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与生活》说课稿(精选9篇)
1.《花卉与生活》说课稿 篇一
使用原则
环境适宜原则
欣赏原则
重点阅读第六节,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请同学朗读第六节,然后找出该段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句子,思考它的作
用:
举例子的句子:“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花卉装饰城市要和所布置的环境色彩、光线、陈
设布局相适宜。
齐读第7节,了解语文特点
准确科学是说明行文字的特点,但本文还重在表示它的生动性。如“观花类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
——用了排比句,增加气势,更加生动表明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
(三)小结新课并拓展
本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发展
原因、分类、材料,具体介绍了设计原则,为人们的生活起居、工作社交带来了美好。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花卉装饰,同学们能否举个例子说,比如什么花,在什么场合、有什么作用。
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并造句:静谧 姹紫嫣红 娴雅 清爽
到文中圈划另一处举例子的句子,并回答他的作用。
自己选定一个社交活动或是喜庆活动等,然后选择用什么花卉,为什么?
五、说板书
2.《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说课稿 篇二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它选自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第二个项目。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链接课标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明确了课程标准,再分析教材内容。
2.教材地位与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的总结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负责的教育,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懂得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知道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明辨真善美、假恶丑的意义及学会做出正确选择。而学生只有把握了是非善恶的标准,在生活中按照真善美的标准为人处事,才能成为负责任的人,所以这节课对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有很重要的意义。
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正确地做出选择。
【知识目标】明确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懂得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依据课标和教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难点透视
(1)教学重点:教学结合教材分析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2)教学难点:分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过渡: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帮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于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更加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分析问题能力不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好奇和认识中的烦恼、困惑,正是本课教学内容开展的基础和动力。
为了实现三维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如下: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直观演示法 (3)启发式教学
过渡: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法,我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同时,为了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我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下列学法:
2.学法指导
(1)阅读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学习法
过渡:本着“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注重从学生的兴趣与道德体验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播放flash动画:《东郭先生和狼》反映的是东郭先生是非不分,最后被狼吃掉的寓言故事。
教师提出问题:东郭先生的下场给了你哪些启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从而引出课题: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的视频导入,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眼、耳、嘴都动起来,较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悟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既引出了课题,又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的思想认同,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循序渐进,学习新课(大约30分钟)
环节一:走进生活,明辨是非
(1)教师出示视频:失学少年因暴力游戏沦为囚徒
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是哪些原因导致少年沦为囚徒?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选出发言人的顺序,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在完成对该问题的思考后,派代表轮流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设计意图:
同龄人的此类故事,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已经了解过一些,此时放手让他们讨论,一是通过视频就可以直接找出原因,二是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比较准确地得出“明辨是非善恶,有利于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必须明辨是非善恶,从而理解教学重点。
(2)感动中国,平凡人的故事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10人物;为保护滇池的环境,与破坏环境的现象抗争,牺牲了家庭和家人的健康。
问题:在是非善恶面前,他是怎样做的?这对你有何启示?
