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2024-07-03

高校网络课程平台(精选8篇)

1.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篇一

基于高校图书馆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研究

图书馆构建了完善的.局域网,有利于一个高效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本文介绍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辅助高校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网络教学平台需求分析、基于图书馆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开发以及具体实现.

作 者:马全海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长春,13006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642关键词:图书馆 网络教学管理 实现方案

2.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篇二

一、高校教师网络课程开展现状

教师对所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程度不够。教师能够在网络平台上教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认可所使用的教学平台, 如果教师对所使用的教学平台的认可度不够, 相应的, 使用平台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而事实上, 斯隆联盟 ( Sloan Consortium) 所发表的一个系列调查报告指出: 接受调查的高校教师中, 只有不到30% 的人认为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能够与面对面的教学相媲美, 而认为网络教学的质量不如普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校教师则要接近80% 。[1]

高校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许多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 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而事实上, 在教师接受网络教学的初期阶段, 很多教师,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教师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 转而坚守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方式。

教师从事网络教学所需要的技能有待提高。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由于网络教学和传统面对面式的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 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包括对网络平台的熟悉程度、与网络平台界面的交互能力、具备使用网络平台和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事实上, 虽然我国对高校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但由于教师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其他诸多因素, 很多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还不能使其完全掌握和灵活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不仅影响其教学效果, 而且打击其教学自信心。

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动机分析。同样基于斯隆联盟 ( Sloan Consortium) 的调查报告显示, 教师选择网络平台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的需求, 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所要达到的教学质量。当然这项调查是基于国外的高校教师, 反观国内, 高校教师选择网络平台或是进行网络教学, 更多的是行政管理者的命令或者政策的需要。

二、学习者网络课程开展现状

大学生参与网络学习中的交流讨论不足。在网络学习中, 学习者和教学平台的交互过多的被重视, 虽然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 更多地注重人机交互就会削弱和淡化网络学习中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流讨论, 往往这种交流讨论是不可或缺甚至是会改变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对于网络课程, 大学生还需要提高和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了解还不够透彻。如果不能灵活地使用网络学习平台, 往往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达不到想要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意志力有待加强。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变得更自由, 学习的方式也变得相对灵活。但是没有了教师的约束, 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会被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无关内容所诱惑, 这就需要大学生加强网络学习意志力, 即网络学习中自我克制的能力。加强网络学习意志力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学习目标。

三、高校网络课程平台现状

目前, 各级各类高校都在大力发展网络课程建设、网络平台的建设使用以及基于网络的学习和考试等, 院校的培训和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虽然在原则上和政策上都在发展, 但是由于学校对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 或者是学校对网络平台以及其他硬件设施支持力度不够, 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所使用的网络平台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 教师和学校所选择的网络平台是否符合课程大纲的需要, 是否能够完全符合或者大部分符合任课教师的教学要求, 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学校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所实现的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低于预期, 甚至是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这便违背了网络课程学习的初衷, 单纯为实现网络课程而实施的网络课程行为并不可取。

四、对于网络课程未来的展望和实施建议

各高校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技能的培训, 以及网络课程平台软硬件的建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都要建立在熟练使用的基础上,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教学和学习之中。这就需要高校完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学生的计算机与网络使用技能。同时, 加强网络平台的软硬件建设, 完善网络课程的使用环境, 不能使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的问题经常困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这也是对网络课程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最基本的要求。

加强网络课程提供方和高校的合作, 共同促进和发展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作为网络课程的提供者或者网络课程的建设者, 应该更多地参考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也要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完善网络课程的功能。网络教学实施成功, 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和提供方是双赢的结果, 教师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而提供方会得到相应的利润。[2]

多家平台的实力整合, 实现网络平台的资源最大化。无论是网络教学平台所需要的网络技术, 还是网络教学平台所对应的网络课程内容, 以及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教师, 都只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能够做到最好。如果能够将实现网络平台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 不仅能够实现效果的最优化, 而且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流行, 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被更多地提及, 但基于移动设备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或者是探索阶段。如果在基于PC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 与基于移动平台的网络课程平台相整合, 使之适应移动设备, 健全移动设备学习管理系统, 完善教学平台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健全移动设备的交互设计, 使各平台相整合, 对于网络课程学习、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2012-Changing Course.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in the United States[EB/OL].http://online learning consortium.org/survey_report/Changing-course-ten-years-tracking-online-education-united-states.

