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计划

2024-09-01

特殊儿童教育计划(共8篇)

1.特殊儿童教育计划 篇一

一(4)班

一、活动背景: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天真、无邪、快乐的,但对于这些先天有缺陷的儿童来说这样的快乐是少有的。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应该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快乐。而我们作为一(5)班的班主任就是要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光明,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再孤独。

二、活动主题:关注特殊儿童,情暖与爱同行。

三、活动目的:

1.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向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我们将从关爱特殊儿童开始,将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发扬和继承下去!

2.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在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为今后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3.为一(5)班的特殊儿童带去温暖和欢乐,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和未来,让这些需要社会特殊关注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四、活动对象:一(5)班刘刚、潘文彬

五﹑活动时间:2016年3月

六、活动地点:一(5)班教师

八、活动内容: a)赠送物品 b)文艺表演 c)小游戏环节 d)交流互动 e)合影留念

2016.3

关爱特殊儿童帮扶计划

关爱“特殊儿童”总结

一(4)班

关爱“特殊儿童”,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现将本学期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班级召开家长会,会上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特殊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特殊孩子”的主题队会,根据本班特殊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特殊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关心关爱特殊学生,不单是学校班级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2016.11

2.特殊儿童教育计划 篇二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我不断地和学生沟通,想他们所想,找突破口,这当中有心酸,也有喜悦,我在历练中不断成长,学生各方面进步也很大。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关于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谈一些看法,希望与大家探讨。

一、理解和宽容学生

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大人需要理解,学生也需要被理解,学生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面对“调皮学生”,很多老师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沟通,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们也要尽力去做,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使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要积极主动地面对,研究他们的心理,对症下药。教师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有价值、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师生才能协调好,才能很好地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二、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与学生的矛盾

给英语学困生上课,每天面对的是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好动、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作为教师,每天除了讲好自己的课之外,还要思考怎样有效管理课堂,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保证,除了小组讨论、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没有抵触心理,还要做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信任的老师。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在讲课中发现昏昏欲睡和悄悄说话的学生,我会一声不响地走到他们跟前,站在他们跟前讲课,而那些刚才不注意听课的学生,一下子就会懂得我的暗示,开始认真听课了。很多老师反映,对于基础差且调皮的学生,上课基本上是在维持课堂纪律,批评学生,不但导致教师、学生都很消极,而且课堂上过多的批评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进度、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师生和谐,所以似乎我的这种做法显得很无奈,但比起我正面批评,引发师生冲突,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方法。

三、赏识与激励,让学生更自信

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赏识教育”无疑是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责任,更是让学生建立自信的好方法,尽管学生有太多的缺点和错误,看上去好像“劣迹斑斑”,一无是处,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燃起自信的勇气,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特殊群体的学生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因此要教育转化他们,我们必须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微小的进步放大,这个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例如:我们班的马×好动,学习基础差,但是他勤快,打扫卫生总是抢在前面,我就对他这一方面进行全班表扬,希望他学习上能这样表现就会更好,经常表扬,后来我发现他学习积极性也高了,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

四、融入学生,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的这个班大多数学生都是少数民族,他们有很多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为了融入他们,我查阅各方面资料,了解他们的民族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在完全尊重他们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下,试图想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我以我渴望的眼神和谦虚的神态告诉他们,我不知道的很多,就像他们在课堂上需要我教他们知识一样,在课堂上我是老师,现在他们是我的老师。我发现他们很自豪,给我讲很多关于他们的民族与宗教信仰,个个神采飞扬,连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讲个不停,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平等,我了解到了更多知识,这种心与心的交谈,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喜欢上了我,就喜欢上了我的课堂。有时候,课间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找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与鼓励,也说说自己孩子的不足,让他们出出主意,他们起初很拘谨,后来都很活跃,我放低姿态,让他们有亲近感,“亲其师而信其道”,慢慢的我们的沟通多了,在课堂上他们也变得积极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这个群体只放在班级这个集体中进行比较,不应该各方面都按照教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也应该尽自己所能教育好这些孩子,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在积极、健康、快乐、关爱中成长。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雨露,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用发自心灵的爱来关注他们的成长,要把激励赏识、责任、耐心、爱心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心态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只有真正做好了这些,才是尊重生命,才能让生命的花儿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摘要:<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一些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我现在所带的班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群体是指这个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好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且叛逆。他们是从好几个私立学校合并过来的,而且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我也经常感慨,教这样一个班比教三个班还累,刚开始这些学生经常使我欲哭无泪,有恨铁不成钢的气愤。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我不断地和学生沟通,想他们所想,找突破口,这当中有心酸,也有喜悦,我在历练中不断成长,学生各方

