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9篇)
1.清明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 篇一
事实上,“云祭扫”被社会认可,不只是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凶猛疫情。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引导文明祭扫,鼓励群众采取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祭扫新方式。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给这种新风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明“云祭扫”渐渐被更多人接受。同时,从消防安全和环境治理上看,“烟熏火燎”的传统祭扫方式也不合时宜。
传统节日之所以有绵延千载而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其能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但无论传承方式怎么变化,其精神内核自始如一。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的“双肩挑”,清明在我国已传承了几千年,而在众多清明习俗中,祭祖习俗最被看重。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缅怀,同时也是对传承济世德业、弘扬优秀家风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深思考。
清明时节,带上一颗感恩、缅怀、敬畏、虔诚、沉思的心,通过网络“云祭扫”,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新的祭祀方式也一种是无形的情感培育,可以让生者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由呼吸”是多么可贵,生命是多么可贵。凡是有助于“自由呼吸”,有助于呵护生命的事物,我们都应张开双臂去热情拥抱,比如清明“云祭扫”,这不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替代性祭祀方式,还将会成为清明的新风尚。
2.清明节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二
大力倡导文明祭奠、低碳祭奠,通过发动学生参加___网“网上祭英烈”活动追思先烈、讴歌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表达对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思。此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进取心。真正让同学们认识到: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辈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勤学报国。激励广大学生珍惜今天、把握明天,为祖国建设而时刻准备着!
总之,本次清明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开展得顺利、圆满、成功,收到了预想效果。
3.2020清明节网络祭祀活动感悟 篇三
2020清明节网络祭祀活动心得感悟1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人们都会通过祭扫,表达对亲人的缅怀和思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清明祭扫变得有些特殊。连日来,安徽省巢湖市大力倡导“网络祭祀”努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文化清明”的良好氛围,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
点点手机寄哀思,网上祭祀更文明
为方便市民向先人寄托哀思,巢湖市文明办推出实景式“网上祭扫”平台,为亲人送上“云端的思念”。市民进入祭扫页面,鞠躬、献花、寄语,市民即使不能亲临现场,也能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重于心不拘于形,平安共度绿色清明
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巢湖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举办“平安清明·文明祭扫”集中宣讲活动。大力宣讲了文明祭扫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党员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禁止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上坟扫墓活动,向居民们提出倡议:一是摒弃陈规陋习,实行文明祭奠;二是发扬传统美德,倡导厚养薄葬;三是严防疫情反复,确保节日安全。
开展入户宣传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走村入户,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积极宣传“祭祀活动重于心不拘于形”,倡议不组织现场祭扫,特别是集聚性祭扫活动,通过家庭追思、网上祭祀等方式,缅怀已故的亲人,鼓励大家携起手来,积极响应绿色祭扫,共战疫情、共享文明。
战“疫”尚未结束,防控不能轻视,这个清明改变的是祭扫方式,不变的是对烈士的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特殊时期,请暂时停下前往现场祭扫的步伐通过其他的方式寄托思念,一起等待乌云散去,春暖花开的那天。
2020清明节网络祭祀活动心得感悟2
