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洞庭湖导游词(精选6篇)
1.湖北洞庭湖导游词 篇一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秀丽迷人。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滨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20__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等珍贵的河鲜。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珍品。
“衔远山、天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来,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势跃然历史的取景框中。碧波万倾,沙鸥翱翔,浮光跃金,诗意荡漾。更兼有日落黄昏下,点点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里,千倾碧波荡银彩。此情此景,当是人间一绝。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说法。虽然现今与几十年前相比,面积已小了一半,仍然还是全国第二大湖。洞庭湖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无际,气势雄壮,自古就吸引着无数杰出的文人骚客吟咏、歌颂。屈原第一个来此吟哦,李白“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却倚着栏杆与巴陵古城同醉于洞庭春色,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把群山看成“白银盘里一青螺”,孟浩然却喟然一声长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之美在于广博,那种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景致是红尘中人永远看不够的风光。
2.湖北洞庭湖导游词 篇二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m2,按照功能布局主要分为综合馆、江豚馆、鸟类馆以及公共服务大厅四大部分。在洞庭湖特有的湿地环境下,博物馆设计具有独特的个性,既希望吸纳湿地景观要素,体现地域性,融入自然,又力求整合生态环保技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谐共生。以建设能够传承地域传统、体现时代特征、展示风土人情的生态湿地博物馆。
1 立意:融入湿地,亲近洞庭
博物馆坐落于湖南省岳阳市濠河北岸,与君山隔湖相望,湖面景观开阔、湿地环境保护良好。洞庭湖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与基地的自然景观条件为洞庭湖博物馆的构思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图3、4)。
设计时,首先对洞庭湖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进行了充分研究与解读,总结出洞庭文化两个关键词:“水”与“渔”,“洞庭鱼龙”是对洞庭文化的提炼与叙述。正如曹松《洞庭湖》诗词:“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所描绘之意境;“鱼龙”表达了对江豚的一种诗意想象(图5)。
与此同时,设计团队对基地独特的湿地环境与自然要素进行了分析。“湖波荡漾、芦苇依依、游鱼戏水、大雁南飞,”这是与城市环境完全不同的,具有独特自然风光的湿地系统。“江豚清涟”立意正是缘自洞庭湖“大熊猫”——江豚戏水,湖波涟漪(图6)。通过实体模型以及电脑虚拟模型等手段,采取自然流动的建筑形体,对其进行形体抽象与场所营造,以形达意。让建筑尽量低卧于基地广阔的水面绿芦之间,实现建筑形式与洞庭湿地环境的整体关联融合。
因此,设计以“洞庭鱼龙,江豚清涟”为主题,是对洞庭湖特有的地域与文化特征的概括提炼。设计期望塑造“洞庭天下水,鱼龙天下馆”之梦想,营造洞庭湖中似鱼似岛、似帆似山的地景式生态湿地博物馆。
2 造型:仿生摹境,形意建筑
设计立足“江豚清涟”的基本意念,整合规划、景观、建筑、室内空间、绿色建筑等诸多环节进行整体构思,以形表意。在详细布置功能、设计流线、营造空间氛围的前提下,采用适宜技术手段,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通过模仿生物形态建构与基地环境氛围相适应的建筑基本形式及外部空间环境。表现出融于湿地的整体形象,凸显自然、人文、生态的主题。
建筑群整体恰似一群嬉戏洞庭的江豚,自由灵动,与此主题密切联系的户外环境则除了形态上模仿江面涟漪外,还通过细致的设计以有效保证江豚在室内外自由游弋、吸引水鸟飞禽来此栖息。
为了实现这一仿生有机造型,结构根据造型需要采用相对成熟经济的三角拱结构体系,实体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通透侧采用整体式玻璃幕墙;平面结合功能布局及参观流线,公众服务空间靠近底层及通透幕墙一侧,越往上空间逐步缩小,同时空间越私密,顶层则是内部办公,空间与体型有机吻合(图7)。
3 布局:一丘三翼,内外一体
博物馆通过公共服务大厅,连接起各自独立的综合馆、江豚馆及鸟类馆,形成一带三翼的向心型舒展建筑形态,三馆呈螺旋状顺时针方向布置,恰似江豚入湖、沙丘入海的动势(图8)。外部湿地景观空间在此动势的驱动下,形成涟漪状景观空间,建构出建筑与环境一体的湿地景观,并以此作为室外生态湿地展区及观鸟区。外部湿地景观与灵动的“洞庭鱼龙”建筑主体,构成了“虚实相生”、“一丘三翼”、“内外一体”的洞庭湖湿地地景博物馆。
综合馆紧贴公共服务中心,呈梭状沿基地北侧布置,东北部为国际会议中心,东南侧为办公及库房。江豚馆位于基地中部,临濠河延伸,并汇入濠河,可供江豚自由出入,同时提供最佳观赏视角(图9)。鸟类馆布置于基地南侧,与西侧和南侧涟漪状的室外洞庭湿地空间形成和谐整体,形成特色的生态湿地和候鸟景观区(图10)。
4 流线:人车分流,情景交互
