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简历

2024-09-02

旅游管理本科简历(共8篇)

1.旅游管理本科简历 篇一

旅游管理本科求职简历表格

一份简历有没有价值,以及怎样才可以显现出价值,这才是求职者应该关心的重点问题。在过分将目光放在一些毫无作用的篇幅设计问题后,求职者也会因此浪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努力过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正如简历的递交问题,基本上每一位求职者都会创作出自己专属的一份简历,但它的质量如何,能不能吸引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却是未知的。

归根结底良好的第一印象才是求职成功的重要依仗,想要确保简历在递交后成功吸引到用人单位的喜爱,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 我们仅需在进行简历制作时,将自己能够为用人企业带来的帮助完美的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原本吸引力不够的简历最大程度表现出一番吸引力较强的效果,这对 那些经常求职,但却一无所获的人份来说,绝对可以为他们带来额外的收获。

个人信息
姓 名 yjbys 性 别  
出生年月 19xx.5.5 户口所在地 南京
民 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学 历 本科 专 业 旅游管理
联系电话   E-mail /jianli
联系地址  
技能
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精通各种MS Office办公软件及网页制作和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院 系 专 业 就读时间 学 历
南京百度外国语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9~.6 本科
培训情况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9 计算机基础,C语言
工作经历
就职时间 就职单位 工作内容和成绩
.10

 

.10

2007.9

2008.7

中青旅

 

xx糖果公司

xx展集团

xx大酒店

参与中青旅项目组***研讨会计划,主要从事与会人员护照收发与整理,于与会人员联系,告知其签证事宜并督促其按时寄来个人资料等工作。

 

好时巧克力糖果新品推广及销售并取得很好成绩

参与三星电子“2007 Family Day”活动布展及服务工作

协助外国住店客人办理入住登记,解决在宁生活出游交通问题

志愿人员经历
志愿服务时间 工作内容
2008.7~2008.8

 

2007.9

2007.9

 

南京**运动会住宿接待专业志愿者 在此期间更深刻地了解作为一个社会人以及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在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进一步的锻炼了与人沟通能力及应急能力.

 

三星电子公司”2007 Samsung Family Day”志愿者 负责组织和协调游戏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格里斯杯”远人山地节志愿者 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及应急能力,责任感

专业课程
IT英语笔译 口译 会展旅游 旅游规划与开发 市场营销学 旅游交通管理 西方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财务管理 会计学 统计学 应用文写作 计算机基础 网页制作等
特长爱好
IT精通各种office办公软件,平时爱好运动,旅游,写作,电脑,社交等等
自我推荐
我是一个大四学生,通过在大学这个小社会四年的历练,使我在学会一些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很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本人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独立自主,态度严谨,为人踏实,有责任心。如果您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以我的热情与能力一定会将这份工作干好。

2.旅游管理本科简历 篇二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设置,旅游产业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面对新的教学改革, 旅游专业也面临着课程的重新设置和调整。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 才是科学的、可行的。也是区别与以往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在这一点上, 教育部明确指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遵照“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先、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一流”的指导方针,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提出适应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目标。其出发点在于结合21世纪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加大教学改革的步伐, 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调整,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 改变课程划分过细、教学内容陈旧、交叉重复过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忽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状况。总结以往国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经验, 结合课程理论体系, 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为探寻更为科学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一、旅游学科定位侧重经济管理, 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性比较大

关于旅游专业教育的性质和学科定位问题, 1998年之前, 教育部将旅游专业学科定位在经济类学科。1998年之后, 教育部将旅游专业学科由经济类学科划分为管理类学科。“一门学科的课程应当由对于形成该学科之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来决定”[1]。学科定位对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全国高校旅游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有的侧重经济, 有的侧重地理, 有的侧重餐饮, 有的侧重文化……对于基础理论的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上把握不好尺度。在一份针对高校旅游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的一次小型抽样调查中显示, 有75%以上的学生对旅游业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更有一部分学生对旅游产业和将来的从业表示满意, 令人遗憾的是100%的学生对专业教育表示不满意, 认为课程专业性不强, 似是而非。历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旅游本科专业的学生中, 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仅在10%至20%之间波动, 两年后仍然留在行业内工作的已经不足20%;而从市场选择人才的实际情况看,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企业的招聘和实际工作中没有竞争的优势可言, 如在旅游市场营销策划和计调岗位上, 毕业于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还会表现的更为专业。旅游文秘、公关等工作岗位, 中文、外语、新闻等专业的毕业生同样能够胜任。旅游电子商务和网络设计、更新、维护等技术性更强的工作, 毕业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更胜一筹。导游员出自旅游本科专业的学生也不占优势, 而外语、历史、中文、新闻、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也不逊色。如此看来, 旅游业的各部门中的职业范围非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缺乏替代其他专业的能力。走入工作岗位的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因为我们课程设置的不够科学等方面的种种原因而没有建立起对行业的正确认识, 包括应具备的服务意识、吃苦精神、职业素养等素质, 也就难以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二、课程设置在形式上摆脱不了统一的模式化

