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量

2024-10-05

人格测量(共11篇)

1.以人格塑造人格 篇一

关键词:人格魅力;行动;情操;语言;知识

同事常开玩笑说:“你好歹也是个主任。”其实大家都明白,班主任顶的是“主任”的美名,干的是保姆的差事,小到学生吃的每一顿饭、穿的、用的……大到学生性格、灵魂的塑造,都要操心。经过几年的摸索,慢慢明白,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既应该具有将军的风度与睿智,懂得如何从容训练他的学生,同时又应该具有父亲的宽厚、母亲的温柔、朋友的豁达。他就应以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引领着班级、学生一路自信前行。

一、做有做样——以行动引领行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最希望一个班级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处世习惯,但这些都不可能命令学生给予我们,越是强制,往往越是适得其反。为此,一定要从小事入手,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润物细无声”,起到“于小见大”之功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教室的卫生工作一直以来总让我头疼,总有一些学生不自觉地乱丢垃圾,桌椅歪歪斜斜,屡教不改,后来有几次下班我发现地上有垃圾,我不再作声,当着学生的面捡起来,把桌椅排整齐,这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不久,这个问题便得到根本的解决。平常,我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习惯走进教室就要检查桌子是否排得整齐、离座是否将椅子放好、随手把讲台上的粉笔盒摆好、整理讲台里的杂物、清理垃圾桶等等。所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让他们在常规工作中能做到认真、仔细。

二、近朱者赤——以情操塑造情操

我一直很喜欢《亮剑》,特别是其中一段这样的话:“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其实,用来管理班级也是一样,班级也有班魂,这就是由班主任所影响、所决定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主任是一班之主,是班级掌舵人,其个性直接决定着班级风格,其人格魅力对良好班级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

因此,要求学生勤奋守时,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不迟到一分钟,从不拖堂一节课;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在校园碰到学生,微笑向他问好;要求学生团结互助,我就做到学生有困难,我决不袖手旁观,而是热情帮助……以前,班上学生总是喜欢疯逗,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小矛盾或小事件,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很令我头疼。我进行了批评教育,可好景不长。我尝试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時经常对学生说:“作为一名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不怕同学们犯错误,也允许同学们犯错误,但犯了错误一定要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要有敢于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自己很快乐,也使别人更快乐。”以关注学生的体验为切入口,不仅化解了学生的矛盾,还极大地减少了疯逗现象发生。

三、耍嘴皮子工夫——以语言净化心灵

以前常说我们老师就是靠“一根粉笔、一张嘴”来实现教育目标的,语言是我们与学生沟通,开展工作的工具、手段,但同时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捷径,因此,班主任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是提高工作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班主任是“净化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要使自己说出来的道理令人信服,就必须使自己的语言通“电”带“磁”,耍耍嘴皮子工夫,让学生在谈话中接受洗礼,净化思想。

我喜欢和学生开玩笑,我们班有个学生做作业的速度很快,而且准确性与美观都是成正比的,我们美其名曰“动车”,反之有些人会因为开小差而影响作业速度,我就会说“某某说我只是把别人用来开小差的时间用来写作业而已。”班里的学生都会哄堂一笑,而后就会认真地写作业。还有我们班的午餐时间总是在校园广播《歌唱祖国》的音乐结束才开始排队,于是我就顺势说:“热爱祖国就从生活小节做起,从吃饭做起,时刻不忘是祖国给予我们的恩情,顺道练练声,好多吃两碗饭。”于是全班就会大合唱,后来只要有人先排队,其他人就会提醒:“还没歌唱祖国呢!”……

四、腹有诗书气自华——以知识启迪思想

苏轼在诗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书读多了,他的气质自然就会充满光彩。这样的人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有气质”的人、“有涵养”的人。气质、涵养来源于知识,来源于多读书。班主任多读书,积淀底气,在课堂上、在管理班级时就能“气自华”。我本身喜欢阅读,也提倡学生多读书,我一直相信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必定是个有涵养的人、优秀的人。

让我们从读诗开始——那天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书,和大家一起做读书笔记,我们班共有54名学生,我就算第55名,我的作业由第四组的组长检查,要求大家在每个读书时段完成的任务,我也会坚持和大家完成得一样好,并且接受全班同学的检查,希望大家能帮助我。”全班学生诧异地看着我。第三天的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上课之前,我背诵了王翰的《凉州词》,解释了诗句的意思,概括地陈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前几天布置的读书作业。学生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在第二个读书时段结束的时候,我又如此地向全班学生交了读书作业,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

半年时间,我和学生一起背了三十九首诗词,阅读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中小学生成语故事》《诚信故事》等。

俗话说:百年树人。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撒下爱并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用自身良好的品格、睿智去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最灿烂的微笑迎接每一天太阳的升起,并最终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

2.高校试读生人格缺陷与人格塑造 篇二

高校试读生人格缺陷与人格塑造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探讨试读生学习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一组试读生实施了人格特征调查,并将其与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一组三好学生标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为图找出试读生人格缺陷,进面提出人格塑造的途径,以促进试读生提高学习成绩.

