政府管制对竞争性服务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大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改革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创新动力,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最终将有利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3加快服务贸易立法
针对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中国应客观地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找出在各个服务贸易领域中现存的基本法律法规缺位和不足的部分,在保持与服务贸易基本法原则相一致、与服务贸易现行法律规范相对应、与现行非服务贸易的法律相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服务贸易领域中现行行政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确保我国的服务贸易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2.4加快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荐阅读:
全球发展趋势10-15
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10-03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7-30
海尔的全球化发展历程10-26
2008中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09-23
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08-05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论文09-20
关于做好2011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07-25
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09-20
全球生态现状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