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024-08-04

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精选8篇)

1.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一

课堂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答:我认为课堂教学反思能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节课下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以及有没有达到自己课前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这些问题都要想到,这样就能促进教师不断完善不足,在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以前我们总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旧教材在脑子中有很清晰的印象,上课基本上不用看教材。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视野的开阔,我们以前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愿望,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促进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也才能推进知识的不断进步。

总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教学有很多的好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2.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二

1.1 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专业知识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其专业知识的支撑。叶澜教授认为, 教师应有的知识包括:对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 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和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了解学科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 尤其是要掌握学科知识在人类实践中的各种表现形态及各种学科知识的应用情景;掌握学科提供的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 (2)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不仅要具备自身所教学科的学科知识, 还要具备与自身的教学科目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广博的人文基础知识。由于课程和教学知识的扩充, 教师在面对教学改革时, 同时也要面对社会变迁知识日益激增的情境, 因此, 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充实自己就显得格外迫切。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膜”, 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 “蓄能”, 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1.2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旦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首先要让自己热爱这份职业, 热爱你的学生, 热爱你的讲台、同事和学校。也只有有了这些, 我们才能对教育有理性的思考, 对教育的激情投入。因此理解、爱心与责任是教育者专业思想的基础。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教师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首先, 面对社会的巨大转型, 现代人碰到的困难也是教师所碰到的困难。比如, 如何重新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最大困难。 (3) 其次是当今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多种信息, 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空前的。再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 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用一个好的心态去做一个快乐健康的教师, 只有心态乐观, 健康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活泼健康的学生。我们无法回避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矛盾, 也不可能解决太多的难以避免的教育问题, 教师须为自己创设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环境。

1.3 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学反思

教学创新的主要动力与核心因素是教学反思。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古希腊的先哲们也说“认识你自己”, 这些先人想表达的意思是说人应该学会反思, 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作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更有学会反思的必要。“学而不思则罔”, 反思才能帮助教师解决各种疑惑, 促进个人的教师专业发展,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反思, 教师才能把握实际情况下具体问题的本质所在, 以此获得对教育的感悟, 生成新的创意, 提高实践能力, 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优化教学效果的过程, 提高教师专业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过程。

1.4 向研究性教师转变

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具有高度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形式, 应当成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 (4) 教师通过研究怎样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完善自我,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代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教师应当具备研究问题的意识。因为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拿提问这一环节举例, 通过研究会教师会发现提问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方法, 还应当注意提问的习惯、所提问题的意识形态、提问的行为、提问的意志等各方面的因素。问题研究意识的培养是对问题进行研究的前提准备, 通过对问题细致的研究, 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此来获得提高。其次, 教师应当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 也对教师从多方面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地对新课程进行研究, 才能建立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具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才能更好地建立当前需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完成教师新角色的成功转变。

2 学校

2.1 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教师每天工作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 其教师信念和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所以, 要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需要营造容易被教师所理解和认同的学校文化, 这样才有助于学校文化对教师个体价值的内化。这就要求学校积极营造适合的学校文化,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 营造良好能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首先要重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创建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 (5) 其次是要强化专业学习。要进行课题研究, 围绕研究专题进行学习。再次是学习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必然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不仅是一种手段, 也是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是21世纪人才的通行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 是教师增长知识, 提高自我, 促进专业发展的机会,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2.2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1) 培植优良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的培植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只有建立健全有效地管理制度, 才能保障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关注教师的人文需求是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这就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软环境的建设, 激发内部活力, 变教师的“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学校制定制度的时候, 要注意给教师的创新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 做到对教师的尊重, 以此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一是评价的内容。评价内容是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体现出合理的的育人理念和合理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要求把“软性”评价与“硬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充分体现出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特性。三是在评价结果。要体现评价的导向, 规范和激励的作用, 让评价结果成为教师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有力依据。

2.3 落实学校职责

首先, 要给教师自己的业余时间。湖北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说过:“没有业余时间, 就没有专家”。工作八小时之外, 教师们干什么去了?除一部分时间用来娱乐、应酬外, 很多教师疲于批改作业、家访, 甚至还要进教室辅导学生。教师的最大困惑就是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 没有自己的时间, 何来阅读、研究?何来与他人交流沟通?所以, 学校领导要保证教师在工作八小时之外, 能够有自己掌控的时间, 不要给教师过重的工作量。 (6) 其次, 学校要有一定的倾斜政策。如必要的经费保障, 积极给教师提供参与竞争各种荣誉的机会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其空间是无限的, 成熟是相对的, 成长是绝对的, 更好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需要教师个人、学校, 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摘要: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因为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 也是专业的发展, 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 只有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才有真正的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社会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大环境, 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教师自身, 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①谢蕾蕾.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新课程研究, 2009 (5) .