作 者:张存库 邢凯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刊 名:青年探索 英文刊名:YOUTH STUDIES 年,卷(期): “”(6) 分类号:B84 关键词:试读生:人格缺陷   人格塑造  

3.人格测量 篇三

当代人市场人格与道德人格的伦理学辨析

当代人的市场人格是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的资格和品格,属于客观自发型的、实然人格;当代人的道德人格是一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和品格,属于自觉型、应然人格.“市场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对于当代人是不可分离的,应把完善其市场人格与完善其道德人格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协调共进.

作 者:张雨 韩飞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处,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年,卷(期):“”(12)分类号:B82关键词:市场人格 道德人格 关系

4.人格测量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频播放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品表演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二)情境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了吗?p36 学生看书思考:

1、小良遭遇的这些行为,你曾经遭遇过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呢?

1、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板书)

在家庭:打骂体罚、冷落、不理睬等

在社会:不关注、不理解、随意批评等

在学校:辱骂、歧视、体罚等 当遭遇以上情形时,你会如何做?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三)层层推进:

教师活动: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强烈,打架骂人离家出走等行为都出现了,可见,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健全,容易冲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原因。

2、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呢?(板书)请同学们阅读书p38,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为了庆祝自己成年,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一位好朋友唱了首歌:

“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出门见鬼,祝你越长越肥,祝你缺胳膊少腿”。

这位寿星听了这歌曲,又加上喝了点酒,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头脑激动之下,到厨房里拿起水果刀,向这位唱歌的同学一阵猛刺,其他同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可怜这位朋友就一命呜呼了!

思考:(1)他愿意面对这样的结局吗?

(2)既然不愿意,为什么还如此做? 同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人格尊严遭受侵犯,引起的自卑心理、自残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可见青少年的人格尊严更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法律是专为未成年人而设立的呢?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板书)p38三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教师总结:《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和保护相结合。这些法律法规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

(四)与法同行

虽然法律给予了我们特殊保护,但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侵权的现象。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是直接打他一顿,以牙还牙?还是忍气吞声,打掉牙齿往自己肚里咽?

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现在请同学看一则视频短片。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如果你是片中的人物,你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活动: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是不是只有告上法院这一条呢?

请同学们看p40《我要打官司》赵倩向法院诉求候兴该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引导:书p39(1)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可以先找侵害人,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

(2)假如侵害人拒绝停止侵害行为,我们可以„„(告上法院,追究其法律责任)(3)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了我们的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可以„„(让其赔偿损失)教师活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自己,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害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尽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不仅是身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而且宪法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个人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我们必须: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情境探讨p39《街头偶遇》

学生思考:

1、中学生有权利制止人们殴打小偷的吗?他这样做有何法律依据?

2、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教师总结:具备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不论地位、贫富、相貌、智力和年龄等情况的差别,都有着同等的人格。所以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也要做到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懂得了,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其中人格尊严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权利之一,同学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尊严收到侵害时,能勇敢的拿出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八、板书

6.2维护人格尊严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因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九、教学反思:

5.人格测量 篇五

关键词:塑造 学生 健全人格

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班主任首先要以身示教

班主任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最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1.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以身示教。我们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微小的细节。比如,要使学生注重仪表,你自己必须保持衣着整洁,行为端正;要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你得默默关好正在流水的水龙头;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你得口语“干净”不出秽言,举止文雅,不显粗鲁,有学生在场不直呼其他老师姓名。要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你得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严肃对待学生作业,哪怕是一个错别字也不放过,等等。我们要善于抓最易疏忽的细微处,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规范他们的言行。

2.在行为活动的关键处以身示教。关键处就是节骨眼上,有一次我在教室发现有个学生满面怒容,坐立不安。一询问,才知他的笔记本被另一个学生弄丢了,他准备兴师问罪,而且非要他自己的日记本不可,理由是那日记本是他的过生日时,爸爸送的,意义非常大。我找了一本还是十年前师范学校毕业时同学署名相赠的非常精美的日记本送他,并说:“这个日记本,我珍藏了十多年,虽然舍不得,但你现在失去了心爱之物,我也只好把同学之情珍藏到心里,而把我心爱之物给你,让你也分享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快乐!”此情此景,令那个学生感动得泪水横流,并当即表态:老师,我明白了您的用心,我知道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了,我决不会索赔我的日记本了。这件事,如果只给他讲大道理,他就算表面没事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我们不如以自身为榜样,让他感动之余,自己认识到错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在思想行为的困惑处以身示教。学生受其知识水平、行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思想上难免会有一些模糊不清、困惑不解的地方,行为上难免会有惶恐无措的时候。这时,班主任除了语言教育开导外,更重要的就是以自己的无声行动去为学生做个“样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比如常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分析赞美社会的美好现象。不谈论是非,不诋毁其他老师,而是经常流露出自己必须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的优良品质。面对极个别同学的过激行为和言论,班主任不训斥,不报复,不动怒容,报之以诚心的微笑,辅之以交心感化,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纠缠学生的缺点错误,表现出为人师的宽宏大度和虚怀若谷。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因人因材而施教

