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党建所李隆文

2024-10-11

中组部党建所李隆文

1.中组部党建所李隆文 篇一

李隆事迹:

河南消防李隆:不屈意志托起生命希望

李隆,1995年12月入伍,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郑州市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参加灭火抢险救援2000多次,成功营救遇险群众700余人。该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抢险救援尖兵”、“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同年,被公安部授予“灭火救援尖兵”荣誉称号。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灾尖兵”荣誉称号,并荣膺2008年度“中国骄傲”,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他,十年警营生涯;十年军功闪烁;十年无限风流。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他,先后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2000余次,分别从火场、水中、井下、高楼抢救群众700人。特别是在参与郑州高危烟囱救人、漯河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开封抗洪抢险、陈寨冷库货架倒塌以及赴川抗震救灾战斗中,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李隆。

抗震救灾彰显英雄本色

“刀,刀,刀,我要切菜用的刀!”这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现场,李隆冒着余震、深入坍塌楼房内部、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在废墟下面向战友发出的急促呼喊。这个精彩的镜头,通过中央电视台成为了亿万观众永恒的记忆。网民们热烈评论李隆的英雄壮举,“菜刀兄”的故事广为流传。5月17日18时,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救援现场,就是李隆,在摇摇欲坠的坍塌楼层中间,在狭小的救援空间里,奋战11个小时,破拆了横向阻拦的三道厚达60厘米的钢混构造柱及建筑坍塌物,最后用菜刀一点一点地砍掉压在被困女工卞刚芬腿上的门板,将被埋压124小时的卞刚芬完整营救出来。这是李隆赴四川抗震救灾救出的第4名生还者。时间回到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李隆带领33名支队特勤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统一行动,奔赴前线抗震救灾。14日抵达什邡市蓥华镇的当天,李隆和战友们在12个小时内连续从废墟中成功营救三名被困群众。5月16日晚22时20分,又成功营救出被废墟埋压104小时的青年男子李青松。在抗震救灾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隆和战友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与危机争分夺秒,与死神无畏交手,把危险抛在脑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遇难遇险群众,其中5人生还,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生命救援的奇迹。

千锤百炼铸就特勤尖兵

1995年12月,李隆参军到郑州公安消防支队服役。立志要干出成绩的他,新兵训练一结束就主动要求分到管理最严、任务最重的特勤中队,并很快成为中队的骨干。2000年7月从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后,他又坚决要求回特勤中队工作。在一次次的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目睹了一幕幕惨剧给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精神上的伤痛,也看到了战友们处理险情的娴熟技能,他深知要干好特勤工作,不仅要有一腔热情,还要有过硬本领。为迅速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他先后自学了《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等大量专业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协助编写了《消防特勤业务训练》、《高空救助要则》、《竖井救人要则》等业务资料,有效解决了特勤战斗编程的操作缺失问题。除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外,他将时间都用在对装备器材的研究上,撰写了大量心得笔记。经过一年的努力,中队配备的近千种器材和各种车辆,他样样拿得起、讲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队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2003年,李隆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

赴汤蹈火勇当救援先锋

“火光中出生入死、险境里拯救生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多一份平安,让生活多一份宁静”。李隆对自己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在最紧要的关头,冲到最危险的地方,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把生的机会送给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为险境中的人们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2003年6月12日凌晨,一个精神病女患者爬上了一座高达30多米的废弃烟囱,不断往下扔砖头,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悲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登高消防车无法靠近烟囱顶部作业,只有徒手爬上烟囱实施救援,但烟囱已有50年历史,老化严重,摇摇欲坠,能否承受3人的重负尚不确定。情况紧急不容过多考虑,时任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的李隆主动请缨,和战友许友爱冒险攀登而上,不顾疯女的挣扎,成功地将该女救下。上千围观群众见证了这场30米高空烟囱顶部特殊的生死较量。2004年1月13日下午17时,漯河市堰城县境内一辆载有49吨氯气的槽车翻进护路沟内,泄漏出的大量氯气漫向临近的几个村庄,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万分危急。李隆奉命带队长途增援完成抢险堵漏任务。面对异常艰难的堵漏工作,李隆带领两名同志身着笨重的防化服,深入到被浓浓的毒气笼罩下的槽车周围,一个一个地清洗寻找泄漏点,实施抢险堵漏,连续奋战八个小时,圆满完成了毒气泄漏事故的处置任务,还当地老百姓了一个安稳祥和的春节。在2006年黄河兰考段某生产堤决口抢险中,1.8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淹没滩地近十万亩。李隆作为突击队的一线指挥员,带领战友驾驶四艘冲锋舟一天往返50多船次,连续奋战24昼夜,救助灾民342人次,运送物资12吨。当听说有两位小学生因家长下岗交不起学费时,他主动承担起这两名孩子就学期间的一切学习费用。他把荣获一等功所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以救助更多的特困儿童。入伍以10余年来,其荣誉的光环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夺目耀眼。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抢险救援尖兵”、“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同年,被公安部授予“灭火救援尖兵”荣誉称号。2008年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灾尖兵”荣誉称号,并荣膺2008年度“中国骄傲”,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荆利杰事迹:

