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

2024-06-20

乡镇机构改(8篇)

1.乡镇机构改 篇一

乡镇林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乡林改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乡镇林改工作情况汇报。

乡位于市中南部,所辖镇乡,总土地面积万亩,耕地面积约万亩,林业用地总面积核查数据为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地约为55万亩),商品林经实地勘察面积为2.96568万亩,并全部为有林地,商品林宜林地因近年来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已全部变为工程项目区,因此本次商品改革不涉及宜林地,基本情况为:

一、商品林改革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乡七个乡镇商品林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积极探索中;本次应改面积为2.90388万亩,全部为有林地,其中林改前已到户面积为1.87533万亩,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及自治区林业厅林改验收办法,已重新规范签订合同1.0058万亩,发放林权证0.6058万亩,本次改革勘界应到户面积1.02855万亩。截止目前,除少部分矛盾较大、纠纷比较突出的0.1045万亩暂未到户,其余全部勘界到户。本次新改部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完成勘界到户0.92399万亩,签订合同0.82万亩,发放林权证520本,面积0.72万亩。群众对此改革基本满意。

二、公益林改革试点开展情况

公益林改革乡里已召开了集体公益林改革动员大会,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公益林改革工作方案,确定了玫瑰营镇、乌拉哈乡为公益林改革试点乡镇。每个乡镇确定两个试点村委会,其他乡镇根据各自情况,确定一个试点村。目前,大部分乡镇(村)正在进行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和按照林改程序组织村民讨论、表决林改方案阶段,少部分乡镇(村)已进入实地勘界和外业调查阶段。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对完成商品林主体改革的乡镇,我们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和“回头看”,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商品林改革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工作汇报《乡镇林改工作情况汇报》。

2、在商品林改革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尽快全面推开公益林改革,并以二类资源清查的小班、地块、面积为依据,通过勘查定界,核实小班、面积,做到“资源清”,以“六普”结果为依据,定准参加公益林林地分配的人口基数,做到“人口清”,摸清已承包到户面积、合同以及承包费收取情况,群众对承包方案的异议情况,是否存在“三很”(承包面积很大,承包年限很长,承包费用很低)的情况,做到“纠纷清”,并以此次林改会议为契机,对林改工作立即进行再部署、再安排,要求各乡镇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利用今冬明春冬闲季节,大干三个月,力争公益林主体改革完成50%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1、林地性质难以确定,很多未成林地存在一地两权,即为林地,又为草地。

2、农民因经济效益不明显,对林改的认识不够,主体难以激活,工作进展不顺利。

3、在林改工作中农民缺乏有效配合,因农民外出打工人员多,导致个别自然村形不成2/3以上的投票表决,同时村民立足自身的利益提出分配方案,意见分散,因而导致议而不决,形不成一致意见,进展比较缓慢。

4、因过去义务工统一进行的流域治理和退耕还林的荒山治理,林地所有者与种植投劳者不一致,义务工的流域治理栽植由全乡出劳,土地为某一村所有,退耕还林荒山治理,建设出现造林投资者与土地所有者不一致。造成林木、林地权属不明,在改革中出现纠纷。

对策:

1、对于外出较多的现状,组织引导农户按户籍人口基数进行分配林地,或在分地中按人口比例,将外出户应分林地暂留集体进行管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外出户因林地分配出现矛盾纠纷。

2、乡2010年把退耕地综合利用作为农村五项重点工程之一,列入县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并对有条件的退耕地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土地整理等项目,变旱地为水地,采取补贴种苗籽种的办法,在退耕地内间种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和中药材等,让农民在林地中得到经济效益,从而激发农民造林、管护的积极性,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3、积极探索研究柠条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在饲草料加工中合理利用柠条,让现有的柠条在体现生态效益的过程中,同时体现经济效益,使柠条产品变为商品,让老百姓从中得到效益,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4、积极开展宣传,让农民明白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是林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林地的改革,让农民通过明晰产权,挖掘林地潜力,改变林树种结构单一,在现有的林地通过配套改革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实施,不断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营造经济林间种药材、优质牧草,使林地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达到“双赢”,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乡镇机构改 篇二

一、合并乡镇改革背景及成效

上世纪末,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突出成绩, 城市经济发展超越农村, 但“三农”出现严重问题, 以李昌平同志为代表上书原总理朱基, 反映了“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给人员过多、财政困难突出的各类矛盾日益尖锐。从2000年开始, 中央决定在广大农村进行乡镇机构改革,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 乡镇机构改革力度最大、精简机构人员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改革。在“并村、并组、并学校, 减编、减人、减经费”的精神指导下, 在全国实行了大范围乡镇机构改革, 适度合并乡镇、村组、学校, 并加大力度精减乡镇机构, 取得了成功经验, 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减少了建制。本世纪初的改革, 对乡镇建制进行了大幅度合并, 乡镇数量明显减少。1999年, 全国有乡镇44901个, 到2001年进行全国性的乡镇合并后, 减少到40321个, 减少了10.2%。湖北省是最早合并乡镇的试点省之一, 2001年湖北省乡镇数减少到969个, 比1999年1355个下降了28.49%。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原有乡镇16个, 合并为11个, 减少乡镇33%。力度更大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由原来的16个乡镇合并为8个, 下降了50%。乡镇建制的减少为精减乡镇机构人员奠定了基础。

