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2024-09-01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共12篇)

1.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篇一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新内容及新理念》心得体会西庆中学羊妹转

通过学习,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因为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更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那么,我们首先要回顾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同时,教师还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这里更应突出体现爱心、耐心、细心,因为这里的孩子更需要细心呵护,更需要爱的温暖。因为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而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奉献。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而今天我要在这里说的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不要后悔,选择了就开心快乐的面对我们的职业,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们,选择了,就要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所以说,我选择,我无悔。因为我爱我的孩子们,爱他们的天真、活泼、聪明;爱他们的纯洁、美丽与善良。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成为受学生欢迎、敬畏的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应具备:教师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品质、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等基本要素。

2013年 12月

2.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篇二

一、按新《规范》的要求“自我正本”———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 成为专业者

教师的工作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崇敬。任何一名教师, 首先应当对教师专业有清晰而独特的了解和认识, 怀有强烈的尊严感, 方能建立起坚定的专业信念。教师的言行、情感、学识, 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修养的高品位, 必将产生教育的高质量。

教师作为专业者, 要潜心钻研业务, 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 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控制、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智慧;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去保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打好健康人格的基础。

二、按新《规范》的要求“自我正本”———教师应加强自我砺练, 成为学习者

今天教育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知识, 而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不再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为本, 而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 要用文化培育人, 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体悟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师要用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真实地面对学生, 面对教育工作, 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 尊重同事, 尊重家长。此外, 应从更高层面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积极进取, 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 也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教师是教育者, 同时也应当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勤奋上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把学习当做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教师作为学习者, 要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标志, 视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要崇尚科学精神, 拓宽知识、文化的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按新《规范》的要求“自我正本”———教师应加强自我提升, 成为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 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 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 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才能对教育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才能始终处于学科和专业的前沿, 才能走上幸福的道路。

教师应当是研究者, 应具有强烈的研究意识, 掌握研究的方法, 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事实上, 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 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做到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这既是优秀教师群体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也是实现我国教师队伍由职业型或专业型向专家型转变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的出现, 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变得复杂并多样化, “教师应当是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

四、按新《规范》的要求“自我正本”———教师应加强自我调控, 成为服务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师的服务精神, 系教育的命脉。”学生是—个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永远是为学生服务的。以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思想的“教”, 促进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有效地“学”, 永远是教师的职责与义务。

3.友善用脑学习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篇三

我们该如何让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加强深度学习呢?这一直是困扰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

试想,你离开某个职业发展研讨会时对自己说:“哇,这个研讨会确实让我收获颇丰,思考了很多重要问题!”相反的场景,你会说:“真是浪费时间!”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你学到了东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没有收获呢?

在我作为教育者和教育顾问的40年里,教师职业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从“从A栏选择三个部分,从B栏选择两个部分”这种格式化的模式,到那些为教育者个别设计的项目。表面上看,这些努力都是为了给教师及管理者提供新东西,提高有效性。但只有参与者真正学到东西才能获得提高,这就提出了以下问题: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大脑如何取舍?我们又如何探测大脑的工作为教师提高学习活动?

一、动机和学习

现阶段的大脑研究使用影像技术得出儿童和成年人是如何学习的(参见表1“神经科学的发现”)。这些发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启示。这些发现也帮助我们更新成人学习的知识,这样就能设计与大脑相适应的职业发展。

大脑的生物机能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这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大概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机能的有效性根据参与大脑区域的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Shaw et al., 2006)。情感因素、社会因素、过去经历也同样会影响到大脑的有效性和个体学习者的动机。成人的这些因素要比儿童的更为发展,它们对成人的影响要大于对儿童的影响。

影像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动机地完成学习行为时,他大脑的情感区域和认知处理区域会很活跃。因为学习使得我们能够生存,所以所有人都有学习的动机。对很多青少年来说,融入同龄人的欲望是他们学习的一个主要的动因(Shaw et al., 2006)。但是,成年人更少关注同龄人的认同,通常他们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在所选择领域内的技能。