5月14日,一篇《消防战士跪地而泣: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博客文章在经过《中国消防在线》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广为流传。昨晚,记者多方查找,终于找到这个可爱可亲可敬的消防战士荆利杰。

5月12日3时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教导员陈军奉命带领绵竹市消防中队赶往武都教育中心实施救援。

2007年12月从河南焦作市解放区应征入伍的荆利杰在赶往武都教育中心的消防车上显得极为焦急,恨不得立即飞到现场救人。

武都教育中心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武都小学的教学楼,整个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教学楼外围了许多惊魂未定的老师和群众,哭声一遍。据该校老师讲,当时他们正在上课,下面至少埋压了100多个师生。倒塌的楼板下面到处是手、脚和头。微弱的求救声刺痛了陈军的心,可是,陈军和他的兄弟手里没有特勤器材,怎么办,怎么办?

情急之下,陈军立即一边动员群众不要怕,要求群众和老师立即加入消防官兵救人行列,在特勤器材到来之前大家一起用手救出一切可以救出的人,同时,他一边调集工程机械车辆前往增援。

1989年12月17日出生的荆利杰第一个奔向废墟,奔向危机四伏的地震垮塌现场,开始了长达三天半时间的救人行动。

19岁的手是多么的稚嫩,但是,现在却要面对坚硬的钢筋、水泥和砖块,这是多么的原始,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伟大!

绵竹消防中队指导员范晓林说,荆利杰父母都在老家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老家务农,家里有姐姐、妹妹和爷爷,尽管是农村来的孩子,尽管入伍才5个多月,但是,十分成熟,十分懂事,平时表现特别突出、特别有责任心、特别勇敢。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磨破了,荆利杰根本没有想到去消毒。手指头出血了,荆利杰没有去包扎。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血流了出来,荆利杰没有停下来。13日,上天落泪,开始下雨,荆利杰仍然没有停下来做短暂休息的迹象。

人毕竟是人,斗不过钢筋、水泥和砖块。由于现场情况非常复杂,荆利杰全身多处被尖利钢筋、碎石、残砖擦伤,最严重的是裆部被磨烂了,汗渍、雨水浸渍在上面,开始发炎、化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当教导员陈军发现荆利杰受伤和体力已经严重透支的情况后,出于保持旺盛的长久的战斗力的考虑,多次命令荆利杰去包扎伤口,休息片刻后再参加救援,荆利杰一再申请再干一会儿,再多救一个人再休息。也许是因为消防专业救援人员的严重不足,陈军说过也就算了,没有过多过问荆利杰长时间不休息的事情。

陈军说,当时,他多么想多一个人在现场战斗,也许,多一个人,就可以多救几条命啊!

13日上午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

二次坍塌!

危险!

快撤!

此时,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如果,再次进入废墟救援或者不撤出救援现场,结果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救援人员,消防指挥部立即下令:所有人员必须暂时撤出,等余震过去后再伺机进入。

荆利杰还想留在废墟上搜寻幸存者,但是他被战友和群众拖了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人们突然发现废墟中有一个男孩在呼救!