第二, 精简了机构。乡镇机构设置原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 现改革为党政合署办公, 党政主要领导“一肩挑”, 只设人大权力机构, 政府下设机构由原来的“六办、七站、八所”, 现在精简为“三办一所”, 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和财政所。与此相适应的是, 极大地减少了乡镇行政负担人员, 原一个乡镇的财政负担的行政人员有150—200人, 平原乡镇有的多达1000人, 合并后根据乡镇大小按照50、30或15的编制配备行政管理人员, 大幅减少了财政供给人员。

第三, 减轻了财政和农民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后, 大幅度地减轻了财政负担, 原来一个乡镇财政负担的行政机构及人员的财政支出在500万元以上 (2001年消费水平) , 平原乡镇有的高达2000万元, 现在下降到50—80万元。同时, 农村取消了“三提五统”, 2005年国家全部取消了农业、特产税, 农民人均负担由原来的50—100元/人年, 减少到年每只有“一事一议”集体公共事业劳力投入, 农民负担大幅减轻。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并逐步落实到位,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农民珍惜热爱土地、山林, 并注重增加投入, 讲究生产效益, 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化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二、过于集中的乡镇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过于集中的乡镇建制, 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还变相增加了农民负担, 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在交通、通讯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就更加突出。

第一, 并入的小乡更加边缘化, 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合并乡镇的时候, 基本上都是将边远的小乡并入相邻的大镇, 这样, 使得本来处于边远地区的地方更加边缘化。这些地方处于边远地区, 更加远离了政府视野, 要办的事情更加难办, 进一步制约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按照管理学“控制幅度原理”分析, “注意力跨度——能同时给予关注的事项的数目是有限的”。首先“一些地方特别是山大人稀的山区, 一个村方圆几十公里, 一个乡镇方圆几百公里, 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在所难免”;其次这种行政管理的辐射半径过大, 覆盖人口过多, 势必造成管理缺位, 公共服务效率下降。

从交通、通讯、集镇等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看小乡边缘化存在的问题。例如长阳某乡镇, 现在在镇政府周边的行政村、自然村甚至村民小组都已实现了道路硬化工程, 修建了水泥路面, 而合并前的一个乡仅修建了镇政府至原乡镇府的水泥路面。某乡边远地区的村民计划修筑一条5公里的等外级公路, 1998年上级扶持5000元资金修筑了一半, 当时还需要6000多元资金 (现在要8—10万元) 未能解决, 一直拖了十二年仍是“半拉子工程”, 道路不通, 肥料等农用物资运不进去, 生产的农作物运不出来, 人工搬运成本要上升一倍, 本来只有0.8元/公斤的蔬菜, 运输成本要增加0.6元/公斤, 贫穷的农民仍无法脱贫致富。

从农民个人来看小乡边缘化存在的问题, 像审批宅基地、各种补助、争取人畜饮水政策、结婚手续等等, 原来农民本来可以在附近乡政府里办的事情, 现在都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镇政府去办理。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后河村到五峰镇相距80多公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响石村民到都镇湾镇有近100公里, 步行要3天。乡村大都不通客运公交车, 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 买不起摩托车或不会骑车的只能靠步行, 可见边远乡村的农民到镇政府办事情是很艰难的。当今中国的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 大的城镇周边普及率已很高, 而远离城镇的农村, 还没有一户能够上网。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 农村与城市处于隔绝状态, 远离现代文明, 脱贫致富哪有期望?据调查, 城镇周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而远离城镇的边远山村的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 地域差距导致贫富悬殊加剧。

第二, 制约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走农村城市化之路, 但是, 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仅仅是一小部分, 想要把全国十亿农村人口全部集中到大中城市是不可想象, 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若真是这样, 就会产生更大的负作用。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建设并形成一个小集镇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如长阳县被撤销的枝柘坪、麻池、乐园等, 前两者都是当年的老苏区, 是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乐园是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源地, 这些地方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才初步形成了一个小集镇, 成为山乡较为集中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但现在拆掉乡政府建制后, 原来的乡政府所在地突然变成村委会, 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彻底消失, 管理城镇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如城镇规划与建设、城镇街道管理、治安管理、工商管理、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新型能源利用、环境治理、邮政通讯、金融服务等等完全丧失, 有的地方甚至把原来的路灯也熄灭了, 把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山村小镇变成了杂乱无章的小村落, 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

第三,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政府远离偏远的山村, 一年难以见到一次政府工作人员 (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实属无能为力) , 遇事只能靠村民自治。现在合并后的一个村长要管理六七十甚至上百平方公理的地方, 一个没有任何行政职权的村主任管理范围都超过了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 难与村民联系, 诸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无法落实。长期如此, 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 亲和力下降, 势必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更为严重的是, 当地一旦发生打架斗殴、村民纠纷事件, 远隔几十公里外的公安、司法干部根本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到达处置, 而且现在农民争山、争田、争水、争路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2001年10月, 湖北长阳已并入楖坪镇的原乐园乡贵家冲村现某村民因山地纠纷由争吵到打斗, 发展到一方用猎枪与持刀的另一方对峙两个小时, 最后一方用猎枪击毙对方, 造成两死一伤的惨剧。此案若是公安派出所能够在有效时间内赶到制止, 或者司法干部能够及时赶到调解沟通, 惨剧是肯定可以避免的。2009年5月, 在全国贯彻新《食品安全法》高压打击假冒食品、药品的时候, 仍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湖北五峰因假酒事件造成3人死亡、数十人住院抢救的惨烈事故。发生此类事件,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边远农村长期远离乡镇政府, 远离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的监管, 大量假冒商品充斥边远农村市场而无人过问是其根本原因。边远农村大量假冒商品现在仍然严重存在。

