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2024-07-19

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共12篇)

1.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一

社区医学(妇幼)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 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中山身材:160 cm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医院等相关职位
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2004年中旬-2005年中旬   在中山市小榄镇陈星海医院   实习1年

2005.8-2006.12底   在中山市东升镇广仁诊所   药房

2006.1-2007.6   在中山市小榄镇债东一幼儿园   妇幼保健医生

2007.7-2007.12   在广州市某保健器械公司   咨询医生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2005-07-01
所学专业一:社区医学(妇幼)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1.9-2005.7   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   社区医学(妇幼)

系统的`学习了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护理学,中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特长爱好:篮球、跳舞、文艺表演。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本人热爱医学事业,性格朴实善良,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组织宣传能力和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和迎接挑战。

求职意向:各类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院(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保健部门等部门的临床医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

备注:工作地区最好在天河区

个人联系方式

2.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二

誚吴晶

档案服务工作主要是指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也可以称为“档案利用服务”, 是档案保管部门以所收藏的档案文化财富为依据,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 直接提供档案信息, 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一项业务活动。笔者单以社区档案为对象, 就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服务工作的内容扩展

传统社区档案服务工作同一般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一样, 以社区档案为依据, 通过提供档案原件、档案副本或复制品以及档案信息加工产品等途径, 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适用于没有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 并在当时的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作用的。在没有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服务方式以被动服务为主, 即当档案用户提出利用需求时, 社区档案管理部门才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 将社区档案提供给档案用户进行利用。二是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手段比较单一, 即大都是通过提供档案复制件等传统途径实现的, 而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较少。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的服务工作与传统社区档案的服务工作相比, 内容更加丰富, 范围有所扩大, 和谐社区建设对社区档案的利用需求也有所增加。具体来说:一是服务方式更加主动。社区档案的重要作用要求社区档案管理部门要利用现代技术, 提高社区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更加主动地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和数据保障。二是提供服务的途径更多样、更高效。由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对社区档案的利用率很高, 如果单靠传统的提供利用的方法将很难满足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 难以发挥社区档案的重要价值。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使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服务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这也是更好地发挥社区档案价值的有效手段。

二、服务工作的手段拓展

笔者认为,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应该借鉴传统社区档案服务工作模式和信息管理的方法,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使档案服务工作更加主动和有效, 保证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1.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技术。

在和谐社区建设的背景下, 社区档案利用工作与传统档案利用工作相比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这也是我们必须在利用工作中寻找更为快捷有效方法的原因。借鉴信息管理学中的信息检索技术, 可以通过制定检索工具, 如建立社区小型数据库等方式, 使档案服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得到

改善, 如缩短查找档案的时间、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等。当然这些技术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 而是需要逐步投入和完善的。现阶段可以先把这种信息化检索方式作为努力的方向, 而暂时采用本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承担的方法。如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建立网上社区作为社区信息交流的平台, 或者可以建立社区博客, 将社区的主要信息分类放在网上, 提供给利用者使用。目前, 一些社区已开设了社区博客, 社区的城建、医疗、低保、就业、帮教等服务信息均在网络上发布, 居民们轻点鼠标便一目了然。这样, 初步实现了社区档案信息的信息化检索, 明显改善了社区档案的服务工作。

2. 建立社区数据库和信息平台。

和谐社区建设环境下的社区档案服务工作, 首先应该针对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需要和社区居民的需求, 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起社区信息中心或社区数据库。这个信息中心中包括社区内所有人文、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数据。同时, 作为一个终端通过接口与社会上其他各种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立体信息网络, 更有效地为和谐社区建设活动和社区居民服务。例如:社区在进行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时, 可以使用计算机对所有失业人员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建立本社区失业人员信息数据库, 把失业人员档案中的信息输入数据库中, 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同时,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的修改、查询、输出等操作, 这也是适应失业人员档案动态性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此外, 还可以借助网络建立起一个信息平台, 用来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如可以在本社区网站上建立一个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栏目, 既可以发布岗位需求信息, 也可以提供现有劳动资源信息, 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再就业供求信息的交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再就业活动的效率, 也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成本。当然, 要在社区档案服务工作中全部实现这些信息化技术和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 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员和经济投入。因此, 社区档案管理部门应认清现阶段社区的实际情况, 探索具体的工作方法, 制定可行的工作目标, 努力做到既不给社区工作增加负担, 又能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

通过对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内容、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初步提出了一些对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管理的探索。由于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 社区档案工作者要在今后不断地进行社区档案管理的探索, 使社区档案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更加同步、更有实效。

3.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三

关键词:会计信息;社区服务;工作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各企业事业单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重医疗轻后勤管理的管理方式下,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仅停留在“收费室不少收钱、出纳员不付错钱”的错误认识上。由于管理者轻视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粗浅,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群众服务组织,必须要在各个环节上提高服务质量,因为它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现阶段我国社区中心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普遍较多,例如信息不透明,资料缺失不完整,核算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十分多见。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先说主观原因,导致现在会计工作会出现这么多纰漏的原因还是由于现在从业人员技术能力不够过关,没有掌握到扎实的技能基础,才会出现工作中比较随意,经常马虎大意导致信息失真情况发生,而会计工作要求的是准确,快速,一点的误差就会给企业或者是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再谈客观因素,现在的社会浮躁,功利,这就导致有些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不过关,导致一些假账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还有一些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计责任主体的认识不清,内部控制意识淡簿等问题。

