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经验

2024-07-04

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经验(共4篇)

1.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经验 篇一

哈尔滨市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紧紧围绕委内工作总体思路和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协调集体企业土地政策为重点,在妥善处理权属过户、改制重点难点等遗留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市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基本情况

全市城镇集体企业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坚持从产权制度改革着手,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努力调整发展方式,针对企业不同情况,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兼并、出售、和破产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据统计,2004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市已改制集体企业130户,盘活资产16.777亿元,处理债务17.085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1748人,处理企业无证房产平方米277006.66平方米。

二、全市改制集体企业发展情况

1、坚持集体合作形式,走出创新发展之路。虽然绝大多数集体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改革后很多企业仍然坚持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方向。企业改制后,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全厂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普遍提高,走“手拉手,一起干”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改制后企业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购置新设备,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企业产改后依靠改革创新,迅速发展壮大。上缴国家的利税越来越多,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职工的收入越来越高。如哈尔滨民族家具厂、哈尔滨塑料四厂、塑料五厂等,通过改制,职工队伍平稳、薪酬收入稳定,劳动关系和谐。通过广大职工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不拘一格、注重实效、发展合作经济的成功之路。

2、坚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结构不断优化。针对我市

一些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状况,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哈尔滨中国标准铅笔公司(国有)哈尔滨中国标准铅笔公司(以下简称铅笔公司)于2004年兼并了

1哈尔滨市龙江制革厂(集体)后,铅笔公司出资1000万元偿还龙江制革厂的职工债务并妥善安置了职工,建立了新厂区,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铅芯制造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普通铅笔90%以上出口。

兼并后铅笔公司近五年经营情况单位:万元

三、全市集体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资金短缺成为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是企业没有改制资金。集体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不仅债务大,而且人员多,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改制。有的企业房产、土地产权不清,无法变现和筹集资产,无法破产,若解散则退休职工无法剥离,在职职工无法安置。有的企业产改时,没有资产可变现,即使有资产变现,其变现的资金也不足以安置职工。有的企业甚至连改制的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前期启动资金都没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更没有能力安置职工、补缴职工基本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及补发拖欠职工的各种费用。二是企业融资难。城镇集体企业中不少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偏小,融资难,企业的留存利润是企业发展资金的唯一来源。多数企业现有资产达不到所需贷款的抵押条件,从而失去了发展机会。

(二)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既没有全国统一的政策法规,又缺乏政策上的指导。在实际改制工作中困难很多。现有改制的政策、法规全部惠及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的政策、法规还是一项空白。多年来,为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改革和规定,集体企业只是参照国企改制的政策执行,由于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基本产权关系不

同,在政策的执行上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改革政策根本无法执行,严重影响了集体企业改革进程。

(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与厂办大集体改制享受政策差别待遇。同一城市同是公有制性质的大集体企业,在企业进行改制时,享受政策方面却有不同的待遇。因有政策扶持,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顺利且速度较快,而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则困难重重,进展非常缓慢。主要政策差别待遇如下:

1、欠缴的包烧费缴纳政策。厂办大集体改制包烧费由企业缴纳而拖欠供热单位的包烧费,不视为企业拖欠职工包烧费,集体企业则享受不到此政策。国有、厂办破产企业托管退休人员可享受免缴包烧费,集体破产退休人员享受不到。

2、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缴纳政策。厂办大集体改制拖欠的养老保险费可以缓缴,破产关闭企业可以核销,集体企业则无此政策。

3、欠缴的医疗保险费缴纳政策。改制厂办大集体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一次性补缴至满10年的医疗保险费后,终身享受医保。而集体企业职工则需一次性补缴15年医疗保险费后,才能享受相同待遇。

4、欠缴的失业保险费缴纳政策。厂办大集体改制拖欠的失业保险费可以缓缴,破产关闭企业可以核销,集体企业则无此政策。厂办大集体改制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可以进行失业保险参保登记,补缴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是按照历年市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缓缴有困难的还可分期补缴,不影响职工享受失业待遇,而集体企业职工则无此待遇。