②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研究出版社, 2001:23.

③黄友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性[T].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④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⑤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

3.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近几年,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逐步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在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下,努力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课程研究以及个人发展中去,学校才有更大的内涵式发展。所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组成进行认真研究,确有必要。归纳起来,就影响因素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的观念

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强调教师自身在其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而是提出各种应然性的要求。譬如学历达标要求、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基本功能测试的规定等等,都是以外在规定、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等性质提出来,把教师置于被动的非自我的境地,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教师对自身的主体价值缺乏感受和认同。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更应该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推动专业的持续发展。只有在自身观念跟上时代的基础上,才能让老师积极参与进去,进而提高教学的实践能力。只有突出教师个体的自主性,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促进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基本单位教研组的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平台。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广大中小学校尤其重视教研组的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体现在教研组对新老教师互补、共同进步的有效机制建立方面。同时,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团体已经在各个学校相继建立起来,对于以前的传统大教研组来说,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组更具针对性。在这样的一个比传统教研组相对小些,而针对性强得多的集体中,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深入研究教育的过程以及细节,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教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教育思想是教师整个群体创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思想激励着集体,因此,学校活动中最不可缺少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教师之间的集体研究,尤其是教研组之间的集体研究。这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分不开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将师生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性以及激励性相互统一,才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师生的新发展。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观念快速转变以顺应时代,学校更要改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

国外也有类似的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的实践,如专业共同体、教师学习型组织等,他们的核心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首先,在合理的机制督促下教师会较早地认识到教师做研究的必要性。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运动在英美等国兴起,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教科研已经逐步被重视起来,这离不开机制的督促。其中,著名的课程论专家特尔斯就是这方面积极的提倡者,他指出:教师这个群体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去管理,那么我们就很难看到教学的改进,也就难以满足课程的规划。一个学校要想在教学上得到更大的改进,就要将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有着这样的目标和规范,即分工备课要规范,集体讨论要规范,个人说课要规范,教案修改要规范,听课、评课要规范。教师只有认真并且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和谐互助的团队意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便是在团队中提高,这种团队提高带有自主学习、团队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等特点。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而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对自我进行现状调查和自我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自我解决方案。这种团队与上述的教研组以及学校的整体管理是两回事,这种团队学习相对灵活,有可能是教研组,有可能是备课组,也有可能是执教同一个班级的老师。团队学习不但要重视教师个人的智力开发和个人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群体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全过程的学习则要求贯穿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交流和反思、总结,并不断创新提高。而创新提高指的就是教师之间要能够形成开放求实的心态,展开健康的竞争和切磋,在相互切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孙河川.应对挑战:教师标准不断更新[J].基础教育论坛, 2012(23).

4.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四

“年龄”(12.8%)“生源”(12.7%)“学历”(8.6%)“学校氛围”(8.0%)“学校是否重点”(4.3%)“学校领导素质”(4.0%)“家庭”(3.5%)“与同事关系”(1%),“教育政策变化快”“课程改革频繁”“其他”三个选项为“零”;样本遗失31.%。

3。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被试教师对促进他们专业发展措施的六个选项排序,对排在第一序列的统计结果依次是“脱产进修”(31.7%)“教育专家现场指导”(22.7%)“名师指导”(23.2%)“校本培训”(13%)“结对子互助”(7.3%)“其他”(0.6%);样本遗失1.6%。

四、结论与讨论

(一)小学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同、知识能力的适应与发展状况为“中等偏上”

首先,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当代教育新理念,对小学教师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而人的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转变并非朝夕之事,可以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经验、体验、实践。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基本接受与认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其次,课程改革不是零散的、局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行学校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新概念、新命题等,小学教师要真正理解与掌握它,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被调查小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对终身学习的自觉追求。因而小学教师在知识、能力、专业发展意识方面呈现“中等”现象实属正常,这也是被调查小学教师目前真实状况的反映。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首选科研能力,其次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而对教育知识与班级管理知识的需要比较弱

