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毕业论文题目(通用7篇)
1.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篇一
08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要求: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也可另拟,但要尽量符合专业要求,并尽可能不出现两人题目完全一致的情况。
1)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8)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9)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0)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1)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4)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5)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6)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7)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8)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19)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0)RFID应用案例研究
21)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2)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3)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4)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5)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6)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7)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28)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9)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0)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31)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32)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33)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34)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35)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36)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37)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38)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39)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40)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41)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42)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43)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44)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45)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46)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47)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48)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49)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50)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51)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52)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53)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54)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55)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56)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57)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58)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59)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60)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61)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62)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63)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64)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65)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66)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67)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68)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69)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70)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71)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72)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73)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74)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75)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76)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77)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78)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79)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80)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81)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82)河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83)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84)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85)连锁超市生鲜食品配送模式研究
86)中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问题研究
87)河南省农村物流体系问题研究
88)现代物流金融创新模式探析
89)浅析GPS/GIS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90)浅析我国城镇物流的发展趋势
91)我国食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2)供应链系统中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93)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94)VMI思想在连锁零售业中的应用
95)应急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流程研究
96)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97)中国物流园区招商问题及解决方案
98)灾害救助中的应急供应链管理研究
99)浅析突发事件环境下的物流应急体系建设100)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途
101)绿色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102)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103)关于社会大物流合理化之探讨
104)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
105)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探究
106)xx邮政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策略研究;
107)建设xx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 108)河南省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研究
109)试论物流企业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及构建110)目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及发展方向
111)安阳地区商业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调查分析 112)区域经济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分析
113)安阳地区物流市场发展调查分析
114)浅析物流企业成功实施CRM的关键因素 115)连锁超市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研究
116)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研究
117)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118)长江三角洲港口的竞争与合作战略
119)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
120)XX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
121)集装箱运输如何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
122)港口物流保税区发展探索
123)VMI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124)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125)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 126)XX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27)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
128)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 129)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130)物流企业EDI系统建设问题研究
131)戴尔公司和IBM的供应链分析及比较
132)某物流节点的选址探讨
133)中国邮政如何迎接联邦快递和DHL的挑战? 134)现代物流中不合理运输分析及相关措施
2.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篇二
1 2008-2012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1 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于2005年开设物流方向专业,至今已有毕业生251人。从就业统计情况来看,已就业的学生242人,占毕业生总数96.41%,未就业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59%,深造(专升本)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79%,应征入伍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40%。其中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0.49%,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18%,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31%,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由此可见,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水平较高。
1.2 毕业生就业流向
1.2.1 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中小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占就业单位79.8%,其余为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两类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4%和3.8%。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是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在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中,物流企业只占全部就业单位的18.7%,这意味着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非物流领域工作。由于2011年和2012年本校与北京邮政和北京地铁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物流专业两年共有7人入职北京邮政(EMS),1人入职北京地铁。
1.2.2 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布情况
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相对集中在客服、销售、行政和物流操作员,占全部就业岗位的50%,客服岗位占13.75%,销售岗位占13.75%,行政岗位占13.65.3%,物流操作岗位占8.85%,其他与管理无关的工作岗位占50%。由此可见,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入职岗位是基层的操作岗位。
1.2.3 专业与岗位的对口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物流毕业生从事物流工作的占8.85%,从事与管理相关的工作的41.15%,说明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岗位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专业对口率不高。
1.2.4 就业薪酬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到,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月薪在999元以下的比例占15.45%,1000-1499元的比例占33.63%,1500-1999元的比例占28.18%,2000元以上的比例占22.74%。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北京市大专毕业生的薪酬为2500元,职工最低收入水平为1900元。该校物流学生的平均月薪为1700元,低于北京市水平(由于2012届学生还在实习期间,工资为实习工资,所以2012届学生的薪酬状况未统计在列)。
1.2.5 就业渠道
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学校推荐就业,二是学生通过社会招聘等方式就业,三是学生借助社会关系的帮助等其他方式就业。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就业单位,占就业学生总数的60%,通过学校推荐找到工作的学生占34.54%,其他方式只占4.6%。
1.2.6 影响就业的因素
在调查中,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有自己的实践能力、实习经历、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关软件的应用、英语水平、学校的名气、职业资格证书等因素,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时非常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工作的实习经历。
1.2.7 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在调查中,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岗位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对目前从事工作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17.86%,28.57%的学生感觉一般,53.57%的学生明确表示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其中有42.14%的学生有跳槽意向。
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所提供岗位技能要求低,仅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工作压力大;在目前的企业没有发展空间;工资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工作条件艰苦等。
1.2.8 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
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明显缺乏信心。由于受到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以及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也受到波动。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只有6%的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前景非常看好,32%毕业生看好当前的就业前景,56%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而6%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不抱任何希望。
调查结论:
(1)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水平连续保持较高水平。
(2)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半数的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只有不足10%的毕业生从事物流工作,专业对口率不高。
(3)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月薪在1000-1500元,薪酬水平低于其他专业。