5、土地抵补政策。厂办大集体改制企业占用的主办企业的厂房、场地,改制时可弥补企业改制资金的不足部分。集体企业厂地、厂房在政府进行城市改造时,予以拆迁,拆迁后,由政府安排经营场地,而未明确场地的产权归属问题,而现在企业改制时出现了产权归属问题的争议。若企业没有产权,改制时将无资产可分配。

四、相关建议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为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良好的银企协作机制。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和带动就业的项目,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多渠道筹措改制资金,解决改制启动资金不足问题。

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和广大职工的正确选择,积极探索“政策引导、企业自愿、职工拥护”的企业改制路子。充分挖掘企业自身优势和内部潜力,将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将企业现有土地通过变现优先安置企业职工。

二是多种形式推进企业改制,努力盘活企业资产。从当前看,我市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等都不尽完善。要以明晰产权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集体企业改革。要尊重历史,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的碰撞,尤其要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特点,不搞“一刀切”,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一企一策”办法,通过产权置换、土地置换,加快引导集体企业改制,促进集体资产流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三是借鉴厂办大集体改制政策。我市城镇集体企业数量多,困难多,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很难推进。建议对改制企业可按厂办大集体的优惠政策执行,实行市、区、企业三者共同承担在册职工、离退休职工安置费;对困难企业欠缴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且企业无能力偿还,经政府批准,可作挂帐处理。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解除劳动关系时,在缴清个人应缴部分后,可参照厂办大集体政策,给予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和发放失业救济金。对年龄偏大的集体企业职工,可参照国有企业职工实行“协保”(在年龄和保障标准上可略有区别)。企业负担保障资金确有困难的,经有关部门严格审核,报市、区政府批准,市、区财政可给予适当资助。对以解除劳动合同方式实施身份置换的,市、区财政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金补助等,全力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

四是实行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医保分离。城镇集体企业绝大部已停产,职工医保大都是职工全额自己垫付,现行政策是一个企业若有在职人员交不上医保,退休人员住院就享受不到医保待遇。建议相关部门实行困难企业在职和退休人员医保分离措施,以解决退休人员后顾之忧。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2.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经验 篇二

一、厂办大集体的背景及改革难点

1. 厂办大集体的背景

厂办大集体是20世纪70年代, 大部分由国有企业进行推办资助, 为了解决人民 (主要为返城知青) 的就业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的集体企业类型。这种企业创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经营牟利, 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置就业问题。如今, 全国的就业问题相比当时已经缓解了许多, 大部分人口不再需要国家的特殊扶持就能获得就业机会, 这成为了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时期, 集体企业不需要再拘束于之前的安置任务而应转型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2.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各项难点所在

(1) 羸弱的企业竞争力、老旧的经营手段和理念使厂办大集体很难在现代社会迈出改革的步伐。除此之外, 产权问题也是一个大的方面, 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资产通常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国有企业主办厂的投资和建设、共有的集体资产、由劳动者自行出资建立的产权等, 这之间关系的界定又不是一笔划开的。

(2) 厂办大集体的职工普遍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厂办大集体解散后大批职工的失业问题, 而目前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并没有针对这一点出台明确的对策, 导致职工改革积极性不高, 不愿意接受改革, 改革进程缓慢。另外还涉及到职工的补偿范围和标准, 这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 必须明确界定职工补偿金额与就职状况的关系。例如是处于在岗, 离职还是退休, 并且还要明细厂办大集体的职工与主办厂之间是否存在交叉任职的情况。这一系列资料的查询和梳理相当繁琐, 有的甚至由于资料的遗失导致无迹可寻难以判断。

(3) 企业的类型决定厂办大集体企业发展基础弱, 这导致改造资金缺口大。正如前文所说, 厂办大集体成立的本质不是通过生产经营追求利润, 更多的还是侧重于解决人员的安置问题。这就决定了厂办大集体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上的落后, 较低的企业能力使其本身就生存困难, 在改革时仅靠国家下发的基金补贴, 自然无法支付足够的改造资金。