从城市设计角度组织博物馆对外交通流线,增强博物馆的可达性,从而体现其在整个景区的核心作用。机动车入口设在东北角,布置一个大型公共停车场地,设置524个机动车位及10个大巴停车位。沿博物馆外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并兼做机动车、电瓶车道,保证博物馆与城市交通顺畅、便捷,方便游客亲近湿地。
博物馆人行步道自成系统,营造灵动趣味、自然探奇的观展流线。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北侧,与西边洞庭湖博览园食街相连。沿博物馆滨水一侧设置水上栈道,呈圈层式园路形态,深入洞庭湿地、芦苇和濠河,终端与两侧电瓶车道路相接,保障游客观赏的连续性。渡船码头设置于基地西南角,与博览园水上游船路线结合,并与博物馆、湿地景观公园交通流线统筹考虑,整体组织。博物馆观展流线以公共服务大厅为枢纽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游客由西面主入口进入公共服务中心,再通过观赏休闲过厅依次进入综合馆、江豚观和鸟类馆,再进入湿地公园。此外,各馆与各功能区均设有独立的出入口,以便灵活管理与使用(图11)。
综合馆负一层与一层为展厅区,游客首先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临时展厅,再通过自动扶梯到达位于5 m标高的其它主题展览区。通过自动扶梯与大台阶拾级而上,远眺君山,
800里洞庭尽收眼底。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地面层,经由独立门厅,通过地景平台的楼梯与共享大厅密切联系。工作人员通过独立的门厅与核心筒到达综合楼顶层的行政办公与后勤用房,获得相对安静而又具有极佳的景观视野的办公空间。
江豚馆通过观赏过厅延续共享大厅,游客可先参观水族展厅及江豚展厅,再通过坡道观览标本展厅,然后进入与地面齐平的江豚展厅的二层观看平台。展览空间的开阖交叉设置,为游客提供多样的参观体验。江豚馆后勤办公用房设置于5m标高的顶层,经由独立的入口与楼梯到达。
从共享大厅观赏鸟类馆,参观者由地下公共大厅升至地面,豁然开朗,穿过多媒体播放厅,经由曲折展廊空间的抑扬变化,跨入鸟类主题展厅与机动展厅,观鸟赏湖,还可通过坡道上至二层观鸟平台,远眺水鸟翱翔。二层设有纪念品商店与咖啡厅,并通向滨水室外展场,到达湖滨栈道、地景广场,湿地公园,感受洞庭独特的生态湿地景观(图12~14)。
5 绿色:复合技术,人文生态
设计采用复合化的技术手段,综合解决结构、维护、遮阳采光、节能通风等技术问题,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双重关照。
生态建筑表皮的设计仿佛芦苇编制而成,与内部空间采光需求统一,营造“人在馆中走,芦苇丛中游”的空间意象,拓展了建筑的丰富性,表达出博物馆的生态湿地特征。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以被动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为辅的整合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湿地可再生资源,采用地源热泵技术,节能环保;建筑立面幕墙根据采光计算确定遮阳形态和方式,利用参数化设计手段营造出细腻渐变的外遮阳穿孔铝板构件,既隐喻鱼的表皮又与室内采光遮阳紧密结合;屋顶利用种植绿化形成地景,实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效果(图15)。
结语
洞庭湖博物馆以亲和契入洞庭湿地的融和方式,表达出文人墨客笔中的泛舟洞庭、观楼赏月的浪漫湿地博物馆情境,营造燕鸣雀跃、鱼腾涟漪、帆出芦苇、楼藏洞庭之湿地胜景,让游客体验湿地、亲近洞庭,打造“洞庭天下水,鱼龙天下馆”之梦想。
洞庭湖博物馆设计综合考虑了地域、文化、时代的特殊要求,在项目定位、总体布局、造型空间、流线设计、室内展陈、投资概算等方面均做了深入细致的设计研究,取得了较为扎实的成果。在强手如林的公开招标竞赛中,获得评委专家与业主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项目设计人员:何镜堂、郭卫宏、陈文东、唐雅男、黄沛宁、裴文祥、徐文娜、冒亚龙、许喆、胡镇宁、苏朝浩、王新宇、齐帅杰、张书原、车轩、任思阳等;投标时间:2014.12。
图片来源
文章插图均引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洞庭湖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摘要:洞庭湖博物馆设计以“洞庭鱼龙,江豚清涟”为主题,以融入当地湿地环境,亲近洞庭生态资源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期塑造“洞庭天下水,鱼龙天下馆”之梦想。总体布局遵循“虚实相生,内外一体”的思想;建筑造型寓意“江豚清涟”,以形表意,融于自然;设计整合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空间,采取适宜技术手段,生态绿色,融入自然。建成后将成为洞庭湖中似鱼似岛、似帆似山的地景式生态湿地博物馆。
关键词:洞庭湖景区,湿地博物馆,形态设计,人文生态
参考文献
[1]仙田满,胡慧琴.博物馆·公园——茨城县自然博物馆的设计[J].建筑学报,2010(2):98-102.
[2]汪铮,陈剑秋.师法自然,回馈自然——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色设计简析[J].新建筑,2013(3):60-63.
[3]张珈赫.景区博物馆建筑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卢楠.生态湿地型博览建筑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朱炜,郑世恒.中国湿地博物馆绿色建筑分析[J].现代城市,2007(4):31-34.
[6]鲍小莉.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吕芳青.媒介的力量:博物馆建筑作为叙事空间融合展品——解读大英博物馆中爱奥尼克雕带[J].华中建筑,2015,09:182-185.