西方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同理,社会中也没有两个人的人格完全一样。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教育,达到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于不同秉性的孩子必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孩子活泼、敏锐,情绪反应迅速,适应环境,但容易变化,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有的孩子行动比较缓慢,情绪反应也较慢,可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自我控制力不错;有的同学性急如火,粗心大意,做事马马虎虎。我们就要安排他们去做那些需要细心、耐心、细致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培养他们坚韧、持久、谨慎的人格特征。

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要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人格教育合力

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级活动以及社会性服务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巩固小学生良好人格特征,预防与矫正小学生不良的人格倾向十分有益。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使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修养。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配合,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密切配合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促使家长、社会对小学生的人格教育都引起高度重视,形成人格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指导家长、提高家长人格素养的责任,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格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健全人格的能力,改变家长只重视智力培养,轻视人格塑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坚决抵制社会环境中污染小学生良好人格的消极因素,努力把社会正面、主导教育力量正确引导到小学生人格教育体系之中,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和谐统一。

总之,加强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长抓不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潜心治教,勇于探索创新,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

基金项目: 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6.教师人格修养 篇六

近日聆听了几场报告,又回想起暑期看过的几本教育家的书,深深地被感动,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先生,“付出的师爱超越母爱”的斯霞老师,“包容着崇高信念和深厚爱心”的于渏老师,他们之所以能令学生、乃至世人折服,我认为莫过于他们的人格修养。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显然,教师的人格力量能征服一切。

接下来,我就来具体谈谈我眼中的教师人格修养。品德——人格修养的本质 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教师的道德永远是教师人格的中心品质,没有道德修养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树立志自己的教育形象,没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永远不可能真正吸引他的学生。

这并不是我个人观点,许多教育大师都曾阐述过他们的见解,如:

“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接受他们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同接受他们看不起的、对他们格格不入所说的话,情况完全不一样,从后者说出的最崇高的思想也会成为可憎的思想。”

——克鲁普斯卡亚

许多教育工作者,也都是以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证明的。如: 于永正老师的一位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信中说:

“„„我永远忘不了您对我的宽容。您没有把我看死、盯死。您的宽容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人。要知道,在您以前,没有一个老师喜欢我,我一动,他们就瞪眼、发火、斥责,我自然也不喜欢他们,甚至怀有敌意。„„”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并不缺乏师德的重要性和师德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我们困惑在于我们所掌握的理论与我们所能实现的行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按照师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会用意志与情感来控制自己的教育耐心,并时刻鞭策自己,唯有道德的力量才是长久而永恒的,惩罚、吓唬等达到一时的目的,而从长久的意义上说,它只能毁灭教育者的形象与威信,从而最终丧失教育的影响。

教学——人格修养的支撑 首先从教学中获得权威。

权威是教师人格影响的重要因素,但教师权威的获得,教学是一个主要途径。对学生来说,总是敬仰那些知识丰富、思想深邃的教师。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能够使学生倾倒,那他已经开始在人格上征服学生。

据宋代陶岳所著《五代史补》的记载:唐朝的一位出家当和尚的诗人,名字叫齐已,他写一首赞美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写道:“前时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的朋友郑谷看了之后,就对齐已说,如果梅花已经开了数枝,就不能喻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为好。梅花刚刚开了一枝,当然称得上早梅了。齐已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对郑谷很是佩服,于是就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就是知识的权威,这就是智慧的力量。教学是知识和智慧的交流,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在的人格美与精神的力量,无形中树立起自己的教育权威。

其次从教学中凸现人格

有人比较过本世纪两位伟人的风采,一位是伟大的革命家列宁,一位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们都有共同的演讲天赋,善于深入浅出地阐明观点。列宁善于向工人演讲,毛泽东善于向农民演讲。然而他们也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当列宁走上演讲台时,那种革命家的气势伴随着他深邃的思想,使每一个听众都感受到超乎常人的伟大与深远的形象;而毛泽东面对朴素的农民,他亲切和蔼,就像大人对小孩讲故事,你很难感受到这就是一个世纪的伟人,可是他的演说,都让你感到真诚深刻,你会为他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而折服,你会为他的幽默而深深地感到一种力量和影响。

这就是伟人的风采,我们不用与之有深刻的接触,我们只需在他们的演讲中就能体会到他们的智慧与人格,这就是“讲台”的魅力。讲台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教师若想从人格上征服学生,那就应该站好讲台,让讲台帮助你塑造教师的人格形象,让讲台帮助你克服学生的怀疑与困惑,让讲台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你的真诚与关怀。