3.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篇三

【摘要】建立“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需要不断推进“四化建设”:民主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基石,经典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生命力,系统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制度保障,人文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情感归属。

【关键词】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推陈出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崭新的阵地,高校统战工作开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构建集沟通联络、服务咨询、理论学习、资源共享、新闻宣传和统战成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体系。同时,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创新也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的统战工作者和研究者在“网络的特点及其对统战工作的影响和运用网络开展统战工作的措施”、“网络在统战宣传工作方面的影响和应用”、“网络对统战工作队伍建设的作用”、“网络对特定群体的统战工作应用”[1]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方面的思考。

首先,充分认识到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统战工作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甚至网络机制建设还被纳入统战“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位置中[2]。

其次,敏锐认识到网络统战工作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和虚拟性等特性决定了网络统战工作也必然带有类似的特征,如网络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统战工作的覆盖面、网络的互动性增强了统战工作的影响力,网络的虚拟性增强了统战工作的灵活度。[3]总之,网络统战工作更具交互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再次,在肯定成效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网络统战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网络统战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形成合力,表现为缺乏统一地规划和管理、政治参与度较低、网络人才缺乏、形式大于内容等。简言之,即高校的网络统战工作尚不够务实。

本文认为,上述三方面的认识是建设“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背景和前提。只有认识到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基本特征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实效”问题。就目前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建设情况而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观点、新思路、新体验层出不穷,但只有实事求是,建立“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才能真正将科学理论落到实处,“开创更开放、更生动、更有实效的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4]基于此,本文认为,“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建设尤其应当推进“四化建设”。

第一,民主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基石。从理论层面而言,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统战宣传工作,而且运用网络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已经成为“网络统战工作最主要的内容”[5];另一方面网络的应用为不同地位、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研究领域的人搭建了平等交流和沟通对话的平台,推动了上下互动,增加了统战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促进了民主建设。因此,“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建设更应当体现交互性,传递广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外知识分子以及背后普通师生的心声。

在实践层面,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建设需要基于网络统战工作的这些特点和职能,致力于建立常规化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三条渠道在网上办实事:①成立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及时发布、更新、评论、交流党政方针和社会热点,解释相关政策,引领舆论走向;②建立常态化的舆情信息调研机制,主动了解高校统战人员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对统战工作的建议和意见;③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成立专门的信息倾听、分析、处理和反馈部门,避免网络机制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第二,经典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生命力。网络统战平台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在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中,网络信息沟通的渠道从论坛、留言板、E-mail、QQ群、空间、网站、博客,到在线交流、BBS、MSN、FTP、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等,呈现出多维特性。但不能忽视的是,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往往层次高、学位高、职称高,年龄也偏高。他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的网络平台才是“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真正载体和媒介。

因此,“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目标是“经典”,而不是“新颖”。“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应当立足于网站的经营与维护,发布、更新、评论、交流相关信息。同时,集FTP、E-mail、留言板、学术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不断更新完善,以促成服务咨询、理论学习和参政议政等网络平台功能的落实。

第三,系统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制度保障。系统化首先是指在网络平台建设是整个高校统战工作,特别是高校统战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统战工作可以借助网络的形式,在网络统战中得以落实解决。其次是指网络信息的发布、交流、处理、反馈和评价必须构成一个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网络统战工作平台也就失去了“实效”,只有系统化建设,才能切实建立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体系。

