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

2024-10-18

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共8篇)

1.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 篇一

基础科学部为了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教师明确在承担各项教学任务中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关于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基础科学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基础科学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一.课堂教学

1.学期授课计划

①任课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的及学分等,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②学期授课计划要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之内,由教研室主任统一交给教学秘书。学期授课计划要有教学计划学时、学期教学安排,每周教学内容、方式、目的、要求、时数、机动内容等。

2.备课

①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写出比较详细的备课笔记;

②每次授课都应有完整的教案或讲课提纲,不得无教案和使用旧教案上课。要注意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创新。

3.授课

①任课教师要准时到达课堂授课,不得提前和拖延上、下课时间;

②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恰当安排授课内容,在运用课堂练习或自学、讲座等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指导,不得放任自流或离开课堂;

③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必须事前办理调、串课手续,不得私自停课、串课及擅自减学时。

4.教学研究

各教研室要组织好本教研室所承担每门课程的教研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及课程的难点、重点等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每次教研要有详细的教研纪录。

二.作业要求

1.为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每门课程均应根据其性质特点等安排布置相应作业。作业的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又要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检查和批改。

3.作业批改规定如下:

(1)基础和专业课任课教师

① 一周批改一次作业;

② 按照大纲的要求,批改一定比例的作业量;

③ 每周每人至少辅导答疑一次,明确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

(2)参加选课教师

① 一章批改一次作业;

② 如有助课教师,作业批改量不低于教学总人数的1/2;否则作业批改量不低于教学总人数的1/3;

③ 每周每人至少辅导答疑一次,明确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

4.学生的平时作业,应作为学生修读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要在课程学习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

5.基础科学部每学期都要对作业进行随机抽查,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情况,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态度的内容之一。

三.辅导答疑

1.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每周至少要有两小时的辅导和答疑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疑难问题,可进行集体辅导;

2.教师辅导时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倾向性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3.期末考试前要加大辅导答疑的力度,但不要搞压题。

四.成绩考核

1.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可采用闭卷、开卷和口试等;

2.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反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试题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大,题量应与限定时间相适宜。试题表述要简练、明了、准确。要改变单纯凭经验命题的方法,逐步实现考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3.考试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违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4.试卷评定要按学校试卷评定的规则严格进行;

5.考试成绩评定要公正、客观,一般情况下,成绩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五.实验教学

1.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找出规律,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2.拟定实验课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应从大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实验课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3.任课教师要参加本门课的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必须讲清实验内容、要求、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药品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4.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实验进行时,教师必须在场认真辅导,了解实验情况;

5.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及抄袭的实验报告,一律退回,并令其重作,期末要按规定的比例填报实验成绩。

基础科学部

2010年9月

2.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 篇二

关键词:音乐课堂,器乐教学

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西方国家早已将音乐教学规定为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逐日扩大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音乐教学应该是多元文化与多元艺术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传授音乐知识,训练学生识谱以及演唱等简单的教学方式,是要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我国从古至今就十分重视器乐教学, “琴棋书画”也成为衡量古人自身文化素质的标准。而现今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优势在于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影响器乐教学的因素

从教师自身的要求,在我国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表明,器乐教学在音乐课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音乐课不能仅限于歌唱教学。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要在音乐课堂中顺利完成器乐教学任务,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器乐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主导作用。而且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讲,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由于每种乐器都具有不同的形状以及独特的音色。所以当教师将乐器摆在学生面前或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旋律时,学生就会急切的想要了解这个乐器是什么以及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家长方面来讲,有大多数的家长是支持孩子学习乐器的, 他们希望孩子是多元化发展的。而且家长认为乐器的学习并不是注重专业的培养,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一定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所以家长也希望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不轻言弃的观念。相对于学校方面则应该响应国家的教学思想,重视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地位,改变单一的歌唱教学形式,顺利的完成器乐教学任务,建立各学校器乐教学的特色。

二、音乐课堂开展器乐教学的优势

首先促进学生自身方面的发展,器乐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演奏,这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右半脑。在学生视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熟记音乐知识,这也就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科学表明:左脑是支配人类的逻辑思维、指挥右手,而右脑则是支配形象思维、指挥左手。学生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需要眼、口、左右手同时运用,还需要记忆节奏、速度、时值、指法等多方面因素。当大脑接收到乐谱上的“信息”后,会指挥着左右手准确、快速的做出反应,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开发学生左右脑的作用。而且演奏乐器时左右手需要经常的运动,从而使反应变得更加灵敏,同时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情况与身心的发展情况不同,对乐器的选择也是由易到难。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完成困难较小的学习任务后逐渐的加深学习的困难程度,在克服第一学习难点,取得一些成绩后就会对接下来较难的学习内容也充满信心。所以器乐教学进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树立信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也会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表现的意识。我国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可却不敢大胆的展示自己。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自信心,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学生们的自我表现意识不强,每当面对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时往往会选择退缩,产生畏惧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能够参与回答问题或展示自己的学生通常会是几个固定的的学生。通过器乐的学习后,让学生成功的树立了自信心的同时,也掌握了一技之长,激发学生们的自我表现意,使学生懂得抓住机遇表现自己。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音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器乐教学又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不受太多因素影响,可以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相对于高年级而言,在器乐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的练习一些简单的乐曲后,能够熟练的掌握乐曲的旋律,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或想法来重新创作,演绎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乐曲。对于当今学生来讲,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国学生对于掌握理论知识是非常擅长的,但是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有些逊色。所以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势必例行的。

