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一点认识

2024-09-06

浅谈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一点认识(通用3篇)

1.浅谈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一点认识 篇一

浅谈对构建有效课堂的一点认识

济阳县竟业园学校 王俊华 2011、5、20

自工作以来,或许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直认为只要认真工作、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尽到了做教师的职责。自从我校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特别是听了韩立福教授的讲座,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片面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有人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经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对于韩教授提出的构建有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认识。韩教授在讲座中明确指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要做好课前预习阶段、课中教学阶段、课后拓展教学阶段三个不同教学阶段的工作。明确教师、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担任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师生搭台、学生唱戏的教学境界。如何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结合韩教授的讲座及我校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 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落后的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也有人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我们的思想老是停留在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抱着固有的僵化理念,无视学生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在误人子弟.。对于新时期的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依次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应该基本的基本素质。要想改变课堂,就要首先转变观念。

其次 不要满足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要不断地学习、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在韩教授讲座中,他展示了一张反映香港某一中学教师办公室状况的图片。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排放在办公室四周的一排排教学用书。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才知道离新时期下对教师的要求的差距有多么大。过去的自己,往往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总认为已有的东西足以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若放弃了学习、放弃了追求、那就意味放弃了自己。课堂上,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尤其是思品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捕捉时政信息的眼光、具有分析热点问题的思维能力。若做不到这些,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落实,何谈“有效”。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我们将会成为合格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第三 关注几个教学时间段(一)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的准备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的准备一桶水“可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备好课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备什么才称得上备好课?韩教授给出了三个字”全 单 定”要求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及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做到学生唱戏,师搭台。在结构备课过程中,为实现其有效性,结合韩教授的行动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定目标(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案设计的六大环节之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就是引领师生完成有效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过于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所以,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难点.挖掘点,优化教法.学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定内容(内容的有效性)自学文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引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真知、开阔视野、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但是,真正使教学内容起到其有效性,还在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多少。讲多了学生嚼不烂,囫囵吞枣,造成夹生饭,得不偿失;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造成时间、知识、精力等方面的浪费。所以,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3、定时间

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反映在课堂的效率上。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双边活动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之间的比率。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其效果就越好。研究表明: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师应在备课时预设,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教学效率就越高。

4、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法是老师的必备内容。俗话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通常我们都有这样的教学实践,同一教学课题,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其效果是不同的,听课老师的反映也是不一样,对于讲课比赛中的一等奖、二等奖就不足以为怪了。韩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教师的”导“,要服从学生的”学“,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课中教学阶段行动的组织

在韩教授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中,强调作为教师在这一教学阶段要进行智慧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改变固有的意识,实现角色转变.(生进师退)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是一种低效课堂教学,过大的强调了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教师不再

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从传授知识的主角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指导者。教师要注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并让学生充分感受,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质疑、实验、探究,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和沟通。此间,作为教师就应适时点拔,使学生思维进入高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自主探究教学就是导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那么,怎样实现合作学习成果的最优化?结合我校的教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谈。

(1)重视小组建设,设组长、学科长,完善小组建设机制和评价机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小组成员的默契感和凝聚力。

(2)重视课前预习,在教师<问题导读------评价单>指导下,学生运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并带着思考和问题在课堂上呈现。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前做及时评价。

(3)重视小组合作。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和体现自己的视角和独到创新的思考,鼓励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设疑质疑、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确保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4)问题训练是自主探究的实践环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

(5)教师通过精讲解疑释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课堂教学的组织,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尽量实现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大参与度。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后进生不应该成为我们遗忘的角落,通过老师和组员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实现想学、爱学、能学、会学的跨越式转变。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身魅力

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一项关键素质就是语言,课堂语言极大程度决定课堂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简练通俗,拥有启发性,清晰精炼、重点突出、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也不拖泥带水。不然,就会主次不分明,就会有点“荒草多了,苗就看不清”的感觉.(三)课后教学阶段行动的拓展

一节课45分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堂知识的结束,它需要有一个回归、巩固、拓展提高的过程。为此,韩教授提出了学习反思日记、”3715”回归复习评价章等回归评价型学习策略和组织单元回归复习、布置拓展学习任务等回归评价指导策略。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外延性.运用性。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要提高课后拓展的有效性就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 注意细节、完善课堂(一)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过去的课堂过多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关于学生的信息。要改变这一现状,要重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有师生的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学生才能放掉拘谨,打开想象的翅膀,碰撞知识的火花,激发进取的精神,收获放飞的理想。一幕一幕的面红耳赤.你问我答,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色彩。