知识——人格修养的风采

知识可以丰富人的思想,高尔基要我们与书为友,不要忘记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作为一个教育者,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动力,是丰富人格内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如果一个老师无知到仅仅懂得教科书上有限的知识,每天只能照本宣讲,那他在学生心目中就不会有任何人格形象可言,更不用说用人格去影响他们。

知识会使我们的教育境界随着我们的人格境界而不断的深化与升华。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他自己的行动说明了这个道理。他一生私人藏书达一万九千册,除了撰写的教育论著这外,写过一千二百多件儿童文艺作品—童话、故事、短篇小说等。他不仅用热情,而且用知识和智慧使自己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并且同时创造了自己伟大的教育家的人格与胸怀。

7.型人格学习心得 篇七

经过两天的学习和课后体会,《九型人格》的学习培训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结合自己的情况,与大家分享本人的学习心得,以期能达到共勉。

目前,关于性格的定义有几十种,但一般来说,几乎都包括了个人行为的特征,以及因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惯性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斝愿骇,是人类行为的特征,是经常性的行为表现,而不是那些偶尔发生的行为。《九型人格》用来阐释人格的九种特质,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性格号码。当然,我是本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的,因为在我自己看来,人的性格有着多面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也有可能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怎么能够对号人座呢?一直到课程的最后,我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性格号码,不过整个过程下来,多少让自己对人的性格有大体的了解。

《九型人格》将人的性格分为9个号码,每个号码都有其对应的性格特质,包括其优缺点。对应每一个号码,讲师都会请同学上台现场讲解,通过每个学员的自我讲述和讲师提问式讲解,分析每个号码的性格特征、肢体语言、表情特征和说话速度,让学员对对应号码性格的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由于篇幅所限,不便把每个号码的性格特质都和大家讲解和分享,特以2号号码为例,说说其性格特质:

2号号码的性格特征:感性、天生的同理心,乐于助人、主动、取悦人,时时感觉自己付出的不够,强调别人需求,忽略自己的需求,拒绝别人帮助,语气柔和。

深层恐惧:不被爱,不被需要;

深层渴望:感受爱的存在及被人需要;

健康(觉察):富于同理心,体谅别人的处境,付出无条件的爱,感受他人的感受;

不健康(未觉察):过分热心,操纵性强,对人有过分的要求,反常的愤怒,依附于人;

自白:我乐于付出、善解人意,容易与人相处,总是热情地去满足他人的需要,别人容易与我倾述心事,同时我也渴望得到爱与关怀,可别人却常常忽略我。

通过现场2号性格号码的学员现场讲解分析,可以使你在一定程度上对2号号码特征的人有一个深刻的感官印象--乐于助人,总是热情地去满足他人的需要。

尽管最后我还是不怎么认同这种编号入座式的性格区分方法,毕竟人的性格很复杂,单纯一个性格号码的人很少,决大部分的人都是多种性格的复合体,不可能一一对应某个性格号码,但在某些方面给我了认识自我和他人性格的方法,最主要的是,使我明白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在与他人相处时,怎样与各种性格的人相处,而这些还在于平常生活中去慢慢积累和实践。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2010年2月1日至3日,易经九型人格工作坊在西安举办。参加培训的学员有67人,在3天的培训学习中,力诚老师将易经学问融入九型人格教学,从易经的角度解读九型人格,帮助学员们更快更充分的认识了自己的性格,同时掌握了一套与人相处的方法。此前我只是在网上了解过关于九型人格的相关信息,没有参加过正式的学习培训,通过本次学习培训,让我真正了解了易经九型人格的精髓所在,更好地了解自己、启发自己、成功自己。

探索学习易经九型人格,我的主要体会是加强自我观察,自我觉醒,自我认知。使自己在工作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做好自己。对许多人而言,自我观察还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然而通过观看心智的习性,很快就会变成可靠的能力。只有自己才能见证自己思想的细微差别,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热情何时浮现

灵性上的自我加强是学习九型人格追寻和探索的任务, 如果没有足以信赖的内在观察者作为向导,我们无法迈向所谓“本质”的领域。力诚老师在培训工作坊中清楚地描述了这项内在旅程的出发点。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势必从某个地方开始探索这超乎类型局限的本质,并且看看还有什么比对自我本质精确描述的九型更好的论点。

没有一种类型的本质是不好的,只是各类型的意识中交织出的风格会限制弹性、想象力和选择性,就在我们依照习惯去思考时,也可能错过了整件事中重要的环节。知道自己和共事者的位置,不但可以让我们看清未来,还能澄清自己的思绪,让自己更具洞察力,同时开放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别人的经验,并可以让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初衷,跳出固有的限制,以更集中的意志、力量及效率展开行动。学习易经九型人格的感悟:

没有人能隐身世外,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碰到人;必须与人相处,因为人无所不在;洞悉易经九型性格,我们就掌握了获得爱、幸福和成功最方便的工具。当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洞悉,我们心灵的窗户将被打开,这个时候我们终于理解了自己,不再妄自菲薄,不再对抗自己,勇敢面对和接纳自我。藉此,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性格个体,他们有他们的困惑和恐惧,要懂得尊重和宽爱,如此才能达到和谐。人的成长也都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易经九型人格提供的正是这样一张性格地图,帮助我们找到自我修炼的突破口,完美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不足。

