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8篇)
1.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一
为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遏制溺水非正常死亡多发的态势,我街道认真贯彻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此预案。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防溺水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我街道成立了翁垟街道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防溺水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将市委市政府的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防溺水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三、制定措施,预防为主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向家长发放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材料,让家长明确学校的作息时间,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并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
(2)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并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
(3)通过专门办一期专栏或一期板报,张贴一些防溺水图片,宣传一些防溺水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1)加大对学校的检查力度。学生在校期间决不允许随便出入校园。如有事有病必须持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确保学生在校园期间的安全。
(2)在学校周边水域、村内各危险水塘、水域设立警示牌,提醒学生在夏季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3)各村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立兼职防溺水监督管理员,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水域的巡查。
(4)让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学生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去有水的地方玩耍,必须要有家长的陪同,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5)在学生当中形成互相监督,及时反馈的信息通道,如发现有玩水的同学要及时制止,立即向学校报告。
(6)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让人人将安全工作记在心上,讲在口头上,抓在手头上,落在行动上。
3、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1)学生万一发生溺水事件,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学校、派出所、街道卫生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积极果断措施进行营救,学校及时与家长联系。
(2)一旦出现溺水伤亡事件,学校、街道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及时如实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局、市委市政府。
(3)街道、社区、村和相关部门联动,做好对事件的善后处理。
(4)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如属责任事故,将追究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2.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二
1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环境突发事件表现为污染物质多样性、事故潜发性与随机性、范围广泛性、程度严重性和处理艰巨性等一系列特征[6],处理技术和工程难度大,还需要响应迅速。加之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朝多样化和扩大化趋势发展,引发了巨大的民生问题,暴露了我国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机制上的诸多不足( 表1) 。因此,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新形势下处置环境污染事件的体制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发挥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应急专家和专业救援4 支应急保障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综合防范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工作。
2 环境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企业只是将编制应急预案看作是备案需求,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急预案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中发挥的功能。笔者根据长期应急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旨在通过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切实加强事件预防、应急响应、善后处置等能力,提高防范环境风险的水平。
2. 1 实用性不强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该密切结合企业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环境敏感点等特征,旨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应急预案编制中,部分单位尚未认识到应急预案在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防范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仅把应急预案编制看作是完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要求,为了得到备案审批表而编制应急预案,导致内容胡乱拼凑、质量不高、指导性不够、衔接性不强,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存在找不到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不能发挥指导作用等突出问题。由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不强,导致处置效率大大降低,未达到及时防范环境风险、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也失去了应急预案的存在价值。
2. 2 风险源识别不完全
环境风险源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源头,环境风险源的识别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识别风险源才能编制出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9],进而为事故处置提供依据。部分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中,对风险源识别不完全,一是对风险源的判断不准确,存在漏判、误判等情形; 二是害怕暴露自身的风险源环节,存在含糊其辞、轻描淡写等问题,导致应急预案重领导机构、组织机构建设,轻事件预防和处置; 三是部分污染源单位将环境安全等同于生产安全,且重视生产安全而轻视环境安全。如上过程导致所编制的应急预案不能在实践工作中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这一情形突出地表现在化工企业,该类单位在风险源识别时,仅针对主要工艺过程,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废料与废渣堆场等环境风险源缺乏辨识、识别。在语言描述上,原则性语句多、可操作性语句少。
2. 3 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识别不清
多数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主要是考虑厂区或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及环境保护目标,未能全面掌握厂区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未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环境保护目标识别。因而在编制应急预案时,仅考虑“围墙内”存在的潜在环境危险,未将厂区环境与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缺乏联动性和整体性。同时,对外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未加以全面考虑,导致存在环境保护目标不清、数量不详、位置不准,防范措施不能完全覆盖到位等缺陷。
2. 4 缺乏应急监测措施