(二)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教育点的信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情景导出课堂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于思品课来说,情景设计生动与否、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起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更好的实现教学情景的服务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依次设计教学情景。

2、精读本课文本,以便达成情景的取舍。

3、关注时政热点,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学会倾听、尊重学生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诚然,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则。教师学会倾听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尊重,自信心得以提升,思维得以开发,视野得以开阔;同时,老师也会从中捕捉有效信息、开启教学灵感,引领学生向更深度、更广度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四)不断反思、提高自己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教学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反思可以知道自己这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作为一种知识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提供了素材。教师就是在这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和自身的价值。

美国一教育家说过: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三尺讲台无限大,让我们为追求高效课堂而共同努力,相信

我们的课堂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2.浅谈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一点认识 篇二

一中刘其凤

教学作为一项直接面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在平时对自已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进行反思、检讨和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而且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教育教学技术能力,这其中包括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等。它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只有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教学与反思结合起来,努力寻找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有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并且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地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发展能力,从而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艺术,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反思。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应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行为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反思是否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在制定目标时是否考虑要教给学生什么:目标有没有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后收获如何等问题。此外,还应反思具体到某一节课,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起到导学、导教的功能。对学生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是否有机地融入了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主要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要预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探究、合作、讨论与交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现在该如何改进等。此外,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以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之上。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出现障碍时,教师该如何

化解;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新课的导入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启发提问,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效,何处需要演示教具;如果先前的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或太难,又应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并进行有效的调控等。

教学策略的反思。教学策略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是一种语言技能课,教学课型非常丰富,有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和综合技能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型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材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往;教学策略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课堂教学是否真正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对教师本人来讲,要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具体表现在: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树立并实践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水平。一方面,经常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家的名著,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及最新成果,广泛涉猎前沿的教改信息、动态及进展等,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学科需要,或从教学体验出发,有针对性地重点研读一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借鉴指导作用的专著、论文,通过广泛涉猎和重点研读,日积月累,其兴趣、动力、愿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反思性教学也就有了实践的基础和动力。

2.增强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反思日记是教师提高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而实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日记的内容涉猎应十分广泛,既可涉及到专业自我方面,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他人的对话等;有关教学方面的,如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及时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或对课堂上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教学提供可吸取的教训;有关学生方面的,可记录学生的思想、见解,等等。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

法。

3.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

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及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层面自我认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4.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百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比如这次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人的变革。教师不仅仅是课程被动的解释者,也是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新课程实施当中去,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得到升华。总之,谁参与教育科研,谁就可以掌握教育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并产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教育科研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3.浅谈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一点认识 篇三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在语文学习中,如果没有掌握语文和作文的一些方法或者技巧,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不会有质的提高。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搞好阅读和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阅读层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58

如何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几点对初中阅读和作文教学的认识,以期能够为同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用故事激励学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故事展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作为语文学科,我们应该用语文的方式来讲故事。

比如,通过朗读故事来感染学生。有一次,我朗读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藏》一文,我读道:“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来的自我挽救的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用温火慢慢加热,青蛙优哉游哉的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的不能承受时,却在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进滚开的沸水中,它却能倏忽越起而逃生。

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难来临,才发出无奈与惊奇的慨叹?――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蓦然、对安乐享受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在也决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只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的被社会淘汰了。”

读到这儿,我觉察,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现出一种光彩――我想那是触动心灵的一种沉思。我继续读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再也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无奇,回头好好审视一下你自己,你都是怎样度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仍旧在书桌前发呆消磨光阴,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孩子请你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身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钥匙。”停顿了片刻,我对沉思中的孩子们说:“下面的阅读内容由你们自己安排”直至下课教室里无一人讲话,无一人发呆,一改往日的浮躁与喧闹。

教育中不存在一次教育就成就一个人一生教育的奇迹。但我想假如,我能在故事中叩响孩子的心扉。近来班级中的孩子有了一些变化:叫嚷着少了,静思者多了;地上的糖纸少了,积累本上的文字多了,闲散者少了,匆忙者多了;要求照顾的少了,给别人讲题的多了……我悄悄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心里想:“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关心另一个人,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他决心让这世界因自己的人生而美丽。孩子,我要唤醒你的心!”

二、注重阅读的层次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一下子都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到位,要想达到阅读的理想效果,还必须进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_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三、让学生的作文尽量有可以写的内容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最大的难点,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可以写得,而造成学生没有什么可以写得困境,一是学生生活单一,整天生活在学校、家这两点一线的空间里;二是语文教师没有挖掘尽可能引导学生有话可写的情景。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

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__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

原来,这些“学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

_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上一篇:保险公司普法总结报告下一篇:6.1游园活动策划案(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