在这一制度建设过程中,特别需要引进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将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特别是统战工作对象的评价结合起来,需要将处理、反馈的数量与处理、反馈的质量结合起来,实现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与此同时,推动质量评估与检测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网络开通评价与检测机构,及时反馈并有效督促网络统战平台的管理者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不断地调适与发展,将评价与检测落到实处。

第四,人文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工作平台的情感归属,也是整个统战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润滑剂。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统战网络传播,可以发现:“情感的需要”在网络统战工作中得到重视。[6]情感是维系人际交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作为学术文化圣地,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学历、高素养的知识分子,应当凸显“情感”的作用,构建人文化的网络统战平台。建构人文化的网络统战平台,需要从统战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受众的需要出发,在网络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各方面凸显人文情怀,特别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平台并非自上而下的,而是平等的。应当尊重受众的感受,注意内容在政治方针、社会热点、统战动态、优秀提案、学术科研、人物访谈、经验交流、生活百态等栏目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其次,网络平台并非越快捷、越多元越好,而是适度的。网络的信息量大,冲击性强,可以灵活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全方位呈现,但是网络统战工作应当有符合受众的节奏,增强网络平台的可读、可看、可交流性。因此,适当地放慢网络统战工作因信息技术带来的“高节奏”是必要的。再次,网络平台并非冰冷的,而是情感的。高学历、高层次、高职称的知识分子更需要以理解、信任、尊重、平等建立起人文化的交流平台。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一些节日问候、生活气息,增加一些对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关注,增加一些对普通人员的关心与帮助,从而提升统战工作与生活的质量与情趣。

综上所述,讲求实效是网络统战工作的二次革命,建立“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需要积极推进“四化建设”,从而切实建立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体系,有利于高校统战工作形成新气势,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罗嘉文、石义清.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1):46-47.

[2]刘志超.关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153.

[3]王迅、邵一江.充分运用网络平台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41-43.

[4]刘延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创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1-20.

[5]李文芳、孟祥昕.网络条件下高校统战宣传工作的特征和内容[J].唐山学院学报,2007(5):27-29.

4.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篇四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在教育技术层面上,高校教师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年龄结构和教育技术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高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具有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有的则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学习难度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较容易接受计算机技术,掌握也更快,而年龄较大的则在技术学习方面相对较慢,特别是有些老教师,由于思维定型,很难接受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学习起来更加困难。

(二)普遍重视科研和学历进修,对教育技术接触不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部分。高学历、高职称始终是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成就的象征.因此,教师们自我支配的时间多用于做科研、修学历、评职称,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就很少。不知道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

(三)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基于知识背景和任教学科的不同。高校教师应该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高等学校普通专业教师,即非教育技术专业出身.只具有很少的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几乎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类培训的教师。第二类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相关领域教师,他们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等工作。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教师自身情况的不同,对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的需求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平衡这些差异,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而且需要在培训方式上有所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真正适合高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采用网络化方式,不仅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而且有利于适应当代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笔者选择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示范。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一)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实现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指导教师可将培训的课程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设置,按照需求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交流平台和评价体系等。受训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层次的培训内容,并与自己相同层次需求的教师交流学习.通过该层次的测试与考试等内容进行评价。

二)完整的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指导教师、受训教师的网络管理。就指导教师而言,该平台的一门课程中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可以添加若干名课程的辅助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多名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培训课程中不同的内容的管理与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对于受训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受训教师按照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一组受训教师的情况趋于相似,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指导。

(三)多样的交流版块为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搭建交互平台。该平台中开设了五种交流版块,分别是:讨论版块,该版块中的讨论分为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两种;Blog版块,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均可以在发布自己的博客进行学习心得和体会的展示与讨论:聊天版块,这是一种同步交流的版块,实现师生、生生同步互动:邮件版块,参加课程学习的教师与学生在系统中都拥有一个平台内的邮箱,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进行互动;答疑版块,学生提出问题,指导教师进行回复,可实现同步和异步答疑。