多数企业缺乏应急监测能力,不能对排放的污染物实施自行监测,或者监测的指标较少。突出表现在重视工况监测而轻视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监测,且主要污染物指标不能监测。部分企业虽然具备自行监测能力,但由于日常工作中未按照规定频次开展监测,仪器设备缺乏养护、调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或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不出具体指导意见。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部分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加之县级环境监测站达标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监测能力有限,所以应急监测工作多由地( 市) 级环境监测部门承担,使信息报送、安全防护等工作难以及时跟进。
2. 5 缺乏应急物资储备明细
大多数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乏应急物资明细,或者表述极其笼统,如手套、防护衣等,而且缺少处置所需化学物品方面的储备。多数企业也未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或者企业风险防范的需求储备应急物资,部分企业连最简单的物资都较为匮乏,难以在第一时间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风险。导致事故发生后没有足够的应急物资,还需要从各地调度应急救援物资,这直接影响了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的时效性。尤其是应急救援所需的特种设备、重点物资无安排,缺乏事先部署和监督落实[10]。
3 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本文在分析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应急预案的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环保和相关技术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提供参考,同时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1 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不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措施和方案,这既对企业日常管理不利,也难以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达不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只有措施得当、到位,才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目前,应急预案编制时主要针对主体工艺,对全部工艺流程缺乏深入分析,导致预案的针对不够全面。只有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才能够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此,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与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和附则等内容[11],使其内容上具有完整性、措施上具有可操作性、处置方法上具有针对性。
3. 2 全面识别风险源,注意与周围环保目标的关系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全面识别环境风险源,包括风险源的位置、数量,与厂区主要建筑的关系,与厂区外敏感建筑的关系等。编制应急预案时,不能仅针对企业“围墙内”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应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诸如饮用水源、人群等的关系,保证事件发生时能够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进行有效保护、防护,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生产工艺、原辅料储运、污染末端治理、厂区功能分区等现场调查基础上,识别重大危险源[12],并补充敏感区描述、应急疏散方案、应急信息公开等关键内容[13]。
3. 3 加强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
企业应具备快速监测的能力,平常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使仪器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同时应加强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监测仪器和分析监测数据。快速监测是掌握污染物瞬时排放浓度的一种监测方法,可以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进行快速预判,并据此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安全防护距离。同时,对应急监测、应急保障工作要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能因此影响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应急监测的基本特征见表2。
3. 4 列出应急物资储备明细
应急物资是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的重要物质条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良好,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了基础保障条件,因而足够的应急物资是防范环境风险发生的关键步骤之一。若应急救援物资与处置需求不相匹配,就难以支持应急处置工作,不能实现及时、到位处置。因而,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详细计算并列出应急物资,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并保证足够的实物储备( 表3) ,确保环境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得到控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当地应急预案相匹配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度机制。
此外,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与上下级预案、同级预案等相衔接,不能成为一个孤立的部分,否则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还要定期开展培训、演练等工作,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完善应急预案[15],使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作用,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4 结论与讨论
应急预案的编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在预案编制过程中主要存在实用性不强、风险源识别不全面、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识别不清、应急监测措施不详和应急物质储备与处置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应在措施和方案上达到可操作性、全面识别厂区内和厂区外的风险源、建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机制、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等,实现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应急预案制度是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突发事件应对水平的重要保障,它是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有力支撑,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仅成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需求。应急预案在内容上,应全面涵盖预警监测、应急保障、应急评估与防范、应急处置技术储备和应急信息通报等方面,使其内容完整、体系全面、衔接到位。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在充分了解生产工艺、环境现状及环境风险源全面识别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储备应急物资库并定期开展演练,检验预案的适用性。环境应急预案制定以后,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补充,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当前,环境应急制度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并开展应急队伍的技能培训[16],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摘要:当前,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主要存在实用性不强、风险源识别不完整、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识别不清楚、应急监测措施不详和应急物资储备与处置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因而完善应急预案在预防、预警和处置中的作用非常迫切。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从应急预案的系统性出发,提出应在措施和方案上达到可操作性、全面识别厂区内和厂区外的环境风险源、建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机制、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等对策。探讨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提高其有效性和实用性,满足应急处理及时性的需求。