在课程改革中,尽管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科研能力获得提高最大,但这三项同样也是他们最需要发展的方面,只不过是顺序不同而已。

科研能力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此项能力以往并不为小学教师所必备,因而小学教师将其作为首选需要符合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小学教师经过在职培训,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都有提高,但仍感不足。这表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还处在补充学科知识与提高教学技能阶段。

小学教师对教育知识与班级管理知识的需要比较弱,一方面是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只注重学科教学专业性,还没有意识到或需要教育专业性。

(三)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自身专业发展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其一,各有五分之一的被试教师不想做教师和不喜欢教师职业,这一现象不容忽视。从事教师职业者自身的幸福与快乐、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小学教育状态。其二,小学教师主动学习与自觉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状况并不乐观,与其他方面相比更显弱一些,这是制约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三,小学教师将自身专业发展动力与阻力主要归因于外,一方面反映了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学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这样的归因不利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持久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生命发展需要。

(四)小学教师最喜欢“脱产进修”,不喜欢“校本培训”

绝大多数被调查小学教师喜欢“脱产进修”“教育专家现场指导”“名师指导”等,并不喜欢“校本培训”,在七个选项中仅排在第四位,且比例比前三项低十多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小学教师觉得教学工作负担很重,难以有时间集中精力来学习、提升;二是小学教师本身已有较为丰富的实际教学体验和教学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专门接受强化学习与训练;三是教师缺乏对校本培训本身的理解与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一)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支持性条件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富兰曾指出,改革就是改变大环境。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变革大环境——将新的元素引入局面之中,以便更好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改变局面,也就有机会改变人们短期或长期的行为。调查结果也显示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学校气氛”“课改推动”等。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条件。

首先,校长要具有、理解教育新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跑者”,积极领导学校围绕教育新理念开展文化建设;

其次,学校要开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将新的元素带入学校,让教师开阔视野,体验不同;

第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组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引导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践行教育新理念,在活动中体验改变。

(二)加强小学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学习

教育基本理论的缺乏是制约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实中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或厌烦理论学习的现象,考察优秀小学教师与一般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前者渴望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获得,后者看重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比较、对话、案例分析、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研究等方式,帮助小学教师意识到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不是系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我们要回到教育职场中,透过解析教师的教育经验,引导他们体验教育理论的价值与魅力,帮助他们提升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着重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研究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旨在改善教育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也就全面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调查显示小学教师这项能力很弱且迫切需要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首先,制订政策,引导鼓励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其次,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如给教师一定的时间,提供一定的辅导、资料、设备等;再次,搭建平台,在做中提升,如组织课题研究、学术论坛、教育叙事等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教育研究能力。

(四)兼顾校本培训与脱产进修

5.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五

我设计的信息技术课的题目是《这节课你最想学到什么?》

老师:同学好今天我来学习信息技术这节课的题目是《这节课你最想学到什么?》 学生:老师书上没有这个题目?

老师:要想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这节课是很重要的.学生:只要让我自由活动就行了

学生:玩游戏

学生:BBS

学生:上网

学生:上QQ

学生:画画

学生:听音乐

学生:看动画

学生:看新闻

学生:……

老师:哦,我知道了

学生:真的让我自由活动了

老师:我是想让你们自由活动,可是你们的要求都太自由了,跟教材没有太大的联系。

学生:哄堂大笑

老师:我想让你们玩的更好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每堂课老师都少讲你们多学,如果老师教的你们都学好了,就可以自由了你们看行不行?

学生:一阵讨论,七嘴八舌……

老师:怎么样统一意见了吗

学生:拉着长声说,行吧,好吧

老师:……

在下课前我要求我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上网传文件的方式,传到服务器中,只要看到上传的文件,我就知道他们把我所教的知识学习完了,然后我把好的或都有问题的作业,给一定的评语,最后来一个小结,把突出的问题找出来,作以总结。

反思:

6.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六

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对考生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进一步考查。近几年复试中增加了对实际能力的考察,复试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面试,笔试及实验操作。如果说初试中的笔试是对规定范围内的专业知识的考核,那么复试中的笔试则是对考生报考的专业进行更细致的考察。因此它考察的内容更加专业,切口更小,更侧重实践,这是这一轮笔试的显著特点。