通过对两段视频的对比,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追加)
这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情况小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
张正祥是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是非常典型的真、善、美的行为事情,而且这种真善美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精神,更是对我们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领学生明白:当我们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也明白只有勇于同丑恶现象做斗争才能使自己成为正直的人。
环节二:寻找真善美
你还知道哪些能自觉约束自己,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增加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关心社会生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用发现美的眼睛来弘扬社会正气,摒弃社会恶习。同时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生活中的选择】教师出示三种学生生活场景,一是小林与同学外出游玩,吃完午餐是否带垃圾的矛盾;二是小林上网交友,网友提出见面的问题;三是放学后与同学被网吧老板招呼做出不同选择的场景。
教师先后出示前两段生活场景,第三段则让学生课前演练,当堂表演。分别演示后,要求全班分别讨论三个场景并分析、解决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或直接演示,或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明白明辨是非比较容易,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却需要有毅力、勇气、信心和智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出示结论,学生回归教材。
明辨是非是较容易的,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选择,却需要我们有毅力、勇气、信心和智慧。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做到以下3点:
①掌握判断的标准(道德和法律)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辨别能力
③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环节四:课堂小结(收获感悟)(大约3分钟)
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为学生疏理体系,强化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环节五:布置作业(2分钟)
抗拒的计划
我与假恶丑的一次亲密接触
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
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主要的激励措施为
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惩罚措施为
我准备请从做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设计意图:思品教学内容来自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思品教学的任务之一。
环节六:教师寄语(配乐诗朗诵)(钢琴曲)(约2分钟)(诗歌略)
过渡: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五、板书设计
1.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1)保持正确人生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抵制不良诱惑
(3)做正直的人
2.面对是非善恶如何选择
(1)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和法律)
(2)提高辨别能力
(3)增强自控能力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3.色彩与生活说课稿 篇三
何红霞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色彩与生活》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预测这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系列色彩学习的引导课, 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范畴的,通过学生研究学习色彩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的一课,所以它的位置很重要。
2、根据教材结构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色彩现象中各种色彩关系。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人们对色彩规律认识与美的追求。
C、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色彩的美感,体会色彩在美化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说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4、说难点
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能运用色彩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孩子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各类图片等
2、教法: A、本课以启发引导为主,不断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三疑三探”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B、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色彩搭配知识,表现温暖的或朴素的、热情的或深沉的等等色彩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力。
3、学法:
A、讨论学习法: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问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种方法虽然是传统的,但却是最有效的体验学习法。
B、实践法:学生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进行创作和搭配。
四、教学过程
1、【设疑自探】
幻灯片放映黑白照片,插入低沉音乐,制造悲凉氛围
1、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麽情景呢?
2、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
3、想营造好的色彩效果,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运用黑白图例与色彩图例的反差对比,使学生们不仅在视觉上产生了冲突,同时在心灵生上也产生了震撼,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强调了色彩搭配对美化生活的重要性。在视听的双重作用下提高学生的认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疑合探】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探讨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搭配规律?(1)、色相——色彩的相貌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3)、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色彩搭配规律:(1)、色相对比(2)、纯度对比(3)、冷色搭配(4)、暖色搭配(5)、同类色调和(6)、对比色调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质疑再探】
欣赏图片:(教材或图片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实例)(1)、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2)、看哪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哪一幅色彩柔和一些?哪一幅感觉温馨浪漫?哪一幅清凉、冷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4、色彩搭配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水杯的设计
要求:用丰富的色彩让它变得更美观。(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摆脱原有色彩搭配的束缚,扩展感知色彩现象,给学生创造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动手能力。
5、作品展示
(1)、各小组分别展示本组设计。
(2)、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对其他组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3)、教师对设计给予鼓励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
6、教师小结
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是需要认真学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搭配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板书设计:
色彩三要素
1、色相
2、纯度
3、明度
色彩搭配规律
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色搭配、暖色搭配、同类色调和、对比色调和
色彩的形成
五、教学效果预测
1、在本课的教学组织中,能够把真实的生活与色彩知识联系起来。比较准确地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2、打破了以往单纯以技能为主的学习形式,让我们的美术课不再限于教室单纯用笔作画,而是与新事物接轨,走进学生的内心,调动更多的资源为学生服务。