3.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三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也就是发生在或涉及高等学校校园内部的突发事件。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社会关注程度、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发生频率,综合考虑,高校突发事件可以从宏观上分为: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突发群体性事件,突发人身伤害、死亡事件以及突发治安、刑事案件。
一、不同类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研究思路
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稳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的研究,技术性方法很多,我们着重从“程序”合理、合法性和“实体内容”适用、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因为“程序”的合理、合法是对“实体内容”适用、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每一类型的突发事件,我们将依据特定的程序,充实丰富实体内容,从而保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影响范围广,处置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问题
1.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主要包括水污染事件、有毒有害气泄漏事件、实验室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事件
由于该类事件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强,危害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处置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所以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启动、响应问题,除做到以上谈及的六点要求外,还要做到:控制污染继续发展是前提,救治伤者是重点,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根本。所以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立即报告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发生区域,封锁污染区域,紧急疏散无关人员,禁止人员靠近。目的是控制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在划定“封锁区域时”要以初步认定的“污染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二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并将接触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救治“密切接触人员”时,要按照“120”急救人员的要求,全力做好协助工作。三是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勘察现场,确认或重新划定突发事件发生区域。保证突发事件控制、处置的有效性。四是向国家主管机关或职能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2.突发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卫生事件,群体性政治事件,群体性伤亡事件
由于该类事件具有人员多、规模大,集中爆发的特点。常伴有人员伤、亡和财物受损的情况发生。所以处置该类突发事件,要遵循“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宜分散不宜聚集”的处置原则。一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拨打报警电话“110”。救治受伤人员,做好聚集人员劝导和现场警戒工作,目的是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新的伤亡发生。二是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事件组织形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并向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三是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由发生区域或核心向周边跳跃性、不连续性发展的特点,掐断其与外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具体为掐断其与社会人员的联系;掐断其与周边高校的联系、呼应;掐断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联系、呼应。目的是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四是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核心问题、核心人物,以所属学院为单位,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力队伍,突出抓好对不明真相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可视情况配合公安机关对带头闹事的违法人员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五是在处置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和证据,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是查清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专业评估。
3.高校突发自然灾害事故,主要包括由自然现象引起的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事故
由于该类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所以处理该类事件要遵循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及时救助伤者,寻求专业技术救援和做好伤者的心理辅助治疗的原则。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或火警电话“119”。报告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受灾概略范围(面积)、灾害程度等。二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害的基本情况。初步划定灾害范围和区域,对灾害进展情况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实施动态的监测,对灾害区域实施警戒。三是协助医疗机构救治伤者,并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行政机关报告。四是正确评估灾害影响的程度和救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需要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介入处置的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问题
这一大类的事件包括突发人身伤害、死亡事件;突发治安、刑事案件。这类事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意外事件,不具有行政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不需要追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的事件。比如说意外死亡事件(猝死等)、疾病死亡事件等。另一部分属于具有行政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的案件,需要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案件。无论是以上哪一部分事件(案件),其处置程序都应该是一样的。在处置以上两类事件时,重点关注程序的合理、合法性问题。尤其是第一部分“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的合法性至关重要。高校的许多“信访”或“缠访”事件大多数是由于程序的合理、合法性被忽略导致的。一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积极协助医护人员救助伤者。二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或案件的基本情况,保护好事件或案件现场,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由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对事件或案件现场进行勘查;对当事人或知情人展开调查。三是及时通知相关学生家属或近亲属,讲明事件或案件的基本情况。四是协助公安机关勘查现场,展开外围调查工作;五是由公安机关认定事件性质,并由公安机关向相关学生家属通报事件性质,家属若有疑问可直接向公安机关问明情况。六是事件一旦被公安机关认定为案件,即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参考文献:
[1]王强.试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
[2]黄嫆.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朱维林.浅议高校突发事件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