学校会加强专业课的考核,统考科目的复试难度一定会加强,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因此,对于所报考院校提供的复试资料一定要认真对待。专业课考题一定不会拘泥于参考教材的内容。复试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考试内容会比初试时更具专业性,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此建议考生,初试结束后不能放松复习,一定要重视专业课,认真应对。考生能否全面掌握知识,能否融会贯通,这些是导师们所看重的。

不过,专业课复试各个学校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复试流程、评分标准和试题题库;而有的学校只是把过了初试分数线的同学叫来简单交流一下就结束;有的学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浩浩荡荡,甚是壮观,而有的学校复试的规模很小,对最后的录取造不成重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课复试准备的要点呢?

决定专业课复试难度和淘汰率的因素很多,重要的其实就三个,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1.初试过线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的比例

现在一些名校和一些热点专业,报考的同学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可能以1:1.2甚至更大的`比例划定初试分数线, 保证更多的有潜力的同学进入复试,然后通过复试选择那些真正符合学科要求的人才。这种院校的复试一般来说竞争会比较激烈,特别是在初试中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在复试中一定要表现出非凡的学术底蕴和研究能力,才能够吸引复试老师的注意力,使自己不被淘汰。而与之相比,一些非名校或冷门专业,本身报考的考生过国家线的就不一定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专业课的复试很可能就是个形式。

2.参加复试的整体考生人数

有的学校研究生招生的规模比较大,一个院系甚至就招上百人到几百人,这个时候的复试,特别是面试给每个同学的时间肯定不会太长,那么涉及专业的提问也极有可能是泛泛而谈。而有的学校,因为招生规模比较小,复试面试的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仔细询问考生的本科学习,研究兴趣等等,复试就可能涉及比较细节的问题了。

3.考生在复试的时候一定要敢于回答问题,不要唯唯诺诺

导师肯定不喜欢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便跟导师不一样也不要有顾虑。谁表现得镇定自若,谁敢于明确地发表观点,给导师的印象就会更好。复试时,沉默不是金。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要尽量使用专业词汇、引经据典,适当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专业著作中的原话来回答问题。很多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抽象,考生一时半会儿无法给出完整、清晰的回答,那么你可以先针对这个问题举一个小例子,以小见大说明问题,同时给自己留出时间思考该如何作答。

7.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七

一、研究设计

1. 调查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广泛, 本调查限定为新课程理念、教师对新课程的实际态度、适应于新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情意。

2. 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

调查工具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经过预调查检验基础上编制成的《新课程背景下北京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按统一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把全市各小学按发展较好、一般和欠发展三层进行抽样, 抽取各区县共184所小学285名信息技术教师为样本, 样本占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数的19.2%。共发放问卷285份, 回收285份, 有效问卷283份, 有效率达99.3%。问卷采用现场答卷现场回收方式,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基于新课程的专业发展状况

(1) 对新课程理念及相关维度基本认同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分成了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整体观五个维度, 分别进行自评测量, 结果显示, 被调查教师在各维度上的自评得分都在3.5分 (满分为5分) 以上, 其中学生观和教师观认同度最高, 分别为4.318分 (标准差0.659) 、4.061分 (标准差0.652) , 而课程观和教学观认同得分不高, 为3.522分 (标准差0.700) 和3.811 (标准差0.462) 。说明即使在专业一致性及接受师范教育的人数比例并不理想的情况下, 教育部门通过多年的新课程培训,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逐渐认同, 但可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没有课程标准、课程未受重视以及在操作层面存在困难等状况, 使得对课程观、教学观的认同得分偏低。

(2) 对新课程的实际态度低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

统计得出, 对新课程理念认同得分的均值为3.811分 (标准差0.462) , 而对新课程实际态度自评得分仅为3.447分 (标准差0.676) 。又经频数统计, 对新课程实际态度得分在3分以下的人数占21.2%。这种现象说明, 在把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部分教师还存在困难。

(3) 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适应新课程需要

教师基本专业素质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专业发展意识。专业情意和专业知识自评得分较高, 为3.696 (标准差0.698) 和3.692 (标准差0.569) , 而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 分别为3.603 (标准差0.550) 和3.573 (标准差0.475) , 总体得分为3.640 (标准差0.465) , 这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但还需进一步提升。