二、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难点的思路

1. 加强企业自身素质, 达到自我改革

对厂办大集体而言, 改革并不代表企业的破灭和分散。恰恰相反, 改革是为了让厂办大集体能够适应新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而做出转型, 迈向新的台阶。因此, 厂办大集体应该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提高产业经营能力, 学习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引进高端的技术设备和高职业素养的职工, 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在社会的生存能力, 用产业能力来寻找强有力的企业合作伙伴, 使厂办大集体在改革后能够成功转型, 成为侧重于经济与经营的现代企业类型。

2. 完善改革机构, 落实安置政策

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涵盖了上述各方面的问题, 因此必须设立完整的改革机构并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改革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人员参与处理, 积极与集体职工进行思想交流, 明确并落实他们所切实关心的改革问题。例如员工的安置问题, 人事档案的审查问题等。员工安置问题必须重点落实, 首先要保证职工能得到相应的赔偿金;其次可以开展由主办厂发起的技术教学培训, 提高厂办大集体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术, 提升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或由政府部门出面, 联合地方各大工厂企业举办招聘会, 尽量将厂办集体员工安插到各行各业, 确保他们的再就业率。同时, 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做到严格落实, 才能在实施过程中, 有效调动员工的改革积极性, 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界定产权, 并对厂办集体资产进行清查

由于厂办大集体的资产构成并不单一, 涉及到多方多面的因素。在改革时, 需要对其所有资产的现状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这样在后续才不会发生财产纠纷。在资产清查时, 要明确厂办集体的债务情况, 对债务的数额, 应交还债务的单位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避免出现烂帐、错账的情况。同时还要对厂办集体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 以便其获得一个公正实际的社会产业价值。在改革正式施行时, 要对厂办集体资产进行一个公开的透明性处理, 杜绝私吞集体资产和暗箱操作等事情的发生。

4. 多方施策, 促进厂办大集体企业自我生存

当然, 厂办大集体受长久以来发展模式的限制, 让其短时间内跃身成为生产经营领域的佼佼者也不可能, 这时就需要多方施策来促进厂办大集体的改革。例如国家对有能力、有希望进行企业改革的厂办集体进行某些政策扶持, 投入技术指导, 为其寻求强有力的企业合作伙伴等, 以此来推动厂办大集体的改革与转型。

三、结束语

在对待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时, 不能忽视不同企业的发展特点和经营现状, 也不能把所有改革成功案例的方法生搬硬套到每个厂办大集体改革项目中。只要在改革中保持“实事求是, 切实为民, 降低风险, 合法合规”为核心, 直面每一个其中遇到的问题, 认真切实的思考解决办法, 就能够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顺利进行。

摘要:十年前, 我国在东北的部分城市和地区率先推行了厂办大集体的企业改革。然而从目前的结果而言, 这些改革的实施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问题。厂办大集体的进一步改革, 首先需要对目前的改革现状和改革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 同时要坚决以产权改革为核心, 高限度的维护职工利益, 并落实政府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难点,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春凤, 贾婧唯.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及解决思路[J].经济纵横, 2009, (3) :54-55.

[2]徐东, 郑博丛, 戴骏.石油央企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24) :25-27.

3.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经验 篇三

关键词:新形势 厂办大集体 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力度,准备利用3~5年的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对厂办大集体进行彻底改革。新的形势,深刻影响了沈冶机械厂办大集体员工的思想,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升厂办大集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员工的思想问题,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 认真学习,掌握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正确运用它去解决问题是一门科学的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就必须通过认真、严谨的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应该做到三个“熟悉了解”:一是要熟悉了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内部结构、分类及其运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客观上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一把钥匙。二是熟悉了解各种具体工作方法的作用、特点及对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由许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所组成的,每一种具体方法又都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对象。要用具体的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就必须对各种具体的工作了如指掌。否则,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或不知道哪一种方法能够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就根本谈不上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三是熟悉了解各种具体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各种具体方法既互不相同、有着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联系和区别,才使得数种互不相同的工作方法能够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要,有规律地排列成一种新的复合方法。由此可见,深入细致地掌握各种具体工作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正确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科学分析,正确选择