边远农村还存在另一个重大安全隐患。当今农村的摩托车、农用车已成为农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要普及到千家万户, 这是农村交通发展的大方向。2010年, 全国摩托车数量已达1.1亿辆, 其中约有85%的摩托车在农村, 大量摩托车、农用车的普及使得交通工具落后的农村交通大为改观。但是, 据初步调查, 山区农村的农民车辆几乎都没有牌照, 驾驶者没有执照, 很多人都是一个摩托车上载3—4人, 一个农用车上载十几或几十人, 若不这样, 每天出入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 就得全靠步行。然而, 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2009年6月, 湖北金山县农民18名栽秧苗的农民, 乘坐一辆无牌照的柳州五十铃双排座小货车与火车相撞, 造成9人当场死亡, 5人重伤, 4人轻伤的惨剧。可见也远小乡的交通还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 一个山区县面积在几千平方公里, 解决这些问题, 单靠几十名交警是无能为力的, 交警必须承担城区和交通要道的交通管理, 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到农村, 必须依靠接近农民的乡镇政府去输导和管理, 同时公安交警等部门还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并落实到乡村去。乡镇过大, 交警配置少, 偏远山村农民一年难以见到一次政府干部, 当然就难以落实交通管理职能。

农村乡镇存在的上述问题, 与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相差较远。

三、完善乡镇建制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发展, 这些山村城镇迫切需要具有一定城镇管理职能的政府来组织、落实农村城市化工作, 克服乡镇设置过于集中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山区农村的特点, 因地制宜地恢复一定数量的山区乡镇建制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 恢复原乡镇建设是边远地区农民的迫切要求。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看, 现在边远山区的农村迫切希望适当地设置乡级政府, 有效组织和管理边远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这是农民的心声, 也是国家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只是边远地区的农民属于最边远的弱势群体, 缺少人去调研和呼吁, 或者说农民呼吁了, 没有引起上级决策部门的足够重视。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合并乡镇后, 原麻池乡、枝柘坪乡、乐园乡都发生过要求恢复乡政府建制的上访和群众集会事件, 只是上级政府派人安抚, 要求农民顾全大局, 也讲明合并是为了减少行政人员, 减轻农民负担, 而没有影响合并政策的执行。长阳原麻池乡是当年贺龙领导红六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建立苏维埃县政府的所在地, 撤销该乡政府时, 乡亲们悲痛万分, 多次向上级反映, 要求保留该乡政府。他们都迫切希望尽快恢复合理的乡政府建制。由此可见, 乡山区乡镇合并带来了许多的负作用, 给并入小乡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增加了边远地区农民办事的成本, 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实际上也变相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 建立少而精干的政府,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 减少财政负担。本世纪初的乡镇机构改革, 建立精减乡级政府的机构和财政供给的行政人员机制, 总体来讲, 是成功的, 或者说是利大于弊。在此基础上, 恢复原来的乡镇建制, 将原来的小乡从合并后的大镇分离出来, 可以充分借鉴已有的改革成果, 仍然实行党政合署办公, 主要领导“一肩挑”, 政府下设机构“三办一所”建制。因为是规模较小的乡, 其行政管理编制比现行的乡镇编制还可以减少, 党政直属22—25人, 财政所4—5人即可, 其人员可以从县直各部门和乡镇富余的人员中选调, 不新增县域编制总额。公安、司法、林业、广播电视等部门仍参照乡镇改革办法执行, 由县直部门直接派驻。农技、畜禽防疫等公事服务, 仍可按照“花钱养事”的原则执行, 再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等人员经费支出只需要划转, 不需新增支出。这样增加一个小乡镇的财政净增支出完全可以控制在30—50万元/年以内。

第三, 多方筹措, 建立党政综合办公设施。恢复乡镇建制, 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原有配套完全的乡镇政府及办公设施被合并和变卖了, 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办公设施问题, 减少财政负担:建立综合办公楼, 既然是小乡, 机构人员少, 就没有必要各部门都去铺摊子, 搞小而全。既节约了硬件投资, 又方便群众办事, 方便政府统一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累计投入在200万元以内。其资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适当给予支持, 每个县要恢复的乡镇只在3—5个乡镇, 总体投入不会太大。二是合并后的大镇大都变卖了原来小乡的资产, 应归还其变卖财产的资金并付给利息, 或者说安排几个大镇必须给予一定支持, 实行“对口支援”。三是调动省、市、县有实力的单位进行对口支援, 扶助少数几个边远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边远农村发展是完全能够实现。四是乡镇恢复后, 原有集镇必定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通信、文化中心, 必定促进当地的各类产业的快速发展, 会新增一部分财政收入。五是原来办公场所很多地方还有利用价值, 可以相对廉价地赎买, 对即将闲置的国有资产实行无偿划拨, 以节约投资。

