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选调教案

2024-06-16

祖父的园子选调教案(精选8篇)

1.祖父的园子选调教案 篇一

《祖父的园子》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2、交流:你写了哪个词语?应有尽有 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

自由 快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为什么这是——自由自在的园子?为什么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1、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当你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以后,把这个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提醒学生聚焦1、2自然段;生快速浏览,做旁注)

2、来,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划了哪些句子,写了哪个词语? 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词语,最后说理由,为什么要写上这个词语? ▲我家有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3、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明白了:萧红之所以写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让我们明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园子。)【第二板块】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1、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一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2、交流:第一件——栽花;第二件——拔草;第三件——溜土;第四件——铲地;第五件——摘黄瓜;第六件——吃黄瓜;第七件——追蜻蜓;第八件——采花;第九件——捉蚱蜢;第十件——浇菜;第十一件——睡觉。

3、你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尽情地做这么多事情,所以——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1、这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铲地?(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3、是的。请看大屏幕。老师特意把描写铲地的这些自然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问,你们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

▲作者对祖父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

4、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铲地”这件事情是十一件事情中写得最具体最详细的。那我就纳闷了,我们刚才不是梳理过了,萧红在园子里做着多少件事情?(十一件)

5、这仅仅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写出来的,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其她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说浇水,就很有意思。

6、为什么那些事情不写具体,独独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件事情萧红记忆极为深刻。)那当然。那为什么独独对这件事情萧红印象极为深刻呢?我们还得抓住这件事情的本质来思考。在这里,萧红具体做了一件什么事?(她把草当做了谷,把谷当做了草。)你认为她这件事做对吗?是啊,其实是做错了一件事,可爷爷有没有怪她?而是一笑了之。

7、同学们,你们知道爷爷为什么要在园子里种谷穗?是种着玩的吗?为了什么?拿来吃的,拿来养家糊口的。而现在,萧红却把一畦的谷穗给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他们一家有可能会挨饿。)

8、是啊!这是一般的调皮吗?这是一般的捣蛋吗?这可是犯下了——呵呵,这道不能说是滔天大罪?这可是犯下了大错。同学们,当你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说这样的错误,就连一点小事,比如晚上多看了几眼电视,你妈妈会怎么对你?

9、萧红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她的祖父,还是怎么样面对她?一个笑字,包含了祖父对孙女儿多少的——关爱、宽容。来,请我们的男生做一回慈爱的祖父,请我们的女儿当一回可爱的萧红,老师帮你们读旁边,希望我们合作成功。

10、同学们,你们看,连这样的大错,祖父都能够原谅,都能够宽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宽容和原谅呢?萧红在这样的大错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呢?所以,萧红要把这件事情写得特别详细。同学们,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1、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哪个自然段?

2、请关注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她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愿怎么样就怎么样)

4、对。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好美啊!

7、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美)

8、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自由。

9、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自由。

10、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11、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我愿意(捉蚂蚱),就();我愿意(),就();

12、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13、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自由

14、也就是说,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 ——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因为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

15、说得好!所以,萧红就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祖父的园子

16、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怀念。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

2、猜猜看,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其他快乐的事情;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

3、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有一个词深深地触动了我,知道是哪个词吗?是啊,为什么说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对吗?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1、同学们,童年是美丽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萧红用文字记录她的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刻录她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罗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请看——播放歌曲。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2、(在《童年》的歌曲声中)萧红用笔刻录童年,罗大佑歌刻录童年,老师向萧红学习,也用笔来刻录,想了解老师的童年吗?