三、结语

5.易班平台中高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五

一、当前网络心理健康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心理健康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网络已经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却没有完全适应这一改变。主旋律、正面消息、理性声音传播力度不够。一方面,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普遍对网络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另一方面,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网络心理健康资源建设无法全面开展,这都给网络心理健康资源建设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快速推进高校心理资源建设,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相关队伍人才缺乏。对全国67所高校的一个调查表明,我国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与在校学生比约为1:9050,仅有9.26%的高校能达到1:5000,而国外这一比例约为1:1000。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值得忧虑

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很难有一个良好的信息过滤机制,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较容易被不良价值观影响。大量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极大冲击,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趋于复杂化。

二、通过易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通过易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易班平台具有严格的身份审核机制易班平台具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身份审核机制。申请注册易班账号,必须要通过实名认证。易班这种严格的身份审核机制和准入机制能克服网络环境某些方面的缺点,避免社会中带有反社会倾向性的人员或组织进入易班,从源头上确保了易班人员构成的单纯性,为高校同学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避免大学生受到别有用心的社会人员的鼓动与利用,有效地确保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

2、易班平台具备主流意识的引导机制部分社会网站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吸引眼球,出现了“标题党”以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等现象,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而易班则有严格的信息过滤机制以及主流意识的引导机制,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会对各种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易班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高校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引导舆论并及时获取大学生的反馈。因此,易班平台能够宣传主流校园文化,抢占网络阵地,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3、易班平台提供师生之间互动从易班诞生至今,经过各方积极宣传推广,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已经在易班平台上开展相关教学工作,通过办活动、写博文等,极大地丰富了易班平台的内容,为易班平台心理健康资源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易班平台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实现平等交流,将传统灌输式心理健康教育转化为亲切、平等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易班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二)通过易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劣势

首先,在易班平台产生前已经有人人、QQ、微博等社交平台,这些平台内容丰富生动、娱乐性强,在大学生中有广大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用户粘性。易班作为新生代的社交平台不可避免地要与业已成熟的社交网站进行竞争。其次,在易班推广过程中,许多高校采取行政命令式推广,引起学生的反感。最后,易班的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功能板块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够人性化。

三、通过易班平台开展心理健康资源建设的建议

(一)宏观层面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与易班平台人才建设首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我们要重视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资力度。其次,转变观念,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一方面,丰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够有效的应对现实情况,满足广大同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应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使用易班平台的各项功能。最后,也要加强易班平台建设与维护的IT人才培养,从源头确保易班平台能够在流畅运行的同时富有自己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对广大同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保证易班平台有足够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心理健康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2.丰富易班功能,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首先要吸引足够多学生参与到易班平台中。“采取各种方式,进一步将学生从社会网站中吸引到‘易班’来,增强‘易班’人气。培养学生在线上处理各种事务,养成使用‘易班’的习惯”。[2]易班作为后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与社交平台,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借鉴微博、人人网等平台的先进经验,发掘并突出自身的优势,不断增强易班平台的吸引力。内容上,应该贴近时代贴近现实,与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结合;形式上,应该简约新颖,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制作高质量的易班手机客户端,形成自己独特的平台优势,培养用户忠诚度与用户粘性。

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到易班平台的积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激励在易班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突出、效果明显的工作者,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有效地发挥思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学校可以通过荣誉称号、物质奖励、在教师考核晋升中加入该指标等方式来激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加积极投入工作。

4.树立以人为本观念,贴近学生实际需求首先,以学生为本,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掌握正确疏导、调节网络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以求助者为中心”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探索、自我领悟、自我发现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面对新情况时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处理。其次,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关怀,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心理疏导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观层面

1.培养意见领袖要重视意见领袖的培养,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可以培养学生干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组成意见领袖群。学生干部可以通过朋辈教育的影响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舆论正面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易班上亦师亦友的从心理疏导方面进行舆论引导。