学习只是为了让工作做得更好,是一个内在的动机。不论什么情景,以下四个关键因素影响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强度:情感、反馈、过去经历、意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二、情感的角色

我们的大脑对因情感所带来的刺激和事件更为关注。我们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最好和最坏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但是对其他不痛不痒的事情忘记得很快。你还记得两周前那个周四的午餐吃的是什么吗?肯定不记得了,除非那顿饭很特别或者你吃了之后感到身体不适。不论哪种情况,伴随的情感让你记住了那顿午餐。

我们如何体验一个学习情境往往比我们所思考的会更快地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对多数青少年来说,处理情感的大脑区域是完全可操作的,但负责思考、反思、控制情感反应的区域(位于前额皮层)仍在发展中。这就是为什么中学生会公开在教室表现出不恰当的情感(例如,痛苦叹息、翻转眼球、面无表情等)。

成年人也可能带着强烈的情感来参加学习活动。但是前额皮层已经完全发育,这使得多数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其情感。如果这个活动抓住了成年学习者的兴趣,那么成熟的大脑皮层将控制任何消极的情感,这样学习就发生了。但是,备受考勤折磨或者那些感到情感上被分离的的教师可能会抵制学习。他们会隐藏消极情感,秘密地转向其他活动,例如批改论文,除非这个活动能带来积极的情感。

当人们对一个学习情境很积极时,化学成分内啡肽和多巴胺就是活跃的。前者使人心情愉悦;后者激活人的前额大脑皮层,让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互动、记住所经历的事物。相反,消极的情感促使氢化可的松(Cortisol,一种压力荷尔蒙)进入血液。它使大脑进入生存模式,这使得大脑的注意力从学习上移走,处理压力的来源。与学习相反,大脑记住了压力,记录下不愉快的情景。

职业发展领导者应该通过询问以下问题来决定其项目的形式和内容对多数教师来说是否与积极的情感相连,避免消极情感的出现。

第一,这个项目是否提供与学习经历相联系的适中挑战、兴奋、创造力、喜悦,以便教师更容易想起所学内容并在课堂上实施?

第二,这个项目是否针对教师发现的问题而非外界的事物?如果不针对,那么是否能够把这个内容与教师所关心的内容挂钩?

第三,教师对自主性是否感到兴奋?

第四,是否包括了实践活动,是否包括了满足多样化学习风格的活动?

第五,参与者是否会给项目负责人提供反馈,并接收定期的反馈?

我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学区(West Orange School District)工作,设计将大脑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职业发展时,我们把教师纳入了对该项目的发展和评估之中,并计划了诱发积极情感的途径。为了产生兴奋,我们邀请那些使用友善用脑策略的教师在大会上分享其积极的经历。会议包括直接指令、视听部分、自我反省、小组讨论。该地区管理部门也同意维持最少三年的支持小组、同组互助指导、后续研讨的活动。

参加项目的教师报告说这样做在选择教学策略上带来了不同,学生在使用了修改过的策略后学得更好。

三、反馈推动学习

最近的影像研究表明,与动机相连的大脑区域,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在收到反馈的课程上比没有收到反馈的课程上表现更为活跃(van Duijvenvoorde et al.,2008)。这一发现对那些提供积极反馈以鼓励学生学习的教师并不奇怪。反馈对于动机来说很关键。需求是一个有效的情感力量,积极的反馈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在我们与西奥兰治教师设计的职业发展中,每个参与者展示了一个微型课程,并得到了有意义的反馈。但在职业发展项目中,反馈是经常被忽视或是不被认真对待的部分。

有效反馈要及时。观察者越早向教师的有意义行为提供帮助(如尝试一个新的教学策略),教师就越可能重复那个行为。使用教师同组互助(教师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观察彼此的课堂)是提供嵌入式的职业发展方式,使用没有威胁意味的反馈。