参考文献

3.特殊儿童教育计划 篇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特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加强条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开始招生。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各地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 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 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各省(区、市)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可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各省(区、市)择优选择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各地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教育部门要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民政部门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政策。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行评估验收,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为评估验收的主要指标,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的县(市、区),不得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

权威解读

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答记者问

1.问:社会各界对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日益关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做了全面部署,《提升计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批示,要求研究加强完善特殊教育的政策措施。

新世纪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残疾孩子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学前、高中、大学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还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人民群众对此极为关注,我们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尤其是解决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研究制订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工作重点聚焦在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上。随着《提升计划》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公平,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融入社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问:特殊教育情况复杂,问题涉及面广,解决的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研制《提升计划》经历了哪些过程?

答:一是委托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中国教科院对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殊教育国际比较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1 445个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组织调研组分别到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江西、广西、四川、陕西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座谈会。

二是会同有关部委对特殊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梳理,对拟实施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进行研究。

三是充分吸收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特殊教育专题调研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征求了31个省(区、市)相关部门意见,召开了12次各种类型座谈会,听取了两百多名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高校专家、一线特教学校校长、教师和残疾孩子家长的意见。

五是提交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根据会议精神,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提升计划》。

3.问:特殊教育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提升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增强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三是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增强特殊教育的推动能力。

通过实施《提升计划》,预期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提升计划》提出了三大任务:一是提高普及水平,特别是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加强条件保障,重点是保障特教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办学水平。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是建立完善的特教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

4.问:当前发展特殊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普及水平,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教育,《提升计划》对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有哪些政策举措?

答: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解决8万名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通过多种形式,逐一安排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原则上,残疾程度相对较轻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学前教育,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教育部或附属幼儿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高等教育,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5.问:特殊教育运行成本高,《提升计划》对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有哪些制度性的安排?

答:《提升计划》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做出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三年内达到6 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6 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目前,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平均为2 100元,为普通学校的3倍左右,调整后将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调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体现出国家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力度。

与此同时,《提升计划》中要求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参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执行。此举将有助于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保障水平。

6.问:残疾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较困难,《提升计划》对残疾学生资助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提升计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二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三是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四是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少年。

7.问:许多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招生能力还较为有限,影响和制约特教发展,《提升计划》提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请解释一下具体内容?

答:主要指国家支持的特殊教育两大项目:

一是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中央投资补助一批学校的建设。同时,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求,鼓励在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中设立孤独症教育康复部或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

二是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财政部、教育部将从2014年启动实施,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8.问:确保特殊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至关重要,请问《提升计划》中制定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答:在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方面有四条举措:一是各省(区、市)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可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二是完善并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三是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四是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方面有三条举措:一是确定专业准入门槛。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二是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各省(区、市)择优选择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9.问:为让残疾孩子有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计划》在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有力举措?