绝大多数的学生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爷爷奶奶心中的宝贝。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使得很多学生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缺乏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而器乐的演奏形式分为独奏、重奏、齐奏以及合奏形式。针对于学校音乐课堂开展的器乐教学活动而言,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采用齐奏教学。这就要求学生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以及乐谱上的节奏、速度、情感变化等要素来演奏。速度要素对齐奏尤为重要,在速度变化时必须要做到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参差不齐。这就对学生自身演奏情况有了一定要求,既不能落队影响整个班级课程的进行,又不能过于突出自己从而影响整首乐曲的优美性。齐奏与合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因为齐奏与合奏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协作下才能完成的。在学生们共同为完成一件作品而努力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学生间相互关心,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树立强烈的团队荣誉感。而在合奏的方面则能够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精神。

另一方面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审美意识,对于当今学生来讲,很多学生接受挑战的能力下降,遇到困难问题时习惯性退缩,选择放弃。在音乐课堂开展器乐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虽然器乐学习不是一件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而且器乐本身的特点又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器乐学习却又是属于玩与学相结合的学习。学生在玩的同时,演奏出美妙的旋律,也学到了一门课程。学生学乐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不会吹到能够吹出声音再到能够演奏出动人的旋律。有了这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困难感,培养了学生们的意志力,使学生懂得只要坚持就会取得成功的观念。因此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活动因素,是构成审美经验的主要基石。”且音乐课程标准中也强调,音乐教育以美誉为核心,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器乐教学又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多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器乐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奏更切实的感受音乐,更加接近音乐,欣赏音乐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参与音乐的创作,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最后是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器乐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使器乐教学融入到每一节音乐课中,推动音乐课的进行。器乐教学同时也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新的歌曲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多次演唱,使学生记住歌曲的旋律,然后在课堂开展器乐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反复演唱之后,再通过器乐演奏歌曲来解决单纯枯燥的反复演唱形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真正的融入到学习中也能够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音乐课中,学生学习乐谱等相关音乐知识也为学习器乐奠定了基础。器乐演奏也成为表现歌曲的另一种形式,成为学生对已经学习的音乐知识的一种实践工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演奏更加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我认为首先是按年级阶段性教学,由于各年级学生年龄差距较大,身体发育程度、思想、心智以及理解能力均存在差异,所以开展器乐教学就应以年级为单位,分层次教学。我认为想要让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更好的开展,首先就应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情况, 选择不同的器乐学习内容及方式,由易到难的器乐教学,使器乐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

其次是按学生学习情况教学,一个是个别式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不同,所以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有些学生表现欲望较强,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喜欢表现自己,对于这类学生来讲,就应该多开展独奏练习以及组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器乐学习。另一个是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相对的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不敢采用独奏的形式,所以应多组织重奏以及合奏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学习,逐渐的让学生通过合奏、重奏这类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因此器乐教学应该是多样性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 篇三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管理;PDCA;质量环

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已经不单纯是教学水平问题而更主要地成为管理问题,高校教学质量的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其质量管理的水平。对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利用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保证毕业设计管理质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院应从毕业课题的申报、审批、学生选报、设计与指导等主要环节严格控制,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简介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广泛采用了美国质量专家戴明首创的“PDCA”(即戴明环)模式。明确提出了PDCA循环可以应用于各个过程,是实施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手段,并将其作为实现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是以持续改进为思想的动态的管理框架,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可以应用于各个过程,是实施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手段,并将其作为企业实现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中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之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次PDCA循环都可以把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以制度形式肯定和保留下来;同时找出导致失误或质量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消灭掉,防止在下一次循环中重复发生;对于可能引发失误的隐患和苗头,同样能找出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其在下一次循环中发生。

二、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环的建立方法

持续的质量改进应该是学院的永恒目标,任何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个PDCA循环,提高一步,再进行新一轮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根据毕业设计过程的特点,确定毕业设计质量环,并对毕业设计质量环进行控制和改进,将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的效果。

毕业设计质量环围绕毕业设计主要过程来建立,表达了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必须关注和管理控制的各阶段。毕业设计过程包括毕业设计策划、学生设计与指导、毕业设计检查和毕业设计纠正与改进等四个阶段。毕业设计质量环如图1所示:

三、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主要环节的分析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主要包括10个环节,其工作流程依次是申报课题、审批课题、选报课题、审批学生、设计与指导、中期考核、指导教师评分、主审教师评分、小组答辩及评分、院答辩及评分。

应用过程方法对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重要的环节在于明确各环节中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到过程管理的效果。采用双向选择以及因材定题和因题定人相结合的方法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

1课题申报质量控制关键点:(1)教师是否具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和资格;(2)课题是否与科研、生产和实践相结合;(3)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适。

2课题审批质量控制关键点:(1)审批课题是否符合培养要求;(2)教师申报的课题数、指导学生数是否与其职称、能力相配;(3)教师是否将大而难的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题目,(4)课题是否与往届的课题重复;(5)是否一个课题一个学生完成,是否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课题,是否对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6)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是否具备或能否解决;(7)课题数是否足够,课题类型是否多样化,满足学生能力、个性的差异和特点。

3学生选报质量控制关键点:(1)课题选报人数是否已满,学生是否能报;(2)学生是否具备选报课题的基本条件,如专业。

4审批学生质量控制关键点:(1)课题选报人数是否超过允许人数;(2)多人一题时每人任务是否不同;(3)学生的专业、志向、兴趣、能力是否与课题要求相匹配;(4)学生是否确定一个课题。