(4) 专业素质发展较好和较低的状况

为了解教师具体得分的高低, 我们对50项题目自评得分进行了排序, 筛选出平均分高于4分和低于3分的选项 (见表1和表2) 。

从表中可以看出,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认同度很高, 说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方面大多认同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也认为已经具备很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但在学科知识方面信心明显不足, 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上缺乏经验。

进一步比较高分和低分的选项还发现,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如“教学就是要能够把学科知识高效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最关注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这两道反向题转为正向后平均分值很低, 仅为2.45和2.04, 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生成课程的过程”得分却高达4.04分;又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转变的认同, 自评得分为4.38, 但对于“教学就是要能够把学科知识高效地传达给学生”这一反向题转为正向得分却仅为2.04分。

(5) 专业发展不同维度上存在相关性

对被调查样本进行理念认同、实际态度和发展适应性进行相关检验的结果表明, 在p=0.01水平上三个维度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 (见表3) 。说明增强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教师实际态度的转变, 也利于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情意, 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同群体之间专业发展的差异性

(1) 城乡之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呈阶梯状递减

按区域进行统计和比较后发现, 在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实际态度以及发展的适应性三个方面, 自评得分呈现由城区、近郊到远郊而逐渐递减 (见表4) 的变化, 近郊和远郊教师在课程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城区分别与近郊和远郊教师在教学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城区和远郊在能力的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见表5) 。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 女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得分均高于男教师

新课程理念、实际态度和专业发展适应性三方面, 女教师自评得分均值均高于男教师, 但仅在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方面男女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际态度和专业发展的适应性两方面差异不显著 (见表6) 。造成该现象原因可能是男教师大多被学校分配从事教育信息化管理和维护工作, 而他们还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留教师身份和评定职称, 缺乏教学热情和专业发展主动性, 加之男教师工作任务一般比女教师繁重, 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 工龄26年以上的教师课程观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工龄段教师, 11~15年工龄的教师实际态度和专业发展意识、专业情意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工龄段教师

对不同工龄段教师在专业发展各方面自评得分进行多重比较 (见表7) 发现, 26年工龄以上教师与其他工龄段教师在课程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为明显低于工龄段少的教师;工龄在11~15年的教师对新课程的实际态度以及专业发展意识和发展情意明显低于其他工龄段教师, 并存在显著差异。工龄段高的教师受传统课程观影响较大, 又面临退休, 进取心减弱, 是造成对新课程观的认同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工龄在11~15年的教师, 具有较强的教学经验, 并且精力旺盛, 又有很强的技术运用水平, 正因如此, 往往承担过多的教学之外的工作, 任务繁重, 加之信息技术课程被边缘化的现状, 使他们热情消退, 造成了对新课程实际态度与专业发展意识和发展情意降低。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4) 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于本科和中专学历教师

许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都表明, 随着学历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高。但在本调查中, 通过对初始学历不同的教师自评得分进行统计比较 (见图1) 后发现, 除课程观、学生观外, 专业发展自评得分均呈现由本科、中专、专科顺序的递减。专业发展水平最低的并非中专学历而是大专学历的教师, 这可能是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来源于上世纪毕业的中师生、非师范计算机相关专业专科生、师范院校本科生, 专科教师以非师范专业毕业为主, 缺乏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 影响到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另一方面小学校录用专科学历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从事电教工作, 由此消弱了他们围绕教学需要而展开的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动机。

3.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 促进专业发展的因素

学校整体氛围、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领导的组织引领、政策要求、学生情况、自身情况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排在第一位的有学校氛围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57.2%) 、教师间合作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46.3%) 、校长影响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36%) 、课改推动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25.4%) 。对教师们来说, 学校是他们进行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 学校的整体要求、教科研活动、教学制度、办学理念等会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 而教师间的合作有利于克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掌舵人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对某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到相关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

(2) 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

阻碍专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教育政策变化快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29.2%) 、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28.1%) 、课程改革频繁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27.6%) 。由此可见, 部分教师对教育或课程改革的态度较为消极, 还有部分教师对当前的工作和待遇并不满意, 影响了工作情绪, 进而影响到专业发展情意。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调查统计的数据中, 名师指导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76.3%) 、教育专家现场指导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64.3%) 、脱产进修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62.2%) 被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们认为是促进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措施, 说明他们对专业发展有深刻体验, 既需要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的名师的指导, 也需要理论丰富的教育专家现场指导, 而脱产有助于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学习。