(4)专业实践能力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5)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有跳槽意向,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总之,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质量不高。
2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2.1 物流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1 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现象严重
在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18.7%的毕业生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8.85%的毕业生从事物流专业工作,专业对口率较低。专业对口率过低会影响学校就业质量,给招生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呈现多样化趋势。在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认为必须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0%;认为可以找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比例为80%。20%的学生表示因为就业压力大,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二是物流行业环境差、待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落后,致使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多数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千方百计地降低人工成本,无法提供给与其它专业毕业生同等的工资待遇,致使许多物流专业学生不选择物流行业就业。
2.1.2 毕业生的技能储备不足,择业能力较低,缺乏竞争力
从调查的毕业生情况来看,40%的毕业生认为不能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实践能力较弱,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80%的用人单位认为,物流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在校期间也很少参加实践操作训练,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以致在走到工作岗位时无从适应,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关工作的经验较少,使得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被各种问题所困,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没有足够的实力与高校专业毕业生抗衡。
2.1.3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区域相对较小,就业质量不高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尽管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不错,但是普遍认为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不及本科毕业生,因此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是专业技能要求较低、重复性劳动的操作岗位,很难从事物流管理和物流规划等岗位的工作。由于社会上学历“高消费”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高职毕业生进入的工作单位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很难进入三资企业或国有企事业单位。
2.2 产生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从学校层面分析
由于学校的培养机制和就业机制不完善,导致毕业生在择业中缺乏竞争力,就业范围和层次受限,影响了就业质量。
第一,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校内实训是以模拟软件操作为主,校外实习基地是以接受学生的参观和实习为主,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企业参观、企业家讲座等表浅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专业实践能力较低。此外,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校的后期培养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水平,导致就业竞争力较弱。
第二,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例如就业指导课局限于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面试的礼仪和技巧、手续的办理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择业观念、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等问题缺乏系统地指导;在全校范围内没有形成就业指导全员化的氛围;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就业跟踪调查、就业单位的开发等工作仍不够到位。
2.2.2 从学生层面分析
由于物流专业毕业生自身的职业定位、择业观念和择业能力,导致毕业生不能进入对口专业领域工作,或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一,在择业中,很多学生期望值过高,过多地看重物质条件,总是希望找一个轻松、自在的工作岗位,不愿意付出,不愿吃苦,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而物流行业的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工作岗位较多,使得物流专业学生不选择物流企业,导致专业对口率较低。
第二,在择业中,很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真正物流岗位的实习经历,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导致陷入被动就业的困境。
第三,在择业中,很多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追求热门职业,盲目从众,而不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等自身条件及所学的专业考虑,导致选择的工作不理想。
2.2.3 从劳动力市场层面分析
学生就业的单位是以中小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为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用工形态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
第一,企业用工短期化趋势明显,在企业用工过程中,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半年一签甚至不签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第二,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的意愿不强烈,更加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不少企业对员工入职的重要条件就是具备工作经验。企业对员工管理的重点在“用”。
第三,不少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不断提高学生技能和素质门槛的同时,忽视学生在薪资、个人发展、保险福利等方面的要求。
3 提高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针对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笔者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3.1 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根据物流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来确定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应的课程设置,制定以突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以体现高职物流专业教育的特色。课程内容设计要针对物流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来进行调整,以符合高职物流专业实践需要。
3.2 根据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理解能力的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的角度出发,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实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掌握物流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3.3 加强专业教学设施建设
物流作为一门与信息和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相应的设备作支撑,因此专业教学设施的健全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教学设施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如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配备各种物流设备,用于实践性教学;其次还要建立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基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综合素质及应用的适用性复合人才的培养。
3.4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对接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物流行业、面向基层,建立高效的、特色鲜明的“双进互融”、人才“无缝对接”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家请进教室,把实务带进教室,让学生走进企业,将疑虑和困惑在实际中澄清,做到管理融于实际,方案融于实际,教学融于实际,教师融于实际,学生融于实际,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互融、理论与实际互融、培养与就业互融的“无缝对接”。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方式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确保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得到完全落实,提升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3.5 加强专业教师培养,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主要是培养实用型物流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精、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通过进修培训,使现有的非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快速转移到物流领域,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适当安排专职教师到物流管理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物流技能,使专职教师真正具有“双师”素质。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物流专业师资培训班和物流方面的学术会议和论坛,加强专业领域的交流,了解最新的动态。四是加强与国外院校和物流管理机构交往,为教师提供到国外考察、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要求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并用之于教学中。
3.6 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校招生与就业处、教学系学生管理部门、专业教研室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一是多层次多角度地加强就业指导。建议尽早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择业心理辅导、就业政策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并掌握求职技巧和就业政策【3】。通过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办公室咨询、校内咨询日等形式完善毕业生就业咨询的全程互动。二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观念的培养。建议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承担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责任。定期邀请社会和企业行家能手进校开展各类专业讲座、报告会,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成功就业、优质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岗位创业。三是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学校应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发布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招聘会的信息、校企合作单位信息、职业指导等内容,为毕业生提供便捷、及时、详细的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网站可以和社会专业招聘网站、校企合作单位网站链接,使学生及时了解物流人才市场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自己条件相符的岗位,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四是加强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就业跟踪工作。通过对就业情况统计、信息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和改进就业工作。加大对毕业生就业跟踪的力度,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表现,听取毕业生对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以利于物流专业建设,了解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以利于后续学生的选拔和输送。
4 结束语
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基于学校的视角,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学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应通过卓有成效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将物流专业毕业生准确、快速地输送到最需要的物流岗位上。这样既提高了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满足了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共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8-2012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基于这一事实,从学校、学生、劳动力市场三个层面剖析物流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谢家的.高职物流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物流科技,2010,(5).
[2]邓小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9,(3).
[3]王译旋.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邓小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物流科技,2009,(3).
[5]张曙红,冷凯君.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
[6]王晓梅.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9):65-66.
3.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篇三
物流企业人才的巨大缺口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在所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统计中,物流管理专业近年来一直稳居榜首。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流企业的跳槽率之高也可以说居各行业之首。有不少人在试用期一过便选择离开物流业,更有甚者报到当天便“主动”失业。什么原因导致求贤若渴的物流企业中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跳槽率?
一、跳槽率高的几大原因
1.物流企业环境差、工作强度大
任何一个企业对新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要放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物流企业也不例外。物流企业的基层工作岗位就是物流操作现场:一般是在车站、机场、港口码头附近,库房简陋,一线员工每天要和货物、装卸设备、运输车辆打交道,多数情况下要露天作业,蚊虫叮咬、风吹日晒是常有的事情,有时还可能发生翻车、货垛倒塌等意外事故。相对其他企业而言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面对如此差的企业环境、如此大的工作强度,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一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们于是就此而选择逃离物流公司。
2.工作枯燥、责任重大,但薪酬却不高
一线物流操作人员工作的对象是货物,每天的工作除了点数量、记数字就是接货、送货,工作过程相对单调、枯燥,但他们经手的货物却是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商品,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货物的残损、丢失、变质,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上和信誉上的损失,直接责任人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物流企业一般工作人员的薪酬较低,试用期多在600 ~ 800元间,转正后不过1000元左右,如果再因发生货损被罚款,工资就更少了。于是有人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从事更富有挑战感的工作去了,有人因工作马虎总是出错而不得不离开,有人因薪酬太低而改做其他更有“钱途”的工作了。
3.职业升迁机会少
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内现有的物流公司多是从空车配货站发展而来的家族企业,外人要想进入公司的高层有很大的难度,而现有的区域经理都很年轻,他們的学历并不高(中专毕业或是初高中毕业),多是凭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打拼出来的。由此可见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短期内在物流公司升迁的机会并不大,而现在的年轻人又急于求成,于是有些能力很强但看不到升迁机会的人试用期一过便走人了,既有能力又肯沉下心来在物流公司坚守下来的,未必能有机会得到老总的赏识。没有好的发展空间是留不住人才的。
如果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那么国家无论在物流教育上投入多少,也都无法解决物流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二、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