5设计与指导:(1)学生是否严格按照课题要求进行设计;(2)课题指导教师是否对学生正确指导和监督。

6中期考核标准

中期考核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学院及各系组织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中期完成情况与进展等方面全面地检查与考核,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院教务人员先根据各院教师的人数对参加毕业设计的本科生进行分组,并把各组的学生名单分配给各系。各系组织教师考核组,教师考核组由多名教师组成,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各教师考核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

(1)工作进度情况。对照学生的计划进程表和任务书,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资料和已完成的内容,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2)工作态度情况。考核组教师从学生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认真程度、纪律及出勤情况,以及指导教师具体指导情况进行检查。(3)工作量与质量。考核组教师对学生课题的工作量与质量,以及预期的总工作量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4)存在的问题、建议或处理意见。考核组教师针对考核中检查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建议,最后考核组教师对学生的中期考核作出结论: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学生进行必要的处理与教育,将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纳入院答辩组答辩。

7指导教师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详细情况,根据评审项目和指标作出评分,并填写指导教师评语,以及决定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

8主审教师评分标准。为了体现评分的公平与合理,主审评分由两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评分,且两位主审教师都不能是课题的指导教师。主审教师由各系主任统一分配。主审评分最后的得分取两位评分教师的评审得分的平均分,如果分数低于60分,则该生不具备毕业答辩资格。主审教师按主审评分评审项目与指标分别对学生进行评分。

9小组答辩评分质量控制点质量标准。中期考核、指导评分、主审评分三项评分都通过的学生,才能进入小组答辩。小组答辩,由小组答辩评委,根据现场答辩的情况,按小组答辩评分项目与指标进行评分。

10院答辩评分标准。院答辩由学院统一安排,组织专家、教授进行评审,相对小组答辩组而言,院答辩组也称为大组答辩组。中期考核、指导评分、主审评分未通过的学生,以及各小组答辩组报送的学生,进入院答辩组。

4.中小学生扬琴教学的主要环节 篇四

中小学生扬琴教学的主要环节

作者:魏 敏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

一、仔细读谱

开始学习一首新的乐曲,首先就是要细读乐谱。在读谱过程中,除了熟悉乐谱上所记载的一些音乐元素,如音符、节奏、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还应充分了解作曲家创作乐曲的背景材料、乐曲的音乐风格等相关内容。经常发现,少儿在演奏过程中出现诸如音符的时值演奏不足(或过长),休止符的休止拍子不准确,节奏组合错误,看错节拍记号,连线、重音、延长音的演奏不到位,有的甚至干脆忽略不计等现象。出现以上问题主要还是由于读谱时粗心而引起,如果稍加留意,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读谱的关键在于细心。一个十分细心的人,即使不具备背景知识,也能把乐谱上的每一个音准确地演奏出来。除此之外,扬琴乐谱上的一些特殊演奏技法:如反竹、拨弦、泛音、揉弦、左右颤音、上下滑音等,从一开始视谱时,就必需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要求去演奏,不能等错误习惯养成后再纠正,这会浪费大量的练琴时间。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一定会提高演奏者阅读乐谱的能力,从而较好地演绎作品。

二、反复巧练

由于不同乐曲中的技术难度各有差异,所以少儿在练琴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巧练,把那些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的乐句或乐段挑选出来,重点突破。在练琴时间的分配上也应适当多一些,其余的非难点部分只要进行一般的常规练习即可。这一重要的环节也往往是学琴者最容易忽略的。学会巧练先要学会慢练。慢练的过程也就是“消化”读谱的过程。扬琴乐曲的慢练,要随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竹法的确定。演奏时是使用右竹法还是左竹法,一定要在视谱阶段按最佳、最合理的竹法确定下来,并通过慢练加以固定。其次是分句的划分及分乐句和分声部练习。分句是音乐的语气、语调和呼吸的交换处,分句划分的正确与否也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演奏者自身音乐素养的高低以及对作品结构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特别是在演奏散板类的乐段,长短乐句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当乐曲分解为一个个单乐句后,接下来就是要集中精力,加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演奏水平。

三、难点突破

乐曲演奏中的所谓难点通常指:机能技术难点、速度难点、音色难点和结构难点等四个方面。只有把这些难点一一击破,才能扫清演奏道路上的障碍。

1.机能难点。机能难点是指演奏的手、手指、手腕等的机能难以奏出作曲家所记写的音符。每位习琴者,从最初学琴起,到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扬琴演奏者,机能难点的克服必须贯穿始终,克服机能难点的诀窍就在于一个“顺”字。面临困难,性情平和,不急不燥,更不能企图一蹴而就,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顺势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速度难点。速度难点的解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分段甚至分句、分节慢练,然后再逐步加快到乐曲所规定的速度要求,而且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音色难点。良好的扬琴音色是所有演奏者追求的目标。不同的音色变化主要由敏感的琴竹击弦之差别所造成。所以只要让身体保持放松、协调的状态,努力把握好击弦动作的各要领,音色的难点自然就会攻克。