3、(师逐段呈现下水文)

4、老师的童年有意思吧!。再看(出示照片和图片)。一张黑白的照片,加上几段文字,几篇文章,老师的童年就永恒了。聪明的孩子们,好好地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2.祖父的园子选调教案 篇二

所谓师法万物, 意味着人应该向天地万物学习。

所谓“智造”对话, 意味着以心智、情智、才智创造性地对话。

怎样道法自然, 师法万物?与《祖父的园子》“智造”对话, 答案便会迎刃而解。

一、道法自然

1.第一层, 通读文本, 看看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有———“狗尾草、花朵, 黄瓜、倭瓜, 玉米、谷穗, 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蚯蚓, 蝙蝠、鸟, 羊……”初步给这些事物分类, 可以看出祖父的园子里———有花草、有树木、有谷物、有昆虫、有鸟类、有动物……进一步再归归属, 可以看出这些种类属于———植物、动物……总括起来, 这些“植物、动物”都属于———生物。

可见, 祖父的园子里, 生物很多, 这就叫生物多样性。

于是, 从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中, 我们读出了祖父的园子里有“生物的多样性”。

2.第二层, 品读句子, 想想多样性的生物是怎样有机联系的?

——“太阳一出来, 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说明, 太阳供给植物能量。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蜜蜂则嗡嗡地飞着, 满身绒毛, 落到一朵花上…”这说明, 昆虫给植物传花授粉。

——“羊把果树给啃了……”这说明, 草食动物靠植物维生。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我就在后边, 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 我跑过去摘下来, 吃黄瓜去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 哪个是草, 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 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这说明, 人以瓜果、蔬菜、谷物等维生。

……

可见, 祖父的园子自成一个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3.第三层, 祖父 (人) 与园子, 园子与祖父 (人) 有什么关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水———祖父种园子, 养园子, 离不开园子。换句话说, 就是人种地, 人养地, 人离不开地。当然, 地也“种”人, 也养人, 也离不开人。人, 是地的养护神, 地是人生存的家园。

4.第四层, 在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多样性与人有什么关系?

能说一说人们都吃什么, 喝什么, 穿什么吗?是谁在提供这些服务?

生物的物种估计有1亿种, 现在已经被记录的有200万种。这些物种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 我们吃的、穿的、喝的, 包括呼吸, 离开了生物的多样性, 人类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5.第五层, 多样性资源的启智意义在哪里?

造物主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创造多样性的资源, 如果我们不与多样性的环境资源往来互动交流, 最终将一败涂地。大凡那些达成所愿的人, 都是仰赖所处的生态系统, 而且与所需的多样性资源相互联结, 并善用生态系统所有的多样性资源,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与合适的人事相连, 我们的生命便更加丰富, 此乃造物的初衷。当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种的多样性在锐减。假如有一天, 所有的物种都灭绝了, 人, 还有可能存在吗?

二、师法万物

天地万物有大美而不言, 它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良师。

1.学习天地的“德”。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 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 ……凡是在太阳下的, 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园子里有“狗尾草、花朵, 黄瓜、倭瓜, 玉米、谷穗, 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蚯蚓, 蝙蝠、鸟, 羊……”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天地因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 可谓“天无私覆, 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照” (《礼记·孔子闲居》) , 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 广阔包容。我们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有人说, 中国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 准确地讲应当是天人合德。人与天在德行上是一致的。

为什么要学习天地的“德行”?厚德载物!小成功靠智慧, 大成功靠德行!

2.学习天地的“诚”。

天地是非常诚信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论语·阳货》) 这用一个字表达就是诚。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 天道是诚, 我们也要诚。

为什么要学习天地的“诚信”?人无诚信不立, 家无诚信不和, 业无诚信不兴, 国无诚信不稳。

3.师法万物的“生”。

万物生长如此自由、无拘无束, 不受干预。———“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 一朵花也不开, 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 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

童年的我也是自由的, 无拘无束的, 不受干预的———“一抬头, 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 我跑过去摘下来, 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 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 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 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 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 捉一个绿蚂蚱, 把蚂蚱腿用线绑上, 绑了一会儿, 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 蚂蚱不见了。”“玩腻了, 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 我也过来浇, 但不是往菜上浇, 而是拿着水瓢, 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一扬, 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拍一拍手, 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 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玩累了, 天空当房, 大地为床, 白云作被, 清风伴睡……

为什么要师法万物生长的自由?自由是一个整体, 人要么自由, 要么不自由, 任何一点自由的丧失都可能成为完全失去自由的开始。

3.《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篇三

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认识“蚱”等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