怎样才能使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跳槽率降至正常比率?笔者认为应当双管齐下。
1.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物流企业应建立适于人才提升的良好通道,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提供发挥其才智的平台。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物流企业才能招来人才并留住人才。
2.全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业的基本素质。
(1)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入学伊始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作业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毕业后才能从容应对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对那些吃不了苦的学生可及早让他们改学其他专业,以使得宝贵的教育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
(2)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无论是一线的操作人员还是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客户、同事、下属、上级间进行沟通协作,需要各环节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物流服务做到最好。因此在大学期间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课程:如社交礼仪、领导科学、沟通艺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通过各项大型集体活动的参与,培植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3)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意识。物流作业就是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将货物安全、及时地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在这些环节中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货损、货差、错发、错运等事故的发生,只有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才可能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杜绝差错和各类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使学生精通物流管理知识,熟知财务、法律知识,掌握英语、计算机知识,具备较强的对物流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能力。从而为学生成为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做好准备。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物流人才匮乏的现状。
4.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篇四
1、我国食品物流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2、食品危机的处理和应对措施
3、食品物流的运营模式
4、我国绿色食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5、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状况
6、食品配送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7、上海物流园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8、临港物流园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农产品物流的关键技术研究
10、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11、危险品物流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12、我国立体仓库的发展现状
13、农产品的交易模式及优化研究
14、零库存仓储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5、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运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
16、食品物流中的全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17、上海货代企业的发展现状
18、上海航空物流的发展状况
19、大件物流的发展趋势
20、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景与策略
21、电子商务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模式创新
22、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问题研究
23、探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
24、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战略选择
25、试论物流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支持与决策作用
26、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27、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及服务创新
28、连锁超市物流系统功能与构建战略分析
29、食品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30、食品经营中的有效客户反应研究
31、企业电子采购的利弊分析
32、基于电子商务的绿色物流发展与实施研究
33、浅析条码/射频技术在物流运作与管理中的应用
34、浅析GPS/GIS技术在物流运作与管理中的应用
35、浅析我国物流管理软件TMS/WMS/LMS的应用
36、中国电子商务B2B商务模式的现状研究
37、中国电子商务C2C商务模式的现状研究
38、连锁零售企业的品类管理研究
39、连锁零售企业终端库存管理研究
40、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效率评价研究
41、便利店终端选址评价模型
42、便利店的门店管理系统研究
43、便利店的物体配送绩效体系
44、连锁零售业的物流信息管理
45、连锁零售业ECR及分类管理研究
46、基于ECR的连锁零售业采购管理
47、连锁企业配送中心EIQ分析法应用研究
48、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49、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50、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51、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2、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5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54、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55、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56、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57、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58、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59、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60、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61、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62、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63、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64、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65、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66、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67、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68、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69、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70、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71、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72、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73、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74、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75、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76、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77、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78、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79、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80、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81、港口保税物流区发展探索
82、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
83、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84、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85、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86、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87、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88、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89、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90、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91、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92、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93、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94、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95、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96、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97、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
98、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99、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100、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101、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102、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
103、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5.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篇五
2、商丘物流现状调查报告;
3、***酒店物流现状调查报告;
4、农村超市物流现状调查报告;
5、粮食物流现状调查报告;
6、长通物流公司中的配送环节现状调查报告;
7、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
8、试论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与风险防范的调查报告;
9、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的调查报告;
10、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及服务创新的调查报告;
11、发展铁路快捷运输的对策的调查报告;
12、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的调查报告;
13、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战略探讨的调查报告;
14、零售企业敏捷供应链系统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15、浅析物流企业的设立的调查报告;
16、传统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途径的调查报告;
17、批发市场发展与现代物流整合的调查报告;
18、论***物流企业运输配送管理的实习报告;
19、论***物流企业仓库管理的实习报告;
20、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实习报告;
21、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的比较分析;
22、试论物流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的支持与决策作用的调查报告;
2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信息化的调查报告;
24、***物流仓储的实习报告;
25、***省***物流配送中心的实习报告;
26、***物流销售供货分析报告;
27、***物流作业流程分析报告;
28、***公司采购部门实习报告;29物流管理物业公司实习报告;
30、***商业储运总公司实习报告;
31、***保税物流中心实习报告;
32、***超市(丹尼斯)物流实习报告;
33、***物流园区实习报告;
34、***中邮物流实习报告;
35、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调研报告;
36、关于***物流快递公司运行模式调研报告;
37、***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38、物流岗位需求调研报告;
39、关于我国邮政物流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40、关于***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调研报告;
41、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范围的调研报告;
42、关于商丘市第三方物流需求的调查;
6.物流小论文题目 篇六
2、请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实施策略”为题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你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重要意义以及企业实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注意问题等的理解。
3、运用ERP理论,自由拟题,撰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小论文。
以上三题围绕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运用规模经营组织运输已有共识,仅此是不够的,由于信息上的障碍,使很多潜在需求没有满足以及因可靠性差而使客户流失。一方面,现有物流企业运输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新的物流公司出现,整个社会运力得不到合理运用。
运输合理化可从供给,计划,竞争几方面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功能:支持决策系统,支持交易系统,支持管理系统,支持制定战略计划。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与实施策略:
开放性
可扩展性,灵活性
安全性:包括内部与外部安全性
协同性:与客户协同,与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供应链上的其他环节的协同,社会各部门的协同。
动态性
快速反应
系统的集成性
支持远程处理,检测预警纠错能力
ERP与供应链
ERP与流程再造
八十亿元买来的ERP教训
的春天,中国的ERP市场火了起来。这种“火”,有三个最明显的特点。其一、是跨国软件商大举进军中国ERP市场。其二、是国产软件商看好并飞速杀上ERP市场。其三、是国内一些官员推崇ERP软件、鼓噪ERP市场。在这样的三种合力下,冷落了一段的电子商务,似乎重新找到了突破口。一些ERP产品的叫卖者也扛出了最时髦的招牌:应用ERP,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时间,ERP似乎成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一支强心剂,一根救命稻草,―种全新的互动管理行动方案。广州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率先宣布将有600多家企业在近期实施ERP的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用信息及网络技术提升企业的综合水平。于是有人呼号:中国的ERP整装待发。有人鼓噪:ERP到了“中国的企业进行时”。
在这种喧嚣声中,ERP市场成了人们争抢的战场。3月5日,杭州新中大在京推出其打造了一两年的“互动管理i6系统”:3月21日,ERP行业中的佼佼者.JBOPS之一的PeopleSoft宣布进入中国;3月26日,用友以“选成熟ERP,提升竞争力”为主题推出了自己的U8ERP;三天之后,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发布了新品“易飞”ERP系统。
金蝶、用友、安易、新中大、金算盘等管理软件厂商,也纷纷变脸。从原来的财务软件厂商转变为ERP产品供应商。为了弥补自己产品在生产和制造环节中的不足,他们正在进行资源的整合,以期尽快形成系统的ERP产品。ERP真的到了“中国企业进行时”吗?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一下ERP在中国走过的历程,就会清楚了。ERP开始来到中国,是在70年代末。据说,当时是机械部的人去买IBM的机器,顺手带来了八部书,这八部书就成了后来的ERP圣经。
其后,国企对ERP的探讨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过。很想从中找出走出困境的出路。但结果有点惨烈:种种ERP的实践,可以说“无一成功”。来,我国系统的应用ERP的企业达2600多家,约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1.6%;从单项计算机应用开始到ERP系统实施完毕,平均应用周期为8―;多数企业应用ERP后,其管理水平以及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状况的相关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国仍然找不到ERP完全成功的范例。以至,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有人竟然得出结论说“中国ERP,在过去20年,80亿元的投入,打了水漂”。这话在让人心寒之余,不能不引人深思。
八十亿元付之东流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吗?八十亿元挥之而去,难道还不应该让人心痛吗?交了八十亿元的学费,究竟给了我们哪些教训呢?