3.的关于湖南洞庭湖导游词 篇三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浓厚,据《巴陵县志》记载,原有36亭,48庙,5井,4台,清末和民国年间先后被毁,现已修复了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酒香亭、杨幺寨、龙涎井、飞来钟等。还有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朱檐碧瓦、玲珑雅致,别具一格、独有妙趣。岛上异竹环生。君山,还具有“洞庭茶岛”之称,君山银针,唐时就定为贡品,专供帝王饮用,曾在国际世界博览会上获金奖。此外,还有金龟、绿毛龟等珍奇动物。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君山新的景点不断被开发,旅游设施和建筑不断涌现,古老的茶文化、竹文化、食文化得到发掘,君山面目焕然一新。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君山人文背景博大精深。有“江南第一祠”之誉的湘妃祠;有汉代武帝射蛟台;有宋代农民起义的杨幺寨;有中国发现历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有张之洞把人物、故事、风景、名诗词融为一体的天下第一长联--君山湘妃祠联堪称联中一绝。君山四时景色各异,自然风光秀美,春赏奇花,夏观白银盘,秋戏林中仙子红绿叶,冬观洞庭湖候鸟。君山物产丰富,盛产中国十大名茶--君山银针,另外还有君山金龟,洞庭银鱼,被称为君山三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诗人刘禹锡才思敏捷,联想丰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把君山的地貌、位置和美丽迷人的风光惟妙惟肖地勾画在游人眼前。君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岳阳市西南12公里的东洞庭湖中,与千古名楼遥遥相望。在全国仅有的几条大的旅游线路中,君山恰处于长江三峡旅游路线中段延伸部的枢纽位置。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着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
4.湖北东湖导游词 篇四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湖北东湖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北东湖导游词1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左手边就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东湖的面积有西湖面积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解放之后,朱德总司令游览东湖的时候曾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将来更比西湖强”的诗句,这也说明我们的东湖有着巨大的潜力。
从五十年代开始东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现在对外开放的就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我们今天游览的就是磨山景区。
进入磨山景区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鸟架鼓,是战国时期出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以两只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的鸣凤,一面大鼓用红绳悬于凤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们随处可见这种形象的鼓,多为漆器制品。
关于虎坐鸟架鼓的来历有一段历史渊源,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和位于现在四川一代的巴人连年征战,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凤,各自以虎和凤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楚人虽然不能每次战争都打能赢巴人,但是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觉得楚国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制作了这种虎坐鸟架鼓,寓意着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脚下,巴人要以楚人马首是瞻。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民族荣誉感,楚国才能所向无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区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楚文化主题公园,大家远远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门,楚城是参照当时楚国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所设计,建造的。
城门有三个门洞,一大两小,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当年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人欺负晏婴身材矮小,让他从城门的小门入,晏子说:“如果我是出使狗国,那么我就从狗门入,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此门入。”楚人没办法,不能承认自己是狗国,只好敞开大门,迎接晏婴。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确实有多个门洞。
城门上是用甲骨文写的“楚城”二字,我们可以看到楚城门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两边的望楼比中间的望楼要高,由此可以方便的监控周围的环境,以防敌情。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楚城门除了陆门以外,还设有水门。根据楚人临水居高城的特点,楚城外一般都有天然的护城河,而且楚地处于南方,河流湖泊众多,不仅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内也是流水密布。通过水门,那些乘船而来的商贾和使节就可以直接开船进城。我们这里的楚城门就沿袭了当年的风格,向东湖里延伸出了一个水门。大家可以看右手边,那是我们的楚长城,大家都知道秦长城,很少知道楚国也有长城的,因为楚国的长城没有那么宏伟,但是建造的年代要比秦国早很多,也是作为防御之用。
关于这个楚城门,当年设计建造的时候专家们为其材料的选择大伤脑筋,本想以青灰色的石砖作为材料,可是那样的风格接近于唐代的城墙,宫殿建筑,年代就比较近了。用一般的转头又无法体现楚国的特色。后来专家们将目光放在武汉沿江码头台阶所用的红砂石上,楚人刚好崇尚红色,而且这些砂石资源丰富,售价便宜,就用此来建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楚城门。
这两个巨大的铜凤叫做楚凤标,高8。7米。凤是楚国人的图腾,被视为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国人非常崇尚凤凰,所以在很多楚墓中出土的器物上都是凤的图案。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铜凤同我们在门口看到的虎坐鸟架鼓一样,也是脚踏老虎。这里的把凤的尾部特意做成上扬的形象,就像熊熊烈火,这也表现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凤标修建最妙的地方在于凤尾形成的拱门,恰好将巍然屹立于磨山主峰的楚天台罩住,成为烘托楚天台的一个铜光环,这样一来凤标和楚天台就形成了“借景”效应。
登上345级台阶就可以登上楚天台,楚天台的名字取自毛泽东同志的一句“极目楚天舒”,而在楚国最顶级的建筑被称为台。楚天台是参照楚灵王时的行宫———章华台的遗址修建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据说灵王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细腰,他自己是细腰不说,还对细腰的大臣非常喜爱,许多人为了得到灵王的厚爱都节食束腰,以致后来许多人都饿死了,所以在民间又有“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说法,章华台也因此被称为细腰宫。据说有一次楚王宴请宾客,在章华台大摆宴席,哪知客人爬上章华台就休息了三次,所以章华台又名“三休台”,而现在我们登上楚天台的台阶上也设有三个休息平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磨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楚才园,它向我们展示了楚国8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著名典故。楚才园的门口悬挂着四口楚式编钟,是按照曾侯乙编钟所设计的,编钟上刻有四个甲骨文,从右向左读出就是“惟楚有才”。这里要说到一个历史典故:当年蔡国的声子出使晋国,途中遇到了受到诬陷而逃亡郑国的楚国大夫伍举,为了帮助伍举回到楚国,声子回到蔡国后就急忙来到楚国并见到了楚国令尹(宰相)子木。子木问声子:“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哪个更加贤明?"声子说:“楚国的大夫更贤明,就算晋国很有多的人才都不如楚国,可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楚国的人才大都流失到晋国了,晋王非常重视楚国的人才。”声子还向子木列举了很多楚国人才到晋国为官的例子。子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报告给了楚王,楚王随即召回了流失到晋国的人才们,并且迎回了伍举。后来“虽楚有才”被传诵成了“惟楚有才”,这里的“惟”并不是“唯独”的“唯”,并不是说只有楚国有人才,而是个语气词,意思是“啊!原来楚国有人才”。