有很多学员与我交流:“通过学习力诚老师的易经九型人格培训,今天才明白我是怎样的人,今天才弄懂这二十多年来没有解答的困惑和难题,我知道了要如何完善自己,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懂得尊重、接纳和爱,只有懂得了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爱他人”。

从自己的格子里跳出来,性格即是束缚我们天性的格子,把这个格子打破并且圆融,当我们能需要去到哪个格子里就能去到哪个格子里,我们就圆融了,完善了自己。虽然性格类型基本不变,但性格能量却可以修炼。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在哪个格子,了解别人在哪个格子。同时觉察到卡住我们的那个部分是什么,两个性格能量象限转换的太极点是什么。当我们能完全无碍的进出自由,我们就达到了易经九型的性格圆满境界了。

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财富,易经九型人格在培训、心理咨询、教学、管理、销售、婚姻、亲子等领域持续发挥作用。期待更多的人走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知已知彼,随需运用,活出精彩人生!

我愿意做力诚老师的忠实弟子,虚心向力诚老师学习请教,从现在开始做好力诚老师的助教,协助力诚老师把易经九型人格培训班做的更好。

8.人格测量 篇八

人格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沙利文以人际关系理论为中心的人格理论中,其焦虑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我国现代幼儿的人格教育及其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沙利文人格发展幼儿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是美国精神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思想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他重视从发展角度来探讨人的心理形成过程,把儿童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放在人际关系中去研究。对其人格发展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现代幼儿人格教育及其形成。

一、沙利文人格的基本理论

(一)沙利文关于焦虑理论

沙利文认为在人的活动中,人与其必要环境构成人际场。人际场通常由于躯体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由于焦虑而导致张力的存在,从而处于不平衡状态,导致人际关系的分裂,焦虑则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当个体获取需要满足的方式受到或者有可能受到重要的他人的谴责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重要的他人是指那些通过反映性评价传递文化标准的人,如父母、教师、同伴等)。焦虑促使个体根据重要的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的紧张不安,具有弥漫性质,没有具体逃脱途径。

沙利文认为在儿童人格化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焦虑。由于情绪是有感染性的,婴儿出生后,母亲的喂养使婴儿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内心,母亲所表现出的焦虑张力,将会传递给幼儿,引起幼儿的焦虑。这时孩子就会开始产生不安、哭闹的情绪,如果此时母亲不能给予孩子必要的爱抚,孩子的反应会更大,更激发母亲的烦躁,这样一来就更应验了幼儿内心的焦虑,使幼儿得不到满足和缺乏安全感。过多的焦虑会导致幼儿企图回避社会情境,使幼儿产生坏妈妈的人格化,反之,则产生好妈妈的人格化。

为了消除焦虑,沙利文认为在追求满足和追求安全的需要时,会渐渐发展出一种存活机制,形成自我系统,它是人格化的产物。自我系统能够自动地忽视和回避产生焦虑的经验,吸收和保存那些受到肯定的经验。其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自我动能来实现的,它们可以在个体涉及自身生存的重要时刻,探究人际关系间的重要意义,执行防御机制的功能,缓解情绪上的困扰,从而防止焦虑的发生。

(二)沙利文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

沙利文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春期、青春早期和青春后期或成熟期。每一阶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他认为,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本文主要阐述婴儿期与儿童期两个阶段。

1. 婴儿期。

这一时期母亲的喂养使婴儿初次有了人际交往的体验,这种交往使儿童发展了三种对自身的人格化:好我、坏我、非我。其中,“好我”和“坏我”构成了自我系统。在父母和婴儿的互动过程中,由于父母将焦虑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导致父母对他的惩罚,孩子便知道表现烦躁不安的“我”就是坏的“我”。如果“我”的表现让父母欣慰,并且得到称赞,就是“好我”。“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同时又受到他们强烈谴责的行为和经验,构成了“非我”。

2.儿童期。

这一阶段是儿童从掌握语言到寻求玩伴的时期。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家庭关系,父母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力较大,儿童开始接纳社会文化规范,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自我人格化极快地增加。语言的发展使不同的人格化能够融合,儿童可以通过语言来防止焦虑的发生,例如:认错道歉、因害怕导致说谎等。同时,儿童性别角色意识开始,采取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

二、沙利文人格理论对幼儿人格教育的启示

(一)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早期依恋,减少焦虑的发生

沙利文认为婴儿最初的人格形成是从母亲给予的生理上满足开始的,母亲的喂养使婴儿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安全。母亲的喂养使婴儿逐渐意识到母亲能够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因而产生了高度的信赖,有了好妈妈的认知人格,在情感和行为上产生持久而有效的联系,我们称之为依恋。依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开端,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依恋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父母、对同伴的信任感,减少焦虑的发生,为儿童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家庭情况及父母与儿童关系的变化,会改变早期依恋的性质。