一、正确认识ERP软件的潜在不成熟性
软件的成熟性是软件商业化的基础。国际上,工业研究表明:ERP项目70%以上都不成功。而且成本平均超预算240%,安装时间超预计178%。尽管ERP作为管理变革的理念被描述得神乎其神,众多企业抱着加强管理的种种热望,倾其所有,上马ERP,其结果,多数成为了ERP神坛上的祭品。
这些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ERP的成功范例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但是,就整体而言。实施ERP的成功率依然不足30%。七成的实施单位依然处在交学费的阶段,这表明:ERP软件就整体而言,并未完全成熟。这种潜在不成熟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功能可用性不足。软件工程学告诉我们:任何软件除了必须具有安全稳定性外,必须具有可用性。残酷的事实表明:70%以上的ERP系统,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专业系统集成商
代为设计,多数没有达到软件商原来预定的可用目标,平均只能达到预计功能的50%左右。 福克斯?梅亚曾经是美国最大的药品分销商之一,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该公司投入了两年半的时间和一亿美元资金,建立的ERP系统,不但没有使营销业务取得改进,还带来了信息处理上无尽的问题,以至于公司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留下的只是合作双方未结的官司。
除了这种已知功能的不足外,软件功能先天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的一些财务软件和简单的供销存软件,“一变脸”,就楞说是ERP管理软件。根本不具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生产和管理流程重组的功能,根本没有对生产或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的“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的逻辑设计和逻辑思考。相当一批ERP管理软件的设计和编程人员还不懂得软件工程学和IS09000的过程控制理论和过程控制思想,因此,所推向市场的ERP软件必然具有先天性的“营养不良”症。在这种情况―F,软件商种种满足企业需求的承诺,只能成为虚假的大话。
2、调试周期过长。许多产品在用户安装使用中需要一个调试期。但调试周期不能过长。调试周期过长等于把软件生产中的调试阶段转移到用户身上来了,使生产和销售过程成了实验和研发过程。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承受的。也是明显的对软件购买者权益的一种侵犯。 然而资料显示:当前,ERP软件的平均调试周期在18个月到39个月。这样长的调试过程,已经接近或超过了该软件的生产过程。突出的反映和表现了ERP软件的不成熟性。长春市某汽配厂,曾经是中国一汽集团最大的零配件供应商之一,年产值超过12亿人民币。在历经了18个月的时间,耗费了近千万元的资金,引进一套ERP系统后,即陷入了调试的“马拉松”之中,不但没有改善经营,反而使产值、利润下降了39%。以至在破产清算时,该厂领导人叹息地说:“是ERP拖垮了我们”。
3、软件自身缺陷过多。ERP这样的全过程系统管理软件,必须经过应用考核和应用实验。但是,由于有关方面疏于管理,目前尚没有这类软件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质量审查,一些ERP软件进入市场时,就“胎里带”了相当多的不足和缺陷。例如,有一家软件公司使用L语言编写的MRP软件中,竟然没有事务处理程序,客户端一旦出现掉电和误操作,数
据库必然会出现非一致性的数据。再如,某软件公司生产的ERP软件,在财务管理模块中,由于程序设计原理上的不足,致使正常的应收、应付款无法处理。国外进口的ERP软件,根本就没有“先行付货,销后逐步结帐”的处理程序。然而,这种情况在我国是大量存在的。 上述明显违背业务逻辑和管理原则的情况说明:有的ERP软件,并不是一个完全商品化的软件。企业购买如此的软件,只能成为无尽修改的实验厂,反复掏钱的倒霉蛋。
二、正确认识实施ERP项目的高风险性
ERP的实施是一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据统计,ERP系统实施项目中,一般只有15%左右能按期、按预算成本进行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约一半左右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或失败。因此,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在看到ERP实施的巨大利益之时,清醒的预见和防范ERP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从多年的实践看,在ERP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
1、领导思想错位风险。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应用方领导思想的错位是最主要的风险。这种风险有两个突出表现:
其一为:企业在ERP项目的实施中,放弃领导,处于从属的地位。实践中,相当多数的企业领导认为,ERP项目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大懂,只需要做好配合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想法和作法都是错误的。企业是实施ERP项目的主体。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动的态势和主导的地位。并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软件商派驻的实施人员只能起一个参谋、指导和安装实施的作用,真正发挥领导、组织、调度、指挥作用的应该是应用企业。可是,相当一部分应用企业,大权旁落,听之任之。只去签字掏钱,以至“项目方案无审定,项目进度无要求,项目延期不过问,项目超支无考评“。使ERP管理工程项目变成了“稀松工程”,“马拉松工程”。
其二是、把ERP项目看作一般的计算机项目。我们相当的一部分企业把ERP项目主要交给本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去组织实施,这种做法实质上是把一个现代管理工程项目,当作了一个一般的计算机项目。同样放松了或放弃了对这样一个事观大局、事关整体、事关战略的大型系统工程的领导。这样就不能站在竞争的高度、宏观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去审视和把握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时地根据项目的需要,调度和调整人力和布局,适时的对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适应性调整。特别是:应该按照过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ERP项目实行全程的、全面的过程监控和过程管理。
当我们坚持了用现代管理理念,去进行现代管理工程之时,一定会使BPR项目的进度,造价、工期、效果都有一个明显的改变,一定会尽快显示出ERP这样的现代管理工程项目的无限生机。
2、管理重组风险。实施EPR项目的过程,是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企业传统的、落后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一种脱胎换骨的革新和再造。对企业的管理权限,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效果都将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涉及到诸如权力、职位、利益等方方面面的重新再分配。诸多的ERP失败案例,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旧有组织模式,未能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业务流程的改变而变革。ERP系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整套先进的管理思想。只有深刻理解、全面消化吸收了新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坚持全程的参与和持续的改进,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带来的效益。
3、资源整合风险。ERP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企业多种企业资源整合、多种管理职能整合的过程。是企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及传递的快速反映过程。因此,在ER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防止信息传输中的“肠梗阻”现象。解决好需要信息的部门不能获得应有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上端信息和下端信息相互一致,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对接。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新的市场开拓和客户资源的智能管理。这将是ERP项目实施中的的一个重要任务。
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系统的策划和设计要从应用者和应用环境的实际出发。搞好“微观对接”。一些软件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大搞“同一化”,用一个药方,包治百病,使不少企业失去了管理中的创新和特色,这是十分可惜的。特别是眼下,相当多的企业正在进行IS09000认证。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在管理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变化。IS09000使用的是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法。因此,我们在实施ERP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巩固并整合这一管理成果。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网络营销能力。不能将ISO 9000的管理成果束之高阁,另搞一套。形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那样将会造成相当多的管理资源的浪费。只有在ERP项目实施中,使各种管理资源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增量资源,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4、成本隐性扩张风险。实践告诉我们:ERP项目的实施成本,可能是软件价格的三到五倍。聘用咨询顾问以及为此所花的成本,可能会达到整个ERP实施预算的30%。不断的对该软件进行修改和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动,还会使ERP项目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开支。因此,这种项目实施中成本的隐性扩张,将使项目成本无法控制,形成一种无限膨胀的“无底洞”,拖得企业无法承受。
ERP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昂贵的价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开始考虑采用ERP系统之前,就要了解应用这一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但是任何一个软件公司的报价时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都是相差甚远的。在对63家跨国公司进行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当实际的成本(例如软件、安装、咨询和硬件)被全部包括进来时,应用ERP系统的全部成本的平均额高达1500万美元。这一数字是惊人的。这样的大型项目成本不受控是绝对不行的。