作者简介:任恩岐,男,1979年生,汉族,陕西渭南人。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法律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稳定安全。
4.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篇四
巷道中心小学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我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学生在校游泳池游泳必须遵守有关安全规定,杜绝溺水事故发生,并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一、成立溺水事故,急救小组:
组长:武廷增(校长)程尚国
成员:各班班主任、各班委会等。
二、一旦意外事故发生,组长必须亲临现场,亲自组织指挥抢救,把伤害事故控制到最低限度,两位主力潜水员,必须做好保证自身安全的措施,进而抢救溺水者。
三、在场救护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积极抢救伤者。
四、班主任必须赶到现场,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情况严重者,立即打120求救。
五、溺水者为学生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班主任通知家长。
六、尽快把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七、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校长报告,校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请示有关部门做到事故后处理。
八、重大情况上报学校特大事故领导工作小组。
5.溺水的应急预案 篇五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有事故发生,为了降低事故后果,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溺水的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溺水的应急预案1一、指导思想:
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为出发点,以责任重于泰山为基本原则,特制定防溺水突发事件预案,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全校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限制降低到最低范围。
二、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校长为事故应急处理临时指挥最高负责人;各主任为事故应急处理现场指挥负责人;全体教师负责第一现场抢救工作和疏散协调稳定工作;办公室负责与上级或有关部门紧急联系或求援事宜;体育、校医教师专门负责临时救护工作。
三、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
1、事故发生时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值班人员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办公室和防溺水领导小组。
2、防溺水领导小组人员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听取事故情况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到安全区域,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救护。
组织施救及学生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具体如下:
(1)全校用校园喇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2)用校园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各班主任立即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4)疏散地点一般以学校操场或周边高地处为集结点,以遇紧急情况,直接疏散出校门。
(5)自救时根据事故性质向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求援。
(6)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四、突发事件后处置方法
1、班主任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尽量在学校门口或者以电话方式解决,必须来校解决的班主任要通过门卫将家长引进校门。
2、来访人员门卫要认真审查,进行登记,经学校领导或被访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加以阻止,不得放行。
3、学校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做好伤患人员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伤患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对家属的安抚解释工作。
4、校医室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5、安全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五、学校安全常规管理及疏散措施
1、每周值日教师要严格按照值勤制度值日。
2、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礼貌谦让、爱护同学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3、学校每月开展一次防安全事故预演,提高自救能力。
4、学校要不定期的对学校设施,尤其是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溺水的应急预案2为预防学生突发溺水事故,确保学校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根据市教育局和九龙中心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组织
组 长:孙俊兵
副 组 长:洪来华、冯友珍
组 员:夏陵群、章丹桂、方琴、代莲华、刘雁芳、王想呈、张佳卉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的教育。
3、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责任。
4、当发生学生溺水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110、120救助。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三、预防的重点
1、班主任要利用板报、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2、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安全提出具体要求。
3、教育学生不要在放学、上学时段私自结伴,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游泳。讲清危害和周围学校学生私自外出游泳发生溺水事故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4、学生进行校外活动时,最易发生溺水事故,班主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5、各班主任、任课教师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预防学生私自外出发生意外溺水事故。
6、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预防私自结伙去游泳苗头的劝阻,并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
2、学校接到学生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者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校长报告,校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溺水的应急预案3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近江河特点,特定防溺水工作预案,通过事例教育广大学生知道到江河玩水的危害,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杜绝溺水事件发生。
二、组织机构
1、成立校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副组长:(政教主任)
成员:各班班主任、年级组长
2、成立校防溺水工作抢险突击队
组长:
成员:
三、学校防汛、防溺水领导小组分工及成员职责
组长:在县教育局办公室、镇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县指挥部指示精神,全面指挥校园防溺水工作。
副组长:根据校园出现的险情,为组长提出排险、抢险方案。及时分析汇总,为组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组长的指令,指挥抢险队伍进行抢险。联系医疗部门,调动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组成医疗队参加抢救工作。负责学校稳定。
成员:在学校防溺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检查、监督防溺水措施的落实情况,四、防溺水预案
1、具体教育时间及内容:
学校要利用周五总结会,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课及安全教育课,及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下河抓鱼,不下河洗澡,暴风雨天气不在路上行走,河水暴涨时不强渡强涉。
2、各时段、各河段检查人员安排:
午休时,毛河由午休值班教师巡视。周五放学时,毛河由刘Xx巡视。丹江由陈Xx巡视。县河由余Xx巡视。
3、事故处置办法:
(1)发动学生检举揭发下河洗澡的学生,将其上报学校,由学校和家长配合进行批评教育。
(2)一旦学生发生溺水现象,救援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当场急救,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方法一)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方法二)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五、几点要求
1、认真开展汛前房屋设施的安全检查,防患于未然。
5月8——10 日对全校的房屋、围墙、电器线路、排水管道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对有危险隐患的房屋设施立即停用,并及时抢修。
2、加强防溺水知识教育。学校值班室电话:
6.防溺水应急预案 篇六
一、 防溺水安全教育领导组
组 长:杜万强(校长)
副组长:闫新周(政教主任) 张建军(教导主任)
杜书霞(总务主任) 宁亚萌 大队辅导员
成 员:
史艳艳【一 (1 ) 班班主任】
胡 玄【一(2)班班主任】
郭 婵【一(3)班班主任】
师玉丽【二(1)班班主任】
郭秀芳【二(2)班班主任】
宋晓艳【三(1)班班主任】
马许可【三(2)班班主任】
史艳浩【四 (1 ) 班班主任】
杜素青【四(2)班班主任】
曹云霞【六(1)班班主任】
毛腊梅【六(2)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的教育。
3、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责任。
4、当发生学生溺水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110、120救助。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二、预防方法、安全教育
(一)游泳最容易遇到的意外有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万一发生了这些情况,应当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1、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2、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泳从原路游回。
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5、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
6、在亲近溪流之前一定要预先得到家人的同意,同时要结伴以便互相照顾。
7、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之水域处,千万不可下水戏水。
8、切勿到不明地形的水库、河流、山塘等游泳、戏水,以免发生危险。
9、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以及酗酒后均不宜戏水。
10、如果看见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未熟练救生技术者,不要妄自赴救。
(二)水中自救与救生
一般在水中所发生之意外事件,通常由于两个原因:
1、惊恐慌张:人于身历险境时,会因紧张而导致肌肉收缩、身体僵硬,而致活动力降低。
2、体力耗竭:不断之挣扎,将体力耗尽,减少生存之机会。
自救方法:
发生溺水事故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水中自救之基本原则为:保持体力,以在水中维持最长时间。为达此要求,必须缓和呼吸频率,放松肌肉,并减缓动作。
水中求生之基本原则为: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体,使身体浮在水上,以待救援。
(三)在游泳池游泳安全常识
1、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活动中,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110请求支持,如果自己没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四)防溺水知识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就生圈。
3、严禁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5、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6、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7、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8、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三、日常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每年暑假前,学校要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
2、学校接到学生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者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校长报告,校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五、事故处理
(一)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乡政府、教育局和公安部门。
(二)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在5分钟内要向水茜乡人民的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三)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7.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七
1 问题描述
设X={X1,X2,…,Xm}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集合,其中,Xi为突发事件的第i个应急预案;Q={Q1,Q2,…,Qn}为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集,其中,Qj表示突发事件的第j个特征属性; W=(w1,w2,…,wn)T为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权重向量,其中,wj表示特征属性Qj的权重,0≤wj≤1,且满足
(1) yj=yR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实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
(2) yj=[yLj,yU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其中,0≤yLj<yUj;
(3) yj=ξ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随机变量形式的特征属性值。zj为随机变量ξj的随机抽样结果,ξj的概率分布为
其中,pi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的特征属性值为zj=[aLij,aUij]的概率, 0≤pij≤1, 且满足
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模糊语言形式的特征属性值。例如,若关于特征属性“工作面坍塌程度”给出的信息为模糊语言“65%左右”,取上偏差和下偏差均为5%,则该信息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为(60%,65%,70%)。
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 针对上述特征属性具有混合形式信息的应急决策问题, 给出相应的应急预案选择方法。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选择
假设设计应急预案时已经考虑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即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值yj介于应急预案的特征属值aij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首先,由于各特征属性的量纲可能不同,需要将应急预案Xi的特征属性值矩阵以及突发事件Y的特征属性值向量进行规范化。本文采用极差变换法[15,16]。下面以成本型属性为例说明具体方法。
设A=([aLij,aUij])m×n规范化为矩阵B=([bLij,bUij])m×n,规范化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bij=[bLij,bUij]由下式确定:
设特征属性值向量y=(y1,y2,…,yn)T规范化为
(1) 当yj=yRj时,规范化的实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
(2) 当yj=[yLj,yUj]时,规范化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
(3) 当yj=(yLj,yMj,yUj)时,规范化的特征属性值
设偏差矩阵D=[dij]m×n,其中,dij表示突发事件Y与预案Xi在特征属性Qj下的偏差。首先,将特征属性分为两类:I型和N型,其中I型特征属性(如“井下被困人数”)要求提取出的最佳应急预案在该特征属性下的取值必须大于等于突发事件Y对应的特征属性值;N型特征属性(如“工作面坍塌程度”)则容许提取出的最佳应急预案在该特征属性下的取值大于、小于或等于突发事件Y对应的特征属性值。下面给出dij的计算方法。
考虑Qj为I型特征属性的情形:
(1) 当
(2) 当
(3) 当
此时,随机变量
(4) 当
其中, FG表示
考虑Qj为N型特征属性的情形:
(1) 若
(2) 若
(3) 当
(4) 当
进一步,计算预案Xi与突发事件Y的综合偏差值Vi:
最后,找出与突发事件综合偏差值最小的预案X*,并将其作为目标事件的匹配预案,X*对应的综合偏差值V*可由下式确定:
综上所述,下面给出应急预案选择的具体步骤:
步骤1: 根据式(2)~式(5),将矩阵A和向量y=(y1,y2,…,yn)T规范化。
步骤2: 根据式(6)~式(12),计算出突发事件Y与预案Xi对应特征属性Qj的偏差dij.