某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具有解决某一问题的功能,并不等于它能够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运用中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当它适应外界客观条件的要求时,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制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的客观条件也非常复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去对各种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科学的分析是正确选择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学的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要对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的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首先,要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例如,厂办大集体企业员工上访时,接访人员就要耐心地倾听员工反映的问题,认真地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不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就不会知道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和症结所在,也不可能选择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每一个问题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例如,有的问题矛盾已经激化,有的则没有激化;有的问题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有的则处于萌芽状态。不认真分析这些具体情况,就不知道该用单一的方法,还是用组合的方法去解决。此外,还要认真分析被教育者的基本特点。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人有具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又分别适用于不同特点的人,不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人的特点,也就无法正确选择正确的思想方法。最后,要认真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不同的客观环境能够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只有认真分析这种客观环境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影响,才能选择到最优化的工作方法。

3 务本求实,不图虚名

务本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抓根本,彻底解决问题。务本求实要坚持做到四个“不”字:一是不赶时髦。对待新出现的管理方法不囫囵吞枣似地盲目照搬,更不随大流、赶浪潮,用新方法来装点门面,坚持在真正学懂弄通之后,才扎扎实实、有计划地结合实际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二是不走“捷径”。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时,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有关原则规定和实施程序办事,不用哄骗、欺诈的手段去对待思想教育工作对象。三是不争“彩头”。运用方法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注意解决一些不为人们重视的基础性问题。四是不走过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和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要坚持持之以恒、负责到底的精神,既不敷衍了事做样子,也不马马虎虎收场。

4 秉公处事,不偏不倚

秉公处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准则之一。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不能秉公处事,不仅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能不能得到正确运用,更重要的是它将决定着人心向背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坚持秉公处事,第一,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心术不正,不按原则办事,就不可能正确地使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去公正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第二,必须一视同仁,不分亲疏。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对象不应有亲疏厚薄之分和爱恶生熟之别,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分等级,更不能以个人的感情做衡量工作的标准,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公正处事。第三,要赏罚公正,统一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无论对上、对下,对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都必须用同一把尺度去衡量和评判,实施奖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5 灵活运用,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的思想又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思想情况各不相同,用同一模式或生搬硬套某一种现成的方法,是很难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要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仅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需要,灵活地采取各种不同的工作方法,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做到“六个有机结合”:一是要把说服教育的方法同行政管理的制度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不能采取压服的办法,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教育。但是,说服教育的方法并不是“万能钥匙”。对于那些不接受教育的人,就必须用行政管理制度和措施去约束他们。当然,正如同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行政管理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将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二是要把思想教育的方法同经济管理的手段有机地结合。在经济管理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诸如将责权利挂钩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依据效益和效率实施奖罚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思想教育的方法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成为符合时代特点要求的新的工作方法。三是要把思想教育的方法同各项业务工作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各项业务工作的保证,它渗透于各项业务工作中,为其服务。各项业务工作也都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方法。因此,只有将思想教育的方法同各项业务工作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融会贯通,才能使两者产生较大的合力。四是要把精神鼓励的方法同物质鼓励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精神鼓励,但精神鼓励决不是激励人们动机的唯一方法,适时用物质鼓励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同样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从奖励的效果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激励方法,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超出两者之和的激励作用。五是要把表扬的方法和批评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表扬和批评都是从不同侧面来教育广大群众,两者异曲同工,有着相同的目的,并产生相同的效果。由于表扬和批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所以,在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就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六是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的思想问题除了一部分纯属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外,许多是由生活困难、工作难度大、下岗、收入低或失恋、离婚等实际问题引起的,这些实际问题只能用与之相适应的实际方法去解决。当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思想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所以,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思想