假如幼儿从出生时没有从母亲那得到需要满足或者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那么他们很难对其母亲形成依恋,在其成长中将出现不能与人很好的相处,缺乏基本的信任感、焦虑、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婴幼儿期,最好是由母亲亲自来抚养,给予他们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幼儿与母亲的肌肤接触,使幼儿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母亲丰富的表情、生动传情的眼色,温柔的话语等都深深感染着幼儿,有利于幼儿人格发展的形成。

(二)给予幼儿高品质的爱,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沙利文后期根据社会性自我来定义焦虑,深化了对焦虑本质的认识。他指出焦虑是自尊遇到危险的信号,是一个人在重要人物心目中地位遇到危险的信号,即使这些重要人物只是来自童年期的理想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后期强调的焦虑与自尊受到威胁有关,而自尊又得之于重要的他人的评价,这样,就指出了我们应该给予幼儿高品质的爱,给予幼儿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形成健康人格。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首先要平等,充分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其次,要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儿童体验成功、拥有自信,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流露出对儿童的爱,这种爱要建立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说:“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我们应像珍惜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珍惜和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氛围,培养幼儿健全的自我,使幼儿拥有幸福的人生。

(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沙利文在强调人际关系作用中,特别重视同伴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发展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良好的情绪情感及社会交往能力,使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

沙利文认为童年期是发展自我意识的时期,自我人格化极快地增加。这一时期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家庭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对幼儿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加强与幼儿亲子关系的培养,通过亲子游戏等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使其慢慢地过渡到对玩伴的需求。在与玩伴的交往中,儿童开始懂得了他人的需要、了解了交往中一些规则,产生了与同伴交往所需要的分享、谦让、互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家长不应该过多限制幼儿交往,而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舒适、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环境,应该创造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帮助孩子选择品质良好的玩伴。如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友好合作,为儿童树立好的榜样;多让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群体环境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与儿童之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与儿童成为好朋友。培养他们对同伴群体的“归属”感,从而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关系,使幼儿学会交往,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2] 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毅.沙利文人格理论述评[J].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1(4).

[4] 王俊秀.沙利文的人格发展思想新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9.教师人格魅力 篇九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人格魅力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研究。

一、人格魅力的含义

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经历过的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那样的深刻,当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油然而生尊敬之感,时隔多年,他们的形象依

然那样清晰完整,高岸伟大。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则平平淡淡,甚至给我们许多痛苦的回忆。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在学生的记忆里形成这样大的差别呢?好范文版权所有

每一个正在做着学生的人也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必须对我们的任课老师做出评价时,有好多时候我们没有纯粹去评价他们的教学水平,而是不自觉地掺和了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管理、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衣着仪表等等许多方面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评价教师呢?因为这些东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这些东西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准确地讲,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

二、一些触目惊心的现象

1998年5月17日《深圳商报》报道,乌鲁木齐市的新疆自治区建工学校学生李星睿,因为没有完成语文作业被班主任、家长体罚和羞辱,他们第二天看到的情景是:房门的拉手上系着一条红领巾,红领巾系成的套环内挂着李星睿的脖子,他嘴里吐着白沫,躯体软沓沓地掉在地板上。

某媒体报道,湖北襄樊市三中某教师,平时向学生和家长索取礼物,遭举报后经一个班的部分学生和家长揭发,就收受各种礼物价值3644元。

2000年1月《北京晨报》报道,贵州遵义市某小学教师强迫一学生吃下同学唾液和吞食大便。

2000年4月《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中学初一晚自习,历史教师连打学生张波12记耳光,当堂打死。

1999年11月《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午餐费7元,70多名教师免费就餐,每个学生只能吃到5元。该报道的题目为《老师从学生嘴里抢食儿》。

1999年3月《中国青年报》以《报复与报答》为题报道,天津市某中学因为分发学年奖金需要参考学生评价,某数学教师在班内发动学生给自己打高分,并威胁学生如果告诉学校或家长将进行严厉处罚。

三、教师人格变异的成因

上面列举的现象,虽然不代表整个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但却反映了教师人格某个侧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

1、教师评价的社会误导。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考大学是学生的唯一成才观,帮助学生考上大学是教师的唯一教育观。社会在强迫教师违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明知不妥,不得不为。教师的教育手段必然走向极端。

2、教师队伍建设重于管理疏于教育。至少在过去的一个时期

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十分重视,有许多的制度,有量化的标准,但其核心的东西是经济刺激。在教师的选择方面,又偏于重才轻

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消失了,以致于《义务教育法》和《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许多教师没有通读过一次。

3、教师的待遇问题久未解决。工资表上比较,或每次工资

改革的政策,教师的收入应该是满意的。然而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包括隐性收入)与教师的收入不能同日而语,加之“只出政策不出金钱”的工资改革,已经形成了高强度的智力劳动与低收入的巨大差距。情急之下,不也伸手乎?

