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

2024-10-23

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共12篇)

1.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 篇一

观察记录:制作菊花

本次美工区的区域游戏是制作菊花,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皱纹纸和剪刀制作出简单的菊花,并鼓励幼儿能用铅笔卷起菊花的花瓣,让菊花更有姿态。在美工区的是诺诺,佳佳,承承,萱萱,豪豪,5个小朋友。区域活动开始前,我先为他们讲述了一下制作菊花的步骤。活动开始了,5个小朋友都各自选择了自我喜欢的颜色的皱纹纸和剪刀。诺诺和佳佳首先拿起了剪刀,剪起了他们手中的皱纹纸,之后承承和萱萱也拿起了他们的剪刀,开始剪起了他们的纸,各自开始制作他们的手工菊花。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豪豪一个人坐在那里,既不拿剪刀,也不拿皱纹纸,我就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剪纸游戏,他跟我说我不会用剪刀,于是我跟他说,你观察一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拿剪刀的,是用哪只手拿的,剪得时候使用哪两个手指,引导他在观察中互相学习。豪豪观察了一下,他拿起了剪刀,可是之后他又跟我说他不会剪纸,我跟他说,你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剪纸的,你能够问问他们,和他们一齐交流一下,他们是怎样学会剪纸的,让他们教教你,实在不会你再问我。然后我站在一边观察豪豪是怎样做的,我发现他开始和其他四个小朋友交流,他问了佳佳和诺诺,他们也很乐意地和豪豪交流,告诉豪豪应当怎样剪纸,过了一会儿

我发现豪豪开始拿起剪刀剪起了他手中的皱纹纸,我发现豪豪在大家的帮忙下,开始制作起了他的菊花。豪豪是我们班这学期刚转来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在平时的教学和游戏中,很少和班级里的小朋友交流。经过这次的活动,豪豪试着和同伴在游戏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他也试着动手制作,提高了他的动手和交流本事。

分析评价

1.幼儿已有的经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资料。由于豪豪是我们班这学期刚转来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在平时比较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游戏中,也很少和班级里的小朋友交流。有问题的时候,需要教师在一旁给予帮忙和肯定,才能完成操作资料。对于豪豪来说,活动并不难,只是由于自我胆怯,不敢尝试使用剪刀,所以才呆着不动。

2.幼儿获得的新经验。在观察中我发现,豪豪在我的指引下,经过观察其他小朋友,学会了拿起剪刀。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还是跟我说,他不会剪纸,具有必须的依靠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自我否定。于是我跟他说试着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问问他们是怎样做的,最终他在其他小朋友的帮忙下,剪出了属于自我的手工菊花。体验到了合作与交流的作用,体验到了手工的乐趣。

支持策略

经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本事不太强,使用工具也不太会,这些都要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较强训练的。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加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本事。

对于动手操作本事比较强的孩子,要给予肯定与赞扬,让他们感受到动手的乐趣,喜欢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动手操作本事。而对于动手操作本事比较弱,依靠性强,不愿参与活动的孩子,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引导他们观察、合作交流,另外要对他们进行鼓励,给他充足的空间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并在活动中不断对他的提高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从而愿意表现自我。

2.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 篇二

“假日小组”是幼儿自主选择同伴组成小组, 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 在家长陪同下共同进行的小组性活动。“假日小组”成立不到一学期, 已开展了两次活动。

“假日小组”活动之一:周末聚会

1. 组建“周末聚会”小组。活动前,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选择周末聚会地点, 经过自由推荐和举手表决, 幼儿最终确定了五个聚会地点。然后, 幼儿自由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聚会地点组成小组, 并以聚会地点命名各个“假日小组”, 分别为“中山公园组”“爬山组”“富源广场组”“沙滩组”“五四广场组”。

2.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周末聚会”小组成立后, 教师分别组织各个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聚会的时间、内容、物品的准备及其负责人, 并用图画和符号进行记录。例如, 下图为中山公园小组的聚会计划, 包括具体的聚会时间、聚会地点、活动内容、小组成员、各成员需准备的物品。

各组完成周末聚会计划后, 孩子们都急切地盼望周末的到来。周五离园前, 班主任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聚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通报了各小组成员的名单, 并解读了每个小组的活动计划。会上, 教师还介绍了班级幼儿的交往现状, 指导家长在聚会活动中不要干预幼儿之间的交往, 而是注意观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特点和问题, 顺势引导其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式方法。

“周末聚会”活动赢得全体家长的赞同, 家长会结束后, 家长们自动留下来, 分组聚合在一起。研读孩子制订的活动计划, 商讨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并纷纷表示十分期待这次活动。

3.“周末聚会”活动如期举行。活动过程中, 家长以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情况, 如友好的交往言行、矛盾冲突及其解决的方法等。