在问及教师最需要发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 教育理论知识 (占45.6%) 、科研能力 (占37.8%) 、教学技能 (占36.4) 占选择人数前三位, 说明这些教师已认识到理论、科研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但也反映出他们对这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渴望能得到有效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在专业发展的内容上, 新课程理念中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展很好;课程观、教学观以及整体认同方面发展较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专业情意不高, 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从专业发展的过程看,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于新课程的专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对理念的认同阶段, 对新课程的实际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理念到实际态度的转变仍需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意识与专业情意以及实际态度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 说明对新课程理念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增强和专业情意的提高, 从而实现实际态度的转变。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专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表现为城郊之间、男女教师之间、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教师与其他学历的教师之间以及11~25年工龄的教师与其他工龄教师之间, 专业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2. 建议

加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建立以信息技术作品、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内容, 来促使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扭转在教师中特别是常态课中仍存在的以软件使用、知识掌握为目标的评价内容, 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促使新课程理念得到教师的广泛理解与认同, 并能主动贯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

把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 多为他们提供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的教学案例的观摩和研讨, 为教师提供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指导和帮助, 重视常态课、关注每位教师的教学, 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教学、接受评价的机会。

减轻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量, 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课程、准备教学;作为国家级课程, 必须保证严肃性, 采用上级抽查等形式, 避免课程被随意占用、挪用;采用讨论等形式增强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积极而正确的认识, 以达到学校愿意给时间、教师愿意主动发展的目的。

采用城区和远郊学校教师互换、交流、建立共同体等方式, 提升远郊区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由于第一学历是专科的教师大多未曾有过师范学历教育的经历, 应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培训, 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对11~25年工龄的教师多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 尽量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心理, 使其丰富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在课程实施中得以充分发挥与利用。

参考文献

[1]2002~2003学年度—2005~2006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编 (内部资料) .

[2]贾积有, 汪琼, 陈维超等.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的定量分析——以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调查为例.电化教育研究, 2008 (8) .

[3]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电化教育研究, 2010 (3) .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8.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篇八

一、 影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教师层面

目前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动机和能力,通常是“被迫”“被动”地进行专业发展,在职后培训中往往习惯于“等”“看”“拖”“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我发展中。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一种自我更新、专业自主的发展。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从教师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让教师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其中;否则,单纯依靠学校强制性的制度迫使教师去被动接受教育,必然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才能真正满足时代的要求,跟上社会的发展。

2.学生层面

初中生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多数学生看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教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希望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式生动灵活,教学语言风趣幽默,上课有激情,等等。总之,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是内在知识储备足和教学能力强的完美结合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3.学校层面

制约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从事研究,从而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比较缓慢、难以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够科学合理。很多学校评价教师主要看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学成绩又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怕影响学校升学率、怕家长埋怨、怕学生评教,许多教师被迫遵循老的教育模式,靠埋头苦干、加班加点、超负荷地工作换取升学率,搞得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疲惫不堪。所以,要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就必须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关注教师的生存质量,给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安全的自由空间,给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为此,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评价等方面应赋予更多的人性化内涵,彰显人文底蕴,以促进教师更自由地成长和发展。

4.制度层面

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极大地挫伤了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管理模式是封闭性与强制性的,这种模式阻碍了教师的流动,导致很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一个单位,丧失了工作热情与激情,缺少了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结果不公平,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在政府、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通过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评判学校教学质量,而不去考量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这种不健全的评价体系必然会导致不公正的评价结果,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对于加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对教师的建议

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本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切实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还要终身学习,拓宽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善于思考,积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为教育的发展传播正能量。要强化合作,因互相合作、交流而形成的共为、共享、共赢的教学文化氛围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发展中,让发展成为伴随自己一生的活动,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2.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首先,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倡全社会都要关注教育,关心、支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其次,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人际关系。再次,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采用各种方法来排遣不良情绪,缓解职业倦怠,既不要把它带进课堂,也不要把它带入家庭生活。最后,正确、公平、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与评价是对教师教育工作效果的反馈,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使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

上一篇:党员联系学生记录下一篇:感觉好累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