进入楚才园的第一座雕像叫做次非斩蛟,展现的是楚国一位勇士在湍急的河流中奋力搏斗的场景。勇士双眼圆睁,手持宝剑与凶恶的扬子鳄搏斗,整个场面充满了原始的张力,在这里主要是想向游人展示楚国地处在河流湖泊众多的南方,建城之初人们生活环境恶劣,水兽横行,但是楚国人民不畏艰险,顽强的生活了下来,而且也表现出活跃在社会最底层的英雄形象。
这个头像是楚国的祖先鬻熊,他是商纣王时期楚民族非常有作为的一位酋长,他带领当时的楚民族离开了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投奔民心所向的周王朝。使得后来的周天子分封他的曾孙熊绎为楚国的第一任国君。鬻熊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分为鬻氏和熊氏,从此改变了楚国的国君由民主选举的禅让制改为熊氏子孙世袭制。
这边这幅巨大的浮雕名叫熊绎守燎,上面有一个人头像,双眉紧锁,下面是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很多人在火堆旁边载歌载舞。这个头像就是熊绎,他是鬻熊的曾孙,在周王朝建立的时候被封予“子男”的爵位,这是当时周天子分封各诸侯最低的爵位。有一次周天子在会稽山举行诸侯大会,虽然熊绎也参加了,但是只能忙于一些会场的具体事物,做后勤工作,守着火堆,不能参与政事。这件事被楚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与后来楚国迅速崛起,楚成王代表周天子主持盟会,楚庄王敢向周王室询问鼎之轻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雕塑名叫卞和抱璞,是发生在楚国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楚山脚下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块璞石,他知道里面藏有一块无价宝玉,出于对国家的热爱,他把璞玉献给了当时的楚国国君楚厉王,楚厉王见了便叫一位宫廷玉匠来辨识。谁知玉匠手艺虽然高超,却从未见过粗糙的璞石,于是就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砍断了卞和的左腿。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登位,卞和又抱着那块璞玉去觐见,谁知楚武王还是宠幸当年的玉匠,结果卞和又被看去了右腿。不久后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被砍下双足的卞和已经80岁了,回顾往事不胜伤感,于是抱着璞石在山下嚎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消息传到楚文王耳中,便召见了他,并问他:“楚国有那么多因为欺君之罪被砍掉双足的人,为什么你要哭的如此伤心?”卞和义正言辞的回答:“我哪里是悲伤失去双足,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块宝玉却偏偏说它是石头,明明我忠心为国,却说我欺君,楚王不分真假,不辨忠奸,这才是我最伤心的。”楚王听了深受感动,这次他不再让玉匠用肉眼辨别,而是命人将璞石劈开,结果果然是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的来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长排浮雕描述了铜矿开采,丝织刺绣,漆器漆画和舞蹈音乐;向我们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同时告诉我们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沿着这一长排浮雕可以看到很多楚国当时的名人逸事,包括许行讲学,甘德观星,高山流水遇知音,楚囚南冠,优孟衣冠,楚宝倚相,隔河对射,伍参主战等等。
走了一圈,我们马上就要走出楚才园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庄王出征”,中间这位雄伟高大,身穿战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来历就跟楚庄王有关。在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乐,有位大臣叫做伍举,他不知道庄王到底是不是明君,于是故意试探他:“臣听说山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不知道是为什么,大王您知道是什么原因么?”他满以为庄王答不上来。谁知庄王毫不思索的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伍举一听大喜,为君王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庄王不是昏君。事实证明庄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过三年时间摸清谁是正直的,为国家着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后更是带领着楚国进入鼎盛时期。
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湖北东湖导游词2各位来自杭州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和大家相约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此次东湖之行的地陪导游,来自湖北东方国际旅行社。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家可以叫我*导或者小*,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里,我代表武汉人民以及我们湖北东方国旅对大家的远道而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家在武汉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在大家的家乡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呢,则有美丽的东湖。东湖虽然比不上西湖那样有名,却也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湖面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素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着车窗外东湖的广阔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这个地方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发挥一下想象力,想象一下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流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的时候呢,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的东湖是没有现在这么漂亮的,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啊,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按照它的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主要是磨山及落雁以及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听涛三大景区。朱德总司令在视察完东湖以后,曾这样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所以啊,大家在这次的游览过程中,我建议大家不妨过一把评委瘾,睁大眼睛瞧一瞧,集中精力比一比,看大自然造就的这两个姊妹湖,各有什么特色,究竟哪个更强。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听涛景区的大门外了,看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下车,前往风景优美的听涛风景区吧!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有“松坡”二字,大家可以猜一猜是谁写的呢?其实这个人和杭州西湖还有一定的渊源呢!对了,那就
是苏东坡了!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哦!大家再看石板上面有几株苍翠的松树,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也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水云乡临湖并与磨山隔湖相望,是一座二层楼的琉璃瓦建筑物,登上二楼远眺湖面,非常的心旷神怡。那大家要是有时间,想放松一下心情的话呢,可以登上水云乡,在上面喝一杯咖啡,看看杂志,听一听音乐,您就会感觉仿佛置身于水云之中,特别的舒服。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但是不是忠臣都会奸诈的小人陷害呢?后来的屈原正是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后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眼前的这座行吟阁跟我们昨天参观的黄鹤楼一样,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如果大家从高空俯视就会发现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那有朋友想
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可不要错过了眼前的这尊塑像,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