四、气息贯通

气息贯通常指演奏者对乐曲把握的完整性和技术表现的完美性。扬琴演奏的全部动作都是时间流动过程中的运动形态,它的完整性主要体现为从手指到全身的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与连贯性。其中,准确性,指琴弦位置、击弦方式与时值长短的精确无误;协调性,指全身各部位在动作、发力、张弛、力量转移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连贯性则指动作的熟练程度。由于困难技术片断在心理上造成的紧张情绪,演奏者往往在这些片断到来之前,容易产生速度加快、肌肉紧张、乐句断裂等弊病。少儿学琴者由于长期缺乏艺术实践尤其是舞台锻炼的机会,这种情况的出现更是相当普遍,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养成一种放松而自然的练琴习惯(但同时又要注意松而不散、松而不垮)。只有达到了这一境界,“技术”才会被真正“遗忘”,音乐地进行、音乐内涵的发掘、音乐的表现才能真正被贯通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最后,气息贯通还需要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气自如,随时注意呼吸与音乐的关系。呼吸过急过快,会直接引起速度的突发加快。吸气过深过猛,容易促发情绪的过分激动,导致用力过度、速度失控等现象。

5.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好三个环节 篇五

书面教案包括:(1)本学期的教学计划(2)单元教学计划(3)新授课课时教学计划(概念课、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几何形体课、统计与概率领域课,共5篇详案,具体内容自选);课本批画包括:除书面教案以外的所有新授课、实践课;夹扉页内容包括每单元一节练习课、一节复习课(其余课时在课本上批画)、一节单元讲评课(讲评课兼顾作业讲评和试卷讲评)及一篇精品教学反思。

10.教学反思书写内容:可以写教学一个知识点或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收获、体会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原因。

2.单元教学计划

(1)写明第×单元及单元课题。(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课时安排:写出本单元的总课时,然后从第一课时起依次排好顺序,注明每课时的课题及授课类型。3.课时计划:分别写出不同课型一节新授课,每单元一节练习课、单元复习课及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课、复习课及讲评课夹扉页)。

(四)案本书写具体要求

◆ 新授课(用上面表格的形式书写)A.概念教学课

1.复习准备:设计出必要的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复习题或准备题以及处理方式。

2.情境导入:设计出目的明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导入,要简洁明了,直切新课。3.教学新知:

(1)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初步感知新概念。①写出根据所教概念向学生提供哪些感性材料以及运用怎样的直观手段。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者演示等。②写出围绕教学重点给学生的探究性问题。新授内容的探究性问题包括:活动+思考,即直接指向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

③写出学生能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如演示、操作研讨、小组合作等方式。(2)集体归纳,建立概念。

学生对探索结果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的认识成果,从而归纳概括出概念。

①写出教师围绕重点点拨的问题。(点拨问题围绕重点来设计,即通过教师有意设疑,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思考,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节重点内容)

②写出引导学生集体抽象概括出的新概念。(3)验证辨析,理解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概念,或者进行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概念。①写出验证概念的具体做法或者引导学生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问题并在板演中画出。②写出新授小结的内容。③写出引导学生巩固新概念的方式,如自举例证、变换概念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等。4.巩固练习

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及练习题处理方式、反馈矫正方式。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二层次是深化(变式)练习,第三层次是综合练习。如果是书中的习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在综合练习后完成课堂作业。

5.全课总结:写出总结的内容及方式。6.写出板书设计。B.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

1.复习准备:设计出必要的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复习题或准备题以及处理方式。

2.情境导入:设计出目的明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导入,要简洁明了,直切新课。3.教学新知

教师设疑,加强实际操作,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把抽象的算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加以理解,学会运用;同时进行必要的分析、理解应用题训练。

(1)设疑启智,初步感受算理。

①写出围绕教学重点给学生的探究性问题。新授内容的探究性问题包括:活动+思考,即直接指向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

②写出学生能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如演示、操作研讨、讲解等方式。

(2)写出问题解决中需要重点分析、理解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应用题,如复述题意、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等。(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灵活调整时间)

(3)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①写出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探究新知,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

②写出教师围绕重点点拨的问题。(点拨问题围绕重点来设计,即通过教师有意设疑,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思考,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节重点内容)

(4)新授小结:写出新授小结的内容。(本课算理以及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及练习题处理方式、反馈矫正方式。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二层次是深化(变式)练习,第三层次是综合练习。如果是书中的习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在综合练习后完成课堂作业。

5.全课总结:写出总结的内容及方式。6.写出板书设计。

C.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 1.情境引入

创设情境,针对学生学习新课所需要的关键性的旧知识和重点技能技巧组织学生复习。一般情况下用数量关系式沟通解题思路,分散难点,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促进知识的迁移。设计出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复习题或准备题以及处理方式。

2.学习新知

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学习新知时,通过类比迁移,充分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新的知识点,启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

(1)观察比较,尝试探究。

①写出围绕教学重点给学生的探究性问题。新授内容的探究性问题包括:活动+思考,即直接指向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②写出学生能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等;解决应用题一般辅助思路的方法有图示法、分解法、直观演示法等。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①写出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解题思路。

②写出教师围绕重点点拨的问题。(点拨问题围绕重点来设计,即通过教师有意设疑,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思考,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节重点内容)

③写出新授小结的内容并加以强调。(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结合实际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及练习题处理方式、反馈矫正方式。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二层次是深化(变式)练习,第三层次是综合练习。如果是书中的习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在综合练习后完成课堂作业。

4.全课总结:写出总结的内容及方式。5.写出板书设计。D.几何形体教学课 1.复习铺垫,孕伏转化。

(1)复习准备:设计出必要的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复习题或准备题以及处理方式。

(2)情境导入:设计出目的明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要简洁明了,直切新课。

2.操作实验,形成表象,感知形体。

(1)写出直观实物、直观图象和直观模型的教具、学具名称。

(2)写出围绕教学重点给学生的探究性问题。新授内容的探究性问题包括:活动+思考,即直接指向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

(3)写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能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学习方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等。