答:一是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二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

10.问:《提升计划》出台后,如何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需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要加强统筹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要建立工作机制。各地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教育、发展改革、财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4.学校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篇四

4.形成关爱全体学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5.提供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相关咨询。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坚持每学期两次的的教研学习时间,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并组织好学习心得交流,切实提高师德素养与业务修养。

2.积极参加市级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二)加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1.编制随班就读工作计划,为从事一线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教师提供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信息,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效率。

2.完善以特教中心为核心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过程化管理,有效地组织学校特殊教育教学,促进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资源教师团队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培养随班就读教学骨干教师。

(三)加强研究,努力提升工作实效

1.建立并完善小学阶段特殊学生发展的规划,让特殊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本学期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为切入点,对特殊学生教学内容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发展。

3.深入了解并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学科教研的重要方面,帮助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教研组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1.开展现场指导式培训。经常深入班级,与教师作面对面交流、沟通。通过指导备课、诊断课堂教学、与教师一起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断促使教师形成特教专业化的技能。

2.借助平湖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这一优势,为特殊儿童、家长、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咨询、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优势点。

(五)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1.开展特殊教育案例评比,为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实效,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成果,推广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推动学校特殊教育的发展。

2.随班就读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更大的心血。我们应该坚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力争形成独特的随班就读工作新路子,让他们建立自信,感受成功,获得尊重,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常熟市特教指导中心的工作指南为指针,以提高特殊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心,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管理规范为依托,继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课堂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力提升新湾的特殊教育质量。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的特殊教育区块管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结合随便就读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供校内特殊需求学生转介、鉴定,并作妥善的安置。

(2)提供特殊学生适合的教学与辅导、活动等。

(3)保障特殊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提供学校力所能及的社会福利。

(4)推动融合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提升对特殊学生的了解、接纳与关怀。

(5)提供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相关咨询。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坚持每学期两次的的教研学习时间,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并组织好学习心得交流,切实提高师德素养与业务修养。

2、积极参加市级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二)加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1、编制随班就读工作手册,为从事一线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教师提供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信息,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效率。

2、完善以特教中心为核心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过程化管理,有效地组织学校特殊教育教学,促进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随班就读学生的双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操作过程和方法,做好特殊学生入籍与撤销的鉴定审批工作,建立正确明晰的学生档案。

4、加强资源教师团队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培养随班就读教学骨干教师。

(三)加强研究,努力提升工作实效

1、建立并完善小学阶段特殊学生发展的规划,让特殊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本学期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为切入点,对特殊学生教学内容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发展。

3、深入了解并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学科教研的重要方面,帮助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教研组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1、开展现场指导式培训。经常深入班级,与教师作面对面交流、沟通。通过指导备课、诊断课堂教学、与教师一起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断促使教师形成特教专业化的技能。

2、借助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这一优势,为特殊儿童、家长、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咨询、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优势点。

(五)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1、开展特殊教育案例评比,为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实效,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成果,推广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推动学校特殊教育的发展。

2、进一步管好、用好特殊教育这一信息平台,为学校、教师搭建研究、沟通、交流的平台,做好平台的管理、维护工作,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常熟市红枫小学教科室

5.小学特殊教育工作计划 篇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关于小学特殊教育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希望本文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的相关范文,欢迎大家关注品才网

一、指导思想

树爱心,转观念,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推进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特殊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心,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管理规范为依托,继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课堂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力提升特殊教育质量。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的特殊教育管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结合随便就读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优化形成随班就读学生的育人环境,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发展;

2.形成有利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3.建立灵活、高效的特殊学生课外辅导保障机制。

4.形成关爱全体学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5.提供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相关咨询。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坚持每学期两次的的教研学习时间,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并组织好学习心得交流,切实提高师德素养与业务修养。

2.积极参加市级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二)加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1.编制随班就读工作计划,为从事一线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教师提供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信息,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效率。

2.完善以特教中心为核心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过程化管理,有效地组织学校特殊教育教学,促进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资源教师团队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培养随班就读教学骨干教师。

(三)加强研究,努力提升工作实效

1.建立并完善小学阶段特殊学生发展的规划,让特殊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本学期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为切入点,对特殊学生教学内容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发展。

3.深入了解并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学科教研的重要方面,帮助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教研组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1.开展现场指导式培训。经常深入班级,与教师作面对面交流、沟通。通过指导备课、诊断课堂教学、与教师一起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断促使教师形成特教专业化的技能。