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也就是现在的鄂州,但是一个叫陆凯的人不同意,于是就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后来元朝的一个叫马祖常的人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而到解放后,由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那我们今天中午呢,也会去尝一尝这传说中的武昌鱼,一起去体验它的美味。不过*导我啊,在此要提醒大家在吃鱼的时候不妨数一数一条鱼有多少根刺,因为听说正宗的武昌鱼是有13根刺的,所以大家不妨来做一回鉴定师,看一看我们吃的究竟是不是正宗的武昌鱼。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前面的那一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所以啊,这里布满了伟人的足迹,大家一定要好好沾沾灵气。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其实啊,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大家过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去感受一下鲁迅大师的正义之气!好了,各位来宾!关于东湖的听涛风景区,我就为各位介绍到这儿,相信在各位的心中,对东湖有了一定印象了吧?那究竟东湖好还是西湖好呢?相信在各位的心中也有了答案,总之,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希望您在东湖玩的舒心,畅意!当然,如果您还没有答案,觉得还没有看够的话呢也不要紧,*导现在留给大家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大家好好的再感受一下咱们武汉东湖的美,半小时后我们在鲁迅广场集合,再一起前往下一个景区磨山,去那里感受一下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谢谢!
湖北东湖导游词3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在榕湖的湖心岛上,原建于40年代,1979年两次重建,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小亭4角,单檐尖顶,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与亭廊构成整体,显出平稳中求变化,临水而有飞动感。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逝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朋友们,大东海距三亚市中心3公里,位于榆林港和鹿回头岭之间,是三亚市的著名海湾之一。月牙形的海湾长约2公里。阳光、海水、沙滩、绿树构成美丽而典型的热带风光。冬季水温18—22℃,是进行海水浴、阳光浴的理想之地。在传说中,大东海是三亚落笔峰落笔洞黑龙戏水的地方。相传黑龙看中了大东海晴空丽日,碧波万顷,风平浪静,央求南海龙王将大东海借给他戏水解闷。南海龙王同意了。谁知黑龙一来便带来台风,弄得大东海浪高流急,影响人们打鱼和生活。南海龙王看着太不像话,采取了限制措施,只准黑龙偶尔来大东海活动筋骨。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现在我们进入地宫,慈禧的地宫由五券二门组成,金券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椁分两层,里为棺、外为椁,均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市”二字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楚字很像是由两个树木的木字中间加一个足字组成的,似在表明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意思,的确,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并不满足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来到楚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风貌,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在这200多米长的街市上,采用吊脚楼式的建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据说所居住的吊脚楼就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等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尽可自由选购。
湖北东湖导游词4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大江大湖大武汉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大家的导游,来自武汉旅行社。大家可以叫我小吉也可以叫我吉导。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提供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可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为大家解决,愿我们的服务能让大家度过一段愉快开心的路程。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如果说西湖是位雍容华丽的贵妇,那么东湖就是一位清婉含蓄的女子。“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更比西湖强!”50年前,游完东湖后兴致盎然的朱德老总,道出了武汉人的心愿。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昌东部。竖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湖面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素有99湾之称。其实在1949年以前,东湖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所以现在的东湖就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了。
按照它的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主要是磨山及落雁以及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听涛三大景区。朱德总司令在视察完东湖以后,曾这样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但是呀!我们也知道西湖文化景观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湖、西湖的差距越来越大了,不过我们也不要灰心,东湖她现在还只是一个少女,她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听涛风景区。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车吧!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也是武汉市的市树。曾经他勉泛的分布在地球上,但经过第四纪冰期以后,它们几乎全部绝灭,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有“松坡”二字,大家可以猜一猜是谁写的呢?其实这个人和杭州西湖还有一定的渊源呢!对了,那就是苏东坡了!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哦!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水云乡临湖并与磨山隔湖相望,是一座二层楼的琉璃瓦建筑物,登上二楼远眺湖面,非常的心旷神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知道它为什么叫做行吟阁吗?这和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有着莫大的关联!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大家请看眼前的这尊屈原塑像,通高达6.8米,你看他昂首视天、举步欲行,悲愤郁结,那时对怀才不遇的哀伤,对国家衰败的愤慨。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但后来由于子兰和郑秀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后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可不要错过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也就是现在的鄂州,但是一个叫陆凯的人不同意,于是就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后来元朝的一个叫马祖常的人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而到解放后,由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前面的那一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所以啊,这里布满了伟人的足迹,大家一定要好好沾沾灵气。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其实啊,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大家过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去感受一下鲁迅大师的正义之气!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人们常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也说为了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只有在忙碌之余出来放松一下心境,我们才能看到祖国河山的美!最后请大家记住,东湖秀丽的湖光山色时时刻刻都欢迎大家的到来!