解决这些问题是艰难的。教师的人格需要培养和保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期,唤醒教师的人格,成为必然的要求。

四、教师人格魅力的误区:

误区一:塑造学生。我们经常说“塑造”这个词,其实想一想,这个词包含了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学生是被动的,就向一块泥在我们手中,由我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去使他们成为某种模型。我们总是对学生要求得太多,我们甚至规定了他们生活中所有的内容,然而我们可能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如果我们不用“塑造”而用“帮助”,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好范文版权所有

误区二:朋友关系。我们一讲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说朋友关系。如果那样的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淡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是师生关系。过去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以发展的眼光看,怎么也不会是朋友关系。

10.人格智能的培养 篇十

1、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培养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除了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外,在游戏中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从中学到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人格智能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参与、分享,扮演各种角色,协商游戏情节的发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用动作、体语和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协调不同角色的地位等,这些都是人格智能中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的表现。因此,让幼儿参加游戏对其人格智能的发展十分有益。

2、让幼儿学习接受挫折

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说“不行”、“不可以”。当幼儿情绪激动时,可用“忽视、不理会”、“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让其平息怒气,之后再说明道理。另外,必须鼓励孩子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当他失败时,要支持鼓励他或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变挫折为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与内省智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关心别人

人格智能更多地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及他人的存在的认识,它与情感、个性特征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发展孩子的人格智能,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情感的缺陷,让他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同伴;学习关心别人、尊重别人,使他们在爱和关心的互动过程中健康成长。

我是通过经常的交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我担心我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不喜欢讲话,上课回答问题不主动,因此,生活中有意安排其多与外界接触,多讲话,多让她主动提问题。通过努力,现在我觉得孩子还是比较活泼、好动,但我又担心新的问题,怕上课不该讲话的时候,主动与邻居同学讲话。哎,教子真难!

首先,每天晚饭之后,基本上做到与孩子一道上街逛逛,在安全的前提下,她想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并适时融入她的活动,通过其所作所为,观察她,了解她,对其正确的行为给予赞誉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其不正确的行为,给予爱心教育,规范其行为。其次,每逢双休日,只要天气允许,尽量带孩子去城区或城外看看,给孩子创造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家庭等有限空间,开阔孩子的眼界,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相互感情。尊重孩子,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你只有尊重她,她才会学会尊重你,尊重别人。这样她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多与孩子为伴,多与孩子一起学习。我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分的要求。一是注重孩子在兴趣中学习,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孩子还小,经常强制性的学习会适得其反,有可能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我觉得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会学得比较快,而且也会有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但孩子的兴趣波动较大,她可能此时想学写字,可能一会儿就要看动画片等,作为父母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要根据她的兴趣转移而转移,要不厌其烦。二是注重寓教于平时活动之中。在户外活动时,经常针对遇到的事或物,有意提出问题让其动脑筋回答。比如她参加幼儿园兴趣班认识了“小、红、黄、骨、狗、吃”等一些常用字,有一次我带她去图书城的厕所,她把墙上的“小心地滑”读成“小狗吃骨头”我就把“小狗吃骨头”几个字写出来,让她自己看出这几个字的不同,从中获得知识。至于小孩在生活中提出的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更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回答,有些可能对大人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点点滴滴的知识。

11.人格测量 篇十一

发展为终极关怀,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当前,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结合应成

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以人为本应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应成为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努力

为大学生人格塑造提供理想环境。

[关键词]马克思人格论理想人格论大学生人格教育

[作者简介]吴青林(1973-),男,江西吉安人,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工作。(浙江临安3113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049-02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

哲学角度对人格及理想人格进行了诠释,为人格教育和人格研

究确立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基础,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