2.加强易班心理健康资源建设首先,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的合作,将馆内的心理学书籍在易班平台上上架。建立易班心理健康资源库模块,开发易班心理健康资源检索和管理功能。心理健康教师可通过这一模块上传教学内容,将传统枯燥的心理健康教学通过易班平台使之生动形象化,提高同学参与心理健康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利用易班进行心理咨询及在线答疑。可以为每一个班级配置一个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某一专门心理现象进行团体辅导,使同学遇到某一心理困惑时更易克服,也可以通过易班实现对来询学生的心理辅导,答疑解惑。

3.开发易班心理健康检测系统通过该模块可实现学生自助心理咨询、心理自测和心理咨询预约等。学生可通过系统进行心理自测,然后系统会根据大学生各自情况自动分析生成学生心理检测报告,心理教师对报告加上自己的建议后反馈给学生;心理教师采用定期分析大部分学生心理测试结果的方式,可发现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好及时研究出有效对策。通过对学生的大规模心理普测、教师对学生的各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也可通过此系统评价功能实现对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质量、心理咨询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促进教师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4.开展丰富多彩的易班心理健康活动

(1)“在快乐与自由的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易班为我们打造一个信息化网络德育空间,是师生能充分利用、自主发展的联动平台”[3],通过易班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相互讨论心理疑惑问题,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就一些同学的心理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2)可以创建易班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网盘,定期上传优秀电影、文献资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下载,在欣赏影片的同时,通过生动感人的场景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探索生活中出现的困惑与焦虑,澄清模糊认识。

(3)心理博客。师生都可以在易班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上创建属于自己的心理博客。通过博客的形式学生之间可以分享彼此观点、各抒己论,还可以把自己的经历体会等发表在博客上,其他同学在遇到相同问题时则更加从容。

6.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篇六

【中文摘要】目前网络远程在线教学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网络远程在线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由于各教育机构的教学特点不一样,从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根据具体需求,由公司开发的专用的教学平台,此类教学平台多为定制的数据库结构,软件开发多采用C/S结构,通用性差,维护成本高,不易扩展;二是采用通用底层平台与数据库,而通过具体功能扩展来应用于具体的需求,此类教学平台多采用B/S结构,开发成本较高,在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上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三是只开发通用的固定功能,以降低再次开发的成本,这类平台不具备很强的扩展性,随着需求的变化往往要完全更换平台。解决这些困难是突破网络教学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提出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C/S和B/S混合体系结构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并在此体系机构指导下解决目前网络教学平台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对Web Service技术的研究,得出符合当前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体系结构。本文重点应用三层模型的系统开发框架,表示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库层。表示层构建动态网页或WinForm客户端,建立和部署高性能的、高可伸缩性的Web应用,搭建稳定的客户端程序;数据访问层实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业务逻辑接口,负责向上和向下提取、提供数据和数据集;数据库层主要任务是构建底层数据库,其中既包括分

类设计数据库表、数据库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本文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C/S和B/S混合体系结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设计了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公共信息和辅助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服务,提供基本的信息和交流管理方式,其中包含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本文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最后测试并进行总结,在一定成度上为当前网络教学平台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对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英文摘要】TheCurrently, network distance online teaching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Because of the various difference 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mo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ome of the existing teaching platforms are difficult to promote generally.This paper aims to build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Web Service technology C/S and B/S hybrid architecture, and in the guidance of this system we solve the key issues which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ay encounter.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 this paper highlight the three-tier model of system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presentation layer, data access layer and database layer.to build dynamic Web pages or WinForm clients, build and deploy high-performance, highly scalable Web

applications, to build a stable client program;data access layer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business logic interface, is responsible for upward and downward extract, to provide data and data sets;database layer main task is to build the underlying database, which includes both classified design database tables, database views, stored procedures, triggers and so on.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have achieved a WebServicetechnology-based C/S and B/S hybrid architectur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was designed in three parts, including public information and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practice teaching service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which includes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al teaching.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ontents 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s overall design, detailed design, database design in the view of software engineering.Finally, sum up the test, to some extent,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means for the facing problems to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Web服务 三层模型 混合体系结构