湖北东湖导游词5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面积八十八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七十三平方公里,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四季皆可游览,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热不可当,湖水之浸润,区域气温低于市内平均气温,入泳场以消暑,倚繁荫而纳凉,攀山顶可采风,秋高气爽,桂蕾绽放,十里飘香,万株红叶,层林尽染;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数百亩梅花吐蕾绽放,疏影横斜,冷艳暗香,淑女雅士,纷至沓来。
经过五十年的开发建设,东湖风景区已成为风光秀美、景文并茂的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九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评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
湖北东湖导游词6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欢乐行旅行社的导游员小XX,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好的,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我想大家今天也玩得很累了,回去好好休息吧。再见!
湖北东湖导游词7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湖北东湖导游词8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站在拉昂错湖畔,一股奇怪的感觉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圣鬼两湖不但相隔不远而且两湖有水路相通。也许因为造化,圣湖和鬼湖的水质完全不同:圣湖的水清冽甘爽,鬼湖的水苦涩难咽。这两极的对立让我们不禁会想到本尊与佛母相拥的大象征——宇宙乃至一个虫子的精神是和谐统一。就像你现在看到的,圣湖和鬼湖同样在一阵柔风中轻轻起伏,没有炫耀没有悲戚,只有千古的.厮守。
湖北东湖导游词9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恐龙特急旅行社”的导游员克塞,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湖北东湖导游词10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自然湖,自然环境优越,在4.8万亩的水域中,生长着鱼类十八科六十七种,淡水鱼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产,鄂州古称武昌,所以俗名为武昌鱼。东湖年产鱼500余万斤。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湖北东湖导游词11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要浏览的就是我们武汉美丽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东湖的湖面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呢!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这样的广阔,风景这样的优美,那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啊,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与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因此,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东湖风景区包括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正式对外开放的只有磨山和今天我们要浏览的听涛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胜地。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浏览吧。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好的,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甫的诗意。大家注意到了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
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国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这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像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走,我们就到了听涛轩。这里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苏东坡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板,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了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受小人排挤失去了楚襄王的信任后被流放到江南,后又因为楚国被秦国攻破,国破家完的他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于1950年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阁名也是出自屈原《楚辞〃渔父》中的“行吟泽畔”一句。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层层飞檐,上面覆盖着翠瓦,古色古香。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屈原的全身塑像,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通高达6.8米。塑像造型端庄凝重,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走,就到了东湖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极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可是号称“九曲十八弯”。大家知道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咧。相传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古时候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他老人家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于是,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就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好,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建于1956年,是砖木水泥结构,分上下两层,总面积达1775平方米,全楼上下可以同时容纳千人就餐品茶。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欲接蓝天,您是否也会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慨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由此得来的。
大家看,在长天楼右侧的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映衬在一丛丛苍松翠柏之间,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广场上芳草如茵,水杉成林。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却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前者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者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啦,给位朋友,关于东湖听涛景区的我就介绍到这里。
湖北东湖导游词12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或是*导,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的车技相当娴熟,大家尽可放心地坐他的车。今天我们一起游览的是东湖风景区。一路上您若是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我将尽力为您解决。预祝咱们此次的东湖之旅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则有美丽的东湖。在到达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东湖的概况:东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面积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到车窗外东湖广阔的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