2.借助平湖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这一优势,为特殊儿童、家长、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咨询、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优势点。

(五)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1.开展特殊教育案例评比,为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实效,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成果,推广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推动学校特殊教育的发展。

2.随班就读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更大的心血。我们应该坚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力争形成独特的随班就读工作新路子,让他们建立自信,感受成功,获得尊重,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指导思想

常熟市特教指导中心的工作指南为指针,以提高特殊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心,以服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管理规范为依托,继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课堂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力提升新湾的特殊教育质量。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的特殊教育区块管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结合随便就读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供校内特殊需求学生转介、鉴定,并作妥善的安置。

(2)提供特殊学生适合的教学与辅导、活动等。

(3)保障特殊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提供学校力所能及的社会福利。

(4)推动融合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提升对特殊学生的了解、接纳与关怀。

(5)提供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相关咨询。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坚持每学期两次的的教研学习时间,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并组织好学习心得交流,切实提高师德素养与业务修养。

2、积极参加市级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二)加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1、编制随班就读工作手册,为从事一线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教师提供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信息,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效率。

2、完善以特教中心为核心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过程化管理,有效地组织学校特殊教育教学,促进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随班就读学生的双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操作过程和方法,做好特殊学生入籍与撤销的鉴定审批工作,建立正确明晰的学生档案。

4、加强资源教师团队和随班就读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培养随班就读教学骨干教师。

(三)加强研究,努力提升工作实效

1、建立并完善小学阶段特殊学生发展的规划,让特殊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的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本学期特殊教育教研工作将围绕“和谐、发展、共享”的主题为切入点,对特殊学生教学内容实施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发展。

3、深入了解并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学科教研的重要方面,帮助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教研组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1、开展现场指导式培训。经常深入班级,与教师作面对面交流、沟通。通过指导备课、诊断课堂教学、与教师一起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断促使教师形成特教专业化的技能。

2、借助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这一优势,为特殊儿童、家长、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咨询、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优势点。

(五)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1、开展特殊教育案例评比,为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实效,进一步巩固特殊教育成果,推广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推动学校特殊教育的发展。

2、进一步管好、用好特殊教育这一信息平台,为学校、教师搭建研究、沟通、交流的平台,做好平台的管理、维护工作,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常熟市红枫小学教科室

二〇xx年十月八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萧山区特殊教育“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积极落实萧山区特殊教育工作计划,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对随班就读和辅读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以学校工作为本,以教师工作为主,以让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为目标,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平等合适的学习机会,并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二、工作目标:

提高特教教学质量,努力完成区特殊教育下达的工作和各项任务;不断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用活资源教室,充分利用资源教室的条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工作:

1.完善学校特殊教育教研组,落实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明确特殊教育的职责与任务。

2.组织教师学习《现代特殊教育》和《中国特殊教育》,全面、深刻的领会特教工作及了解特教的动态和各种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育教学。

3.认真落实制订好切合学生实际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目标措施有针对性有实效。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要有恰当的教育起点、恰当的长期和短期目标,注重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不断完善资源教室设备、设施。把全体特殊学生纳入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智障学生,也包括自闭症、学习障碍等特别学生,也纳入资源教室活动的范围。

5.搞好教研活动,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6.积极参加上级发起的特殊教育教学方面的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特殊教育的论文评比、案例评选活动,实实在在地研究,平时多注重笔录,争取能在各级评比中取得较好的名次。

7.教师要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依据特殊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教育与分析,并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或个案。

8.对于特殊学生的日常练习与作业进行保留,认真记录好特教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同时做好有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及积累工作。

四、行事历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落实好本学期教研活动。

2.校特殊教育会议。

3.资源教室的建设。

三月份:

1.做好特殊学生筛查、测试工作。

2.校本教研活动。

3.参加萧山区特殊教育工作会议。

4.参加萧山区辅读班共同体研讨活动。

5.资源教室运作

四月份:

