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

2024-06-29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精选5篇)

1.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 篇一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近期,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反对“四风”抓作风和“务实为民清廉”要求,结合实际,可以看到,“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本该分明,可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界限。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权力和荣耀,忘了对错,没有了公私之分、荣辱之别,“四风问题”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终削弱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系统有了很深的误解。

要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二要正确认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公与私”是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对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荣与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明确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三要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筑牢思想防线,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知行统一,守住纪律底线。只有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把我们的价值观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才能把我们的价值观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脚踏实地的履行着工作职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讨论稿 篇二

风清云淡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为私者,虽能获得个人一时之利,但为公者却能永远心存快乐。一方面是因为这公与私本身就紧紧相连,密不可分。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强盛了,发展了,效益好了,那它当中每一分子的利益自然也就有了保障。反之,大河不满小河干。皮之不存,毛将焉伏?另一方面,心底无私天地宽,助人方能快乐。能为公、为他人做出贡献的时候,就是自己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也就是最快乐的时候。同时,我为人人,人人自然也会为我。相辅相成,其乐融融。相反,如果时时刻刻都以自我为圆心,以私利为半径来划圈子的话,那么私心、私欲、私情、私利、私交这些东西,肯定会让一个人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只能是小人常戚戚,惶惶不可终日了。我想,人生在世,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上,能做到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人,当然是最可爱、可敬的人,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假如说真的达不到伟人、君子之境,但也决不能堕入小人、民贼之流。能坚持做到公私分明,做一个心地坦荡的常人、凡人,那也是很不错的。为公,那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尽心竭力,对得起岗位和待

遇。为私,那就要孝敬父母,夫妻恩爱,育子成人,对得起天地和良心。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3.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线讨论发言 篇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而“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专题发言。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在人类文明史上,公与私始终是个重大社会问题。二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国家、民族、社会的健康发展,最关键节点就是正确处理好公私之间的关系。

何为“公”?当属公心、公利、公益。公古往今来,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期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等模范人物,克己奉公、一心为公,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何为 “私?主要表现在私心、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其产生原因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有私而无公。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等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

工作中有的表现为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有的表现为公私分明,不以私害公。事实上,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绝对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是触犯为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视为永远的污点。作为党员干部怎样正确处理公与私的考验?首先要有公心,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胸和情怀。第二要为人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心为公,家里资助需要一捆稻草,从生产队里拿时还不忘跟队长说:称称斤,算算帐。一根稻草也不占公家的便宜。习总书记严肃的讲“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告诫我们,坚决把私欲关进“纪律”的笼子里,不假公济私,不任人为亲,努力做到诚心向善,倾心尽责,净心律己,全心为民。第三要处事公平。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够依法行政,依章程办事,处理公平正义,不打人情牌,不凭个人喜好处事。

二、正确处理对与错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对与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是与非”的关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价值取向多元,人们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淡漠,一团和气,甚至黑白不分,导致了是与非“一头雾水”,真与假分辨不清,因而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如路人有难,该不该救的问题;亲人违法,报不报案的问题;网络谣言众人跟随转发的问题。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歌德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对与错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相辅相承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感悟、立场不同,都有自己对“对”与“错”的理解、“是”与“非”的评判。对于共产党人和党员干部来说,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对,损害国家、社会和人群众利益的就是错;有利于促进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有利于提高党的形象、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人民群众公信力的就是对,反之就是错。

作为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对与错,就要正确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只有手段正当,目的合理,才能做出对社会、对群众有益的“对”事情。要提高道德意识,掌握多方面知识,运用知识和已有经验,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反复比较鉴别,做出清晰分析和正确的选择。特别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主见、有思想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对”能给人以激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错”能给人以启示,教育人弃恶扬善。要对“错”有精神准备,要辩证地看待错误,正确的认识和改正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剖析失误的原因,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引导群众集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用一双慧眼识别对与错。对党员干部而言,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理想,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摒弃好人主义的庸俗作风。恪守和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是对的,违背和损害群众利益就是错的,切实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三、正确处理荣与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标准。时代不同,荣辱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荣与辱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决不混淆。荣是积极进取的目标;辱是消极低俗概括。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警句也都包含着强烈的荣辱意识。

范文网

市场经济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出现了一些荣辱颠倒的事例。个别名人以不计划生育张显地位超然、官场民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展示权利、人气,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艰苦奋斗被视为“冒傻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群众被视为“走形式”。

如何使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向上,是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近些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正确的荣辱观念已贯穿融入每名党员干部干好事业、为人处世的现实工作生活中。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品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不凡的业绩,实现和分享事业兴我光荣的中国梦。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道德修养的终身课题和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为民、务实、清廉,心中有人民,努力做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历史检验的突出贡献。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古人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道德是灵魂的“净化器”,是公正的法官。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个人的操守和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从细处、小处、实处做起,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地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带头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带头讲党性、重品行、知荣辱、做表率,以德服人,以德树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4.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 篇四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服务学生过程中,“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护学校的财物,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心即公心。

首先看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浪费学校的一度电、一滴水、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和破坏学校公物的现象;其次看教育教学中有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真心关爱、耐心教育,有没有为家庭小事请假耽误工作或不认真备课、上课和批阅学生作业等现象。其实,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否放弃官本位思想,真正从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来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能否愿意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能否在心底对个人的私欲亮起红灯,自觉遵守职业规范。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5.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 篇五