3.汇报交流,发现规律,总结方法。(1)写出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

(2)写出教师围绕重点点拨的问题。(点拨问题围绕重点来设计,即通过教师有意设疑,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思考,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节重点内容)

(3)写出新授小结的内容并加以强调。(本课概括归纳的规律、性质以及方法)4.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及练习题处理方式、反馈矫正方式。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二层次是深化(变式)练习,第三层次是综合练习。如果是书中的习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在综合练习后要完成课堂作业。

5.全课总结:写出总结的内容及方式。6.写出板书设计。

◆ 练习课(按下面几项书写,夹扉页形式)

1.标明“练习课”,写出练习的具体内容。如“商是两位数的除法”。2.写出练习的重点,即根据学生在新授课中的掌握情况,需要查缺补漏之处。

3.写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①基本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复习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②深化练习:围绕查缺补漏的重点设计出促使基础知识适当深化的变式练习及处理方式。③综合练习:设计综合练习题及处理方式,对学优生设计适当的选做题。(书中的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4.写出总结的内容及方式:围绕练习重点总结解题规律。◆ 复习课(按下面几项书写,夹扉页形式)

1.标明“复习课”,写出复习整理的的范围、具体内容。

2.写出要求学生整理知识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选择不同的方式,如课堂上边看书边回顾整理、课前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等。无论是怎样方式的整理,都要求学生在整理的时候要呈现相对应的题目。

3.写出所复习知识的整体脉络,可以用表格或者图示等形式。

4.写出查缺补漏的题目:填空、判断、改错、选择、匹配题等客观练习题,帮助学生矫正从认识上或者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仍有疑惑的问题。(书中的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

5.写出综合训练的题目:设计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又不繁难的习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书中的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

◆ 数学讲评课(按下面几项书写,夹扉页形式,每单元一节)

1.写出试卷或作业情况。如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试卷的完成情况等。2.写出重点分析的典型题例。3.写出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内容。

(五)课本批画的具体要求:书写要认真,环节清晰,有一定的条理性;教学环节按照书面教案要求,书写内容按以下几项进行:

◆ 新授课

1.首先确定并写出本课的课型,再写出本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难点要具体,写在书中课题上面的空白处)

2.教学过程

(1)复习:写出必要的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复习题,书中有的可以标出题号,书中没有的要抄题。(批画在课题附近的相应位置)

(2)新授:(围绕例题位置进行批画)

①写出围绕教学重点给学生的探究性问题。新授内容的探究性问题基本包括:活动+思考,即直接指向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

②写出学生能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③写出教师围绕重点点拨的问题。(点拨问题围绕重点来设计,即通过教师有意设疑,学生对重难点进行思考,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节重点内容)

④写出新授小结的内容。(是本课重点具体内容,而不是一句问话)3.练习:写出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批画在教材中习题的相应位置)

(1)围绕重点分别写出基本练习、深化练习、综合练习的相关内容。(书中的题只注明题号即可,补充题要抄题)(2)写出处理各层次练习题的方式。如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4.设计。(书上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画出)

◆ 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课可以分课内实践活动课和课外实践活动课 1.课内实践课按照新授课的要求批画。2.课外实践课批画要求:(1)写出要解决的问题。(2)写出活动方案。

◆ 练习课按照夹扉页项目进行批画。

二、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要求

1.有效落实案本要求。按教案、课本批画实施教学,讲解正确,没有错误,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案、课本批画。

2.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正确挖掘教学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明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使其具体化,易于操作。通过目标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选择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以学论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处理好前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采用谈话、问卷、解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评价交流的关系,坚持积极互动、信息多向交流、反馈的教学机制。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规范而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4.有效选择学习方法。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该掌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5.科学安排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尤其要重视课堂练习部分的时间安排和习题安排。

6.科学安排学生活动。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活动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有效地提出探究性问题与要求,指导好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数学学习习惯与品质。

7.教师活动要求。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教态自然大方,讲普通话,语言简炼,语气亲切,生动有趣,条理清楚,板书有计划、美观、书写、画图格式规范;组织教学有条不紊,驾驭调控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适时适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8.教学效果达成。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目标达成度高;教法与学法适合学生实际需要,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形成相应的技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师生情绪饱满,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作业内容为计算题每次4道,应用题每次2道,作业次数为每周至少3次。

③批改作业要认真、准确。批改符号要明了,利于学生判别。正确用“√”,部分有错用“~”,标明错误之处,全错用“×”,运算不合理用“?”,没有带单位名称用“()”。学生改正的错题要打上“√”号。每次批改都要采用等级制,评等分为三个等级:优、良、合格。

(二)学生辅导 语文

课时计划。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单元导读课、精读课、略读课、单元总结课、习作(二年级为写话)指导课、习作评改课、综合性学习以及一至六年级口语交际,每种课型各写一篇教学设计,具体内容自选。

★ 识 字 写 字 课 ★

1.联系生活,揭题激趣。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2)批画小节、生字。(3)自主识字。(4)伙伴互读。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1)随文随境出示生字、拼音。

(2)引导学生扩词、说话,交流识字方法。(3)自主识记。(4)组间汇报。

(5)编儿歌、编故事等多种形式认读。4.指导书写,展示评议。(1)生整体观察。

(2)交流发现或提醒大家。

(3)教师示范讲解、学生书空、描、写。(4)展示评议。(5)改错修正。

5.巩固识字,课外拓展。

把生字放到语境中认读或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用本节所学生字编故事。

★ 单 元 导 读 课 ★ 1.初步感知单元主题: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2.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在这个主题下有几篇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交流读最喜欢课文的感受,教师进行读写方法的小结。