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形式上仍然摆脱不了模式化, 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不能否认统一模式化在政府对课程的制定和实施的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 最明显的就是“导致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少弹性”[2], 很难体现专业特点。旅游高等教育属于应用型、职业性专业教育, 在统一的模式化课程设置的要求下, 国内大部分院校的旅游专业基本保持的是基础性教育。这种基础教育又留有传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痕迹, 虽然在旅游人才培养上作出了贡献, 但缺少弹性不能够体现出旅游专业的特点, 这就制约了今后人才培养的途径。国外一些旅游院校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欧美国家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建设中, 始终是遵循旅游产业对旅游专门人才的强大需求而催生了现代旅游高等教育, 他们所走过的是一个从职业教育到专业教育再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成长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参考, 而且他们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就是最成功的职业化旅游高等教育名校, 而美国综合性大学的康奈尔大学, 其下设的酒店管理学院也是以突出职业教育为特色。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培训, 而是突出应用性、技能性,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具有定位准确、心理素质较好、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适应旅游行业工作较快的专业人才, 在旅游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力的地位。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就是较为成功例子, 课程设置首先采用市场调查, 遵循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而确定的, 符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又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才培养规格。只有改变以基础教育为主的统一的模式化的课程设置, 才能改变旅游本科专业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和萎缩的不利局面。

三、课程设置缺乏整体优化

旅游专业办学过程中, 有的学校侧重经济, 有的学校侧重文化, 这种局面源于其诞生于传统学科的基础教育。“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 基础英语课时比重相对过大, 偏向经济类、管理类与工具性、技术操作性的课程偏少, ‘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 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 知识面过于狭窄, 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 缺乏‘文化’上的厚重感, 对社会的适应性较差, 毕业后没有后劲, 实际工作的潜力与后劲不足, 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随着旅游经济属性的不断显现和就业压力, 旅游有关文化类课程和其他维度的课程边缘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虽然我们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依据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专业教育, 但旅游经济毕竟有别于其他经济, 他必须以文化作为基础和支撑, 否则将失去根基。因为旅游的表象是经济, 旅游的内涵是文化,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忽视文化课程, 必将导致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缺乏后劲, 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机遇和竞争的实力。旅游产业成功与否最后拼的就是其所含的文化程度的厚重度。这种局限性和片面性制约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 导致旅游专业教育的道路越走越窄。旅游教育要想长远发展, 必须克服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直接相关的过于关注人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品格培养的传统教育思想, 注重培养旅游专业的学生对包括旅游活动在内的各种事物更深层次的领悟和认知能力、人文主义精神、理论优势和发展潜力, 这才符合“全人教育”的理念。

四、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内容是旅游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将所学与所做结合起来。所以重视实践教学出发点是正确的, 因为旅游作为应用学科必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各个旅游院校在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上是能够达成共识的。虽然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可谓是良莠不一, 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基本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 学生只是简单的参与餐饮、导游等一些初级层次的实践活动, 对于旅游策划、规划、开发等高水平的实践内容无法涉及, 这就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中起点很低, 很难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各高校扩大招生人数, 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基础实验设施投入跟不上, 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第二, 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 眼高手低, 不屑于服务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第三, 实习实践时间比较短, 旅游企业对于短期实习的学生不愿意接收, 刚刚熟悉工作环境的学生还没有给企业创造效益就离开,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费力不讨好没有效益的一件事情。第四, 各高校缺少长期的、稳定的或永久性的实习基地, 校内所建立的实验室也是初级水平的, 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践教学课程, 对于上水准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没有办法满足的。第五, 相当多的教师都是从校门走入讲台的, 没有实践经验, 也缺乏与产业界的实质联系, 无法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所以将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设置中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问题导致家长和学生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失去信心, 逐渐作出理性的选择。全国旅游高等院校的招生已经出现了萎缩的现象, 甚至有的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已经出现了招生困难的局面。必须明确的是, 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就业优势, 不是旅游业人才市场不需要专业毕业生, 而是我们培养不出来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出了问题。回顾几十年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从规模盲目扩张到逐步萎缩乃至停滞的发展过程, 表明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与中国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繁荣昌盛相背离。将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已经是不容回避的严重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新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30.