4. 组织活动分享, 提升交往水平。周一到园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个“周末聚会”小组用照片、图示和符号等方式制作了信息报“快乐的周末聚会”。在此基础上班级组织了“周末聚会”的分享活动, 用意在于提升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意愿和技能, 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分享与同伴友好交往所获得的愉悦情绪。如中山公园小组的时畅小朋友说:“我把我的棒棒糖分给大壮、阳阳一起吃, 他们很开心, 我也很开心。”教师还选取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例如大壮不经过允许就去抢骑同伴的自行车;果果带的滑板车不让别人玩;豆豆想和大家一起玩赛跑的游戏, 但不知道参与的方法……通过讨论, 帮助幼儿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 如自己的好东西应该与同伴分享;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可以轮流玩;可以用请求或交换玩具的方法加入同伴的游戏;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应该用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勇于表达对同伴的关心, 等等。

“假日小组”活动之二:我是小主人

“周末聚会”活动后, 不仅幼儿之间更加认同、接纳和亲近, 家长彼此之间也更加熟悉了,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幼儿之间相互邀请做客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发动了第二次“假日小组”活动——“我是小主人”。

借助周末聚会活动的经验, 班级幼儿的好朋友之间迅速形成假日活动小组, 并通过协商, 确定了本组第一次做客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给予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更多关注和帮助。如有一位小主人是不善交往的泽泽, 活动前, 教师与泽泽妈妈进行了沟通, 协商引导泽泽学习当小主人的方法。待客准备时, 妈妈和泽泽共同商量需要的水果和食品, 并一起去购买。在妈妈的协助下, 泽泽自己准备了待客的玩具。周末, 程子航、李泽一、桐桐和张俊涛如约来到泽泽家做客。泽泽热情地款待小客人, 他还拿出自己最珍爱的大型汽车轨道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耍。事后, 小客人都对泽泽这个小主人表示满意, 泽泽自己也很开心。泽泽有了当小主人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后,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以往少见的主动和自信, 和同伴的互动越来越多。

在“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分享中, 孩子们运用绘画、拼摆、泥工等多种形式, 表现自己当小主人或小客人的情境以及和好朋友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快乐体验。

第一次“我是小主人”假日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自发地组成小组, 协商决定了组员之间轮流做小主人的次序。常常会听到有孩子说:“昨天, 小朋友到我家做客了, 我们在一起……”

3.中班幼儿自由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篇三

自由活动是指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和玩伴,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的活动。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餐点之后,集体活动前后过渡、衔接环节都是自由活动时间。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针对一日环节中课程、游戏等时间相对较长的活动有深入研究,而针对自由活动等时间较短、内容单一的环节研究甚少,忽略了一日活动中自由活动的教育价值,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让孩子在自由活动中好好玩,自己正好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自由活动环节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出现了“放羊式”现象。

为此,我园《中班幼儿自由活动中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组针对中班幼儿自由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教师为幼儿自由活动中场地、内容及材料的提供情况,分析寻找改善幼儿自由活动中交往方式的有效对策,提高幼儿自由交往的质量。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1年6月

2.调查对象:本园中班组教师共14人。

3.调查内容:(1)活动场地安排;(2)活动内容与形式;(3)教师提供或幼儿自备的活动材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自由活动场地的选择一定是在教师视觉范围之内

由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餐点之后,还是各集体活动之间的过渡衔接环节,幼儿自由活动场地由教师统一安排,选择场地依次为活动室、室内走廊、午睡房、室外走廊、操场。可见,教师基于“安全第一”,同时也是兼顾管理便利的考虑,将所有孩子的活动范围都控制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导致幼儿自由活动因受制于活动室内外空间限制,因而只能选择一些相对安静、安全,活动范围固定的活动模式。

(二)自由活动形式单一,整体规划多,自主选择少

调查发现,中班幼儿自由活动中选择哪种形式多由教师统一部署、整体规划,教师安排的活动形式也是视自由活动时间长短决定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时,如餐点之后,幼儿以看书、画画、玩自带的玩具为主;时间较短时,如起床、集体活动过渡衔接环节,幼儿以自由交谈为主,而能够促进幼儿互动交往的角色扮演模式只允许幼儿在晚餐后离园之前玩。幼儿活动方式以结伴坐、倚靠窗台、床边坐为主,不使用活动桌,需要桌面活动时幼儿会选择自己的椅面,如画画、下棋、玩玩具时。幼儿有固定活动范围,不允许乱跑动。