第四, 因地制宜, 完善乡镇建制改革。恢复乡镇要因地制宜, 该并则并, 不搞“一阵风”, “一刀切”。合并乡镇不应该的“一刀切”, 恢复和完善时, 同样应该如此。边远山区有条件的, 农民有迫切要求的, 必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地方, 就应当恢复乡镇建制。有些平原乡镇合并后对当地经济发展没有影响, 而且农民办事比较方便, 也就没有恢复的必要。例如,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原县政府所在地———龙舟坪镇完全包围在原津洋口之中, 两镇合并为一个新的龙舟坪镇, 减少一大量机构和人员, 合并得十分合理, 既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 又能方便群众办事, 就没有必要恢复原来建制。

摘要:本世纪初, 我国对乡镇机构建制进行了大规模合并改革, 但乡镇合并后, 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深化。本文就于集中的乡镇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以期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乡镇,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我国全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篇三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试点乡镇总数约1.8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安徽、湖北、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浙江、重庆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开展了试点。四川、青海和江西的试点乡镇已经达到乡镇总数的一半以上。

《意见》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是:促進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将注意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有效衔接,特别是要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乡镇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探索为农服务的有效形式,改革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提高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使乡镇职能转变取得实效。

4.乡镇上半年改水工作总结 篇四

一、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着力建立良好的.水生态、水环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为增强农村村庄排涝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水利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向区水利局申报程集镇20xx年农村村庄旧沟塘治理项目,经区水利局派人现场查勘,同意实施我镇申报的程集居委会、时庙村、张寨村等3个农村村庄旧沟塘治理项目。程集居委会农村村庄旧沟塘治理项目已于6月17日挂网公开招标。时庙村、张寨村农村村庄旧沟塘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已经通过专家审查,准备招标。程集居委会、时庙村、张寨村等3个村农村村庄旧沟塘治理项目总投资约1274万元,涉及22个自然庄,疏浚中小沟36条,扩挖水塘6口,新建桥涵、闸坝等建筑物49座。治理好农村村庄沟塘,可以增强农村抗旱排涝能力,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蓄水、景观等综合功能。

二、认真抓好抗旱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积极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根据区防汛指挥部和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制定防汛预案,成立8支防汛应急小分队,筹备编织袋1万条、木桩500根、铁丝80公斤等防汛物资,对全镇低洼地带,沟塘、圩堤、涵闸等防汛设施及防汛重点泉右堤王八沟段进行全面摸排和整改,排除隐患。在防汛期间进行安全巡查,排查隐患重点:汾泉河、草河等。防汛期间认真值班,确保全镇安全度汛。

三、查摆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精确制定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国家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阜州秘〔20xx〕34号文件要求,认真做好饮水安全状况精准核查工作,共摸排具备供自来水条件但未入户一般居民183户,598人,但是家中都有自备井,水质基本达标。20xx年初,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补差补缺,共为52户贫困户安装自来水,确保贫困户安全用水。

四、履职尽责,为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沟河管理保护目标而努力

一是加强河长制工作宣传。

二是对全镇大小河流进行全面摸底,掌握一手资料,目前已根据实际情况对每条河流设立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保证了每条河流都有人巡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三是制定巡河制度,并做好巡河记录。

5.乡镇机构改 篇五

自2010年参加林改工作以来,我充分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及做好林改工作的重要性,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全部精力做好林改工作。

一、提高认识,认真学习林改相关知识。

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建绿色家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目标,深刻学习领会林改的精神实质,理解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在林改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涉及的林业法律法规较多,林权制度面广,情况复杂,为此,我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各项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做到依法办事,理论指导实际,使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做好本职,协助林改工作扎实推进。

我在党政办工作,主要负责配合林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负责镇党委、政府关于林改重要会议主要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及镇里日常上级单位下发林改相关文件、文书等的接收处理。二是承担党委、政府的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文件的起草、修改、校对、印刷、分发管理工作。三是负责镇党委、政府日常工作,做好林改重要会议的的筹备及林改重要活动的调配人员的协调和联系等服务工作。四是依据领导指示,负责对党委、政府决议、决定等林改相关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办和检查。五是围绕镇党委、政府林改总体工作部署,负责重要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传递和上报工作,同时根据各村林改工作进度情况汇报,针对林改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五是坚持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学习和熟悉林改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来镇办事群众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不刁难、推诿。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协助党委、政府稳步扎实推进林改工作。

6.驻马店可行性报告发改委指定机构 篇六

【公司介绍】金兰企划主要编写服务有:驻马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驻马店分析报告、驻马店评估报告、驻马店调研报告、驻马店项目建议书、驻马店计划书、驻马店土地申请报告、驻马店专项资金申请报告、驻马店立项报告、天行申请报告、驻马店财政资金申请报告、其它各类项目申请审批备案报告等。我公司项目编制范围涵盖综合经济、矿产开发、建筑建材、有色金属、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养殖种植、社会服务等数十个领域; 针对驻马店项目,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主要用途】驻马店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 键 词】驻马店可行性研究报告、驻马店可行性报告、驻马店可研报告 【咨询热线】***(李工)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等多种模式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编制团队】资深注册工程咨询师、数据分析师、会计师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协商确定,欢迎来电咨询。【编写单位】金兰企划