[2]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8.

3.旅游管理本科简历 篇三

摘 要:现有旅游课程研究绝大多数是描述性的,尽管内容广泛,但缺少实证调查。本研究在对7位资深旅游教育专家深度访谈以及对在线收集的48份旅游专业教学大纲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课程设计进行了实证性探索研究。研究揭示了目前我国旅游课程设计的主要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与旅游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教育;教学法;课程设计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旅游教育亦迅速发展,最近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表明,中国的旅游教育机构发展迅速,总数从2001年的1152所增加到2008年的1775所,专业数量从2001年的311个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810个,但是不管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认为中国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尚未满足[1]。在学术文献中,针对旅游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得到的共识是:旅游专业数量表面充足与实际旅游人才培养不足,其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计问题[2-4]。中国核心旅游专业期刊《旅游学刊》已经连续多年刊发了旅游教育专刊,其中课程设计相关的话题是讨论最为广泛的一个议题,但是这些旅游课程设计的文章多为思辨性的描述文章,尽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但是缺少扎实的实证调查,所以对中国旅游教育中的课程设计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确有必要。本研究具体探讨中国大学旅游本科课程的内容构成与设计过程;从教育者的角度调查开发旅游本科课程面临的问题;比较中国不同旅游管理本科教学计划,识别中国旅游本科课程在目标、内容与构成方面的异同;为中国旅游本科课程将来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发展方向。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方法,分两个阶段展开。第一个阶段,为了解旅游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根究中国国家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教育机构统计报告》,选定61所在2000年前设置旅游学院的大学为研究样本,从这些大学官方网站收集到48份本科教学大纲,根据Ring[5]与吴必虎和黎筱筱[6]的学科分类对48份旅游教学计划进行内容分析。第二个阶段,为理解中国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计过程及面临的问题,对资深旅游教育者进行深度访谈。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设计访谈提纲,涉及专业发展历史、课程开设状况、课程评估机制、专业之间的异同、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学旅游本科专业开办的历史、学界认可度及其知名度以及区域分布选择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区10所大学作为便利抽样的样本。首先通过邮件寄发邀请信给这10所大学的旅游学院院长,邀请他们本人或指派一个合适的人接受大约45分钟的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有7个大学愿意接受访谈。本研究所有受访者均为在旅游领域有十余年教研经验的教授,都参与过或者现在仍直接参与所在学院的课程设计,因此本研究的深度访谈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访谈获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了录音。访谈结束后立即对访谈资料进行第一轮的手工编码,把编码的结果与誊录好的访谈文稿发给受访者进行审查,对经过审查的资料进行第二轮的编码作为最终分析使用。深度访谈的同时收集7所大学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旨在比较他们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组成方面的异同。

二、实证结果

1. 旅游本科课程的构成与培养目标

我国旅游本科专业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分为三大块——管理课程、旅游课程与会展课程(见表1),其中管理课程是主要部分,所占比例最高。在48个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管理课程所占比例达42.8%,所有6个酒店专业中所占比例达到73.8%,10个会议经济管理专业中所占比例为32.8%。像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管理学、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危机管理与财务管理等都归为管理课程。同时,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与生态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旅游业方面的,其旅游课程在课程总数中所占比例各为53.7%、34.8% 与 88%。但是即使这些课程在旅游课程名目下,有些仍偏向旅游地理学科,比如旅游规划专业开设的区域旅游规划、城乡旅游规划与计算机扶助旅游制图,生态旅游专业开设的旅游生态学、旅游景观生态学与旅游林学等课程。由于中国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所要求开设的核心课程必须开设出,所以管理类课程所在比例就非常高。20世纪90年代国家鼓励发展旅游教育,一些历史、地理、语言、社会学等学院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并促进学院创收纷纷开设旅游专业,尽管专业名称相同,但是他们的师资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这样就使某些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原有学科的痕迹。由课程大纲内容分析可以发现会议展览与奖励旅游是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中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在所有旅游专业中占课程总数的比例为0—5.6%。