(三)自由活动材料以幼儿自备为主

调查发现,中班每位幼儿有固定的小抽屉,因而其自带的图书、玩具、画纸画笔等游戏材料成为自由活动中的“主打”,期间,幼儿对玩自己带来的玩具乐此不疲,与同伴一起玩、交换玩、创新玩的激情较高。而教师提供的材料以方便取放的图书为主,其他游戏材料明显不足。单纯利用幼儿自带玩具开展自由活动,导致教师规避、阻止一些运动感强的、能够多人合作交流的游戏材料,无意中又为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人为设置了一道屏障。

三、讨论与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在自由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交往能力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引导教师明确自由活动的教育价值

针对教师对自由活动认识上的偏差,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教师支持,围绕“幼儿自由活动如何有效组织”、“自由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等最直接的问题,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帮助教师认识自由活动对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提高幼儿自由交往质量具有直接、直观、即时的积极作用。

(二)帮助幼儿建立自由活动规则

自由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在自由活动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活动规则,如玩具不够用怎么办,场地小相互影响怎么办。由此引导幼儿共同协商活动规则,达成共识并自觉遵守,从而解决先前的由于安全困扰,限制幼儿活动范围、空间及组织形式的偏差。

(三)通过实践探索,拓展班级自由活动空间、材料与组织形式

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弥补当前自由活动中出现的偏差。要在班级自由活动空间、游戏材料、活动组织形式上进行深入探讨,挖掘适合中班幼儿自由活动的游戏材料,如引入民间游戏(翻花绳等)促进幼儿互动交往;拓展自由活动组织形式,如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尝试自由开放的、活泼有序的活动空间,如在形成一定规则基础上将活动场地拓宽,分隔成区域,让兴趣相同的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材料互动交往,从空间上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度。

4.幼儿园中班秋游活动总结 篇四

一、健康方面:

新《纲要》把健康教育放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首位。因此,开学初,我们把健康目标重点定位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等方面。

我们结合我园的省立项课题《努力挖掘民族体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各方面努力体现具有民族教育意义的健康教育内容。如:在早操活动中,编排极具民族特色的“筷子舞”和“中国功夫”;开展极富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游戏活动。开展“宝宝当心”、“吃什么最有营养”等主题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孩子的安全、卫生意识,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二、社会方面:

春天是万物苏醒、生机盎然的季节。在三、四月份,我们年级组举行了“放飞希望”亲子活动,我们争得了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亲子间、同伴间和教师间共同游戏的快乐,孩子们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快乐情绪,心情无比愉悦。在“看望解放军叔叔”的春游活动中,孩子们走进军营,参观了解放军叔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进一步萌发了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情感。

三、语言方面: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培养重点放在讲述故事和创编故事上。通过区域活动和平时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和创编故事,通过每天的饭前听故事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故事中的经典句子和词汇,引导他们理解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

四、科学方面: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将原来的垒高区改为科学区,相继投放了数字卡、依样画图、动物卡等操作材料,提高了孩子对数量、数字的理解,提高了观察能力。我们还开展了生成性的主题活动“可爱的蚕宝宝”。我们发动每个幼儿参与收集各类关于“蚕宝宝”的资料,在自然角中让孩子喂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吃桑叶、休眠、吐丝、结茧的过程,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到了养殖蚕宝宝的乐趣。

五、艺术方面:

六一到来之际,我们把孩子的作品设计成题为“休博纪念邮票”参加“六一展板比赛”,获得了我园的最高奖——“最佳才艺奖”。同时编排了情景剧“马路上的垃圾”,孩子们在排练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在表演活动中表现的大胆而自信。

六、区域活动:

结合本学期我园的教育重点,在上学期区域创设的基础上新创设了民族教育区域环境“吉祥的中国绳”区,新的游戏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多幼儿都愿意选择该区域进行活动,孩子们相继学会了打蝴蝶结、绳摆物、翻叉叉等游戏技能,了解和感受到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体验到了民间游戏的乐趣。

七、家长工作:

5.幼儿园中班学期游戏活动总结 篇五

进入中班放学期,我们在运动区游戏的情况创设、游戏资料投放、游戏开展等方面力图做到既有多样性又有奇特性,既有延续性又有立异性,注重资料玩法的条理性和适宜性。

本学期我班先生在增添运动区资料时的做法是:凡是能在淘宝网上买到的我们就买,即使先生本身掏腰包也要买。不将先生大量的光阴和精力消费在制作运动区资料上,而将先生解放出来,多花光阴和精力组织孩子们游戏,察看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介入孩子们的游戏,进步孩子们的游戏质量和深度。本学期我班添置的资料几乎都是网上购买的,表演区、美工区、益智区等等,消费了近200元。