ERP的成本管理采用的是标准成本体系。标准成本体系是20世纪早期产生的并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体系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从ERP成本系统本身来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统一。
采用ERP标准成本体系,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并将差异自动结转出来、计算出来。还可以将差异细分为:原料价格差异、原料数量差异等差异项,从而便于企业找到产生差异的直接源头,对症下药。正因此,ERP标准成本体系在西方工业企业的应用很广,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国外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体系可以帮助财务主管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具体而言,它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有利于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有利于成本控制。
――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减少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评价企业中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质量。
――有利于企业进行动态价格决策。
有意思的是:具有这么多优点和先进性的成本控制体系,其自身的成本变量却无法控制。岂不是天大的讽刺!在这一点上,除了软件不成熟带来的无控因素外,所有的都是可控因素。之所以形成隐性变量成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件开发商在这里予留了“获利的偷手”。项目已经进展到一半,上不去又下不来,要多少钱,企业就得给多少钱!其实,这是一个不攻自破的二难推理:要是ERP软件具有控制成本的先进性,首先应该对项目实施中的成本进行控制;要是ERP软件不能控制自己的实施成本,那就说明ERP软件不具有控制成本的功能。
实践说明,八十亿元买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应用ERP软件的企业只要用该软件本身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原则,去进行管理,就可以堵死上马ERP工程,成本隐性增长的黑洞!
5、运行期风险。ERP工程在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期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ERP项目的安装时间,平均超出预计时间的178%。
一个ERP系统建立起来、进入稳定的运作期,大约需要31个月。这之后,还需要8个月的稳定期,企业才能逐步开始看到收益。
德勤(Deloitte)在对财富500强中的64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四分之一企业的经营业绩,在ERP系统运行后,曾经历了一个下滑期。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说明:ERP进入运行期,并不是项目风险的化解,而是项目风险的重点转移和延续。
由于ERP在传统企业中,毕竟是一个新鲜而又陌生的概念。原有的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习惯由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后,传统观念很难迅即认同。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观念的碰撞,是―种柔性碰撞。碰撞之后,是艰难的磨合。新旧观念之间的缝隙,必将在磨合中发展和完善。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们知道,任何大型的ERP系统,都有一定量的二次开发工作要做,以便尽可能的满足企业合理的管理要求。进行“二次开发”,是一种“客户化”的工作。在进行“二次开发”中“改程序”的工作就是一个原则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在保持原程序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又要进行必要的、有限度的修改,修改之后又要继续保持其稳定性,这同样需要一个全面的`思考、认真的修改和一定时期的的磨合过程。
企业中原先各自分离的许多信息孤岛,在和ERP集成时,也会发生很多接口上的困难。要将其有机地集成也并非一件易事。特别是,数据库的共享和对信息的分职、分权调阅和使用,既需要数据的规范又利益各方的协调,―旦考虑不周,很难将系统集成起来。由于参与ERP项目实施的双方人员,往往缺乏营销背景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施人员自身的素质同实际需求能力的差异,也是导致ERP项目延长项目运行周期、直至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长期以来,外国公司出于语言交流的需要,在员工选用上强调外语技能的水平,而降低了实施技能的要求。国内的公司在人员选择上则偏重于计算机编程能力,也忽略了实施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要求。这两种倾向,往往使项目实施人员的素质偏离了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无法从战略上、从管理的深度上、从实施中的预见性上,去把握ERP项目的整个方向和进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保证ERP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上的分析说明:企业实施ERP管理工程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只有认识并控制风险,化解和防范风险,才能成功的、顺利的实施ERP工程。
三、正确认识加强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付出了八十亿元学费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ERP项目的实施,不仅需要软件供应商和应用企业作出艰苦的努力。政府及行业协会也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必要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创造一个规范的、安全的、减少风险的、加快ERP发展的整体环境。
1、建立ERP软件市场准入制度。鉴于当前ERP软件市场鱼龙混杂,功能不一、效果各异的情况,可否由有关部门或协会对ERP软件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可扩展性、可集成性等进行界定,并对已经在两个企业应用连续失败的ERP软件,确定为停牌软件。规定其一年之内不得再进入市场。一年后,重新进入市场,必须提交改进报告,并再行选定试用企业进行试用。试用成功后,方可重新入市销售。
2、实行ERP项目监理制度。ERP项目的监理制度,是指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和所达到的目标进行全面、全过程控制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实施过程可分为:项目前期监理、项目过程监理、项目试运行监理和项目后期跟踪监理四个阶段。
监理的主要任务可考虑六个方面:
1)立项前是否进行了项目招标和项目评审;
2)开标后要监理所选软件功能的可用性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3)监理项目班子的权威性和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4)监理项目实施的计划性和细分目标的衔接性;
5)监理“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增值性和新增功能后软件的稳定性:
6)监理资金和项目进度的一致性和资金使用、拨付的合理性。
3、推行ERP项目保险。204月8日华泰保险公司签下奥运项目保险第一单。承保北京市快速轨道城市铁路工程――西直门至东直门段的安装工程及第三者责任保险。不仅为奥运项目保险揭开了序幕也为保险行业进军和承保大型工程项目开创了先例。有鉴如此,建议保险行业开辟ERP项目保险的新险种,为规避和减少ERP项目的实施风险保驾护航。
4、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该企业开始注意培养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而随着 与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该企业的供应商数量不断减少,拥有各类供应商数量是3296家,降为1643家,年降为1095家,追求的目标是使供应商数量降低为730家。请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商管理”为题,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你对新形式下供应商管理的 理解。
5、运用供应链理论,围绕供应商管理问题,自由拟题,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小论文。 以上二题围绕供应链及供应商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复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过程,主要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与需求四个领域。因此,与供应商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以支持企业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一、供应商管理目标及战略
1.现代企业供应商管理在战略方面要考虑的问题是:
(1)设计一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合理的供应结构;
(2)与供应商建立一种能促使供应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长期合作关系;
(3)采用能使采购总成本最小的采购方法。
2.根据这三点要求,供应商管理的具体目标有五个:
(1)获得符合企业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2)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
(3)确保供应商能提供最优的服务和及时的送货;
(4)发展和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
(5)开发潜在的供应商。
标、要求,以及充分掌握信息的条件下,能自觉作出有利于供应链
整体利益的决策。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停留在学术上的讨
论,实践中的案例很少。
二、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为了保证企业的运营,企业需要对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办公用品以及其他产品或服务进行采购。由于采购内容的不同,供应商就有不同的种类,对各个供应商要相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最为频繁,对这类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设备类物品而言,购买次数不多,但―次性投资大,影响企业长期生产。在设备的维修方面,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所以选择能提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尤为重要。 办公用品采购量占企业采购总量的比重虽然不大,资金也不多,但是公司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公司的利润。一般尽可能选择少数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并获得批量优惠,以节约企业管理费用。