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时,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东湖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东湖大门外了,现在就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前往风景优美的听涛风景区吧!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的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的“松坡”二字是东坡居士所写。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刚开始楚怀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后来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
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当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眼前的这尊塑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6.8米,塑像再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了一个山形的长廊。由于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有名。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想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个叫陆凯的人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而到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在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游览的行吟阁刚好的听涛区的南面,而鲁迅广场正好在北面。一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纪念新文化运动先驱,一南一北,正好遥相呼应。
5.湖北红楼导游词 篇五
武汉红楼位于蛇山南麓阅马场北端。武昌起义后,为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办公地。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即清末湖北谘议局的旧址,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建立了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红楼内开辟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收藏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分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纪念馆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广场中矗立有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湖北军政府的旧址上建立的,现在经过复原和修葺,湖北军政府遗址也一并向游人开放,名为“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以主楼为主,再现了湖北军政府成立初期的原貌,现对游人开放的陈列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6.湖北洞庭湖导游词 篇六
自20世纪90年代 (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 连续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 近10余年, 西洞庭湖一直没有发生过特大洪涝灾害, 以前每年汛期都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防汛抗灾大事, 如今已被许多干部群众淡忘。部分群众及干部认为情况起了变化, 沅水修了五强溪水库, 长江建了三峡大坝, 今后再不会发生大水高洪, 不会闹洪灾, 可以高枕无忧。关于“后三峡时代”洞庭湖区的防汛抗灾形势已有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1], 现结合西洞庭湖的实际, 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以增强人们的防汛抗灾意识, 切实搞好防汛抗灾工作。
1 近期西洞庭湖水位失衡的成因
1.1 降水的周期变化作用
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年降水量的研究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2], 其中20世纪50年代为多雨期, 60—70年代为干旱期, 80—90年代为多雨期[3,4], 而90年代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百年来降水最多的10年[5];其中, 苏布达等[6]指出洞庭湖平原为整个长江流域降水增加的主要中心之一;而张永领等[7]则指出20世纪后半叶湘江上游和洞庭湖平原夏季降水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另外, 近期刘会玉等[8]指出洞庭湖地区汛期降水存在周期性变化,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降水将逐渐减少, 并将转入干旱时期。
据张剑明等[9]研究分析, 1960—2006年洞庭湖区降水存在着4个特征时间尺度, 分别为2.0年、3.5年、10.0年和21.2年。在3.5年时间尺度上, 干湿期之间转换频繁, 降水周期性振荡特征在统计年内均比较明显。在10年时间尺度上降水周期性振荡特征在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比较明显。在10年左右时间尺度上, 降水由1960年代初8年左右逐渐过渡到1990年代中期的12年左右的特征尺度。在21年的尺度上, 降水周期明显。46年里大约经历2个干湿转变周期。1960年代中期以前降水较少, 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降水比较充沛,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降水比较少, 19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降水丰富, 20世纪初以后又出现了一个降水较少的时期。
另外, 据汉寿县历年降水资料统计显示, 年降水最多的2002年, 总降水量为2 059.1 mm, 相当于常年 (1 390.5 mm) 的1.5倍左右;年降水量最少的2011年, 仅为840.6 mm, 比常年少40%, 不及多雨年的一半。由于历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存在不均等性, 从而循环往复导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从汉寿历年降水距平变化趋势 (图1) 可以看出, 1960—2011年汉寿县年降水量在1990年前基本上是处在正常或正常偏少范围内波动, 变化幅度较小, 1990年后到2004年一直处于降水比较充沛的丰水期, 2005年后又回到降水相对偏少的干旱期, 并且1990年后的波动幅度明显比前期大, 波长也更长。这与湖南年降水量变化情况[9,10]较为一致。
1.2 建设拦蓄水利工程减轻下游洪水威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洪工程建设, 先后在洞庭湖区四水 (湘、资、沅、澧) 上游, 新建了一批控制性的水利工程, 处理和加固了一批病险工程, 提升了一批标准不高和效益欠佳的工程设施, 大大增强了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防洪抗灾能力。特别是三峡、五强溪、江垭、皂市等一大批控制性工程的建成和投入运行, 对一般性洪水能够实行科学调度和有效调控, 也大大减轻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其危害, 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水情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减轻了洪水威胁。
2 西洞庭湖防汛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水系, 决定洪水的多发性和长期性