3、没有用专业水准的条条框框去要求和制约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4.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篇四
大家好!我是县学街小学的梁杰,很荣幸有机会得到各位的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中的第二活动主题《红绿灯、在站岗》。
在说课之前我想请各位评委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见到、也不难见到的一种画面,因此,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提出“认识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标作为重要依据,这节课的细化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
行为目标: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这些也是让“学会照顾自己”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自护能力的培养,乃至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对于保证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交通标志、信号、交警手势,他们才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自己周围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形成较强的辨析能力,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因此这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比赛来展开教学。
首先,构建与孩子现实生活的联系。
孩子们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如课前孩子们收集交通标志、观察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将交警叔叔“请”到课堂为孩子们介绍有关知识等。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其次,道德准则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孩子们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只有源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以及情景辨析、角色游戏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导孩子们良好品德的积累与形成。
再则,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本课中,“红绿灯”是所有交通规则的代名词,它引出的是关于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与生命,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平安、和谐生活的重要性,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中,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了,轻松愉快的开场歌曲是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学过的《红眼睛,绿眼睛》,歌中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行”。从这优美的歌声中本课的主角“红绿灯”正式在课堂出现,也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交通警察”、“交通标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按照教学目标,设定了三个学习环节。
(一)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带着“小黄帽这样过马路安全吗?应该怎样做呢?”的问题老师播放《小黄帽》的录像,川流不息的马路、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和小黄帽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提示穿行于道路上、翻越护栏等等屡次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视觉上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做太危险了,过马路应该先看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横道应该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是错误的。
随后的现场情景再现,是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地处裕华路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车辆很多,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顾两边的车辆横冲直撞,很是危险。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座位进行特殊的排列,空余处形成一个人行横道,请学生们模拟游戏,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品德课的根本——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
(二)学做交警手势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信号灯能保护我们的安全,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保护神,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挥各种车辆安全通行,疏导交通,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交警叔叔,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跟交警叔叔学做指挥手势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交警指挥道路交通的规范手势。
交通警察威武,神气,孩子们都很崇拜,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有着当警察的理想,所以在模仿交警做手势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请几个孩子来学,而是先请大家一起学,然后再请每小队派一位同学来比一比。比的同学认真,为他们加油的小队同学也认真,大家都参与了游戏,都对交通警察的手势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我想下次在马路上即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势,也会留一个心眼,会问清楚手势的意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有了一个延伸。
(三)学习交通标志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强调孩子的亲身经历和认知经验。让孩子们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以达到资源共享、评价互动的目的,再通过课件演示和总结交通标志的三种类型:指示标志——黄底黑图,表示允许;禁令标志——蓝底白图,有的带斜杠,表示禁止;警告标志——白底红图,表示警告,要注意……。随后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交通标志图,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既是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到: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他们都是无声的语言,认识了它们,我们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我以出判断题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里设计的十道题有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涉及但应该熟知和了解的。
最后,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刚才老师们在我说课前看到的录像:紧张的音乐配上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紧急的刹车声,车祸的惨烈情景,让学生们震惊、震撼。此时画面一转:一个七岁本应和孩子们一样享受自由、健康、快乐、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车祸,截断下肢,只能靠一个球皮行走。
我问我的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篮球女孩的事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更何况是跟她差不了几岁的孩子。因而在看完以后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在其中自然生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述故事情节、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孩子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课的最后大家齐读一则《安全童谣》,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交通标志、信号灯,学习了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希望大家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做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孩子,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整堂课的气氛既轻松又严肃,我以资料积累、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创造。我们在自主的探索与积累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及孩子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