问题。

4.厂办大集体改制再上路 篇四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1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继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8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之后,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又一重要文件,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由东三省试点推广到全国。

2005年国务院发的88号文件主要的精神:将厂办大集体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同时给职工经济补偿。文件规定:“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方式,重组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则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88号文件实施后,厂办大集体改革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三年试点,既取得了经验,又总结了教训。同时由于东三省之外,全国还有很多厂办大集体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在试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再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改革的深入和继续。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88号文件厂办大集体改革之前,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八部委曾下发859号文件《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办法》,随着该文件的推出,全国范围内主辅分离改革和辅业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推进。

主辅分离改革和辅业企业的改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在一个企业内,既有主业,又有辅业,还有企业办社会的各种职能)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基本的工业基础,无法满足大项目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另一方面,我国“一五计划”最初建设的那批国有大企业,基本上都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受苏联援建项目模式的影响,国有大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

在“大而全”的体制下,主业的各类需求优先照顾辅业公司,无法通过市场选择方式来满足,辅业则躺在主业身上吃“大锅饭”,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与市场上同业竞争性企业比较,辅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质次价高。市场经济的模式是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业务,生产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事情都自己干,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国际上的内配率是25%,而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内配率则达到了70%。如果不推进改革,主业的产品就难以有竞争优势,辅业企业则难以市场化。因此,国家下决心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使主业更加突出,辅业不再依赖主业,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厂办大集体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一些地处偏远的国有企业和“三线”企业,其职工的家属需要安排工作,但他们由于文化水平和全民职工指标限制进不了国有企业,只能通过厂办大集体提供工作岗位来进行安置;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回城的知识青年需要就业,当时规定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国有企业进不了,只能通过厂办大集体安置;国有企业的生产也需要一些相关产品和劳务服务与之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厂办大集体应运而生了。

厂办大集体确实为主业企业做出过贡献,但由于其体制上先天存在问题,使得厂办大集体的活力和机制比国有企业更加糟糕。厂办大集体体制上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集体企业理论上有产权主体,即全体职工是集体企业的产权主体,但实际上这个产权主体是虚拟的,产权并没有落到职工头上,职工没有一份明晰的产权,因此企业的盈利和职工们的利益无关。

第二,厂办大集体属于“爹不疼娘不爱”,政府会有政策扶持国有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补贴外资企业,但是对于集体企业既没有政策扶持也没有实惠补贴。主办厂也是你不找,我不理。

第三,集体企业技术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缺乏,职工素质比较差,管理比较混乱。集体企业的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第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厂办集体企业有主办厂的支持就能够盈利,离开了主办厂的支持业绩就下滑,甚至可能破产倒闭。

厂办大集体根据现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厂办大集体的主办厂发展较好,受到主办厂资金技术支持的厂办大集体就比较好生存和发展,而得不到主办厂支持的就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第二类厂办大集体的主办厂本身就不行,厂办集体企业就更难以生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石化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在2000年前后,由于主办厂生产困难,厂办大集体企业也陷入了困难之中,但到了2005年前后,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主办厂也逐步发展,扭亏为盈,当初没有破产、留存下来的厂办集体企业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之所以出现这种与主办厂“荣辱与共”的情况,是由于厂办大集体的市场源自于主办厂,依赖主办厂,换句话说厂办大集体的饭碗就是主办厂给的,而不是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得到的。生产同样配套产品的其他企业,甚至国有企业虽然物美价廉也拿不到订单。这种运营模式不仅增加了主办厂的生产成本,更增加了主办厂产品质量的风险,从而影响了主办厂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由于背靠大树好乘凉,厂办大集体往往过分依赖于主办厂,难以主动参加市场竞争,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到目前为止,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数量并没有进行过准确的统计,据笔者估计,全国厂办大集体至少上十万家,有几百万职工,这些企业和职工,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被社会遗忘,企业改革的阳光难以照到他们。当然改革也需要循序渐进,按步骤来进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经逐渐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就像辅业改制一样,实现两个置换:通过改制,实现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民营化,走向市场,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通过给予职工经济补偿金,使职工走向市场化。改制的原则、程序、要求基本上和辅业改制一致。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程序、原则、步骤与国有企业改制是类似的,应该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发的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96号和60号文件的要求执行。可以说这次国务院发的18号文是继十年前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之后的又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