关于物流服务采购,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专业分工越细,物流的运输职能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请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对这类服务性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举例
(一)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精益生产方式主张大部分的零部件交给独立的零件商生产,整车厂的主要任务是整车装配和代表汽车技术的部件制造。丰田公司一辆轿车的总成本中,本公司的费用只有27%。如何把众多的协作厂组织起来,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精益生产方式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
1.整车厂与协作厂的关系。精益生产方式认为,整车厂把大量的零部件交给协作厂生产,协作厂的产品质量与成本都会直接影响到整车厂的质量与费用,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信任、同舟共济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整车厂采取了互助协作会的形式把协作厂组织起来。为了能贯彻整车厂的意图,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如定期开会交流信息,帮助培训干部,指导管理工作,帮助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甚至提供低息贷款。为了便于掌握情况,双方都派人员到对方工厂工作,了解对方的需求,协调双方的配合。整车厂对主要的协作厂还采取参股、控股方式,使双方的利益结合得更紧。
在组织方式上整车厂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即整车厂只和第一层的协作厂联系,只向第一层的协作厂要货,再下层次的协作关系是协作厂的事情。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协作群。日本的几家主要整车厂直接联系的协作厂不到300家,而美国的同行却要联系1 000―2 500家。所以前者的采购工作量小,如丰田公司只有337位采购人员,而通用汽车公司采购部有6 000名人员。
2.协作厂的选择。大量生产方式选择协作厂采取招投标方式,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双方互不信任,互相保密。协作厂有时为了中标不惜亏损投标,以后再借故提价。精益生产方式则作长远的考虑,注重协作厂的实际能力和一贯的表现,选择那些有产品开发能力,质量可靠,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的厂家。同时要满足就近原则,运输路途时间在两小时以内,以便组织直达生产现场供货。在确定同一零部件的供应商数量时,除复杂零部件只选一家外,一般零部件选几家。当某家供应商表现不佳时,就把部分订单在一段时期内转走,以示惩罚,改进后再考虑增加订单,不像美国企业采用开除协作关系的方式。这样做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效果却不错,既在协作厂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又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3.与协作厂的利益分配方式。精益生产方式充分认识到整车厂与协作厂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一对矛盾,双方的利益此消彼长,但从长远看双方的利益又是一致的,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因此整车厂放弃以往那种以大压小、讨价还价的作法,建立起一种合理分配利益的体系。
(1)在产品开发时大家确定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作为目标价格,再进一步把目标价格分解到零部件,大家一起考虑如何达到目标成本,使大家都有利润。整个过程是公开的。
(2)当产品投产后,还要不断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整车厂派出人员到协作厂协助工作努力降低成本。由于整车厂尊重协作厂的利益,承认它们获取合理利润的权利,所以协作厂向整车厂是完全开放的。双方还规定了谁出力谁得利的分配原则,如果是双方共同努力降低
了成本,则利益双方分享。
4.协作厂的供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在整车厂与协作厂之间的生产指令也采用看板管理,生产顺序计划提前一至二天通知主要部件厂,协作厂距离又近,双方的利益又紧紧地捆在一起,为定时定量的直达供货直送工位的供应体制创造了条件。在1980年代,日本的16%的小零件协作厂做到按周供货;52%的协作厂按日供货;而31%的复杂部件配套厂则按小时供货。由于取消了中间在制品仓库,只在生产现场保持少量周转库存,在整车厂平均只有0.2天的存量,协作厂只有1.5天,总共才1.7天。
传统的做法是,整车厂都建有很大的协作件仓库,协作厂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交货,货物送到后需要检验入库,再从仓库发货到生产现场。在整车厂和协作厂都建立起较大的库存,两者总计库存可达两周左右。
(二)邯郸钢铁公司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邯钢在推行“推墙入海,市场模拟”管理模式中,采购管理也探索出一套植根于中国国情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思想与方法。邯钢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货物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分类,分成供大于求,供不应求和供需平衡三种类型,研究出不同的管理方法。
1.供大于求类型。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价格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主攻方向。但他们的方法并不是以大压小,而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花力气找到尽可能多的供应商,不忽视小企业、乡镇企业。然后,采用竞争订货法和择优订货法实施采购。
竞争订货法用于同种原料多家供货的场合。具体做法是把供应商召集起来,公开宣布采购要求,包括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以及采购数量,谁能最好地满足要求,就买谁的。 择优订货法主要用于大宗原料燃料的采购。由于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变动必然频繁,所以采取定期公布订货价格的方法,调查所申请供货的厂商以后,根据厂商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的水平,评分排队,顺次采购。
这种管理方式是典型的短期目标型。但由于供应商数量大,市场变动也大,与其建立长期关系,不如采取简单的竞争手段,获得可观的利益。
2.供不应求类型。这时资源紧缺,供不应求,卖方占主导地位,但又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时的情况,企业还得在市场上自主采购,而不是计划调配。邯钢的做法是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他们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厂矿,给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各种契约的方式,建立特殊的供求关系,稳定供应渠道,平抑价格上涨。
此时,企业的管理重点是保证供给,稳定价格。通过多方面的支持,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关系,来达到这个目的。
3.供需平衡类型。在供需平衡的市场上,价格比较稳定,降价与挑选的余地不大,邯钢认为不宜投入过大的力量。也可以帮助提高生产能力,提高质量,但一般说来意义不大。
6、在进行方案决策后,该企业规划设计部。物流部的人员开始进行配送中心的详细设计,同时开始进行物流设备的采购调研。20年底,他们参加了上海工博会的一场物流技术发展会的一场物流技术发展论坛。在该论坛上,厦门林德叉车的销售人员在1小时的演讲中,只用了10分钟介绍叉车产品,而用了近50分钟的时间,演示了一套林德公司独有的、非卖的仓库设计和仿真软件。客户只要提供诸如仓库库存品种、货物进出库频率等基本参数,林德公司就会免费为客户提供配送中心或仓库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仓储设施的规划布局、三维动画仿真,甚至是哪种型号的林德叉车该选用几台都包含在设计结果中。林德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推销叉车产品的营销方法,吸引了正为配送中心设计烦恼的该企业人员,双方会后保持了密切接触。请以“林德公司的做法对我国物流企
业的启示’为题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你对“我国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这一理念的理解。
7.“PIPES”一词英文解释是“管道”的意思,这里“PIPES”是“主动的
此二题涉及物流营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现代物流服务理念包括:认识和适应买方市场的理念;客户需求理念;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理念;客户成本的理念;树立客户管理的增值理念。
8、配送中心内部设施布置是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在企业中,要达到物流通畅还有很多设计策略。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在进行JIT物流系统设计时,就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生产线进料储存量设计为保持全天生产所需原材料外加半天的保险存货,大部分原料直接传递到生产线进料地点;二是减少可消耗包装,尽量采用可折叠式包装,使标签及文字记录的位置标准化,优化模型设计;三是尽量减少运输承运人的数量,用可靠即时的运输替代传统运输:四是采用循环收取方式,千辆车能从若干个供应商处收取物料;五是供应商掌握20天的关于福特每日生产需求的连续报表,每天晚上通过物资需求系统DMRS将次日物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通过上述设计,福特汽车公司建立起了高效的“精益物流系统“。请以福特汽车公司精益物流系统为例,用“企业精益物流系统设计浅析”为题,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你对企业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此题涉及物流系统分析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解决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规划,生产决策规划,库存决策规划和运输规划问题。此时应侧重于精益物流系统。
9.根据所确定的最优运输方式,甲公司拟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选择物流合作伙伴。同时甲公司拟设计一套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以对物流合作伙伴的物流运作进行评价。
(1)请列出招标公告一般应该包含的要素。
(2)请列出物流绩效评估的一些常用指标,并加以简单说明。