5.《品德与生活身边的变化》说课稿 篇五
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习习惯,但对周围的事物留心差,对身边的变化感受不是很明显,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和介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找到同学、学校、家庭的变化,知道身边的事物每天都在变化。
2、在找身边变化中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分析辨断能力。
3、在感受身边变化越来越好中,体验快乐,珍惜幸福,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重点:引导学生找身边的变化,并体验变化带来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找到同学、学校、家庭的变化。
为能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谈话、游戏、交流、欣赏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会利用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将会用观察、发现、感知、体验的学习方法,了解身边的变化,感受美好变化所带来的快乐,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首先我让学生说说今天的品德课与以往的品德课有什么不同?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找到了身边的变化,并能谈出感受。接下来直接导入本课并出示带有“找”字的放大镜模型,强调了“找变化”。也激发了学生找变化的兴趣。
(二)学习方法
让学生找到身边的变化,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找变化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会了方法下面的环节才能顺利的开展。所以,在新课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找变化”的小游戏,让学生找找老师身上的变化,通过游戏使学生总结出找变化的方法,再通过“家中找碴”游戏来巩固方法。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在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先让学生找找自己家里的变化,然后找同学和同学校的变化,这校由近到远,由浅到深,让学生逐步去发现身边的变化,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同于学生年龄小,所在在找变化的过程中,我会运用游戏“猜猜他是谁”来找到同学的变化,并感受变化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的快乐。还会启用“小导游”来激发学生找学校变化的兴趣,并通过学校曾经取得的荣誉,让学生感受学校越来越好是全校师生和家长们共同的努力的结果。通过适合引导、启发让学感受到美好的变化带给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感激。
(四)总结本课
6.《花卉与生活》说课稿 篇六
永义街小学
郭树枝
一、说教材
《帮帮残疾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第三个活动主题。《献出我们的爱》是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 “爱自己的家,能用自己的方式爱长辈,关心同伴”等内容要求而设置的。它包含“我们手拉手”、“爷爷奶奶,你们好”、“帮帮残疾人”三个活动主题。
本单元设置了这些活动主题意在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帮帮残疾人”这个活动主题分为“他们不容易” “我能为你做什么”两个部分。“他们不容易”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一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好奇心的文字、一组介绍残疾人生活艰难的图片以及模仿单手穿衣的小游戏组成。让孩子明白残疾人生活中的难处。“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一部分内容由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小故事和一些实例组成,让孩子学会帮助残疾人。此外还有课外实践的爱心存单的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编者的设计意图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树立尊重及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肯于动手、善于合作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道德情感。
活动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走近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树立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明白帮助残疾人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对待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衣服、蒙眼睛的布。
学生准备:搜集残疾人的故事、图片。
四、说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活动我紧紧抓住“他们不容易”,“我能为你做什么”两部分进行设计,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1、一开始我播放了学生开心、快乐的生活镜头,紧接着再播放残疾人的生活镜头,从而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通过两种镜头的鲜明对比,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受到冲击。
2、将画面定格,让学生说说你看出他们是什么人吗?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残疾人”(板书:残疾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
3、看到他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我让学生任选一幅图来说说,从而引出课题《帮帮残疾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两组镜头的播放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为整个课堂创设了情感基调。]
(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1、体验盲人的生活,我指名两个同学上来用布子蒙住他们的眼睛,然后做添鼻子的游戏。
2、体验聋哑人的生活,我请同桌之间装扮成聋哑人,同桌之间用表情和手势传递一句。
3、体验肢残者单手穿衣,让学生一只手背在后面,单手穿上衣服。每一个活动体验完后,我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深刻体会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时板出他们多不容易啊!(板书:他们多不容易啊!)。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的不容易,我设计了三个模拟活动,活动一主要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体会并能感悟到他们对阳光世界的渴望。活动二主要让他们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活动三主要让他们体验肢残人生活的不便。]
(三)介绍人物,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桑兰、张海迪、《千手观音》)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的播放给学生们看。
2、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讲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的故事。
3、谈感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初步感知残疾人生活不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尊敬残疾人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由同情转变为敬佩。]
(四)联系实际,精心导行
1、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逐一板出,(板书:关心、友爱、尊重、帮助(板书题目:帮帮)。
2、接着播放一组图片,内容是小朋友帮助残疾人,看完图片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残疾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社会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呢?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关心、帮助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也就是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道德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品格。在整个导行过程,我主要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培养互助学习的意识,达到教育的效果。]
(五)巩固延伸,化情为行
1、小结: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听不见雷鸣般的掌声,看不见美丽的花朵,但他们却懂得感恩,他们感激人们对他们的关心,尊重,他们感激社会对他们的帮助,照顾。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之手,献出自己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快乐,更加开心,好吗?