旅游本科课程培养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沟通技能、服务礼仪与计算机使用,还有少量的学校培养摄影、茶道与自我阅读等能力,但是其他重要的个人技能,比如个人发展、跨文化交流、团队工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与个人责任方面的知识很少出现在课程计划中。其次,旅游本科课程强调语言能力。不管在中国还是其他很多国家旅游课程中都强调语言能力,绝大部分专业都至少提供一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有些还提供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种类广泛的语言课程也支持了强调外语的观点:很多大学提供涵盖听说读写至少2个方面的英语课程,有些甚至还把口译作为主要选修课。另外,中国旅游课程对科研方法训练不足。72所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三所院校是旅游研究外文文献,其他两所是研究方法与设计,在课程总数的比例为0—1.3%。研究方法课程较低的比例反映了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中对科研训练的不足。

2.旅游专业课程设计过程

有4位受访者说他们有一定的规定,隔年修改教学计划并且当准备开设新专业或方向的时候或者增删课程的时候需要经过一个组织良好的程序,通常由学院院长与教授组成一个教学委员会,当决定修改专业计划的时候就召开一个会议。有时候,当教师希望开设或取消某一课程的时候,他(她)要提交一个论证报告或申请,并且由教学委员会讨论。教学委员会把会议决议上报给校教学委员会以表明接收了这种修改。另三所大学的受访者说,尽管当他们决定修改教学计划的时候有一定的程序执行,但是往往由院长或教学院长基于他们个人对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认识或教学需要进行修改。

对课程设计过程的访谈结果显示,政府与教育者是课程的决策者并且旅游本科课程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业界、在校学生或校友——偶尔参与这个决策过程。只有一个受访者提到他们当开始开设一个新专业高尔夫球管理时试着探寻业界的期望并且与业界人士进行沟通,并且最终从这种沟通中获益良多。因为他们认识到业界对本科生的期望是具有更多的运动管理的知识而不是操作知识,否则基于当前的师资与现有资源他们不可能获得这种认识并且不符合学院既有的教学与研究方向。最终学院考虑到现有的体制与教学资源把业界需要的高尔夫球管理变通为俱乐部管理。三个受访者承认在现有实践下,即使有必要,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很少能够参与课程设计过程。另一个受访者反映,公立大学甚至没有认识到诸如业界和学生也是利益相关者。因为官方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价准则几乎是纯学术的,旅游专业也无不例外,即使旅游学被认为是一种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并且需要与实践紧密联系。

3. 旅游本科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首先,缺少旅游课程评价与总体质量标准。当问到对中国旅游本科课程的评估与质量标准时,受访者说基本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旅游课程的相关标准。

其次,师资紧缺,实习机会缺乏。师资紧缺是7位受访者共同反映的问题,由于没有合格的教员,一些想开设的课程没有开出来。另一个例子就是由于师资缺乏,一名讲师一个学期主讲多门课程,即使有些课程脱离了他们的学术专长。对教师学历的高要求也被认为是师资缺乏的一个原因,有些实践课程或管理层次的课程如果由具有业界经验的教师讲授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在我国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通常没有获得较高学历,所以不能在旅游本科教育机构谋取一个教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课程质量。由于用人单位喜欢聘用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如果旅游本科生在毕业前没有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那么用人单位的这种偏好就会进一步影响到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

最后,学科定位影响课程设计。现在旅游管理是在管理学目录下,制约了旅游学科的发展,因而也影响旅游本科教育以及课程设计。当旅游业在1978年起步的时候当时中国政府决定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以赚取外汇,旅游专业最初设置在经济学目录下。当兴办旅游企业后如何管理旅游与饭店企业的开始出现,因而教育部1998年高校专业目录调整的时候决定把旅游专业设置在管理学目录下以响应这种需要。但是随着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十年里的发展,休闲与游憩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部分,与此同时,休闲研究、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逐渐出现在旅游本科课程中,但是考虑到只有2年的主要课程的学习时间,还要留出来半年到一年给实习与论文写作,其实只剩下一年到一年半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如此短的时间造成很多课程无法开设。