体会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

近期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展了“公与私、对于错、荣与辱”的大讨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一系列党的各级领导的讲话,逐步厘清了“公与私、对于错、荣与辱”的界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一个正确的利益观,那必须得公而忘私;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那就必须提高修养,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具有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带好头,把好关,激发

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都释放正能量,形成大的向上氛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得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公与私”是权力观,利益观问题;“对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荣与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绝对不可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否则我们将无法取信于民,无法正确选择发展的路线,更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形象,使我们的事业遭受损失。

“公与私”的问题,体现在自己具体工作生活中,就是要以校为家,一切都要以工作、事业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一事当先,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不存私念,不打小算盘,具有全局观念,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大局,不能一事当前,先己后人,更不能损公肥私。清清正正,明明白白,双肩明月,两袖清风。

在对待“对于错”的问题上,立场鲜

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决不可模棱两可,左右摇摆,不怕得罪人,坚定立场,聚集正能量,释放正能量,有错即改,向上看齐,具有高标准。向一切恶习宣战,向一切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人与事做斗争,团结身边的同志,为事业抛洒汗水,做正义事业的先锋。

对待”荣与辱”,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业绩和光荣,永远将自身置于对教师群体服务的位置,自己就是公仆,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奉献自己,不求索取,淡泊名利,甘居平凡。对晋级、奖励看轻看淡,不能伸手、不能开口、不能有损于人格做贪图名利的事。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教育事业、为国家、为民族的伟大梦想而鞠躬尽瘁。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就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人品格、智慧、理想的高洁度,切不可在这三者面前失去方向、迷失目标、丧失毅志。要永远心系事业、高瞻远瞩,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样就会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一个远

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我愿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服务学生过程中,“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护学校的财物,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心即公心。

首先看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浪费学校的一度电、一滴水、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和破坏学校公物的现象;其次看教育教学中有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去真心关爱、耐心教育,有没有为家庭小事请假耽误工作或不认真备课、上课和批阅学生作业等现象。其实,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否放弃官本位思想,真正从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来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能否愿意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能否在心底对个人的私欲亮起红灯,自觉遵守职业规范。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

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对矛盾对立关系泾渭分明,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千家万户,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做到全心全意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公与私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服务学生过程中,“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护学校的财物,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心即公心。

首先看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浪费学校的一度电、一滴水、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和破坏学校公物的现象;其次看教育教学中有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真心关爱、耐心教育,有没有为家庭小事请假耽误工作或不认真备课、上课和批阅学生作业等现象,范文《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其实,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看我们能否放弃官本位思想,真正从学生及其家长的立场来看待公与私的关系;能否愿意做到公而忘私、先公后私;

能否在心底对个人的私欲亮起红灯,自觉遵守职业规范。

二、对与错

对与错的关系比较简单。体现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教师法》,不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向学生推销教辅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接受学生家长请吃或礼品、礼金礼券等,而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三、荣与辱

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全凭良心的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是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一天,但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把学校的跨越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己的荣辱联系起来,树立新时期的“传导、授业、解惑”的正确理念,以学校荣为荣,以学生荣为荣。要树立集体观念、树立成才意识,扎实工作,教育教学工

作不但要出力,而且更要出成绩,确保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只有树立荣辱观,才能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对矛盾对立关系泾渭分明,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

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近期,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

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

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反对“四风”抓作风和“务实为民清廉”要求,结合实际,可以看到,“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本该分明,可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界限。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权力和荣耀,忘了对错,没有了公私之分、荣辱之别,“四风问题”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终削弱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系统有了很深的误解。

要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二要正确认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

问题。“公与私”是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对与错”是政治立场、是非观的问题,“荣与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明确公私不分、对错混淆、荣辱颠倒的表现和危害。三要准确把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筑牢思想防线,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知行统一,守住纪律底线。只有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把我们的价值观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才能把我们的价值观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脚踏实地的履行着工作职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近期,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大讨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

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在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想要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就必须做好三道题、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公与私的选择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就是要公而忘私,提倡一个“让”字,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贪恋享受,时刻做好“让”的准备;要牢记职责,做到一个“清”字,面对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耐得住清贫,做一个真正公而忘私的人;要为民造福,把握一个“谋”字,坚持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对与错的判断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就是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提高修养,积聚正能量,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敢于向一切错误言论、错误行为说不,向高尚靠拢、向正义看齐,带动积聚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要用正确的是非观为人处世,释放正能量,做到脑中有盏灯、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把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把关定向,激发

正能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掌好舵、带好头、把好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劲和热情。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荣与辱的鉴别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要提升修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走在群众前头,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不忘传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去其糟粕,汲取营养。

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提出的反对“四风”抓作风和“务实为民清廉”要求,结合实际,可以看到,“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要时刻牢记党员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

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本该分明,可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界限。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追求一时的权力和荣耀,忘了对错,没有了公私之分、荣辱之别,“四风问题”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学习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渐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终削弱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系统有了很深的误解。

要理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必须高度重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党的建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讨论】推荐阅读:

上一篇:银行后勤保障工作思路下一篇:高一新生军训动员大会讲话稿专题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