步骤3: 根据式(13),计算出方案Xi的综合偏差值Vi.
步骤4: 根据式(14),确定应急决策方案X*.
3 算例
设X={X1,X2,X3,X4,X5,X6}为SX省A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对应的应急预案的集合。Q={Q1,Q2,Q3,Q4,Q5}为SX省A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对应的特征指标集,其中,Q1为井下被困人数;Q2为火灾影响程度,即火灾影响范围占全部作业区的百分比;Q3为通风系统破坏程度,即通风系统破坏部分占整个通风系统的百分比;Q4为工作面坍塌程度,即坍塌工作面的面积占全部作业面的百分比;Q5为二次爆炸危害级别。预案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17]。
现发生的突发事件Y为SX省A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SX省A煤矿井下允许的最多同时作业人数为44人,经进一步核实,当班入井人员42人,事故发生后23人自行安全升井,19人被困井下,具体事故参数为:井下通风系统瘫痪比例为[70%,80%];工作面65%左右坍塌;竖井完好;风向,东风;风力,3级。由煤矿事故的相关管理部门给出的突发事件Y的特征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向量为W=(0.25,0.20,0.20,0.15,0.20)T。突发事件Y的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18]。
为有效应对此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尽可能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可以比较该事故在各个指标Qj下的具体特征值与上面预案Xi的特征指标值的偏差,从而找出与事故的全部特征匹配度最大的应急预案。对于模糊语言特征属性值“65%左右”,取上偏差和下偏差均为5%,则该特征属性值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为(60%,65%,70%)。
首先,根据式(3)~式(6)将特征指标值矩阵A=([aLij,aUij])5×5规范化为
其次, 根据式(3)~式(5), 将突发事件Y的特征指标值向量y=(y1,y2,y3,y4,y5)T规范化为
然后,令M=100,根据式(6)~式(12)得到突发事件Y与预案的偏差矩阵,即
进一步,根据式(13)得出各个预案与突发事件的偏差综合值: V1=25.436, V2=25.286, V3=0.139, V4=0.039, V5=0.237。
最后,根据式(14)有V*=V4=0.039,所以,预案X4为优选的突发事件的特征匹配预案。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选择问题,考虑特征值为实数、区间数、随机变量和模糊语言4种信息形式,提出了基于特征匹配的应急预案选择的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满足了突发事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决策者提供一套比较完整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策略,这对于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关于应急预案选择方法的研究还属于初步探索,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例如信息缺失情况下预案的选择问题等。
摘要: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应急预案选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给出了突发事件与应急预案的特征属性体系;然后,计算突发事件与应急预案在各个特征属性下的偏差;进一步地,计算每个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的综合偏差值,根据综合偏差值的大小选择最佳应急预案;最后,给出一个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算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8.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八
关键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应急救援;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03-03
众所周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是为应急管理者提供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的行动计划。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应急预案建设起步晚,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应急预案的质量总体还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尤其是在科学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还有较多问题,在应急救援的实际工作中,预案的应急作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置中需要的不是“原则性”、“纲领性”的应急预案,而是需要能够应用于实际应急处置的预案,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必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预案难以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不顺畅,那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可能达到制定预案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的若干关键问题,探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应急预案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提升我国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供针对性依据。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概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分析我国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必须对应急预案有基本的认识。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害性较大;二是事故的紧急性和突发性;三是事件现场的不确定性。
应急预案作为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依据,是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应急预案的实质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提前预测,并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订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对突发事件防控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描述,它是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指南[1]。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003年,我国确立了“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的建设,并成立了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小组,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工作的全面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国家到部门从地方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40多万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2]。我国的应急预案按主要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