1.特殊学生家长会。

2.学期中期学生评价

五月份:

1.特殊学生认定工作。

2.特殊学生生活化自理能力比赛

六月份:

1.填写好特殊教育、教学档案。

2.对本校有随读生的教师备课本进行检查。

3.特殊教育工作总结。

6.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计划 篇六

坚持以党的和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列为20xx年度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和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学校将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县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康复语训工作。

1、加强人员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服务水平,并结合工作岗位职责和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果,对后勤人员进行认真考核。同时,继续加强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的考核方案,继续采取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相结合的措施,做好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坚持科学管理,改进食堂工作。

依照《食堂管理方案》,结合师生建议,坚持科学管理,改进食堂伙食质量,增加食品花样,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营养,确保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同时,认真听取广大师生意见,接受民主监督,及时改进食堂各项工作,努力办成师生满意的食堂。

3、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舍务工作的领导和督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严格值班制度,履行值班职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妥善解决偶发事件,加强宿舍公物管理,落实赔偿制度,确保宿舍工作安全有序。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加强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的检查评选工作,综合考核学生纪律、卫生、出勤、秩序等方面的情况,培养文明校风。

4、坚持服务至上,做好后勤保障

学校将根据经济状况和教育教学需要,适当采购部分办公用品、学生生活用品,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序开展。

5、加强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将结合办公室、教室和宿舍文化建设,继续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清除校园杂草,美化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干净整洁。同时,结合主题教育月和各种纪念日活动,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德育和文明行为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其他工作:

1、办公室工作。继续做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和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与接待工作;做好学校信息宣传、网站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继续做好学校校刊的组稿与印制,做好科室图版和宣传橱窗的.更新工作;做好荣誉室调整、印章监管工作,完成公文起草、计划总结等常规性和临时性工作。

2、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行支出预算和申报制度,认真执行支出审批程序,科学进行财务预、决算,坚持增收节支,继续做好收支月清、月报工作,做好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工作,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厉行节约,为学校各项发展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

3、工会工作。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抓好教工之家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教职工羽毛球比赛、五禽戏比赛,活跃教职工身心;加强民主管理,做好教职工维权工作,让每位教职工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计生工作。认真做好计生政策的宣传教育,做好计生报表的填写和上报,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孕前服务工作和妇检工作,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

5、医疗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对医疗室的管理,健全学生健康医疗档案,做好全校师生的医疗服务工作,保障身心健康,确保无医疗事故发生。

6、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实施综合楼项目建设工程的后期装修、装潢、项目合作等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和建设标准,合理添置辅助设施,进一步提高基础建设水平。

7.特殊儿童教育计划 篇七

1. 采取措施, 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国家、省、州的有关规定, 强化特殊教育的常规管理,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 开展了对残疾儿童少年, 特别是农牧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 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2. 多方筹资, 大力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

全州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 广泛动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 为233名残疾儿童争取到“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 每人每年资助150元~600元, 共资助3年, 投入资助金达13.23万元。对在外地特教学校、州内外大中专院校上学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从州级保障金中予以资助, 三年共资助残疾学生91名, 投入经费17.47万元。认真贯彻甘南州《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 切实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减免费用、“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和有关救助政策。

3. 积极争取, 筹建特殊教育学校。

2008年省上将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到新增国债项目中, 安排了380万元建设费用, 其中土建资金300万元, 设备购置费80万元。经过协调和争取, 2009年9月甘南州和合作市政府专门为特殊教育学校征地18亩, 解决了建校用地。

4. 因地制宜,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认真进行研究, 加大教研力度, 注重实效, 在强化教学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 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

二、特殊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特殊教育学校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全州还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也没有特殊教育的专职教师, 更谈不上特殊教育需要的其他教学设施。

2.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低。

全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远远低于正常儿童少年入学率。个别家长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文盲, 花很大的代价将孩子送到外地特教学校学习。