二、对社区卫生中心会计质量的提高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1、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对社区中心的会计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每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反馈整理,最后进行总结,看工作人员都在哪些工作技能上面还存在不足,或者是存在个人特殊情况的困难,最后再根据本社区服务中心的特点进行整体技能培训或者对个人进行单独解决。

2、做好服务中心的年度总结工作。认真,客观的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全面落实激励制度,做好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从而提高每一个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效益。

3、保证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对每一项会计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反馈监督,并且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执行态度和执行效率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总结。

(二)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1、明确责任主体。《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帐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其主要负责人仍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2、加强对服务中心会计工作内容的内部审计。中心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为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中心内部的审计工作可以清楚详细的了解到服务中心的人资情况,以便于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调节,及时转变和改进,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审查和核实,例如是否存在假账现象,会计票据是否有效,月末报表与票据是否相对应等等。

(三)流程管理制度化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系统)包括收费管理系统、医生开方系统、医生遗嘱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项目。该系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属各部门的物流、财流进行统一综合管理,再对随后得医疗活动中各阶段所产生的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最后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而该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流程梳理、规范、优化为基础,并通过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予以保证。为了避免流程与流程之间割裂、与实际运作脱节、流程繁多、内容形同虚设、管理缺位,应加强流程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流程管理制度化。

(四)加强社区服务中心会计工作的技能培训

为了使从业人员在直接面对前来看病的社区群众时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必须建立培训考核制度。通过对所有从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效率,还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通过对所有会计人员的考核来发现有哪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过关,要求其重新进行学习,或是不允许其上岗就业。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考核制度和加大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参观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而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作为中国基层的群众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群众,最终目标也是为群众服务。因此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逐步涉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服务中心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精细,清楚,效率高。因此,建立起来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内部控制为保证,监管审计工作全面到位的系统会计管理制度,就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更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4,(14).

[2]刘素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必须强化会计基础工作[J].科技咨资讯,2013,(32).

4.社区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篇四

2、抓住机遇,落实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泛宣传我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高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积极申报成立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突出办院特色。

4、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基底资料调查。继续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加强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加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我中心在20xx年居民建档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20xx年度将达到辖区居民建档率80%,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化管理健康档案,并及时完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

6、加强我中心的绩效考评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工作,健全各种制度。

7、20xx年度为居民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

(1)根据辖区居民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2)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建立《母婴保健手册》,提供孕期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体检项目、每年至少随访X次、进行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4)对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每年随访4次。

(5)对居家的重症精神病人每年进行X次全面评估,至少随访X次,做好康复指导。

8、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五

一、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和谐**”的重要思想,做到讲党性、讲奉献、讲团结、讲干劲,做职工公仆,塑造清正廉洁、勤政务实领导干部形象,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在全体职工中起到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团队精神,使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情感交流、和睦相处,从而使广大职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更有效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院务公开,在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中心重大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奖金分配方案等,通过院务公开栏、班子会、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向职工讲清楚,沟通思想,听取和答复意见,真正让职工知院情、参院政、议院务,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中心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药品管理的要求,按规定和程序公示医疗器械、药品招标采购情况,增强对器械、药品管理的透明度。形成群众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渠道畅通的监督机制。将中心发展计划、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处理等内容进行定期公示,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结合职工考核内容,定期公示中心办公室、医疗康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测评考核结果,门诊人均处方额度,职工奖罚情况,病人满意度调查、病人投诉情况和医保扣款情况,以此来遏制“大处方”现象,促进人均处方额度的下降,从而减轻病人负担,提升病人满意度。

二、深化各项卫生改革,依靠改革求生存谋发展

(一)继续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合理定编、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全员院、科逐级聘用制,强化科主任的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用人机制,使我中心的人才队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更具备战斗力和竞争力。

(二)继续加强院、科两级负责制。中心对科室的管理坚持科主任负责制,强化科主任责任人的地位,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行政、医疗管理设等工作。抓好科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劳动纪律的落实,签订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责任书。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中心内部考核制度。在实行一线让群众评,辅助科室、后勤行政让大家测评的.双向评议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灵活的,有竞争力的考核方案及奖金分配制度,采取奖金分配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部门倾斜,向从事预防保健等工作人员倾斜的分配方案,把各项工作指标、工作质量、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一个科室、每位职工,同时根据考核评定得分兑现每一位职工的奖金,适当拉开距离,充分调动全中心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为病人服务的热情。