【英文关键词】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eb Service Three-layer model Mixed Structure

【目录】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摘要4-5ABSTRACT5

第一章 引言9-19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69-1010-1516-1718-19

1.1.1 网络教学平台的起源和发展1.1.2 网络教学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1.1.3 研究的意义15-161.3 章节安排17-18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1.4 章节安排

2.1 C/S 和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分析19-31

2.1.1 C/S 和B/S 简介B/S 体系结构19-2219-202.1.2 C/S 和B/S 的比较20-212.1.3 C/S 和B/S 混合体系结构21-2222-25

2.2 WEB SERVICE 技术

2.2.2 Web 2.2.1 Web Service 概念22-23Service 关键技术23-2424

2.2.3 Web Service 技术优势

2.3 开发相关2.3.2 2.2.4 Web Service 实现原理24-25

2.3.1 Microsoft.NET25-272.3.3 SQL Server272.4.1 UML 组成28-292.5 本章小结30-31

3.1 建设目标313.3 主要功能33技术25-27IIS2727-3029-30分析31-3831-3333-3534-3535-36

2.4 UML 概述2.4.2 UML 建模机制第三章 网络教学平台需求3.2 建设原则3.4 总体需求

3.4.2 系统性能需求3.5.1 系统数据流

3.6 本章小结3.4.1 系统功能需求343.5 数据流分析35-373.5.2 用户的数据流36-37

37-38第四章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38-71

4.1.1 用户功能模块设计

4.1 系统功能设计38-4539-42设计45-4847-4848-51实现55-58现56-584.1.2 角色用例图设计42-45

4.2.1 开发模式45-474.3 数据库设计48-554.3.2 数据库表设计51-55

4.4.1 数据层设计55-56

4.2 总体框架及4.2.2 体系结构

4.3.1 实体设计

4.4 数据层设计与4.4.2 数据库实

4.5.1 数4.6 表4.6.2 表4.8 本章小5.1 测试4.5 数据访问层设计与实现58-61

4.5.2 数据访问层实现58-61

4.6.1 表示层设计61据访问层设计58示层设计与实现61-64示层实现61-64结70-71目的717274-7575-7678-80

4.7 关键代码实现64-70第五章 网络教学平台的测试71-755.2 测试环境71-72

5.3 测试步骤5.6 本章小结

6.1 总结5.4 测试结果分析72-74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5-776.2 展望76-77

7.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的思考 篇七

1 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的重要意义

1.1 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是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以快捷、广泛的方式, 给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获取信息、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2013年1月15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随着时间推移, 网民人数会进一步增多, 互联网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 不了解互联网的人们将会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如果党建工作不追随时代的脚步, 放弃了网联网工作途径, 必将会被已经融入网络化时代的人们所遗忘。

1.2 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是占领大学生思想高地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而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颇大:首先, 网络突破了不同国界和文化背景的界限, 给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思想、行为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使大学生不再接受单一的传统的教育环境, 给大学生带来了过多的负面信息, 可能造成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理解度、信任度降低;其次, 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 使得落后的、庸俗的甚至是反动的观念和秩序能在虚拟世界中得以维持, 冲淡了大学生对现实世界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认识, 造成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模糊。在互联网中建立党建工作的平台, 就是要高校党建在互联网这块领地中建立牢固阵地, 用先进文化占领大学生思想高地, 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作用。

1.3 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效率的急切需要

在高校中, 中共党员所占比重较高, 党建工作相对复杂繁重, 迫切需要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搞好高校党建工作, 就是要把传统的党建工作内容进行电子化、网络化, 通过加强网络党建, 促进高校党建的信息系统化、管理清晰化、工作规范化, 从而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现代化, 保证党建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 网络平台在高校党建中的运用