2、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以及一些帮助残疾人的图片。
3、出示爱心存单。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十九页,老师希望你们回去能长期帮助一位残疾人,并把它记录下来。同学们的爱心不仅体现在这课堂上,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残疾人。
[设计意图: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的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借助课后延伸,课程就能走出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全天候、全方位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五、说反思
1、《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设计了最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情景激趣、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最大限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体验的机会,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特别是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不屑一顾,没有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特别是有些孩子只认为残疾人可怜,并不了解他们还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尊重的一面。于是我就把生活引入体验活动中,引发他们内心的同情心。通过“学盲人走路”、“扮聋哑人交谈”、“单手穿衣”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7.《花卉与生活》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简析:
《让校园更美好》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这是在学习前三课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在学生确立研究观,学会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去付诸于实际的行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真正领悟:生活需要创造,创造能美化生活。也就是说,本课的活动,是对本单元活动的综合检验与全面提升。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基本课程理念,具体体现了标准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要求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主自尊”的态度目标。教学时着力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围绕
“影像回放——问问问”------
“热心参与——查查查”------
“金银点子——碰碰碰”------
“行动落实——快快快”------
这一活动主线展开,营造真实的生活课堂,激发儿童探究的天性、创造的智慧,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回归生活,儿童热情关注生活,创意智慧生活,享受美化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影像回放,参与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创造校园美好生活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时时处处关注校园,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在熟悉学校环境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设施的一些基本常识,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开展校园调查,改进小建议的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解决学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校歌录音带,《粉刷匠》歌曲伴奏带。
2、学校校园四季景象,学生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的录象。
3、创创鼠、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头像卡片若干张,金点子银点子奖章若干枚。
4、校园问题情景照片数张。
教学流程如下:
一、影像回放——“问问问”
(动画出现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的可爱形象)
师:同学们,我们的老朋友俏皮的乐乐猴,憨厚的康康熊,美丽的爱爱鸽、机灵的创创鼠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家欢迎!他们还像往常一样,来找好朋友,今天谁会成为他们的朋友呢?
瞧,他们请小朋友看录象呢!(播放“校园扫描”录象资料:有校园四季景象,学生上课、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配上学校校歌做背景音乐)
〔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四个陪伴小朋友的动物形象,与教室中的儿童结成平等的伙伴与朋友,他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共同享受美好生活。乐乐猴——健康安全地生活、康康熊——积极快乐地生活、爱爱鸽——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创创鼠——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这四个可爱的朋友在今天的`课堂中,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校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不良行为习惯,改进之处等,所以同时引进课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板书不完整的课题:校园美)
2、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大家都来问一问。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校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温馨感和归属感。学校应该是一个具有家庭亲切感和文化氛围的“生活世界”,一个学生喜欢停留、驻足,可以感受、体验、学习与探究的“生活世界”。〕
二、热心参与——查查查。
1、康康熊说,校园里还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也非常关心咱们的校园,查出了校园中存在的问题。顺口溜“关注校园,热心参与,查查查!”
(看了刚才的录象,结合平时的观察,小朋友都热心参与,查一查校园里的问题所在。注:学生查出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上下楼没有秩序,下课后有人追逐打闹,就成为康康熊的朋友;学生查出卫生方面的问题,如小卖部门前有包装袋,墙上有污渍等,就成为爱爱鸽的朋友;学生查出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如说脏话等,就请乐乐猴做他的朋友;有小朋友能动脑筋,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隐性问题就成为创创鼠的朋友。)
〔思考自己可以成为谁的朋友,其实就是对查出问题的归类整理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小朋友自己思考,也可以大家共同讨论协商。〕
2、看
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是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只要有参与意识,这比什么都重要〕
3、怎样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呢?(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让校园更美好)
三、金银点子——碰碰碰
(出示:金点子,银点子奖章)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把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拍成了照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讨论照片上没有的其他问题。我们还要评比大家的解决方案,评出创意金点子,银点子,颁发奖章。
1、小组为单位,认领问题,讨论改进建议。(播放音乐《粉刷匠》)
(写建议书、亲自去劳动、写一些标语牌等等)
2、交流讨论情况,颁发奖章。配上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金点子银点子碰碰碰!”