4. 不同高校旅游本科课程设计的比较

专业培养计划显示,绝大部分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是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与指南制定的。教学计划里面都有相应的运营与管理技能、实务与理论能力方面的类似要求,同样也强调对旅游本科学习打下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知识基础。但是,就期望毕业生担任的职位与职业要求的表述方面,每一个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差异的。比如南方某大学的会展专业预期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会展业的规划、营销与公共关系、谈判、经营与收益管理方面的工作。另一个例子是西南某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也有差异。对旅游管理的专业培养要求是了解营销、文化与旅游业,能够从事调查、制作计划与促销,擅长写作、数理统计与信息工作;酒店管理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管理、文化与商业,能够制定计划,胜任服务与宣传工作,擅长外语、信息技术与沟通工作。同时,某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要求他们的学生能够从事定性与定量研究,基本了解国际酒店与旅游业实务,也要求他们的毕业生遵守工作道德规范,这一点在其他的专业目标与要求里面没有发现。东部某师范大学要求他们的毕业生胜任旅游行政与企业管理中的高级职位,同时希望他们的学生能够寻找研究缺口,利用可能的研究方法从事调查并且写出可以汇报的研究结果。

开设课程方面,我国旅游本科课程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通选课与专业课,尽管在专业课下面可能会有不同的单元,比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课的比例比通选课大,占到所有课程总数的50%以上。在西南某师范大学与某财经大学,将毕业论文、实习与社会实践单列,而东部某师范大学与南方某大学则包括在专业课单元里面。四个专业计划里面毕业论文大约都占到毕业要求学分的3%~4%,而社会实践所占的比例在每个教学计划里面都不同,从2.5%到8.2%不等。西南某师范大学分配给社会实践的学分是毕业论文的2倍多,某财经大学教学计划分配给实习与实地研究的学分也比毕业论文多。南方某大学在实习与毕业论文分配的学分一样多,东部某师范大学分配给毕业论文的学分比实习的更多(6∶4)。在四学年里面,对毕业学分的要求从155—180个学分。

旅游本科课程专业课之间的异同。首先,旅游本科主干课程几乎不一样,有些专业把宏观层次的课程,比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作为他们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基础课,但是其他专业把这些课程归为他们的选修课,而有些大学在他们的旅游管理与会展专业都没有提供这两门课。其次,不同专业之间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名单中提供的课程也不一样。最后,同样专业方向下的课程也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就旅游管理涵盖的学科范围来说,旅游本科课程的内容有些类似,并且都强调信息技术与礼仪。

三、结论与启示

中国旅游本科课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资源缺乏与学科地位问题,它需要大学与旅游业之间有紧密的沟通与合作。当前中国的旅游本科课程是现有政策规定与资源的产物,因而这种课程仅仅反映了教育政策的趋向与教育者对外部环境的了解,而不是实际开设效果。目前为止中国学术界对旅游学科的核心知识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对旅游学科核心知识缺少共识可能是旅游课程之间有巨大差异的直接原因,也影响旅游专业培养规格的连贯性。由于中国各地区域差异明显,旅游业的人才需求、教育资源的分配与获得也各有不同,专业之间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能够使专业较好地适应各个区域及专业的具体情况。各具特色的旅游专业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

从文献与上述讨论得出几点启发与建议:政府方面,建议下放课程设计的主导权,给大学自主权设计更灵活的课程来响应旅游业需求与变化;同时要给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更多的资源,加大旅游教育的研究投入将会提高旅游教育品质,最终提供给旅游业更优良的人力资源。旅游教育机构方面,建议考虑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与旅游教育认证;成立旅游教育顾问委员会,推动旅游业对旅游教育的参与,增加旅游教育机构与旅游业密切沟通的机会。旅游产业方面,要考虑平衡社会责任感与生产效率,那些业界知名人士应积极介入旅游教育事业,担当起其社会角色,建立一个好的公司形象。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朱峰. 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 30 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 旅游学刊, 2008,23(5):13-17.

[2] Gu, H., Hobson, P.The dragon is roa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ospitality & event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Education, 2008. 20(1): 20-29.

[3] Xiao, H.Tourism education in China: past and present[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4(2): 68 - 72.

[4] Lam, T. , Xiao ,H.Challenges and constraints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0. 12(5): 291-295.

[5] Ring, A., A. Dickinger, K. W?ber, Designing the ideal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tourism[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9. 48(1): 106-121.

[6] 吴必虎, 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19(s1):9-15.