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发展迅速,近几年,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最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现有的应急预案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急预案体系上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存在描述不一致、异构性等问题,不同应急预案体系不能有机地统一;不同的应急预案体系之间存在语义冲突[3],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当中效用无法发挥,甚至无法作为应急处置的指导守则。第二,应急预案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应急预案发展初期,为了快速形成一个预案体系,造成只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很多应急预案存在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脱离实际,事件发生后,很难按照预案去操作。第三,应急预案的表现形式问题。应急预案多采用文本形式,文档冗长,查询困难,而且忽视培训、演练、修订等工作。第四,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应急预案科技水平低,先进技术应用不足,与应急管理其他相关工作融合不充分,造成预案被孤立,不能重复发挥其效用。综上所述,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复杂,特别是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与不断提升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不能不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探析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应急预案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不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预案。
(一)应急预案编制缺乏风险分析,科学性差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然而现实中突发事件是很难预测的。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差异,同样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险范围等可能完全不同;其次,突发事件发生后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很有可能产生次级灾害,因此如果没有充分的分析,应急预案就难以实现应急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应急预案的制定并没有充分的风险分析,应急预案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内容细化程度不高,预案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制定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充分预见,最终造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后难以应对自如,严重影响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预案缺乏情景描述,脱离应急实际需要
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复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对于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来说是很大的技术挑战。纵观各类突发事件预案,不难看到,很多预案的描述笼统,篇幅较短,缺少具体情景描述,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语句,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操作。另外,很多预案内容雷同,抄袭严重,与地区、组织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就某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而言,文中并没有出现隧道积水、小区低层受灾如何处置,而这些被忽视的受灾情景恰恰才是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另外,由于地区差异明显,应急救援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洪涝灾害,城市洪涝和农村洪涝的救援重点存在着重大差异,城市洪涝首先要考虑城市交通畅通、低洼地区人员安全;而农村洪涝救援则以排除农田积水,预防山体滑坡等次级灾害为首要任务。因此,如果不能结合地区或灾害种类的差异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定大打折扣。
(三)应急部门协同尚不完善,预案作用受限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并发性,事件一般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此外,突发事件的扩散将导致各类衍生和次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多数的突发事件需要多部门多层次的配合作战,然而我国应急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模式还不完善,致使应急预案中关于部门协同的内容无法实施。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应急预案多是由单一部门或企业单位自行编制,而不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使预案本身欠缺协同合作的条件;其次,应急调度指挥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间使用的通信设备不尽统一,不同制式的通信设备难以融合对接,造成看似融合的部门并没有真正协同作业;最后,不同的部门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差异,多层次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机制,这样的组合结构时常会发生决策上的冲突,而应急预案中关于组织方式的描述有限,实际救援时无法统一行动。
(四)应急物资与应急预案不匹配,准备不足
应急物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良好的应急物资存储和管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公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救援任务提供基础保障。而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设还不能与应急预案中关于应急处置的要求相匹配,难以支持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以实物为主,往往会造成物资的数量和品种匮乏,物资存储困难,不能满足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需要。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物资被调空,仍不能满足灾区对物资的需求,相继又启用了甘肃、云南、湖北、吉林等省市的应急物资,甚至紧急联系生产企业加紧生产;其次,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垂直管理模式,造成了不同地域差距大,物资储备不均衡,重复构建、管理不善等问题。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将剩余救灾物资转为储备物资,但是多数物资没有标明使用期限,仓库配套设施不全,管理不规范,救援物资缺少统一调度和安排。
三、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应急预案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行灾害风险分析,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典型突发事件情景
一般来说,一线应急救援人员和各组织代表是最熟悉了解本地区具体情况的人员,他们的意见大多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应急预案编制的主体除了编制机关的行政代表、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关联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领域技术专家、法学和管理学专家,还应该包括应急救援组织的专家,一线救援人员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志愿者代表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代表等。
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典型突发事件的基础上,除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之外,可编制典型突发事件情景应急预案。情景是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描述,是一系列关于需要应急响应的包含各种信息的假设。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有助于提高处理复杂和交叉的突发事件协调能力,灵活高效地应对风险的能力。情景也是应急预案演练的基础,根据特定的情景,可以组织各部门参与培训、演练,培养各部门、组织的协同能力,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习,增强各级部门的协同性