3.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目前, 全州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 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只有一部分肢体残疾、低视力残疾、轻度听力残疾和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接受义务教育, 而视力残疾人中的失明者, 听力残疾人中的失聪者, 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4.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由于无特殊教育的教学设施和专职教师, 无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需求, 致使教育教学质量低。因而只能保证残疾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 不能保证“学得好”和“留得住”的根本性问题。

5. 各级财政的特殊教育经费几乎为零。

全州各市县均未将特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无特殊教育专款, 多年来, 全州特殊教育经费几乎为零, 特殊教育得不到发展。

6. 特殊教育滞后导致就业压力大。

全州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不乐观, 致使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就业难度大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促进特殊教育工作的对策

1. 全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2010年, 全州城镇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农牧村达到70%以上。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规划,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

2. 加快进度, 按计划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修建工作。

今年完成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工程, 力争明年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后, 全州不适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得到有力保障。

3. 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 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认真分析近年来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指导, 总结推广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经验,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快速发展。

4. 协调配合,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及时发现和研究特殊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5. 进一步搞好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继续落实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各项优惠政策, 并扩大受益面。并争取在两三年内使全州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推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持续发展。

8.对特殊儿童要特殊教育 篇八

对特殊儿童,父母不能抱着一种补偿的心态。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陷,还要看到其潜能。

孩子出生后,约7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9个月开始长牙齿,这是一般孩子的发展程序。如果孩子在程序时间内未能如常发展,父母就要多加留意,因为有可能是特殊儿童的征兆。特殊儿童的器官缺陷很容易看出,智能障碍则不易鉴别。有些孩子一岁了还不会说话,也不喜欢与别人互动,那有可能是自闭症。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晓得与同龄的孩子做对照,才能看出特殊孩子的差别。

一般来讲,父母都会把孩子带到医院的儿科进行检查。医生可从孩子的年龄、大肌肉动作、认知能力、社会技能、团体生活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为孩子的状况做评估。

当孩子被诊断出是特殊儿童后,父母要做的是:

第一,接纳事实。有些父母想回避和否认事实,只愿听取正面的判断,坚称自己的孩子没问题。有些人还会抱怨说:“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无可否认,接受事实的过程并不简单。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选择忽略孩子的问题,认为反正孩子依然会长大,长大后看情况才做打算。这种消极的做法是最令人担心的。接纳事实,及时为孩子治疗,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第二,不要有补偿心态。有些父母误以为孩子的缺陷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在孩子身上。这种补偿心态是一种心理障碍,须去除,要积极地为孩子寻求合理的治疗措施。无论是感觉统合治疗、物理治疗、智能治疗等都是有限的。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挥能力,这比改变他们的现状更重要。有些特殊儿童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比如唐氏症候群,这是无法改变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后天的训练和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与人互动、生活自理、团体生活等能力。

第三,运用周遭支援。有些父母为孩子看了几次医生,就觉得进展很慢,急着换别家医院。其实,陪伴特殊儿童成长是非常漫长和艰辛的路,进步速度很慢,也不要抱过高期待。认清事实、面对事实、寻找资源、合理期待是很重要的。在培养特殊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并不是一件好事。

许多父母感到很疑惑,特殊孩子应该适应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上普通学校还是上特殊学校?

学龄前的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是最好的,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接受融合教育。特殊学校的环境相对封闭和边缘化,以后孩子要回到主流社会依然要面对适应的问题。虽然特殊学校在医疗介入和教导方面会做得很好,但父母不应该硬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

特殊儿童在班上通常是落后的,因此,老师要懂得营造一个成功的学习气氛,让周遭的孩子接纳特殊儿童。不要在班上制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优势者得赏、让弱势者失宠的现象不利于特殊儿童的进步。

另外,要让特殊儿童有成功的经验。老师或父母要想办法设计一个特殊儿童可以达到的目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诱导孩子向目标迈进。达到目标后,一定要给予孩子赞赏和鼓励。

上一篇:班级常规管理月活动方案 (七年级上册)下一篇:冰心母爱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