3、教师小结:我们靠大家的智慧创造了新生活,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创创鼠非常满意,我们全体同学都成了创创鼠的好朋友!
〔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了问题,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四、行动落实——快快快
我们的方案很有价值,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只有把我们课上的方案尽快落实,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好。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行动落实快快快!”
听着音乐改编歌词,走出课堂去落实行动。
8.《花卉与生活》说课稿 篇八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七小学
笪丹馥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收获》。
本次说课我将分五大部分向大家进行介绍,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课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所用教材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二个主题《秋天的收获》。,本课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任务出发,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本节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的收获》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内容,从生活的角度看,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新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一切
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保证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对话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与动态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要能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示,实现自我建构与成长。
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怎样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是现代课堂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时候,应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们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观察、感受、体验、探究、反思、创造和发展他们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我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向交流合作形式,借助对话,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平台,使全体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秋天一些的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情感目标: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二年级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及节约的意识。教学难点是: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从小培养感恩的心。
4、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搜集了各种果实实物。
二、说教法
通过一活动,通过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收获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探究活动,使学生珍惜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合作探究与实际操作教学法
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并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探究“怎样给收获物分类”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法,让孩子们创造性的
解决问题,展现并提升他们的智慧。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看完后大家能说出这是什么季节的图片吗?在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
此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之情,把学生引入秋天收获的情境里来。这时教师自然而然的问道:“谁能和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呢?”学生有感而发就会说出,喜欢秋天的美丽景色,喜欢秋天的果实。
(二)、组织交流,感受丰收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收获树”这个教学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一:秋天的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自己搜集到的秋天的果实放在学生的课桌里,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找,当学生找到属于自己小组的收获物时,会兴致盎然地分辨这些收获物,此时教师说:老师把你们找到的果实都放在了“收获树”里,瞧
秋天的果实多丰盛啊!
然后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各小组将收获物用自己的方式分类,同时找几位学生上台前来分。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了解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的基础
上认识秋天的更多的收获物,加深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在直观的实物面前学会简单的分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待体会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探讨怎样分类时,教师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地引导、帮助,最终得出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达到本课能力目标。
活动二:辛勤的劳动。
问学生还知道哪些秋天的果实,以及这些果实是怎样收获的,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答后,教师此时说道:“现在又有一位新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就请它告诉我们大米是怎么来的吧?”(播放一粒米课件)让学生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引出果实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说说果实的培育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再请学生说说下面两张图片,(播放浪费图片)问: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两张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生此时自然而然可以答出:看到这样的行为应该阻止。珍惜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等等。
此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达到本课情感目标。活动三:丰硕的果实。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珍藏果实,展示收获,让学生们把保留下来的果实贴在收获树上放在讲台上。此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表达出来。
最后,保留果实的活动结束了,教师把秋天的果实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下课与同学一同分享。把丰收的喜悦之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四、板书设计
我这一节课的板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题,在第一个教学环节用一组秋天的收获图片图片导出。第二部分是收获树,这是整节课主要的组织教学手段。第三部分是秋天的果实的图片
9.二年品德与生活美化家园的说课稿 篇九
[教材剖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化家园》。根据课时划分可分为三个活动:“干干净净每一天”“垃圾的处理和分类”“废品大变身”。废品大变身是对前两个内容的升华和延伸部分。其内容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书中一幅幅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的画面,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为教学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等问题。本课教学是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开展变废为宝、减少垃圾、节约资源的环保活动,试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将废旧的材料进行“超级变变变”,从而加深认识。此内容注重让学生具体感受、亲身体验、相互交流和个性化的领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中学”,从而达到了活动中育人益智的目的。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实验、创造的空间,也体现了新课程下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性和生活性。
[学生分析]
1.结合我校“小班额”实验特点,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中抓住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基于他们对品德与生活课的兴趣浓厚,喜欢和同学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喜欢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3.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观察生活的能力都有了进步,对周围的事物也有更多的兴趣。
[创新设计]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设计基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基于以上特点,我选择了本课教学。在本课中我设计三个板块:1.我们一起猜猜看;2.超级变变变;3.小小展示会。在第一个板块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废旧物品做成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让大家来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材料做成的,从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将各种废旧物品加工成各种物品的欲望,进而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
在第二板块中,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例子,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小组,合作用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好的地毯上进行小设计、小制作活动,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板块中,小组合作,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作品,根据小组合作的创作与展示使学生们在展示会中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加工、重组。并结合我市思品学科,市级重点课题“以搜集、处理信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省级思品学科“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讨、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感悟、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本课设计中体现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做出有意义的东西。
2.通过设计和展示活动,能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我们一起猜猜看
1.请同学们先来看大屏幕,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几件作品,请仔细观察并且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用瓶子做成的花瓶、用废扣子做的相框、用废旧的塑料桶做的沙滩玩具、用鸡蛋壳做的蜡烛台。)
学生:矿泉水瓶……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猜猜看,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原来废旧的物品可以做成这么漂亮的工艺品,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2.对,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这些都是用我们即将丢掉的废旧物品做成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废旧材料做成的用品吗?