荆利杰下意识地正要转身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在往下掉,战友们和群众马上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

这个时候进入废墟,结果可能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出”生“入”死。

也许是长时间劳累体力透支,体力不足的原因,也许是被几个战友和群众强行下压托住的原因,也许是荆利杰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总之,这个时候的荆利杰双腿一软,跪了下去。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间,荆利杰哭着大声喊出了穿透灵魂、穿透时空的一句:“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余震刚过,荆利杰又第一个奔向废墟。他想去营救那个呼救的男孩。

荆利杰从一楼楼梯边第一个教室玻璃破碎了的窗子钻进去,发现在教室里一个大铁柜的旁边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铁柜的架子压着小女孩的腿,铁柜上面有很多从上面二楼吊下来的课桌、书本等东西。荆利杰说,本来,他想一个人救出小女孩。因为,多进来一个救援的人就可能预示着多一个人失去生命。但是,当他仔细侦察后发现,他一个人根本不能够把小女孩救出来,必须要一个人帮忙。于是,他到窗口叫战友邓坚进来帮帮他。邓坚进到教室,用铁撬把铁柜子样的东西使劲撬起来,他就慢慢把小女孩的腿取了出来。

荆利杰说,他已经记不清小女孩穿什么衣服和长什么模样了,但是小女孩没有哭,很坚强,给了他很深的映象。就是他在取她腿,弄痛了她的时候,小女孩也没有哭,而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叔叔,能不能轻点。”

邓坚说,当他和荆利杰把小女孩抱到窗口时,一个哭很伤心的女人和一个男人接过孩子奔向了安全地带。这之后,荆利杰和他又到另外的教室去搜寻那个呼救的男孩。事后,荆利杰才知道那个呼救的男孩就在他们营救小女孩的同时被解放军或者武警救了出去。

5月15日后,武都教育中心抗震救灾战斗结束。休息不到半个小时,荆利杰又到了苏兴街农机公司震灾现场抢险。现在,考虑到荆利杰长时间透支体力,中队现在安排他给受灾群众送生活用水,他每天都要给成千上万的人送去救命的水。

事实上,荆利杰累得忘记了他家座机电话号码的后四位数字,我们试着让他回忆了几分钟,他才记起他爸爸的手机号码。他的战友说,地震前几天他还打了他家里的座机,怎么会记不住呢。荆利杰说,现在满脑子都是求救的人,满脑子想的是下一步怎么救人,好像还在地震现场。

当我们问荆利杰救了多少人时,荆利杰说他已经记不清了,当时脑袋里就一个念头救人,哪还有时间和机会像平常那样去记住救人的个数,现在连救过人的面目和模样都忘记了。

和荆利杰一起战斗的战友告诉我们,在近60个小时的连续战斗中,至少搜救出300多人,其中,有50多人的因为抢救及时,身体状况较好,生命应该可以得到拯救。

20日19时30分左右,我们终于联系上了荆利杰的爸爸荆喜成、妈妈苗小换,荆利杰的爸爸说,自从地震发生后他就没有联系上儿子,一直很关心儿子的安全,现在听到本来就很听话的孩子在战场上这么勇敢,这么有爱心,进四川消防部队才短短的5个月就长大了,十分高兴。

张建勇事迹

英雄的指导员选择做最后的努力

元宵之夜,他留给世界一张笑脸,然后义无反顾地冲进浓烟弥漫、烈焰蒸腾的火海。在生死关头,他曾面临过一个选择:是立即撤离,保住性命,但放任火势彻底失控,还是冒险一搏,倾尽全力,在火魔没有完全蔓延之前将它遏制。他选择了后者。张建勇,北京市消防局红庙消防中队指导员,15天以后就将迎来自己的30岁生日,在元宵之夜,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朝气蓬勃的29岁。

生死关头决定做最后的努力

2月9日晚8时27分,红庙消防中队的消防车呼啸着冲出营地,直奔央视大楼着火现场。在朝阳路的漫天烟花中,央视附属文化中心高大的楼体顶部冒出熊熊火光,如火炬般异常刺目。抵达现场后,担任中队前方指挥的张建勇立即按照灭火工作规程,佩戴呼吸器,带领几名战士乘电梯赶往起火部位查看火情。

红庙中队三级士官李永学驾驶着队里的最后一辆消防车,此时也赶到现场。“他们进去的时候,火势蔓延得还不厉害,燃烧的主要是大楼顶部。当时曾有大楼工作人员说,楼上有的地方已经装好了消防水源,如果能找到,局面可能就不会失控。”

张建勇带领战士坐电梯升至大楼顶部平台,指挥车上的电台里突然传来战士焦急的声音:“楼上没有水,需要另找水源,铺水带。”李永学的心顿时提了起来。此时,张建勇命令战士杨磊等人下楼铺设水带,而他自己则留在顶层设法控制火势。但在短短几分钟内,从楼顶烧掉的装修材料纷纷落下,很快引燃了建筑的外立面,楼内所有通道顿时陷入火海,浓重的烟雾使久经沙场的消防员都无法辨清方向。