(四)推行绩效考核,减轻患者负担。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中心将适时取消以经济考核计算奖金的管理理念,推行工作量核算工作,以此来逐步加强和完善中心的管理。同时积极减少人为浪费、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中心经济效益。通过绩效考核的管理工作,使各科室积极开展服务至上,病人至上的人性化服务活动,在确保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根据病情严格掌握“三合理”标准。我中心还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部分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减免诊疗费等措施,努力减轻病人负担,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加大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力度。

(一)健全法制,依法治院。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法制,严格监督,从源头上杜绝我中心的红包、回扣问题。

(二)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努力建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通过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员工对工作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者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完善梯队建设,增强中心竞争能力。

(一)致力培养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200*年,我中心仍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全科医学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按照100%的比例要求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认真实施临床医生中医药培养计划。同时选派技术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中心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小编推荐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到

卫生工作计划

6.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六

务工作汇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2007-12-07 09:56:0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3)

**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

**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纺织路=号之=,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岁以上老人数====人,=岁以下儿童数====人,育龄妇女数=====人。中心下设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工作人员==名,其中全科医

师==名,全科护士==名。

今年我中心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的契机,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力度进行中心的改造和软硬件建设

(一)开展中心的装修改造工程

今年,**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认真制定《创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及实施步骤,从基本设施建设、人员配备、完善六大功能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对中心进行了规划。在正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万元对我中心及下属站点进行装修改造,完成诊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室、预防接种等室的建设,配备了健康教育、康复器材等基本

设施,经过改造,我中心采用了全市统一标志,整体环境简洁、宽敞、明亮,温馨,科室标志及路标清晰,能较好地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符合**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标准,得到居民普遍认同。

(二)开展====年**街社区诊断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街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六位一体”的功能,我们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保健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我中心以**街辖内常住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个居委会,再从每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户共===人进行了上门问卷调查,现已本稿件属于完成调查工作及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通过调查及社区诊断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健康

需要和需求;确定社区中哪些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继而制订出社区健康促进规划,为政府制定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策略,社区综合干预计划和措施,合理利用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中心着重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积极开设特色门诊服务,建立专病档案

中心开设有日常的门诊医疗,向社区居民提供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中心还对外开设家庭病床,提供急救、转诊、出诊、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项目。中心与各站均配备了急救设施和急救药品,同时还与**区第一人民医院及三甲医院订立双向转

诊协议,在就诊流程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将急救及疑难病人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并将康复者及时转回中心(站),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

依据====年的社区诊断情况,**社区居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此,我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成为**区卫生系统社区慢性病防治示范点。我们实施了==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并开设心血管病专科门诊和继续办好糖尿病专科门诊,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就医。一年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门诊服务======人次,为==岁以上的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次,全年心血管专科门诊达到====多人次,糖尿病专科门诊达到====人次,系统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新建高血压专病档案===多份。累计健康档案总数达====份;我们还开设家庭病床==张,并通过医生联系卡==小时电话预约、签定社区卫生服务合同等方式,提供送药上门、导尿、膀胱冲洗、插胃管、伤口换

药、针灸、洗婴、孕产妇保健等特色服务。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已发生变化,肿瘤、心血管疾病成为辖区内人群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因此,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占==.==,通过报刊杂志接受教育者占==.==,发放资料占=.=,上课占==.==,其它占==.=。针对这些情况,我中心与**街健康学校紧密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听健康教育课达到===多人次,举办义诊咨询=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处方==余种====多份,充分利用中心的宣传阵地共

7.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七

关键词:循证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常事件,满意度,健康生活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础的卫生医疗机构, 一般以社区、家庭为单位[1,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看病方便、经济、快捷等优势[4,5]。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存在服务质量较大医院差、治疗疾病领域小等缺陷[6,7,8]。现探讨了循证护理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的效果, 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4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观察组男66例, 女54例;平均年龄为53.1岁;高血压30例, 脑栓塞27例, 冠心病33例, 呼吸道感染27例, 其他3例。对照组男63例, 女57 例;平均年龄为54.2岁;高血压27例, 脑栓塞30例, 冠心病30例, 呼吸道感染27例, 其他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 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对病人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法。 (1) 团队组建。组建循证护理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管护士, 3 名护士, 由主管护士作为负责人。此外, 需要对循证护理工作小组中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并需要通过相关的技能考核。 (2) 循证问题的确定。长期以来,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的病人常常会发生输液异常的事件, 进而导致了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此外, 前来就诊的病人自身健康知识薄弱, 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许多不良嗜好, 如抽烟、喝酒等影响健康, 缺乏运动。针对于以上问题, 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 寻找科学循证护理支持。 (3) 循证护理方法。了解病人患病情况, 同时结合病人的年龄为病人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 设计针对特定病人的护理方案。采用情志护理的方法, 以热情、温和的口吻与病人进行沟通, 在输液前给予病人积极的情绪疏导, 缓解病人对于输液的害怕心理及紧张情绪。护士通过与病人的沟通, 让病人充分相信护士, 相信护士的技术。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输注药物的特性正确选择药物输注的速度。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严密监控输液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出现血管渗液, 是否有针头脱出, 是否有血液回流, 是否有针头堵塞等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 需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并需要耐心地安抚病人及家属的不安情绪。输液结束后需动作轻柔地为病人拔出针头, 减少病人痛苦。在健康教育方面, 针对病人自身的特定情况, 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告知病人相关疾病的致病因素, 告知病人吸烟喝酒对身体的伤害, 提醒病人需要适量运动等, 以及告知病人常规疾病的预防知识等。