4.工商管理本科简历 篇四

男 28岁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1年以内

期望薪资: 2000-3000元

工作地点: 杭州 - 余杭 - 临平

求职意向:人事专员/助理 | 行政专员/助理

工作经验(工作了4年4个月,做了1份工作)

海宁亚通驾校

工作时间:11月 至今[4年4个月]

职位名称:开单员

工作内容:负责跟踪学院的进度,保管资料,陪同学员考核

教育经历

206月毕业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工商管理

自我描述

5.本科学生行政管理简历 篇五

性 别:男 身 高:165CM

婚姻状况:未婚 籍 贯:湖北宜昌

政治面貌:群众 目前所在地:浙江省义乌市宾王通信市场银龙商务楼4#601

•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外贸/贸易业务专员

职位类型:全职 工作地点:义乌市

工资待遇:面议 住房要求:面议

• 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6年

工作经历:

3月——208月 义乌银田实业(环球6星顶级卖家),外贸业务员;

9月——年3月 义乌博尼服饰(国内最大无缝内衣厂),物流统计;

10月——10月 上海同济大学沪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讲师;

9月——209月 昆明武汉大学云南省新华书店教学站大专函授班,教师。

•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所学专业:行政管理 毕业时间:0-0

第一外语:英语 水平:普通

计算机能力:熟练 其它能力:

• 自我评价

毕业于国家985名牌大学;

专业政府学,学位法学,专才通识,接受了教育产业化前夜国内最后一批系统完整的.精英教育;

为人信义低调,做事认真完美,综合学习能力强,立定之人事务求尽心尽意尽力而后已;

6.行政管理本科个人简历 篇六

yjbys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5岁

居住地:北京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最近工作[8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教育/培训/院校

职 位: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行政管理

学 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自我评价

诚实、稳重、勤奋、积极上进,拥有丰富的大中型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自信是我的魅力。我有着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工作经验

/3 – 2015/11: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策划部 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1. 面对面互动教育网,丫酷/齐秀社区各项支持;

2. 业务环境的初始化及测试,定期的维护管理;

3. 线上技术文档及自动化脚本的整理完善与实施;

/4 – 2015/1:XX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策划部 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1. Cacti/Nagios/Smokeping下业务环境的监控;

2. 多站运维管理平台的基础开发;

3. 公司内相关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教育经历

/8— 2014/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 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7.旅游管理本科简历 篇七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为培养人才所确立的目标以及依据这些目标所选择并加以组织的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根据这个界定, 课程体系应该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选择和组织等。在高等教育中, 课程体系是核心, 不同的课程体系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 它是社会需求、科学知识和个性发展的集中表现, 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与变革, 为了培养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构建面向21世纪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

一、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涉及的课程众多、知识点繁杂。如何取舍、如何整合、如何优化, 都是在研究中必须面对而又必须科学解决好的问题。为此,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时, 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 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就是旅游本科人才不仅要拥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 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功底, 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等基础能力。因此, 在保证知识结构合理、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应保证基础课程的比重, 体现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并重, 使课程结构更加完整、科学, 更具有适应性和综合性。

同时, 也要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是新兴学科, 其学科知识的成熟度和普及性较差, 学科特色不够明显, 过分强调拓宽和淡化专业教育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在贯彻强调基础、拓宽专业思想的前提下, 也要针对自身的专业特色, 妥善处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注意体现课程体系的专业特征。

(二)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旅游业是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要求管理者必须熟悉最基层的业务工作, 甚至需要从最基层干起。此因, 也决定了旅游专业一般不可能直接为旅游行业输送所谓高级管理人才, 而只能是为旅游行业培养同时具备基层业务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潜质潜能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这既是旅游行业对我们所培养人才的要求, 又是旅游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但是, 应用性并不等于操作性, 不能仅限于技能培训, 而是指具备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因此,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既要避免将本科教育降低为专科教育甚至职高教育, 又要避免过分强调理论上的高层次, 拔高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中, 应在特别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的同时, 注意从知识面的狭窄转变为知识的复合, 从书本知识的观念灌输转变为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

从必修课、选修课的构成来看, 必修课是强调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 保证学生具备旅游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选修课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使其能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当前的高教改革的趋势之一是缩减必修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 二者之间适当的比例大约是6∶4。如果必修课比例偏大, 选修课比例偏小, 则不符合现代课程设置的潮流和趋势。如果专业选修课过于庞杂、方向不清、重点不突出、深度不够, 体现素质教育和应用性的课程设置偏少, 则会导致学生选课的积极性不高。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课程设计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核心, 学生最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所接受的课程体系的教育。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应打破从学科体系出发的特点, 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稳定性和一定的先进性, 形成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主体、以拓展课程为延伸的新型课程体系结构。