【推荐服务】驻马店可行性研究报告、驻马店项目建议书、驻马店资金申请报告、驻马店节能评估报告、驻马店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核心提示】驻马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编写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理由、项目效益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提出的依据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及产品工艺技术方案、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节能、环境保护、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预测与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结论与建议。【报告说明】

驻马店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针对驻马店具体项目,由驻马店权威专家编写的用于驻马店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用途的专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将根据项目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使其具有针对性、权威性、专业性。针对驻马店客户可以出具建筑、机械、农业、有色冶金、轻工、建筑材料、市政交通、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等多个专业工程咨询甲、乙、丙级资质。【驻马店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大纲】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建单位

1.1.3 项目地点

1.1.4 产品方案

1.1.5 建设规划

1.1.6 建设周期

1.1.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1.3 编制依据、原则、内容

1.3.1 编制依据

1.3.2 编制原则

1.3.3 编制内容 1.4 项目建设理由

1.5 项目效益分析

1.5.1 经济效益分析

1.5.2 社会效益分析 1.6 可行性研究结论

1.6.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6.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6.3 选址

1.6.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6.5 环境保护

1.6.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6.7 项目建设进度

1.6.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6.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6.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8 研究结论

第二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2.2 公司目标 2.3 公司信念 2.4 公司管理 2.5 企业文化建设 2.6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

项目提出的依据及必要性 3.1 项目提出的依据 3.2 项目建设的优越性 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

市场分析及产品工艺技术方案 4.1 市场调查

4.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4.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4.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4.1.4 替编产品调查

4.1.5 产品价格调查

4.1.6 国外市场调查 4.2 行业市场预测

4.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4.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编分析

4.2.3 价格预测 4.3 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4.3.1 推销方式

4.3.2 推销措施

4.3.3 促销价格制度

4.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4.4 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4.1 产品方案

4.4.2 建设规模

4.4.3 工艺技术方案

4.4.4 设备选择

4.5 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五章

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5.1 资源和原材料

5.1.1 资源评述

5.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5.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5.2 建设地区的选择

5.2.1 自然条件

5.2.2 基础设施

5.2.3 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5.3 厂址选择

5.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5.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6.1 项目组成 6.2 生产技术方案

6.2.1 产品标准

6.2.2 生产方法

6.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6.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6.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6.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6.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6.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6.3.3 仓储方案

6.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6.4 土建工程

6.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6.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6.4.3 建筑材料

6.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6.5 其他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6.5.3 地震设防 6.4 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

节能

7.1 用能设计原则及节能设计规范

7.2 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7.3 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7.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八章

环境保护

8.1 建设地点的环境现状 8.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8.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8.4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5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8.6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9.1 劳动安全卫生 9.2 消防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 组织机构 10.2 人员配置 10.3 经营管理措施

10.4 管理模式及团队精神 10.5 人才策略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招投标 11.1 项目组织管理 11.2 工程项目的招标

第十二章

项目经营管理策略 12.1 绩效管理方案 12.2 市场营销策略 12.3 内部监控措施分析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 编制依据

13.2 投资估算费用标准 13.3 投资估算 13.4 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财务预测与分析 14.1 编制基准 14.2 基本假设

14.3 财务分析依据及说明 14.4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14.5 销售额预测 14.6 利税分析 14.7 财务评价指标 14.8 财务分析结论

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15.1 项目风险分析 15.2 风险程度分析

15.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16.1 结论 16.2 建议 附图、附表

1、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

1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2、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7.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 篇七

一、关于乡镇政府职能和事权划分问题

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就指明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实现途径。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仅要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还要明确乡镇政府的事权。按照哲学的观点,界定一个事物,实际上就是划清该事物与他事物的界限,明确该事物在相关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该事物就是其自身,而不是其他。乡镇政府职能的界定,与乡镇政府事权的划分密切相关。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划分县乡政府之间的事权,明确各自的权力边界。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清,导致县乡政府之间在事权划分上不明确、随意性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位、缺位、错位并存。乡镇政府在具体工作中承担着大量本应由县级政府部门担负的行政事务,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缺乏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而县级有关部门对乡镇的考核内容却涵盖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乡镇在具体社会事务管理中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一旦管理就涉嫌越位,撒手不管就意味着不作为。从乡镇机构改革的动机看,试图通过明确乡镇政府职能,使乡镇政府把该减的事减下来,把该干的事担起来,权随事走;按照新的职责范围,精干设置机构,因事设岗;根据岗位职责和事业发展的要求,从优配备人员,按岗定人,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但由于乡镇政府事权划分的不合理,一些应由县级部门承担或者仅需乡镇配合的工作,仍然交给乡镇办理,县乡职责不清,权责不一,随意泛化乡镇政府职能。同时,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设置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边喊着要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一边却在强调其部门利益的重要性,要求上下对口,保留人员或增加编制,弱化了乡镇政府减员增效的改革成果。