1.2.2 观察指标选取输液后异常事件发生率, 病人对护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健康生活行为作为观察指标。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良好、不满意。健康生活行为评价包括适量运动、服药规律以及吸烟、酗酒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输液后异常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病人输液后异常事件的发生率为0.83%, 低于对照组的4.17% (χ2=9.179, P<0.05) 。两组病人输液后异常事件发生情况见表1。

2.2 两组病人对护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病人满意率为98.3%, 高于对照组病人的91.7% (χ2=5.954, 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病人健康生活行为情况比较 (见表3)

3 讨论

目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整体素质尚且有待提高[9,10], 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均与大型医院有较大的差距[11]。不仅如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大多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大大影响了护理水平。循证护理是指通过循证实践, 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循证护理针对具体的循证问题, 查询了已有的文献资料, 形成循证证据, 为病人制定了特定的护理方案,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12,13,14,15]。

本研究纳入了240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病人给予循证护理, 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病人输液后异常事件的发生率为0.83%, 低于对照组的4.17% (P<0.05) , 对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高达为98.3%, 高于对照组病人 (P<0.05) , 同时观察组病人经健康宣教后吸烟、酗酒的人数显著降低, 适量运动及服药规律的人数显著增加, 表明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输液后异常事件的发生, 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 显著改善病人的健康行为。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 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多为老人和儿童, 且所患疾病为慢性病居多, 主要医治措施为输液治疗。针对于此特定情况, 本研究组建了循证护理小组, 确定了循证问题,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为病人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案, 并且对护士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显著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能。在护理的过程中, 护士能够更加细心地为病人进行输液治疗, 并且通过情志护理的方式, 与病人轻声细语地沟通, 安抚病人的情绪, 使得病人更加配合输液工作。护士提高了护理技能, 细心护理, 按照病人的自身情况制定特定护理方案, 病人配合度增加, 从而降低了输液过程中异常事件的发生。同时, 护士时刻严密监控输液过程中血管渗液, 针头脱出, 血液回流, 针头堵塞等突发情况, 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措施补救, 最大程度降低了输液异常事件对病人造成的伤害, 提高了病人对护士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此外,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对病人进行了科学的健康知识宣教, 让病人意识到平时日常行为对健康的损害, 并且通过宣教, 病人亦能掌握相关疾病的致病因素以及预防办法, 从而使得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健康生活行为。

8.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八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管理;意义;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23—02

近年来,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升高,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关注与注重,正式提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管理工作方案也随着变得尤为重要[1]。对社区内的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与高病危人群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是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方案的主要目的,对社区的慢性病防治进一步开展,围绕一查、二治、三康、四防、五保、六教开展社区服务模式进行慢性病预防工作[2]。笔者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意义与服务模式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查社区建档居民,高血压患者1126例,其中Ⅰ级602例,Ⅱ级358例,Ⅲ级166例;糖尿病患者553例,其中Ⅰ级286例,Ⅱ级175例,Ⅲ级92例;冠心病患者198例,其中Ⅰ级109例,Ⅱ级54例,Ⅲ级35例;脑卒中患者87例,Ⅰ级33例,Ⅱ级30例,Ⅲ级2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5例。

1.2 方法 慢性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是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要求责任医生所供给的医疗服务内容。建立完善的首次管理慢性病患者的登记记录,对患者的病情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等情况仔细进行询问、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慢性病的防治方案。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记录好相关信息,整理后完整归档。应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与预防、控制疾病的宣传,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定期做体检等。若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症状出现,及时进行相关治疗与管理。

1.2.1 社区高血压的筛查与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第一次测量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的患者(除会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预后约复查者),非同日三次血压高于正常值,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Ⅰ级管理:建议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主要采取健康教育与非药物管理治疗;高血压患者Ⅱ级管理:建议每2个月测量≥1次血压,主要采取健康教育与药物指导治疗,随访3个月,对患者的血压密切观察,若血压仍高于正常值,给予药物治疗;对Ⅲ级的高危人群或极高危人群,建议每个月测量≥1次血压,转至高血压专科进行规律性的降压治疗,同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指导。

1.2.2 社区糖尿病的筛查与管理 由于糖尿病早期大部分无显著症状,临床存在大量隐性糖尿病患者,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中发现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建议每年空腹血糖测量与餐后2h测量≥1次。在筛查过程中,对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需加强管理治疗。理想控制:空腹血糖为4.4—6.1mmol/L,OGTT为4.4—8.0mmol/L;一般控制:空腹血糖为≤7.0mmol/L,OGTT为≤10.0mmol/L;控制不良:空腹血糖为>7.0mmol/L,OGTT为>10.0mmol/L;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保持心理平衡可有效地预防Ⅰ级、Ⅱ级、Ⅲ级糖尿病的发生,及时发现糖尿病病及时给予相应治疗,避免或减缓病情严重,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指导健康的生活,也可有效使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