发现火情已无法控制,张建勇迅速命令下撤,同时将官兵集中在一起,确保大家互相照应,尽快脱险。根据消防部门提供的材料,当下撤到14层时,张建勇发现有人员被困,即带领5名战士进入14层,发现了被困人员。张建勇对战士们说:“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把被困人员带下去。”当时,被困人员因吸入过量毒气生命垂危,张建勇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呼吸器给被困人员戴上。在电台里,张建勇最后一次报告了自己的位置:“现在在14层,行动困难,我们带着被困人员,需要增援。”随后,通讯中断。

楼梯间弥漫着浓重的烟气,在下撤到8层的时候,进退无路,张建勇也终于不支。队员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停了下来。此前先从顶层下撤的战士在寻找水源的时候也发现了被困人员,当发现火势无法控制,他们带领被困人员突围,最后成功抵达一层。

当晚11时许,搜救人员先后在1层和8层发现了全部被困工作人员和消防员。伤员们被立即送往医院。朝阳医院医生在救治张建勇时,发现他的气管中充满黑色黏稠物。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用尽了抢救手段,张建勇也没有醒来。整理他的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他佩戴的头盔上滴落的烟灰等竟有10多公斤重。

“他是一个可亲的大哥”

昨天下午4点,士官刘建波推开红庙消防中队指导员宿舍的房门,面对床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警官制服,潸然泪下。

他和张建勇曾一起在垡头中队工作3年。“我们好像也没经历过什么特别大的风浪,就是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里,慢慢就成了弟兄。”

正月十五晚9时,刘建波到达火场时,张建勇已被困在火场里。10点多,听周围战士们说,被困的张指导员还没找到,刘建波心里骤然一紧。“干了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火,整座楼烧得像个火窟,被困在里面„„”刘建波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他活着出来就好!

刘建波满心焦虑、等待进一步消息的时候,和张建勇共同工作了8年的老兵李永学已经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凌晨1点多,指导员牺牲的噩耗传来,李永学顿时趴在方向盘上痛哭起来。

“我和指导员都是1998年入伍,新兵连就在一个班,我们平时是最好的朋友。”在他的印象中,张建勇干什么都极其认真,为人热情,由于年纪稍大一点,在弟兄们面前完全是一个老大哥的形象。

2000年,张建勇考入了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后回到垡头中队,时隔不久,李永学也被调动到垡头中队,两人开始了长时间的共事。在李永学眼中,张建勇是个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平日带队训练,给战士下达任何标准他都会身先士卒,“今年新兵下队时,有的新战士脚扭伤了,晚上他去宿舍时发现了,当场就帮着战士揉脚。”前不久,张建勇突然宣布要戒烟,原因是觉得时候差不多了,打算要个小宝宝。

“平时聊天总是说生命第一,安全第一,但真到了生死关头,他想的还是赶紧先把火给控制住。如果当时他能成功,火就不会烧得这么猛,损失也不会这么大。”尽管他的努力最后没能成功,但在他的战友们眼里,张指导员仍然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总不回家的丈夫

一回家就抢活儿干

张建勇的父母原定昨天上午来京,但在沈阳机场却因没有二代身份证遇阻,北京消防部队已经派人赶往沈阳迎接。他的妻子高燕暂时被安顿在红庙消防中队附近一家宾馆里。直到现在,她还是不相信丈夫牺牲的事实。元宵节中午,夫妻二人匆匆分别,没想到竟成永诀。

高燕是朝阳中医医院护士。平日里善于照顾病人的她,如今已经离不开别人的照顾。昨天上午8点多,她下了夜班准备回家时才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精神顿时崩溃。

高燕说,丈夫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平日里很少休息,多数时间都在队里,但只要回家,肯定闲不住,自己就会找活儿干。“他很孝顺,对双方父母都很好。”

采访仅仅进行了5分钟,在场的无论是高燕和她的家人还是记者,全都无法承受现场的气氛。片刻的冷静回忆之后,不知是哪个念头触动了高燕,她在痛哭中离开。高燕的母亲一直陪在女儿身边,她回忆说,女儿女婿是在2007年9月9日结的婚。婚后,女婿多数时间都要待在队里,但他每天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虽然每月只能回家一两次,但一到家就会张罗着下厨做饭,收拾家务,给家人讲队里发生的故事。对于今后的生活,家人一片茫然。虽然知道张建勇从事的是一项危险职业,但是谁也想不到,悲剧竟然发生得如此突然。