3.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看书总结交流学法。

4.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教师相机介绍这几篇课文的类型及单元教学基本目标,也可引导学生归纳。5.相机指导搜集资料、观察、课外阅读等相关语文实践活动。

★ 精 读 课 ★

低年级(以两课时为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小节、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等,争取把课文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3.随文随境,自主识字。

设计出一个统领全文的主线问题为切入点,随文随境出示生字,引导学生扩词、说话,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组间汇报识字情况,编儿歌、编故事等多种形式巩固认读生字。(有预习习惯的班级,可以直接在小组内或同座俩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教师在掌握预习情况后,即可抓重点也就是学生没学会的生字反复认读。)

4.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文,争取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5.指导写字,展示评议。

写出重点指导哪些生字,这些生字在书写方面有什么规律性的特点,字的主笔位置在哪里,研究怎样能把字写得美观。

6.巩固识字,课外拓展。

设计把生字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认读,或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用本节所学生字编故事。

第二课时

1.巩固字词,复习导入。

复习的内容可以是读字、扩词、说句子,也可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2.阅读理解,感情朗读。

此环节把第一课时余下的内容完成。细读理解,感悟内容;重点品读,体会情感。教师要抓住有特点的句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3.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这一环节。可复述或背诵,也可抓住文中有特点的句子或段落,或是文中的插图等,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或进行小练笔活动。

4.指导写字,展示评议。

教师可把书写特别好的作品给大家看一看,互相学习。5.全课总结。6.板书设计。7.全文教学反思。

★ 单 元 总 结 课 ★

1.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题,再次通览整组课文。

2.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围绕学法和写法,复习本单元语文基础知识并验收。

3.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适当向课外阅读延伸,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围绕本单元主题进行课外阅读的收获。

※ 单元总结课注意问题 ※

1.教师不要为了总结而总结,要为知识巩固而总结,为能力成长而总结。2.单元总结应与相应的练习和检测相结合。

3.单元总结课教师要注重“引领与激励”,学生要注重“展示与诉说”,教学方法要多样,避免单一和枯燥。

★ 口 语 交 际 课 ★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课件、实物、挂图等手段或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设计一个说话的情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谈话引导,拓宽话题。

通过画面或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继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就本次话题拓展思路,提示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丰富经历,广泛选取感兴趣的口语交际的素材,丰富学生交流的话题。

3.小组交流,初步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自己最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练习组织语言,在相互交流中评议补充,以便取长补短。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任务是注意观察和倾听,要及时发现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在全班交流时引导和点拨更加有的放矢。

4.全班交流,引导互动。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心倾听,并适时加以引导,针对共同的话题或教师先前发现的,或者交流过程中新发现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同时,教师要巧妙地把方法指导穿插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梳理方法,拓展练笔。

在学生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动笔按照说的过程写下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本单元的语言文字思想以及写法,有效地提高学生从口语到文字的表达能力。

★ 综 合 性 学习课 ★

1.第一学段(1~2年级)

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观察性学习:观察→表述(口头或图文)。

体验性学习: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述见闻或想法。

(五)课本批画具体要求

备课中没有写进教案本的内容,要在课本上批画。

1.批: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批在题目的左上方空白处(要写清课时,如课题上方空白处写不开,可在下一页上方的空白处批注)。低中年级主要内容、高年级中心思想批在课文首页下边的空白处,解题批在题目下边的空白处,段意写在段末的空白处,课文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批在文章末尾空白处。

2.画:生字下面画“△”;需要加深理解的重点词语下面画“___”;名词术语、专用词语等画“〈 〉”,并作简要的解释;用来造句的词在下面画“。。”;表示中心句、重点句、难理解的句子、意义深刻的句子在下面画“~”,并在波浪线下注上“中”(中心句)、“重”(重点句)、“难”(难理解句)、“意”(意义深刻句)等字样,并批注简要解释。

3.扉页(根据需要设置):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写出文本的读写训练点和重、难点内容的详细教学设计(含启发性问题、导语、听说读写训练的活动安排、学法写法总结);板书设计。

★ 汉 语 拼 音 课 ★

1.基本任务: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拼音这个工具,充分利用它的表音功能,帮助学生在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中读准字音。

2.基本课堂结构:

认一认 读一读 记一记 写一写 拼一拼

★ 识 字 写 字 课 ★

1.基本任务: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基础;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构字规律,教学生书写汉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体会汉字的优美。

2.基本课堂结构: 联系生活,揭题激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指导书写,展示评议 巩固识字,课外拓展

★ 单 元 导 读 课 ★

2.基本课堂结构:

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 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 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 相机指导搜集资料、观察、课外阅读等相关语文实践活动

★ 精 读 课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随文随境,自主识字 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指导写字,展示评议 巩固识字,课外拓展 中高年级: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语言,尝试运用

2.基本课堂结构:

回顾单元学习内容 2.基本课堂结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理方法,拓展练笔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品读赏析,揣摩写法 ★ 单 元 总 结 课 ★

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 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6.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 篇六

(1)拟定教学的工作计划。开学初,教师应根据教学大、教材和学校及教研组的要求吗,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你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经教研组长审阅后交教导处。

(2)认真备课。教师应在开学前熟悉本学期的教材。要再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按时参加年级备课的活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研究改进教法。要在上课前一周备好课,以便于上课前写好教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3)按时上课下课。教师应在课前预备时到班,做到不抢堂,不迟到,不拖堂。非经校长、教务处主任批准不能随意停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尽可能提前到教务处请假,安排代课。教师之间不得自行调课。