应急演练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应急预案的效果,及时发现其中一些过于死板、不易操作的部分,因此要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必须要开展应急演练。常规的演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开展更多的多层次、常态化的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演练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针对特定的情景事件,根据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和演示活动。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多层次演练,可以提高实际应急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整体协同处置能力。通过应急演练使应急预案获得生命力,使“死预案”变成“活预案”,“纸预案”变成“人预案”。要保证应急演练活动的质量,还要求统一救援人员的通信设备和救援设备,应急协同,最重要的就是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和指挥工作的协调与统一,首先在技术层面将救援人员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组织协同。
(四)做好应急储备工作,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预案实施的基础支撑,应与应急预案要求相匹配。在编制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未雨绸缪。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在实物存储的基础上,合同储存和生产综合能力储存模式,做好充分的应急物资准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储备应急物资上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与当地应急预案相当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家庭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自救物资。居民应急储备作为政府物资储备的补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帮助受灾人群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应急物资,对灾害中生存、自救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水、高热量食品、简单医疗物资、逃生和求救物资。在日本,每个家庭都配备地震应急包,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后,公民自救在政府救援开展之前即已经开始,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应急评价体系
应急预案的评价体系包括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两个阶段,事前评价是从理论上对预案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质量;事后评价是基于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基础。要想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事前评价中,要对应急预案中场景的代表性、方案的动态调整性、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应急步骤的明确性、应急任务的准确性、政策保障的充分性、资源储备的充分性,应急联动机制等与操作性相关的指标做完整的衡量和估计,并且要根据预案的具体情况,完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事后评价包括应急演练后的评价和应急实施后的评价,事后评价是针对预案的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联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应急预案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为应急预案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应急处置提供经验和指导。
(六)细化推广应急预案,提高全民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之前预先制定的操作方案,它所描述的是应急处置的具体流程,因此要求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对于应急处置操作程序的描述要尽量清晰、具体。预案的丰富程度直观地反映在预案的篇幅上,美国的《全国响应框架》(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正文有80页,应急支持功能附件①达288页。突发事件类附件②则由上百页的多个文件组成。美国总体应急预案在职责、操作概念程序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很强,在跨部门职责分工方面,其预案的支持功能附件对于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均表述得非常清晰和具体。
详细具体的应急预案不仅是政府应急部门的操作指南,也是群众的自救指南。群众是应急预案操作的主体,群众自救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应急预案所体现出来的首要原则是“人员安全”,“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在应急救援中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每个公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政府要加强基层的应急宣传与应急培训,将应急预案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联邦政府制作了一个专门的网页——“全国应急响应框架资源中心”,把框架文本、相关资源、官方相关培训信息等放在一个平台上供全国使用者参考。
四、结语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一案三制”的核心内容,关系着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的有效性,是长久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四个原因,然后针对每个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牵涉到应急工作的多个方面,所以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除了预案本身的不完善之外,更多的是与之相关的应急工作的问题,例如应急部门的协同合作、应急联动问题,各级政府应急储备问题,广大公众应急教育不足问题等。因此,要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须同时完善应急预案评估、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宣传等工作,以提高应急预案的整体水平。只有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预案在实际应急工作中的效用,才能真正实现应急预案的价值,增强我国应急管理的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军.应急预案信息化方法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2]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06-16
艺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27
夜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9-03
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15
突发事件安保应急预案11-1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11-17
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1-18
乡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07-02
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0-09
食堂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