下面我把我班的部分区域向人人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新增加了一个“表演区”,搭建了一个小舞台,设置了不雅众席,提供了许多演出时用的道具、服装,比如有草裙、花环、面具、头饰,还训练了一位能干的小主持人,小主持人负责支配演出的人员、报节目次序、收不雅众的门票,还要播放音乐等。小主持人就像一位小先生,治理、支配着表演区有序地开展。选择表演区的小演员们可以自娱自乐地打扮本身,大大方方地展现本身,熬炼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才能。自由人可以到表演区来购票不雅看杰出的演出,孩子们很是高兴,演得高兴,看得高兴。

我们感到这个表演区一个紧张的特色,也是我们设置时的一个主要指导思想便是:以对情况的创设来引发幼儿的表演欲望,使他们自然地进入情境。首先我们想尽法子投入了大量的资料供幼儿们选择,让他们对表演产生兴趣;并且我们把表演区放在了闲置的教师办公室里,那里对照宁静人少,让演员们纵情表演,不受别人干扰又不干扰其他区域。

我们班还有一个对照有特色的区域便是“建筑区”。在小班时,我们只给孩子们提供旺仔牛奶罐,并在地上用即时贴贴上许多的线路,构成迷宫。孩子们由最先的按地上的标志线拼搭,一个挨一个或一大一小的拼搭成线;慢慢地成长到自主的搭建,一层一层的垒高,或由多到少地垒高。

到了中班上学期,孩子们才能进步了,要适度地增大难度能力吸引孩子们更多的兴趣,于是我们添加了新资料——鞋盒盖。这下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孩子们自发的创造出多种搭建的措施,将牛奶罐和鞋盒盖组合起来垒高,搭建出各类形式的城堡,现在是中班放学期,孩子们又长大了一些,才能也进步了,要更进一步增大游戏难度能力更好地施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于是我们又一次转变了游戏资料。将上学期孩子们玩的早已破损的鞋盒盖全部丢弃,收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长方形纸盒,有各类牛奶包装盒、毛线包装盒、茶叶包装盒,还有大一点的奶粉罐等等。孩子们异常喜欢用纸箱、易拉罐的拼拼搭搭,玩得异常有创意。孩子们有创意的作品有“战斗机”、“万里长城”、“奢华战舰”点心店里给厨师、办事员都统一服装和帽子,这下孩子们玩得就加倍得投入了。为了便于顾客点单,我们新添加了点菜单,让办事员用点菜单让客人点单。我们还提醒办事员款待顾客要热情,要办事周到。游戏中点心店的生意是最“兴隆”的,孩子们玩得可是像模像样,就像真的一样哦!

6.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 篇六

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能过一个快乐、平安、文明的假期。能更好的与家长和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更大范围的进行假期安全宣传,真正将假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做好家长工作,让家与园建立深厚的感情,使教师、家长、幼儿在家长工作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直是我园工作的重点。

暑假开始了,根据我园对家访工作的安排,本次家访活动走访了45户家庭。通过家访,我和家长沟通了思想、联络了感情、相互切磋了教育技艺;更客观地了解了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及孩子的个性,更深入地理解了幼儿在家在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2016年暑期家访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的,高度重视

园领导非常重视家长工作的开展,期末教师会时就召开家访动员会议,让每位老师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并提出家访要求:一方面向家长全面汇报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另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幼儿暑期的去向和活动情况,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火、防溺水、防暑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宣传,提醒家长切实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及随机教育,强化家长的监护力度。有的学生家长不在家,就用电话或短信联系。家长对学校关心孩子的假期安全生活表示感谢。

二、注重家访计划的落实

制定家访计划:根据居住区域制定家访路线,主动与家长提前预约。每到一家,都详细询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方法;结合暑假期间发生的学生意外事故,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安全防患意识。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表现不尽相同,特别是现今文化差异日益严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日趋明显。我将平日工作中发现的那些在性格、心理、行为习惯及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缺陷的孩子,作为家访的重点了解对象。以从侧面了解到疑惑提出的方法,帮助家长意识个体差异问题的严重性,与家长共同寻求适合的方式,切实做到家园共育。

四、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

在家访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但,受家庭生活及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发现部分家长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还有些家长直接将子女交给父母照顾,可是爷爷奶奶们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五、接受建议 完善自己

我们在家访中不仅要影响家长,干预不良的家庭教育,而且还要汲取家长的教育经验,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现在的年轻家长学历层次高,望子成龙心切,又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儿方法,很值得我们习。家访时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即获得了做好家访工作的有效方法,又使得我们与家长的朋友关系更亲密无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本着“彼此服务、真诚合作”的宗旨,使教师、家长、幼儿在家访活动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7.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 篇七

一、小老鼠进城中幼儿学习成果统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社会领域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人际交往。

1.能与同伴友好相。

具体指标为:A能成功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和做事, 能帮助解决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冲突;B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和做, 并能用适宜的方法解决与同伴的冲突;C能与同伴一起游戏, 如发生冲突时经老师帮助能和解。