好的反馈需要具体化。告诉某人“你干得很好”并不能帮助那个人的大脑进行探索和修改可能带来持续成功的行为。含糊的表达也不能产生所需的积极情感去激发正在尝试新策略但遇到困难的教师。一个好的积极反馈应该是这样的:“当你让你的学生自主使用网上调查数据绘制图表时,他们看起来很投入。”

具体、积极的反馈能激发前额皮层思考提高成绩的方法。消极的反馈可能不会到达前额皮层。相反,消极的反馈经常被转移到大脑边缘区域,这里会产生压力,释放氢化可的松,个体进入生存模式。强大的消极感情表露出来,内在的动机下降,大脑的学习部分就关闭了。

当职业发展领导者需要给教师提供关于在哪些区域应该提高的反馈时,他们能通过教师的优势使这个反馈更积极。

四、过去的经历和意义

这里所指的“过去的经历”是指大脑使其变为长期记忆且能很容易回想起来的经历。过去的经历总是影响新的学习。当我们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大脑把与新信息相联系的任何长期储存的信息转变为短期记忆。这些信息与新的学习相交互帮助我们理解新信息,这就是迁移原则的部分内容(Sousa,2006)。

这个过程影响一名教师是否会被安排干一件新的职业任务。如果这名教师的大脑回想起之前的职业发展活动很有价值,那么他或她就会积极地进行另外一个新的活动。相反,如果教师的大脑拒绝了之前的职业发展活动,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那么这个教师很可能对这个新的活动没有丝毫动机。这种情况下,让大脑注意新信息,证明其对将来有用将变成对职业发展领导者来说主要的——使人畏缩的——任务。

寻求意义是与生俱来的。当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大脑决定将新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还是让它渐渐消失。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为人们不能回想起——更不用说实施——那些大脑没有储存的学习。那么大脑又是如何做这个决定的呢?

短期记忆提取个体过去的经历帮助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这个新信息是否有意义?这个信息对我个人而言是否有意义?当两者都有意义时,长期记忆的可能性就很大。

成年人通过提取很多过去的经历将意义附加给新的学习,但是他们可能找不到相关的的匹配。当参与职业发展活动任务的人提出“为什么我要知道这个”时,这个人既没有很容易地将这一天的学习与过去的教学经历相联系,也不认为它是有意义的进而接受它。

创造出参与者认为有意义的经历,职业发展领导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直接将这个新的项目与工作目标联系。例如,清楚告知科学教师如何使用新策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内容的活动,比起概括性的建议要有意义得多。

第二,有足够的时间和以足够的深度来展示主题,使教师能够将它与自己的工作相联系获得全面的理解。例如,期待参与者在一个小时的研讨中获得深度的理解,特别是在没有后续活动的情况下,是很愚蠢的。

第三,利用指导形式而不是“吩咐”的形式。参与者需要看到模拟的策略,然后自己应用它。当教师积极参与一个“初始—近时”效应示范时,比如,他们更清楚地识别出大脑在一个学习过程中对最开始和最后展示的内容记忆深刻,便更可能在大脑的这种现象下排列指导。

第四,发起行动研究。

第五,围绕课题加强校内学习小组。当小组成员交换新研究成果,分享课堂经验时,他们可以分析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策略是有效的。参与学习小组可以帮助那些不愿意尝试新观念的教师获得自信。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真正的力量存在于知识的运用。最后,希望教师不仅能把在职业发展中获得的新知识保留下来,而且能够将这些新知识转化为行动。

教育界不乏出发点很好但最终失败的项目,这些项目没能转变为行动,因为:发展者没有给教师提供激励性的反馈;没有将新的学习与过去相关的教学相联系;没有建立长期的支持(例如同事间的指导或是行动研究);或者没有考虑项目的方法怎么与教师的情感相互作用。换句话说,他们没有使用友善用脑的方法。当学校领导者设计职业发展项目,教育者就更可能将职业发展作为教师生涯的一个积极部分。

参考文献

[1]Ashbury,C.,& Rich,B.(Eds).(2008). Learning,arts,and the brain:The Dana Consortium report on arts and cognition. New York:Dana Press.