(一) 基础课程系列设计

基础课程系列主要是为适应旅游行业和高等教育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而设计的, 着重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本系列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大部分。其中, 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法律基础、外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社会心理学、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管理学科、经济学科和旅游学科的基础课程, 如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基础旅游学、旅游经济学等课程。

基础课程系列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 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宽泛的基础知识结构, 掌握一定的方法论, 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 专业课程系列设计

专业课程系列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和特点, 在宽口径的专业基础之上, 结合旅游行业不同部门的特点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所开设的。该课程系列主要可分为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及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大系列课程, 每个专业课程系列再根据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特点分为认识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其中, 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可设计四种类型的实践模式:考察性实习、见习性实习、模拟性实习和实地操作实习, 并分别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

以上三大专业课程系列形成多口径的专业课程体系, 分别开设在第三和第四学年, 其教学目标在于扩大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 既可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与特长, 增加社会适应性创造条件, 又能体现出各院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生可通过专修三大专业的主干课程扩大专业口径, 并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 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 拓展课程系列设计

拓展课程系列是由其他两大系列课程所涉及到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扩展性知识课程所构成, 各门课程的设置不求彼此之间的逻辑系统性, 只以实用标准作为取舍条件。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考虑, 本系列课程主要是作为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的必要补充课程, 包括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旅游投资项目评估、旅游法学、旅游公共关系学、旅游市场营销学、客源国概况、旅游文化等课程。

拓展课程系列的教学目标在于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因此, 各门课程的设置不求彼此之间的逻辑系统性, 只以实用标准作为取舍条件。课程内容可随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柔性较大。

拓展课程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根据旅游人才需求市场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个人兴趣提供学生选修。同时, 在不可能将所有相关知识都开成一门门学时达标课程的情况下, 也可采取“专题教学”的形式。即将有关知识开成微型课或系列讲座, 形成课时可长可短的“专题教学”课程。这也反映了本系列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付诸实践的探索, 要比在理论上的探索更艰难、更复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能否得到有效实施, 不仅仅是课程设置本身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还涉及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配套环节, 是一项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的艰巨工程。

(一) 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教材是培养人才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教学的基本工具, 是落实课程体系的重要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购与自编相结合、专业基本理论技能与专业前沿理论技能相结合。具体建设思路是:以公开出版的优秀获奖旅游教材为主体, 结合实际情况以自编必要讲义为补充, 考虑学科的前沿性发展动向, 以国家高层次相关资格统考教材为引导, 建立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体系。

1.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 规范教材选用程序

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旅游管理专业要坚持以选为主、以编为辅、选编结合的原则组织好教材选用工作, 确保高质适教的教材进课堂。在考虑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 坚持教材择优选用的原则, 鼓励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

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选用上应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即由任课教师提出选用教材建议, 经教研室主任初审, 教学单位分管教学副院长复审, 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列入教材订购计划。

2. 稳步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

为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应密切注意旅游动向,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 考虑现有教材情况和编写力量, 参与编写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核心、权威教材。在教材编写前, 应组织有关专家充分做好论证工作, 重点解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由于教材陈旧或不符合本校学生实际需要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教材编写。鼓励编写出有新意、有特色、有利于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 不断改进和提高, 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 扩大影响。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稳步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材建设。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 实行课程综合化, 必然对本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应采取以下措施系统、持续地推进。

1. 重视师资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

可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 到具有不同学科优势的高等院校访问、进修, 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国际间的旅游学术交流, 利用多种渠道与旅游界接触, 提供旅游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源头保证, 使教师能随时掌握国内外旅游管理的最新研究动态。

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深化课程教学内容, 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 也为他们开设新学科提供素材。

2.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

在进行师资配置时, 既要考虑师资队伍的流动性, 又要保证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状态。一方面, 要注意本校师资的合理配置, 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应积极选拔专业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 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有计划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逐步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 要和外校甚至是其他区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可聘请高校、旅游行业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讲学或开办系列讲座;聘请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以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

(三)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旅游管理专业本身而言, 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 不能单纯进行理论讲授, 而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增强实验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而不是只是用来考试的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

为此, 在以训练学生应用能力为落脚点的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并根据校内实训基地小巧朴实、功能齐备、仿真训练的特点及校外实习基地运作规范、设施精良、实战性强等特点, 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环境与机会, 努力实现学生毕业后就业上岗“零适应”的目标。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分有益的。目前, “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如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酒店餐馆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等都有自己的五星级酒店, 学校还规定学生专业实践要达到800小时以上, 足见旅游管理专业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旅游管理专业应当突出对实习基地建设综合性和先进性提出要求, 尽可能利用旅游业的场地、设备、客源、管理等资源优势, 建立起一批以四星级以上酒店、AAAA级景区、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为主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证。

综上所述, 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当中, 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合理设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结构, 完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配套环节, 把握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将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对接, 中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将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邹宏霞.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 2004, 25 (1) .