幼儿与伙伴友好相处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也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15名幼儿全部达到A项指标, 所占比例为100%, 表明15名幼儿能与伙伴友好相处往的能力发展得很好。

2.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 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小老鼠进城中, 对老师提出的较复杂的问题积极思考并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的幼儿所占比例为20%; 完成有难度的任务时有信心的幼儿所占比例为33%;完成稍有难度的任务时有信心的幼儿所占比例最少, 为14%;完成简单任务时有信心的幼儿所占比例最多, 为33%。 可见在自信心的培养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让更多的幼儿增强自信心。

当今幼儿缺乏独立能力, 依赖性强, 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至关重要。 幼儿独立能力的形成,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小老鼠进城的游戏中, 大部分幼儿在老师鼓励和要求下能独立做事情, 占60%;有27%的幼儿自己做能做的事情不请求别人帮助, 独立性最好的有两位幼儿, 他们喜欢独立做事情和独立思考问题, 遇到困难也能坚持, 仅占13%。

(二) 社会适应。

在游戏中, 中班15位幼儿全部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主动克服困难, 据占比例为100%, 这表明15名幼儿坚持性都非常好。幼儿的表达与控制情绪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认知及情绪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5名幼儿中一般情绪状态良好, 用恰当的方式对不同的情景作出适宜的情绪反应的有14位, 所占比例高达93%, 仅一位幼儿是一般情绪状态较好, 用较平和的方式表达情绪, 一般能控制消极情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 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调查的15名幼儿中, 13名都能自觉遵守并维护规则, 其余两名也能自觉遵守规则, 全部幼儿都不用提醒就能自觉地遵守规则, 可见遵守规则教育的成效十分显著。

二、小老鼠进城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结果分析

(一) 幼儿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优异。

经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在坚持性和合作交往方面的数据最有利, 所有的幼儿在坚持性和合作交往评价项目中都展现出最佳表现。 15名幼儿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主动克服困难, 都能成功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和做事, 帮助解决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冲突。 对于表达与控制情绪和遵守规则, 大部分的幼儿表现都很好, 仅有一两位幼儿表现略差。 如93%的幼儿都是一般情绪状态良好, 能用恰当的方式对不同的情景作出适宜的情绪反应;87%的幼儿都能自觉遵守并维护规则。 由此可见, 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坚持性、全作交往、与控制情绪及遵守规则教育非常成功, 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二) 幼儿自立自信有待加强。

数据中不利的情况是在独立性和自信心方面, 15名幼儿的发展不均衡, 各层次的幼儿都有, 只有少数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发展较好, 发展较落后的幼儿多于发展较好的。 由此可见,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 要更注重引导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提高幼儿的独立性, 增强自信心, 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 在培养幼儿的自立、自信方面有待加强。

三、加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对策

(一) 加强引导与支持,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对幼儿社会方面的培养与学习中, 人际交往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小老鼠进城的游戏, 为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交往、相处的好机会, 锻炼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但是在培养幼儿自立、自信方面的效果则不太好。 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加强引导与支持, 培养幼儿的自立与自信。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这是一个教师不可能替代但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 为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的支持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 一方面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 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 老师充满爱与温暖的支持与引导, 可以促进幼儿的自立、自信, 进而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 换位思考, 培养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

老师要尊重幼儿, 教会幼儿换位思考来培养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 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 学习理解别人。如引导幼儿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 你怎么想? ”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与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所扮角色的心情, 从中学习理解别人。 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 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 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

(三) 尊重幼儿,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8.中班幼儿活动分享行为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

【分类号】G612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分享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日后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提出:教育必须围绕4中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幼儿才会成为拥有这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在考察期間,笔者发现学龄儿童尤其是中班幼儿,表现出明显的不分享行为,互相间还有抢夺玩具的行为,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中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分享行为作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方面,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也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近几年来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的问题,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方便之门。在实践中也发现幼儿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比较缺乏分享意识、缺少分享行为。由此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和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中班幼儿的分享特征

中班幼儿是指大多数处于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恰好刚经历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正向去自我中心化阶段过渡,他们考虑问题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不能理解他人的需求,更不能自觉的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要求。

四岁幼儿对事物还没有形成一个笼统的认识,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够成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及做法,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情绪情感,五岁幼儿的认知和情感较四岁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年龄较小班大的中班幼儿有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和需要,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

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他们的分享特征主要表现在:

(1)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教育者在幼儿活动中的亲身示范效果远优于重复性讲解。

(2)幼儿的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出现有目的的行为方式。

(3)幼儿认知能力的加强,使幼儿更倾向于做出分享行为来得到他人的喜爱。

(4)幼儿管理情绪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在良性情绪的促进下,幼儿更易做出分享行为。