[2]Crone,E. A.,Wendelken,C.,Donohue S.,van Leijenhorst,L.,& Bunge,S. A.(2006). 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manipulate information in working memor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103,9,315-9,320.

[3]Hillman,C. H.,Erickson,K. I.,& Kramer,A. F. (2008). Be smart,exercise your heart:Exercise effects on brain and cogni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9(1),58-65.

[4]Iacoboni,M.,Molner-Szakacs,I.,Gallese,V.,Buccino,G.,Mazziotta,J. C.,& Rizzolatti,G.(2005). Grasping the intentions of others with ones own mirror neuron system. PloS Biology,3(3),E79.

[5]Kempermann,G.,Wiskott,L.,& Gage,F. (2004).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adult neurogenesis.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14(2),186-191.

[6]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2000). Adolescent sleep needs and patterns. Washington,DC:Author.

[7]Rossi,E.(2002). The psychobiology of gene expression. New York:Norton.

[8]Shaw,P.,Greenstein,D.,Lerch,I.,Clasen,L.,Lenroot,R.,& Gotay,N. (2006). Intellectual ability and cortic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ure,440(7084),676-679.

[9]Shaywitz. S. E. (2003). Overcoming dyslexia:A new and complete science-based program for reading problems at any level. New York: Knopf.

[10]Sousa,D. (2006). How the brain learns (3rd ed.). Thousand Oaks,CA: Corwin Press.

[11]van Duijvenvoorde,A. C. K.,Zanolie,K.,Rombouts,S.,Maartje,E. J.,Raijmakers,M. E. J.,& Crone,E. A. (2008). Evaluating the negative or valuing the positive?Neural mechanisms supporting feedback-based learning acros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8(38),9,495-9,503.

译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4.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总结 篇四

这学期,我校广大教师掀起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热潮.现将我校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联系实际,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小年儿童的神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教学工作中。

道德规范有八条内容,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教师始终把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但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懂得如何做人,而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好转,成长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学习认识到为人师表使教师于其他行业的根本区别。所以处处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衣着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经常自省做到独慎。在治学方面做到严谨。按时上下班不放过每一个问题。凡是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要给学生讲清楚。作业能及时批改讲解,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

5.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计划 篇五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

当今社会的发展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他主宰和统帅着教师,直接关系着教育工作的成败,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

1、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教本,认真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即,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理论为教学实践作指导,把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理论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具体办法:

(1)以自学为主,认真写好学习笔记,还要做好个人学习计划和总结。(2)把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以生动的事例来讲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与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大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

1、拒绝一切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

2、注重自身形象仪表及考勤情况及升旗仪式上的形象。

3、集中学习时间:2013-12-2,2013-12-5

二、学习行业楷模

立足现实,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懈追求,力争让组内每一位都成为优秀教师。

四、内在的自我剖析

自觉地检查言行,和职业道德规范相对照。时刻检查自己,有过则改,无过加勉,防微杜渐,及时地将不良思想消灭。

6.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篇六

一、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郑教师〔20xx〕64号文件,关于《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

二、教研组长带领老师们一起了学习中心校臧主任的教育博客《或许不是狼?》的文章内容,之后大家分别对细则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校长与全体教师签订《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承诺书》。

四、校长总结发言,要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

7.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篇七

一、师德素质是练就教师职业敏感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事实证明,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没有工作量的工作,一个敬业的教师有永远也干不完的工作,对于教学的准备力求精益求精,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时时、处处,不分地点和场合。由此很容易产生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厌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来。”对于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把教师工作当成一项为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才能时刻保持

着一种激情、一种干劲。因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把工作中的压力变成发展的动力,把面临的挑战看成是成功的机遇,把面对的困难视为进步的阶梯。研究、学习陶行知的师德素质,就是要广大教师以陶行知为榜样,热爱学生,切切实实提高自身的素质。这种师德素质,正是教师职业敏感的先导和基础。