四月将至,清明随来。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借以节日内涵传承着中华“爱”的故事。故事里的思考也正随着现代化与习俗传统之间的“冲突”而不断被深化。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祭祀正为新式祭扫所替代,传承千年的“俗”文化正为现代意识所糅合甚至改变,“低碳”、“环保”、“绿色”理念影响着中国清明的祭祀方式,然而方式终归依附于仪式的分量,清明节的祭祀仪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先祖美德的延承行动,是中华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的根脉所在。改革传统祭祀的弊端,树立低碳祭祀新风,必将成为今后清明节的主旋律。
清明节对逝者的祭祀,是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的一个节日。祭奠亲人,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大事,亲情的感念在这天涌动。清明作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也是借助清明这一特殊日子聚首,分享回忆,交流感情,夯实情感。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沿承至今,特别清明时节气氛分外温馨。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在今天这个“养育”大于“行孝”的年代,我们不能忽视爱的传承和感恩教育,更应该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体会传承的力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某种意义上爱的传承,是做给自己子女看和学的过程,通过过程耳闻目睹教育他们养成感恩的习惯。直面清明,凝聚人心我想这才是纪念清明,传承习俗的初衷吧!让孩子亲历感知我们从何而来,幸福从何而来,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大可在清明节这天陪同孩子去烈士陵园感知英烈的大爱,去缅怀亲人的恩情,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机会不容错过。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比空洞感恩教育更真切。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的意义在于沐浴我们的心灵。在此凝聚亲情,家风,这是清明文化的灵魂。从我做起,为清明节注入更多的文明内涵,不仅是文明祭祀的需要,也是让清明节更具文明进步的韵味所在。
2020清明节网络祭祀活动心得感悟3
东风和煦,杨柳依依,清明节即将来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赏春踏青、感受生命孕育的日子,也是追思先辈、寄托感恩情怀的节气。而今年与以往形势迥异,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全球打响,我国正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不能有任何的松劲。这也注定了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不一样的清明节。
“云祭扫”将成为今年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此首先应该明白,这不是“为云而云”,而是客观形势下的一种“次优选择”。日前,青岛市已发布通告,明确要求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各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继续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活动。倡导通过家庭追思、网上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显而易见,这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保护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疫情防控的大局考虑。相信广大市民可以理解、支持和配合。而且,不光青岛,连日来广东、江苏、甘肃、天津、北京等多地已发文“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大力推广“云祭扫”。
缅怀先人,心胜于形。清明祭祀的真正意义在于一颗诚心、一片真情,而非祭祀的形式。无论采取何种祭祀方式,都是为了表达我们缅怀逝者的心情。就此而言,“云祭扫”无损于清明祭祀的核心意义。相关部门也已说明了路径,可登录相关殡葬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祭扫。此外,市民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写文、发朋友圈等,渠道也足够多元。
事实上,清明祭扫的形式一直都在不断进化。过去,放鞭炮、烧纸钱等落后的祭扫方式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引发山火等。
近年来,在文明祭扫的呼声中,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云祭扫”已经受到了部分市民的追捧。而在当前的疫情之下,“云祭扫”升温也是水到渠成。不妨以此为契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鼓励祭扫形式升级,从“现场”转为“线上”,有利于移风易俗。换言之,不仅疫情之下倡导“云祭扫”,在疫情过后仍然应该保留并进一步拓展,使之成为清明祭扫的一种新风尚。而从长远看来,还应该想方设法,让“云祭扫”更加完善、更具仪式感,使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进一步融合,传承并重塑新的清明文化。
清明祭扫,相比于形式,更应该注重真情。毕竟,疫情防控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守护。而保护好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是对先辈的告慰。在即将到来的这个“不一样的清明节”,让我们用指尖触摸思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为抗疫贡献力量。
2020清明节网络祭祀活动心得感悟4