二、关于分享的相关理论概念

“所谓的分享,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自己与他人共同享有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 。而这里的分享指的是幼儿将自己拥有的物品拿出来与他人共同享用,不随意抢夺,抢占他人的物品。

“分享行为,是把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需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即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学会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的体验分享给他人。

分享意识与分享意识相辅相承,是幼儿自发地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和心情、想法、意见等的意识。幼儿分享意识的树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历经几年的时间。

因此,本研究认为幼儿的分享行为就是幼儿主动发起的与他人共同享有物品、共同体验快乐的一种行为表现,主要是物质上的分享,比如食物、玩具的分享。

三、幼儿分享行为少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己辈儿时生活背景的影响,现代的家长把自己没有享受过的物质条件和生活强加于幼儿身上,从而养成幼儿予所予求的心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分享。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使孩子成了家庭重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迁就与宽容,成为了家长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有求必应,不利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2.家长的榜样和鼓励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他人面前的行为表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与行为。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的是谦卑,合作,分享,那幼儿也会去模仿家长的这种行为方式,久之,形成分享的行为习惯,而且,当幼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分享的行为,家长适时的提出表扬或称赞幼儿的分享行为,对幼儿有很大的鼓励作用[4]。

(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良莠不齐的信息一再涌出,而幼儿缺乏相应的辨别力,对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一味接纳。如自私、独占、暴力、色情、恐怖的消极信息,也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

2.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里比较注重环境创设,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造属于他们的小世界,让他们体验到幼儿园里不一样的天地,而且这些环境创设中也渗透有知识和道理,如果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多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家园互动,共同布置,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幼儿合作分享的愿望,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家庭环境

影响幼儿分享与合作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况且幼儿的分享行为不是一个有目的、自觉的行为,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个表现,作为家长,不要去强迫幼儿的分享行为,当幼儿表现出一定的分享行为时,家长要多支持,多鼓励,营造分享的氛围,养成幼儿分享的习惯。

(三)教育因素

处于3-6岁这个黄金时代的幼儿,是打下一生品行基石的时候,而处于黄金中的黄金时代的中班幼儿又刚刚开始形成思维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此时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比较关键的,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能够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四、幼儿分享行为策略

一个人所拥有的很多生活技能都不是天生的,他所拥有的只是潜能,再通过后天的教育把这些潜能开发出来,开发和拥有的技能越多,也就越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生活下去,如何打开幼儿分享行为的潜能,这就需要家庭、社区、托幼机构、社会的共同作用来推动。

1.注重幼儿的游戏活动

幼儿因年龄特征的需要,只能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来参与、学习他所需要和感兴趣的社会交往活动。因此成人提供给幼儿参与分享游戏的机会,幼儿反而更容易从游戏中得到成人所要传递给他的道理与技能。而且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正是需要大量游戏的阶段。幼儿在游戏中会学到成人所需的交往技能,幼儿也能比较容易的掌握分享行为。

2.渗透幼儿生活活动中

当幼儿们一起玩耍时,很容易出现争夺物品的矛盾和冲突。作为教育者或者家长能够告诉幼儿,大家轮流分享着玩,就都能有玩的机会。幼儿就学习到了顺利处理冲突的方法,因而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按照之前的经验来处理。当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已经扎根在幼儿心中,再表现出这种分享行为也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利用周围的环境氛围,无形中告诉了幼儿要分享,这种无意中养成的分享行为更能持久和稳定,而且通过这种随机教育,幼儿在反复的行为练习中巩固分享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3.利用好集中学习活动

幼儿园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重要环境,进入了幼儿园,学习的意识使幼儿无形中进入了学习状态。这个时候,教育者利用这种集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教授给幼儿分享的意识和行为,幼儿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比如利用一些歌谣、文学作品、图片,提供给幼儿一些分享行为的榜样,幼儿很乐意接受这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会在幼儿心里形成比较重要的记忆,当下次遇到需要分享的情况,会很容易的出现分享行为,体验到的也是快乐的情绪。

4.举行分享表演活动

虽然有前述方法来使幼儿拥有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但还得有专门的分享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真正拥有并去行动分享。专门的分享表演活动也是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分享行为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而且这种表演活动传递给幼儿一种意识是:分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行为,是大家所认可、所遵从的,幼儿从心里接受了这种意识,便会顺其自然付诸于外部行动。