西洞庭湖水系复杂, 灾害频繁, 长江三口7支中有6支, 湖南四水中有沅、澧两水流经西洞庭湖后, 再由赤山头的茅草街河和赤山尾的沅江2处通道经东洞庭湖而入长江, 但由于河湖内的泥砂淤积和人为因素的乱垦乱围, 造成茅草街河和沅江小河口2处阻洪卡口, 使滞流在西湖庭湖的洪水不能很快下泄, 使西洞庭湖长时间特别是汛期保持高洪水位, 成为名符其实的“水袋子”, 构成对沿湖堤垸的严重威胁。尤其是在沅澧水灌满西洞庭湖以后洪水又不能很快下泄时, 再加上长江或湘资二水涨水而造成长江三口来水和湘资二水顶托时, 西洞庭湖区汛情就更加严重, 堤垸也就更加危险, 随时都有发生垮堤溃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自解放以来, 先后发生较大洪灾25次, 平均2年多1次, 其中仅20世纪90年代发生较大洪灾就有7次之多。每次洪灾都给湖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洪水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常德经济发展的形势。
2.2 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反常也是重要因素
西洞庭湖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 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 冬夏季风交替, 降水年际变化大, 分布不均, 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 年均降雨量约1 380 mm。但近些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环境的影响, 降雨的时空和强度分布很不均匀, 常常出现几天降几十天的雨, 一个月降几个月的雨, 或者几十天、几个月少降雨和不降雨的情况, 经常造成该区域涝旱灾害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在沅澧水流域上中游普降大到暴雨的同时, 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亦同时普降大到暴雨, 20世纪90年代末就曾连续几年遇到过上述情况, 一度造成汉寿南湖撇洪河溃口, 围堤湖垸2次决口蓄洪, 几十个湖汊小垸漫溃成灾。上述情况的雨型对沅水下游流域堤垸等水利工程设施有很大的致命威胁。
2.3水利工程特别是防洪工程, 还远远不能适应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
西洞庭湖现有在册堤垸38个, 其中重点堤垸5个, 国家蓄洪垸8个, 一般堤垸25个;共有防洪堤长2 870 km, 其中一线防洪大堤1 121 km;共有各类涵闸设施1 015座。从防洪角度上看, 大堤防洪标准还不高, 有些堤身矮小单薄, 险工险段和隐患较多, 而且很多洪涝灾害形成的隐患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河床常年泥砂淤积及一些河道采砂尾堆清理不及时, 造成河道防洪行洪能力减弱, 江河上的控制性工程调蓄能力有限, 难以做到无条件的调控, 有时甚至下游汛期越紧张, 上游水库越要泄洪。虽然这些年外河没有发生过较大洪水, 但从自然的规律来看, 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2.4 河 (湖) 床淤积严重, 河 (湖) 底不断抬高
河 (湖) 床淤积严重, 河 (湖) 底不断抬高, 造成河道行洪能力减弱, 河流湖泊蓄洪调洪能力锐减, 常常出现小雨量, 高水位, 大灾害。根据1952年和1995年2次湖泊地形图对比估算, 洞庭湖区河湖总淤积量达513 332万m3, 年均淤积量达11 938万m3。据测算, 解放以来的53年间, 西洞庭湖河床湖床平均每年淤高6.8 cm, 已累计平均淤高3.6 m, 其中澧水七里湖平均淤高了7 m, 沅澧水尾闾的目平湖平均淤高达2.5 m[11], 最大淤高5~6 m;如今汉寿最大的湖泊目平湖有的地方已经淤成了“目平洲”。
2.5 洪峰水位碰头机率增大
随着三峡工程以及沅澧水上游五强溪、江垭、皂布等大型水库的建成, 江湖关系正在发生新变化, 当遇大洪水时, 上游水库拦洪削峰, 相对单一水系入湖洪峰流量虽有减少, 但拉长了洪峰的时间, 各水系洪峰水位碰头机率增大。由于沅澧水与长江均有重叠的洪水时间, 沅澧洪水多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 而长江洪水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建国以来, 三水碰头就有6次, 分别是1968年、1969年、1976年、1986年、1988年和1998年, 但由于澧水上游与长江中游同属一个暴雨区, 澧水和长江洪水碰头的机率更大, 建国以来就有18次。
三峡工程建成后, 长江洪峰水位相应会降低, 但随着中高水位时间延长, 进入洞庭湖洪水流量不会减少, 洪水滞留洞庭湖的时间也会延长, 因此, 降低洞庭湖洪峰水位也会很小, 洪水对洞庭湖的威胁依然严重。
3 防汛抗灾措施与对策
3.1 增强水情意识与忧患观念
从思想上扭转和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不能认为“后三峡时代”西洞庭湖不会发生像以前那样的大水高洪。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危害性和可能性, 真正从思想上做到有灾无灾作有灾的准备, 大水小水作大水的准备, 作了准备不涨大水不要紧, 未作准备突然涨了大水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 只有有备, 才能无患, 才能在可能发生大水高洪的情况下, 确保堤垸水库的安全,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水利状况和人们对水的价值认识的转变, 在防汛抗灾斗争的指导思想和策略上也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新的调整, 不应当单纯地视洪水为猛兽, 而应当争取做到人水和谐。现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如何运用最先进的手段实现科学治水, 科学防洪, 科学驯水, 科学调度, 既要防水为害, 又要化水为利;既要防止洪水冲垮堤垸水库, 又要充分爱护保护可贵的水资源为发展服务。各项有调蓄能力的工程及湖泊河流, 如汉寿县的南湖撇洪河、西湖高水内江、沧浪老河、城北老河以及大小湖泊和山区水库等, 可以通过工程措施, 采取河湖连通、库渠串连、干枯互补等办法, 做到在防汛尾期不要让富余的水量白白流走。特别是山区的水库, 只要属于正常运行的, 绝对不能任意随便放水, 变防洪保安为放洪保安, 储备水源, 为后期干旱和经济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是“后三峡时代”湖区面临的新任务。
3.3 强化基础工作
加强预测预报, 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基层预警体系建设, 搞好现代化的防汛抢险, 必须配备和采用一些现代化的通讯、观测、运输等抢险仪器和机械等先进设备, 以速战速决, 把险情控制和消灭在刚发生的萌芽险段, 以确保不垮不溃堤垸水库, 确保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昌林, 聂芳容, 刘世奇, 等.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防洪减灾策略探讨[J].人民长江, 2009, 40 (14) :68-70.
[2]翟盘茂, 任福民, 张强.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J].气象学报, 1999, 57 (2) :208-216.
[3]王叶红, 王谦谦, 赵玉春.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全国降水和气温异常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22 (4) :685-691.
[4]江志红, 丁裕国.近40年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4, l7 (1) :73-78.
[5]龚道溢, 王绍武, 朱锦红.19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的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 2000, 55 (5) :567-575.
[6]SU Buda, TONG Jiang, SHI Yafeng, et a1.Rainstorm and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1951-2002[C]//Climate Change and Yangtze Floods,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5:101-121.
[7]张永领, 高全洲, 丁裕国, 等.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6, 22 (2) :161-168.
[8]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 2004, 20 (4) :409-418.
[9]张剑明, 章新平, 黎祖贤.湖南省46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2008 (5) :512-518.
[10]黄一民, 章新平, 刘昉.湖南降水变化及与印度降水关系研究[J].热带地理, 2007, 27 (5) :416-419.
【湖北洞庭湖导游词】推荐阅读:
洞庭湖的名诗名句有哪些11-08
湖北导游考试必备---导游词大全10-28
湖北天堂寨的导游词06-19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09-01
《望洞庭》唐诗赏析06-25
精选的湖北长阳清江画廊导游词08-12
《望洞庭》教后反思08-26
望洞庭的作文550字07-18
古诗词《望洞庭》鉴赏09-12
部编版望洞庭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