“春光正好清明时,柳絮青冢寄哀思”。往年,上虞区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都会组织少先队员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了保安全不添乱,大家都宅在了家里。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学校大队部组织了“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的清明节特别活动。
学校和家长都很重视这一次德育契机,其中四(5)班的少先队员设计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他们人人参与了网上祭扫,签名寄语的活动。并把寄语写进书法作品里,敬队礼“云献”鲜花,学唱歌曲《国家》,朗诵诗歌《英雄的名字》,撰写活动日记。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活动,队员们得到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增强了队员的历史使命感,立志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清明节网络祭祀活动心得感悟5
事实上,“云祭扫”被社会认可,不只是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凶猛疫情。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引导文明祭扫,鼓励群众采取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祭扫新方式。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给这种新风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明“云祭扫”渐渐被更多人接受。同时,从消防安全和环境治理上看,“烟熏火燎”的传统祭扫方式也不合时宜。
传统节日之所以有绵延千载而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其能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但无论传承方式怎么变化,其精神内核自始如一。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的“双肩挑”,清明在我国已传承了几千年,而在众多清明习俗中,祭祖习俗最被看重。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缅怀,同时也是对传承济世德业、弘扬优秀家风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深思考。
清明时节,带上一颗感恩、缅怀、敬畏、虔诚、沉思的心,通过网络“云祭扫”,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新的祭祀方式也一种是无形的情感培育,可以让生者珍惜生命,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
4.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感悟精选 篇四
利用网络扫墓祭祖更有意境。对逝者进行网上祭奠、追思和悼念,虽然没有了缭绕的烟雾和振耳的炮声,但那虚拟的袅袅炉烟和摇曳的烛光却别有一番意蕴;再献上一束康乃馨、玫瑰花环,留下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实感,以抒发自己的深切追思和感怀。客观地说,网络祭祀作为一个全新的祭奠方式,一方面在为人们提供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人们的祭奠习惯;另一方面,由于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由此而引发的道德失范和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网络平台管理,让网络祭祀凝聚更多正能量,是保障网络祭奠健康发展的关键。
还应当看到,网络祭祀与传统文化只有高度融合和包容,才能共生共存。在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渗透,也给网络祭祀和传统文化融合带来新的契机。作为一种全新的祭奠方式,网络祭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网络祭祀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5.守护清明祭英烈个人心得与感悟 篇五
纵观近年来的节庆,十分明显地不同于以往,尤其是今年的春节,鞭炮声、猜拳碰杯声和送礼风等大大减少,许多陋习旧俗少了很多,代之以更多的清新,时代气息日浓。清明节也是一个大节,它应该如同近年来,尤其是今年的春节一样,要体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传统美德。
在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下,搞好今天的祭扫,如在先人墓前,鞠几个躬,献上一束鲜花,说几句心里话,再清理一下坟墓四周的泥土、石块和杂草,这样的方式就挺文明。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在坟墓的周围种几棵树,既寄托了哀思,又绿化了环境,一举两得,善莫大焉。总之,我们应该自觉地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戒除陋习旧俗,树立新风,认认真真地把这个传统节日过得愈来愈像个真正的“清明节”,以慰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6.清明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 篇六
今天我们太原的两个社团一起组织了 “勿忘革命先烈 传承中华精神”——清明节太原解放纪念馆祭扫活动。
早上,新校区的同学赶早班车坐车1个多小时来太原与我们汇合,然后又坐车1个多小时来到太原解放纪念馆。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历史虚无主义的社会环境下,有一批大学生能去寻找历史深处的精神;投入身心去回首那段波澜壮阔、险象环生的中国革命史;能反思当下大学、教育、社会、国家的种种问题乃至关心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已经十分难得,我们应该感恩相互之间的缘分、珍惜这样的集体,也体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幸福。