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的人格论

1.人格是人的规定性。马克思从发生学角度出发,认为人

格包含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种规定性,并认为人格的自

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

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

成为人。”①无论是研究社会,还是研究人,

“出发点当然是自然规

定性”。②所以,人格作为人的本质的重要表征是以人的形体存

在为前提,一旦抽去人格的生理基础,人格就会成为抽象思辨的

产物。一个缺乏正常生理需要和正常生理机能的人必然缺少正

常的情感体验,缺少与他人正常的社会交往,不可能形成正常的

个性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又由于人是名副其实的社

会动物,不能以孤立的个体形式存在,只能以活动的群体的形式

存在,社会属性才是人格的本质特征。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换言之,

人格的实质是人的社会化的性质和水平,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

断吸收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结果。

2.人格是人的社会实践性。如果说人的生物属性是人格生

成与发展的先天基础,为人格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那

么,人的社会属性则是人格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源泉,为人格生

成、发展提供了现实性,而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过程中,个

体的社会实践则是联系两者的中介。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

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④在社会实践

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离开社会实践,人无法生存,更不用

说人格的形成和塑造。一方面,个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参与到

社会中去,才能与他人进行交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社会关

系系统;另一方面,社会关系系统反过来影响、制约人的现实规

定性。马克思关于人格的实践生成与人在人格生成、发展的能

动性充分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并且从个体的生理、心

理、社会三个维度勾勒出人格的整体面貌。在此,我们可以说人

格是指以一定的生理特征(遗传)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中介,在

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个体自主建构的、相对稳定的内部状态与

外部行为的统一体。

3.人格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人格是历史的产物,由社会历

史条件决定的。人的实践活动都要以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为

前提,并受其限制。

“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

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⑤实

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特征。这决定了人格必须以社会生活和社

会关系的发展为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格在不

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人格的发展也呈现

出不同的层次性: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依附人格、建立在商

品经济基础上的独立人格、建立在产品经济上的自由人格。

二、马克思的理想人格论

1.理想人格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所谓人的全

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使“人以一种全面

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

质”。⑥即人的潜能、禀赋、素质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

的全面的发展。从而也就成为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

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⑦人在自由、全

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的人

的“全面发展”概念应包含:一是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全面发展,这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含义;二是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的

发展,包括物质活动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三是人

的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上述种种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普遍性和

全面性。

2.理想人格强调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指出,未来的社会

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⑧。马克思

也曾经使用“自由个性”⑨这一概念表达了他对人作为个体即独

一无二的独特性存在的充分关注。而一个人的独特性,蕴涵着

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着眼于个人有别于他人而在发展

特征上表现出来的内在差异性,因此一个人个性的存在是他的

使命的真正存在。而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对这种个性差异性的

肯定,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即每个

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完全符合自己心

愿的自我决定、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只有实现人的个性的自

由全面发展才是马克思的理想人格的最终实现。

三、基于马克思人格思想的大学生人格教育建议

健全人格的形成更有赖于人格培育的教化作用,高校教育

应以马克思人格理论为观照,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促进其身

心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1.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结合应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

标。建构大学生人格教育,要力戒高校目前把现实人格与理想

人格两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避免学生要么沉溺现

实而自暴自弃,要么耽于空想而逃避现实的现象。马克思在探

讨人格问题时,既非常注重对人的现实规定性的强调,认为人格

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每个人都表现出鲜明而又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对人格的

理想状态进行了全新的解答,指出理想人格实现了人同自身、人

同自然、人同社会的和谐共处,克服了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对立状

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向度。按照马克思人格理论,既不

能用理想人格替代现实人格,又不能忽视理想人格。因此,建构

大学生人格教育应当首先教育大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现实人格,但还必须用理想人格引导学生,以提升学生的生

存价值和生命质量。如果忽视了理想人格的引导,失去了对这

种人格的期待,人就会变成实现社会发展的工具,人格只能片面

或畸形地发展,从而迷失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目的所

在。只有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大学生的健

全人格。引导大学生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在现实中逐步地实

现理想。

2.以人为本应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前,我

国高等教育处于大变革之中。但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效果却难尽如人意,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

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坚

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大学生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并针对

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他们作为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使其由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体现大学生人格

教育的价值。马克思人格思想本来就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活动的主体。这

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不仅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而且是人类不

断超越自身,追求理想人格的内在动因。因此,以人为本,以大

学生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尊重他

们个性选择和发展的无限多样性;同时,强调大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

本。以人为本,是当今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

高校人格教育需要认真看待的问题。

3.社会实践应成为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

会实践的实施目的,在于经过社会实践认识世界并进而改造世

界,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条必由之路。马克思

人格思想认为,实践不仅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说“自由自觉的活动”还

只是人的一种抽象本性的话,那么它的实现和确证方式便是人

自身的实践。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注重人的社会性,培养与

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更要注重提

升人的实践能力,激发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促进人的各种潜能

的发挥。这才是马克思人格思想的真谛。由此可见,人格教育

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实践的。实践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

通过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熟悉社会,了解社会,为承担社会责

任、履行社会义务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格

教育有机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格教育,以便于培养

大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和公民的主体精神。当然,我们还要认

真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形式,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敢于

创新、善于创新,在内容、规模、时间等方面精心安排,将理论教

学与实践密切结合,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

变化要求。

4.高校应努力为大学生人格塑造提供理想环境。不同的社

会环境会使大学生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的思维结构、

思维方式虽然已渐趋于理性,然而他们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容

易受到社会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要

求我们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

从不同层面不断地优化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和

谐的教育环境。在宏观层面,高校要超越“象牙塔”,从社会边缘

走向社会中心,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与社会相关部

门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社会辐射力度,发挥

社会“大学校”平台的社会化功能,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

提高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成效;在微观层面,要积极整合和运用高

校教育资源,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方

向,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确立价值目标体系,形成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所标示的价值目标

的引导下,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价值目标、生活样式,塑造自己的

健康人格。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对社会环境的“过滤净化”的作

用,尽可能将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5.

②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104.

③④⑤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59,92,294.

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⑦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60.

上一篇:腾讯员工培训计划下一篇:瓦子街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