2.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2.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导学准备】

课前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有关她的文章。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悟的时候,就在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园子的自由

第一自然段: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这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画面)

(2)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后面没对花具体描写,花开在了哪儿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十七自然段: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怎样来写园子的自由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进行诗化合作读)

交流讨论:

(3)重点读带“就”的句子,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作者反反复复地用一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想想园子中书中写到的哪些事物是自由的,没写到的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

仿写:

(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5)分析动植物的自由与“我”童年的自由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读着诗一样的语言,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其实最最自由的是萧红自己。(借景抒情)

B.“我”的自由

交流讨论:

(1)“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自由的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这么多事,简直就是——

(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再次浏览第4~15自然段。

说话练习:当(  )的时候,祖父笑了。

(生说,师把它们整理成一首小诗)

祖父的“笑”,笑出了什么?(宽容、爱)

(3)“我”在这个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干活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小诗,把祖父的爱和“我”的快乐读出来。

“我”在祖父的爱和宽容下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这里简直是“我”——爱的乐园,童年的天堂!

四、拓展延伸

4.《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四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1.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文详解

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①这些句子写出了昆虫的什么特点?]

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园子里的昆虫。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②“明晃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③这几句写出了大榆树怎样的特点?]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园子的过去,着重写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榆树。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突出园子是个大花园。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④“有时……反而……”表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大人做事,有时还会帮倒忙。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⑦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我”真在劳作吗?]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我”怎样铲地。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⑧祖父的大笑和追问说明了什么?]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⑨“马马虎虎”说明了什么?]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⑩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第13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玩耍、嬉戏时的情景。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浇水这一平常的举动在孩子眼里就是下雨,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第14、15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浇水。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祖父做事情。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段导读:第16自然段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大树、土墙都赋予人的情感,使我们感到祖父的园子真美。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为什么说“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段导读:第17自然段通过写动植物的自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由快乐。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在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第四部分(第20自然段):写“我”玩儿累了,就睡着了。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揭示题目

1.介绍作者。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的北方院落里的花朵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萦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倭瓜”中的“倭”字读作wō。

“蚌壳”中的“蚌”字读作bànɡ。

“水瓢”中的“瓢”字读作piáo。

2.再读课文,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归纳学生的发言)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儿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指导。

(1)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和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儿边玩儿。

①默读课文第4至第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儿和玩儿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象“我”的心情。

学生甲:“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学生乙:“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学生丙:“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学生丁:“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儿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儿,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和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我”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

4.是啊,这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的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是否感受到了这一点。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几遍。

5.小结: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中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作者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四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教学反思:

1.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的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

2.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画出哪里表现出了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的写法,用心感受生活的写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

快乐

自由

备课资料:

1.《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七章,前有序后有尾声,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作者简介。

5.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阅读推荐: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6.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复习导入

1、鲁迅曾称赞一名女作家为“最有出息的女作家”,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萧红。

2、萧红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呼兰河传》,在这个作品里,她着重描写的是她家的园子,她亲切地称它为“祖父的园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二、品读院中之景,感受园中的“美”

朗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是描写园子的景物的?(第二小节)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

2、欣赏蜂子,蝴蝶等昆虫的图片,感受院子美(板书:美)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

1、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生自读课文)

2、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板书:自由)

4、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是哪一句呢?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2)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3)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

(4)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6、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2)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不过我们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7、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

8、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 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9、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

倭瓜是——

黄瓜——

玉米是——

蝴蝶更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过渡: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出示变化了的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出示: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生浏览3—12节。

2、生用幻灯片上的句式说萧红在园子里干什么。

师连起来引说: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 ——(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 ——(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 ——(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 ——(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 ——(生接)我也浇菜。

3、反复读这段话,读出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我真的是在干活吗?