我们认为,首先要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权的基础层级,直接面对广大农民,是农村各项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现行《组织法》规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七项。近年来,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乡镇政府的职能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组织法》所赋予的这些职能已不完全具备。(1)乡镇不具备法律、政策、税赋、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和能力;(2)现行法律法规界定的行政执法主体绝大多数为县级部门或派出机构,乡镇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相当薄弱;(3)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已不健全,导致了在履行职能中普遍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缺位”,就是份内该干的事没有干好,一些本应由乡镇政府承担的职能,没有自觉地承担起来,应该做好的工作也没有完全履行好。“越位”,是指做了超越政府职能范围和权限的事,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错位”,就是不做自己的事,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利益的事争着干,无利或责任大的事不闻不问。重新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既涉及县、乡、村三者之间权利的合理配置,又涉及社会、经济、政治三者之间关系的整合重构。围绕这些关系的调整,理论界对如何定位乡镇职能有不少争论。大多数意见认为,要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的原则,明晰乡镇政府事权,主要管市场管不了且无法管的事情,从过去管农民、服务上级转到服务农民上来,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职能强一点,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陕西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绝大多数乡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乡镇政府职能应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强化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上。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其次要合理划分县乡政府事权。这次乡镇机构改革,陕西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调整县乡职责任务。夯实县政府管理本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职责任务。应由县政府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得转交乡镇;需要乡镇配合推动的工作,其经费由县级部门承担。这是对县乡政府事权划分提出的笼统要求。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细化:一是县乡政府共同的事权。这是体现两级政府共性的部分,比如行政区域内的文化、卫生、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农田水利、农机、农技推广、集镇建设和管理等公共事务,应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乡镇政府协办。二是不必或不便由乡镇政府承担的职能。如科学、公检法、环境治理、国土资源保护及县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等,应明确由县级政府承担。三是乡级政府无力承担,但需要乡级政府出面组织的公共事务,应划归或委托乡镇政府负责,必要时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改水改厕以及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优待优抚救助金发放等。

二、关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众所周知,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农民文化素质和维权意识得到提高,信息渠道和活动半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行政控制型政府和行政命令式的干部工作方式受到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提出,曾经以催粮要款为中心工作的乡镇政府,其工作任务、工作范围、工作重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陕西一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实践看,初步界定了乡镇政府职能,调整重组了乡镇机构,精简压缩了乡镇人员,探索了乡镇工作“干什么”和“谁来干”的问题,但“怎么干”的问题即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才刚刚破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这就进一步指明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迫切需要把改革推向深入。关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我们认为:

一要更新和转变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乡镇干部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角色不转换,乡镇政府职能就不能发生质的转变。为此,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必须创新和转变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首先,要树立政府是公共管理者和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观念。乡镇政府必须改变直接干预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集中力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不直接干预各类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努力提高其消费水平,改善其消费环境。不断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其次,要树立乡镇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观念。要以群众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作为乡镇的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从过去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植、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靠行政命令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坚决破除过去无限政府的陈旧观念,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这样乡镇政府才能把职能真正转变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二要加快转移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要从过去那种安排生产、催粮要款、大包大揽转到抓管理、抓协调、抓服务上来。抓管理,就是发挥乡镇的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加强小城镇和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宽松和谐、安全有序的环境氛围。强化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责任意识,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通过规范政府职能,打造法治政府、公信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抓协调,就是发挥乡镇的组织协调职能,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注意培育市场主体,扶持主导产业,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引导农户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同时,支持和保护农民兴办各种经济组织,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抓服务,就是发挥乡镇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使“服务”成为乡镇政府与农民紧密联系的纽带。通过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农民提供政策服务;及时建立信息平台和网络,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积极构建法律咨询网络,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

三要着力改进乡镇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从习惯于发布行政命令转变为当好“经纪人”,从习惯于行政干预向市场引导转变,打破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模式,不搞关卡压,不搞勒要罚,不直接干预生产,不下达指令计划,不参与企业经营。要在职能范围内服务到位不越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探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联手互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新机制,搞好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把产业经营、产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经营性职能尽量让位于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社会经营性服务组织。陕西岐山县在转变乡镇工作模式中提出了加强“四个引导”,即观念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商品观念,摒弃小农意识,主动关注市场、研究市场、走向市场;规划引导,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市场情况和全局利益,制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典型引导,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先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这一做法,是转变乡镇工作方式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

四要不断完善农村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有利于加强乡镇工作的落实,便于对乡镇干部的量化管理,并增强乡镇干部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方面要坚决取消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切实为乡镇政府“松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工作的考核,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当地社会是否稳定,环境是否得到保护,社会管理是否到位,公共服务是否提供,农民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等,作为衡量乡镇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

五要努力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理论修养,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深入群众,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二是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快乡镇干部的知识更新。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就培训内容、对象范围、工作经费、目标效果和组织实施作出具体规定。除了适当组织有关政治理论培训外,多举办一些实用农技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提供短平快的信息,不断强化乡镇干部的发展意识,增强服务本领。三是强化村组干部队伍建设。要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要加大对村委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着力推行村民自治。要建立村组干部准入机制,通过强化培训、加强交流、赴外学习等方式,不断增强村组干部的发展意识和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三、关于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问题