二、准确定位是练就教师职业敏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选择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学生需要教师是因为学生可能还不如教师:知识上不如,品德上不如,做事上不如……因为他们还是学生、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懂事,他们可能淘气调皮捣蛋,他们可能木讷愚笨……无论怎样,教师都应该热爱他们,理解他们,亲近他们,做他们的朋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引导学生成长是教师的责任,学生的需要正是教师的工作。只有教师认识到这些,把自己准确定位在教育的角色上,教师才会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热爱工作、学习、研究、发展。与学生想到说到做到一起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生活中你就会准确把握工作方向,练就教师职业敏感。处处想到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留心、跟踪,到处去挖掘、感悟教育教学的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服务。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潜心研究自己的学生和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课堂,精心备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教师,学生才信服。好教师会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怕失败,不怕批评,不怕丢面子。能这样准确定位的教师就会练就很强的职业敏感,就会善于审时度势,用敏锐的眼光剖析周围的社会现象,找到青年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注意观察每个时期青年的思想动向、文化思潮、阅读品位和人生追求等。这样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会及时地反思,对其他老师的评价会虚心听取,善于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善于与时俱进寻求最新的教学资源,以求得更快的进步、更大的发展。“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他们的追求,他们会努力研究上学生喜欢、学生有收获的课———真正的好课!

作为教师,一定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这样才可能因忙碌而充实,因学生而快乐,因工作而幸福,因为这些而求得自己专业的最大、最快的发展。

三、信息素质是练就教师职业敏感的关键

职业敏感是通过分析、判断、预测等诸种能力综合作用体现的。教师要想在工作中练就职业敏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深入思考和研究,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信息素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博采众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质需要做好四勤:

1.勤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对专业知识的敏感性,反过来促使其更加注意对相关研究动态或专业信息的捕捉。专业知识的积累使职业敏感具有了“厚积薄发”的基础,在教师个体内部形成一种对专业知识敏感的内环境,这种专业品质一旦与外界的相关信息发生联系,便会实现专业品质方面的飞跃。这一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用“顿悟”来形容。这种顿悟就是专业敏感性的一种突破和飞跃,这种飞跃是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只要做到持之以恒的学习,必能采集到很多珍珠美玉, 使自己的“资源宝库”蔚成大观, 使教育教学得心应手。

2.勤思考。勤思考就是要增强信息感受能力, 即教师对信息具有的特殊感觉和持久的注意力。教师的信息感受能力越强, 对信息的价值和意义的判断就越准确, 对使用信息的目的就越明确, 教师的职业敏感就越强, 因而创造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教育教学有用的, 是值得积累的, 以后会用于哪个方面, 经过这样思考, 可抓住积累的信息中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利的“闪光点”。

3.勤整理。经常对搜集到的信息加工制作, 辨析信息的适用性、全面性, 辨析信息是否新颖, 以方便检索。在整理过程中, 随时补充新的信息资源, 使积累的信息如淙淙小溪, 常流不断, 常滚常新。整理的过程也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敏感会在不断分析中得到增强。

4.勤搜查。积累信息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于对教学、研究和学习有所助益。因此, 教师要经常搜索积攒下的信息。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学习信息内容提供的知识, 扩大视野;二是加深对有关信息资料的印象, 便于及时发现、挖掘资料的价值, 及时把它派上用场, 使“死”的信息“活”起来。

8.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篇八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对于教师而言,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首先,教师心理健康是其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心理素质对其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不良的心理情绪可能激发教师冲动心理,做出对教学不利的行为。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而且能够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教师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心理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有联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能力,可以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与教师人格和性格之间有联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影响[1]。

二、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教师应热爱学生

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进程的加快,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工作压力,记忆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引发绝望感。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能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中,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情绪,而且可能与学生产生冲突。学生在学习中,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自觉克制不良情绪,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其自尊心,既有助于师生间友好关系的构建,又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2]。