5、同学们,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

(1)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2)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3)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a你浇过菜吗?看见过别人浇吗?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里一扬,还大喊着:——(引读)下雨了!下雨了!这雨还不够大,也没有拼尽了力气,我们伸出手,拼尽了力气把水扬起来再喊。b生边做扬水动作边喊。

(4)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6、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点击中心句)生读。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板书:快乐)

7、感受祖父之爱

(1)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

(2)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a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会读书。)

b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c教我认谷子——耐心

(3)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8、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让萧红倍感亲切、温暖,祖父的笑无时不在。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1、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所以萧红说: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2、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有其他人,但因为祖父带给萧红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萧红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请同学们课后就去读《呼兰河传》。

7.祖父的园子选调教案 篇七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二、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

三、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揭题, 读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 (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难忘? (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 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师: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 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 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 (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问:大家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你能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设计思考:投影仪出示几幅与文本相符的农家菜园图片, 让学生在欣赏、品读课文美丽语言的同时, 再从视觉上给予冲击, 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

3.自由读第13节。

师:我想, 读着这些文字, 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 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 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 悠闲, 自由, 随心所欲。

师: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 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摇摇摇摇, 要做什么, 就摇摇摇摇, 要怎么样, 就摇摇摇摇, 都是摇摇摇摇。 (引读)

设计思考: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 找准切入点, 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品读和感受作者儿时的那份自由、天真、快乐。

4.仔细读读这一段,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 可以画下来。 (学生画、读、议, 教师巡视) 接着, 师生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 句式有……就像……似的……, ……愿意……就……, 一会……一会……进行适当的句式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5.师: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 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唆?

设计思考:通过这个问题, 引发学生讨论, 品读感悟出萧红的文字很朴素, 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 很清新, 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 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 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 想一想。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 心灵是自由的, 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 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 默读课文3—12节, 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 读一读, 划一划, 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 品析,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3.小结: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 祖父下种, 我就瞎闹, 祖父铲地, 我就乱勾, 祖父浇菜, 我就乱闹, 漫步在园中, 我们看到, 无论我想怎样, 想做什么, 都可以去做, 我完全是自由的。

(四) 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 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品味文中的“笑”, 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指导读句子。

设计思考:通过一找一读, 让学生感受到祖父是个和蔼可亲、慈祥、仁爱的人, 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五) 抒发对自由的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 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 (配乐引读)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愿意……就……想……就……)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________。

设计思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作者的独特表达形式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的目的。

(六) 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 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 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 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 体会一下, 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 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 一想到这个园子, 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 一想到这个园子, 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 作者写园子, 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童年, 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展示课件, 配《思乡曲》的音乐)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 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七)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勤劳美不胜收

幸福慈爱生机勃勃

(爱)

摘要:文章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 从教材解析、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从细节感悟到情感体验, 以学生为阅读主体,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

8.《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八

1. 读题,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在园子里的生活。(板书:我)

2. 课文中,“我”的童年生活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是——(板书:自由)

3. 明确本课任务:课文除了第13自然段写到“自由”两个字,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但字里行间却处处流淌着自由。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语言文字,寻找自由,体验自由和表达自由。

【评析】课文重点写了“我”在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是初读课文后学生可以感知的。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师就紧紧扣住这条情感线索,找到能统领全文的切入点展开教学,这就是阅读教学的秘妙所在。

二、 寻找“自由”

1. 锁定句子,示范概括。

(1) 看第3自然段的“当祖父下种,……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2) 一生读,大家思考:“我”的自由自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3) 学生交流: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教师评点:自由表现在可以不讲究方法。

(4) 学生交流: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教师评点:自由表现在可以不考虑后果。

(5) 概括主要事情:祖父在下种,“我”照理应该是在溜窝,(板书:溜)而现在却是不讲究方法、不考虑后果地瞎闹,那就是在“乱溜”。 (在“溜”前板书:乱)

(6)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一处自由,“我”的做法叫“乱溜”。

【评析】教师的示范概括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仿。这与一般的感悟式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思维就应该在这样的一次次的概括中得到训练。

2. 学生自读,寻找“自由”。提出自读要求:自由地读读课文写“我”在园子里生活的部分,找到具体反映我生活自由自在的语句,也像老师这样给它概括一下。(提醒学生像这样的细节至少有六处)