(4)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课堂教学要做到“目的明确,观点正确,重点突出,教法得当,语言生动,板书工整,组织严密。”教学工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启发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的学习,要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要由计划地留作业改作业。书面作业要注意精选适量,批改作业要按时认真,批改多少要有计划性,防止随意性。要认真做好作业的讲评工作。

(6)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每周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答疑,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有关教师要认真组织号课外学科小组活动,加强计划性,提高活动质量。

(7)要认真命题和评阅试卷。根据学生实际认真组题,合理掌握试题难度。在学生练习或考试前,要将题目认真做一遍,杜绝错题。根据学校规定,认真、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学校要求,对期中、期末考试试卷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意见。质量分析要按时交教务处。

(8)要按时参加学校会议和教研组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使教学不断进步,有所创新。

(9)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每学年应有计划地选定一个教研课题,通过学习和实践,写出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

(10)坚持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和工作情况出发,制定进修规划,并坚持落实。

7.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和环节 篇七

英语课堂教学以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为一个基本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已学的语言材料和技能得到复习和巩固,并受到教师的检查和评估;然后,学生再学习新的词汇、语音、语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

每一堂英语课又应该是相对完整的、多层次的教学过程。人们通常把一节课分成五个基本环节:1.组织教学;2.复习检查;3.讲练新课;4.巩固练习;5.布置课外作业。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顺利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保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成长尚未成熟的阶段,学习情绪往往不够稳定,尤其初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在上课时常常会“分心”、“走神”,从而引起课堂秩序的涣散,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随时注意组织好学生,使全班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课一开始的组织教学是指对上课准备情况的检查和注意力的组织,一般常用的方式有:上课开始时师生站立,互致问好;教师用目光扫视全班,检查学习用品,示意情绪尚未安定的学生坐好;值日生报告本节课的出席情况;教师交待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具体形式包含教师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活动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等活动,例如,教师不断用目光巡视全班,一旦发现个别学生有“分心”、“涣散”的苗头,教师稍微改变一下讲课的声调和速度,或者干脆停一停,用这些变异来引起有关学生的注意;教师亦可以走近该学生用眼光或轻微的动作向他示意;请纪律涣散、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站起来重复教师讲课的内容,然后提醒他注意听讲,这也是一种组织教学的好方法;教师要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应顾及全班,尽可能不影响学生听课,而把偶发事件留待下课后处理。

组织教学与教学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组织教学是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循序渐进、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自觉主动地、秩序井然地参加一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恰到好处地呈现和操练新课内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使学生觉得听得懂、练得有劲,能学有所获,那么,他们的心理活动自然能指向课堂教学活动,他们的注意力是能集中而稳定的。

组织教学的效果与英语教师的教态、威信、组织能力以及教学经验有关。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应在这方面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二、复习检查

复习时,教师是位“强化记忆者”。在讲练新课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前课或前某几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点复习。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当人们学习新知识后,遗忘就随之而来。如果人们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习,遗忘的速度就会减慢,就能使绝大部分所学内容在一个长时间内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特别是语言学习,学习者很少第一次就能完全学好,语言是在一段时期内逐步吸收的,需要经常复习,最后才能学会。

通过复习检查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前课或前某几课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和程度,以便在本节课中为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弱点和难点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因而复习检查又是督促学生课后学习的措施之一。在讲练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复习检查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以旧引新,逐步导入新课的讲练。

用于复习检查练习的形式很多,如背诵、对话、复述、回答问题、听写或默写、造句、拼读单词、上黑板做题、口笔头翻译等等。教师应注意口笔头形式并重,注意经常变换复习检查练习题的形式。用于复习检查的练习题应有较大的复盖面,即应包含前课的难点、重点和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以便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在讲练课上,复习检查这一环节约占五至十分钟的时间,绝不可拉得过长(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除外),以免影响新课的讲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用于复习检查的练习题,认真选择练习题的形式。此外,教师不要忘记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深浅不同的复习检查练习题,用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复习功课,为了引起学生对复习检查这一环节足够的重视,教师可以在复习检查时实行记分的办法,并当堂公布成绩。

三、讲练新课

讲练新课通常包含有三个步骤:1.使学生感知新内容(呈现或介绍);2.教师重点讲解和操练;3.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1.感知新内容

在使学生感知新内容时(presentation),教师要注意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在一种能使意思明了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呈现新的语言内容。适当地运用直观和电化教具,以及注意吸收学生参加感知新内容的听说活动,都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新内容。在这一步骤,教师的任务,是充当“示范表演者”。

2.讲解和操练

讲解的实质是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新内容的基础上,交待规则,强调重点,指出汉语与英语某些表达方式的异同以及规则和习惯用法的差别,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透彻理解英语材料有助于形成熟记,并且,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操练,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讲解的内容主要是那些学生似懂非懂或者不懂的,又是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疑难点。对于那些学生自己能看懂,或能自行解释的语言点,就不必再讲。特别是在初阶段,语言材料比较简单,一般在呈现新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就可理解语言内容。接下去就该进行操练。

操练(dril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有较多控制的初步练习。一般以模仿、重复和替换等机械性口头练习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尽可能正确地模仿教师所说的话或句型,学生反复说,直到不要教师的帮助能够记住为止。在这一步骤,教师既是组织者——决定是否让全班、逐行或个别学生进行,也是“指挥”者——颇像乐队的指挥。例如可以用手势来区别要全班、小组或个人作出反应。操练的时间不宜拉得过长,避免学生感到厌倦,要掌握“火候”,及时转入下一步骤。