(二)教师需要爱岗敬业

现阶段,许多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期盼周末、假期等,导致教师逐渐降低工作热情。所以,教师应树立爱岗敬业的信念,赋予本职工作以更多的神圣感、使命感,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祖国教育事业中。对此,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首先,定期举办教育交流会,鼓励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活动策划和主持,有助于教师积极应对挫折,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而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树立典型,以发挥教师榜样性作用。

(三)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推动教育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这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时,必须能够保持自信、积极的心理状态而应对挑战和客服困难;反之,则可能产生嫉妒、猜疑等不良心理,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之间有必要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即知识竞争、才能竞争、职业道德修养竞争、工作质量与效益竞争、心理素质竞争等。基于该环境,学校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理。

(四)教师应永葆初心而施教

教师应永葆初心而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和保持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相对较大,可能无法妥善处理得与失、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应永葆初心,本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态度而开展工作,保持心理的豁达。如此,能够培养教师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实现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双赢式发展。

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人生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而言,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篇九

一、“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一名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三、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适应未知的需要。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10.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体会 篇十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清华大学XX年录取的50名各省市高考状元,在影响人了们成绩的20个因素中,考前及考后心态、主观察力、自信心等智力因素居前几位。这也为爱因斯坦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即使智力水平平常但性格良好的学生,则可能有较大的成功;而一个智力水平较高但性格较差的学生,则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前者即使一时失败了,他们也会重新站起来,以崭新的姿态去争取目标的实现;而后乾一旦失败,便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由此可见,性格对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学习性格主要指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及其总和。一般说来,优良的学习性格是指能够对学习起重要作用的勤奋、自信、严谨、创新等要素。重视学习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学阶段可塑性强,尤其初中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这是学生智力发展和性格完善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将终身受益,否则会影响他们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性格呢?

一、培养勤奋学习的性格

首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勤奋的意义。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勤奋刻苦,才能阳得好的学习效果。“逆向英语学习法”的创造者 钟道隆教授在谈到英语的学习时说,有些人只想速成、走捷径,而不想下功夫,流汗水,跟这样的人“没什么可谈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诗中写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寸。”我们教师也应象两位教授那样,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告诉学生:要想取得任何事业的成功,离开勤奋 只能是幻想。我们不能一提素质教育、寓教于乐,就心存顾虑。其实,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学习的真正快乐,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应该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谈话、读书活动、征文大赛等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勤奋的意义。产生培养勤奋性格的内在动力。

生摒弃自卑感。特别是在学习中,能力低、成绩差或受到中嘲笑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会导致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严重者会造成心理疾病,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情绪。三是为学生创造经常获得成功的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各项集体活动中,不断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尤其自卑的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积少胜为大”、“从成功走向成功”,对下一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三、培养严谨的性格

各学科知识本身就具有严密的完整性。作为学生,若不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些知识,就只能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无从进入知识的殿堂。中学生热情活泼、求知欲强,但往往表现浮躁、急于求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秩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打好知识基础。在理解教材、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和练习等学习五一节上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反复指导,不断强化,使学生养成习惯。同时,采取优秀作业、经验交流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四、创新性格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精神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地位。具备创新性格,已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