1.2.3 社区冠心病的筛查与管理 辖区内所有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为服务对象。由于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需治疗监测指标与改善预后用药较复杂,对社区责任医生自身临床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定期随访,对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力活动水平、治疗耐受程度、病情状况及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进行了解,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及用药情况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4 社区脑卒中的筛查与管理 通过调查,询问方式,对居民的一般信息,如健康知识及状况、生活环境及方式、醫疗保障等进行了解。通过周期性健康检查或门诊患者进行就诊,可获得患者的健康情况。通过筛查、分析、整理,将社区人群进行分级、分层管理。对社区的一般人群主要发放宣传及健康讲座等;对高危脑卒中人群要进行强化管理,主要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按照相关疾病社区综合防制管理手册进行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对脑卒中原发疾病与康复指导积极控制,对脑卒中可有效进行二级预防。定期随访,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1.2.5 社区重性精神病的筛查与管理 辖区内诊断明确或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谨慎疾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双相障碍等均为服务对象。患者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后可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每年随访≥4次,为患者提供精神卫生、药物及家庭护理等,嘱患者用药时间与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技能训练等康复指导,避免复发,及时发现病情加重或疾病复发,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或转诊,及时紧急处理,使患者病情早日稳定、恢复,降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t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社区建档居民1969例,随访1801例,随访率为91.47%,社区慢性病管理前后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比较,详细结果见表1。社区各种慢性病管理后控制率明显高于管理前控制率,各组相互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性,均有统一学意义。

3 讨 论

由于全国各地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管理与发展处于极不平衡状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慢性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死亡率也随之上升[3]。所以,不断完善发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对有效地防治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4]。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发病后不易痊愈,且病程较长久,短期的医学治疗不易取得良好疗效,可造成终身携带疾病,严重者可致残[5]。提高慢性病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慢性病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实践水平,实施社区慢性管理人员应是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过全科教育的全科医生。使综合知识很好的运用,对项目规划制定的目标、意义及各种综合干预措施进行了解[6]。可根据患者档案进行资料分析、社区诊断、建立信息库、不断反馈管理信息及提高管理质量。总之,个人、社区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完善、规范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有利于居民意识的提高,也使慢性病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昱,刘嘉聪,岑雁翀,等.广州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9(2):15—17.

[2] 范纯武.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J].中国水电医学,2010,(4): 34—55.

[3] 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109—113.

[4] 世界银行.中国可以在慢病防控方面为世界树立榜样[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8):37.

[5] 姬海燕,李吴萍,宋琦如,等.参保职工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满意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137—139.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篇九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能力。

(一)健康教育

1、领导小组的成立中心加强辖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中心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游晓燕任组长,负责辖区的健教工作的总体安排,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确保中心的健康教育活动保质保量完成。

2、按照C服务包要求具体落实

(1)中心设立健康知识咨询门诊,有专人负责,为前来咨询的居民进行解答,并做好相关咨询记录。

(2)在候诊大厅设有健康教育资料取放架,为居民提供有高血压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糖尿病中医保健、恶性肿瘤的防治、心理亚健康与心理疾病等12种以上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其中有6种以上的中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由专人负责及时增补资料上架,以保证健康资料需求供给。门诊医生负责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指导。

(3)中心定期在候诊大厅进行健康教育影像资料的播放,内容涵盖常见疾病防治、高血压知识的防治、糖尿病饮食小常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中医养生等多方面内容,保证全年播放种类不少于6种。

(4)健康教育宣传栏:中心设有2个健康宣传栏,宣传栏面积为2平方米,距地面1.6m高。一年7期,其中中医药健康教育相关知识3次的要求实施,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宣传内容的更换。宣传内容主要以季节病的防治、慢性病的防治、妇幼保健、中医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每期更换宣传栏都留有完整的记录,包括主题、内容、日期、主办方和日期等图片信息资料。

(5)健康教育主题日的宣传:中心根据每年开展健康宣传、咨询活动不少于9次的要求,列出了全年卫生主题日的宣传活动时间,在活动当日,中心依据今年的主题宣日口号,以横幅的形式宣传下社区,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到社区为居民进行卫生主题日的义诊,为居民解答相关问题和健康指导,为居民发放主题日相对应的宣传资料。在高血压和糖尿病主题日,将为居民进行免费的血压、血糖筛查。活动有内容记录、日期照片、居民签到表、工作简报等信息资料。卫生主题日时间安排见附件2。

(6)健康教育讲座:中心今年将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在街办、居委会的支持下,加强健康教育讲座的知识面和覆盖群体,以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和中心工作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为居民进行讲课。中心将在今年的业务学习中,通过继续教育、内部业务学习和诚邀上级医院专家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覆盖率。