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既是乡镇机构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问题。陕西的安康市和岐山县在改革中,都将人员分流安置作为重头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有情操作,对分流人员采取多种分流形式,帮助重新就业,妥善解决实际困难。但是,任何改革从本质上讲都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对于乡镇机构改革中的分流人员来说,分流意味着这些既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因而思想上难免会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面对人员分流,很多乡镇干部都心存顾虑。一怕丢位子,认为分流出去就意味着砸了“铁饭碗”,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二怕丢面子,担心分流出去会被社会舆论特别是亲朋好友嘲笑;三怕没路子,感到自己法子不多,路子不广,步子难迈,对分流出去到底能干什么心中无底。一些乡镇干部难免对人员分流工作表现出冷漠、观望甚至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顺利进行。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他产业的就业机会本来就少,且收入偏低,社会中介组织也不发达,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系统“神经末梢”的乡镇基层政府,缺乏有效吸纳乡镇富余分流人员的就业渠道。加之社会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有限的财力难以支撑必要的改革成本,加大了分流人员的安置难度。据调查,一些乡镇已出现了分流人员纷纷要求上岗的趋向,基于确保社会稳定的考虑,自然出现了人员“分流”后“回流”现象,有部分分流人员又回到了原岗位工作。另外,分流人员的管理仍然留在乡镇,特别是进入农村服务中心的人员,其生活费的发放办法还没有同上岗人员相区别,分流人员“分而不流、流而不走”,还没有同乡镇政府完全脱离。

针对人员分流安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要加强宣传,增强人员分流的透明度。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前、中、后期加强宣传,让分流人员理解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潮流、时代必然。与此同时,要注意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公开透明度,制定出能够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办法,不搞暗箱操作,要让分流人员心服口服。

二要为分流人员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分流人员自主创业,引导精简下来的公职人员申办私营个体企业,或者创办农场、养殖场,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鼓励企业吸收分流人员,对接收分流人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贷款优惠,激发企业接收机关分流人员的积极性。这样利用经济杠杆鼓励富余人员脱离机关,一方面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机构与人员的消肿目标。

三要积极发展农村三产,拓宽分流人员的就业渠道。从总体上看,当前广大农村“三产”发展严重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社会化服务非常薄弱,远未形成体系,像“农民经纪人”、“农村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站”这样的社会中介组织,其数量与质量都落后于市场需求。而被精简的乡镇“七所八站”人员中很多是技术人才,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乡村服务网络。可以预见,农村生产经营服务业有待开拓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创造很多就业岗位。

四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探索在小城镇建立区别于城市体制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依托现有的乡镇社会保障机构,继续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广城镇社区服务,特别是抓紧推进影响力大、需求迫切的社会养老基金、大病统筹基金和最低生活保障基金这“三金”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以减少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要科学核编、依法定编、严控进人,确保人员分流不反弹。在前几次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法律约束。这次乡镇机构改革,要想真正避免人员“回流”的难题,必须要重视加强依法科学定编的工作。即根据乡镇政府今后应承担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能力进行科学论证,对乡镇政府职能机构、人员编制做出明确规定,同时推行财政直接发放工资,以此来增强工资发放的透明度。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确需增加职员时,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在严格监督下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并首先考虑在现有乡镇工作人员中进行“调剂性”选拔。对违反法定编制而随意增设机构、人员的行为,一律依法作出处理,从而确保编制的严肃性,使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成果得以巩固。

四、关于乡镇机构改革成本问题

乡镇机构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必然要支付改革成本。一般认为,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或称即期和分期成本。直接(即期)成本必须立即支付,间接(分期)成本可以逐步支出。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本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可变成本。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流一个人员所需的成本会随之增长。以工资水平为例,2005年一个科员的工资为月均870元左右,是1995年月均工资210元的4.1倍,呈现一种较快的增长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工资水平只会提高,不会下降,人员分流成本还会上升。二是机会成本。就是如果放弃乡镇机构改革,继续保持现有状态,将意味着乡镇未来每年仍要付出现有规模的财政支出。如果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将意味着在付出一定改革成本的同时,未来每年可获得现有财政支出部分的收益。三是可延缓成本。就是乡镇机构改革所需成本较大,但实施方案一旦确定以后,其改革措施可分步实施,改革成本也可分年付出,因此属于可延缓成本。