5.创造分享机会

幼儿已经从各种渠道和途径知道、了解了分享行为,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机会,分享行为就不能内化。因此,教育者和家长要从生活中多提供给幼儿分享的实践机会,多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练、讲、做,真正的多接触多实践分享行为[5]。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一个人日常發展和生存所必须的品质,分享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内容之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是有实施的必要和可能性的,除此之外,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6],而且幼儿从小培养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健全幼儿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幼儿语言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和家长要重视幼儿分享教育,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两者要统一一致,共同参与幼儿的分享教育,注意一日活动与集中活动的统一,随机教育与有意教育相结合,利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引导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

参考文献: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院,2008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吕华.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D].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顾艺文.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7(4)

9.幼儿园中班清明节活动总结 篇九

在看完录像之后,我们下一环节是让幼儿分享带来的青饼,青饼也是清明节的一道食品。在这一环节上我们主要让幼儿品尝出青饼与其他饼的不同之处,而且在幼儿认真品尝完之后,老师还请幼儿进行了提问:“你吃到的青饼是什么味道的?”。

10.幼儿园中班腊八节活动总结 篇十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1月20日,巨人树幼儿园开展了“腊八节”主题活动,全园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前,小朋友们通过调查分享、观看视频、绘本讲述等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并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分一分等方式认识了各种腊八食材。当天,小中班的宝贝和老师一起把带来的各种腊制品、干果、豆类、蔬菜分类展示,营造了浓浓的腊八节氛围。随后,孩子们不仅和老师、朋友一起动手烹煮了一锅香甜的腊八粥,感受一起过腊八的快乐与幸福,小班的宝贝还用豆豆进行了各种好玩的游戏,如:豆豆拼贴画、运豆豆、夹豆豆等;中班的部分孩子制作了腊八蒜,用自己喜欢的透明容器把雪白如玉的蒜瓣浸泡在酸酸的白醋里,期待它的变化;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则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诠释腊八“勤劳不懒惰、节约粮食”的意义。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腊八节的认识,感受到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同时,引导孩子多角度、多感官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习俗趣味,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11.以“画”优化中班幼儿的餐后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漫画欣赏;中班幼儿;餐后活动

一、精心筛选漫画作品,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才乐意接受。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幅漫画作品都适合在餐后活动中欣赏,因此合理选材是有效进行餐后欣赏活动的关键。首先,欣赏的作品必须是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充满了童真童趣。能让幼儿在餐后欣赏美、感受美,身心得到愉悦,但不至于过度兴奋而影响午休的质量;其次,应选择一些绘画方法夸张、故事情节性强,符合中班幼儿文学欣赏特点,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漫画独特的幽默、风趣与诙谐风格的作品;最后,针对餐后活动这一特殊阶段教师应选择能充分引发幼儿自由讨论和自主学习的作品,这样才能体现漫画欣赏在餐后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比如,漫画欣赏《假日的第一天》,它主要由四个画面构成一幅画,这组画面的一个特点是它和幼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漫画的想象活动。同时这组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满惊喜和幽默,在充分调动他们发挥想象力之后,最后一幅背景的展示让他们感到惊喜和幽默,从而发出会心一笑的教育效果。活动开始前我首先在餐后活动场地布置《假日的第一天》的漫画,引导先吃完午餐的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在开始的第一环节让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与同伴一起分享。有的说:“这幅漫画真好笑!那个小孩子真好睡!”有的说:“爸爸对宝宝真好,宝宝睡觉不吵醒他,而且还带他去玩。”有的说:“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像做梦一样呀!”……接下来是以集体欣赏的方式让幼儿对漫画进行梳理,引导幼儿从天马行空的不合理想象到带有明确目的的合理想象,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作品的真实内涵。通过餐后活动中幼儿自由观察、集体讨论、分享交流、会心一笑,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那些选材新颖,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且作品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的漫画,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而且还能让幼儿领略到文学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餐后欣赏活动的浓厚兴趣。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提升漫画欣赏在餐后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漫画欣赏是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而餐后活动又是一个特殊阶段,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十分重要。

1.大胆尝试倒叙欣赏、插叙欣赏

往常我们习惯用看图讲述、图谱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漫画,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来说缺乏新意,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如,漫画《追赶》我就尝试了倒叙欣赏的方法。先让幼儿欣赏第三幅,问问幼儿你看了有什么感觉?好笑在哪里?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从而激发幼儿想象的意识,再依次出示第一幅和第二幅,引发幼儿对整件事情进行合理推理和理解。这种反常规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餐后不仅饱含一笑,而且也加深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对漫画欣赏的兴趣,提高了漫画欣赏在餐后活动中的作用。