3.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顺序:这几个“乱”的顺序能不能打乱?(学生找理由:①按儿童生活习惯来说,玩累了再睡;②按作物生长规律来说,先下种,再铲地,到慢慢地作物长大;③“我”的自由度也是越来越大,从无意、到三心二意、到故意胡作非为)

4. 教师小结:作者写“我”在园子里的生活看似散乱,实则有序。文章就是这样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地写出了“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从无意而为,因能力有限而做出的乱溜窝、乱铲地、乱认物;到三心二意地乱吃、乱追;再到故意而做的乱浇、乱睡等等,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乱闹”。(板书:乱闹)这就是一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儿童生活。

【评析】萧红的小说写得如散文。文章看似散乱,实则有序。学生通过教师的追问“顺序能不能打乱”,关注了课文是怎么写的,有效地落实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三、 体验“自由”

1. 体验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课堂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向往的两到三处反映“我”自由自在生活的细节,读一读。

2. 朗读展示时进行朗读指导。

(1) 出示“乱铲”部分:“也不过爬在地上……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2)指导学生将六个名称:苗、草、韭菜、野草、狗尾草、谷穗读得清清楚楚;

(3) 指导学生关注“爬”,将“爬”和原著中的“趴”比较,有动态和静态的区别,“爬”更表现出自由和调皮。

3. 教师小结:“我”在园子里的生活就是这样无拘无束,令人向往。

【评析】这个板块的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自由”。

4. 品读第13自然段词句,探究写法,表达“自由”。

(1) 在这园子里,人是自由的,物也是自由的。默读第13自然段,圈圈画画:哪些字词、哪些句式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物的“自由”。

① “愿意……就……,愿意……就……”

②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③ “……随意地……一会……一会……”

(2) 小结:作者就是用这样的句式写出了园子里物的“随意”,由着自己的意愿,做得了自己的主。

(3) 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读中感受妙处,读中发现句式在整齐中还有变化(最后一个用的是“愿意……也……”),读中感受园子里的作物是多么的自由欢畅。

(4) 作者在叙述“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时,为什么还要插入一段对园子里景物的描写呢?(写物的自由,为的是衬托人的自由;因为人是自由的,所以眼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任由物自生自灭,可见 “我”这个孙女也是绝对自由的)

(5) 教师小结:因为“我”心自由,所以“我”眼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评析】教师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感受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魅力,并能进行仿说练习,既是句式的内化,又巧妙地总结了“我”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

四、 审视课题,明中心

1. 这个园子给了“我”自由、快乐,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更是“我”自由精神的乐园。那课题应该写成“我的园子”,编者为什么要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题呢?

(1) 书中写“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我”和祖父形影不离。

(2) 我的自由和快乐都是祖父给的。(这里学生关注:在园子里,祖父对我的永远只有一种表情——笑)

2. 祖父是那样的疼爱我,甚至于溺爱;他是那样的宽容我,近似于纵容。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在眷恋她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吗?

3. 学生归纳:她还是在怀念她的祖父,怀念给了她自由与快乐的祖父,怀念慈爱、宽容的祖父。

4. 出示课文的第一句,学生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5. 教师小结:平淡的文字却饱含深刻的意蕴,不写祖母,不写父母,唯独想念的是给她爱、给她自由的祖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位祖父,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园子;有了这样一位祖父、这样一个园子,才有了我自由自在的童年。

6. 现在我们明白了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我和祖父的园子》吗?(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每一次的追问都是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让学生再从文本中走个来回,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快乐自由的源泉。作者表达的是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深深眷恋,这眷恋中流淌着对祖父的怀念。课文“为什么写”的问题在这一环节迎刃而解。

五、 课堂练笔,表达“自由”

这样的生活令人向往,也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让我们拿起笔来,表达自己心中的自由吧。参照第13自然段,借用课文中的一些特别的句式,来写一写自己曾经拥有的自由生活或向往的自由生活。

上一篇:初中生《简爱》读后感下一篇:教你如何起英文名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