二、儿童和孕产妇

1、中心根据C服务包内容,在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相应的儿童保健服务,结合全民体检,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检测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中心加强辖区常住及流动孕产妇的管理,为孕妇建立“一卡通”,提供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督促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按照工作规范进行随访,做好登记工作。加强与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联系,及时搜集流动孕妇,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管理。对辖区的产妇及时进行产后家庭访视,家庭访视不低于3次。

三、预防接种在计划免疫工作方面,严格按照“c包”的要求计划免疫工作,严格按照指标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做好疫苗的出入库管理,帐实相符。

四、慢病管理

1、以公共卫生服务“c包”内容为基础,严格按照公卫卫生服务的各项指标展开工作,完成“c包”规定内容,继续坚持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实行辖区包干负责制,各家庭医生团体应完成本辖区慢性病的签约工作,加强辖区慢性病管理,今年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率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加10%(20xx年高血压795人,糖尿病336人)规范管理,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下社区进行慢性病的筛查工作,发现慢性病患者及时纳入管理,定期随访,定期进行体检。

2、中心除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数量,今年将着重加强慢病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根据患者的血压或空腹血糖值以及病情况,给予相应的医嘱和健康处方,对异常血压和血糖嘱患者半月随访,对未及时来访的患者,采取电话追访和下社区上门随访的方式。

五、健康档案管理中心将继续加强居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加强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利用全民体检、妇科三查等活动,不断完善居民的档案,今年由护理组牵头,定期对中心的档案进行完善。

六、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今年积极与社区居委会联系,开展辖区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工作,完善老人的健康档案。

七、传染病管理

1、中心今年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报卡医生要确保卡片内容的真实性,钟林卫负责中心传染病卡的收集工作,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不得出现漏报,误报现象发生。

2、积极做好辖区结核病、艾滋病的管理工作,对非住院肺结核病人做到一周内追踪和建档,建档率达100%,对已建档的病人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今年中心新增加了1名艾滋病病人的督促服药工作,此项工作由钟林卫负责,严格按照区疾控的要求,及时完善各种登记,注意对病人资料的保密。

八、重性精神病管理今年中心应加强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分管此项工作的人员应积极主动与社区联系,搜索病员,并纳入管理,定期进行随访。

九、全民体检中心应积极开展全民体检工作,今年完成全民体检5千人。由许海波担任组长,负责中心体检工作安排,成立体检队,人员由中心各部门抽调。

十、中医工作

(一)业务水平

1、加强医疗服务,弘扬中医文化,以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中心。以名医坐堂诊病、中医传统文化,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融为一体,按照《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社区活动,以充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中医科继续把突出中医特色作为建设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健全中医特色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中医技术,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在临床医疗的作用。

2、中心定期开展中医治未病。发扬中医特色文化,为人民健康服务。坚持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以中医治疗疾病为主,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施治配合针灸、穴位注射、局部敷贴、和现代医学方法结合多种途径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以发挥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优势,制定相应规范。加强中西医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扬中医传统技术,拓宽中医应用途径。中医科今年将继续开展火罐、针灸、推拿、火针、小针刀、熏蒸、牵引、刮痧、中频治疗仪,贴敷,TTP等中医诊疗。

3、中心运用不同的形式在使社区的居民接受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并了解一般中医药防治知识。使社区居民自觉运用中医药的家庭保健意识。建立中医药社区保健教育方案,并建立探讨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中医保健水平。

4、中心根据中医适宜技术,加强运用中医特色开展慢病管理,加强辖区残疾人的康复管理和康复训练指导,建立康复指导档案。

5、中医健康教育,中心计划今年年为辖区居民开展中医类健康教育讲座4次,健康义诊活动4次,中医类宣传展板4期。

6、用中医中药开展辖区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业务学习中心计划与贵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签订对口支援辅导协作协议。为适应现代医疗的发展形势,将加强临床人员中医药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全科医生各有所专长。中心定期派出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其中包括中医药业务学习知识。

10.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十

工作计划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门诊)在院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按照射洪县卫生局关于转发《四川省社区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如下工作:

一、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系统搜集并分析、利用辖区内居民的基本信息、健康状

况及卫生服务相关信息进行社区卫生诊断,针对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危害因素制订与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

2、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

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内容,2011年规范建档率≥50%。

3、在未有专门的管理软件前,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实行初

步的计算机管理。

二、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1、以0-36个月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

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每年向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和不少于6种的影像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每期有完整记录,包括主题、内容、照片、日期、主办方等)。

3、进行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咨询。利用各种健康主题

日,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并有完整记录(主题、内容、照片、日期、居民签到表、工作简报等),并完善居民对讲座的满意度评价资料。

三、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建立接种门诊,及时为辖区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适龄儿童定期开展疫苗接种、补种、强化免疫等工作。

四、进行传染病防治工作:

1、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

疑似病例,执行国家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2、协助专业防治机构做好对结核病、艾滋病病人防治

工作。

五、专项管理:

1、儿童健康管理: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

册,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进行体

格检查和生长发育检测及评价,开展心里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新生儿访视率≥80%,0-36个月儿童系统管理率≥70%。