1.曾经的自己为何没有用心?如何去用心?
在我们列好队走进纪念馆大门的时候,发现纪念馆里还是有很多人的。多是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列队走到毛主席题词“死难烈士万岁”的碑前的广场,我们在一旁列队,等待着别的队伍进行缅怀先烈的活动。我们在一旁唱着《英雄赞歌》、读了《为人民服务》、做了简单地交流。
《英雄赞歌》,讲述了英雄的王成战士在面对敌人时敢于牺牲自己的无畏精神。唱着这首歌,他的精神仿佛就在字里行间之中,仿佛就永远的留在他所保卫的这片土地当中。在那个敌我装备力量悬殊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打赢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这也就是我们缅怀先烈时应该铭记的精神,解放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当时,阎锡山早已用5000多个碉堡将太原围得水泄不通,企图以城复省、以省复国继续他的专制统治。这些碉堡对于装备不好的解放军来说真的是巨大的困难,怎么样冲破碉堡的防线?阎锡山说:“要以火海对人海,拿铁弹换肉弹。”,但是毛主席有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为了解放全中国,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挡正义的事业,太原必须拿下。
仅仅为了摧毁太原的东山战略要地牛驼寨阵地上的庙碉就用去了2吨炸药,整个太原解放战争用的炸药总量堪比淮海战役炸药总量。这些炸药怎么被运上去的?有多少人因此流血牺牲?更多的碉堡又是以怎样的代价被攻克的?攻破太原城垣的战斗又是多么惨烈?其中的这些复杂性这都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不得不再去思考战争之惨烈、和平之宝贵,历史之沉重、死难烈士之英勇不得不让人铭记。曾经的自己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是没有的。曾经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我借着他们的活动想了想曾经的自己是怎么参加这些活动的。小学生们统一着装,佩戴红领巾,有力的读着演讲稿“革命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会继承先烈的精神„”。中学生们统一着装,摘掉了红领巾,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应该是活动已经结束了,在广场上散步、玩耍,或许刚刚肃穆的纪念活动没有发生过一样。大学生们,已经没有了统一着装,他们在国旗和共青团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国歌唱得倒是像打了败仗,去烈士陵园好像只是转了一圈。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的成长经历啊。站在一旁的我去想,曾经的我是不是也是由小学时候的庄严肃穆、虚心学习到中学时候的自由散漫再到大学生时候的丧失精气神而更多是走形式呢?从小到大我们也学过《为人民服务》,也升过国旗,唱过国歌。怎么从小到大,心灵的发展是倒过来的?越长大越没有小时候的精气神了呢?国旗越升越形式,国歌越唱越没精气神,这是怎么了?这些问题,之前是没有好好想过的,今天想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变化的?曾经的自己真正用心了吗?没有的,因为我随波逐流了。
之前,看见形式的、散漫的活动时,我也是感到不舒服的,但是看到大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也就这样吧,也就随波逐流了,也就没有再往深处思考、也就没有改变什么。现实就是这样,学校大环境裹挟学生,社会大环境又裹挟教育,这是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有的一些动心之处也会被大环境影响,初始的时候就是有内心不自在的感受,但是长期以往的这样下去就是随波逐流了。
今天在我们的队伍中,就比较庄重,因为我们队伍中有人之前看了《决战太原》、读了《为人民服务》、唱了《英雄赞歌》,思考了、用心了、体会了精神,那么唱歌就是有劲的、身体就是站的沉稳的,结果整个的队伍就会表现的比较庄重肃穆,这也是环境的影响吧。
但是鸟儿想要飞得高,想永远得到大树的庇护是不行的,环境的影响重要,自己的心之力更重要,心之力才是更持久的动力源泉。“十八岁之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十八岁之后,择大善而从之,择大恶而斗之。”这就可以解释并指引我们的成长了。成人了,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心智上不能还是长不大的孩子。之前我们受环境影响,今天我们要开始学着反思环境。“择大善而从之,择大恶而斗之”,首先人心深处的大善和大恶应该是我们该改变的地方,先勇敢地使自己树立起来大善,这样环境中的污泥浊水就不是威胁了。
2.擦墓碑的真实感受——用心程度的不同
第一种情况,和我们一样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只是在烈士陵园里走了一圈,陵园里已经准备了抹布和水,墓碑上的泥土和鸟粪也看的清楚,就是没有去管,刚刚还在宣誓,现在就扭过脸去了。我们也有这样的状态,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有没有扭过脸去了呢?比如说扔垃圾,大家都扔我也扔,扔一两个也没啥问题么,那就扔吧。本来热爱自然的心也被环境给带偏了。
第二种情况,ZSW的活动感想中写道:“看到烈士们的墓碑上满是泥土,当时的我很痛心。当经过仔细擦拭,让这些墓碑整洁起来时,心中有些许安慰。”这就是不同于第一种情况的表现啊。还有ST同学下午2点还要赶回学校办事去,他为什么要跑4个多小时参加这个活动“折腾”自己?我想是因为我们心中想着那些牺牲自己解放中国的烈士,想着他们的精神而心生敬仰和感恩,所以能在精神追求和肉体痛苦之间做出选择,能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前做出选择,这就是心之力的体现啊!