(3)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甲企业一样,开始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去运作,本企业集中致力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开发。但是,一直以管理理念领先而著称的海尔集团,却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由海尔集团的副总裁亲自担任物流推进本部的本部长,举起海尔物流的大旗,自营物流。此举在物流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褒贬意见均有。请以“海尔物流之我见”为题,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阐述你对企业如何进行物流外包决策的理解。
此题涉及物流招投标问题,有关内容见P4―P9。
10、运用基于时间策略,围绕生产延迟策略,自由拟题,撰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小论文。 此题涉及基于时间策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时间为核心的服务,其主要特征是排除不必要的仓储设施和重复劳动,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速度。
以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涉及到使用专业人员在交货前对货物进行分类,组合和排序。,
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的一种流行形式就是准时制。
延迟策略也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策略。
传统的配送计划安排中,大多数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从而增加配送成本。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一般来说,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产品特征:生产技术非常成熟,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2)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3)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美国一家生产金枪鱼罐头的企业就通过采用延迟策略改变配送方式,降低了库存水平。历史上这家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曾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几种品牌,产品生产出来后运到各地的分销仓库储存起来。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某种品牌畅销而缺货,而另一些品牌却滞销压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都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当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涨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
推迟制造就是供应链管理中实现客户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的制造流程,将最体现顾客个性化的部分推迟进行。譬如,美国Benetton制衣公司就是应用该方法的典型例子。公司将某些生产环节推迟到最接近顾客需求的时间才进行生产。如对毛衣而言,顾客需求变化最快的主要是衣服的花色,而尺寸变化则相对较小。所以Benetton制衣公司在生产毛绒衫时,先以一定规模生产的方式将其制成白毛衣(不染色),然后等到快要投放市场之前再染色(而不是象传统上那样先染色再针织),这样来保证使衣服的花色符合当时的最新潮流,以满足顾客需要。再以生产圆领衫为例。在大量生产模式下,圆领衫的生产是采用同一花色,大量生产不同型号的衣服。其结果是,在街上人们所穿的圆领衫千篇 一律,没有新鲜感。而实际上,人们对圆领衫型号的要求只有大、中、小几种,而上面所印的图案和文字才真正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新的廉价的速热印花技术,使人们对不同图案的爱好得到了满足。新的生产方式为在服装厂生产盯来的只是不同型号的没有印花的圆领衫。而在销售过程中,可以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现场将顾客喜爱的图案和文字印在圆领衫上,甚至可以印上本人的照片。这样顾客拿到的就是一件非常满意的圆领衫。总之,在整个供应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对整个生产制造和供应流程进行重构,使产品的差异点尽量在靠近最终顾客的时间点完成,因而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这种对传统的制造流程进行重构的做法实际上与当前流行的企业经营过程重构是一致的。
11、运用设施选址决策理论,围绕物流设施选址决策问题,自由拟题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小论文。
此题涉及物流设施选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对商品保管场所进行规划设计之前,准确地确定商品保管场所的规模,对于合理地进行保管场所的整体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作用。缺乏对仓库规模的计划和计算,错误地估计客观需要,以至盲目地进行保管场所的选址与规划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估计过高,设计的
保管场所大于实际需要,将降低保管场所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反之,对于商品保管场所的规
模估计不足,保管场所的建设就会小于实际进出货物需求,会严重影响商品的储存和仓储各
项技术作业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对商品保管场所进行规划之前,必须根据影响仓库储存规
模大小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准确地计划和推算仓库的建设规模,然后进行选址与储存场所内
部的布置等各项规划进程。
直接影响仓库规模的因素是需要仓库进行储存的商品数量。商品的储存量越大,所需建设的
仓库容量也就越大,仓库的规模势必也要随之增大。只有在准确预测商品储存量的基础上才
可能正确地估计所需要的仓库容量。仓库规模的大小不但取决于商品储存数量,而且与商品
储存的时间有关。在商品储存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这些商品在仓库里平均储存的时间越短,
所需要的仓库的容量就越小。在确定仓库的规模之前,必须仔细地收集有关商品储存数量和
时间两方面的数据与资料。
商品储存量与仓库容量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关系。准确确定仓库规模,不但要求能够准确
地预测商品的储存量,而且要求根据商品的储存量与商品储存空间占用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确
测量仓库容量。商品性能、商品包装、保管要求、仓库设施、设备情况和仓库管理水平等都
影响二者的比例关系。因此,必须对这些因素做大量、细致的调查分析,摸清规律才能较为
准确地计算出仓库规模。
在进行仓库选址决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预先确定仓库地址,
列出几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利用某种评价方法,从这几个可行方案中确定最理想的仓库
地址。
1主要的成本因素
⑴运输成本。对大多数制造业厂商和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来讲,运输成本在总的物流费
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运输距离的远近、运输环节的多少和运输手段的不同对运输成本都有
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选址,使运输距离最短,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例如装卸次数),在靠近码头、铁路等交通网络比较发达的地方选址,可以使运输成本最低,
服务最好。
⑵原材料供应。企业对原材料供应的要求一般都比较严格,将仓库地址定位在原材料附
近,不仅能够保证原材料的安全供应,而且能够降低运输费用,减少时间延迟,获得较低的
采购价格。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利用使得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一
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原材料供应地的要求,但尽管如此,企业仍然希望将仓库选在接近原材料
的产地。
⑶人工成本。无论是手工密集型的仓库作业,还是技术密集型的仓库作业,都需要一定
素质的人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是不同的,劳动力的生产
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劳工工资水平可能不尽相同,这些都是仓库选址
决策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⑷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不同的仓库选址方案,在对土地的征用、建筑要求等方面的要
求是不相同的,从而可能导致不同的成本开支,而且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仓库征用地点的选择
有着不同的规定。一般说来,在仓库选址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占用农业用地和环保用地。
2.非成本因素
⑴社区环境。仓库选址应当考虑市场营销的要求,对于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讲,更应
该注重仓库周围的社区环境,周边地区的顾客流量、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公用设施条件和交
通运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仓库的选址问题。
⑵气候和地理条件。有些行业受地理气候的影响较大,在地震断裂层地带、下沉性地带、
地下有淤泥或流沙、已开采过的矿坑上或者地下有重大工程的区域应慎重选址。另外,气温
对仓库存储和作业人员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气温过冷或过热都将增加仓库气温调节费用,
潮湿多雨的地方则不大适合棉纺、木质材料等物品的存储。
⑶当地政府政策法规。有些地区的政府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鼓励在经济开发区进行仓库、
配送中心或厂房的建设或出租,并在税收、资本等方面提供比较优惠的策略,同时这些地区
的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便利。因而,在进行选址决策时,要充分
考虑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等因素。
12、结合第三方物流的运作理论,围绕第三方物流利益与风险问题,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
小论文。
此题涉及物流经营风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物流风险分为:1。根据物流功能分类:运输与搬运风险;储备与库存活动风险;配送
活动风险;其他服务活动风险;
2.按照责任分类:合同风险;侵权风险;不可抗力风险。
物流风险管理方法:1。风险控制法:风险避免;损失控制;风险集合;风险转移。
2。理财法:风险自担;保险。