2、孕产妇健康管理: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率

≥85%,早孕建册(卡)率≥85%,对每位孕妇开展5次以上孕期保健管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里等健康指导;对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诊;对每位产妇开展至少2次产后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进行产后常见问题指导,孕产妇产前健康管理率≥80%,高危管理率100%。

3、老年人健康管理: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

记管理;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普通健康体检,并记录完整;每年一次空腹血糖检查;2011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健康体检表完整率≥80%。

4、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及高危人群进行指

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高血压筛选人数≥2000人/万居民\年;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面对面随访至少4次/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2011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4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70%;对2型糖尿病及高危人群进行指导与筛查(门诊服务、健康体检等)人数500人\万居民\年;对确诊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进行面对面随访至少4次与体格检查,2011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0%,2011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40%。

5、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配合相关专业医疗机构进

11.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统战;社区统战工作;社会管理创新

一、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基本情况

当前社区统战工作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社区统战工作在基础管理、制度建设、凝聚合力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总体看,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广大社区统战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立足基础工作,基本上建立健全了社区范围内统战成员数据库,并分门别类、建档立簿,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夯实了统战基础管理工作。

2.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绝大多数社区都建立了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坚持把社区统战工作与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宣传、社区服务、创建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社区统战工作有效融入社会管理创新。

3.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各社区在充分整合社区党政资源、统战资源、社会资源,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坚持用社会化的理念积极推进社区统战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统战工作全面融入社区管理和建设方方面面。广大社区还充分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采取结对、帮扶、共建等多种形式,有效利用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场地、设施、器械等资源条件,形成共享共创工作合力,促进了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当前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管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1.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组织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虽然社区统战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但有的社区统战组织网络仍不健全,有的社区统战工作队伍力量短缺,大部分社区统战委员身兼数职,负责多项工作,往往疲于应付,开展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精力不够,社区统战干部更是严重不足。

2.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载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社区统战工作活动载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但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社区统战工作载体不同程度的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有的社区没有统战成员活动场所,甚至有的社区统战成员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活动。

3.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虽然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多,但在更好的融入社区管理创新、更好服务社区管理等工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为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4.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虽然各社区在创新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上,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但社区统战活动平台不够宽阔,统战部门组织开展社区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甚至有的统战成员常年不参加社会管理活动。

三、关于深化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统战工作,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创新组织网络,工作载体、体制机制、活动平台,从根本上化解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瓶颈,更好的发挥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创新组织网络,努力扩大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影响力。社区统战工作是一项对象广泛、社会性强的工作,必须从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上完善纵横交织、立体交叉的网络体系,实现社区统战工作网络全覆盖。探索建立完善社区统战工作组织体系,社区、楼宇层层健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充实人员力量,统筹协调统战进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工作。

2.创新工作载体,努力增强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凝聚力。完善的工作载体是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必须坚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统战工作融入和服务社会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建设统战成员教育基地、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统战部门联谊交友基地、统战理论调研基地等,不断拓展社区统战工作阵地,更好的发挥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

3.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信力。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区统战融入和服务社会管理,必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筑牢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积极建立健全社区统战委员(干部)职责及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党政有关部门统战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处理突发群体事件机制和统战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关制度,有效推进社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联席评价进出机制,采取上级评议、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工作业绩等予以评价考核,建立客观公正、重点突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违法违纪一票否定和综合评价末位淘汰的方法,对党外代表人士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代表性和纯洁性。

4.创新活动平台,努力提高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贡献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必须把搭建活动平台作为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不懈的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系列活动,为统战工作服务社区管理提供广阔舞台。积极开展“非公企业服务月”活动,通过开通建言献策信箱、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为统战成员服务。鼓励基层商会组织非公企业“抱团取暖”,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科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和转型升级。积极引导统战成员服务社区,促进和谐共建,发挥各民主党派优势,指导组建各民主党派“同心·社会服务团”,吸引各党派成员中有技能特长的知名专家教授参加,积极开展义诊医疗、法律咨询、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实现社区统战工作深度服务社区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汪叶兵.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

[2]徐晓波.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社区统战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

12.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表格 篇十二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承担养老重任, 家庭养老功能处于弱化的状态。随着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家庭结构趋向核心化, 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 导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

家庭养老的困境, 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需求的增长, 机构养老是目前政府与社会大力推进的一种养老模式。但机构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而机构养老的规模也很小, 目前全市共有7家老年人养护中心, 总床位数不到1200张, 床位仅能满足2%的老人养老需求, 机构养老缺口非常大。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取代家庭养老。于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就应运而生。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和优势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的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感情需求

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与西方不同, 家庭能给予老年人带来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 老年人一般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只有在家庭的范围内, 老年人故土难离、亲情难舍的恋家情结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二) 符合社会发展状况

居家养老比机构养老的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方式更灵活, 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基本状况。就近为老年人服务, 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 老年人可以以较低的费用获得周到的服务。

(三) 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 在社区内开设老年人中心厨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挖掘社区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就业岗位。