2.运用表演手法进行餐后漫画欣赏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餐后活动是幼儿最向往的活动时间,幼儿往往有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而漫画的引入正好为幼儿创设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将餐后欣赏的漫画,根据相应的场景,让幼儿表演,通过具体的言语和行动体验漫画带来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如,漫画《好的榜样》,首先我让幼儿回忆拔牙经历,通过我与幼儿间的角色对话让幼儿对拔牙有所了解,然后欣赏漫画,最后分三人一组进行角色表演,由于前面两环节的铺垫幼儿在表演时将自己的情感(如怕打针、拔牙、吃药等)表演得惟妙惟肖,还有紧张地躺在椅子上,边包嘴边摇头说:“医生别拔我的牙,我怕,我怕!”扮演医生的人说:“孩子,没事!拔牙就像蚊子咬一下,一点都不疼。”看着幼儿得心应手的表演,我发现幼儿真是表演天才。再加上分享同伴的表演经验,取长补短,真正发挥了表演在漫画欣赏中的教育价值。运用角色扮演手段,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器官,加深了幼儿对漫画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使幼儿在餐后真正体验到自我的表演价值。

通过漫画欣赏环境的创设,合理地选材,科学地指导,使幼儿在餐后寻找到了漫画欣赏带来的另一份轻松愉悦,这是课堂教学活动所没有,但却是幼儿一直所期盼的。漫画欣赏让幼儿想着、学着、玩着,丰富了幼儿的餐后活动,令餐后活动无限闪“亮”。

参考文献:

方成.漫画欣赏与创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09.

12.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总结 篇十二

一、案例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 幼儿对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 孩子们喜欢玩它。受此启发, 我选择了水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而油也是, 生活中常见的。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出现什么现象, 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 我抓住这一现象, 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对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有利的。在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能针对问题进一步的探究, 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 使孩子真正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得”。

二、案例描述

(一) “你问我答”游戏——引出本活动主题, 认识油的特性

1. 教师:你们可以问我问题猜一猜这是什么?

提示:黄色、没有形状、像水一样流来流去、炒菜之前要用到。

教师:还有一样东西也被我用杯子装着了, 是什么呢? (水) 今天我们一起要做的这个小游戏, 就跟他们有关。

2. 教师:给你们都准备了一小杯油和一小杯水, 仔细地观察, 油和水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发现油和水的颜色不同, 气味不同。

3. 引导猜测:

图上画的什么意思?请你们猜猜看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在杯子的什么地方? (根据幼儿想法贴出三张不同位置的图片)

(二) 亲身体验层叠乐——探索发现油和水放在一起产生的层叠现象

1. 教师:

他们倒在一起结果到底会怎样?我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可以将水倒进油里也可以将油倒进水里, 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2. 幼儿亲身实验。

3. 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先做完实验的小朋友带着记录纸可以和朋友交流。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的?用的哪种方式?结果怎样?还有不同的方式吗? (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4. 第二次实验。

教师:这张图是什么意思?用小棒搅拌之后油和水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还是得通过做实验, 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将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的实验, 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小棒搅动, 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 水在下面, 他们都是分离的, 这种现象叫做油水分离。

(三) 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油水分离这个现象,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现象, 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课件)

三、案例分析及策略

(一) 围绕主旨确定活动内容开展活动

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 必须要选择适合幼儿发现和理解的知识经验, 并围绕反映这些知识经验的内容展开活动。教师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 尽可能使每个活动只有一个主旨, 避免因主旨过多而干扰幼儿的学习。本次案例的主旨是幼儿在操作中仔细观察, 感知油和水在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分离现象, 初步了解油不溶于水的科学原理, 并能用语言和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只有围绕这一主旨组织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展开探究活动, 幼儿的探究才有方向、意义和价值。

(二) 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材料

科学探索活动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 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材料的投放应具有针对性, 适宜的材料是主旨的物化, 是幼儿理解科学知识的中介和桥梁。本次案例中, 在之前的活动设计活动中, 第二步操作设计的是让幼儿两两合作探索, 但是发现两两合作的时候, 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比如在谁拿着杯子倒进去这一动作, 就会有意见, 反而不如第一步操作顺利。因此, 在后来的活动设计里, 每一步操作我给每一个幼儿都提供了一份油和一份水, 给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性, 供他们操作探索。

(三) 不能让幼儿对记录为难

记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关注探索的过程与保留发现的结果, 所以现在操作探索活动倡导用记录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活动中, 幼儿常常会对记录表为难, 会听到“老师, 我不会”的声音, 而且幼儿在记录时也很难关注到全面, 有的记录是无效的。本次案例之前的设计中, 记录方式是用绘画的形式标记“水”和“油”及他们的位置关系。但是, 在活动中发现, 这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此, 在之后的设计中, 我制作了一张记录表, 用两个卡通人物表示“水宝宝”和“油宝宝”, 在记录表中画好操作方式和位置关系, 幼儿只需找到他们的实验结果对应打钩就可以了。

上一篇:中国梦内涵解读下一篇: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