乡镇机构改革成本的特征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鉴于乡镇机构改革成本是一项可变成本,随着时间增长,改革成本将呈现增长趋势,因此,乡镇机构改革应该尽早进行。二是鉴于乡镇机构改革成本是一项机会成本,放弃改革就意味着放弃现有的财政支出收益,因此有必要抓住收益,用收益补偿成本,建立收益与成本的平衡机制。三是鉴于乡镇机构改革成本是一项可延缓成本,在目前县乡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较大的改革成本项目可采取有计划、分步骤的方法支付。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县乡经济总体实力不强,收入总量小,财政自给率较低,难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付改革成本。据对安康市的调查,试点工作中全市直接支付的改革费用主要有四项:一是在改革前期和进展过程中,各级组织调研、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局部试点、动员培训、政策宣传以及全市统一组织的上岗笔试、竞争上岗、培训上岗和分流人员、组织督查和检查验收等项工作经费。二是全市有16人辞去公职,对辞职人员由原单位按每满一年发给本人原三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发给一次性辞职补偿费。三是全市清退乡镇临时人员432人,需按照服务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待遇的标准一次性支付补偿金。四是全市清退原集体性质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兽医人员517人,也需支付一次性补偿金。以上四项在改革中必须付现,可将其界定为改革的直接成本。同时,改革中因机构整合、财政体制补助调整等因素,将乡镇中心卫生院人员经费由财政差额补贴转为财政全额拨付,将原乡镇企事业办(改革后并入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畜牧兽医站人员经费由原自收自支管理形式转为财政全额预算,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些增加的费用在以后时间也要陆续支出,可将其界定为间接成本。大量的直接成本短期内加重了县乡财政的负担,新增的间接成本对县乡财政形成了较大的压力。改革的成本无形中成了乡镇机构改革的拦路虎。

目前,破解改革成本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各地都在探索研究,一些地方在实践中提出了初步的思路和办法。即按照分类处理、分级负担的总体思路,多渠道筹措和支付改革成本。(1)效仿国有企业破产时的做法,根据职工工龄长短,给予分流人员每年一个月工资的一次性补偿,解决人员分流后一段时期内的生活困难;(2)通过实行人员分流前养老保险的单位欠缴部分由单位补缴、分流后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的办法,为分流人员补办养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3)人员分流后出现的生活困难,通过将其纳入城镇低保的办法予以解决;(4)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支持力度,实行中、省、市、县改革成本分摊机制,帮助基层分担改革成本;(5)加快开展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以平稳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确保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和.乡镇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人民论坛,2004(8).

[2]蔡燕、李强.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难点问题及主要办法.党政干部学刊,2005(9).

[3]孝感市财政局.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成本分析与阶段性目标选择.财政与发展,2006(5).

[4]成望东、张振明.新农村建设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调查与思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1).

8.乡镇机构改 篇八

摘 要 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体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职能划分不合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灵活、人员队伍结构不理想等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调整和优化,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发展。

关键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日益扩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当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落后、老化,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技推广体制管理和机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制定和实施农技推广计划,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并予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农作物的生长方面,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置工作,并监测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要进行植物检验检疫。同时,还应当管理、保护农业资源,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协助处理农机安全事故[2]。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和产地环境监管工作,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得以顺利进行。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仍旧属于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管辖之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自主决定权和话语权,所有日常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进行安排和组织[3]。然而许多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中疏于对相关人员和事务的管理,甚至有些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无法正常、顺利地开展。

2.2 工作机制不灵活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没有将工作业绩、推广效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进行挂钩,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认为无论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如何,个人收入、奖励等都不会有任何变化,许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大大打击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机制,没有将推广人员按照工作內容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农技推广工作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2.3 人员结构不理想

由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待遇管理、编制管理、职称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合理,大部分农技推广机构无法吸引真正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推广才能的人才,致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结构不理想。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都主要由年龄较大、农业技术知识不全面的当地剩余农业人口构成,由于缺乏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刺激,技术人员没有针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及时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4]。

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问题解决措施

3.1 结构管理方面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上存在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独立出乡镇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实行公司式管理和运作,彻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智能、人员管理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于那些与乡镇政府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无法完全从中脱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将行政、服务部门保留在乡镇政府中,把其具有经营功能的部门和人员与其他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结合,成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由地方工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原有的农技推广行政部门仍由乡镇政府管理,属基层事业单位,与新建农技公司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法人组织,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组织、经济上的交叉关系,农技推广部门人员与政府其他部门人员同属政府管理、享受相同待遇。

3.2 人员管理方面

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生产的需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应当在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选用上采取岗位竞聘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层应组织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目前农业技术发展状况,制定人才评定、评测计划、方案和内容,在农技推广机构内部和乡镇所有农业人员范围内选取具有良好农技专业知识和较强农技推广经营服务能力、经验的优秀人才,扩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5]。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上,行政人员和其他服务类职能部门人员应当由独立出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属事业单位编制,而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可实行独立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农技推广企业人事代理式管理,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3 待遇管理方面

对于属事业单位编制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工资、奖金、财政补助等各类经济收入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标准由地方政府负担,并纳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其他人事代理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经营服务类人员的待遇由独立出来的农技推广机构或新成立的农技推广企业承担。在工资分配上,应当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合理化和透明度,将工资、奖金等参考标准纳入单位、企业总体工资制度和标准内容范围中,并向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开,避免各种由于收入管理过程不透明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性和广泛性,将相关人员待遇收入、职称评定与工作业绩、推广成果挂钩,在实行保底基本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将员工彼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督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乡镇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扩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率、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管理和改革工作,解决当前农技推广机构体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和人员结构优化,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华,陈公贤,陈宏辉.新形势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2014(6):20-22.

[2]李安宁,王德成.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5):1-4,16.

[3]曾庆鸿.论贵州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J].基层农技推广,2014(10):1-3.

[4]代丽云.我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61,72.

[5]罗信纯.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5(2):22.

上一篇:师德演讲稿《三尺讲台育桃李 俯首甘为孺子牛》下一篇:那个星期天给我带来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