第三种情况,在我们将近30人的队伍里,用心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就擦墓碑一事而言,足以说明问题。我们擦了,但是擦得干净吗?擦得踏实、全面、仔细吗?容易看见的、容易直观注意到的上表面擦干净了,但是四周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还有,擦的时候和墓的主人沟通了吗?还有思考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了吗?当然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用心思考、用心体会。
记得当时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把四周也擦了吧”。我们有的同学还真是没有擦,只把上表面擦干净了。这件事值得反思,为什么有人没注意到呢?我认为有时候就是心里的体会少、有点满,不虚心、不踏实的去做一件事。我想如果我们不仅仅把擦墓碑局限在活动的形式层面,而是体会擦墓碑的背后的本质,那我们是比较容易放下自己的,做起事来的效果就更好。比如,我们想如果擦的墓碑是我们自己家人的墓碑的话,我们肯定是会尽心尽力的,肯定是擦得干净、擦得踏实、擦得仔细、擦得动情、擦得用心。那这些烈士和我们的家人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啊,都是给予了我们很好的生活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烈士或许还没我们这个家呢,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家人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关爱,同样的烈士也给予了我们和平,给予了我们精神,他们也是值得敬仰和感恩的人啊。更可贵的是,他们与我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的无私无畏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继承。体会到这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就是相通的啊,这些责任都应该承担起来。这样想的话,我们绝对会像擦自家的墓碑一样擦得踏实、动情、用心。
XL说:“她擦墓碑的时候是在和烈士对话的”。“就是几块砖头垒起来的小盒子嘛,还在对话,和砖头对话?真是被洗了脑了,真是自娱自乐。”在今天这个社会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这“心”的对话。他们更多的关注到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东西,继而强调物质的至上性,这其实就是把人的精神性给矮化了,中国文化一直看重人的精神性,所以有修身修心的说法。中国文化一直就讲小道理、大道理而不是多个标准的物理公式组成一个运算过程,道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你不能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就否定了它们,自然界的复杂规律就不是标准的、简单的公式能表达的,就是无常形的不确定的。西化后的中国物质至上者们看重物质的眼光多了之后,紧接着就会来了历史虚无主义了,接着就是解构精神和信仰层面的东西。其实这是不用心的表现。我认为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我想我们不少同学,再讲唯物也有在清明节时候扫自家墓的感受吧?对自己家的老人就能体会到,在这里就不去体会还说没有什么精神信仰,在自己家人那里不讲唯物在别人那里就讲唯物了,这就是自相矛盾的啊,自己是稀里糊涂的。第二种,那就是唯物的眼光发展的太厉害了,把对自己家的老人追思都解构掉了,这就是过分看重物质之后,人情冷漠的表现吧。人情冷漠至如此地步,那与动物何异?
这其中又包含着慎终追远的道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只要是有发展变化过程的都需要慎终追远。个人慎终追远,可以使自己有责任感、方向感。老师关于这个的说法就是两头拉着,才能走得比较直。家庭慎终追远,可以使家庭成员和睦、和谐发展。社会、国家慎终追远,才能继承优秀文明、有凝聚力,国家才能长期稳定、繁荣。
当然,肯定还有第四第五。。更深刻的道理可以去理解体会。
就一件擦墓碑的事,不同的人就是有不同的理解认识,继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根本在心之力的差异上,差异中有深浅,我们应该尽量去把握这些差异去向深层思考,比较由浅入深的不同差异,自然而然能和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并且指引自己的成长。
3.体会真实的历史,对比现实的思考。
“人类爱惜自己的历史犹如鸟儿爱惜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小鸟有小翅膀,大鹏有大翅膀。人要有智慧,要看得远,就得了解、体会历史,就需要使自己具备一双大翅膀。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其浩大如宇宙。我们却不去珍惜,还怪自己什么也不会,时常迷茫而不知所归,其实就是忘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不去体会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我们现实中还有很多古人的智慧,只是我们没有去体会去思考,反而把她视作糟粕。就比如中国革命史中的一段来看我们古人的智慧对今人的影响吧。
今天我们谈到向烈士们学习牺牲精神,继而去了解那个历史,但是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什么呢?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历史中那些不变的本质。如果我们能真的去投入身心的去探寻一下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共产党有几次生死劫难经历,能历经磨难并不断成长,最后取得胜利,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其成长轨迹是怎样的曲折,其中又是哪些因素主导着共产党的成长呢?