[2]申秀英, 阳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7 (2) .

[3]郭清霞, 马勇, 刘名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5 (2) .

8.旅游管理本科简历 篇八

【摘要】 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师生双方沟通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相关改革,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设置 “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等建议。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学生可进一步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也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人才培养最终效果影响重大。但是,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着诸如论文写作时间短、选题宽泛、调研时间不足、师生沟通少等问题,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以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学习的重要成果,也是体现他们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一直以来,毕业论文写作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不仅时间短,而且很多学生在这段时间忙着考研或是找工作,并没有把精力完全放在论文写作上。

第二,师生双方沟通不充分。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出现老师找不到学生,或是有些学生难得见几次导师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论文指导不充分的现象。例如,在选题方面,出现了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很宽泛,或是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这就是师生双方沟通脱节的一个表现。

第三,写作质量难以保证。因为时间短,又面临找工作,因此,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难如人意。如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经过调研的环节,因此论证很空洞,缺乏论证数据。还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是其他途径摘抄别人的论文进行拼凑。

第四,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结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相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许多论文写完后,大多数都被抛之脑后,对今后的就业或是实践没有任何的借鉴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只求通过。这是有违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的。

二、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针对以上在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根据自身实际,对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改变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学生的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学习,将原来几周的完成任务式的拼凑写作贯穿于本科的学习当中,使得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其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此项改革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实施“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借鉴了研究生的一些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计划是:大三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方向教育以及毕业论文的说明动员大会,同时分配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就是今后指导毕业论文的导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并从日常的交流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选择毕业论文方面进行引导。并要求指导老师要在大三期间确定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并布置调研任务和推荐阅读材料。到了大四上学期,便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通过召开论文讨论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第二,调整论文写作时间。论文写作的时间,一个是指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调整到了大四的上学期,这样,在大四的下学期,学生就可以去进行毕业实习,也不耽误学生找工作;二则是指整个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时间,从大三开始,因为已经有明确的指导老师,因此,论文的指导时间也增加了,这就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以及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在整个毕业论文改革的过程中,改革后的模式受到的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论文的质量也比以往有了一些提高,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进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毕业论文改革方案的实施,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原有的论文指导的费用外,没有其他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推行该项改革,需要让学生外出进行调研,而这些年来,学生的实习经费却非常有限。

第二,部分教师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不可否认,大部分的指导教师是非常敬业和投入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小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等原因没能很好地贯彻和实现方案的计划,因此,仍然出现了论文题目不合要求,或是论文没有创新、论证缺乏自己的观点等论文质量问题。

第三,一些学生惰性强,专业基础差。学生方面,一是由于论文写作期间,不像上课有时间限制,因此,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出现了松懈现象,没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撰写毕业论文上;二是学生的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写作能力差,有些甚至不会进行文献检索和利用,反映在论文写作质量上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第四,缺乏奖惩机制。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改革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没有设置奖惩机制,即如论文指导效果明显的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而出现质量等问题又有些什么惩罚措施等,因此,就很难对改革过程进行约束。

四、 对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建议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设置 “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针对指导教师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的形式,使得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有所补偿,资金来源可以由学校和学院共同来承担,根据指导老师工作量的多少分别给予相应的酬劳。

第二,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一方面,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应为教师创造条件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应增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使其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另一方面,应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的知识经常更新,永不老化。另外,可做一些量化要求,如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要跟学生进行几次的面谈、论文至少要修改多少次等,以便有标准进行衡量。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平时应开设论文写作的辅导课,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指导老师应尽量将毕业论文与自己的科研相联系,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加入到科研项目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论文写作的兴趣,也可以监控学生写作的情况,并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此外,学校也应配套相应的监管政策,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

【参考文献】

[1] 闫绍峰,隋博远,赵先冬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

[2]孙也丁. 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2)

[3]刘宏. 高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商场现代化, 2005(9)

[4]陈鹰,张耀增. 关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林轶(1976-),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俗旅游、旅游规划与开发。

上一篇:父爱-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生日活动领导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