和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更上一层楼。

1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5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相对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今社会转型期、教育转轨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全民素质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尤其重要。当前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不利因素较多。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道德规范都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失序和紊乱现象,致使一些教师的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跟着感觉走”不断失去了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了心灰意冷、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敷衍塞责,简单地完成任务为目的。个别教师由于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触犯了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刑法。表现有:个别教师用最恶毒的语言刺伤学生心灵,造成一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了出走、自杀等现象;吉林省通化市某小学一句,“老师您写错了”,12岁孩子竟被打成骨折;南京老师让差生开“弱智证明”;老师惩罚学生竟在脸上画框;12岁女生未完成作业被罚跑,几天后器官衰竭身亡;成都市一老师让迟到女生爬进教室。所以,道德、社会公德、教师职业道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含有道德范畴现象。政府有关师德师风的文件也发了不少,近年来省、州、县都下放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转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都要组建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纠正不良师德师风和不正之风,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制,要求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格素质,严肃的自我修养,正确的处世态度,师者,人之楷模,应当是做人的典范。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教师若无“身正”之本,学生往往亦难有“正身”之举。因此,教师必须自觉的用《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和教师职业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做人标准。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也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如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Y=KX,其中Y表示教学效果,K表示教师的人格魅力,X表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教师业务能力并不低(X),教学效果不好(Y),那么可能就是教师人格魅力(K)等于或小于0。所以,教师的真正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起、激励与鼓舞。教师没有高尚的师德,就无法承担起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有德无才当不好教师,有才无德不能当教师”。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最基本的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精通业务,依法执教,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乐意奉献的精神。教师要具备“身正为范”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好学生的思想表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特别重视教师的素质和表率作用,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模仿性强,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孩子的眼睛好比录像机,孩子的耳朵好比录音机”,孩子的脑子把教师当做自己一切行为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负面冲击,金钱的诱惑下,在权利的驱使下,在朋友和亲戚面子的作用下,一些教师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滑坡”。如:特别关照有钱势的子女,特别关照亲戚朋友的子女,向家长索要财和物,让家长请吃请喝请玩,对穷学生和无权利的子女不闻不过,毫无关心等等。

12.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论文 篇十二

一、“土木工程概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对教师宏观知识面的要求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涵盖的工程类别很多, 诸如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飞机场工程、水利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勘察和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等, 自然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非常宽广的知识面, 比如教师除了应该从宏观上懂得各类工程的技术特点, 还应该懂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具有初步的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新生入学以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即把学生引进土木工程领域的大门里, 使学生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 在尚未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就使学生建立土木工程的专业荣誉感, 并初步尝试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土木工程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为一种科普性的概论课程, 在大土木这个学科领域中所发挥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 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还应懂得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土木工程与社会的关系、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关系。教师还应该明确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与相关专业技术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的创造性与学的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教师还应该学会处理和学会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关系、知识能力与技能素质的关系、严谨求实的态度与灵活运用的关系以及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2. 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通过学习, 我进一步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的五个基本素质, 概括地说就是: (1) 本学科的基本素质; (2) 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 (3) 教育理论的基本素质; (4) 科技人文的基本素质; (5) 教学方法的基本素质。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 一个称职的高校教师应当掌握的五种方法是: (1) 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方法; (2) 学科与工程结合的方法; (3) 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 (4) 科技与人文交叉的方法; (5) 一专与多能兼顾的方法。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搞好课堂教学的两个留 (把教的创造性留给教师, 把学的主动性留给学生) 是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关系的指导思想。以上所述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是空洞的罗列, 课程教学的效果还与教学管理机制紧密相关。比如:“土木工程概论”的理论课讲授最好是与学生的认识实习结合起来, 宏观的概论讲解最好是与工程技术的专题讲座结合起来, 纯理论的文字图片最好是与周围的工程实物结合起来, 单调的工程建造技术最好是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对象的一种积极态度和特殊的认识倾向, 这种倾向是在一种好奇心驱动下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 往往有一种喜欢、愉快和满意的情感体验。兴趣可以使学习的注意力集中, 思想活跃, 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学习兴趣无疑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 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1】教师在讲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除了诙谐的语言、风趣的语句以外, 在讲课时引入著名的工程案例或近期影响较大的工程事故帮助学生了解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学会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比如:通过展开对比萨斜塔现象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陷导致塔体不断倾斜) 、杭州地铁施工时发生的塌陷事故 (私自修改地铁路线, 导致沉陷的发生) 、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事故 (施工方法不当导致) 等工程案例的讨论, 加深学生对地基沉陷及其造成后果严重性的认识。在讲解抗震章节的内容时, 可通过回顾“5·12”汶川大地震, 让学生通过惨烈的教训真正意识到抗震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在讲解高层建筑章节时, 可以结合2010年上海高层大火工程案例让学生意识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性, 进而增强其严谨的工程观念。