从现实去思考,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偶然性,出生环境和学习环境影响人的一生,成长中又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机遇,如果“贵人相助”那就会改变人生轨迹,谁也不能说今后必然会怎么样怎么样,只能通过了解之前的成长过程做一个最大可能的判断,这个最大可能的判断还需要客观机遇和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或许才能实现,根本不能做一个必然实现的判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断努力才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同样的,党的成立初期,谁也不能说党会夺取政权统一中国,这其中有很多偶然性和主观的努力。
一个组织,家庭、学校、企业,去看他的发展历史。家庭中,当家的老者、长者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所以有一句话“子承父业,子承父志”,其实就是长辈的一些品质在我们身上得到延续,家庭和谐稳定发展;学校中,老师的境界和修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一个班的老师学识渊博、爱岗敬业、无微不至那么这个班的成绩就比较好,同学之间氛围也就好,更甚者对同学的一生都会起到作用,所以毛主席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企业中,企业的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如果尽心尽责、以厂为家那么这个企业整体就会很好,这就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同样的,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领袖和骨干队伍素质的体现。共产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毛主席一生的写照。而蒋介石就没有这样的境界修养。结果,共产党的组织队伍对人民的团结使队伍日益壮大,而国民党的队伍就逐渐被人民抛弃使队伍逐渐瓦解。说到底,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较量过程是领袖的思想和意志较量的体现。上边的三句通俗的话语,外国人是不好理解的,我们如果不拿中国人的眼光去看其中的本质而只看表象,那就是把精华当做了糟粕,这就是历史进程中古人的思维方式留给我们的影响,这种影响真是无微不至。
这其中是什么样的精神较量,我们可以从一些可以理解到的地方去发现问题,1943年共产党解放区有一首歌曲《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为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就其中能表现出的人民的精神面貌,可见当时的共产党对人民的影响可谓是真正的正能量。1947年国统区上海是歌舞升平,浮华繁荣,生产力远比共产党解放区的大,但是抛却物质,却没有共产党解放区的人精神上的幸福感强烈。有歌《夜上海》为证:“夜上海,夜上海„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好像《夜上海》这首歌说的就是现在的一些人的生活状态吧?我们还可以体会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大风气变化,毛泽东时代,“一万年太久,要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青年人相互鼓励的口号,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现在的时代呢?,同学们高考完了就没了目标,社会风气是道德滑坡,黄赌毒泛滥,整天的歌曲是“死了都要爱”,“等不到的爱”,爱来爱去的文章都出轨了,还不该从梦中醒醒吗?
这是我们应该了解到的大环境的变化,而大环境的变化又是怎么造成的?共产党的战士就是英勇善战敢于牺牲,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意气风发的投身国家建设,奔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历史,把握历史,是为了使我们能不被环境所染污、破坏、牵引,能时刻保持清醒,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4.敞开心胸,沟通天地,放声呼唤
在去往庙碉的路上,同学们站在一个高台上,放眼望去桃花盛开,万物生发,微风徐来,阳光微热,jjy同学触景生情,想大唤一声抒发胸怀,但是气儿提到了嗓子眼又憋了下去。我想这样的感受,她一定是感到不爽的,想喊又没喊出来,喊不出来憋得不行怎么会舒服呢?这种经历我也有,小时候的我是比较热爱自然的,但是长期的远离自然、远离天地,使我的心变得闭塞了,物质的东西越多则胸怀就会越缩小,长期以往,小时候在沟通天地时的灵性就越来越少,心就越收越紧、越收越小、越来越“坚硬”,慢慢的就是有气发不出来了。后来怎么转变的呢?是通过反思社会,反思自己,看透了一些东西也就看淡了一些物质的东西,也就能随心而发的抒发一些感触了,气顺了,心也就慢慢有了弹性,就变得柔软了、大了,其实就是一种回归本心,抛弃一些虚荣的东西获取一些实质的幸福,才能敞开心胸,才能在沟通天地时放声呼唤。我相信只要有太阳存在就一定有善良存在,就一定有开阔的心胸存在。因为太阳是最光明的,最无私的,天地也是最无私的。
7.清明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 篇七
踏入陵园,气氛瞬间变得庄严肃穆,松柏翠绿,高耸还拔,似士兵,守卫着英烈忠魂;天空中飘来几朵写云,使得气氛更加沉重,心中似有无限地悲伤。带着这份难以言喻的悲伤,我登上了陵园的顶部,来到了烈土纪念碑前。庄严肃穆之氛围达到了顶峰。默哀、奏唱国歌、进献花圈、代表发言、一切都在思常进行,直到奏唱团歌时,天空中的乌云散去,-缕阳光照射在烈士纪念碑,如烈士苏醒,展开笑颜般令人感到温暖。我被这一幕所震撼,沉思、无言,直到活动结束。