学生:A、易拉罐做的烟缸 B、瓶子做成的储蓄盒……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的人将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同时也是对学生一个由点到面的引导作用。]
3。大家真善于观察生活。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可以利用,比如:废报纸、纸盒子、各种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回收的垃圾,这些废旧资源,经过我们双手的打扮就可以变成生活用品或者是精美的工艺品,这多有趣呀!
板块二:超级变变变
1.今天我们也要来对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一次废品大变身(出示课题,用废冰棍杆、筷子、报纸、瓶盖制作的板书)。看看老师的创作怎么样?我这也是用废旧的材料做成的`。谁想到上面来摸一摸,感觉一下呢?
学生:上台来摸一摸,看一看。
[设计意图:利用亲切而富有激趣的话语,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了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所制作的板书,让学生到前边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作品的素材,为学生的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呀?就连你们坐的地毯,也是我用废旧的材料做成的。是不是更加地心动了呢?那就快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醒身边的小伙伴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注意安全
3.是呀,我们就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作为温馨小提示送给同学们。
(提示:1。注意安全,不要让使用的工具划伤你和同伴;
2。注意卫生,将不用或剩余的废旧材料放到方便袋里,请不要随意丢弃。)
[设计意图:此环节关注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教学有一个连贯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来提醒身边的小伙伴,从而激发了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4.接下来,就开始你们的超级变变变,将身边的废品进行大变身吧!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此环节师生共同参与,经过商量后,同伴们之间进行制作,有分工、有合作。充分给学生创造开放的活动空间,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板块三:小小展示会。
1.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废旧资源进行了大变身,它们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呢?快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吧!老师这里设置了四个奖项有:合作奖、创新奖、最佳奖、表演奖,(奖项由废旧的瓶子制作)这些奖项到底能花落谁家呢?那就要看各组的展示了!在坐的每个同学都是小评委,所以你们可要认真地观看呀。
学生:(1)制作的各种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风铃、笔筒……)
师:他们组有的同学是独立完成,有的是和同伴一起合作,谁能说说你和同伴合作制作的感受呢?
学生:合作得很愉快,我们制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
师:看了他们的展示,你有哪些启示呢?你们想颁什么奖给他们呢?
(所颁发的奖项课堂上以投票率多的数为主。)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之间自主的评价,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合作的感受,使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学生们的自由颁奖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
(2)展示打击乐器。(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的鼓、和手鼓等打击乐器)
学生:分别介绍利用哪些废旧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
【《花卉与生活》说课稿】推荐阅读: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案范文10-02
色彩与生活说课稿08-05
小学四年级美术《生活与艺术中的花》说课稿10-24
《生活中的安全》说课稿07-20
《新生活新起点》说课稿11-19
初中二年级上册《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说课稿09-30
花卉参观报告07-22
花卉市场09-01
花卉调查报告08-07
花卉盆景租摆协议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