国务院88号文实施之后,东北三省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和文件落实情况不够理想。由于88号文件规定改革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在支付改革成本上,对职工的经济补偿金部分,中央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但企业欠职工的债务和拖欠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需要企业支付,不足的则由地方政府予以支持。对于这样一项历史遗留问题,地方政府既要付出资金予以支持,又要面对各方面的改革阻力,落实起来难度很大。而改革的要求又没有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改革推进有成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又体现不出政绩,如果处理的不好还要承担较大的稳定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行这项工作时,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一些当前依赖于主办厂而经营业绩还可以的厂办大集体希望长此以往,希望通过主办厂的扶持继续维持下去,害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不愿意接受改革,增加了改革实施的难度。

这次发布的18号文件与之前试点工作的88号文件有以下五点不同:

第一,在改革范围上,将在东三省的试点推行到全国,覆盖面广,涉及所有厂办大集体。

第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明确了中央企业的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责任主体由地方政府变为中央企业,减轻了地方政府资金上的负担,责任主体更加明确。

第三,文件增加了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政策,文件的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对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度快、实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财政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80%;2012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70%;2013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60%;2014年及以后完成改革的不予奖励”。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地方政府推行改革的积极性。

第四,过去中央下放到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补偿金,100%由中央财政提供。

第五,完善了社保的衔接工作,地方的厂办大集体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拖欠职工的社保资金。18号文用四条明文规定加强了对拖欠社保资金的管理,规定“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齐;企业欠缴部分,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制定补缴计划,分期补缴,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应一次性补齐”。

18号文的新精神表明了中央政府推进国有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决心和态度,也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激励和优惠,但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认识、态度和决心。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难点在哪里?改革成本的支付上有较大困难,这不仅是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个人的债务(包括工资和医药费),更主要的是拖欠职工的社保资金,这两部分的资金怎么解决,是当前推进改革的最大难点。根据厂办大集体及其主办厂的经营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如果厂办大集体经营情况还不错,可以用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去支付上述资金,自身的资产价值包括土地价值,以补偿现金的不足。另外集体企业除了已经用于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的股权之外,剩余股权可以拍卖和转让,变现的资金用于支付所欠职工的债务和社保资金。如果这些都还不够,就可以将主办厂支援的固定资产无偿划拨给厂办大集体,厂办大集体欠国有企业的债务可以冲销,国有企业欠他们的债务必须按期偿付,这些也是文件对主办厂支持厂办大集体改制的规定。

2.如果厂办大集体的主办厂也无能为力,就由地方国资委来统筹解决,例如从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来支付改制成本。如果厂办大集体企业面临破产,那么首先应该由主办厂通过自己的积累来支付改制成本。若主办厂的财务情况也很糟糕,由地方国资委统筹解决。如果地方国资委也没有能力承担改制成本,则要通过地方政府来补贴,从土地拍卖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另一个办法是通过拍卖转让国有企业的股权,以变现来解决资金问题。

基本道理:厂办大集体改制是民生问题。有了这个认识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能找到。

主办厂和地方政府可能会觉得厂办的集体企业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蛋糕怎么切”的问题,在同样的地方政府和厂办厂的财力内,是优先用来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的民生呢,还是更多地去用于发展,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各级领导来说是很现实的。解决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按理说其他的事情都应该为之让路。如果下一级有困难,上一级来统筹解决,而且18号文件规定中央财政的补贴可以统筹使用,所以这次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也是对地方政府是否关注民生,是否以民为本的具体测试。政策应该尽快落实,以保证国务院的文件用3~5年的时间,能够基本上落到实处,实现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可纳入对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的考核,以促进改革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上一篇:辅导员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行长助理竞聘演讲稿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