坐在回校的车上,我一直在思考.纪念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最终的答案是:纪念的目的是缅怀,是重温,更是唤醒。缅怀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素献一生的英雄;重温那股屈辱而又艰辛的历史;唤醒那份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永不磨灭的英雄精神。英雄的路字或许会湮没在硝烟中,但英雄的精神永续流传。正如《我是特种兵》中的一句活“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英雄烈士的精神激着无数人奋勇向前。
何为英雄精神?英雄精神便是民族精神,是对国家的忠诚和时代责任的担当。在那个贫弱不堪的中国,在那个时刻面临弹尽粮绝的时代,在那个大半个中国已港入致手的时期,先烈们从自己的忠诚和担当,扛下历史的大旗,抱着“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奉献精神,许下“七只之躯,已许国”的誓言,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凭着这份信仰,中国人民赢得了的抗战,打赢了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同样是怀着这一份信仰,中国人民志愿军吃着炒面配雪,以小米加步枪的精神,硬生生地将以美国为首的、装备精良的盟军赶回三八线,这便是中华民族之魂。
8.清明节祭奠活动心得 篇八
清心明志,在停下脚步中回归初心。在这个思念涌动的节日,现场祭扫按下了“暂停键”,却回归了理性、人文的本心。没了焚香烧纸的烟雾缭绕,只剩虔诚的思念蔓延。和去世的亲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追溯初心、祛除杂念,再把追思和敬仰铭刻心中化作前行的动力。
慎终追远,在追思缅怀中敬畏生命。抗击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一批批医生、护士、公安、党员干部、志愿者冲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群众生命安全“防火墙”。当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外防输入不可松懈,“少出门、不扎堆”的原则坚决不能动摇。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祭扫重在表达感情,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只要是情感真挚,都可以追思亲人。通过一束鲜花来寄托哀思之情,通过种一棵树来表达缅怀之意,这样既坚持了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传统,又赋予了清明节文明绿色的新意,这样的清明节才与绿色发展的新时代更配。
9.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感悟精选 篇九
今年清明节恰逢防疫期间,根据疫情防控不聚集、不扎堆、防感染的要求,传统聚堆祭拜、结伴踏青的方式显然非常不合适,不但不给予支持,还要根据防疫规定严加管控。在这样非常时期,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是非常符合现实之需,解决祭扫问题。特别是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祭扫,虽然不能实现一家(族)人的聚集、共同踏春,少了面对面的亲切交流,但一样可以满足祭拜先人、寄托哀思、表达孝敬的需求。在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这是一个明智、理智、切合实际又能表白心意的举措。同样,这种“无烟祭扫”的网络祭拜方式,也符合绿色文明的现代殡葬发展理念和改革方向,顺应了移风易俗的改革需要,很值得去大力推行。尤其是近年,不放炮、不烧纸、植树葬、海葬、网络祭扫等等清明祭拜新风应时代进步而生,成了新时代清明节的新风尚,更新了不少人的落后祭拜观念。健康文明过清明,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像网络祭拜等信息时代的新鲜事,有着明显时代进步特征标志,更容易得到社会的接受、支持和推广。
用文明健康、又有时代感的方式祭拜亲人,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只是今年清明才有。各地要抓住契机,不断完善网络祭拜等科学健康文明祭拜方式,尽可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要,并加以固化、延续,使之能成为一种新习惯、新仪式、新风俗,能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这样一来,不仅为清明丰富祭扫仪式,方便群众祭拜,还形成新风气,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建设,实属一举多得。
【清明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推荐阅读:
清明节祭英烈活动总结感悟07-31
清明节扫墓活动心得体会10-26
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心得感想08-06
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清明节班会总结07-28
清明节缅怀心得08-07
清明节亲子活动主题方案07-18
社区清明节活动方案07-01
校方清明节活动总结09-17
清明节主题班会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