3.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practice)是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控制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学习新语言时,学生应学会尽可能运用语言表达实际的意思。因此,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试着独立地运用语言,是训练流利程度而不是准确性。这一步骤给予学生的自由程度,要看语言的复杂程度而定。

实践练习包括复用性的、活用性的和交际性的三种(参见本书第六章第四节)。在进行了机械性初步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复用性练习,以达到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的目的。活用性和交际性练习则是在摸拟的交际环境中或在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运用新的所学语言内容的练习。让学生尝试独立地使用已学的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语言交际活动。例如相互问答,自编对话,游戏,运用语言了解班上同学真实情况(“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活动),表演课文等。

在这阶段教师的任务是监听或者是“裁判”。教师要在班上四处走动辅导,仔细听并给予必要帮助。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要使用的语言。

四、巩固 巩固(consolidation)这一步骤通常为写的练习,伴有笔头作业。主要让学生把他们使用的语言写下来,这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忆,而且可以练习写的技能。在起始阶段,巩固性的书写训练常常是单纯的抄写。但是后来的书写应尽可能变得更加有趣,富有变化。逐步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不是要求他们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而是要求他们运用语言来说或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如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把他们所了解班级同学的真实情况写下来,写一个同学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等。

从事这一步骤时,教师的任务是帮手,给学生解决写的困难,如提供必要的单词和表达方式;后来,当学生写的练习做好以后,教师的任务又是记分员,检查学生的练习。

五、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在下课前要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外作业应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对某一项内容掌握得较差,或因时间不够,练习得不充分,教师就可布置有关这项内容的作业以资弥补;如果课堂上听说练习做得较多,就可在作业中多布置一些笔头练习。教师要注意时常变换作业的形式,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要注意少布置机械性练习,如规定抄×遍、读×遍,多布置一些活用性练习。随着录音机在我国日渐普及,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听录音、读音标、朗读、复述、回答问题并自行录音的听说作业。教师要掌握好作业的难易程度,预见到学生在做作业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点,给学生作一些提示,帮助学生在课外顺利地完成作业。此外,作业量要适当,不使作业成为学生沉重的课外学习负担。

以上所述的五个基本教学环节或者说七个环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这五个环节作相应的变动和调整。例如,在复习课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没有讲授新课的任务,就只有“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这两个环节。有的教师习惯于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之后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很显然,增加这一环节也是十分必要的;有的教师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偶尔丢开“组织教学”和“复习检查”这两个环节,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讲练新课”。例如,从讲故事或设问开始一堂课,或创设情景引入句型的讲练。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动和调整都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8.谈网络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保证过程 篇八

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人们常说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的同时,教育这个社会的子细胞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冲击DD网络教学正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兴起。的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这里指基于web的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撑“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无疑,一贯主宰课堂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必将接受新的挑战。那么网络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被赋予了哪些内涵,他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呢?1.信息海洋的导航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长陈至力讲话中谈到要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乏污秽、过时信息,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又使人们难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上网后东看看西望望,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不免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虚度时光。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习效率却极端低下。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与此,教师就成了茫茫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主题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建成可利用性较高的本地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主题学习相关的URL导航链接,学生通过导航链接直接登陆相关网站去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导航者,教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扶放结合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可以这样安排: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学习的起点,选择或真实性的或问题性的或虚拟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在协商会话交流后完成意义的构建。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基于真实问题的抛锚式教学;基于复杂问题的随机进入式教学。学生的协作学习也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既可以协同,也可以竞争、辩论,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地进?quot;网上冲浪“,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和创造性及生产性,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就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总之教师作为基于web环境下教学的总设计师,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转变观念,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教育教学目的。3.协作学习的指导者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然而网络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媒体三者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成为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协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网络协作教学中,学习者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是协作过程的中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教师的帮助、指导、辅助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明显的。如何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这也是协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应组织引导学生个体根据其兴趣或任务分好组,并提出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然后各小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组内协商对话,分配任务,通过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后,接下来便可组织基于WEB的专题讨论,讨论中交流信息,有时展开辩论、竞争,有时又结成伙伴,协同一致,有时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形式不一,但都能起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BBS论坛系统、email电子邮件、聊天室系统、公告板、视频会议系统或网上在线交谈等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发布言论、参与学生的讨论,或对学生讨论中的观点加以点评、个别化辅导为学生解惑答疑。最后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教学过程的辅导者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课,而是指导,答疑解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习进度不同,使用的课件可能也不一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极为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疑问自然也更多,作为教师,要能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1)辅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以其开放性、非线性的信息资源组织形式和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为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式学习。然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指引和帮助。教师的辅导作用体现在首先要提出问题,为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教师有目的的“扶”能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辅导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学生在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往往要展开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阶段,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学习什么,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决定学习的进度。这一阶段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通过网络的交互平台对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唤醒其内在动力,增强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若能在探索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则能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一堂网络作文赏析课中,首先由教师提出优秀作文的三个标准:有特点、有妙笔、有感情。为学生指明点评的方向。学生接下去便能围绕这三个方面去点评同桌或他人的文章,活动、思维有条理有依据。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评论和修改文章,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化认识。 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未来学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之一。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也对教师不断提出考验,反思现有传统课堂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将更有利于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

上一篇:材料真实有效的保证书下一篇:家庭教育工作汇报2010年7月