二、乌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1年, 乌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在三个试点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建立辖区老年人档案, 通过与辖区超市、家政等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 采取低偿服务方式, 为社区老人开展长期的帮扶和救助服务。经过一年的运行, 已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我市又建成14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依托社区服务中心, 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 为小区内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餐饮、康复、健身、文化、日托等不同需求的日间照料服务。乌海市政府把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予以高度重视, 还制定出台了《乌海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5年规划》, 并计划投资1600万元在三区新建、改 (扩) 建1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有力的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总的来看,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 也应该看到,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体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 在建设和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服务设施短缺。乌海市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刚刚起步, 各项服务设施还不完善。社区内文体娱乐设施陈旧、单一, 活动场所小, 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及社区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等, 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

其次, 服务项目单一。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极为有限, 多数社区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无法满足高层次的需求。调查中发现, 社区内的老人对家庭病房、陪护照料、情感倾诉、兴趣班及培训班需求很难达到, 而这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多数都未建设或尚待建设。在服务内容方面对高龄老人、病患老人开展养老护理服务项目较少。

再次, 服务者队伍不健全。社区工作是一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极高的专业。目前, 我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 这支队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正规化的培训, 服务内容局限于生活照料和一般的家政服务, 素质有待提高。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 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 他们所提供的救助和服务是无偿的和非盈利性质的。据了解, 目前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普遍不足, 绝大多数社区根本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 也就谈不上具有志愿者队伍。

三、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 资金来源渠道窄

社区居家养老往往是靠“政府买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作的经费主要是来源于政府和民政部门的投入。我市部分社区虽然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 启动居家养老工作, 建成了日间照料中心, 并开展了针对社区老人的一系列活动。但政府的有限投入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全面展开犹如“杯水车薪”。因为管理资金来源有限, 社区又没有经济来源为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注入资金, 使得一些后续工作受到制约。

(二) 社区服务定位模糊

首先, 目前社区服务是福利还是营利的性质存在模糊性, 导致社区服务共同的目标方向难以形成。

其次, 城市基层政府往往把社区居委会作为自己的下属职能部门, 这样社区组织实质上就是一种“准政府组织”, 承担着许多政府的职能, 在某种程度扮演着政府基础活动的代言人, 其职责不清直接导致职能的错位。很多工作应该是各行政部门的事情, 硬是派给了社区, 外加“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问题落实不到位, 出现部门管事、社区干事, 或者社区管理、部门受益等情况, 责权利分离, 不仅使社区承担的任务过重, 呈现“小马拉大车”疲于应付的现象;而且使社区服务带上了浓厚的行政色彩, 原本应为社区和居民负责转为政府负责, 使社区服务失去了亲和力和凝聚力, 不能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

(三) 社会认知存在偏差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思想, 不仅是普通百姓, 甚至是一些相关的职能机关和管理部门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在当前开展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关注度不高, 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社区组织对居家养老服务意识还很薄弱, 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完善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 构建多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支持体系

居家养老在今后会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主流, 而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运转有赖于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体系的支撑。

1. 建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运作机制, 实现多方力量参与与支持的服务体系。

社区养老服务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而开展, 是一项广泛复杂的工程, 从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到医疗保健, 涉及众多部门, 因而要建立一套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的运作机制, 从形式到内容就居家养老工作开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和监督考核, 推动居家养老工作朝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要让更多的民间社团组织和自治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改变以往由单一政府组织包揽的局面,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机制与公益性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实现多方力量参与与支持的服务体系。

2. 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方面的保障

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把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列为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 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和有关监管工作。其中也包括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 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对那些经济困难老人, 政府和社区更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

3. 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进行老人护理知识、照顾技能、法制教育和家庭消防自救等的专业知识的培训, 还应逐步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和职称序列等级管理制度。在社区内大力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 提升服务水平。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 也要努力造就一支由社会各界参与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大力倡导居民间的互惠服务, 建立“劳务储蓄”制度, 即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 由健康的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或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 将服务的时间记录、存档, 待服务者需要服务时, 再由别人为他提供相应的服务, 缓解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

4. 扩大宣传, 整合社会资源

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市还属于一个新鲜事物, 我市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还不了解, 参与度也不高。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居家养老模式, 改变养老观念。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 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二) 开展个性化需求服务

首先, 要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要加大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 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 在社区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 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打造整体联动的服务平台。建立社区老年人电子信息库, 将他们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亲属的联系方式、希望得到的服务项目等相关资料列入信息系统, 一户一档。并经常回访不断更新, 实施动态化管理。实行跟踪服务制度, 定期征求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工作水平。

其次, 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老年人的需求因人而异, 要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不仅要满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 提供生活照料方面服务, 而且要提供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不仅着眼于低龄老人、健康老人, 更要关注高龄老人和患病老人;不仅关注高收入老人消费, 也要为低收入老人提供相应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 形成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 实行有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无偿服务, 使老年人普遍能够接受。

上一篇:落幕、悲伤。作文下一篇:小学教导员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