2.1 依托校园网络建立网络党校, 发挥党建网络平台的教育作用

依托校园网络, 建立网络高校, 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开设如时事新闻、形势报告、理论探讨、党史学习等栏目, 不断增添新闻、图片、多媒体软件、视频等多种学习材料, 以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主地学习;并建立网上考试系统, 建设作业、思考、复习题和考试题等模块, 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测。建立公开的网络高校, 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便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随时随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 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又突破了人员的限制, 为非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的其他人员提供了学习资料, 也有利于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增强了思想教育的辐射作用。

2.2 依托校园网络建立高校网络管理平台, 发挥党建网络平台的管理作用

通过建立高校网络管理平台, 充分发挥党建网络平台的管理功能, 从而凝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集体力量。建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数据库, 实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系统化, 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相关信息, 保障党员发展和转正、党员流动、组织关系转接等常规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发布组织的最新新闻和通知公告, 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能关心集体, 了解信息, 安排日程, 便于全体党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为组织生活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扎实推动起到促进作用。及时发布组织的决策和公示信息, 便于全体党员发扬民主, 积极监督。

2.3 依托QQ群、飞信群等网络聊天平台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促进党员的互动交流

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建立党员QQ群或飞信群, 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之家。网络聊天平台是对现实中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补充。首先, 网络聊天平台具备即时性和快捷性, 克服了现实中开展党员组织生活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缺点。由于网络聊天平台可以全天候运行, 因此在网络中不需要提前确定时间地点, 负责人可以随时发起讨论, 从而为工作开展节省了时间, 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参加组织生活而误工。在群空间内, 任何普通党员也能够可以就某一话题发起讨论, 这对党内的民主监督、党员之间的交流联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了解、时事的政治学习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网络聊天工具具备聊天记录功能, 既方便快捷地生成党员会议记录, 也方便错过讨论的党员了解讨论情况, 并进行继续讨论。网络聊天平台在正式组织生活之外, 还能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 加强了组织内部的交流和联系, 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 大力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

3.1 加强党建网络平台的人力投入

党建网络平台的构建, 需要由既懂党建又通网络的人来完成, 必须加强人力投入, 建立一支党建网络平台工作队伍。首先, 要有积极推进党建创新支持平台建设的决策人。部分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由于网络应用水平低、对网络党建认识不充分、在党建创新方面推进不足等多种原因, 没有认识到党建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 影响了党建网络平台的普及, 对党建工作现代化起到了阻碍作用。其次, 在党建工作队伍中充实网络技术人才。通过对当前党建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 招揽网络技术人才到党建队伍, 以及任用大学生党员进行党建网络平台建设, 以提高党建队伍的网络平台建设能力, 促进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构建。

3.2 保证党建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

党建网络平台构建完成之后, 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做好网络平台的维护工作, 保证党建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对于网络党校的教学材料和测试练习, 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不断, 定期更新内容, 切忌内容老套, 脱离实际。在网络管理平台中, 要及时更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 便于信息管理。要及时发布党组织的决策、通知和公告, 使全体党员及时了解情况。总之, 网络平台既然形成, 便需要使网络党建规范进行。

总之, 构建党建网络平台是对党建创新的必然发展, 我们要在党建工作中不断创新, 大力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 促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13-01-15)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2]方殷杰.以网络党建助推高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12) .

8.高校网络课程平台 篇八

【摘 要】通过建构师生网络平台和设计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料,把实践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尝试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 学习方式 体育舞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76-02

体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健康观”和“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非常契合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当前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遇到难落实的问题,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狠抓落实,是改革的突破口,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体育舞蹈融音乐、体育、艺术于一体,具有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的锻炼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超越极限、发挥创意、观赏演技、促进交往的特殊功能,是大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每周一次,对于风格各异,音乐特点突出,动作多变复杂的体育舞蹈项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怎样能把体育舞蹈课程上得更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充分把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尝试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方法。本文阐述利用课外时间构建网络平台,设计合理的网络教学课程,进行网络交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上课质量,建立新型的多样性的体育舞蹈课程。

一、建构师生网络平台

(一)了解学生学习动机

首先当前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采用自愿选课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的形式使得选进课程的学生是热爱本项运动的,是带着求知的目的。学习的动机往往会决定学习态度,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二)建立师生网络平台