本次学习除了叶志明老师、姚文娟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外, 还有范钦珊老师、蔡克勇老师、龚绍文老师、卢德馨老师、赵洪老师等所作的长篇讲座【3】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 这些老教师的示范使我受到的教育主要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方面, 他们超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许多充满哲理的话语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职业与能力的内涵

通过本次学习, 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发展在线”网络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师的能力。教师的能力主要反映教师如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一种技能, 教师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培养人才的效率来体现。以下浅谈我对教师职业和能力的理解。

1. 教师的职业信念

教师属于社会知识群体中的一个部分, 应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 应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教师这个职业不从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集团,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 乃是因为他们恪守着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信念, 自觉地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的职责, 肩负着期望人类进步的道义。教师首先是职业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但他们关怀社会, 关心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境界与愿望又超出了其职业的界限。教师以寻求真理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把知识和真理作为唯一的权威体系, 除此之外不屈从任何其它的权威。因而, 教师经常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工作和人生。

2. 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生价值观

现代高等教育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以某种短期的功利性作为自身的目标, 而要将着眼点放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和合格的社会公民上。作为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者, 各种社会人才的造就者, 教师在人类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而在这种以造就人才为目的的复杂劳动中, 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能力还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生价值观, 离开了这一点, 即使他本领再大, 能力再强, 也无法在这一职业中取得应有的成效。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不同, 教师的劳动量通常很难用有形的价值形态表现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力图通过教育来影响学生, 将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也就是说, 教师的工作是要把一个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能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社会人。也正因为如此, 这就要求教师的能力具有异常的复杂性、丰富性和超越性。

3. 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可以分为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部分, 其一是教师的职业化行为, 这包括课堂上的讲授, 课下的备课、辅导、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等等;其二是教师对自我发展的不断努力, 这包括自觉地在道德风尚、职业态度方面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整体把握。尤其在信息化的当今时代, 教师要马不停蹄的不断学习, 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以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善于学习、善于进取不由自主地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正像叶志明老师所说的: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拥有一缸水, 而且这一缸水还必须是活水。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繁忙的脑力劳动同时也伴随着体力劳动。在这样一种繁忙和复杂的劳动过程中, 存在着无数无法加以量化的因素, 因而也使得社会常常无法以一种有形的货币价值形式来对教师所支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出充分而合理的估价。可以说, 任何一名优秀的或者是合格的教师, 他的劳动付出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报酬永远是无法相等的。人们形容教师“吃进的是草而挤出来的是奶”就形象地表明了这种支出与获得之间的不对等性。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主观态度, 这种主观态度是影响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样是完成一节课的讲授任务, 认真与否, 投入了多少精力去准备, 投入了多少精力去讲授, 这其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像这种带有强烈自觉性和主观色彩的行为, 就更加无法给出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

4. 教师的创新教育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地说,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和踏实的学习态度, 但应该看到有少数学生对课程学习处于迷茫状态, 中小学应试教育习惯性的学习方法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僵化, 思维不够活跃, 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对职业、对未来缺乏了解, 甚至个别学生在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下, 急功近利, 缺乏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教师作为教育者, 如何发挥教育作用是教育效果的根本所在。教师有责任将创新思维渗透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 创新意识启源于人的正常的思维方式, 是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培养出来的。创新意识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 使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飞跃。因此,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发动机, 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比如说, 提问是启迪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特定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它是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使人们看问题能由表及里, 由下到上, 由现象到本质, 由已知推及未知, 使思维活动发生质的飞跃。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这是教师能力的又一种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认为: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 肩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工程建设人才的重任.为了能圆满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实现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将自身职业行为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了使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应该认识到:古往今来, 无数伟大的人物, 从孔夫子到鲁迅, 从鲁班到詹天佑, 无不是在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和从事工程实践的活动中, 经过艰辛的劳动才达到了很高的学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因此, 只有把献身于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 才能为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高尚道德情操, 打下深厚的思想感情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韬.在情趣中实践教与学的真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112-113

[2]郑元勋, 蔡迎春.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2.62-65

上一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片段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