13、运用物流理论,以“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为题,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论文。
1.基本思路:改变单一的物流经营模式,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基本做法:一是以产品为导向的物流服务,是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务聚合起来,
形成规模经营,主要提供基本物流服务(仓储,运输)。
二是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即针对单一客户的特殊需要,提供综合性
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既可以提供基本物流服务(仓储,运输),也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7.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篇七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转型;物流专业;培养特色
一、研究现状和趋势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研究员和科学家是不可能的。本科层次的独立院校建校之初的理念就是重实践,同时这类学校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物流专业作为改革的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以提高岗位竞争力为目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独立学院展开调查研究的优势
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从以下几点分析基础特色。
(一)学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越的研究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CNKI文献资料,非常便于课题前期工作的开展。
(二)学院物流专业已经有6届毕业生,学院每年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易于获得;这些毕业生具备就业与实践调研的相关知识,可为本课题关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调查拿到第一手资料。
(三)学院与转型中的其他本科联系较为密切,为毕业生的去向调查提供了方便;天津理工大学也为学院提供了很多经验指导,随时可以与资深物流专业教授进行讨论交流。同时作为天津本地院校,也为调查本地企业对于物流人才需求现状提供了保障;基于这两方面的调查,保证了获取资料的全面性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四)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坚持依托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建立校企共育人才平台,在专业错位竞争发展方面已初步形成特色。
(五)学院为天津理工大学与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兴办。因此,为与中环集团下属众多企业进行横向沟通与联系提供了方便。
三、独立学院物理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的调研思路
(一)进行调查问卷的汇总整理。对学院物流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得出本院学生毕业生主要从事的物流工作类型和毕业生从事具体工作时主要欠缺的能力(物流外的其它工作不予统计)。
(二)获取转型中的较为典型的其他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报告,结合本院的分析报告,汇总得出较为全面的就业调研报告。
(三)从天津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拟定关于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所期望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物流专业知识、工作中最缺乏的能力及最欠缺物流人才的岗位类型等等。
(四)对上述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五)依据上述调查统计的结果,探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结合自身优势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主要调研内容和目的
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为例,阐述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的内容和目的。
(一)学院物流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的收集,对学院物流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进行整理,利用SPSS统计分析得出本院学生毕业生主要从事的物流工作类型和毕业生从事具体工作时主要欠缺的能力(物流外的其它工作不予统计)。如果数据不完整或比较分散,将重新对2013、2014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毕业生的角度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从事的物流工作情况:职位、薪资、最擅长的工作、自身认为最欠缺的能力;
2、物流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应用性最强的知识或操作能力、学习完善物流专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最难以掌握的知识;
3、职业发展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喜欢的物流职位、最希望就职的物流企业。
(二)获取转型中的较为典型的其他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报告,结合本院的分析报告,汇总得出较为全面的就业调研报告。
(三)进行天津相关物流企业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派发给行业内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由具有企业经验的经济师刘老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物流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归纳汇总得出企业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所期望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物流专业知识、工作中最缺乏的能力及最欠缺物流人才的岗位类型等。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调研,主要调研内容有:
1、本科毕业生工作情况:职位、薪资、最擅长的操作、最具备的能力和物流知识、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和物流知识、最缺乏的素质等;
2、物流岗位设置情况:岗位类型、毕业生喜欢的岗位、毕业生较为适合的岗位、最易上手和最难接受的岗位、人才缺口最大的岗位、哪些岗位适合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3、物流人才需求情况:需求数量、最欠缺何种知识和能力的物流人才、最希望高校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四)最后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探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结合自身优势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措施简介如下:
1、剖析独立学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优势和发展潜力,不断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依据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同学们希望从事的岗位所需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同时从同学们的兴趣出发来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真正做到授课时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知识有较深层次的把握。
3、依据对相关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充分考虑企业方面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和物流知识、人才缺口最大的物流岗位,按需定教,对物流专业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
4、调查转型中的其他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在借鉴的同时,找到不同的培养模式,实现差异化教学,最终形成独立学院自身的物流教育品牌。
五、总结
物流专业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重点专业,亟需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重新挖掘人才培养特色,为转型起好带头作用。调研旨在通过对天津较为典型的应用技术转型中的本科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到其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类型、具体工作中主要欠缺的能力以及现今物流行业较为欠缺的人才类型,从而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索提供依据。
独立院校如何在众多转型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摸索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较强实力的普通本科院校和相关职业院校数不胜数,如果仅仅停留在职业型院校培养具有普遍性物流作业操作能力的学生上,势必会转型失败。因此,基于转型中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探寻物流专业培养特色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这样才不会在转型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同时也为其他转型中的院校提供借鉴性的指导。另外,从独立学院本身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特色的挖掘,创立自身的物流教育品牌,更具有针对性的意义。
【物流毕业论文题目】推荐阅读:
物流管理论文题目08-01
大学物流管理毕业论文07-18
物流运输系统毕业论文10-06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18
物流专业毕业自我鉴定06-21
物流管理毕业报告范文08-22
物流毕业实习工作计划09-24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结构及格式08-21
物流毕业生大学四年自我评价08-31
物流设施论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