当前社会是个信息时代,网络几乎覆盖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WIFI已经成了许多场所必备“福利”,通过它我们接受了很多知识,也减少了很多弯路,随时查询信息。所以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信息知识传输纽带,使得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现在最为通用和流行的联络交流手段就是QQ群和微信群,在选课的初期就与学生建立起方便的联络方式,并说明用途,使学生在上课初期就养成关注班级群信息的习惯,为以后传达知识和交流问题做好铺垫。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一)课前“预热”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包括学习方法、领悟能力、音乐感觉等,甚至一个班级中会出现有基础和没基础两级分化严重的情况,课前的“预热”既是给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表象,对上课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又是为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进行的课前辅导。比如体育舞蹈中基本胯部练习,有“8”字胯、左右转胯、提胯等基本动作,单单通过课堂的短时间的教学是不能把它学透的,课前的小视频、小图解以及文字的讲解都能帮助学生对上课内容初步认知,对课上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二)课后查缺补漏

课后的学习其实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可以制作相关教学录像,再次进行慢动作讲解,重点突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动作,让学生清晰动作要领,认真自我省察是否犯有同样的错误动作,这样也避免了教师直面指出学生错误动作而造成伤学生自尊心的尴尬局面。

(三)传播体育舞蹈知识信息

体育舞蹈的种类多,音乐特点也是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在上课中很难听出音乐节奏,特别是拉丁舞的伦巴和恰恰音乐都是第二拍起跳,初学者是很难掌握的。通过网络,可以把上课的体育舞蹈音乐上传到“群”中,这样乐感不好的同学平时可以多听多练。

现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标准是每周一次课,而体育舞蹈这个项目包括拉丁舞和摩登舞十个小舞种,单单靠上课是学习介绍不完的,有了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上传其它没学的舞种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为有能力的同学再提升的方法之一。

(四)布置网络作业

教师可以分组布置网络作业,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按小组每周一题,查阅资料后上传,之后是相互学习。比如理论知识题第一组:体育舞蹈的概念?第二组:体育舞蹈的分类?第三组: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然后第二、三小组学习第(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76页)一小组的题目,依次交换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三、利用网络建立评价与交流平台

(一)师生间的评价交流

网络中,师生间可以成为朋友,没有课堂上的拘谨严肃,可以在“群”中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课堂上的进度是否能接受,了解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是否适应教学方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主观的判断和观察对学生提出建议,比如上课态度、课堂上的小组自主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的评价交流是课堂上达不到的,既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又提出了意见和得到反馈意见,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学生间的评价交流

网络群把不同班级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处在共同的年龄段又有着共同的爱好,必定有许多共同的话语,探讨学习经验、音乐节奏、上课动作、创编想法,探讨某个同学的动作优美,哪个同学记动作快等,除此之外,还会探讨班级生活、学校生活,甚至是购物逛街、打工兼职等。“群”生活带给同学们很多乐趣,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评价。

四、利用网络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的知识信息传递,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们从网络游戏、八卦新闻等不健康的视野中转移,每天点滴生活中都会有新知识进入,并且这样的网络形式传播知识,会让学生认为大家都在学习,自己不学就会落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有帮助的。

(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保证课堂质量

网络上传递视频知识信息,课前的“预热”和课后的“消化”“吸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传递其他相关体育舞蹈知识和网络作业的布置,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体育舞蹈这项运动,这些对上课效果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相关知识的讲解介绍能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三)增进师生间、同学间感情

在信息群中师生间、同学间能和谐的交流课堂知识、课外信息,能相互分享教学心得、学习心得,能以朋友的身份相互提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建议等,在这些行为中渗透着师生情和同学情。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席杉杉(1981- ),女,湖南衡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健美操、体育舞蹈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王 光(1982- ),女,辽宁丹东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舞蹈、健美操教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下一篇:2022企业年会祝福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