消防烈士

大火中,张建勇走了,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于2009年2月10日凌晨3时许不幸牺牲。

而此时距离他30岁的生日只有16天。

作为北京市红庙消防中队指导员的他,第一个冲进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工地火场,在他和战友的努力下,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他本有活下来的希望,因为戴着空气呼吸器的他本可避免毒气的侵入。但他却将空气呼吸器递给了被困人员,也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被困人员。

请大家记住他,这个沈阳小伙子,张建勇!

“如果我成为一名警官,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部队的建设中去,我将义无反顾地听候祖国的召唤,无论多么艰苦,我都会努力地克服掉一切困难,献身消防事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摘自张建勇的警官报告表

他,第一个冲进火场

北京市消防局新闻发言人骆原透露,当晚接警后119指挥中心迅速调派27个中队、85辆消防车,共595名消防官兵前往扑救。昨日,张建勇所在的红庙消防中队一名中队领导介绍了张建勇救援的前后。“作为中队指导员张建勇在此次灭火战斗中担任前方指挥,他带领了10名战士首先到达现场,当时,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已将整个大楼包裹,形势十分危险。”“由于火是从上往下烧,当时大楼电梯还没有切断电源,张建勇等人坐电梯来到了30楼,简单了解大楼起火的总体情况,并和领导沟通了救援计划,想要救火必须从上而下进行,但30层的高楼无法取水,于是张建勇便派人走楼梯下楼铺设水带返回30楼,这时电梯已经停运。”“30层,战士们往返,还要架设水带,需要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张建勇领着其他战士展开侦查工作,寻找被困在楼内的部分保安和工程项目负责人。官兵们发现火情极为复杂,且在14楼发现了被困人员,此时烟气严重影响视线,行动非常困难。疏散了被困人员后,火情已无法控制,张建勇下令官兵往下撤,同时将官兵集中在一起,确保互相照应。”

同事事后整理张建勇的遗物时发现,由于现场烧熔的可燃物不断滴落,张建勇佩戴的头盔竟重达20多斤。

他,把防毒面具给被困人员

当消防战士们下到8楼时,已经几乎难以行动。最终,有3名消防员成功到达1层,但随即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

后续赶到的消防官兵立刻展开救援,于晚上11时30分,将被困在一层和八层的官兵解救出来。但张建勇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在扑救期间,除张建勇外,还有6名消防员和1名工地工作人员受伤。

在获救的消防员中,有人回忆起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火场内大量毒气弥漫,消防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现场施救,即便这样,都不能保证安全。可是在张建勇及五名战士进入火场下到14楼时,发现有人员被困。张队长跟我们再三强调‘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把被困人员带下去’,当时,被困人员因吸入过量的毒气,生命垂危,张队长在自己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空气呼吸器给被困人员戴上。”“把空气呼吸器让给了被困人员,就等于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中队一名领导说。

他,每次出警后总过问有人受伤没

在红庙消防中队,张建勇的同事周强说,张指导员“平易近人”,“他比我长几岁,还是指导员,但没有指导员的架子,总是跟我们打成一片,休息时,他还能跟战士们一起玩玩牌,性格很开朗,像大哥一样。”

既是战友又是老乡的杨磊说,“张建勇特别关心战士,每次出警过后都询问战士们是否受伤,没想到这次„„”

红庙中队的业务资料中显示:从当兵入伍,张建勇一直都是业务骨干。他在被任命为中队的中队长时,他的承诺就是“要当一名合格的中队长,就要不怕困难、勇挑重担”。

张建勇的妻子目前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父母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的老家。昨日,张建勇的父亲张铎、母亲吕春菊也在晚10时许赶到北京。

他,这个月应过30岁生日

张建勇,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79年2月26日出生,1998年12月入伍,大专文化程度。2002年6月提干,历任中队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现任红庙中队指导员,副营职,上尉警衔。

1999年曾被支队评为业务标兵;2003年在垡头地区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十佳学习个人;2004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6年在世青赛消防安全保卫中成绩突出,被北京市朝阳区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在奥运消防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上一篇:ps制作漂亮的心形文字方法下一篇: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